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頁人教版生物中考總復習:八年級上冊生物核心考點知識點提綱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身體內都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如:魚、兩棲類、爬行類、鳥和哺乳類動物),無脊椎動物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腔腸、扁形、線性、環節、軟體、節肢動物),脊椎動物比無脊椎動物高等)
按生活環境分為陸生動物、水生動物和空中飛行的動物。第一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1.常見的腔腸動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蟲,水螅。(只有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其他的生活在海水中。)2.水螅用觸手探尋和捕獲食物,它的身體只能分出上下,分不清前后,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的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這種體型稱為輻射對稱。3.腔腸動物的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4.水螅的身體呈輻射對稱。輻射對稱分意義: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5.水螅的身體由內外兩層細胞構成內胚層和外胚層。內胚層圍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刺細胞在外胚層上;吃進去的食物在消化腔內被消化,食物殘渣由口排出。6.腔腸動物依靠刺細胞,捕食和防御。刺細胞大部分分布在觸手處。7.腔腸動物中的海蜇,經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物質堆積形成珊瑚礁。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蟲等有口無肛門,食物口入口出,為腔腸動物。8.水螅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9.扁形動物的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10.常見的扁形動物:渦蟲,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其中渦蟲是自由生活的,其它都是寄生生活。蝸蟲用咽捕食,食物在腸內消化,食物殘渣由口排出,前段感覺器官集中,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體定向運動;身體左右對稱有利于動物運動、捕食和防御;有專門的運動器官,生殖器官發達。)11.扁形動物消化器官簡單,生殖器官發達。12.我國南方流行的血吸蟲病是由日本血吸蟲引起的,人若是進入含有釘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日本血吸蟲的幼蟲經皮膚進入人體。)13.血吸蟲的成蟲生活在人體內,腸壁和肝臟的血管內,以吸血為主。血吸蟲的寄主主要有人和釘螺。釘螺屬于軟體動物。14.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無肛門。第二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1.線形動物的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線形動物的消化器官不同于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有肛門。)2.常見的線形動物:蛔蟲,蟯蟲,鉤蟲,絲蟲,線蟲。(秀麗隱桿線蟲是自由生活的,其它大部分是寄生生活。)3.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內。靠吸食半消化的食靡生活;身體呈圓柱形,前段有口,后端有肛門,角質層起保護作用,消化管結構簡單,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4.蛔蟲適于寄生生活的特點:(1)體表由角質層(保護作用)(2)生殖器官發達(3)消化器官簡單。預防蛔蟲病的措施:①注意個人飲食衛生;②管理好糞便。5.人的小腸可以消化肉類,但是不能對蛔蟲造成傷害的原因是體表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6.環節動物的特征: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7.常見的環節動物:沙蠶,水蛭,蚯蚓。蛭的唾液中有蛭素,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質,醫學生用來生產抗血栓藥物;8.蚯蚓的運動方式是蠕動。9.觀察蚯蚓時應用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的目的是使蚯蚓能夠正常呼吸。10.怎樣區分蚯蚓的前后端:有環帶的一端是前端,沒有環帶的一端是后端;背部比腹部顏色深。11.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使軀體能夠靈活運動。12.用手觸摸蚯蚓身體腹部,感覺粗糙不平,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許多小突起,這就是剛毛。13.蚯蚓靠肌肉和剛毛配合完成運動。14.剛毛的作用是協助運動。15.蚯蚓在玻璃上比在粗糙的紙上運動得慢,其原因是玻璃上的摩擦力小。(或者說粗糙的紙面有利于剛毛的固定。)16.蚯蚓體表分泌黏液,靠濕潤的體壁呼吸。17.雨后蚯蚓爬上地面是為了呼吸。實驗后把蚯蚓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大自然中,蚯蚓以枯枝爛葉為食,屬于分解者;18.在蚯蚓的體壁涂上凡士林,一端時間后,蚯蚓會死去,因為蚯蚓靠體壁呼吸。19.將蚯蚓放在干燥的環境中蚯蚓將死去,因為蚯蚓靠濕潤的體壁呼吸。20.容易找到蚯蚓的環境是: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21.環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沙蠶是魚,蝦,蟹的食餌。蛭可以生產抗血栓藥物。蚯蚓的作用:(1)疏松土壤。(2)提高土壤肥力(3)優良的蛋白質飼料。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1.軟體動物的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用足運動,用鰓呼吸)2.常見的軟體動物:河蚌,扇貝,文蛤,縊蟶,石鱉,蝸牛,烏賊,章魚,田螺,牡蠣,釘螺。3.河蚌形成珍珠的結構是外套膜。(河蚌,蛾螺,烏賊,章魚等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是軟體動物)。4.節肢動物是動物界的第一大類群。軟體動物是動物界的第二類群。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類群。5.節肢動物的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例題: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相同的特點是身體分節。蝗蟲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分節。)6.常見的節肢動物:蝦、蟹、蟬、蝗蟲、鼠婦、蜘蛛、蝴蝶。7.昆蟲的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兩對翅。8.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昆蟲有翅,因而昆蟲是分布最廣泛的動物。(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分布廣泛,是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是3對足和2對翅,都著生在胸部。昆蟲的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頭上兩根感覺須,兩對翅膀三對足,身體分為頭胸腹,里頭是肉外是骨”描寫的是昆蟲的特征。9.蝗蟲的身體分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用口器攝食。胸部是運動中心。蝗蟲的運動方式是跳躍和飛行。10.蝗蟲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是氣管。氣門是氣體進出蝗蟲的通道。蝗蟲的氣門位于胸、腹部,因此將蝗蟲的頭部放入水中,蝗蟲不會窒息而死。