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二一年秋季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考生注意:本試卷共二道大題,滿分100分,時量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2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1.1965年的一天,考古學者在一個山溝里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大量的炭屑和燒骨。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為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由此判斷,考古學者發現化石的地方是()A.云南元謀縣 B.北京周口店 C.陜西半坡村 D.河南洛陽市【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考古學者在一個山溝里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生活年代為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結合所學知識,生活在云南省元謀縣的元謀人距今170萬年,是迄今已知我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A項正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70萬到20萬年,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距今3萬年,排除B項;陜西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6000年,排除C項;距今170萬年的是云南省元謀縣的元謀人,與“河南洛陽市”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2.北京人是遠古人類的典型代表,在人類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們生活的年代距今()A.約三四百萬年 B.約170萬年 C.約70萬~20萬年 D.約7000年【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前;約三四百萬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前,所以ABD項與題意不符,C項符合題意,故選C。3.英語單詞“china”的意思是“瓷器”,但當第一個字母大寫時,意思是“中國”。早在幾千年前,我國某個地方的原始居民就已懂得燒制彩陶,這個地方是()A.北京 B.元謀 C.半坡 D.河姆渡【答案】C【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在我國陜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原始農耕村落遺址。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半坡原始居民手工業發達,能制造了大量彩陶,上面繪制了各式各樣的美麗的花紋。C項正確;北京房山居住的北京原始居民,但是還不會制造陶瓷,排除A項;云南元謀發現元謀人,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原始居民,剛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排除B項;浙江余姚發現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會制造陶器,但不會制造彩陶,排除D項。故選C項。4.今河南東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處距今(2019年)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遺址―舞陽賈湖遺址,賈湖居民能夠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在賈湖遺址中出土了碳化稻粒和家豬骨骼。由此可知A.當時農業和畜牧業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B.賈湖遺址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古遺址C.當時黃河流域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D.賈湖居民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內容“在賈湖遺址中出土了碳化稻粒和家豬骨骼。”可知,當時農業和畜牧業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A符合題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古遺址的河姆渡遺址,B不符合題意;根據“今河南東南部的淮河上游”可知,舞陽賈湖遺址不是在黃河流域的,C不符合題意;根據“賈湖居民能夠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可知賈湖居民主要使用的是磨制石器,D不符合題意,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5.為紀念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孫中山曾寫下“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的詩句。毛澤東也寫了“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以紀念此人。兩位偉人共同紀念的人物是()A.秦始皇 B.炎帝 C.黃帝 D.大禹【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及所學知識可得,這兩則都指的是黃帝,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C項正確;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排除A項;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大禹治水有功,通過禪讓制,得到首領位置,建立夏朝,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6.部落聯盟首領炎帝、黃帝及堯舜禹的傳說體現的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浙江杭州的良渚遺址為中華五千年文明提供了實證。如果為中華文明探源,你認為最為可信的依據是()A.遠古傳說 B.考古發現 C.文獻記載 D.調查問卷【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考古發現的文物是歷史上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物質遺存,他們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為人們探究歷史尤其是了解史前時期提供了重要依據,B項正確;遠古傳說、文獻記載、調查問卷都具有主觀性,不能作為最可信的依據,排除ACD項。故選B項。7.如果想一睹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都城的風采,我們可以參觀下列哪一遺址()A.半坡遺址 B.二里頭遺址 C.殷墟遺址 D.河姆渡遺址【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定都陽城。我們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夏朝的都城遺址。故正確答案為B。ACD均與題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都城”不符,故選B。8.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一直流淌著“工匠精神”的基因。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體現了哪一朝代的成就?()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題意,可排除。故選B項。9.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漢字。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小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于戰國后期的秦國,通行于秦代和西漢前期。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隸書起源于戰國。所以答案選A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華文化的勃興(一)。10.如圖為西周著名的青銅器利簋及銘文。這些銘文最有可能記述()A.武王伐紂 B.盤庚遷殷 C.長平之戰 D.楚王問鼎【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時間“西周”可知:該文物是鑄有武王伐紂銘文的青銅利簋。