《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指南》_第1頁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指南》_第2頁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指南》_第3頁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指南》_第4頁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號

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

團體標準

T/UPSCxxxx-xxxx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指南

GuidanceforHistoricBuilding’sDigitalArchiving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發布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指南

1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歷史建筑數字化檔案建設、管理、應用等系列工作,不可移動文物、

傳統風貌建筑等其他保護性建(構)筑物的數字化建檔工作亦可參照本《指南》執行。

本《指南》使用對象主要為歷史建筑行政主管部門及承擔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的技

術團隊等。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指南》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

本適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

本《指南》。

GB/T14911-2008《測繪基本術語》

GB/T50001-2017《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

GB/T18894-2016《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范》

CH/T6005-2018《古建筑測繪規范》

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

CH/Z3017-2015《地面三維激光掃描作業技術規程》

CH/Z3004-2010《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DA/T31-2017《紙質檔案數字化規范》

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有明確規定的,首先遵從其相關文件要求。

3術語和定義

3.1

歷史建筑historicbuilding

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

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構筑物。

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六章附則第四十七條

3.2

歷史建筑線索tentativeListofhistoricbuilding

指在歷史建筑普查中發現的,作為歷史建筑備選對象的建筑物、構筑物。

3.3

歷史建筑普查surveyofhistoricbuilding

3

指歷史建筑主管部門組織、聘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團隊,對本地歷史建筑資源情況

進行全面調研,調研內容包括歷史建筑線索的名單、數量、分布和現狀保存情況等。

3.4

歷史建筑確定evaluationofhistoricbuilding

指歷史建筑主管部門在歷史建筑普查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價值評估、專家論證、部門審

議等程序,對歷史建筑線索進行評選,確定歷史建筑正式名錄的過程。

3.5

數字化檔案建設digitalArchiving

指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并建立數字檔案的工作過程。

3.6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terrestrialthreedimensionallaserscanningtechnology

基于地面固定站的一種通過發射激光獲取被測物體表面三維坐標、反射光強度等多種信

息的非接觸式主動測量技術。

[CH/Z3017—2015,術語3.1.1]

3.7

點云pointcloud

以離散、不規則方式分布在三維空間中的點的集合。

[CH/Z3017—2015,術語3.1.2]

3.8

攝影測量photography

利用攝影影像測定目標物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性質和相互關系的科學

技術。

[GB/T14911-2008,測繪信息獲取3.31]

3.9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

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把各種地理信息按照空間分布,以一定格式輸入、存貯、檢索、

更新、顯示、制圖和綜合分析的技術系統。

[GB/T14911—2008,測繪成果5.34]

3.10

實時動態測量realtimekinematic;RTK

指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與數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載波相位實時動態差分定

位技術,它能夠實時提供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

[CH/T2009—2010,術語和定義3.1]

4

4基本規定

4.1工作內容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的工作內容包括對歷史建筑(及線索)進行信息采集與記錄,建立

數字檔案,并對數字檔案進行科學的管理與應用。

圖1采集歷史建筑信息并建立數字檔案

4.2建檔工作的動態性

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覆蓋歷史建筑保護的全生命周期,宜配合其他保護工作動態進行,

逐步完善與更新檔案內容。

圖2覆蓋歷史建筑保護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建檔

4.3工作優先級

宜優先對計劃活化改造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歷史建筑進行數字化建檔,及時保存歷史

建筑的原始信息,為后續工程設計提供必要的檔案資料。

4.4忠實記錄現狀

5

歷史建筑數字檔案中的照片、測繪圖、三維模型等現狀資料宜忠實記錄和表現建筑現狀,

包括建筑的殘損變形、加改建狀況等,不宜過度美化。

a)過度美化,未如實繪制b)如實繪制

圖3歷史建筑的數字檔案宜忠實記錄現狀信息

4.5技術手段的選擇

現場數據采集工作優先使用非接觸式的技術手段,或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對歷史

建筑造成破壞。

技術手段的選擇宜充分考慮軟硬件條件、技術成熟度、技術兼容性、現場作業條件等。

現場作業儀器設備宜小型化、靜音化,減少現場工作對歷史建筑使用者的干擾。

a)設備體積大,操作復雜b)設備體積小,操作簡便

圖4現場作業儀器的選擇

三維激光掃描與點云矢量化技術適用于采集歷史建筑高精度三維尺寸信息與表面紋理信

息,成果為高精度的歷史建筑三維點云模型與二維矢量測繪圖。三維激光掃描的技術規范可

參考CH/Z3017-2015中的規定。

6

圖5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采集建筑尺寸數據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與照相建模技術適用于采集歷史建筑的外立面與屋面三維尺寸與