11.蝗蟲跳躍和飛行的動力來自于胸部發達的肌肉。12.蝗蟲的外骨骼作用:(1)保護;(2)防止體內水分蒸發。13.蟬“蛻皮”蛻去的實際上是外骨骼。14.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蛻皮是因為外骨骼限制了身體的生長。第四節魚1.魚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2.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白鰱是指鰱魚;花鰱是指鳙魚,又名“胖頭魚”)3.產生前進動力的是尾鰭。保持身體平衡的是:胸鰭、腹鰭、臀鰭、背鰭。4.魚靠側線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5.魚適于生活在水中的特點:用鰭游泳和用鰓呼吸。6.魚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部和尾部。魚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水在水中的阻力。7.魚用鰓呼吸,鰓的主要部分是鰓絲,鰓絲中密部著毛細血管。當魚的口和鰓蓋后緣交替張合,水從口中流進,經過鰓絲時,溶解在水中的氧就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從毛細血管中滲出。8.水流經魚的鰓絲后.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9.早上魚浮頭是因為水中缺少氧氣。10.魚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11.嚴冬季節.鑿冰抓魚.魚會聚集在鑿開的冰孔周圍是因為冰孔處氧氣較多。12.去菜市場買魚.判斷魚是否新鮮的方法是看鰓絲是否鮮紅。13.魚不斷地用口吞水.鰓蓋后緣排水.這是魚在呼吸。14.岸上空氣中的含氧量比水里含氧量高.可是魚跳到岸上會憋死的原因是在空氣中魚的鰓絲會粘在一起,減少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因而窒息而死。15.海獅.海豚.海豹.鯨魚都是哺乳動物。帶魚、中華鱘、海馬是魚類。娃娃魚是兩棲動物。鱷魚、甲魚是爬行動物。墨魚、烏賊、章魚、魷魚是軟體動物。16.魚在水中生活兩個特點:①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②能在水中呼吸。17.魚的外形流線型(梭形),能減少游泳阻力。魚體分頭部、軀干和尾部三部分。18.魚主要靠軀干和尾鰭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背鰭、胸鰭、腹鰭和臀鰭起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19.魚鰓為鮮紅色,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擴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口和鰓蓋交替張合,使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流出。經鰓流出的水與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所以魚鰓有呼吸的作用。例:1.關于鯽魚的鰓絲數量和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A.多個,與呼吸有關
B.多個,與攝食有關C.單個,與呼吸有關D.單個,與攝食有關2.關于魚尾鰭的主要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D)A.維持魚體平衡
B.維持魚體的直立狀態C.幫助魚體轉換方向
D.產生前進動力,控制前進方向3.沒有分化出口和肛門的動物是(B)A.烏賊
B.珊瑚蟲
C.蜘蛛
D.蝗蟲4.下列水生動物中屬于軟體動物的是(C)A.海葵
B.珊瑚蟲
C.章魚
D.蝦類5.以下魚的特點中,是魚適宜水中生活的特點是①體表被鱗②用鰓呼吸③體內有脊柱④靠鰭游泳⑤卵生(C)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⑤6.魚常在黎明前浮頭或跳出水面,是因為(D)A.趁清晨空氣清新到水面嬉戲游玩
B.黎明前水面比較安全,天亮后會被敵害發現
C.在水中睡了一夜,清晨到水面覓食
D.清晨水中含氧量最小,天亮后水中氧氣充足7.為了探究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的作用,小明買來六條健康、大小一致的鯉魚,并準備了六個魚缸,魚缸中各裝了半缸清水,并用捆綁法進行實驗,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填在自制的表格中:編號條件現象A不進行處理在水中自由靈活地游泳B捆住背鰭魚不能在水中側立,出現魚體側翻現象C捆住胸鰭魚不能自由靈活地在水中轉彎,頭偶而會碰到缸壁D捆住腹鰭魚在游泳時身體不穩,會左右搖擺E捆住臀鰭身體失去平衡,游泳動作不協調F捆住尾鰭前進十分緩慢,并且不能在水中做變向運動(1)在本實驗中,對照組是A。本次實驗可以看作5組對照實驗。(2)由實驗現象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魚尾鰭的作用是產生魚前進的動力,控制前進方向;背鰭的作用是保持魚體側立,不致側翻。(3)在實驗中,小明發現魚的口和鰓蓋在不停地交替張合,這是魚在進行呼吸。第五節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1.兩棲動物的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2.常見的兩棲動物:蟾蜍、大鯢(娃娃魚)、蠑螈、青蛙。蝦類和蟹類等體表長有質地堅硬的甲,是甲殼動物(屬節肢動物)。3.兩棲動物的生殖:有性生殖、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卵生。4.草叢中.稻田里的青蛙膚色是綠色.枯草中青蛙膚色是黃褐色.是一種保護色,能避免被天敵發現.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5.青蛙皮膚裸露并分泌粘液,皮膚內密布毛細血管,有利于皮膚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青蛙由蝌蚪發育而來,蝌蚪像魚,有尾,用鰓呼吸,水里生活;青蛙無尾,無鰓,有四肢和肺,用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生活。青蛙的體色是保護色,是對環境的適應,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敵害,有鼓膜,感知聲波,鼻孔是氣體的通道,前肢短小,支撐身體,后肢發達,指間有蹼,能跳躍和劃水,結構簡單,肺不發達,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密布毛細血管,可進行氣體交換,輔助肺呼吸。青蛙處于干燥通風的環境容易死亡的原因是干燥的環境不利于皮膚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6.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在陸地生活,主要原因是:其呼吸依賴于肺和皮膚。大鯢又叫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7.從生殖發育的特點分析:青蛙不能離開水環境的限制的原因是:生殖和發育都必須在水中進行。8.爬行動物的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9.常見的爬行動物:龜、鱉、蛇、鱷、蜥蜴、甲魚。(海馬是魚類;章魚、墨魚、魷魚、鮑魚屬于軟體動物;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海豚、鯨、海豹屬于哺乳動物)10.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中生代的活化石”,中生代稱為爬行動物時代;恐龍是中生代典型的爬行動物。11.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的作用:(1)保護作用;(2)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適應干燥的陸地生活。12.爬行動物(蜥蜴)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生殖和發育完全脫離了對水環境的依賴。13.爬行動物的生殖:體內受精,卵生。14.在進化過程中爬行動物是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陸生脊椎動物有:爬行動物、鳥、哺乳動物)。15.爬行動物比兩棲動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是:(1)體表有鱗片或甲.可以防止體內水分蒸發;(2)完全用肺呼吸;(3)生殖和發育離開了水;(4)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例:1.大雨過后,蚯蚓往往要爬到地面上是因為(B)A.蚯蚓喜歡干燥的環境
