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2022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2022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2022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2022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福建省三明市2022屆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這一主張的實質是A.維護儒學的正統地位 B.穩定社會秩序C.重建西周的禮儀制度 D.追求道德完善2.下表為漢朝中央政府為治理邊疆而設立的機構,這些機構的設置機構管理范圍職能郡縣北疆、東北疆、西南地區、南疆管理民政、防務和屯田屬國脫離本民族主體而遷徙到內地的邊疆民族設屬國都尉,其內部事務仍由該內遷民族的首長負責都護府、校尉等不具備設置郡縣管理的邊疆地區管理民政、軍政和屯田A.體現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B.保證了邊疆地區的政局穩定C.旨在促進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D.消除地方勢力對中央的威脅3.下圖為唐朝嶺南道懷集百姓在繳納庸調時,由地方官折納成銀餅上交朝廷。下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貨幣地租取代實物地租 B.賦稅征收方式靈活C.政府減輕百姓賦稅負擔 D.白銀進入流通領域4.據載:范文正公(仲淹)方貴顯時,置常稔之田千畝,號為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材料表明這一救濟模式A.以政府為主體 B.開啟宗族救助活動的先例C.體現平均平等 D.帶有鮮明的家國同構特點5.明清時期,戲曲在江南地區興盛。秦淮河畔開設眾多觀戲的茶樓酒館,甚至有人刊刻戲曲劇作,“以娛民眾”。這些現象出現的社會根源是A.娛樂活動的豐富多彩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C.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D.民主色彩思想的興起6.1880年左宗棠在蘭州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個采用機器生產的毛紡廠一十蘭州織呢局。毛紡廠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羊毛資源,使農牧業獲得發展。蘭州織呢局的創辦A.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 B.抵御了西方的經濟侵略C.加速了農產品商品化 D.改變當地農村落后面貌7.晚清,星期制傳入中國。1902年至1911年夏,各學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門陸續實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國肇建,南京臨時政府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與此同時,星期制也在社會上廣為流行。這表明A.政府對社會生活的引導 B.國民民主意識的普遍提高C.市民文化素質明顯提升 D.社會生活土洋并存的特征8.1927年10月,在向井岡山進軍途中,毛澤東頒布了三條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后來又提出了“上門板……買賣公平”等“六項注意”1929年后,修改補充為“八項注意”,至此“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初步形成。它的初步形成A.適應了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需要B.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C.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D.奠定了思想建軍的基本原則9.1939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對成都192個家庭模式進行了調查,結果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最多,共95個,占調查總數的49.5%;其次為組成折中(三代)家庭,共57個,占調查總數的29.7%;大家庭(四代以上)只占調查總數的16.7%。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小農經濟的瓦解 B.四川地區宗族觀念的淡化C.新文化運動影響 D.企業內遷加快工業化進程10.20世紀60、70年代,為支援福建小三線建設,上海有近20個工廠(車間)搬遷至福建,涉及輕工、化工和手工業等工業門類。據此可知,福建小三線建設上海遷明企業(部分)一覽表上海廠名遷明時間遷明廠名永昌五金廠1965年三明市皮革五金廠立豐印染廠1966年三明印染廠泰昌膠合板廠1967年三明膠合板廠國營上海26紡織廠1970年三明紡織廠A.奠定了工業化建設的初步基礎 B.促進三明工業布局的合理發展C.旨在應對嚴峻的經濟困難時期 D.理順了福建沿海與內地的關系11.蘇格拉底主張“凡屬希臘國民應注意健身之道,以應付國家需要,以保民衛國為天職”。亞里士多德不僅親身參加體育實踐,而且在《國家論》中提出體育、德育和智育應相互聯系,智力的健全依賴于身體的健全,體育可以先于智育。他們共同出發點是A.提升公民身體素質 B.完善雅典民主政治C.提高城邦公民素養 D.保障體育競技勝利12.751年,羅馬教皇派大主教來到巴黎為丕平(751-768年在位的法蘭克國王)加冕,這意味著世俗政權需要來自靈學的批準。754年,丕平把羅馬周圍的大片領土劃為教皇轄區,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史稱“丕平獻土”,但教皇所居土地是由世俗政權奉獻的。上述事件A.顯示了君權高于神權 B.是后來神權與君權斗爭的根源C.二元政治格局的必然 D.構成了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底色13.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一方面宣稱“熱愛美的藝術”,“任何法國政府都必須敬重法國的藝術遺產”;另一方面又以“自由與平等的神圣原則”,稱巴黎一切致敬專制的雕像都要被摧毀。為協調此類矛盾,法國A.開啟了破壞圣像運動 B.創立公共博物館C.強調藝術的教化功能 D.