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 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_第1頁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 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_第2頁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 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_第3頁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 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_第4頁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 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治未病實踐指南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1范圍本《指南》提出了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的判定、中醫干預建議。本《指南》適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的中醫治未病臨床實踐。2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指南。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HighRiskPopulationofLumbarDiscHerniation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是指:具有患腰椎間盤突出癥潛在高風險因素的一類群體,包括先天的遺傳、體質因素、以及后天生活習慣及工作環境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的界定:以下六條特點,符合其中四條或四條以上者:(1)青壯年(30-50歲),男性多于女性;(2)反復發作的一過性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痛麻癥狀;(3)有腰椎間盤突出家族史,或腰骶椎發育異常,如移行椎、脊椎隱裂等;(4)有積累性椎間盤損害因素,如椎間盤載荷過重、異常受力等;(5)影像學(CT/MR)檢查證實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神經根及馬尾神經無明顯壓迫;(6)體格檢查:直腿抬高試驗陰性(>70°),股神經牽拉試驗陰性;無下肢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偏頗體質,以王琦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為準則。膳食養生所用的食材:以2002年衛生部公布的《藥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單》為依據。3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因素3.1先天因素:家族史[1]、[2],腰骶椎發育異常;3.2后天因素:單一姿勢長時間工作[8]、[9],重體力勞作[10]-[12],吸煙[13]、[14],肥胖[15],缺乏運動[16]等。3.3偏頗體質因素[3]-[7](1)血瘀體質狀態主要表現:腰腿疼痛如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俯仰不便,轉側不能。伴隨表現: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煩躁口干,舌黯或有瘀點,脈弦澀。(2)痰濕體質狀態主要表現:腰腿疼痛綿綿不已,遇寒加重,久治不愈,肢體倦怠。伴隨表現:喜食肥甘,多汗且黏,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口黏膩或甜,痰多,苔膩,脈滑。(3)濕熱體質狀態主要表現:腰部疼痛,腿軟無力,痛處伴有熱感,遇熱或雨天痛增。伴隨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大便粘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灼熱,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4)陽虛體質狀態主要表現:腰腿乏力發涼,手足不溫,喜臥喜靜。伴隨表現:畏冷,精神不振,喜熱飲食,或有陽痿早泄,婦女帶下清淡質稀,舌淡胖嫩,脈沉遲。(5)陰虛體質狀態主要表現:腰膝酸軟乏力,手足心熱。伴隨表現:口燥咽干,面色潮紅,勞累更甚,心煩失眠,多夢或有遺精,婦女帶下色黃,舌紅少苔,脈細數。(6)氣虛體質狀態主要表現:腰痛不能舉,中氣不接,自覺腰部上下兩截,臀骶部有下墜感,勞累后加重,行走乏力。伴隨表現: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易出汗,或有舌淡紅,邊有齒痕,脈弱。4中醫治未病干預4.1一般調攝[17]-[19],[23]4.1.1生活起居調攝(推薦級別:D)(1)順應四季氣候變化,注意保暖,避免長期受風、寒、濕邪侵襲。(2)飲食均衡,蛋白質、維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膽固醇宜低,防止肥胖(BMI<24),戒煙控酒。(3)臥偏硬板床休息,保持腰椎生理前凸。(4)避免陰冷潮濕環境,注意定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5)加強體能訓練,鍛煉時先做準備活動,避免腰部外傷和過度勞損,腰部外傷后及時診治。(6)注意勞逸結合,不宜久坐久站,固定體位維持不宜超過一小時。