B.土中缺氧,無法呼吸C.到地面尋找食物D.穴中浸透雨水太涼2.蚯蚓剛毛的作用(C)A.感覺光線B.感覺聲音
C.協助運動D.與生殖有關3.利于爬行動物保持水分的結構是(A)A.角質的鱗片或甲B.毛
C.外骨骼D.羽毛4.適于陸地生活的動物,其呼吸器官一般是(A)A.氣管和肺
B.氣管和鰓C.肺和鰓D.肺和皮膚5.海豹、海豚、鯨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哺乳動物,它們的呼吸方式是(B)A.用鰓呼吸B.用肺呼吸C.用氣囊呼吸D.用皮膚呼吸6.家兔是食草動物,下列與其食性相適應的結構特點中,正確的是(A)A.消化道較長,盲腸特別發達
B.消化道較短,盲腸特別發達C.牙齒分化為門齒和犬齒
D.犬齒特別發達7.用手觸摸蚯蚓體壁,感覺到體表有黏液;能經常保持濕潤,這有利于蚯蚓(
D)A.適應水中生活
B.進行生殖
C.適應穴居
D.進行呼吸作用8、蝗蟲可以生活在于燥的陸地上,在它的形態結構中,防止水分散失的是(
D)A.體表的革質翅
B.體表的大量鱗片
C.覆蓋全身的表皮
D.堅硬的外骨骼9.犬齒的主要功能是(
B
)
A.切斷食物
B.撕裂食物
C.磨碎食物
D.阻擋食物第六節鳥世界上的鳥類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之外,絕大多數鳥類都善于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有利于覓食和繁育后代。1.鳥類的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2.鳥適于飛行的特點①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時的阻力)。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翼是鳥的飛行器官)③胸肌發達。④胸部有龍骨突(增加胸肌附著面積),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⑤消化系統發達,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時。(減輕體重)⑥循環系統發達: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有體循環和肺循環,血液運輸營養和氧氣的能力強。所以鳥體溫高而恒定。⑦呼吸系統發達:有氣囊可輔助呼吸,與肺構成雙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氣。3.蝙蝠是哺乳動物。4.鳥的呼吸器官是肺,氣囊能夠輔助呼吸。鳥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是肺。氣囊不是呼吸器官。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氣囊只起到儲存空氣的作用。5.氣囊的作用:(1)減輕體重、(2)輔助呼吸、(3)散熱降溫。(4)減少肌肉間、內臟間的摩擦。6.鳥飛行時,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的動力主要來自于胸肌。7.鳥的食量大主要是因為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8.鳥的飛行器官是翼。9.鳥類獨特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吸氣時,空氣同時進入肺和氣囊,肺中的氣體與血液進行一次氣體交換,呼氣時,氣囊中的氣體進行入肺,與血液又進行一次氣體交換。這種一次呼吸,進行兩次氣體交換的呼吸方式稱為雙重呼吸)例:鳥類前肢變成翼.骨骼輕.薄.堅固.有利于飛行說明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1.有人說:“鳥的全身都為飛行而設計”。下列選項中除哪一項外,都是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D)A.前肢變成翼B.胸肌發達C.身體呈流線型D.足有四趾2.下列關于鳥的雙重呼吸的描述中,正確的是(C)A.呼氣和吸氣同時進行B.肺和氣囊都進行氣體交換C.呼氣和吸氣時都進行氣體交換D.只有鳥類和哺乳類能進行雙重呼吸3.下列器官與鳥的呼吸無關的是(B)A.氣管
B.鰓
C.肺
D.氣囊4.家鴿最發達的肌肉附著在(A)A.胸部
B.兩翼
C.尾骨
D.后肢骨5.體表有外骨骼,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有足和觸角的是(B)A.蚯蚓
B.蝗蟲
C.烏賊
D.烏龜第七節哺乳動物1.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可通過自身的調節維持體溫的恒定,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變溫動物。恒溫意義:體溫的恒定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恒溫動物比變溫動物高等,更容易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2.兔用肺呼吸,心臟四腔,有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循環途徑。3.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食物,臼齒適于磨碎食物。狼、虎等動物還有鋒利的犬齒,用于撕裂食物。4.兔的盲腸發達,有助于消化植物纖維,這與兔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5.哺乳動物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6.哺乳動物體表被毛,起保溫的作用。(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海馬、鯊魚是魚類)7.哺乳動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8.草食性動物只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肉食性動物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9.門齒:切斷食物。臼齒:磨碎食物。犬齒:撕裂肉食。10.草食性動物的消化道區分于肉食性動物消化道最大的特點是消化管長,盲腸發達。11.動物低等到高等的順序: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哺乳動物.12.體內無脊柱的是無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柱的是脊椎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的是: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13.屬于脊椎動物的是: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哺乳動物。14.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的原因是蛇是變溫動物,兔子是恒溫動物。15.幾種生物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蚯蚓體壁鯽魚鰓家鴿肺青蛙肺和皮膚家兔肺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活動。第一節動物的運動一、運動系統的組成: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稱為骨骼肌)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2.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在關節頭、關節窩表面有關節軟骨;關節囊和韌帶使關節牢固,關節軟骨減少摩擦阻力和緩沖震蕩。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的現象叫做脫臼。3.人體有許多關節,如: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關節相當于杠桿的支點,骨相當于杠桿,骨骼肌為運動提供動力。二、運動的產生: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1.每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例如: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如:直臂提起重物時兩組肌肉都收縮,手臂自然下垂時,兩組肌肉都舒張。2.骨骼肌包括中間的肌腹(肌肉組織)和兩段的肌腱(結締組織,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體育鍛煉可使肌纖維變粗,而不能使肌細胞增多)組成;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動。與骨連接的肌肉至少是兩組肌肉的相互配合,才能產生運動。3.運動并不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要的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4.哺乳動物有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于覓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例:1.當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舒縮時,身體姿勢不可能是(D)A.跑B.跳C.行走D.立正2.關節的組成是(B)A.關節頭、關節囊、關節窩
