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計算機網絡與因特網7.1計算機網絡概述7.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7.3因特網介紹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7.1.2計算機網絡的發展7.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7.1.4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與分類7.1.5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以實現信息傳送和資源共享的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其內涵也在發展變化。從資源共享的角度出發,美國信息處理學會聯合會認為,計算機網絡是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硬件、軟件、數據)的方式連接起來,并各自具備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計算機網絡具有以下3個特征:自主:計算機之間具有獨立處理能力。互連:計算機之間由通信信道相連,并且相互之間能夠交換信息。集合: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的群體。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2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計算機網絡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的演變過程。發展過程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1.具有通信功能的單機系統該系統又稱終端—計算機網絡,是早期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形式。它是由一臺中央主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終端。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機系統
在單機通信系統中,中央計算機負擔較重,既要進行數據處理,又要承擔通信控制,實際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主機與每一臺遠程終端都用一條專用通信線路連接,線路的利用率較低。為了克服以上問題,出現了數據處理和數據通信的分工,即在主機前增設一個前端處理機負責通信工作,并在終端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置集中器。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2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3.多計算機互連的計算機網絡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現了由若干個計算機互連的系統,開創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的時代,并呈現出多處理中心的特點,即利用通信線路將多臺計算機連接,實現了計算機之間的通信。4.局域網的興起和分布式計算的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局域網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早期的計算機網絡是以主計算機為中心的,計算機網絡控制和管理功能都是集中式的,但隨著個人計算機PC(PersonalComputer)功能的增強,PC方式呈現出的計算能力已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平臺,這就導致了一種新的計算結構—分布式計算模式的誕生。
目前,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正處于第4階段。這一階段計算機網絡發展的特點是互連、高速、智能與更為廣泛的應用。5.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MobileInternet)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網絡,是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融合而形成的產物。6.物聯網物聯網的概念在1991年被首次提出。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IoT)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輸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簡單來說,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計算機網絡通常由3部分組成:網絡硬件、通信線路和網絡軟件,如圖7.2所示。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網絡硬件網絡硬件包括客戶機、服務器、網卡和網絡互連設備。其中,客戶機指用戶上網使用的計算機,也可理解為網絡工作站、結點機和主機;服務器是提供某種網絡服務的計算機,由運算功能強大的計算機擔任;網卡即網絡適配器,是計算機與傳輸介質連接的接口設備;網絡互連設備包括集線器、中繼器、網橋、交換機、路由器、網關等。2.傳輸介質物理傳輸介質是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任何信息的傳輸都離不開它。傳輸介質分為有線介質和無線介質兩種,其中,有線傳輸介質包括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無線傳輸介質包括微波和衛星等。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3.網絡軟件網絡軟件包括網絡傳輸協議、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和網絡應用軟件4個部分。