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6.1聚落與環境 同步測試(原卷版)_第1頁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6.1聚落與環境 同步測試(原卷版)_第2頁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6.1聚落與環境 同步測試(原卷版)_第3頁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6.1聚落與環境 同步測試(原卷版)_第4頁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6.1聚落與環境 同步測試(原卷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6.1聚落與環境同步測試一、單選題1.在我國,下列聚落規模比較大的是:A.平原上的村落 B.山區里的村落 C.草原上的村落 D.林區里的林場2.關于城市和鄉村聚落景觀的說法正確的是A.城市和鄉村景觀沒有差別B.城市里很多池塘,種了很多果樹C.鄉村里很多車輛、商店學校道路縱橫交錯D.城市里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醫院、學校、道路縱橫交錯,車輛很多3.如下圖生活在印尼加里曼丹島的達雅克人聚居的高腳屋,長達200米。這樣的生活習慣與何種自然條件或民族習俗有關?()A.山坡地區,氣候干熱 B.氣候嚴寒,住木屋C.氣候濕熱,人們過著聚居生活,種植水稻 D.熱帶干旱,人們過著游牧生活4.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嶇 C.資源豐富 D.交通便利5.下圖為西亞(也門)的民居照片。西亞房屋具有墻體厚、窗戶小的建筑特點,保持這種建筑特點主要是為了A.防寒保暖 B.有利于防潮C.可防止熱量傳導入室內 D.冬暖夏涼,比較經濟6.一般來說,在人口稀小地區,村落(

)A.分布密集B.分布稀疏C.規模較大D.建筑物高大7.對于具有民族特色傳統民居,正確的做法是()A.拆除后建設現代化高樓 B.全部拆除再照樣重建C.應大力保護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 D.不要干預,任其發展8.關于聚落的發展變化,下列認識中不正確的一項是A.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 B.保護好有價值的建筑群和遺址C.處理好聚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 D.遺址沒有實用價值,應拆舊蓋新9.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條件是A.地形崎嶇,資源貧乏 B.土壤肥沃,適于耕種C.交通便利 D.水源充足10.下列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的是A.亞馬孫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C.撒哈拉沙漠 D.南極大陸二、填空題11.世界上的聚落的形態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區聚集呈________狀,沿著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_______狀。12.城市數量________,規模________,________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聚落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一。13.影響聚落的分布位置、空間形態、民居特點的主要因素填寫在下圖的圖框內。____、____、____、____、____等。14.讀下圖,回答問題:(1)圖甲所示為________聚落,圖乙所示為________聚落。(2)據圖丙中信息分析A、B、C三處遺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3)A、B、C三處最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三、綜合題15.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甲圖所示是________聚落,乙圖所示的是________聚落.(2)形成甲乙兩種不同聚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3)依據丙圖中信息分析,A、B、C三地聚落都沿著________分布(4)圖中A、B、C三地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居的特點受自然條件的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6.受生產方式的影響,便于搬遷,且外形對大風有較強抵御能力的民居是:()A冰屋 B.蒙古包 C.吊腳樓 D.窯洞17.受地形條件的影響,建在山區的民區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