B.關節面、關節腔、關節囊C.關節囊、關節軟骨、關節面
D.關節面、關節韌帶、關節腔3.下列骨骼肌、關節和骨的模式圖中,正確的是(B)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都正確D.①和②都不正確4.右圖是動物關節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⑷關節囊主要作用是保護關節。(2)脫臼是指(1)關節頭從(3)關節窩脫出的現象。(3)在(5)關節腔中有具有潤滑作用的滑液。5.當我們做屈肘動作時,相關肌肉的舒縮情況是(D)A.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B.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C.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D.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6.當我們提重物時,相關肌肉的舒縮情況是(C)A.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B.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C.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D.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7.關節在運動中起著(A)A.支點作用B.杠桿作用C.固定作用D.連結作用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一、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分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螞蟻做巢、菜青蟲總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小袋鼠進母袋鼠的袋子、小鳥喂魚、剛出生的嬰兒會吃奶等等。是生存的基本條件,但不能適應多變的環境。3.學習行為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動物學會繞道取食、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釣白蟻和摘香蕉、貓狗到固定地方大小便、猴子打籃球。使動物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嘗試與失誤次數越少,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二、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以及這兩種方法的結合。不同動物“嘗試與錯誤”的次數是不一樣的。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就越少,甚至不用經過“嘗試與錯誤”。人類是動物界進化等級最高的類群,人類的學習行為也是動物界中最為復雜多樣的。同時,從某種意義說,人類的生存質量也更多地依賴學習行為。人類有復雜的語言文字,有著其他任何動物都沒有的、依靠第二信號系統的學習行為。1.嬰兒出生就會吃奶、抓握物體,這些都屬于先天性行為。攝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嬰兒剛出生時表現出的抓握能力(或者說是攀附母親的能力)和吃奶的能力,保證了嬰兒攝食的基本需要。2.蜘蛛結網是先天性行為。3.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就越多。學習行為越多,適應性也越強,對動物的生存就越有意義。4.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狼孩并不是狼,他具備人的遺傳素質,但是由于生存環境的改變,他沒能像其他孩子那樣適時接受人的生活經驗,因此沒能獲得人的許多重要的學習行為。這一事實也說明,人類大腦的發育,人類語言的發展和通過語言文字等信息符號的學習是有關鍵時期的,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就很難進行補償。所以,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應該與大腦發育的階段相適應。這樣,一個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發展。“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同學們應當珍惜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例:1.白居易的詩曰:“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十來日,母瘦雛漸肥。”這描繪的是母燕的(B)A、貯食行為
B、繁殖行為
C、攻擊行為
D、防御行為2.下列現象,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D)A.天鵝的遷徙
B.魚的洄游
C.蛙的冬眠
D.家兔的心跳3.漁民利用魚類的趨光性用燈光捕魚,魚類的趨光性屬于(B)A.先天性行為
B.后天性行為
C.攻擊行為
D.繁殖行為3.動物具有學習行為,這有利于(D)A.尋找食物
B.找到配偶C.逃避敵害
D.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4.在探究菜青蟲取食行為的實驗中,不正確的是操作過程是(B)A.對菜青蟲從卵開始隔離飼養
B.直接使用從野外捕來的幼蟲C.實驗葉片和濾紙片應當一樣大
D.最好將其先餓飼一段時間第三節社會行為一、社會行為的特征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如:螞蟻、蜜蜂、狒狒等)二、群體中的信息交流: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氣味;黑長尾猴交流信息是聲音;蜜蜂交流信息是動作等等)群體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隨時交流信息。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誘殺農業害蟲。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例:1.有關動物“語言”的敘述正確的是(B)A.動物的語言就是動物之間有聯系作用的聲音B.動物之間起傳遞信息作用的動作、聲音、氣味等信號C.動物之間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D.動物的各種行為2.螞蜂遭受到襲擊時,蜂群共同向侵犯者發起攻擊,從個體和群體的角度來看應屬于(B)A.攻擊行為和社會行為B.防御行為和社會行為C.取食行為和社會行為D.學習行為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寂靜的春天》一書描繪了一個沒有動物的寂靜世界,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一、維持生態平衡。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以及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任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所以不能隨意滅殺某種動物。二、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有機物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CO2、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CO2、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三、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生物防治: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如: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例1.右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要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生物外,還必不可缺少的成分是細菌和