銘文記載了武王通過牧野之戰滅掉商朝,建立西周。A項正確;盤庚遷殷是發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歷史事件,與“利簋”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之間的戰爭,與“利簋”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楚王問鼎發生在春秋時期,與“利簋”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1.“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出自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流沙》。戰國時期社會的主要特征是()A.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B.鐵農具和牛耕出現 C.兼并戰爭,社會變革 D.統一中國,中央集權【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七雄戈戟亂如麻……”及所學可知,戰國時期,強大的諸侯各自為政,擴充軍隊,力圖拓展疆域。七國都擁有強大的軍隊,相互之間展開戰爭。為了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故戰國時期社會的主要特征是兼并戰爭,社會變革,C項正確;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鐵農具和牛耕出現,排除A、B項;秦朝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12.制度創新是政治文明發展體現。觀察下圖,可知當時實行()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為西周等級示意圖,高高在上為周天子,其下為諸侯、大夫等統治者,最下層為平民和奴隸,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為統治廣闊的疆域采取的制度,把土地、人民等分給功臣、親屬,封他們為各地諸侯。故選項B符合題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實行皇權至上和皇權專制的政治制度。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郡縣制為秦統一六國后為現固統治而實行的政治制度,全國分36郡,郡下設縣,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元朝時實行行省制,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置始于元朝,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4年),置白邑,封楚平王之孫白勝為白公。三十一年白勝遣家臣石乞筑城于零水之畔,稱白公城。”(引自《白公城·百度百科》)這段關于慈利縣白公城的史料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慈利縣屬于哪個諸侯國?()A.齊國 B.楚國 C.白公國 D.秦國【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封楚平王之孫白勝為白公。三十一年白勝遣家臣石乞筑城于零水之畔,稱白公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初年,周王為了鞏固政治形勢,鞏固疆土,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確立分封制,可知與楚國相關。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期,慈利縣屬于楚國。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題意,可排除。故選B項。14.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經典名句:“夫孝,德之本也。”習總書記用的這處典故寓意深邃、生動傳神,極具啟迪意義,也彰顯了文化自信,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后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漢武帝時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因此材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A項符合題意;B項主張“無為而治”,排除;C項主張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排除;D項主張“兼愛”“非攻”,排除。故選A。15.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古人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定,“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事上就要對人寬容。若要深入研究這種思想,你要查閱()A.《詩經》 B.《論語》 C.《道德經》 D.《孫子兵法》【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無為”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題干內容符合老子的觀點,他的著作是《道德經》,所以答案選擇C。16.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也是一位鮮為人知的偉大科學家,《墨經》里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中國量子通訊衛星取名“墨子號”,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墨子在思想上的主張是A.“春秋無義戰” B.“無為而治” C.“兼愛”“非攻” D.“為政以德”【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主張是“兼愛”、“非攻”,C項正確;“春秋無義戰”和“為政以德”是孔子的觀點,排除AD項;“無為而治”是老子的主張,排除B項。故選C項。17.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孔子的下列觀點中,最能體現報告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 B.溫故知新C.有教無類 D.仁者愛人【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的準確識記。由材料里“……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可以得出報告的精神是:教育要公平;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大教育家孔子曾經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庭聘夫,廣收門徒,認為有教無類,正體現了報告的精神,故選C。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8.前階段被大家熱捧的電視劇《羋月傳》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羋月的姐姐羋姝在前往秦國途中生病了,羋月拿著女醫開的藥方去買藥,結果沒有人看得懂藥方,有一個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藥給羋月,因為藥材的劑量不對”,要解決這些問題,在秦統一后,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解決羋月的問題:()①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度,以利于交通出行。②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③統一的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④統一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信息,羋月遇到的問題“沒有人看得懂藥方,有一個能看懂楚文的人,不敢配藥給羋月,因為藥材的劑量不對”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統一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統一的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等,故②③④說法正確,D項正確,排除C項;題干材料遇到問題沒涉及交通,①說法錯誤,排除含有①的AB項。故選D項。19.大型紀錄片《長城·中國故事》全面展現了長城的雄姿和周邊優美的環境。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秦朝長城的東西起止點()A.遼東臨洮 B.鴨綠江嘉峪關 C.山海關嘉峪關 D.