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地理教案(2017最新)
導語:初中地理教案應該怎樣設計呢?快來看看吧!以下是
本站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初中地理教案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寒潮、臺風、旱災、洪澇等災害性天氣的
影響范圍及其危害,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學會科學的
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認識影響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學會正視自然災
害,正確面對氣象災害的發(fā)生,通過了解抗災救災的事件,
學習不畏災害的精神,培養(yǎng)在災害發(fā)生時采取積極主動抗災
救災的意識。
4.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科
學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本節(jié)從知識上結構非常清晰,即對每一種災害都是從原
因(或基本活動規(guī)律)、影響范圍及危害等方面介紹的,但其
中各有側重。如寒潮和水旱災害的產生與季風的勢力關系密
切,所以側重成因的介紹,而臺風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所
以在這里不作過多解釋,直接介紹它的運動軌跡,實際上指
出了臺風在我國的影響范圍,這就為教師安排學生思考預防
臺風的地區(qū)提供了資料。
重點: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的危害;收集相關氣象災
害資料;災害產生的原因
價值觀念、學科能力、基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教育契
機及課內外內容聯系:
本節(jié)內容與前一節(jié)緊密相關,當冬季風活動強烈時,產
生寒潮;臺風是受夏季風影響產生的災害;水旱災害是由于
夏季風活動不穩(wěn)定,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而產生的災害。它們
共同受氣候特征的影響,季風是其中的關鍵。但其中寒潮和
臺風屬于天氣災害,水旱災害則屬于氣候災害,也就是說,
水旱災害一旦出現,對我國農業(yè)生產會產生持續(xù)性的影響。
本節(jié)在知識上并無難點,所以在這一節(jié)內容的學習過程
中,教師應更側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運用所學知
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訓練。如教師應該通過氣象災害的
產生與季風關系密切這一事實,使學生認識到季風對我國是
極有利又有弊的;通過氣象災害發(fā)生頻繁并造成嚴重危害的
事實,使學生認識到預防工作的重要性與艱巨性;通過我國
準確預報臺風的實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一步認識
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氣象災害的主觀能動性在
不斷加強。另外,還可以在講完形成水旱災害的自然原因之
后,讓學生想一想有沒有人為造成水旱災害的例子,這樣學
生就會意識到,有些災害不僅需要預防,同時可以避免,人
類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盡量達到人地協(xié)調的境界。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可以安排學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學生通過讀教材以
及對材料的分析,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歸納出各種氣象災
害的基本規(guī)律及危害,之后進一步安排學生討論進行預防應
該注意哪些問題。這樣,整個的教學過程基本上就會是學生
自然向前推動,而不是老師按條介紹了。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方法:談話法、自學法。
教學媒體:有關寒潮、臺風和旱澇災害的幻燈片、投影
片、錄像帶等。
課時安排:本節(jié)計劃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復習上一節(jié)我國氣候的特征及其對農業(yè)生
產的影響。
(教師引導)總的講,我國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但也有不
利方面。如水旱災害、寒潮、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
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例如1998年夏季長江中下游
地區(qū)和東北地區(qū)的特大洪水給任命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yè)帶
來數千億元的損失。而華北地區(qū)則出現了持續(xù)干旱的天氣。
(板書)第五節(jié)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
我國每年總有一些地區(qū)發(fā)生水旱災害。洪澇和干旱是影
響我國最大的氣候災害。現在我們來看報998年常見流域抗
洪搶險的錄像。
(投影片)1998年我國還有哪些地區(qū)發(fā)生了洪澇災害?洪
水造成了哪些損失,軍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別感動的事情
是什么?根據你所學過的知識,思考洪水形成的氣候原因、
人為原因?對長江洪澇災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議?你能為災
區(qū)人民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下面我么們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上
面的問題一起討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發(fā)表意見,然后每個
小組由一名代表發(fā)言。現在給大家10分鐘討論。
六個代表發(fā)言之后,由全班一起進行評議。
(教師歸納)
(1)氣候原因是夏季東南季風勢力的強弱以及厄爾尼諾
和拉尼那等條件的影響。
(2)人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中游的圍
湖造田等。
(3)使人感動的是1998年全體軍民團結誓死保衛(wèi)常見大
堤的感人事跡。
(4)常見上游應植樹造林,中游應退耕還湖、疏通河道。
(板書)一、水旱災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過渡)可見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較多的國家,除了水旱
災害以外,我國還受哪些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呢?
我們來閱讀課本第59頁,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寒潮警報。
思考以下問題:
(1)寒潮是一種什么樣的天氣現象?你親身經歷過寒潮
天氣嗎?有什么樣的體會?