真菌
。(2)請寫出圖中最長的一條生物鏈:禾谷類→昆蟲→食蟲鳥→鷹。(3)該生態系統中,鷹與兔的關系是捕食,昆蟲與兔的關系是
競爭
。(4)如果大量捕殺食蟲鳥,使食蟲鳥的的數量減少,則蟲的數量會先增加后減少。(5)植物、食蟲鳥、蟲三者中,數目最多的是植物
。如果植物被噴過農藥,則三者中,體內農藥含量最高的是食蟲鳥
。2.植物的哪一特點利于動物為其傳播種子(C)A.花有芳香氣味
B.花粉小而輕
C.果實有鉤刺
D.花能分泌花蜜3.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對物質轉化不可缺少的兩類生物是(A)
A.綠色植物和分解者
B.綠色植物和動物C.動物和微生物
D.動物和無機物4.《寂靜的春天》所描述的世界(A)A.是人類亂捕濫殺野生動物所造成
B.是自然災害造成的C.能減少動物對人類的危害
D.有利于人類的生存5.在一個由草、鹿和狼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假如把狼殺絕,一段時間內鹿群數量變化是(D)A.迅速下降
B.永遠上升C.保持相對穩定D.上升后又下降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2.動物與生物反應器: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乳房生物反應器”是目前動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可節省建廠房和買設備的費用,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生物反應是人們對生物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而得到的。3.動物與仿生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例如:宇航員穿的“抗荷服”(模仿長頸鹿)、冷光燈(模仿螢火蟲)、雷達(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薄殼建筑(模仿烏龜的背甲)、智能機器人(模擬人腦的功能)。1.目前,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2.人的生活離不開動物,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C)A.動物提供肉、蛋、奶等食品
B.人類的部分衣著原料來自動物C.所有貴重藥材來自動物
D.有些動物可供觀賞3.科學家模仿動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B)A.生物反應器
B.仿生
C.儀器制造
D.學習行為第四章細菌和真菌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觀察菌落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細菌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真菌菌落大(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2.菌落的培養: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培養。二、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1.兩套培養基:一套接種,一套不接種,是為了進行對照。2.到不同環境中接種是為了探究不同環境中細菌的分布。3.高溫滅菌是為了保證培養出的菌落只來自接種的。4.細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有好氧型和厭氧型(特殊條件)兩種。5.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廣泛(能在寒冷的極地和很熱的溫泉中生活)。炎熱的夏季,空氣濕度大、溫度高,適宜細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長,食物保存不當或時間過長,就會因被細菌、真菌污染而變質。人吃了變質的食品,就容易患腸胃炎。洗凈晾干的衣服干燥、缺乏營養物質,這種環境不適合真菌的繁殖,所以不會長霉;反之,臟衣臟鞋給真菌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就容易長霉。泡菜壇加蓋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讓空氣進入壇內而保持壇內的缺氧環境。因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無氧的環境下生存,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乳酸。例:1.下列屬于細菌菌落特征的是(
B
)A.菌落一般比較大
B.菌落表面一般光滑黏稠
C.菌落常呈絨毛狀
D.菌落有紅、褐、黑、綠、黃等顏色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3.我們用錢幣在培養基上按一下是菌落培養中的哪一步?接種。第二節細菌一、細菌的發現1.17世紀后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一位從未刷過牙的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2.19世紀中葉,法國人巴斯德通過著名的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巴斯德還發現了乳酸菌(細菌)、酵母菌(單細胞真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巴斯德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二、細菌的形態和結構1.細菌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才有一顆米大。只有在高倍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2.細菌分為三類:桿菌(桿狀)、球菌(球狀)、螺旋菌(螺旋狀)。每個細菌都是獨立的單細胞個體(有的是單個的,有的是連接的),但都能獨立生活。3.細菌的結構:只有DNA集中的區域,無成形的細胞核,稱為原核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A:DNA(遺傳物質)B:鞭毛(運動,著生的細胞膜上)C:細胞膜D:細胞壁E:莢膜(保護)F:細胞質與動物細胞比較:共同結構:ACDF特殊結構:BE4.細菌有細胞壁,但無葉綠體,不是生產者,只能分解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所以是分解者(真菌也是)。三、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1.分裂生殖,環境適宜時,20—30分鐘分裂一次。2.細菌生長發育后期,環境不良時,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能抵抗不良環境。細菌分布廣的原因:繁殖速度快,能形成芽孢。例:1.按照細菌形狀的不同,可以將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種類型。2.被譽為“微生物之父”的是(
A
)A.巴斯德B.列文·虎克C.愛因斯坦D.孟德爾第三節真菌一、各種各樣的真菌1.青霉呈青綠色(孢子的顏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掃帚狀;2.曲霉呈黃、黑、褐或綠色(孢子的顏色),長有孢子的菌絲看上去呈放射狀。3.青霉和曲霉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多細胞真菌,菌體是由菌絲(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構成的,它們都能產生孢子。4.酵母菌:單細胞生物(真菌),出芽生殖。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霉菌、蘑菇是多細胞生物,細胞里都有細胞核(動植物和真菌都是真核生物)。蘑菇菌體也是由菌絲構成,包括子實體、菌絲和地下部分組成。5.細菌和真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分解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異養型生物)。二、真菌的繁殖:靠孢子繁殖后代。(冬春夏草是真菌,真菌利用蝙蝠蛾幼蟲體內物質生長發育所致)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例:1.下列敘述中,屬于細菌和真菌共有的特征的是(
