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講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_第1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講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_第2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講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_第3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講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_第4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講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案[6]其次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講隋唐制度的變更與創新一、選擇題1.(2024·福建廈門)魏晉南北朝時期,世家豪族勢力膨脹,察舉大權已被地方名士限制,察舉征辟制的弊端漸漸顯露,導致人才匱乏。群臣建議征召賢士,皇帝允準并要求“訪于本州評議”,同時官員在向上薦舉人才的書折中大多有“謹條(列舉)資品,乞蒙簡察”字樣。這說明該時期(B)A.官員考核趨于嚴謹 B.品評風氣影響選官C.中心集權不斷強化 D.世官制度遭到沖擊[解析]魏晉時期,察舉制被地方豪強掌控,弊端漸漸顯現,群臣建議將選拔官員的權力下放至地方,或者揀選官員時候也多側重資品,這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品評風氣影響了選官,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官員選拔而非考核,解除A項;材料內容與中心集權無關,解除C項;世官制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漸漸破壞了,解除D項。故選B項。2.東晉南朝時,譜學成為特地之學,士族若不精譜學,便不能到吏部為官,譜學既是吏部選官的依據,也是南朝矯正偽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憑依。這反映了(B)A.士庶界限日漸模糊 B.門閥政治具有重要影響C.社會階層完全固化 D.宗法制度影響南朝政治[解析]由材料“士族若不精譜學,便不能到吏部為官,譜學……是南朝矯正偽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憑依”可知,東晉南朝時,門閥士族竭力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嚴格區分士庶界限,并將譜學作為吏部選官的重要依據,譜學在此之下盛行并成為“特地之學”,這反映了門閥政治具有重要影響,B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庶界限分明,解除A項;C項“社會階層完全固化”說法過于肯定,解除C項;宗法制度盛行于西周時期,與題干無關,解除D項。故選B項。3.關于識人取士問題,和洽對曹操進言:“夫立教觀俗,貴處中庸,為可繼也。今崇一概尷尬之行以檢殊涂,勉而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務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詭之行,則容隱偽矣。”這一言論(D)A.確立了傳統價值觀主導地位B.規避了九品中正制弊端C.有利于形成大一統國家格局D.蘊含了儒學的基本理念[解析]材料中和洽向曹操進言,識人取士不能只用一個標準,因為偏激的做法簡單導致隱偽,相反,推行教化或選官時,要堅持中庸之道,通達人情。據此可知,和洽的言論蘊含著儒家的中庸理念,D項正確;儒家傳統價值觀的主導地位確立于漢武帝時期,解除A項;九品中正制實質上是維護士族門閥世襲特權的選官制度,而材料強調識人取士要堅持“中庸”之道,無法規避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解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識人取士的原則,對大一統國家格局沒有影響,解除C項。故選D項。4.(2024·山東濟南)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兩晉南北朝由吏部“干脆任命”而起家的人,約占總入仕者的半數;由察舉和學校起先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縣吏積功升遷的占14%;公府掾屬入仕的占1.2%。另一份資料也表明,兩晉高級士族子弟由吏部銓選入仕的占50%。這說明兩晉南北朝時期(B)A.九品中正制成為選官方式首選B.選官權力漸漸走向集權化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會階層流淌D.科舉制度的端倪起先出現[解析]依據材料中“由吏部‘干脆任命’而起家的人,約占總入仕者的半數”“兩晉高級士族子弟由吏部銓選入仕的占50%”等信息可知,兩晉時期,選官權漸漸集中到吏部,有利于中心集權的加強,B項正確;材料涉及多種選官制度,且材料體現不出九品中正制是首選的選官方式,解除A項;材料反映社會階層在正常流淌,并未固化,解除C項;從材料不能看出科舉制度的端倪,解除D項。故選B項。5.(2024·河北邢臺)科舉制度的建立是專制政權為廣泛汲取下層士人進入官僚隊伍,以便實現權力的再安排和再調整。唐代進士科錄用名額極為有限,另有一部分人通過門蔭、年勞、捐納、雜色入流等途徑進入仕途,這部分人數量大約是進士數量的十倍。據此可知,當時(A)A.選官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B.