彩色紋理信息,成果為三維表面模型。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的技術規范可參考CH/Z

3004-2010中的規定。

圖6利用攝影測量技術采集建筑彩色紋理信息

實時動態測量技術適用于獲取歷史建筑的準確坐標信息,具體技術規范可參考CH/T

2009-2010中的規定。

圖7利用實時動態測量技術采集建筑坐標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適用于歷史建筑地理信息的記錄與管理。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適用于建立歷史建筑三維

結構模型,集成各類建筑信息,實現歷史建筑的精細化管理。

7

圖8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建立建筑模型

5歷史建筑數字檔案內容

5.1基本信息表

基本信息表的設計宜標準化,表格內容以客觀信息為主,統一填寫格式,便于表格數據

的管理與統計。

基本信息表的設計宜體現本地區歷史建筑資源特征,有針對性、代表性,條目不宜過多。

基本信息表宜包含如下內容:

1.歷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包括編號、建筑名稱、地址、建設年代、建筑類型、藝術風格

特征、歷史功能、現狀功能等;

2.歷史建筑的業權信息,包括業權性質、權利人的身份信息、聯系方式等;

3.歷史建筑的現狀與價值評估信息,包括現狀保存情況、建筑價值說明等。

宜以單棟建筑為對象建立歷史建筑基本信息表(一屋一表),便于針對歷史建筑單體實

施精細化監管與保護。

a)以建筑群為單位填表容易造成信

b)以建筑單體為單位填表

息混淆和缺漏

圖9一屋一表

基本信息表宜使用電子表單的方式歸檔入庫,常用數據格式有DOC、XLSX、XLS等?,F場

工作填寫的紙質基本信息表的電子掃描件可作為原始數據一并歸檔,常用數據格式有PDF、JPG

等?;拘畔⒈淼臍w檔格式要求可參考GB/T18894-2016,8.3.5中的規定。

8

5.2現狀照片

現狀照片宜具有代表性,照片清晰可讀,體現歷史建筑的主要價值特征,宜反映歷史建

筑的整體形態、主要外觀風貌、重要價值部位與周邊環境。

a)記錄建筑整體形態b)記錄建筑完整外觀風貌

c)記錄建筑重要價值部位d)照片表達信息不明確,重點分散

圖10照片體現建筑價值要素

歷史建筑的門匾、地址門牌及其他建筑標識宜拍照記錄。

a)記錄建筑門額等標識性信息b)未記錄建筑標識,照片無識別性

圖11記錄建筑標識

9

現狀照片常用數據格式有JPG、PNG、RAW、TIFF等,具體技術與成果要求可參考CH/T

6005-2018,7.4中的規定,文件歸檔要求可參考GB/T18894-2016,8.3.6中的規定。

5.3地理信息

歷史建筑的地理信息宜采用詳細地址與地理坐標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記錄。宜采用實時動

態測量技術獲取歷史建筑的具體地理坐標,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接城市地形圖與規劃