4.1.2姿勢保健[20]-[22](推薦級別:D)(1)站立位: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兩肩平齊,兩臂自然下垂,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身體重心落于兩腿正中.(2)坐位:身體重心垂直向下,上身挺直,雙下肢略分開,與肩膀同寬,兩腳應盡量平放在地,大腿與小腿成直角,提倡坐靠背椅,提倡腰墊倚靠。(3)臥位:保持腰椎生理性前凸,可在腰部墊以適當高度的腰枕,側臥時應避免脊柱側彎。(4)避免彎腰搬提重物,必要時束寬腰帶加以保護,彎腰提物要求:先屈髖屈膝,雙手持物,起身時重物貼近身體,伸膝伸髖起身。4.2體質狀態調理[23]、[24]、[69](1)血瘀體質狀態治則:活血化瘀、疏筋通絡主方: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25](推薦級別:C)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26]-[29](推薦級別:A)常用藥:紅花、桃仁、丹參、當歸、川芎等。食療選擇:可常食佛手、黑木耳、桃仁、油菜、慈菇、黑豆、藕、桃子、栗子、山楂、醋、玫瑰花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推薦級別:E)可選藥膳:玫瑰花茶、山楂紅糖湯。(推薦級別:E)(2)痰濕體質狀態治則:健脾利濕、化痰瀉濁主方:六君子湯《醫學正傳》(推薦級別:D)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30](推薦級別:C)常用藥:砂仁、山藥、薏苡仁、大棗、馬齒莧、芡實、山楂、雞內金等。食療選擇:飲食清淡為原則,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可多食冬瓜、白蘿卜、薏苡仁、赤小豆、荷葉、山楂、生姜、白扁豆等食物。(推薦級別:E)可選藥膳:冬瓜薏米粥。(推薦級別:E)(3)濕熱體質狀態治則:清化濕熱、宣痹通絡主方:宣痹湯《溫病條辨》[31](推薦級別:B)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推薦級別:D)常用藥:防己、杏仁、滑石、連翹、山梔、薏苡仁、半夏、赤小豆、蒼術、牛膝等。食療選擇:以清淡為原則,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羊肉、狗肉、鱔魚、韭菜、生姜、芫荽、辣椒、酒、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膩之品及火鍋、燒烤等食物。(推薦級別:E)可選藥膳:綠豆薏米粥、小米赤豆粥、車前馬齒蛋花湯。(推薦級別:E)(4)陽虛體質狀態治則:補腎溫陽、益火之源主方: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32]、[33](推薦級別:C)右歸丸《景岳全書》[34]、[35](推薦級別:C)常用藥:鹿茸、冬蟲夏草、肉蓯蓉、補骨脂、杜仲、菟絲子、沙苑子、懷牛膝、芡實、覆盆子、仙茅、仙靈脾、丁香等。食療選擇:多食甘溫益氣的食物:羊肉、牛肉、韭菜、核桃、茴香、龍眼肉、生姜等。少吃生冷寒涼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荸薺等。(推薦級別:E)可選藥膳:當歸生姜羊肉湯《金匱要略》(推薦級別:C),韭菜炒蛋(推薦級別:E)。(5)陰虛體質狀態治則:滋補腎陰、壯水制火主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推薦級別:D)大補陰丸《丹溪心法》(推薦級別:D)常用藥:熟地、山藥、知母、丹皮、茯苓、黃柏、鱉甲、龜板、、桑葚、女貞子等。食療選擇: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比如瘦豬肉、鴨肉、龜、鱉、銀耳、燕窩、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蔥、蒜、葵花子等性溫燥烈的食物。(推薦級別:E)可選藥膳:百合雞子黃湯(推薦級別:D),銀耳百合蓮子羹、甲魚豬脊湯(推薦級別:E)。(6)氣虛體質狀態治則:培補元氣、益腎健脾主方: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推薦級別:D)補中益氣湯《脾胃論》[36]、[37](推薦級別:B)常用藥:人參、黃芪、西洋參、太子參、黨參、茯苓、白術、山藥、靈芝、大棗等,酌加菟絲子、五味子、枸杞子、淫羊藿、熟地等益腎填精之品。食療選擇:多食益氣健脾的食物: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蘿卜等。(推薦級別:E)可選藥膳:小米山藥粥、糯米紅棗粥、黃芪燉雞塊。(推薦級別:E)4.3功能鍛煉4.3.1傳統中醫導引(1)太極拳太極拳療法在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肯定的。太極拳運動要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主宰于腰”,能夠使腰部核心肌群得到訓練恢復,各方向的脊柱穩定性增強,同時可以減輕椎間盤的壓力,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推薦二十四式太極拳。[38]-[40](推薦級別:A)(2)其他可作為腰椎間盤突出癥高危人群治未病推薦的導引術有:五禽戲[41](推薦級別:D)、易筋經[42]、[43](推薦級別:C)、八段錦[44]、[45](推薦級別:C)等。4.3.2強腰護脊訓練[46]、[47]、[70]、[71](推薦級別:C)腹腰肌肉力量鍛煉能夠維護脊柱平衡,改善腰部血液循環,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椎間關節、韌帶、關節囊功能,加強腰椎穩定性,促進炎癥的消退,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腰肌訓練方式推薦:(1)三點支撐法:患者雙臂放于胸前,用頭頂及雙足支撐,使全身呈弓形撐起,腰背部盡力挺起懸空。