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質量控制規范_第1頁
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質量控制規范_第2頁
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質量控制規范_第3頁
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質量控制規范_第4頁
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質量控制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質量控制規范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的材料質量控制、生產質量控制、成品質量控制和堆放質量控制。本文件適用于二級及以上公路盾構法隧道工程的預制管片的質量控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75-2023通用硅酸鹽水泥GB/T176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208水泥密度測定方法GB/T228.1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1345水泥細度檢驗方法篩析法GB/T1346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GB/T1499.1-2017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T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5117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焊條GB/T5118熱強鋼焊條GB/T8074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方法勃氏法GB8076混凝土外加劑GB/T8077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GB/T8110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用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實心焊絲GB/T14335化學纖維短纖維線密度試驗方法GB/T14344化學纖維長絲拉伸性能試驗方法GB/T14684建設用砂GB/T14685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7671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8046-2017用于水泥、砂漿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21120-2018水泥混凝土和砂漿用合成纖維GB/T22082預制混凝土襯砌管片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28900鋼筋混凝土用鋼材試驗方法GB/T31538混凝土接縫防水用預埋注漿管GB/T39147-2020混凝土用鋼纖維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C/T949混凝土制品用脫模劑JC/T2217環氧樹脂防水涂料JGJ18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63混凝土用水標準JG/T163-2013鋼筋機械連接用套筒JGJ/T294高強混凝土強度檢測技術規程JTG3432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T3650-202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公路大直徑盾構隧道工程預制管片precastsegmentforlargediametershieldhighwaytunnel用于公路工程中開挖直徑超過10m的盾構隧道襯砌環的基本單元,在本文件中僅指混凝土管片,以下簡稱管片。3.2關鍵項目dominantitem分項工程中對結構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決定性作用的檢查項目,在本文件中以“△”標識。3.3一般項目generalitem分項工程中除關鍵項目以外的檢查項目。3.4粉煤灰黑色輕質顆粒含量blacklightweightparticlecontentinflyash粉煤灰加水攪拌后上浮于表面的黑色輕質顆粒占粉煤灰的質量百分比。