信息系統,實施歷史建筑地理信息的統一管理,避免出現歷史建筑保護對象因地址指代不清

而無法找到、無法落實的情況。

圖12歷史建筑地理信息的完整記錄

地理信息系統文件常用數據格式有SHP、DBF、SHN、SBX、SHX等。

5.4建筑測繪資料

歷史建筑的測繪資料有測繪圖紙、建筑模型、測繪報告等。

測繪圖紙包括總平面圖、各層平面圖、各向可視立面圖、代表性剖面圖、價值部位大樣

詳圖等。測繪圖紙歸檔形式包括矢量文件、電子圖像、紙質圖紙掃描件等,宜優先選擇可編

輯的矢量文件作為歸檔形式。測繪圖矢量文件常用格式有DWG、DXF等,電子圖像及紙質圖紙

掃描件常用數據格式有PDF、JPG、TIFF等。建筑測繪圖紙繪制具體技術規范可參考GB/T

50001-2017中的規定。

建筑模型數據包括三維點云數據、結構模型、表面模型、BIM等,以數據處理軟件默認格

式或數字模型通用格式進行存儲。三維點云數據的常用數據格式有E57、TXT、PLY等,結構模

型、表面模型常用數據格式有OBJ、3DS、PLN、RVT等。

其他測繪資料還包括測繪報告、圖冊、工作記錄等,文件歸檔常用數據格式有DOC、DOCX、

PDF等。

歷史建筑測繪資料的具體成果要求可參考CH/T6005-2018中的規定。

10

a)測繪圖b)三維點云數據

c)結構模型d)測繪報告

圖13歷史建筑測繪資料舉例

5.5規劃管理資料

規劃管理資料包括歷史建筑的保護規劃及相關規劃的規劃圖則、文本、說明書、規劃批

文等。歸檔時注意檢查規劃文件的有效性。

規劃圖則資料的常用數據格式有DWG、PDF、JPG等,規劃文本等其他資料的常用數據格式

有DOC、DOCX、PDF等。

5.6歷史文獻資料

歷史文獻資料包括記載建筑歷史沿革、人物典故、相關歷史事件等的地方志、行業志、

輿圖、族譜、家書、老照片等。歷史文獻資料較多時,宜建立文獻資料索引目錄,方便管理。

紙質資料可使用掃描、攝影等方式留存電子圖像,或將文字信息摘錄成電子文檔。圖像

文件的精度以清晰判讀歷史建筑關聯信息為準,不宜過分追求高分辨率。紙質文獻資料數字

化的具體技術要求與成果處理方式可參考DA/T31-2017中的規定。

歷史文獻資料常用數據格式為DOC、PDF、JPG等。

11

a)古籍、族譜b)文化站、檔案館

c)地方志d)地情網

圖14歷史文獻資料來源舉例

5.7訪談資料

歷史建筑的訪談資料包括三老(即老干部、老居民村民、老教師)、歷史建筑業主、使

用人及其他專家學者的采訪音頻、錄像、訪談記錄等。

訪談錄像視頻文件常用數據格式有MPG、MP4、FLV、AVI等,訪談錄音文件常用數據格式

有MP3、WAV等,訪談記錄文件常用數據格式有DOC、DOCX、PDF等。訪談視頻與錄音文件歸檔

格式可參考GB/T18894-2016,8.3.6中的規定。

5.8其他資料

可根據保護管理需求選擇性歸檔其他相關資料,如:

1.在歷史建筑管理與使用過程中形成的批文、使用管理規定、經營租賃協議等;

2.在建筑修繕、裝飾裝修過程中形成的文字記錄、圖紙、圖片等;

3.在歷史建筑確定工作過程中形成的各方專家與管理部門的評估意見、公示反饋意見等。

其他資料的文件歸檔格式可參考GB/T18894-2016,8.3中的規定。

5.9檔案數據的兼容性

檔案文件數據格式的選擇宜兼顧數據的完整性與可讀性,宜選擇通用數據格式,原始文

件可作為備份文件保存。

6分階段工作指引

6.1基本指引

12

各地宜根據自身技術發展水平與歷史建筑資源保存情況制定具體的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

