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1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課時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受精作用夯基提能作業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1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課時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受精作用夯基提能作業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1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課時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受精作用夯基提能作業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1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課時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受精作用夯基提能作業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新教材適用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1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3課時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受精作用夯基提能作業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章第1節第3課時基礎題組1.下列關于“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改變的模型”活動的描述,錯誤的是(C)A.用兩種顏色橡皮泥制作的兩種染色體分別表示來自不同親本B.將兩條顏色、長度相同的染色單體中部用同種顏色的小塊橡皮泥粘起來,小塊橡皮泥代表著絲粒C.演示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最少須要紅色橡皮泥和黃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體各一條D.該活動能模擬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解析:減數分裂過程中,為演示減數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至少須要用橡皮泥先制作2條黃色和2條紅色的染色單體;再用同樣的方法制作2條黃色和2條紅色的染色單體,但比上一次制作的長或短一些,C項錯誤。2.下列關于配子的敘述正確的是(D)A.新個體的形成必須要有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B.父親體內的全部細胞,染色體組成無差別C.母親體內的卵原細胞,染色體組成均有差別D.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基礎解析:無性繁殖不須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A錯誤;父親體內的精細胞,染色體組成減半,并且具有多樣性,B錯誤;母親體內的卵原細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來,染色體組成沒有差別,C錯誤。3.二倍體高等雄性動物某細胞的部分染色體組成示意圖如下,圖中①、②表示染色體,a、b、c、d表示染色單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D)A.一個DNA分子復制后形成的兩個DNA分子,可存在于a與b中,但不存在于c與d中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①與②排列在細胞中心的赤道面上C.在減數其次次分裂后期,2條X染色體會同時存在于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D.若a與c出現在該細胞產生的一個精子中,則b與d可出現在同時產生的另一精子中解析:一個DNA分子復制后形成的兩個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所以可存在于a與b中,但不存在于c與d中,A正確;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心的赤道面上,B正確;在減數其次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兩條子染色體,所以2條X染色體會同時存在于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C正確;若a與c出現在該細胞產生的一個精子中,則b與d不行能出現在同時產生的另一精子中,D錯誤。故選D。4.下列有關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D)A.受精卵形成后會進行有絲分裂B.受精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是隨機的C.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依靠于細胞膜的流淌性D.受精卵的DNA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解析:受精卵的細胞核中的DNA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而細胞質中的DNA幾乎都來自卵細胞,D項錯誤。5.某高等動物的一個細胞減數分裂過程如圖所示,其中①~⑥表示細胞,基因未發生突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D)A.⑥的形成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畸變B.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則⑤是abYC.②與③中均可能發生等位基因分別D.①為4個染色體組的初級精母細胞解析:由圖可知,該細胞中含有Y染色體,故為精原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精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XY,且A與B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與b在另一條同源染色體上,①為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后的初級精母細胞,其基因型為AAaaBBbbXXYY,②③為次級精母細胞,④⑤⑥是減數其次次分裂產生的四個子細胞中的三個精細胞。圖中顯示出來的最終一個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異樣。⑥是由③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其次次分裂形成的,已知的一個精細胞染色體數目異樣,有兩條X染色體,說明③次級精母細胞在其次次分裂后期X染色單體分別后移向同一極,則⑥中應當缺少一條X染色體,故形成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畸變(染色體數目變異),A正確;④和⑤是由②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其次次分裂形成的,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對比精原細胞中的染色體上的基因組成,應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發生過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即產生了同時含有Ab基因和ab基因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的染色體的次級精母細胞,即②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是AabbYY,分裂后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基因型分別為AbY和abY,故⑤的基因組成是abY,B正確;依據B選項的分析可知,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發生過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②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YY,③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XX,故②與③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均含有等位基因,故在減數其次次分裂時可能發生等位基因分別,C正確;精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XY,含有2個染色體組,①為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后的初級精母細胞,染色體數目不變,因此①含有2個染色體組,D錯誤。6.某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已知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那么,正常狀況下該生物在減數分裂形成精子過程中,基因的走向不行能的是(C)A.A與B走向一極,a與b走向另一極B.A與b走向一極,a與B走向另一極C.A與a走向一極,B與b走向另一極D.A或a走向哪一極、B或b走向哪一極都是隨機的解析:A與B是非等位基因,可能組合后走向一極,那么a與b就會組合走向另一極,A正確;若A與b走向一極,則a與B走向另一極,B正確;正常狀況下,A與a是等位基因,不行能走向一極,同理B與b也不行能走向另一極,C錯誤;等位基因分別,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是隨機的,這與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排列的位置關系有關,D正確。7.