4一般規定4.1.1管片生產廠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管片生產廠應建立試驗室,試驗室應具備混凝土用原材料與鋼筋原材常規性能檢驗、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以及混凝土性能檢驗的能力。4.1.3管片生產廠應滿足材料存儲、鋼筋加工、混凝土拌合、管片生產與養護以及管片存放等生產設施用地要求。4.1.4管片生產過程應實施信息化管理,并符合附錄A的規定。關鍵項目合格率達到95%時應為合格,一般項目合格率達到90%時應為合格。5材料質量控制5.1基本要求材料進場應驗收、建立檔案,并查驗質量證明文件:a)廠家、品種、規格、等級和數量等信息正確;b)型式檢驗報告、出廠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齊全。5.1.2管片生產所用的混凝土用原材料、鋼筋、預埋件等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5.1.3材料應分類存儲,并應設有明顯標識,標識應注明材料的名稱、產地(廠家)、等級、規格和檢驗狀態等信息;水泥、礦物摻合料、鋼筋等在倉儲過程中應有防潮措施。5.2混凝土用原材料5.2.1水泥水泥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42.5的散裝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并符合表1的規定。表1水泥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抗壓強度3d符合GB175-2023的規定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同一批號的水泥,每500t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T1767128d2抗折強度3d28d3凝結時間初凝GB/T1346終凝4安定性5標準稠度用水量6密度GB/T2087比表面積GB/T80748不溶物含量每三個月檢測一次GB/T1769燒失量10三氧化硫含量11氧化鎂含量12氯離子含量13游離氧化鈣含量14熟料中的C3A含量15堿含量<0.6%當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時,應復驗,并按其結果采用。5.2.2粉煤灰粉煤灰宜采用符合GB/T1596-2017中I級技術要求的F類粉煤灰,并符合表2的規定。表2粉煤灰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細度符合GB/T1596-2017的規定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批號的粉煤灰,每200t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T13452密度GB/T2083需水量比GB/T1596-20174含水量5燒失量GB/T1766三氧化硫含量表2粉煤灰檢驗項目和要求(續)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7游離氧化鈣符合GB/T1596-2017的規定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批號的粉煤灰,每200t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T1768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和三氧化二鐵總質量分數9堿含量10強度活性指數GB/T1596-201711氯離子含量≤0.06%GB/T17612流動度比≥95%附錄B13黑色輕物質含量≤0.05%附錄C5.2.3粒化高爐礦渣粉粒化高爐礦渣粉應采用符合GB/T18046-2017中S95及以上技術要求的粒化高爐礦渣粉,并符合表3的要求。表3粒化高爐礦渣粉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比表面積符合GB/T18046-2017的規定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批號的礦粉,每200t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T80742密度GB/T208328d活性指數GB/T18046-20174流動度比5含水量6三氧化硫GB/T1767不溶物8氯離子含量9燒失量10氧化鎂含量≤14%11堿含量實測值5.2.4細集料細集料應符合表4的要求,不應使用海砂和山砂。