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云陽縣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1頁
重慶市云陽縣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2頁
重慶市云陽縣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3頁
重慶市云陽縣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4頁
重慶市云陽縣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云陽縣20192020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為試題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2.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第I卷(選擇題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當下,中國人為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貼上“正能量”標簽。“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據此推斷,下面孔子的哪個主張有可能貼不上“正能量”的標簽()A.提倡“為政以德”B.仁者愛人C.克己復禮D.有教無類2.孔子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把討論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視天人關系,認為“道”是凌駕于天人之上的天地萬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兩人不同的天人觀()A.是不同時代背景的反映B.凸顯出兩人不同的階級立場C.折射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D.是繼承與背離傳統文化的結果3.有學者指出:中國由封建天下轉為專制天下之過渡時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態度,不外三種。與下表信息對應準確的一組是()同情行將消逝之封建承認正在萌長之專制厭棄一切制度同情宗法反對宗法放棄宗法④個人觀點①貴族觀點②平民觀點③君主觀點A.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B.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C.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D.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4.荀子認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董仲舒也說:“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相對于荀子,董仲舒()A.繼承了荀子的天命觀B.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權觀念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D.強調了對君主暴政的制約5.1585年,萬歷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禮結束后,皇帝發表訓辭聲稱:天時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樣也是貪官污吏溇剝小民,上干天和的結果。現在務必要改弦更張,斥退壞人,引用好人。萬歷皇帝的言行突出體現了()A.法家的嚴刑峻法思想

B.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

C.道家主張“天道自然”

D.王陽明的“知行合一”6.有學者說:每一次人類文化的交流,都會帶來一次文化發展的機遇。比如說,我們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個很大的幸運。以下事例能印證這一說法的是()A.程朱理學的創立B.無為寡欲主張的提出C.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D.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7.宋代以后,“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逐漸成為中國大多數家族推崇的經典家訓之一,該家訓反映出儒家學者所強調的()A.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B.“存天理,滅人欲”主張C.“格物致知”的認識論 D.道德與知識修養并重8.南宋時期,在朱熹等人的影響下,出現了相當多的通俗教育讀本,如《勸孝文》《勸學文》等。葛兆光先生也說:“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響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禮》。”這最能反映A.理學的核心是禮教 B.“格物致知”的重要性C.理學思想的生活化 D.“知行合一”的必要性9.明末清初,黃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顧炎武力主“均田”,王夫之主張“有其力者治其地”,這些主張()A.體現了重農抑商思想 B.表達對小農和平均土地的關注C.具有濃厚的復古色彩 D.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10.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往往憑借歷算、地理、火炮等知識,作為傳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當時中國士大夫的()A.程朱理學B.陸王心學C.經世致用D.考據學11.李澤厚說:“后代的人們,由其現實的利益和要求出發,各取所需,或夸揚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強調其合理的因素,來重新解說、建造和評價他們……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發展進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學思想適應了不同時代社會的需要C.儒學思想的演變具有主觀性和時代性D.儒學體系在不斷批判中得到發展完善12.1884年英國傳教士艾約瑟在《中國宗教》一書中提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1933年,日本侵占熱河、察哈爾時,陳登原編寫的《高中本國史》最早出現“四大發明”一目。當時把“四大發明”的概念引入歷史教科書是為了()A.強調西方傳教士的論述B.重塑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自信C.印證古代科技的影響力D.證明社會環境推動科技發展13.凸面鏡早在唐代就作為小兒玩物出現于長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紀末制成了眼鏡。明朝時眼鏡傳入中國并很快流行,但人們除了用來讀四書五經外,對其本身研究仍毫無進展。這反映了中國傳統科技()A.對西方科技發明有影響B.曾經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C.發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國家D.滿足于初級的實際應用14.宋代以后的觀世音菩薩畫像端莊,沒有嫵媚、妖燒的性感。圣母瑪利亞的形象不乏仁慈,有豐滿婦女的皮膚和體型,而觀世音菩薩的身體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材料主要反映了()A.藝術形式植根于思想傳統之中 B.中西方宗教信仰體系的差異性C.中國繪畫內斂含蓄,凸顯人性 D.西方繪畫自由灑脫,強調意境15.中國的山水畫家在創作上講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這表明他們()A.主張繪畫要進行必要的內心修行B.主張繪畫要專心致志C.繪畫要建立在對大自然細心觀察的基礎之上D.追求用畫面傳達出主觀情致與神韻16.崇寧年間(1102—1106年),瓦舍已經遍布汴梁東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藝種類繁多,百戲雜陳,雅俗共賞。來瓦舍的觀眾,除市民外,還有手工業工人、商賈、護城的禁兵、進城的農夫。導致這一歷史現象出現的原因不包括()A.古代戲曲藝術走向成熟B.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繁榮C.詞、話本等文學體裁興起D.政府放松對商業的管理17.德國思想家雅斯貝爾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時出現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的人類文化突破現象稱之為“軸心時代”。以下能夠反映這一時代特征的觀點是()A.人欲之中,天理所寓 B.人是萬物的尺度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依靠信仰才能得救18.智者運動是古希臘史上頗具影響的一般思潮,馬克斯·韋伯認為智者運動是“哲學的突破”。這里的“哲學的突破”表現在()A.對物質世界的探索B.對人類自身的探索C.對道德觀念的重視D.對人權應用的創新19.《妥善行事指南》告誡市民:“不要到擠滿農民的曬場上去……他們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國王……他們根本不尊重任何地位比他們尊貴的人。”這反映了當時的意大利()A.以上帝為唯一敬仰對象B.封建統治已經推翻C.人文主義得到了宣揚D.以神的意志為尺度20.16世紀以后,經濟關系的巨大變化已經使這類說教顯得極為虛偽。這種變化的壓力開始慢慢地修改著“商人從來得不到神的歡心”這一古老的斷語,井創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錢和塵土來維持”這一箴言。這說明()A.資產階級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權利B.商業與宗教的關系開始淡薄C.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宗教禁欲觀D.新航路開辟推動了宗教改革21.路德認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種情操,宗教行為完全是個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說,“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這種信念:我們的虔誠和得救無需借助于機構來實現。”這表明路德()A.維護上帝權威B.主張因信稱義C.認可宗教信仰自由D.認為王權高于教權22.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宣稱追求同一目的的兩場不同的運動,他們所追求的目的一樣,而追求的手段卻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義者和新教徒之間互懷敵意。對二者“追求的手段卻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文藝復興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藝復興追求人的至高的權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藝復興投身世俗的懷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對抗舊的世界