(1)網絡傳輸協議。網絡傳輸協議就是連入網絡的計算機必須共同遵守的一組規則和約定,以保證數據傳送與資源共享能順利完成。(2)網絡操作系統。網絡操作系統是控制、管理、協調網絡上的計算機,使之能方便有效地共享網絡上的硬件和軟件資源,如為網絡用戶提供所需的各種服務的軟件和有關規程的集合。網絡操作系統除具有一般操作系統的功能外,還具有網絡通信能力和多種網絡服務功能。目前,常用的網絡操作系統有Windows、UNIX、Linux和NetWare。(3)網絡管理軟件。網絡管理軟件的功能是對網絡中各種參數進行測量與控制,以保證用戶安全、可靠、正常地得到網絡服務,使網絡性能得到優化。(4)網絡應用軟件。網絡應用軟件就是能夠使用戶在網絡中完成相應功能的一些工具軟件。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4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與分類
計算機網絡的種類繁多,性能各不相同,根據不同的分類原則,可以得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網絡。1.按照網絡的分布范圍分類按地理分布范圍來分類,計算機網絡可以分為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3種:(1)局域網(LocalAreaNetwork,LAN)是人們最常見、應用最廣的一種網絡。所謂局域網,就是在局部地區范圍內的網絡,它所覆蓋的地區范圍較小,通常在幾米到10km以內。它的特點是分布距離近、傳輸速度高、連接費用低、數據傳輸可靠、誤碼率低等。(2)城域網(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的分布范圍介于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這種網絡的連接距離可以在10~100km。MAN與LAN相比擴展的距離更長,連接的計算機數量更多,在地理范圍上可以說是LAN的延伸。在一個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區,一個MAN通常連接著多個LAN。(3)廣域網(WideAreaNetwork,WAN)也稱遠程網,它的聯網設備分布范圍廣,一般從數千米到數千千米。廣域網通過一組復雜的分組交換設備和通信線路將各主機與通信子網連接起來,因此網絡所涉及的范圍可以是市、地區、省、國家,乃至世界范圍。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4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與分類
2.按網絡的拓撲結構分類拋開網絡中的具體設備,把網絡中的計算機等設備抽象為點,把網絡中的通信媒體抽象為線,這樣從拓撲學的觀點去看計算機網絡,就形成了由點和線組成的幾何圖形,從而抽象出網絡系統的拓撲結構。這種采用拓撲學方法描述各個結點機之間的連接方式稱為網絡的拓撲結構。計算機網絡常采用的基本拓撲結構有總線結構、星型結構和環型結構。(1)總線型拓撲結構(2)星型拓撲結構(3)環型網絡拓撲結構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5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通??梢杂酶鞣N性能指標來衡量。1.速率比特(bit)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最小單位,也是信息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來源于binary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1或0。速率即數據率(datarate)或比特率(bitrate),是計算機網絡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s,kb/s,Mb/s,Gb/s等。速率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比如說100兆的以太網,它的額定速率就是100Mb/s。2.帶寬“帶寬”(bandwidth)本來是指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單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在計算機網絡中,“帶寬”是數字信道所能傳送的“最高數據率”的同義語,單位是“比特每秒”,或b/s(bit/s)。在時間軸上信號的寬度隨帶寬的增大而變窄,如圖7.6所示。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5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3.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數據量。吞吐量經常用于對現實世界中的網絡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絡。吞吐量受網絡的帶寬或網絡的額定速率的限制。4.時延(delay或latency)根據時延在計算機網絡中發生的位置,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時延:傳輸時延。也叫發送時延,指發送數據時,數據塊從結點進入到傳輸媒體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后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傳播時延。是指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需要注意的是,信號傳輸速率(即發送速率)和信號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5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處理時延。結點對數據進行處理所需要的時延。排隊時延。數據在結點等候被處理所需要的時延。因此,數據在計算機網絡中所經歷的總時延就是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和排隊時延之和,即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四種時延所產生的地方如圖7.7所示:
7.1計算機網絡概述7.1.5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5.利用率利用率有兩種,分別是信道利用率和網絡利用率。其中,信道利用率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完全空閑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網絡利用率則是全網絡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這是因為,根據排隊的理論,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就迅速增加。當網絡的通信量很少時,網絡產生的時延并不大。但在網絡通信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由于分組在網絡結點(路由器或結點交換機)進行處理時需要排隊等候,因此網絡引起的時延就會增大。若令D0
表示網絡空閑時的時延,D表示網絡當前的時延,則在適當的假定條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簡單公式表示D、D0和利用率U之間的關系:這里U是網絡的利用率,數值在0到1之間。當網絡的利用率達到其容量的1/2時,時延就要加倍。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當網絡的利用率接近最大值1時,絡的時延就會趨向于無窮大。因此,信道或網絡利用率過高會產生非常大的時延。7.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7.2.1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形成7.2.2劃分層次的必要性7.2.3具有七層協議的體系結構7.2.4實體、協議、服務和服務訪問點7.2.5TCP/IP體系結構7.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7.2.1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形成兩臺相互通信的計算機系統必須在高度協調工作模式下才能正常工作,而這種“協調”是相當復雜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采用了“分層”的思想?!胺謱印笨蓪嫶蠖鴱碗s的問題,轉化為若干較小的局部問題,而這些較小的局部問題就比較易于研究和處理。在這一背景下,IBM公司在1974年首先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SNA),凡是遵循SNA的網絡設備都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互連。它是計算機網絡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1977年3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技術委員會TC97成立了一個新的技術分委會SC16專門研究“開放系統互連”,并于1983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即著名的ISO7498國際標準OSI/RM(我國相應的國家標準是GB9387)。在OSI中采用了三級抽象:參考模型(即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范(即協議規格說明),三級抽象自上而下逐步求精。OSI/RM并不是一般的工業標準,而是一個為制定標準用的概念性框架。
計算機網絡遵循的體系結構就是這個計算機網絡及其部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而計算機網絡的一個實現(implementation)是遵循這種體系結構的前提下用何種硬件或軟件完成這些功能的問題。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則是具體的,是真正在運行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
7.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7.2.2劃分層次的必要性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采用了分層的思想,“分層”可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轉化為若干較小的局部問題。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交換必須遵守事先約定好的規則才能協調工作。這些“規則”明確規定了所交換的數據的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各層之間在傳遞數據的過程必須滿足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簡稱“網絡協議”(networkprotocol)。網絡協議的組成要素主要有語法、語義、同步幾部分組成。其中語法是指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語義是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同步是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7.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7.2.3具有七層協議的體系結構OSI/RM參考模型對各個層次的劃分遵循下列原則。①網絡中各結點都有相同的層次,相同的層次具有同樣的功能。②同一結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接口通信。③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并向其上層提供服務。④不同結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7.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7.2.4實體、協議、服務和服務訪問點通信過程中的實體(entity)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軟件進程。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層的協議。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接口提供的。下層的協議對上層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同一系統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的地方,稱為服務訪問點SAP(ServiceAccessPoint)。7.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7.2.5TCP/IP體系結構TCP/IP指的是協議簇,它的組成可以