工作方案,因地制宜,逐步實施,循序漸進。各階段工作方案宜包含階段工作目標、工作對

象、工作重點、工作周期、建檔內容與成果標準、技術手段與技術流程等。

6.2普查階段的數字化建檔

歷史建筑普查階段的數字化建檔,工作對象為歷史建筑線索,工作重點在于記錄歷史建

筑線索的基本信息。

宜對普查發現的所有歷史建筑線索進行數字化建檔,為歷史建筑資源的統計與歷史建筑

正式名錄的評選提供基礎資料。

由于歷史建筑普查工作具有普查范圍廣、工作對象眾多、個體調研深度有限等特點,本

階段的數字檔案內容以清晰記錄建筑的基本現狀信息與最突出的價值特征為主,數字檔案成

果宜包含建筑基本信息表與現狀照片。

6.3確定階段的數字化建檔

歷史建筑的確定階段(具體工作包括歷史建筑評選、確定、公布、掛牌等)的數字化建

檔,工作對象為納入歷史建筑正式名錄評選的歷史建筑線索,工作重點在于配合歷史建筑確

定工作,對此部分歷史建筑檔案信息進行復核與補充。

本階段的歷史建筑數字檔案宜在上一階段的內容上增加歷史建筑的地理信息(與城市地

形圖對接)、規劃管理資料(相關規劃)等。

本階段的數字化建檔與歷史建筑確定工作同步推進,在歷史建筑的確定過程中收集的歷

史建筑文獻資料、各方評審意見等,可整理歸檔到歷史建筑數字檔案中。

由于歷史建筑普查與確定工作之間常存在時間間隔,歷史建筑的保存情況可能變化,因

此宜對建筑保存現狀信息進行及時更新。

13

圖15檔案內容根據建筑保存情況及時更新

6.4保護規劃編制階段的數字化建檔

歷史建筑的保護規劃編制階段的數字化建檔,工作對象為正式公布的歷史建筑,工作重

點在于應歷史建筑保護要求對歷史建筑現狀信息進行完整采集,是歷史建筑數字化建檔工作

的核心階段。

本階段的歷史建筑數字檔案宜在上一階段的內容上增加建筑測繪資料、規劃管理資料(保

護規劃、保護圖則)等。

宜根據歷史建筑保護規劃中明確的價值要素與保護要求確定歷史建筑現狀信息采集與現

狀測繪的工作重點、測繪范圍及成果深度。

6.5保護措施落實階段的數字化建檔

保護措施落實階段(具體工作包括規劃管理、日常保養、修繕維護、活化利用、宣傳教

育等)的數字化建檔工作為對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的動態維護,本階段工作重點在于結合具體

保護工作的開展對數字檔案內容進行及時的信息更新,以保證數字檔案的準確性。

7數字化建檔測繪

7.1基本指引

歷史建筑的現狀測繪是檔案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宜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提升測繪工作

的效率與成果精度。

歷史建筑保護規劃中明確的價值構件與重點保護內容宜作為重點測繪對象。

測繪范圍宜完整覆蓋歷史建筑保護規劃劃定的保護范圍,包含歷史建筑本體以及與之密

14

切相關的周邊環境,如歷史建筑所在的場地環境、相鄰建筑的外廓等。

a)只測繪建筑本體b)測繪建筑本體與周邊環境

圖16測繪范圍

7.2單體低層類歷史建筑的數字化測繪

單體低層類歷史建筑規模較小、測繪難度較低,宜使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攝影測量技

術等進行室內外、地空現狀信息的完整采集。

a)傳統民居b)傳統祠廟c)近代公館洋樓

圖17單體低層類歷史建筑舉例

7.3單體多層類歷史建筑的數字化測繪

單體多層類歷史建筑規模中等、常具有標準層等重復性空間單元,若因條件所限無法對

所有空間進行入戶測繪,可選取若干代表性單元或標準層作為測繪對象,利用三維激光掃描

技術進行詳細測繪。

15

a)近代多層聯排住宅b)近代多層商業或辦公建筑

圖18單體多層類歷史建筑舉例

7.4大體量歷史建筑的數字化測繪

大體量歷史建筑一般空間復雜、測繪難度較高,測繪工作宜詳略結合。宜利用三維激光

掃描技術對歷史建筑的核心價值要素(如與具體歷史事件及人物相關的建筑空間、作為城市

風貌標志的外立面及代表性裝飾造型等)進行重點測繪,對其他部分進行簡略測繪,并結合

無人機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等完成建筑整體與周邊環境的信息采集。

圖19大體量歷史建筑舉例——紀念館、會堂

7.5群體院落類歷史建筑的數字化測繪

群體院落類歷史建筑由相互關聯的多個建筑單體以及庭院、廣場等附屬環境要素共同組

成,建筑群規模較大,建筑數量較多,宜使用無人機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對群體院落

類歷史建筑的整體布局進行完整測繪。

若因條件所限無法對所有建筑進行詳細測繪,可選取若干代表性建筑進行詳細測繪,其

他建筑進行簡略測繪。

16

a)園林b)傳統民居群

圖20群體院落類歷史建筑舉例

7.6構筑物類歷史建筑的數字化測繪

構筑物類歷史建筑一般規模較小、整體造型獨特、裝飾要素密集,宜使用三維激光掃描

技術進行精細測繪。

銘文、碑刻、楹聯等構筑物是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宜使用高精度數碼攝影技

術重點采集及記錄。

a)紀念碑b)亭c)橋

圖21構筑物類歷史建筑舉例

8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管理平臺

8.1基本指引

宜結合地方現有規劃信息管理系統,搭建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管理平臺,實現歷史建筑數

字檔案的信息化高效管理。

17

a)僅建立檔案庫b)建立數字化管理平臺

圖22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的管理

8.2主要功能

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管理平臺宜包含檔案入庫、存儲、修改、查詢、統計分析、數據輸出、