D
)A.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B.能產生孢子C.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D.細胞內沒有葉綠體2.關于青霉和曲霉的比較中,不正確的是(
D
)A.都屬于真菌
B.都能產生孢子
C.細胞內都沒有葉綠體
D.二者顏色不同是因為菌絲的顏色不同3.下列生物中,不屬于真菌的是(
C)A.酵母菌B.靈芝
C.枯草桿菌
D.青霉
第四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如果地球上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堆積如山!①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機物。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致人畜患病。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手足癬、小麥葉銹病。③與動植物共生。有些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這種現象叫共生。
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
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質);
草食動物與胃腸內分解植物纖維的細菌共生;
人的腸道中一些細菌能制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例:1.在農業生產中,人們常常通過種植豆科植物來提高土壤肥力,這是因為(A)A.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固氮的根瘤菌B.豆科植物能殺死土壤中的細菌C.豆科植物能將它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運送到土壤中
D.豆科植物的根能疏松土壤2.下列細菌中,對人類有害的是(
B)A.根瘤菌
B.肺炎雙球菌
C.乳酸細菌
D.醋酸桿菌3.下列生物中既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又具有細胞壁的是(
C)A.病毒
B.細菌C.真菌D.動物4.人體得足癬是哪一項感染引起的(
B)A.細菌
B.真菌
C.病毒
D.缺乏維生素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1.制作發酵食品:釀酒、蒸饅頭、做面包等。用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利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醬要用霉菌;沼氣利用甲烷菌。2.酵母菌:制作饅頭、面包(缺氧時,可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二氧化碳,使饅頭變得松軟)。釀酒:制作米酒時,加入酒曲,酒曲中含有酵母菌,酵母菌發酵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制作泡菜時水封加蓋是因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無氧的環境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3.食品腐敗的原因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它們分解食品中的有機物,并在其中生長繁殖導致食品腐爛,食品保存的主要問題就是防腐;(夏季食物容易腐敗,得胃腸炎多的原因是溫度高、濕度大,適于細菌、真菌生長和繁殖)4.防止腐敗的原理是將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繁殖,可以利用細菌凈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5.食品保存方法:
①“巴氏“消毒法(如保存牛奶,高溫滅菌);②罐藏法(罐頭);③冷凍法、冷藏法(冰箱儲存食物)(低溫抑菌)④真空包裝法(如保存香腸,除氧抑菌)
⑤曬制與煙熏法(臘肉)、腌制法(咸菜)、脫水法(干菜)、滲透保存法(制作果脯)(除去水分抑菌)等等。夏天食物冷藏,是因為低溫降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速度。剩菜、剩飯用保鮮膜覆蓋是為了:隔絕空氣,避免空氣中的細菌進入。6.抗生素是一些真菌產生的可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抗生素不可濫用,抗藥性。殺死有益菌)如青霉菌可產生青霉素(長有“綠毛”的漿糊可防止傷口發炎)。可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藥理:破壞細菌細胞壁。對病毒病無效。7.細菌可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從而凈化污水、保護環境。無氧時甲烷菌可將有機物發酵分解,產生甲烷用于照明、取暖、發電。有氧時另一些細菌可將廢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凈化。例:1.制作饅頭時,發酵作用所用的真菌和所產生的使饅頭松軟膨大的氣體分別是(D)A.乳酸菌和氧氣B.酵母菌和氧氣C.乳酸菌和二氧化碳D.酵母菌和二氧化碳2.下列能產生青霉素的生物是(B)A.曲霉
B.青霉
C.乳酸菌
D.酵母菌3.夏天臟衣服易發霉,食品易變質,原因是它們具備細菌、真菌生活必須的條件:一定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蒸熟的饅頭松軟多孔,是因為和面時加入了酵母菌,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面粉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遇熱膨脹的緣故。第五章病毒伊萬洛夫斯基發現了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病毒比細菌小,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1.病毒的種類:病毒根據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2.病毒結構:病毒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3.病毒的繁殖: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4.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害大利小。如:艾滋病、世紀瘟疫、新冠肺炎等。例: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唯一的預防措施是在被狗咬傷前或咬傷后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等等。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1.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類的目的:弄清楚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2.植物分類主要觀察形態結構。被子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花、果實、種子。有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為只有一片子葉的植物(單子葉植物)和有兩片子葉的植物(雙子葉植物)。無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按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動物分類依據外部形態結構、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