用圖7.8來表示。TCP/IP從底至頂分為網絡接口層、網際層、傳輸層、應用層共4個層次,各層功能如下:①網絡接口層。這是TCP/IP的最低一層,包括有多種邏輯鏈路控制和媒體訪問協議。網絡接口層的功能是接收IP數據報并通過特定的網絡進行傳輸,或從網絡上接收物理幀,抽取出IP數據報并轉交給網際層。②網際層(IP層)。該層包括以下協議:IP(網際協議)、ICMP(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ARP(地址解析協議)、RARP(反向地址解析協議)。該層負責相同或不同網絡中計算機之間的通信,主要處理數據報和路由。③傳輸層。該層提供TCP(傳輸控制協議)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兩個協議,它們都建立在IP的基礎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服務,UDP提供簡單的無連接服務。傳輸層提供端到端,即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數據格式化、數據確認和丟失重傳等。④應用層。TCP/IP的應用層相當于OSI模型的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它向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層協議,其中包括Telnet、SMTP、DNS等。此外,在應用層中還包含用戶應用程序,它們均是建立在TCP/IP之上的專用程序。7.3因特網介紹7.3.1因特網概述7.3.2Internet的接入7.3.3IP地址與MAC地址7.3.4WWW服務7.3.5域名系統7.3.6電子郵件7.3.7文件傳輸7.3因特網介紹7.3.1因特網概述1.什么是因特網因特網(Internet)是一個全球性的“互聯網”,它并非一個具有獨立形態的網絡,而是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類型各異的、規模大小不一的、數量眾多的計算機網絡互連在一起而形成的網絡集合體,是當今最大的和最流行的國際性網絡。網絡是把許多計算機連接在一起,而因特網則把許多網絡連接在一起,如圖7.9所示。7.3因特網介紹7.3.1因特網概述2.因特網的起源和發展概括的說,因特網的發展經過了以下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因特網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ResearchProjectsAgency)1969年12月建立的實驗性網絡ARPAnet發展演化而來的。(2)因特網第二階段是建成了三級結構。三級計算機網絡,分為主干網、地區網和校園網(或企業網)。(3)發展到第三階段,因特網逐漸形成了多層次ISP結構,出現了因特網服務提供者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根據提供服務的覆蓋面積大小以及所擁有的IP地址數目的不同,ISP也分成為不同的層次。用戶通過ISP上網,如圖7.10所示。7.3因特網介紹7.3.1因特網概述3.因特網在我國的發展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3個階段:(1)第一階段為1986年6月~1993年3月,是研究試驗階段。(2)第二階段為1994年4月~1996年,是起步階段。(3)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長階段。4.信息高速公路與Internet的最新進展5.因特網的組成從因特網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劃分為以下的兩大塊:(1)邊緣部分:由所有連接在因特網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
通信(傳送數據、音頻或視頻)和資源共享。(2)核心部分:由大量網絡和連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和交換)。如圖7.12因特網的邊緣部分與核心部分。7.3因特網介紹7.3.1因特網概述6.因特網的邊緣處在因特網邊緣的部分就是連接在因特網上的所有的主機。這些主機又稱為端系統(endsystem)。“主機A和主機B進行通信”是指“運行在主機A上的某個程序和運行在主機B上的另一個程序進行通信”,也就是“主機A的某個進程和主機B上的另一個進程進行通信”,也簡稱為“計算機之間通信”。在網絡邊緣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劃分為兩大類:客戶/服務器方式和對等連接方式??蛻?服務器(Client/Server)方式簡稱C/S方式,其中的客戶和服務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他們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蛻羰欠盏恼埱蠓?,服務器是服務的提供方。對等連接(peer-to-peer,簡寫為P2P)是指兩個主機在通信時并不區分哪一個是服務請求方或服務提供方。只要兩個主機都運行了對等連接軟件(P2P軟件),它們就可以進行平等的、對等連接通信。雙方都可以下載對方已經存儲在硬盤中的共享文檔。從本質上來看,對等連接方式仍然是使用客戶服務器方式,只是對等連接中的每一個主機既是客戶又同時是服務器。7.3因特網介紹7.3.1因特網概述7.