權限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塊。

檔案入庫功能模塊:宜滿足歷史建筑數字檔案二、三維數據的批量入庫需求。

檔案存儲功能模塊:宜滿足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的有序存儲需求,滿足數據存儲的安全性、

保密性。

檔案修改功能模塊:宜滿足歷史建筑二、三維數字檔案數據的修改與動態更新需求。

檔案查詢功能模塊:宜滿足歷史建筑數字檔案二、三維數據的條件檢索與內容展示需求。

統計分析功能模塊:宜滿足歷史建筑基礎信息的分類統計、分析圖表生成等需求。

數據輸出功能模塊:宜滿足平臺查詢結果(如歷史建筑檔案、統計分析圖表、查詢結果

等)的導出、調用、分享需求。

其他功能設置可參考GB/T18894-2016,5.2中的規定。

8.3權限設置

宜根據不同的使用人群設置不同的平臺賬戶類型,落實使用權限管理,有保密要求、涉

及用戶隱私及其他不宜公開的信息只對內部管理人員開放。

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的利用權限設置要求可參考GB/T18894-2016,9.3中的規定。

18

圖23平臺使用權限設置

8.4動態維護

歷史建筑數據庫宜建設為開放型,可隨時對數字檔案進行動態維護。

a)封閉型數據庫b)開放型數據庫

圖24數據庫的開放性

8.5平臺接口設計

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管理平臺可預留數據接口,對接其他規劃管理功能模塊及其他歷史文

化遺產管理平臺,實現歷史建筑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臺化,進一步發揮歷史建筑數字檔案

的技術優勢。

平臺接口設計宜高內聚、低耦合、可重復使用、可擴展,保證接口的通用性、靈活性,

降低操作復雜度。

8.6規劃管理接口

可利用GIS技術將歷史建筑數字檔案與城市規劃地圖、數字城市模型相關聯,設置歷史建

筑專題圖層,實現歷史建筑信息(如保護要求、區劃范圍、三維模型等)與現行規劃、報批

方案的實時分析比對,輔助主管部門在規劃審批、三維報建等規劃管理工作中落實對歷史建

筑資源的保護。

19

圖25歷史建筑數字檔案與城市規劃圖層銜接

8.7建設工程管理接口

可面向建設工程管理系統設置數字檔案查詢接口,主管部門可申請查詢、調用歷史建筑

數字檔案(如測繪資料、現狀照片、保護圖則等)作為涉及歷史建筑的風貌整治、修繕維護、

搶險加固、活化更新等工程項目的方案審批與項目驗收依據。

圖26歷史建筑數字檔案與建設工程管理流程銜接

8.8歷史建筑日常管理接口

可面向承擔歷史建筑日常巡查和現場保護工作的職能部門設置數字檔案的移動終端查詢

接口,實現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的定時定位查詢,輔助工作人員進行現場保護與監督工作。

20

圖27歷史建筑數字檔案的定位查詢

9歷史建筑數字檔案共建共享

9.1檔案信息的公開與保密

面向公眾的數字檔案共享宜選擇合適的內容與方式,宜對數字檔案進行必要的脫密、脫

敏處理。公開展示的影像資料中的人臉宜進行模糊處理;展示涉及隱私的資料(如民居室內

照片等)前宜征得相關人員的同意;工程技術資料(如建筑地理信息等)宜進行脫密處理。

9.2面向政府職能部門的共建共享

宜利用政府內部共享平臺,建立歷史建筑數字檔案跨部門共享與信息反饋機制,與文化

旅游主管部門、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等相關職能單位以及市、縣、區、街道、鎮、居委、村委

等信息互通,實現歷史建筑保護工作與規劃管理、建設管理、城市管理等工作的聯動,在項

目立項、審批、監管等方面落實歷史建筑保護要求。

21

圖28信息跨部門共享

9.3面向歷史文化遺產管理者的共建共享

宜將歷史建筑數字檔案共享至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管理系統(歷史文化一張圖),將歷史

建筑數字檔案與文物檔案、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等信息進行整合,實現歷史文

化遺產資源的統一管理,有利于提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系統性與工作效率。

歷史建筑主管部門與文物主管部門之間宜建立必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名錄與檔案共享機制,

避免遺產資源的重復建檔。歷史建筑評選為文物保護單位后,歷史建筑檔案可作為文物檔案

的基礎資料。

可以歷史建筑的數字化建檔為契機,推動其他歷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

22

圖29歷史文化遺產一張圖

9.4面向歷史建筑保護責任人的信息共享

可探索建立面向歷史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