4.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5.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一個種里只有一種生物,同種生物親緣關系最近!6.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界當中的生物種類最多,共同特征最少。雙名法:瑞典植物學家林奈《自然系統》屬名+種加詞,為拉丁文書寫,斜體字。第二章認識生物的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生物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抵抗外界干擾,保持自身相對穩定的能力就越強。2.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生物的各種特征都是由DNA分子上的遺傳信息控制的,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不同生物之間的差別,歸根結底是基因組成的差別);基因: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3.保護生物多樣性根本措施: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4.我國的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于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魚類、鳥類、哺乳類的種數位世界前列。5.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實例: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2.我國的珍惜動植物:金絲猴、白鰭豚、朱鹮、揚子鱷、長臂猿、麋鹿、水杉、珙桐瀕臨滅絕。植物”活化石”銀杉(裸子植物);中生代動物“活化石”揚子鱷;中國鴿子樹(珙桐)。藏羚羊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4.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有:棲息地破壞、亂捕濫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人們把包涵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如: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珍稀動物丹頂鶴。5.自然保護區的作用是“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活的自然博物館”。6.其它保護生物多樣性措施:把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的保護和管理;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植物的種子庫、動物的精子庫)保護遺傳資源。7.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頒布的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我國是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8.作為一名公民,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應該:(1)人人都來植樹造林;(2)開展愛鳥周活動;(3)人人都來消滅垃圾;(4)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木等。例:1.生物分類的各種等級中,表示生物之間親緣關系最近的是(D)A.綱
B.科
C.屬
D.種2.下列動物中能在空中飛行的無脊椎動物是(
D)A.蝙蝠
B.大雁
C.大山雀
D.蝴蝶3.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D)A.同種生物的斗爭
B.天敵過多C.外來物種入侵
D.生存環境的破壞和改變4.我國居世界首位的植物資源是(
D)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裸子植物5.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基因
的多樣性和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6.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B)A.保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B.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C.保護基因的多樣性
D.保護的措施多樣性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分,共26分;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請把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上。)1. 下列屬于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的一項是A. 有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完整的種子B. 種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已過了休眠期C. 種子是完整的,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D. 有適宜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溫度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根生長是指細胞數量的增多,這是通過細胞分裂實現的B. 伸長區細胞比分生區細胞的體積變大、變長,這是細胞分化的結果C. 植物生長所需要營養物質只有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D. 花、枝條分別是由不同類型的芽發育來的3. 植物的枝條都是由( )發育而來。A. 根 B.莖 C.葉 D.芽4. 某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及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 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長是否需要水B. 該實驗結果應觀察并記錄幼苗根的總數量C. 該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是幼苗左右兩側土壤含水量不同D. 該實驗證明了根的生長具有向地性5. 為創建文明城市,各市、縣加大了環境綠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園新移栽了一些樹木.下面有關樹木移栽的說法,錯誤的是A. 移栽時帶一個較大的土坨,可以較好地保護幼根和根毛B 去掉部分枝葉后移栽,可避免樹木因蒸騰作用過度失水C. 若給移栽后的數目輸入營養液,針頭應插入其輸導組織D. 為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強的條件下移栽6. 如圖是根尖結構模式圖,相關結構名稱和對應功能敘述正確的是A. ①是伸長區,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B. ②是根毛區,具有保護分生區細胞的作用C. ③是分生區,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D. ④是根冠,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7. 有關植物根的敘述,錯誤的是A. 成熟區細胞的迅速伸長是根伸長的唯一途徑B. 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C. 植物體的根系對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作用D. 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8. 植物生活離不開水,水分進出植物的主要途徑依次是A.氣孔、篩管、根毛 B.根毛、導管、氣孔C.根毛、篩管、氣孔 D.氣孔、導管、根毛9. 在腌制蘿卜時,經過一段時間蘿卜周圍有許多水出現,這是因為A. 細胞液濃度=細胞周圍水溶液濃度,細胞不失水也不吸水B. 細胞液濃度<細胞周圍水溶液濃度,細胞失水C. 細胞液濃度>細胞周圍水溶液濃度,細胞吸水D. 青菜細胞放水10. 