(2)觀察課本第60頁“侵入我國的漢朝路徑圖”,你能
根據地圖說出強冷空氣的源地嗎?它大致沿什么方向運動?
思考從那里來的是冷干的?
(3)從圖中觀察,漢朝能影響到我國的哪些地區(qū)?冷空氣
到達時,當地的天氣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4)從圖中觀察,我國有那些地區(qū)不易受漢朝的侵襲,
你能說出為什么嗎?(參照中國地形圖)
(5)為了保護農田,我們應當采取哪些防災措施?
(學生活動)小組經過討論,互相啟發(fā),加深了學生對寒
潮的了解。通過小組代表發(fā)言的形式使各種不同的意見碰撞,
使意見趨向一致。
(教師小結)同學們發(fā)表了很多的見解,通過小組學習、
代表發(fā)言的形式使意見統(tǒng)一起來,可以概括為:
寒潮造成范圍廣大的地區(qū)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一般
出現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間,它來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
侵入我國以后數日之內就可以從北向南橫掃全國.我國的西
北地區(qū)東部、華北、東北地區(qū)的大部分、黃淮、江淮、江南
等地區(qū)都受其影響,會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通常北方
的降溫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風力大于山區(qū).我國除了青
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響外,大部分地區(qū)都
受其影響.強冷空氣南下時,受陰山、秦嶺、南嶺等東西向山
脈的阻擋,經過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冷空氣勢力不斷減弱,
四川盆地、廣東、臺灣、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響相對較小。
云貴高原對勢力減弱的冷空氣有阻擋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響.青藏高原地勢特別高而寒潮不易侵入。農村地區(qū)在寒
潮到來前,可用煙熏、灌水、塑料薄膜覆蓋莊稼等辦法來預
防寒潮。
(板書)二.寒潮
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過渡)除了上邊提到的災害性天氣寒潮和旱澇災害以
外,我國東南地區(qū)還常受到臺風的侵襲。
(學生活動)學生觀看有關“臺風及其對人民生產和生活
的影響”的錄象。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60頁和第70頁“臺風”一節(jié)課文
和“西太平洋臺風移動路徑示意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參看課文標記了解什么是臺風?它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2)觀察課文圖象,了解臺風能影響我國哪些地區(qū)?
(3)臺風對當地的天氣產生哪些影響?對人民的生產和
生活有哪些影響?
經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特別是學生對中央電視臺有關的
預報和有關的錄象資料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基本明確了臺風
及其危害。然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邊向全體同學介紹臺風的形
成及其運動路徑、影響我國的范圍、帶來的危害和好處。
(教師歸納)
(1)影響我國的臺風是產生在西太平洋熱帶海面上的一
種十分強大的大氣渦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響我國的
廣東、臺灣、海南、福建等省區(qū),我國東南沿海的其他地區(qū)
有時也受其害。
(2)臺風經過的地區(qū)常出現大風、暴雨天氣。
(3)大風回破壞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發(fā)洪
水,形成洪澇災害等,但也可緩解當地的旱情,如緩解長江
地區(qū)的伏旱天氣。
(板書)三、臺風
1、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臺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影響我國的寒潮和臺風
等災害性天氣和旱澇災害。這些災害性天氣給人民的生產和
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因此,聯合國將20世紀的
最后10年,定為國際減災10年。特別是氣象災害對人類的
威脅最大,我們要研究這些災害性天氣發(fā)生的規(guī)律,防御和
戰(zhàn)勝災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強預報災害的研究,使我們
盡可能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
一、水旱災害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1.寒潮及其運行路徑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臺風1.臺風的形成及其運動路徑
2.臺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探究活動
活動一
活動目的: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
活動方式:
安排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結合課文分組討論三種氣象災
害形成的原因及基本規(guī)律;接著三組再作為北京、廣州及烏
魯木齊的政府部門,結合剛才總結的規(guī)律提出相應的預防方
案,最終以建議書的形式呈交給教師。
活動二
活動目的:加強學生對前后知識緊密聯系,樹立學生辯
證、全面看待問題的意識。
活動方式:
在整個學習完成之后,安排學生再次客觀的評價季風和
臺風,并寫成小論文。參考題目:“我眼中的季風”、“臺風
真的很可怕嗎”
提示:前一節(jié)主要側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而通過
這一節(jié)的學習,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季風給我國帶來的不利方
面,所以應該能夠更全面地評價季風的影響。臺風是作為災
害性天氣來介紹的,但它也確實給安徽、湖南、江西等距離
海洋較遠的地區(qū)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初中地理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fā)、泥石流和
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jiān)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
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
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
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防
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
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
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
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tǒng)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
各種自然災害發(fā)生的規(guī)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
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
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
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guī)劃管
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guī)劃,
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guī)
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
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yè)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fā)生后做出緊急
反應,協(xié)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guī)和措施,減
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fā)生,就可以有
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
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
臨時性協(xié)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fā)
生地區(qū),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xié)
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
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
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
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
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
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
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
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
動態(tài)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
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
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
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
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fā)災害和誘發(fā)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