建立民主共和制14.1920年,列寧在共產國際二大,進行“民族和殖民地問題討論”時指出:“把被壓迫的、附屬的、沒有平等權利的民族同壓迫的、剝削的、享有充分權利的民族明確地加以區分。這與資產階級民主制的謊言是相對立,這種謊言蒙蔽是金融資本時代和帝國主義時代所特有的現象,即為數無幾的最富強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絕大多數人實行殖民奴役和金融奴役。”,據此可知,列寧的論斷是認為殖民地問題是無產階級革命組成部分B.揭露民族壓迫掩蓋階級壓迫的實質C.主張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D.基于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15.下圖為美國聯邦政府長期赤字總額與未償國債總額。這說明A.美國經濟嚴重衰退 B.美國的“新經濟”時代已過去C.美元霸權地位破產 D.美國通貨膨脹問題日趨嚴重16.《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代表作。孤獨不僅是馬爾克斯作品的思想,也代表了拉丁美洲獨特的民族意識-孤獨的拉美意識。拉美作家以別樣的表現方式,極致地闡釋著拉丁美洲特有的孤獨。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拉美大陸A.曾經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 B.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C.政治獨裁經濟貧困的現實 D.植入西方的思想文化二、材料分析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圖2、圖3分別是中國古代史某時期(朝代)的形勢圖。(1)指出圖1、圖2、圖3所屬的歷史時期(朝代)。(2)根據上述三幅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出其中一個歷史趨勢并加以說明。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世紀的歐洲,以王室特許狀的方式對一些新技藝、新行業進行保護,此即專利的最早表現形式。13世紀英國經濟落后歐洲大陸,議會掌握征稅權,王室無法隨意增加稅賦額度和種類。英國王室為了盡快趕上富裕的歐洲大陸國家,允許外來新教移民在向國王交納一定金錢的前提下,獲得某一行業或產品單獨經營的權利。航海貿易促進英國商品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發現技術進步所創造的財富在社會總財富中所占的比例明顯上升,人們開始注重保護自己的先進技術,促進了現代專利意識的產生。17世紀以來,自然權利說將專利解釋為發明人的法律權利而不是王室恩惠的特權,為了給專利確認為法定權利提供理論基礎。1623年英國下院通過了《專利法規》規定發明專利的主體、客體、取得專利的條件、專利的有效期限以及宣告專利無效的條件。這是近代專利制度的開端。——摘編自鄒琳《英國的專利制度發展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英國專利制度產生的背景。材料二鴉片戰爭,西方堅船利炮所向披靡,先進中國人意識到技術發明的重要性,第一次引進了“專利”概念。1882年上海織布局獲得“十年設廠壟斷專利權”,揭開了專利實踐的序幕。1898年,光緒帝下詔“各省士民、著有新書及創建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資要用者,允宜獎賞,以為之勸,或量其才能授以實職,或錫之章服表以殊榮。所制之器,頒給執照,酌定年限,準其專利售賣”。清末新政,清政府制定了《振興工藝給獎章程》,提出“興專利以振百工”、“與洋商爭利”、“挽回利權”但對如何定義專利、專利期限、專利審核程序等沒有任何細則規定。專利制度在近代中國經歷了一個與傳統體制艱難融合的變遷歷程。——摘編自劉秀平《近代中國專利制度的歷史考察》(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晚清中國在移植西方專利制度過程中存在的利與弊(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近代專利制度的認識。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雷鋒的一生不長,但雷鋒精神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雷鋒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這也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是我們民族的脊梁。2021年9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雷鋒精神被納入其中。下表是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雷鋒事跡一覽表版本篇目體裁主題1963年版《做革命事業的螺絲釘》日記敘述了雷鋒甘愿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做一顆螺絲釘,忠誠黨的革命事業。《雷鋒在工地上》記敘文敘述了雷鋒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做好事不留名。1982年版《過橋》記敘文敘述了雷鋒小時候上學路上,背小同學過橋的故事1992年版《雷鋒日記二則》日記敘述雷鋒對社會主義的忠誠和共產主義的信心,甘愿為國家建設無私奉獻,甘愿無償幫助同事和集體,甘愿做無名英雄的心路歷程。2001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詩歌敘述了雷鋒抱著迷路的孩子、背著年邁的大娘獻愛心等事跡。——摘編自蔣潔蕾的《教科書中雷鋒形象嬗變的話語分析》(1)根據材料,概括20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小學語文教材中雷鋒形象演變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小學語文教材中雷鋒形象演變的原因。三、論述題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冷戰史研究是后冷戰時期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重視的課題。1991年以來,隨著前蘇聯解體、部分檔案的解密,國內外關于冷戰問題的研究出現了一些新觀點。下表是學術界關于冷戰史研究一覽表研究領域研究觀點冷戰起源1.美國對外政策的必然產物2.冷戰是由美蘇雙方在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方面差異而形成的3.冷戰是美蘇雙方對戰后國際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