社會階層的流淌性增加C.世家大族仍壟斷官員選拔D.科舉選官加強中心集權[解析]由材料“唐代進士科錄用名額極為有限,另有一部分人通過門蔭、年勞、捐納、雜色入流等途徑進入仕途,這部分人數量大約是進士數量的十倍”可知,唐代科舉制錄用名額有限,而貴族尚可通過其他途徑進入仕途,體現了選官制度有待完善,A項正確;材料信息并不能充分說明社會階層的流淌性增加,解除B項;世家大族“壟斷”在材料中不能反映,解除C項;材料并未強調科舉選官對加強中心集權的作用,解除D項。故選A項。6.(2024·遼寧錦州)科舉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這對學問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這表明科舉制(A)A.有利于形成新的價值取向B.解除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有利于選拔最優秀的官吏D.提升了社會的文化水平[解析]材料“這對學問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體現的是科舉制對于社會價值觀塑造的影響,A項正確;科舉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政權的壟斷,解除B項;科舉制下選拔的官員不肯定是最優秀的,解除C項;材料與提升社會文化水平無關,解除D項。故選A項。7.(2024·江蘇期末)唐朝初年,尚書省的地位明顯高于中書、門下兩省,尚書仆射為群相之首。唐太宗時,減弱尚書仆射的權力,委派親信主持門下省的工作,并在門下省設立政事堂,三省長官同堂議事。后來,又將政事堂遷到了中書省。這些調整(C)A.體現了執行與決策合并 B.有利于決策的科學民主C.反映了三省地位的變更 D.使宰相的權力名存實亡[解析]唐太宗對三省的調整舉措,明顯減弱了尚書省的地位,加強了中書門下兩省的地位,使得尚書省變成了執行機構,而此后的進一步調整,最終將中書省的地位提高到門下省之上,由此可知,這種調整反映了三省地位的變更,C項正確;這些調整并未實現決策與執行合并,解除A項;民主的表述不妥,解除B項;宰相權力依舊存在,并未名存實亡,解除D項。故選C項。8.《文苑英華》專列唐朝中后期“中書制誥”與“翰林制詔(誥)”兩大品類,其中“中書制誥”占四十卷,而“翰林制詔(誥)”卻占到了五十三卷。由此可見,唐朝中后期(B)A.翰林侵奪了三省的權力B.中樞決策過程發生異變C.科舉制提高了文官地位D.擴大了宰相選拔的范圍[解析]材料“唐朝中后期……而‘翰林制詔(誥)’卻占到了五十三卷”說明唐朝中后期,在傳統的三省六部制的決策運行體系之外,“翰林”(古代官名)參加機要,承旨辦事的比重更大,體現了加強皇權的須要,以及對法定的三省六部制的沖擊,表明中樞決策過程發生異變,B項正確;中書省負責決策,“翰林制詔”多于“中書制誥”,侵奪了中書省的權力,而不是三省的權力,解除A項;材料未體現科舉制和宰相選拔,解除C、D兩項。故選B項。9.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礎上,設立了政事堂議政制度,主要由皇帝親信主持集體協商;參加政事堂議政的除了三省長官,還有皇帝干脆指派的親信官員參加議政。政事堂初設于門下省,后改設到中書省,唐朝中期將政事堂議政處設在中書門下省,兩省合署辦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化(C)A.加強了皇帝獨裁權力 B.提高了尚書省的地位C.有利于決策的科學性 D.取消了宰相的決策權[解析]依據材料“設立了政事堂議政制度”“政事堂初設于門下省,后改設到中書省,唐朝中期將政事堂議政處設在中書門下省,兩省合署辦公之所”可知,政事堂議政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進決策的科學性,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加強君權,解除A項;“提高了”表述錯誤,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相權,解除D項。故選C項。10.(2024·山東期末)如表為唐代三司使的起源和演進概況。它反映了唐代(D)唐太宗三司即戶部、度支、鹽鐵轉運。三司是尚書省下設的三個各自獨立的部門。唐玄宗鹽鐵使和轉運使合二為一即鹽鐵轉運使,地位日益突出,呈現“天下之賦,鹽利居半”。中唐后度支超過戶部,號稱度支使,貞元后以本部尚書侍郎擔當。以“計相”之名,侵奪尚書省職權。A.三司使漸漸限制決策權 B.科舉制不斷發展完善C.三省六部制已日漸成熟 D.國家機構權力再整合[解析]依據表格內容可知,唐代三司使由尚書省下設的各自獨立的部門,到地位突出,再到以“計相”之名侵奪尚書省職權,說明三司使的職權不斷發生變更,即國家機構權力不斷整合,D項正確;決策權屬于皇帝,解除A項;材料與科舉制沒有關系,解除B項;三省六部制在唐朝前期已經成熟,但是與材料無關,解除C項。故選D項。11.(2024·遼寧大連)白居易在《贈友五首》中對兩稅法有這樣的描述:“胡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這反映了(A)A.政策結果與初衷出現背離B.文學作品的價值值得商榷C.貨幣稅收推動了經濟發展D.世人普遍反對兩稅法實施[解析]依據材料及所學學問可知,白居易的詩句表達了對兩稅法的批判,而兩稅法本身目的是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減輕政府對農夫的人身限制。但政策結果與初衷出現背離,A項正確;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解除;材料體現了兩稅法的弊端,解除C項;“普遍反對”說法肯定,材料未體現,解除D項。故選A項。12.(2024·江蘇徐州)《舊唐書》中記載:“凡賦役之制……課戶每丁租粟二石。其調,隨鄉土所產綾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者,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凡丁,歲役二旬。