表4細集料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細度模數2.6~2.9同產地、同規格的細集料,以不超過400m3或600t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JTG34322級配區Ⅱ區3含泥量符合JTG/T3650-2020中II類及以上的規定4泥塊含量5云母含量6表觀密度7松散堆積密度8空隙率9輕物質含量10有機物含量表4細集料檢驗項目和要求(續)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1堅固性符合JTG/T3650-2020中II類及以上的規定同產地、同規格的細集料,以不超過400m3或600t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JTG343212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0.5%13氯化物≤0.005%GB/T1468414堿集料反應經堿集料反應試驗后,試件應無裂縫、酥裂、膠體外溢現象,在規定試驗齡期的膨脹率應小于0.10%同料源僅檢測一次JTG34325.2.5粗集料粗集料應符合表5的要求。表5粗集料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顆粒級配5mm~25mm連續級配同產地、同規格分批驗收,以不超過400m3或600t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JTG34322含泥量≤0.5%3泥塊含量04針、片狀顆粒總含量≤5%5表觀密度≥2600kg/m36松散堆積密度實測值7空隙率≤43%8吸水率≤1.0%9巖石抗壓強度不小于混凝土設計強度的2.0倍10氯離子含量≤0.02%11含水率(%)及摻配比例實測值12堅固性≤5%13壓碎值≤10%GB/T1468514有害物質限量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343215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0.5%GB/T1468516堿集料反應經堿集料反應試驗后,由卵石、碎石制備的試件無裂縫、酥裂、膠體外溢等現象,在規定的試驗齡期膨脹率應小于0.10%。同料源僅檢測一次JTG34325.2.6水水應符合表6的要求。表6混凝土拌合用水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不溶物≤2000mg/L1、地表水每6個月檢驗一次;2、地下水每年檢驗一次;3、再生水每3個月檢驗一次;4、當發現水受到污染和對混凝土性能有影響時,應立即檢驗。JGJ632可溶物≤5000mg/L3氯化物≤1000mg/L4硫酸鹽≤2000mg/L5堿含量≤1500mg/L6pH值≥4.55.2.7減水劑減水劑應符合表7的要求,不應使用氯鹽類外加劑或其他對鋼筋有腐蝕作用的外加劑。表7減水劑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減水率≥25%同廠家、同品種、同編號、摻量不小于1%的減水劑,每100t為一批,不足100t也作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同廠家、同品種、同編號、摻量小于1%的減水劑,每50t為一批,不足50t也作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80762含氣量≤6.0%GB/T500803常壓泌水率比≤20%GB80764壓力泌水率比≤90%GB/T500805凝結時間差初凝-90min~+120minGB8076終凝6氯離子含量≤0.02%GB/T80777硫酸鈉含量≤5.0%8堿含量(按折固含量計)≤10%9收縮率比28d≤100%GB807610抗壓強度比3d≥160%GB/T500817d≥150%28d≥140%5.2.8合成纖維合成纖維應采用符合GB/T21120-2018中單絲纖維技術要求的合成纖維,并符合表8的要求。表8合成纖維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比重0.90kg/m3~0.92kg/m3同一廠家、同一批號的合成纖維,每15t為一批,不足15t的也作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T143352長度符合設計要求GB/T143443斷裂強度≥350MPa4斷裂伸長率9%≤,≤40%5初始模量≥3000MPa5.2.9鋼纖維鋼纖維應采用符合GB/T39147-2020中技術要求鋼纖維,并符合表9的要求。表9鋼纖維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外觀表面應清潔干燥,不應粘混有油污鋼纖維應根據同一品種、強度等級、尺寸組批,每25t為一批,不足25t也作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T39147-20202形狀符合設計要求3彎曲性能≥90%4長度及偏差20mm~60mm/±10%5直徑或當量直徑及偏差0.2mm~1.2mm/±10%6長徑比及偏差30~100/±10%7抗拉強度符合設計要求GB/T228.15.3鋼筋5.3.1鋼筋原材鋼筋原材應符合表10的要求。表10鋼筋原材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HPB300HRB400HRB400E1屈服強度ReL符合GB/T1499.1-2017的規定符合GB/T1499.2-2018的規定同一生產廠家、同爐號、同規格、同一交貨狀態,每60t為一批,不足60t時也作為一批,每批檢測不少于一次。