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fā)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
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
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現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fā)或誘發(fā)地質
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
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
火山噴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
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
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
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
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
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
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
傷亡多,突發(fā)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
泥石流雖然誘發(fā)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
分布的地區(qū)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
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jié)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fā)、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
質災害。考慮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
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
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
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
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
為什么那些地區(qū)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
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
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
其自身的發(fā)生規(guī)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
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
人為原因誘發(fā)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在介紹火山噴發(fā)產生的災害
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
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chuàng)造了新的土地,
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guī)律的窗口。許多火山
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fā)、泥石流和
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jiān)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
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
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
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防
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
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
和文字資料,我們發(fā)現,陸地環(huán)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
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huán)境造
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
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wěn))
【觀看錄像】地震發(fā)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fā)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
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
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
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
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fā)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
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
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fā)的
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
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
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
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
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
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fā)規(guī)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
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
家?火山噴發(fā)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fā)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
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fā)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
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fā)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
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⑵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fā)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
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
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
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
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fā)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
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
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fā)地區(qū)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
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fā)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
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fā)生時的應變”,
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fā)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
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
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
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
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
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fā),滑坡和
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
型的火山噴發(fā)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
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qū)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
日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
是火山噴發(fā);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
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
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
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
較好的學校)。
初中地理教案教學目標
1.了解東南亞人口稠密、華人眾多的特點,了解華人、
華僑在開發(fā)東南亞和支援中國建設中的貢獻。
2.了解東南亞的旅游資源、社會風貌。
3.掌握東南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以及錫、石油
兩種重要礦產的分布。
4.了解東南亞的經濟特點及其發(fā)展民族經濟的途徑。進
一步樹立因地制宜的觀點,并能認識到一個國家要發(fā)展經濟,
必須獨立自主,堅持對外開放。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從東南亞居民和經濟特征方面講述人類活動與自
然的關系。
東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qū)之一,共有五億多人,居民
絕大多數是黃種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
和個大島嶼沿海平原上。這些地區(qū)適合農業(yè)的發(fā)展和人類的
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一節(jié)中講解了印尼多火山,土
壤肥沃,而本節(jié)就介紹印尼人口眾多(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
家),農產品比較豐富,體現了自然和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相
互聯系。
本節(jié)著重講述了東南亞華僑和華人,總數2000多萬人
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少數保留中國國籍
的稱為華僑。華人在東南亞不少國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
例如新加坡約占77%,馬來西亞約占25%O泰國、印尼、越
南等過的華人很多。他們在開發(fā)東南亞大和增進所在國與中
國的友好關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農業(yè)和礦業(yè)”是本節(jié)的重點,教材首先說明東南亞優(yōu)越
的自然條件為發(fā)展農業(yè)提供了有利條件。東南亞是世界上天
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
各國居民以水稻為主要食糧。教材中利用"東南亞主要物產
的分布"圖,油棕蕉麻的圖畫,以及閱讀材料,加深學生的
印象。東南亞的礦產中,錫礦最重要,錫礦砂的產量占世界
一半以上。東南亞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
位。
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礦資源也較豐富。但由于過
去長時期受殖民統(tǒng)治,致使各國經濟結構比較畸形、單一,
主要以生產少數幾種農、林產品或礦產品為主,加工工業(yè)和
制造業(yè)基礎薄弱,經濟上仍以初級產品輸出為主。目前東南
亞各國正在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和勞力,發(fā)展加工工業(yè),振
興民族經濟。
東南亞豐富的熱帶自然風光、眾多的美麗的沙灘和島嶼,
以及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成為該地區(qū)豐富的旅
游資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別是進些年來,尤其
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采取了
一系列具體有效的措施,使東南亞的旅游業(yè)迅速發(fā)展加上東
南亞各國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在上一節(jié)全面分析東南亞的位置、地形與河流、氣
候等自然條件后,進一步講述東南亞居民和經濟特征。講述
東南亞居民和經濟特征,應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動的圖片
和聲像資料,讓學生充分感知,通過分析和綜合大量的感性
認識,從中概括出對東南亞經濟狀況和居民的總體特征。而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面對遙遠而陌生的地區(qū),直觀和形象就
更為重要。
講述東南亞的居民時,可先結合閱讀世界人種分布圖,
世界人口分布圖,聯系該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如印尼多火山,
土壤肥沃,許多人愿意在這里耕種,說明人口分布與自然條
件的關系,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
結合“吉隆坡華人聚落”彩圖和各種圖片,介紹華人和
華僑最集中的地區(qū),聯系歷史及目前狀況說明他們的巨大貢
獻,并參考“東南亞華僑”一段,舉一些事例加以補充說明。
并說明華人和華僑兩個概念的不同含義。
講述東南亞的物產時,應充分利用地圖和圖畫,并結合
有關天然橡膠,油棕,蕉麻的閱讀材料,加深學生印象。東
南亞地區(qū)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這同當地土壤,氣候,條
件有密切的關系。在講述礦產資源時,應利用礦產符號,引
導學生在圖上找出錫和石油的主要產區(qū)和主要生產國。
東南亞的經濟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輸出為主。教學時
應說明這是長期殖民統(tǒng)治造成的,目前東南亞各國正努力發(fā)
展經濟,改變這種狀態(tài)。現在經濟也在高速成長。
用各種風光、名勝古跡引導學生分析出東南亞旅游業(yè)在
自然,人文方面的優(yōu)勢和特色,如熱帶自然風光、眾多的美
麗的沙灘和島嶼,以及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分
析該區(qū)旅游發(fā)展迅速的原因。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人口稠密,華人分布集中
【教學難點】主要熱帶經濟作物及礦產產區(qū)
【教學工具】世界人種、人口分布圖各種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導入)上節(jié)我們了解了東南亞的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
現在讓我們一起綜合分析、評價一下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
(學生活動)
(教師總結)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東南亞的水熱條件好,
土壤肥沃,適合農業(yè)的生產和生活,歷史上農業(yè)發(fā)展得最早,
養(yǎng)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之一。有
五億人生活在東南亞,絕大多數屬黃種人,其中印度尼西亞
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現在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這
里的居民和經濟發(fā)展狀況。
(板書)第二節(jié)居民和經濟
人口稠密
(提問)東南亞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
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島嶼沿海平原上。
分小組討論一下,為什么這樣分布?
(學生活動)
(歸納總結)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島嶼沿海平原:交
通便利、農業(yè)發(fā)達,自然條件優(yōu)越,因此成為人口稠密區(qū)。
而山區(qū),交通不便,熱帶雨林的過于濕熱,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爪
哇島。我們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這兒種地,莊
稼長的特別好,人們愿意到這里來生活,體現了自然和人類
生產和生活的相互聯系。
(出示圖片)“吉隆坡華人聚落”彩圖和各種圖片
(講解)吉隆坡的唐人街和華人、華僑概念的差別。
東南亞的人口中華人和華僑占了相當的比例。總數2000
多萬人以上。他們在開發(fā)東南亞大和增進所在國與中國的友
好關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書)華人眾多
(提問)為什么大批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去謀生
呢?除了距離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們去呢?
我們已經分析過了,是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那么東南亞有
那些豐富的物產呢?
(可分組討論)
請同學們看“東南亞農產品分布圖”,完成以下內容:
(1)用綠筆在圖上涂繪水稻的分布區(qū),說出水稻的主要
生產國。讓學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區(qū)的地形、河流、氣候等
自然條件。
(2)找出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讀后續(xù)寫媽媽表演故事講義-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英語試卷
- 冷拔或冷軋精密無縫鋼管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大數據分析師職業(yè)技能測試卷:大數據分析與數據可視化設計試題
- 直線位移傳感器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大學輔導員考試題庫:班級管理策略與教育法規(guī)試題卷
- 砧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可裂變材料回收處理專用爐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評價案例分析題庫及答案解析試卷
- 2025年美容師高級護理技能測試卷:美容師高級護理美容院品牌建設與推廣
- 2025年小提琴專業(yè)水平測試卷:音樂理論知識與解析試題庫
- 《幸福比優(yōu)秀更重要》讀書分享 課件
- DB37-T 3848-2019 地熱礦泉水綠色礦山建設規(guī)范-(高清版)
- 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解讀課件
- 美麗的晉祠-完整版課件
- 醫(yī)院“雙培養(yǎng)”制度
- 時區(qū)與區(qū)時課件
- 許慎《說文解字》(全文)
- DB34∕T 1948-2013 建設工程造價咨詢檔案立卷標準
- 通用門座機安裝工藝2
- 企業(yè)集團財務管理綜合練習計算
- 養(yǎng)老機構服務高質量115項明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