因特網的核心網絡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網絡邊緣中的大量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他主機通信(即傳送或接收各種形式的數據),是因特網中最復雜的部分。傳統的電話系統使用電路交換,而因特網使用分組交換(packetswitching)技術實現報文的交換,這是通過網絡核心部分的是路由器(router)實現的。(2)分組交換。路由器的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絡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分組交換的思想是在發送端,先把較長的報文劃分成較短的、固定長度的數據段。然后在每一個數據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構成分組。以“分組”作為數據傳輸單元,依次把各分組發送到接收端。每一個分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組交換網中的結點交換機根據收到的分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組轉發到下一個結點交換機。用這樣的存儲轉發方式,最后分組就能到達最終目的地。接收端收到分組后剝去每個分組的首部還原成報文。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數據恢復成為原來的報文。(1)電路交換。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實現電路交換要經過三個過程:首先建立連接、再通信、最后釋放連接。如圖7.13所示,A和B通話經過四個交換機,C和D通話只經過一個本地交換機。7.3因特網介紹7.3.2Internet的接入與Internet的連接方法大致有6種:1.ISDN(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綜合業務數字網)該接入技術俗稱“一線通”,它采用數字傳輸和數字交換技術,將電話、傳真、數據、圖像等多種業務綜合在一個統一的數字網絡中進行傳輸和處理。2.DDN(DigitalDataNetwork)DDN是隨著數據通信業務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網絡。DDN的主干網傳輸介質有光纖、數字微波、衛星信道等,用戶端多使用普通電纜和雙絞線。DDN將數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纖通信技術以及數字交叉連接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供了高速度、高質量的通信環境,可以向用戶提供點對點、點對多點透明傳輸的數據專線出租電路,為用戶傳輸數據、圖像、聲音等信息。3.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ADSL是一種能夠通過普通電話線提供寬帶數據業務的技術。7.3因特網介紹7.3.2Internet的接入4.VDSL(Very-high-bit-rateDigitalSubscriberloop,甚/超高速數字用戶線路)VDSL比ADSL速度快。使用VDSL,短距離內的最大下傳速率可達55Mbit/s,上傳速率可達2.3Mbit/s。VDSL使用傳輸的介質是一對銅線,有效傳輸距離可超過1000m。5.光纖入戶無源光網絡(PON)技術是一種點對多點的光纖傳輸和接入技術,下行采用廣播方式,上行采用時分多址方式,可以靈活地組成樹型、星型、總線型等拓撲結構。6.無線接入伴隨著3G、4G、5G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在一些不便于有線接入或有線接入成本過高的地方,可以通過無線接入的形式實現網絡連接。7.3因特網介紹7.3.3IP地址與MAC地址1.網絡IP地址IP提供一種在Internet中通用的地址格式,并在統一管理下進行地址分配,保證一個地址對應網絡中的一臺主機,這樣物理地址的差異被網際層所屏蔽。網際層所用到的地址就是經常所說的IP地址。IP地址是一種層次型地址,攜帶關于對象位置的信息。它所要處理的對象比廣域網要龐雜得多,無結構的地址是不能擔此重任的。Internet在概念上分3個層次,如圖7.15所示。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是將計算機連接到Internet的網際協議地址,它是Internet主機的一種數字型標識,一般用小數點隔開的十進制數表示。例如,某IP地址的二進制表示為11001010110001000000010001101010,則十進制表示為06。IP地址可以劃分為網絡標識(netid)和主機標識(hostid),其中,網絡標識用來區分Internet上互連的各個網絡,主機標識用來區分同一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即主機)。7.3因特網介紹7.3.3IP地址與MAC地址IP地址通常分為以下3類。①A類:IP地址的前8位為網絡號,其中第1位為“0”,后24位為主機號,其有效范圍為~54。此類地址的網絡全世界僅可有126個,每個網絡可接28×28×(28-2)=16
777
214個主機結點,所以通常供大型網絡使用。②B類:IP地址的前16位為網絡號,其中第1位為“1”,第2位為“0”,后16位為主機號,其有效范圍為~54。該類地址的網絡全球共有26×28=16
384個,每個可連接的主機數為28×(28-2)=65
024個,所以通常供中型網絡使用。③C類:IP地址的前24位為網絡號,其中第1位為“1”,第2位為“1”,第3位為“0”,后8位為主機號,其有效范圍為~54。該類地址的網絡全球共有25×28×28=2
097
152個,每個可連接的主機數為254臺,所以通常供小型網絡使用。7.3因特網介紹7.3.3IP地址與MAC地址子網掩碼的長度也是32位,其表示方法與IP地址的表示方法一致。其特點是:它的32位二進制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全部為“1”,而第二部分則全部為“0”。子網掩碼的作用在于,利用它來區分IP地址中的網絡地址與主機地址。其操作過程為:將32位的IP地址與子網掩碼進行二進制的邏輯與操作,得到的便是網絡地址。由A、B以及C類網絡的定義中可知,它們具有默認的子網掩碼。A類地址的子網掩碼為,B類地址的子網掩碼為,而C類地址的子網掩碼為。子網掩碼通常是用來進行子網的劃分,它還有另外一個用途,即進行網絡的合并,這一點對于新申請IP地址的單位很有用處。由于IP地址資源的匱乏,如今A、B類地址已分配完,即使具有較大的網絡規模,所能夠申請到的也只是若干個C類地址(通常會是連續的)。當用戶需要將這幾個連續的C類地址合并為一個網絡時,就需要用到子網掩碼。例如,某單位申請到連續4個C類網絡合并成為一個網絡,可以將子網掩碼設置為。2.子網掩碼7.3因特網介紹7.3.3IP地址與MAC地址IP地址必須由國際組織統一分配。具體分配權限如下:①分配最高級IP地址的國際組織—NIC。②分配B類IP地址的國際組織——InterNIC、APNIC和ENIC。③分配C類地址:由各國和地區的網管中心負責分配。3.IP地址的申請組織及獲取方法4.MAC地址在局域網中,硬件地址又稱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因為這種地址用在MAC幀中)。5.IPv6IPv6所引進的主要變化如下:
①
更大的地址空間。
②
擴展的地址層次結構。
③
靈活的首部格式。
④
改進的選項。
⑤
允許協議繼續擴充。
⑥支持即插即用(即自動配置)。
⑦
支持資源的預分配。7.3因特網介紹7.3.3IP地址與MAC地址IPv6地址有3類:單播、組播和泛播地址。單播和組播地址與IPv4的地址非常類似,但IPv6中不再支持IPv4中的廣播地址,而增加了一個泛播地址。一個IPv6的IP地址由8個地址節組成,每節包含16個地址位,以4個十六進制數書寫,節與節之間用冒號分隔。這是一種比較標準的IPv6地址表達方式,此外還有另外兩種更加清楚和易于使用的方式。某些IPv6地址中可能包含一長串的0,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標準中允許用“空隙”來表示這一長串的0。在IPv4和IPv6的混合環境中可能有第3種方法。IPv6地址中的最低32位可以用于表示IPv4地址,該地址可按照一種混合方式表達,即X:X:X:X:X:X:d.d.d.d,其中X表示一個16位整數,而d表示一個8位十進制整數。6.IPv6地址及其表示方案7.IPv4向IPv6的過渡兩種向IPv6過渡的策略,即使用雙協議棧和使用隧道技術。(1)雙協議棧(dualstack)。雙協議棧是指在完全過渡到IPv6之前,使一部分主機(或路由器)裝有兩
個協議棧,一個IPv4和一個IPv6。(2)隧道技術(tunneling)。這種方法的要點就是在IPv6數據報要進入IPv4網絡時,將IPv6數據報封裝成為IPv4數據報(整個的IPv6數據報變成了IPv4數據報的數據部分),然后IPv6數據報就在IPv4網絡的隧道中傳輸,當IPv4數據報離開IPv4網絡中的隧道時再將其數據部分(即原來的IPv6數據報)交給主機的IPv6協議棧。7.3因特網介紹7.3.4WWW服務萬維網WWW(WorldWideWeb)是一個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式的信息瀏覽服務,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可以輕松駕馭的圖形化用戶界面,以查閱Internet上的文檔。這些文檔與它們之間的鏈接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網,稱為WWW網?,F在WWW服務是Internet上最主要的應用,通常所說的上網、看網站一般說來就是使用WWW服務。1.WWW服務概述2.WWW的工作原理WWW中的信息資源主要由一篇篇的Web文檔,或稱Web頁為基本元素構成。這些Web頁采用超文本(HyperText)的格式,即可以含有指向其他Web頁或其本身內部特定位置的超級鏈接,或簡稱鏈接??梢詫㈡溄永斫鉃橹赶蚱渌鸚eb頁的“指針”。鏈接使得Web頁交織為網狀,這樣,如果Internet上的Web頁和鏈接非常多的話,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信息網。當用戶從WWW服務器取到一個文件后,用戶需要在自己的屏幕上將它正確無誤地顯示出來。由于將文件放入WWW服務器的人并不知道將來閱讀這個文件的人到底會使用哪一種類型的計算機或終端,要保證每個人在屏幕上都能讀到正確顯示的文件,必須以一種各類型的計算機或終端都能“看懂”的方式來描述文件,于是就產生了超文本語言HTML(HypeTextMarkupLanguage)。HTML對Web頁的內容、格式及Web頁中的超級鏈接進行描述,而Web瀏覽器的作用就在于讀取Web網點上的HTML文檔,再根據此類文檔中的描述組織并顯示相應的Web頁面。7.3因特網介紹7.3.4WWW服務WWW服務器是任何運行Web服務器軟件、提供WWW服務的計算機。一般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功能:①支持WWW的協議:HTTP(基本特性)。②支持FTP、USENET、Gopher和其他的Internet協議(輔助特性)。③允許同時建立大量的連接(輔助特性)。④允許設置訪問權限和其他不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年會演講稿(20篇)
- 住宿管理教師期中工作總結(15篇)
- 2025年幼兒園教師節演講稿范文(19篇)
- 廣告整治施工方案
- 《超高層建筑結構》課件
- 青春夢想演講稿3分鐘(4篇)
- 《服務顧問卓越服務》課件
- 社會實踐活動方案范文(19篇)
- 2025年黔東南貨運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
- 2025年內蒙古貨運從業資格考試模擬考試題目及答案
- 2025-2030顯示電源管理IC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古代文物測試題及答案
- 燃氣經營企業重大隱患判定標準培訓課件
- 2023年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4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智能輔具在康復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2025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選擇題答題技巧(含練習題及答案)
- 深基坑開挖及支護施工方案
-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宿遷、連云港、泰州、揚州、徐州、淮安蘇北七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英語試卷
-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安全教育車間級
- 對照品管理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