GB/T228.12抗拉強度Rm3斷后伸長率A4最大力總伸長率Agt5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之比Rm/Rel6實測屈服強度與標準屈服強度特征值之比R0el/Rel7彎曲GB/T289008反向彎曲5.3.2焊接材料HRB400級鋼筋和HRB400E級鋼筋采用E50型焊條,HPB300鋼筋采用E43型焊條,并應符合GB/T5117和GB/T5118的要求;鋼筋二氧化碳氣體保護電弧焊所采用的焊絲,應符合GB/T8110的要求。5.4預埋件5.4.1注漿管注漿管材質宜為聚酰胺,不應使用再生材料或混合再生材料制作,應符合GB/T31538的要求。5.4.2接駁器接駁器應為滾軋直螺紋鋼筋連接套筒,性能應符合JG/T163-2013的要求;連接套筒應委外進行工藝檢驗。5.4.3螺帽螺帽材質宜為聚酰胺,不應使用再生材料或混合再生材料制作。5.4.4支架支架材質宜為聚酰胺,支架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5.5其他材料5.5.1脫模劑脫模劑應符合JC/T949的要求。5.5.2防水涂層防水涂層應使用主要由環氧樹脂和固化劑組成的雙組份反應型涂料,應符合JC/T2217的要求。6生產質量控制6.1鋼模6.1.1鋼模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各組成部件加工及組裝后的精度應符合設計要求。6.1.2鋼模到場安裝后應進行初驗,符合設計要求后應進行試生產,試生產應不少于3環;在試生產的管片中,應進行水平拼裝成環檢驗和管片檢漏,合格后鋼模方可用于生產。6.1.3鋼模合模應滿足下列要求:a)合模前應清理鋼模各部位,脫模劑涂刷應薄而均勻,無聚集、流淌;b)螺栓孔預埋件、中心吊裝孔預埋件以及其他預埋件和鋼模接觸面應密封良好,鋼筋骨架和預埋件錨入混凝土部位不應接觸脫模劑;c)鋼模的拼縫間隙應不大于0.1mm,無漏漿;d)合模后螺栓孔預埋件和鋼模接觸面應密封良好,固定在鋼模上的預埋件、手孔模芯應安裝牢固。6.1.4鋼模合模后允許誤差應符合表11的要求。表11鋼模合模后允許誤差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寬度±0.4mm每模內徑千分尺:6點/片2內腔高度±1mm深度尺:4點/片3弧弦長±0.4mm每套鋼模每周轉100環抽檢一次附錄D4縱向平整度±0.5mm(每延米±0.2mm)5環向平整度±0.5mm6扭曲±1mm7內半徑±1mm8外半徑-1mm/+2mm9止水槽半徑±1mm10內、側面夾角±1°11側、端面夾角±1°12對角線±0.8°6.1.5當出現停工超過1個月、鋼模維修的情況時,應對鋼模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用于管片生產。6.1.6脫模應符合下列規定:a)應采用吸盤式脫模設備,不應單側起吊或強行起吊,起吊時吊具應垂直,并定期檢驗真空吸盤的配件和管片起吊保護裝置;b)應先拆側板,再拆卸端頭板,采用手動扳手放松緊固螺栓,并及時檢驗補充潤滑油,避免硬撬硬敲損壞管片和鋼模;c)脫模時混凝土強度應不小于18MPa。6.2鋼筋骨架6.2.1鋼筋應采用焊接骨架,鋼筋骨架應在專用胎具上焊接而成,采用CO2保護焊點焊。6.2.2鋼筋焊接應滿足JGJ18的規定,采用焊接時應進行試焊確定焊接參數。預埋件的設置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并需要與鋼筋布置相匹配。6.2.4鋼筋骨架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2的要求。表12鋼筋骨架安裝允許偏差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主筋和構造筋長度±10mm每班同設備生產15環同類型鋼骨架,應抽檢不少于5根。鋼卷尺測量2主筋折彎點位置±10mm3箍筋外廓尺寸±5mm4螺旋筋內凈尺寸±5mm5主筋間距±5mm按生產量的3%進行抽檢,每日抽檢不少于3件,且每件檢驗4點。鋼卷尺或游標卡尺測量6主筋層距±5mm7箍筋間距±10mm8分布鋼筋間距±5mm9骨架長、寬、高尺寸-10mm/+5mm10鋼筋保護層±5mm6.2.5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骨架驗收,應包含以下內容:a)環向主筋的品種、規格、數量等;b)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質量等;c)箍筋、環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d)接駁器、預埋件的規格、數量、安裝質量等;e)鋼筋保護層等。6.3混凝土6.3.1管片混凝土的配制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坍落度宜為30mm~70mm,混凝土28d電通量小于1000C,膠凝材料用量400kg/m3-530kg/m3,氯離子含量應不超過膠凝材料重量的0.06%,混凝土總堿含量不大于2.5kg/m3。