隴西遼東【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將戰國時期各國在北方修筑的長城連接起來,筑成一條“萬里長城”,秦朝時的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A項正確;明長城起止地點是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排除B項;CD項不符合史實,可排除。故選A項。20.楚霸王項羽—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成語“破釜沉舟”表現他勇往直前,絕不后退的決心。該成語出自下列哪次戰役A.涿鹿之戰 B.牧野之戰 C.官渡之戰 D.巨鹿之戰【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破釜沉舟發生在巨鹿之戰中。選項D符合題意;涿鹿之戰是炎帝和黃帝結成聯盟大戰蚩尤;牧野之戰是周武王通過牧野之戰推翻商朝統治,建立西周;官渡之戰是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1.下列不屬于大澤鄉起義的史實是()A.發生在公元前209年 B.領導人是陳勝、吳廣C.起義者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D.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秦朝的統治向劉邦投降,C項錯誤,故此題選C。22.項羽和劉邦爭奪帝位的戰爭是()A.城濮之戰 B.長平之戰 C.巨鹿之戰 D.楚漢之爭【答案】D【解析】秦滅亡后,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后項羽戰敗,劉邦建立了漢朝,D項正確;城濮之戰發生在春秋爭霸時期,排除A項;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排除B項;巨鹿之戰發生了秦末,排除C項。故選D項。23.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代表人物都提出了各自的治國方略。下列搭配有誤的一項是()A.孔子—以德治國 B.韓非—以法治國C.老子—無為而治 D.孟子—以禮治國【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戰國時期,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提出“以禮治國”的是儒教學派的另一代表人物荀子,D項符合題意;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政治主張“以德治國”,排除A項;韓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張依法治國,排除B項;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排除C項。故選D項。24.秦始皇是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A.統一六國,建立秦朝 B.首稱皇帝,創立中央集權制C.鞏固一統,修筑長城 D.統一貨幣,使用圓形方孔錢【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其實黃陸續滅掉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這是秦始皇最大的功績,A正確;BCD是秦始皇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鞏固大一統而采取的措施,排除BCD。故選A。二、材料分析題(52分)25.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張家界市慈利縣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進行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加。【化石證史世界震撼】材料一:北京周口店,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化石,并發現了用火遺跡。(1)在北京周口店,同學們可以考察哪些遠古人類遺址?【原始農業定居生活】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東漢班固《白虎通》卷一材料三:圖一、圖二(2)依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出我國原始農耕時代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會“農作”的典型代表及他們種植的農作物與房屋類型。【工具改進技術革新】材料四:《呂氏春秋》記載:“大力士烏獲將牛尾巴都拉斷了,牛卻紋絲不動。一個小孩牽著牛鼻環,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材料五:圖三“春秋時期的鐵制農具”和圖四“穿有鼻環的牛尊”(3)從材料四和材料五中,你能獲取什么歷史信息?【朝代更迭后世警醒】材料六:夏桀說,“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乃亡矣。”材料七: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荒淫無道,聚眾作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作長夜之飲。材料八:周厲王與民爭利,周幽王朝政腐敗,西周終被犬戎所滅。材料九:秦簡記載:“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4)完成夏商西周秦朝代更迭表朝代建立時間開國之君都城亡國之君夏禹陽城桀商約公元前1600年亳殷紂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周幽王秦秦始皇咸陽秦二世(5)依據材料,你認為夏商西周秦各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制度創新社會進步】材料九: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禮記·禮運》材料十: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記?周本紀》(6)材料九中“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指的是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更替首領辦法。這一辦法是什么?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這一局面的出現與哪一制度有關?(7)材料十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答案】(1)北京人山頂洞人。(2)長江流域:河姆渡人種水稻住干欄式房屋;黃河流域:半坡人,種植粟,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3)說明春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已得到廣泛應用。(4)約公元前2070年、湯鎬京、公元前221年。(5)統治者的殘暴。(6)禪讓制世襲制。(7)分封制作用:①分封制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周代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②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解析】【小問1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70-20萬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是北京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是山頂洞人。因此在北京周口店,同學們可以考察北京人、山頂洞人等遠古人類遺址。【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約6000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因此我國原始農耕時代長江流域,是河姆渡人,種水稻,住干欄式房屋;黃河流域是半坡人,種植粟,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小問3詳解】根據材料四“一個小孩牽著牛鼻環,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可知與相關;由材料五“圖三‘春秋時期的鐵制農具’和圖四‘穿有鼻環的牛尊’”,可知與鐵制農具相關。因此能獲取的歷史信息,是春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已得到廣泛應用。【小問4詳解】根據“夏商西周秦朝代更迭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湯打敗夏王桀,夏朝滅亡,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過牧野之戰推翻商朝統治,建立西周,定都鎬京;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因此填寫約公元前2070年、湯、鎬京、公元前221年。【小問5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夏、商、西周、秦,各朝滅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統治者的殘暴。