(2024·南寧第三中學高一檢測)如圖為動物體生殖發育以及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圖解(動物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B過程為_減數分裂__,C過程為_受精作用__,A、B、C過程的意義是_保證了每種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維持了生物遺傳的穩定性,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非常重要的__。(2)圖①~④中能發生在A過程的有_②④__,能發生在D、E過程的有_①③__。(3)在圖②細胞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_1∶2∶2__。(4)圖④所示的細胞名稱為_極體或次級精母細胞__。(5)①②③④中,有同源染色體的有_①②③__,分別是_4、2、2__對。解析:(1)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屬于減數分裂,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屬于受精作用。(2)①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每一極都有同源染色體,屬于有絲分裂后期;②細胞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側,屬于減數分裂Ⅰ中期;③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但不聯會,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屬于有絲分裂中期;④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屬于減數分裂Ⅱ后期。(4)④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而且細胞質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或極體。能力提升1.圖甲是某生物的一個精細胞,圖中染色體的黑色和白色分別代表染色體的來源——父方和母方。依據染色體的類型和數目推斷圖乙中與甲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的有(C)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由圖甲可知,形成該細胞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互換,依據染色體組成狀況可推斷,圖甲和圖乙中③可能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圖甲和圖乙中①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故圖乙中①③與甲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C正確。2.下列關于生物(假設正常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為2n)受精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B)①受精卵中細胞核有兩個,一個來自精子,另一個來自卵細胞②受精時,進入卵細胞并與之融合的精子幾乎不攜帶細胞質③受精時精子和卵細胞要先相互識別,再進行融合④受精時,精子和卵細胞融合在一起,共有4n條染色體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③④解析:受精卵中細胞核有一個,是精子的細胞核與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形成的,①錯誤;受精時,精子和卵細胞融合在一起,共有2n條染色體,④錯誤。故選B。3.蝗蟲染色體數目較少(雄蝗蟲2n=23,雌蝗蟲2n=24;其中常染色體11對,22條,雌、雄相同;性染色體在雄性中為一條,即XO,雌性中為兩條,即XX)。某科研小組對蝗蟲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視察,依據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將正常細胞分為A、B、C三組,每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如表所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D)組別A組B組C組染色體數目(條)462211或12A.A組細胞中均含有2條X染色體B.B組細胞肯定都是次級精母細胞C.C組細胞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體D.三組都有部分細胞具有染色單體解析:雄性蝗蟲正常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為XO,染色體數目為23,A組細胞染色體數目為46,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或末期,故A組細胞中均含有2條X染色體,A正確;B組細胞染色體數為22條,雄性蝗蟲正常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23,推想該細胞應當是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肯定是次級精母細胞,B正確;C組細胞染色體數目發生了減半,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Ⅱ前期或中期)或精細胞,故肯定不含同源染色體,C正確;A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后期或末期,B組細胞可表示次級精母細胞,C組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或精細胞,因此,A組細胞不存在染色單體,D錯誤。4.下圖為受精作用示意圖,以下敘述中不正確的是(D)A.受精作用的過程也是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并融合的過程B.受精卵中絕大部分細胞質來自卵細胞C.受精過程使卵細胞變得非常活躍D.同一雙親后代遺傳的多樣性只與卵細胞和精子的隨機結合有關解析: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其染色體組合具有多樣性,進而導致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另外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定呈現多樣性,D錯誤。5.人的卵原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不考慮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一個人的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細胞的種類數和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后形成的卵細胞的種類數分別是(C)A.222和23 B.232和1C.223和1 D.223和46解析:一個人的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細胞種類是223種,一個卵原細胞只能形成一個卵細胞,形成的種類為1種,C正確。6.如圖表示某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及相關過程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體數目的改變,正確的是(C)A.b、c兩段分別表示染色體數目和核DNA含量改變B.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在LM段得以體現C.CD、GH及OP段染色體數目不同D.EF、KL段都存在染色單體解析:圖中a表示有絲分裂及相關過程中核DNA含量改變,b表示減數分裂及相關過程中核DNA含量改變,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絲分裂及相關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改變,A錯誤;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是減數分裂Ⅰ后期(GH段)同源染色體分別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LM段表示受精作用,B錯誤;CD段包括分裂間期的G2期及有絲分裂的前、中、后、末期,染色體數目經驗了由2N到4N的改變;GH段為減數分裂前的G2期和減數分裂Ⅰ,染色體數目為2N;OP段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染色體數目為4N,C正確;EF段包括有絲分裂末期結束后和減數分裂前的G1期,KL段包括減數分裂Ⅱ末期結束后和生殖細胞時期,兩時間段都不存在染色單體,D錯誤。7.下列甲、乙、丙圖分別是基因型為AaBB的某生物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和分裂過程中物質或結構改變的相關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甲中細胞④的名稱是_極體__。(2)圖甲中細胞①處于圖乙_AB__段,圖甲中,處于圖乙HI階段的是_③④__(填數字)。(3)圖丙a、b、c中表示核DNA分子的是_c__,圖甲中對應圖丙Ⅱ時期的細胞是_①②__,圖丙中Ⅱ→Ⅰ,完成了圖乙中的_BC__段的改變。(4)現有某藥物能專一性地抑制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則運用此藥物后,細胞的分裂將停留在圖乙中_CD__段。假如用洋蔥根尖做試驗材料來探究該藥物抑制紡錘體形成的最適濃度,請寫出簡潔的設計思路:_設置不同濃度梯度的藥物溶液,分別對洋蔥根尖細胞進行處理,然后制成裝片視察并比較染色體數目的改變__。解析:(1)圖甲中①是有絲分裂中期;②是減數分裂Ⅰ后期,由于細胞質不均等分裂,所以該細胞是初級卵母細胞,該個體為雌性動物;③是減數分裂Ⅱ中期;④是減數分裂Ⅱ后期,由于細胞質均等分裂且個體為雌性,所以該細胞是極體。(2)圖乙中,縱坐標是細胞內同源染色體對數,結合題中所給的二倍體生物可知,圖中CD段同源染色體有4對,是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圖甲中①是有絲分裂中期,含有2對同源染色體,對應圖乙的AB段;圖乙HI段同源染色體對數為0,是減數分裂Ⅱ過程,對應圖甲中的③和④。(3)圖丙Ⅱ中a∶b∶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