6.3.2混凝土原材料的計量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3的規定。表13混凝土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原材料品種水泥骨料水外加劑摻合料每盤計量允許偏差±1%±2%±1%±1%±1%6.3.3混凝土拌和時應將原材料攪拌成分布均勻、顏色一致的混合物,最低攪拌時間120s;攪拌設備停用超過30min時,應將攪拌機徹底清洗后方可繼續使用。6.3.4混凝土澆筑符合下列規定:a)鋼筋骨架入模位置應準確,澆筑混凝土時不應擾動預埋件和鋼筋骨架;b)混凝土應連續澆筑成型,宜采用附著式整體振搗方式,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停止下沉、不再明顯冒出氣泡、混凝土將鋼模邊角部位充實并泛漿為宜,不應漏振或過振;c)管片澆筑成型后,在初凝前應再次進行壓面以提高表面質量;d)管片澆筑時應同時留置抗壓強度、耐久性能試驗的試件。6.3.5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a)混凝土澆筑成型后至開模前,應覆蓋保濕,可采用蒸汽養護或自然養護方式;b)當采用蒸汽養護時:應經試驗確定混凝土養護制度,管片混凝土應進行預養護,靜停時間不小于1h,升溫速度宜不超過15℃/h,降溫速度宜不超過10℃/h,恒溫最高溫度宜不超過60℃,管片在恒溫階段相對濕度應不小于90%;c)脫模后當管片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差大于20℃時,管片應在室內進行降溫,直至管片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差不大于20℃;d)管片在養護階段應進行保濕養護,水中養護時間應不少于7d、整個保濕養護時間宜不少于14d;e)在管片生產中,管片內部和外表溫差不應大于20℃。7成品質量控制7.1實測項目7.1.1管片混凝土性能檢驗應符合表14的要求。表14管片混凝土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抗壓強度(標準試件法)符合設計要求每工作班小于100m3時,取2組;大于100m3時,每增加100m3及以下增加1組JTG34202抗壓強度(回彈法)符合設計要求按不小于生產量的10%進行抽檢JGJ/T2943△抗滲等級符合設計要求500m3/次JTG34204電通量<1000C每500環1次回彈法測試宜選擇管片內弧面及管片拼接面,測試結果僅作為參考。7.1.2管片結構性能檢驗應符合表15的要求。表15管片性能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管片檢漏檢驗符合設計要求每1000環抽檢1塊,不足1000環時按1000環計GB/T220822△抗彎性能檢驗符合設計要求(如有要求時)每1000環抽檢1塊,不足1000環時按1000環計3△螺栓、注漿孔抗拔性能每1000環抽檢1塊,不足1000環時按1000環計7.2外觀質量與尺寸允許偏差7.2.1管片外觀質量、管片成品尺寸精度應在防水涂層施工前進行檢驗。7.2.2管片不允許出現貫穿裂縫、內外弧面露筋、孔洞、疏松、夾渣和蜂窩,外觀質量的檢驗應符合表16的要求。表16管片外觀質量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貫穿裂縫不允許逐片讀數顯微鏡或裂縫寬度檢測儀,精確至0.01mm2△內外弧面露筋不允許目測3△孔洞不允許表16管片外觀質量檢驗項目和要求(續)序號檢驗項目技術要求檢驗頻次檢驗方法4△疏松、夾渣不允許逐片目測5△蜂窩不允許6△非貫穿性裂縫內表面不允許,外表面裂縫寬度不超過0.15mm讀數顯微鏡或裂縫寬度檢測儀,精確至0.01mm7拼接面裂縫拼接面方向長度不超過密封槽、且寬度小于0.15mm8麻面、粘皮表面麻面、粘皮總面積不大于表面積的5%鋼尺,精確至1mm9缺棱掉角、飛邊不應有,允許修補目測10環、縱向螺栓孔暢通、內圓面平整,不得有塌孔先目測,再采用螺栓對混凝土管片環向、縱向螺栓孔進行穿孔檢驗7.2.3管片成品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7的要求。表17管片成品尺寸允許偏差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允許誤差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寬度±0.5mm每15環抽檢1環,不足15環時按15環計游標卡尺2△厚度-1mm,+3mm3△主筋保護層厚度設計要求或-3mm~+5mm按不小于生產量的10%進行抽檢鋼筋探測儀4△螺栓孔及預埋螺帽軸線偏角±0.15°每200環抽檢1環,不足200環時按200環計附錄D5弧、弦長±1.0mm(±0.5mm,封頂塊)精度為0.5mm鋼卷尺或附錄D6內接觸面2條對角線弦長±1.5mm精度為0.5mm鋼卷尺7環縫面和縱縫面不平整度≤0.2mm/m水平尺、角度尺與內外表面的角度偏差≤0.1°8密封墊溝槽與凹凸榫半徑±1.0mm鋼卷尺、游標卡尺至邊沿的距離±1.0mm溝槽寬度與深度±0.1mm9螺栓孔位及孔徑±0.5mm游標卡尺10弧弦長±1.0mm(±0.5mm,封頂塊)每處/每條附錄D11對角線±1.5mm每處12混凝土接觸面平整度±0.5mm(每延米±0.2mm)每200環抽檢1環,不足200環時按200環計13端面與內外表面的角度±1.0°14平行度(內、外半徑)±1.0mm15扭曲±1.0mm16寬度±0.5mm7.2.4管片成品水平拼裝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8的要求。