【小問6詳解】根據材料九中“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指的是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更替首領辦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相傳黃帝之后的堯、舜、禹時期,他們根據才德采用推舉的辦法選出部落聯盟的首領,這種方法在歷史上稱作“禪讓”。可知這一辦法是禪讓制;禹死后,兒子啟繼承了禹的位置,從夏朝開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可知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這一局面的出現與世襲制有關。【小問7詳解】根據材料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初年,周王為了鞏固政治形勢,鞏固疆土,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確立分封制。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周代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26.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兼并戰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1)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諸侯之長。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出現的原因是什么?請說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戰國策·秦策一》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史記·商君列傳》(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商鞅變法得到了秦國哪位國君的支持?商鞅變法在經濟方面有哪些措施?(3)商鞅遭車裂而死,商鞅變法觸犯了什么人的利益?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請說明理由。材料四:“仁”即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應強加于人。材料五: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吾以是明仁義愛惠之不足,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韓非子》(4)材料四反映的是誰的思想主張?他屬于哪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5)材料五反映的是哪家學派思想?戰國時期采用該學派思想進行改革并取得重大效果的是什么事件?(6)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出現了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歷史上將這一局面稱為什么?材料六: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七:都江堰示意圖(7)材料六中稱贊的為修建都江堰作出重大貢獻的“李太守”是誰?(8)都江堰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說說都江堰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理由。(9)綜合上述材料,你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發展變革中得到了什么啟示?【答案】(1)原因: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第一個霸主:齊桓公。(2)國君:秦孝公。經濟措施: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統一度量衡。(3)商鞅變法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變法成功了。理由: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國力大增,軍隊戰斗力提高,發展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孔子儒家學派仁。(5)法家商鞅變法。(6)百家爭鳴。(7)李冰。(8)都江堰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變成了“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9)厲行改革;重視水利,發展經濟;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制度建設等。(言之成理均可)【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出現原因是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恒公。【小問2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秦國國君秦孝公制裁商鞅變法。在經濟上采取的措施: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統一度量衡。【小問3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商鞅變法“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軍隊戰斗力提高,發展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因此商鞅變法是成功的。【小問4詳解】根據材料四信息,““仁”即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應強加于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儒家學派的孔子的“仁”的主張。【小問5詳解】根據材料五信息,““仁”即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應強加于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家學派的主張。戰國時期,商鞅采用法家學派變法進行商鞅變法。【小問6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出現了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史稱“百家爭鳴”。【小問7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小問8詳解】據所學知識,都江堰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變成了“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因此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問9詳解】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發展變革要注重改革、重視水利發展,發展經濟,弘揚傳統很好,加強制度建設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7.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天下一統】材料一“秦詔版”記載:“十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木材防腐與防蟲處理技術考核試卷
- 礦產資源調查與評價方法-石墨滑石考核試卷
- 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燃燒污染物排放與控制考核試卷
- 秋風初一語文作文
- 靜下心來初三語文作文
- 真空設備在化工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機械式停車設備維護保養技巧考核試卷
- 玻璃制品疲勞壽命評估考核試卷
- 粉末冶金在汽車尾氣凈化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子電路的智能電網應用考核試卷
- 中醫體質辨識標準(評分表)
- 2023年中核集團中核華興校招考試真題及答案
- vsd負壓引流護理個案
- 低空經濟產業園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 第1課 精美絕倫的傳統工藝 課件 2023-2024學年贛美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
- JCT 2777-2023 公路工程用泡沫混凝土 (正式版)
- 蘇軾臨江仙課件大學語文完美版
- 不銹鋼的電鍍工藝流程
- 汽車展覽策劃方案
- 《施工測量》課件
- 鋼材抗拉強度不確定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