許多同學喜歡養金魚,長時間沒有換水時可見金魚常到水面呼吸,當放養了一些水草后金魚就下潛到深處自由游泳了,這是因為水草能進行A.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11. 大棚種植的白菜喜獲豐收,長成白菜的主要原料是A.二氧化碳和水 B.水和氧氣C.水和無機鹽 D.二氧化碳和無機鹽12. 某同學將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段時間后,用鋁箔把葉片的一部分遮光,經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發現整張葉片呈棕黃色。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A.褪色時間過短 B.光照時間過短C.植株在暗處時間過短 D.鋁箔遮光不嚴13.在“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A.降低葉面溫度 B.讓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C.除去葉片中的葉綠素 D.貯存養料,準備進行光合作用14. 植物體在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的能量A.全部用于植物的生理活動B全部以熱能的形式放出C.一部分用于生理活動,另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D被植物儲存起來15. 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促進水循環 B.維持碳—氧平衡C.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 D.只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16. 如圖表示向日葵在24小時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 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B. 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C. 在暗處,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D. 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17.下列關于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A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B.—個動作的完成是多塊肌肉協調合作的結果C 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兩部分D.—塊骨骼肌的兩端肌腱是附著在同一塊骨上18.下列屬于攻擊行為的是A. 豹捕殺羚羊 B.鷸蚌相爭 C.兩只羚羊爭斗D.黃鼬釋放臭氣19.下列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A.大雁南飛、公雞報曉、驚弓之鳥 B.狗辨主客、尺蠖擬態、鸚鵡學舌C.螞蟻搬家、蜘蛛結網、孔雀開屏 D.貓捉老鼠、黃牛耕地、老馬識途20. 下列有關細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細菌一般都是個體微小的球狀體B. 細菌個體外均有鞭毛和莢膜C.細菌有單細胞個體,也有多細胞個體D. 所有細菌都是單細胞個體21.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兩種有益微生物.有關兩者與其利用的匹配關系,不正確的是A.酵母菌--釀造酒 B.酵母菌--做面包C.乳酸菌--釀醋 D.乳酸菌--酸奶22. 比較HIV病毒、大腸桿菌、酵母菌三者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體積大小是:酵母菌>大腸桿菌>病毒B.只有病毒沒有細胞壁C.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 D.細菌和酵母菌都有細胞核23. 發酵食品制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A.滅菌→發酵→密封→接種 B.滅菌→接種→密封→發酵C.接種→發酵→密封→滅菌 D.接種→滅菌→密封→發酵24. 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各項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表示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B. 能量轉化: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C. 產物利用:只為生物圈中的動物和人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D. 意義: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對平衡25. 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步驟依次應該是(將以下步驟排序)① 向清水漂洗后的葉片加碘液后用清水沖洗掉碘液② 實驗植物在暗處置一晝夜③ 觀察葉片遮光與未遮光部分的顏色④ 把遮光處理后的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⑤ 把葉片的一部分作遮光處理再移到光下.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⑤④①③26. 為了探究食品腐敗的原因和細菌生存的條件,某生物小組取經過消毒的甲、乙、丙三個相同錐形瓶,按下表要求進行處理。請據表分析:處理中包含了多少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什么?A.2組,溫度、空氣B.2組,溫度、消毒棉球C.2組,溫度、細菌D.3組,溫度、消毒棉球、細菌二、識圖題(每空1分,共32分)27. 據如圖所示,回答:(1)菜豆種子的主要部分是6 和5。(2)菜豆種子萌發時,貯藏在[ ]內的營養物質逐步分解,轉化為可以被細胞吸收利用的物質,供其利用。(3) 在菜豆種子明發過程中,[ ]首先突破種皮并發育成[ ],隨后[ ]伸長,使[ ]突破種皮背地生長,發育成[ ]。(4)由種子到幼苗所需要的外界條件是、、28. 右圖是小麥的根尖的結構圖.請根據圖中標號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 圖中的①指的是,對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縣農業農村局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5年工作方案
- 汽車使用與維護 課件 項目二 汽車內部標識識別
- 汽車使用與維護 課件 項目三 轉向系統的使用與維護3-2 轉向傳動機構檢查與維護
- 2025年電子圍欄系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甲醛尿素(UF/MU)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環境測氡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牛奶攪拌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山東棗莊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五校”聯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導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鋼筆書法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職英語 基礎模塊2 Unit 4 Volunteer Work
- 腹膜后腫瘤護理查房
- 2024年中國三峽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二維動畫短片發展現狀、創作過程及發展前景14000字(論文)】
- 接觸網工高溫施工詳細防護措施培訓
- AI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辯論賽正方辯詞-一辯、二辯、三辯發言稿
- 大學英語四級閱讀理解精讀100篇
- 公司安環部績效考核實施管理方法
- 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培訓課件
- 浴室租賃協議(3篇)
- pvc雨水管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