(2)五點支撐法:頭、雙肘及雙足作為支撐點著地,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挺起,懸空。(3)飛燕點水法;俯臥,以腹部為支點,頭及四肢向上抬起,形似飛燕。腹肌訓練方式推薦:(1)單抬腿:仰臥位,膝部伸直,輪流抬起一腿和放下;(2)雙抬腿:仰臥位,兩腿伸直并攏抬起,呼氣,放下時吸氣。(3)仰臥起坐:自仰臥位抬頭或坐起手觸足尖。以上鍛煉每日各50-100次,分3-5次完成,以酸累、無疼痛為度。4.4經絡調理中醫認為,骨傷疾病病在筋骨,但與臟腑、氣血、經絡關系密切。尤其經絡甚為重要,經絡連于臟腑,通于肌表,貫穿整個機體,乃全身氣血循環之通路。《素問·血氣形質篇》曰:“經絡不通,病生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營衛不和,經絡氣血滯而不通,故病生麻木不仁,宜用循經絡按摩、刮痧、拔罐、刺血宣通經絡,調和營衛,使氣血周流,其病可痊。4.4.1保健推拿[48]-[51](推薦級別:A)受術者俯臥位,術者站其一側:(1)摩擦法: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掌根自受術者肩部向下直推脊柱兩側摩擦,力量由輕而重,直至局部發熱,重復3次,以促進經絡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的僵硬和緊張。(2)按揉法:俯臥位,術者以兩手拇指指腹及掌根自上而下按揉肩胛內側、夾脊穴和膀胱經第一、二側線,過承扶穴后改用拿揉法,以兩手拇指與四指相合,自上而下拿揉受術者臀部及下肢后側,重復3次。(3)彈撥法:術者雙手拇指指端相對,以雙手拇指指腹同時自上而下彈撥受術者膀胱經3-5次。如需增加力量,加大刺激,可用一手拇指指腹壓在另一手拇指指背,雙拇指重疊彈撥。撥后應輕柔2次。(4)按壓法:以拇指指腹點按腎俞、腰陽關、命門、志室、環跳、承扶、委中等穴,每穴30秒。根據受術者受力情況,也可用肘尖按壓,壓后應緩揉。(5)滾法:于腰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自上而下行前臂滾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復3次,重點在下腰部,可反復多次。4.4.2毫針刺法[52]-[55](推薦級別:A)取腎俞、腰俞、大腸俞、腰夾脊、環跳、委中、陽陵泉、懸鐘、丘墟、阿是等穴,留針15-2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根據常見體質狀態,可選配穴如下:瘀血體質狀態,配神闕、膈俞、肝俞、血海;氣虛體質狀態,配氣海、關元;陽虛體質狀態,配關元、命門;陰虛體質狀態,配太溪、三陰交;痰濕體質狀態,配中脘、足三里;濕熱體質狀態,配肝俞、胃俞、陰陵泉、三陰交。多項研究報道支持溫針灸的效果優于普通針刺,推薦瘀血體質狀態、陽虛體質狀態、氣虛體質狀態選擇溫針灸療法。4.4.3耳穴埋籽[56]-[58](推薦級別:C)取腎、腎上腺、腰椎、骶椎、神門、皮質下,每次選取2-3個穴位。耳廓酒精消毒待干,將黏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對準耳穴敷好,按壓數分鐘。患者可每日自行在貼壓處刺激按壓3次,每穴每次2-3分鐘,每3-7次可更換穴位。4.4.4艾灸[59]-[61](推薦級別:B)患者俯臥,術者持艾條懸灸其腎俞、大腸俞、秩邊、環跳、扶承、殷門、委中、陽陵泉等穴,每次選擇3-4穴,每穴各灸10-15分鐘,隔日一次,7次為一個療程。艾炷灸和艾條灸對于陽虛體質狀態和陰虛體質狀態表現者尤為適合,熱敏態腧穴效果優于非熱敏態腧穴。不推薦陰虛體質、濕熱體質的人選用艾灸療法。4.4.5火罐[62]-[65](推薦級別:C)俯臥位,沿腰椎兩側及臀腿肌肉豐厚處皮膚及罐口涂一層凡士林,再將火罐拔住,自上而下沿膀胱經推動;也可以于阿是穴及經絡上的穴位處行單罐或多罐療法,采用閃火法,至所拔部位皮膚紅潤、充血、甚至瘀血時,將罐拔下。每次10-15分鐘,每天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火罐療法不宜用于陰虛體質狀態和濕熱體質狀態。針對血瘀體質狀態,推薦刺絡拔罐療法,于腎俞、大腸俞、環跳、委中、陽陵泉、阿是穴等穴位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針分別點刺,然后在點刺部位拔罐,留罐5~10分鐘,每次出血總量在5~10ml之間。4.4.6刮痧[66]-[68](推薦級別:C)砭石刮痧可以疏通經絡,消除疲勞和肌肉緊張。通過對皮膚的摩擦和對體表軟組織的擠壓,使血液循環活躍,血流量增加,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常用穴位:腰部:腎俞、大腸俞、關元俞。下肢:環跳、承扶、殷門、風市、委中、陽陵泉、承山。刮拭方向從上而下,刮板與患者皮膚呈45度,用力應當均勻,刮痧部位應盡量拉長,骨骼、關節部位等應用刮痧板棱角刮拭。刮痧時應避風寒,出痧30分鐘內忌洗涼水澡。每次10-20分鐘,隔日一次,7次一個療程。

(資料性附錄)

方劑的組成桃紅四物湯:當歸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桃仁12,紅花9克身痛逐瘀湯: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紅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沒藥6克,當歸9克,靈脂(炒)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龍6克六君子湯:人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陳皮3克,半夏4.5克參苓白術散:蓮子肉5克,薏苡仁5克,砂仁5克,桔梗5克,白扁豆8克,白茯苓10克,人參10克,炙甘草10克,白術10克,山藥10克宣痹湯:防己15克,杏仁15克,滑石15克,連翹9克,山梔9克,薏苡15克,半夏9克,晚蠶沙9克,赤小豆皮9克甘露消毒丹:飛滑石45g,淡黃芩30g,綿茵陳33g,石菖蒲18g,川貝母15g,木通15g,藿香12g,連翹12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