D.二者對待神的態度不同23.有人說,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只是剛剛撕開了套在人類身上的“籠子”;啟蒙運動在進一步撕裂套在人類身上“籠子”的同時,把統治者關進了“籠子”。據此可知,啟蒙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主要體現在()A.提出民主制度的構想B.批判宗教神學C.反對封建專制制度D.促進思想解放24.康德的道德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個人當作享有天賦人權的個體對待,而不是作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這一道德定律與孔子的道德觀相比較,下列認識錯誤的是()A.與孔子的道德觀有相似之處B.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C.兩者所維護的階級利益相同D.“人非工具”是對康德道德觀的概括25.英國哲學家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國的《獨立宣言》等,這些看似不同領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卻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B.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均蘊含著通則C.科學能夠帶給人類幸福D.知識是改善人類生活的主要工具26.?古語云:“潮者,據朝來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對這一自然現象做出科學解釋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B.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C.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27.近代西方的一些畫家“竭力回避尖銳敏感的社會政治問題,在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中追尋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銳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能夠體現上述思想的是()A.《自由引導人民》B.《拾穗者》C.《日出·印象》D.《格爾尼卡》28.在某一歷史時期,許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歡描寫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來、遙遠的東方、飄渺的夢境等“非凡”環境,塑造諸如驕傲孤獨的強盜、憤世嫉俗的叛逆者、溫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賽女郎等等。據此判斷,這些文學作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A.經濟危機導致社會問題更加突出B.工業革命后,各國階級矛盾更加尖銳C.西方社會精神危機在文學層面的反映D.知識分子對“理性王國”大為失望29.文學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能反映時代風貌。下列各項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工業革命造成社會不平等加劇——現代主義文學興起B.兩次世界大戰帶給人們心靈巨大創傷——浪漫主義音樂出現C.19世紀中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印象畫派出現D.20世紀上半期社會矛盾尖銳復雜——浪漫主義文學產生30.在20世紀30年代危機最深重的時候,美國電影童星秀蘭·鄧波兒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給沮喪、絕望的美國人帶來了希望、勇氣和樂觀。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公開宣稱:“只要我們有秀蘭—鄧波兒,我們的國家就沒事。”材料主要說明了()A.電影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 B.電影誕生在危機中的美國C.電影藝術影響著社會生活 D.羅斯福借助電影實施新政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2小題。31小題20分,32小題20分,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漢武帝時,在中央設立太學,地方設立郡(國)縣學,以后歷代都依例設立。在太學,教學以傳授儒家經典為主,定期考核,學生成績優秀者可以直接進入仕途。唐時官學穩定發展,玄宗“敕天下鄉貢,舉人不由國子及郡、縣學者,勿舉送”。規定凡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必須經過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的學習。明洪武八年太祖“詔天下立社學”。兒童進入社學,先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學習經、史、歷、算等知識。同時也須兼讀《御制大誥》、明朝律令以及習冠、婚、喪、祭之禮。洪武十五年頒禁例,不準生員參與國家政治,議論朝政得失。——摘編自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材料二:人文主義的核心思想是強調人性,挖掘與培養人的潛在能力與創造能力,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紀的教育,文藝復興時期的學校教育多為個人所辦,注重人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培養出為世俗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為此人文主義教育家對當時教育和教學的內容進行了革新,還增加了藝術、政治、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教育。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大學,不僅匯聚了一大批人文主義思想家,而且擁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學家在傳遞著近代科學思想。正是在他們的影響下,才產生了第谷、開普勒等近代科學的先驅人物。——《外國高等教育史論集》根據材料一概括漢代以來中國古代官方辦學的基本特點。(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在教育辦學上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影響。(12分)32.(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0世紀至19世紀中葉中西科技成就簡表時間歐洲時期中國10—15世紀遠洋航海技術宋元明前期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劃時代發展遠洋航海技術16世紀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明中期李時珍《本草綱目》17世紀伽利略天文望遠鏡、哈維血液循環學說、波義耳近代化學、笛卡爾解析幾何、牛頓力學體系明后期徐光啟《農政全書》徐霞客《徐霞客游記》宋應星《天工開物》18至19世紀中葉瓦特蒸汽機、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細胞學說、分子—原子結構學說、進化論清

材料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極大地加速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給人類創造著更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學是從中世紀的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而發展的,并對封建教會神學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自然科學與神學》根據材料一說明在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