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課件嬰寧_第1頁
《大學語文》課件嬰寧_第2頁
《大學語文》課件嬰寧_第3頁
《大學語文》課件嬰寧_第4頁
《大學語文》課件嬰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嬰寧蒲松齡作家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著名短篇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一生刻苦好學,自幼聰慧,跟學識淵博的父親讀書學習。19歲時參加縣府的考試,奪得第一名,取中秀才。主考官是清初有名的文學家施閏章,他贊賞蒲松齡的文章,夸他“首藝如空中聞香,百年如有神,觀書如月,運筆如風”。但是蒲松齡追求功名前程,卻沒能如愿,屢次參加鄉試,均沒考中。【先參加院試考秀才,成為秀才后參加鄉試考舉人,考上舉人參加會試成為貢士,成為貢士后參加殿試。明、清殿試,分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且看蒲松齡應試的記錄:

康熙二年(1663年)蒲松齡24歲。應鄉試未中。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齡32歲。秋應鄉試未中。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齡35歲。應鄉試未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齡48歲。秋,蒲松齡應鄉試,因“越幅”被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歲。秋應鄉試,再次犯規被黜。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齡63歲。暮春赴濟南,滯留數月,應鄉試未中。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齡72歲。十月,赴青州考貢,為歲貢生。蒲松齡一生參加了8次科舉考試,到72歲才得了一個貢生,始終沒能通過鄉試,當上舉人。清代開國后,在順治二年開始用八股文取士來籠絡讀書人,其制大致與明相同。清代科舉有常科、特科和武科、翻譯科。特科由皇帝下令征求,通常針對明末的一些名流或學養很高的遺老,比如錢謙益就應過“博學鴻詞科”。有關科舉一般所說的科舉,就是常科,即常規科舉考試,考試程序大致是這樣的:童試:每年由縣、府、院進行甄選考試,取錄者俗稱秀才,是進入士林之始。鄉試:每三年一次,秀才須赴省城應考,及格者稱舉人。會試:由禮部主持,中試者稱貢士。殿試:貢士在宮中保和殿由皇帝親試,取錄者稱進士,分為三等:分別賜進士及第(分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出身及同進士出身。朝考:由雍正時起,進士在殿試后,再經過朝考,考論及疏策,最后才授官。自古文章欺富貴

蒲松齡一生沒通過舉人考試,始終是個貢生。其中兩次,因為考試“越幅”犯規沒考上,“越幅”——超過答題紙,寫太多了,由此也可見蒲松齡篤厚熱誠的一面。蒲松齡科舉失敗的一生,可以說有科舉制度不合理的一面,但也不全是。因為有通過科舉實現自己目標和價值的人。至于科舉是否合理,我們暫且不論。蒲松齡本人,科舉的艱辛路途,能否說明蒲松齡本人的一些個性問題呢?

一個沒有獲得世俗考核標準的人,寫出一部不朽的著作,而那些獲得功名的人,又給我們留下什么呢?《紅樓夢》的大成就,其實與曹雪芹“無才補天”,失去科舉入仕的機會有關。自古文章欺富貴,由此可見。蒲松齡除了《聊齋志異》,還有其他很多文學成就。比如《聊齋俚曲集》、《聊齋戲》、《聊齋詞集》、《聊齋文集》、《聊齋雜著》等。右圖為《聊齋志異》手稿。(右圖為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蒲松齡的婚姻與人生

18歲時,蒲松齡與劉氏結婚,劉氏勤勞善良,溫厚樸實,又善于料理家務,在家境貧寒、生活窮困之時,給他以很大支持。31歲時,同鄉進士孫蕙做了江蘇省寶應縣縣令,邀請蒲松齡到縣衙做幕友。蒲松齡別妻離子,背井離鄉,來到寶應。為孫蕙起草呈文、文告、書信,隨他視察民情,迎來送往,應付上司。耳聞目睹了老百姓饑寒交迫、達官貴人醉生夢死的社會黑暗。一年后,蒲松齡回到老家。在科舉考試、謀求仕途中,蒲松齡屢屢受挫,又因生活所迫,他只好到本縣畢家作塾師。從此,他一邊教書,一邊開始了文學創作。從20歲起,蒲松齡就開始收集、寫作志怪小說。到40歲時,他的代表作《聊齋志異》一書的大部分已經完成。作品簡介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有傳奇、志怪、軼事等,諸體兼備,為中國文言小說集大成之作。內容廣泛,多談狐、魔、花、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書中寫的是一個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對如漆墨黑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宮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于反抗,敢于復仇的平民的稱贊;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愛情的篇章。書中的作品情節離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劃得獨具特色。雖為文言,但凝練之外又極形象傳神,富有表現力。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扎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

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聊齋志異》在敘述、描寫人和各種靈異之物的交往時,往往按照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節。同類相應、同氣相求是一種古老的觀念,指的是同類事物能夠彼此趨近,產生感應,實現生命層面的溝通。《聊齋志異》的許多故事,就是以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為契機而發生、延展的……有關文言志怪小說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曾說:“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談人鬼。”干寶,《搜神記》作者,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志怪小說家。《搜神記》是一部志怪小說,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五十四篇,開創了中國古代神話的先河。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作品簡介

其內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是懷著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等最有代表性。二是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癡》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

《聊齋志異》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作者書齋名;志,紀錄;異,怪異的事情。其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三是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四是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侯》等。《聊齋志異》中還有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在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青鳳,嬌娜,蓮香等。愛情名篇——《嬰寧》小說的線索1.鬼母:養嬰寧、教嬰寧、嫁嬰寧(鬼母乃小說情節的樞機)2.王子服:遇嬰寧、尋嬰寧、娶嬰寧3.嬰寧:笑容可掬——笑輒不輟——矢復不笑——對生零涕嬰寧的笑

王子服初見嬰寧,嬰寧“笑容可掬”,又“遺花地上,笑語自去”。二見嬰寧,嬰寧“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見嬰寧,嬰寧則更笑得突出:“聞戶外隱有笑聲”,“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復笑,不可仰視”,“女又大笑”,“笑聲始縱”;然后又在小園,“見生來,狂笑欲墮”,“女笑之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然后便是與王子服同歸王家之后,更是笑得驚世駭俗:“但聞室中吃吃,皆嬰寧笑聲”,“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至日,使華裝行新婦禮,女笑極不能俯仰”。

小說主要表現的是嬰寧的憨癡可愛。而這一性格的傳達,作家主要就通過人物的一個典型的行為而達到的。這個典型的行為就是“笑”。

縱觀全篇,作家描繪嬰寧,別筆不多,惟一“笑”。這一“笑”貫穿全篇。而也就是這濃墨繪就的一“笑”,卻使人物形神兼備,可說是一笑生神。藝術特色

(1)魯迅先生評價:“用傳奇之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傳奇,指唐代傳奇小說)它代表了我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2)藝術特色:洗練和宏富的統一

;奇譎和質樸的統一;含蓄和犀利的統一;

委曲和真摯的統一。(3)篇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