表18管片成品水平拼裝尺寸允許偏差檢驗項目和要求序號檢驗項目允許誤差檢驗頻次檢驗方法1成環后內徑+0mm,-2mm每200環抽檢2環紅外線測距儀2成環后外徑+3mm,-0mm3環向縫間隙≤1.0mm塞尺4縱向縫間隙≤1.5mm5螺栓孔不同軸度≤1.0mm游標卡尺8堆放質量控制8.1堆放8.1.1管片堆放場地堅實平整,應夯實壓平,并應設置橫向坡度利于排水,坡度設置不宜大于2%,面層應采用鋪大碎石或澆筑混凝土兩種方式進行處理。8.1.2堆場應有良好的排水系統,應安裝噴淋設施確保養護周期。8.1.3管片堆場應根據堆放形式進行合理規劃,地面宜根據規劃涂刷標識線進行劃線分隔。8.1.4管片堆場存儲量應滿足盾構最大掘進量2個月以上的管片存儲量。8.1.5管片應按型號分類碼放,堆放應根據發運順序進行合理布置,管片應采用內弧面向上方式碼放。8.1.6管片存放時應放在支墊物上,底層管片應采用條形墊木或加鋪了膠墊的條形混凝土墊塊進行支墊,層與層之間應使用墊木進行隔離;支墊物應采用透明塑料薄膜進行包裹隔離,防止長時間存放時接觸面產生印記影響管片外觀質量。8.1.7管片堆放高度應經計算確定,管片內弧面向上平放超過四層時應進行受力驗算。8.1.8管片在翻轉、吊裝和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防護措施防止管片損壞。8.1.9管片在堆場上的存儲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管片損壞。8.2標識8.2.1在管片的內弧面和端側面噴涂標志,應清晰易識別。標記內容應包括:項目簡稱、標段簡稱、管片編號、鋼模編號、生產日期,每一片管片應獨立編號。8.2.2管片應在內弧面或端側面粘貼獨立的二維碼標識或安裝獨立的芯片標識,二維碼上內容應包括項目名稱、生產單位名稱、管片編號、鋼模編號和生產日期;二維碼掃描后顯示內容應包括主要工序生產時間、生產人員、檢驗人、監理人員、工序驗收情況和材料檢驗情況。8.3運輸8.3.1管片出廠運輸時,管片應采用內弧面向上的方式進行碼放運輸,碼放層數不應超過2層。8.3.2管片運輸時應放在支墊物上,層與層之間用墊木隔開,每層支撐點應在同一平面上,各層支墊物在同一直線上。8.3.3采用車輛運輸時,底部支墊物應固定牢固。管片裝車完成后應有可靠的防滑固定措施。8.3.4管片出廠時應有相應的合格證明文件,其內容應包括:a)項目名稱、制造廠廠名、廠址、電話;b)生產日期、出廠日期;c)執行標準;d)產品型號、規格;e)混凝土抗壓強度報告編號及檢驗結果;f)抗滲報告編號;g)現場成品檢漏報告編號及水平拼裝檢驗報告編號;h)驗收結論;i)相關負責人簽字。

附錄A(規范性)預制管片信息化管理A.1一般規定A.1.1管片生產廠應建立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制定信息管理制度,對管片生產全過程實施信息化監測與管理。A.1.2管片基礎參數及生產過程主數據應制定統一編碼標準,上下游參建方信息化系統均需遵循統一的編碼標準。A.1.3管片生產信息化系應提供關鍵數據交互的接口及調用手冊,便于上下游參建方進行相關數據的交互。A.1.4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應保證管片生產全過程中信息和數據真實、準確、有效、及時和可追溯的特點。A.1.5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宜與隧道工程建設上、下游參建方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有效連接,支持上、下游信息和數據的有效流通,保證在管片全壽命周期內能夠追溯全鏈條數據。A.1.6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宜與鋼筋骨架、鋼模、管片等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型相結合,實現生產目標信息的獲取及可視化應用。A.2系統構建A.2.1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應至少包含人員管理信息化系統、物料管理信息化系統、設備管理信息化系統、管片生產質量追溯系統、庫存管理信息化系統、管片物流發運信息化系統、安全管理信息話系統、數據集成分析平臺等。A.2.2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宜充分結合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端的應用,支持相關方通過多種訪問終端快速訪問有效信息;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宜采用彈性技術架構設計,可考慮采用微服務等技術架構模式,支持新增模塊及功能的擴展。A.2.3人員管理信息化系統應包含人員實名建檔、人臉識別實名制通道等硬件系統,以及人員檔案、在場履歷、特種作業證書、培訓教育等軟件系統。A.2.4物料管理信息化系統應包含地磅數據采集、拌合站數據采集和設備數據采集等硬件系統,以及物料進銷存、物料檢驗批、設備電子臺賬、設備點檢、設備電子履歷等軟件系統。A.2.5管片生產質量追溯系統應包含移動掃碼設備、流水線數據采集、蒸養溫度采集、振搗數據采集等硬件系統,以及工序質量數據采集、質量缺陷分析、質量追溯等軟件系統。A.2.6庫存管理信息化系統應包含掃碼入庫、庫存盤點、移庫等軟件系統。A.2.7物流發運信息化系統應包含便攜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等硬件,以及在線訂單處理、物流位置跟蹤、對賬統計等軟件功能。A.2.8數據集成分析平臺應對管片生產數據、質量數據、堆場數據、配送數據進行多維度數據分析;對物資、設備、人員形成專題分析報告,報告數據以及報告頁面支持與監管單位以及參建單位進行系統集成。A.3系統運行A.3.1鋼筋材料應根據入庫檢驗規則,進行檢驗批管理,并跟蹤鋼筋流向,建立鋼筋檢驗批次與成品管片的關聯關系,實現鋼筋的原材料追溯。A.3.2鋼筋籠工序應掃碼質檢,工序工人、質檢員、駐場監理質檢留痕,缺陷自動閉環管控,實現鋼筋工序的質量管控A.3.3模板循環數據應自動監控,超過循環次數自動預警,且維修矯正記錄自動存檔。A.3.4拌合站數據應自動采集,監控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拌合數據,實現混凝土的質量跟蹤。A.3.5管片振搗數據應自動采集,作為管片振搗工序質量追溯基礎數據。A.3.6包括各區間蒸養溫濕度以及停留時間等在內的管片蒸養數據應自動采集。A.3.7管片應掃碼后入池,自動采集管片水養時間以及溫度、pH等環境數據。A.3.8管片成品外觀檢測、強度檢測數據應采集入庫。A.3.9管片應掃碼后進出庫,自動統計監控管片堆場數據及位置。A.3.10管片配送訂單應在線處理,物流車輛全球定位系統GPS實時跟蹤。A.4系統維護A.4.1管片生產過程數據應作為建設檔案數據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存儲,存儲時間不低于十年。A.4.2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的運行應形成運行維護管理機制,并編制運行維護管理制度。A.4.3在人員崗位規劃中,應與盾構管片信息化平臺崗位人員清單及職責相結合,充分保障信息化系統運行的人員需求。A.4.4管片生產廠宜配備信息化運行專員,負責監督信息化在各崗位的應用情況。A.4.5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數據安全應符合下列要求:a)管片數據存儲應采用多種備份的方式保存,確保數據災備穩定可靠;b)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安全等級應不低于GB/T22239中的第二級安全基本要求進行建設和部署;c)管片生產信息化系統的安全管理包括:軟件本身維護升級和數據維護管理。系統的維護宜由軟件供應商或者開發團隊提供。

附錄B(規范性)粉煤灰流動度比測定方法B.1樣品B.1.1對比水泥符合GB8076規定的基準水泥或實際管片混凝土生產所用的水泥。B.1.2試驗樣品由對比水泥和粉煤灰按質量比1:1組成。B.2試驗步驟B.2.1水泥凈漿配比對比凈漿和試驗凈漿配XX表B.1所示。表B.1水泥凈漿配比水泥凈漿種類對比水泥粉煤灰水減水劑對比凈漿300g—87mL流動度(220±10)mm的用量MamL試驗凈漿210g90g97mLMamLB.2.2水泥凈漿攪拌與流動度試驗按GB/T8077進行。B.2.3粉煤灰流動度比計算粉煤灰流動度比按式(B.1)計算,計算結果保留至整數:……(B.1)式中:χ——粉煤灰流動度比,%;D1——試驗凈漿流動度,單位為毫米(mm);D2——對比凈漿流動度,單位為毫米(mm)。

附錄C(規范性)粉煤灰黑色輕質顆粒含量測定方法C.1原理利用粉煤灰中黑色輕質顆粒密度小于水,將粉煤灰加入水中并充分攪拌后通過上浮將黑色輕質顆粒從粉煤灰中分離,并將黑色輕質顆粒放入規定的烘干箱內烘至恒量,以烘干后的質量與取樣粉煤灰的質量之比確定粉煤灰黑色輕質顆粒含量。C.2儀器C.2.1烘干箱可控制溫度不低于110℃,最小分度值不大于2℃。C.2.2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C.2.3懸臂攪拌器轉速范圍100-2000r/min,轉速控制精度±3r/min,攪拌量150mL-2000mL。C.3試驗步驟C.3.1稱取150g粉煤灰與150g水,倒入容積為1L的燒杯中。C.3.2采用懸臂攪拌器以500r/min轉速攪拌60s后再以1000r/min轉速攪拌60s,然后加入500g水后靜置1h。C.3.3用滴管吸取上層黑色漂浮物與水的混合物,經濾紙過濾后放入105℃~1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