無事則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中賦稅制度的特點為(C)A.賦役征發以錢為主 B.保障了農夫的生產時間C.交納實物,以庸代役 D.以資產為主要征稅標準[解析]依據“課戶每丁租粟二石。其調,隨鄉土所產綾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者,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凡丁,歲役二旬。無事則收其庸,每日三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租庸調制,特點是按丁征稅,交納實物,以庸代役,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賦役征發以實物為主,解除A項;以庸代役,有利于保障農夫的生產時間,這是租庸調制度的影響,解除B項;材料反映出,主要征稅標準是人丁,解除D項。故選C項。13.(2024·山東濟寧)均田制下奴婢、耕牛的授田狀況奴婢耕牛北魏人數不限,授田數與農夫同一頭授田30畝,限4牛北齊限300—60人,授田數與農夫同一頭授田60畝,限4牛隋代限300—60人,授田數與農夫同一頭授田60畝,限4牛唐代不授田不授田與以往相比,唐代政府的這一做法(A)A.打擊了門閥士族勢力 B.愛護了自耕農的利益C.強化了人身依附關系 D.穩定了農村社會秩序[解析]從表格內容可得出,唐代奴婢和耕牛不再授田,這樣門閥士族家的眾多奴婢和耕牛就不能再授田,這樣他們的勢力就不斷下降,A項正確;自耕農有自己的土地,利益并不受影響,解除B項;不授田,就不會受到土地的限制,人身依附關系不會得到強化,解除C項;材料與農村社會秩序無關,解除D項。故選A項。14.(2024·山東淄博)唐朝初年,依據民戶資產和田畝的多寡劃分戶等,按戶等交納戶稅和地稅。戶地兩稅成為租庸調之外的重要稅源。戶地兩稅的征收(B)A.標記著兩稅法正式實施B.為后期稅制改革奠定基礎C.說明租庸調制遭到破壞D.使農夫人身依附關系松弛[解析]依據“依據民戶資產和田畝的多寡劃分戶等,按戶等交納戶稅和地稅。戶地兩稅成為租庸調之外的重要稅源”可得出戶地兩稅的征收,起先逐步變更以人丁為主的征收標準,為之后的兩稅法改革奠定基礎,B項正確;戶地兩稅的征收并不是兩稅法正式實施的標記,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租庸調制遭到破壞,解除C項;戶地兩稅的征收并不會使農夫人身依附關系松弛,解除D項。故選B項。15.(2024·山西呂梁)天寶年間,土地買賣和兼并之風盛行,租庸調制無法維持。后楊炎推行兩稅法,規定: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一年分夏、秋季兩次納稅。據此可知兩稅法(C)A.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B.加強了政府對農夫的限制C.提高了政府的財政收入D.遏制了土地“買賣”之風[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由于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無法維持,財政收入困難,楊炎推行兩稅法,政府按人丁和資產征收戶稅、按田畝征收地稅,擴大了稅源,提高了政府的財政收入,C項正確;兩稅法并未增加商品經濟發展的困難,解除A項;兩稅法改革征稅標準,減弱而非加強了政府對農夫的限制,解除B項;兩稅法按土地和戶數征稅,并未遏制土地兼并,解除D項。故選C項。16.(2024·海南模擬)“安史之亂”是唐朝社會發展的轉折點,此后,朝野劇變,戶口逃逸,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之風盛行,社會沖突日益尖銳。這種情形之下,唐朝(B)A.加強了地方藩鎮勢力 B.革新了國家征稅標準C.強化了中心集權制度 D.變革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析]依據“朝野劇變,戶口逃逸,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之風盛行,社會沖突日益尖銳”可得出,在這種情形之下,唐朝推行了兩稅法,征收地稅與戶稅,革新了國家征稅標準,B項正確;材料與加強了地方藩鎮勢力無關,解除A項;材料與中心集權、土地制度無關,解除C、D兩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7.(2024·遼寧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武帝曾言:“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擔心。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后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二唐制遇下詔敕,便先由門下省和中書省實行聯席會議,會議場所稱為“政事堂”。……尚書左右仆射若得兼銜,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參知機務”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會議,獲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開元以后,即尚書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職銜了。如是則他們只有執行吩咐之權,而無發布吩咐及參加確定吩咐之權。……凡屬皇帝吩咐,在敕字之下,須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即須政事堂會議正式通過,然后再送尚書省執行。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而由皇帝干脆發出的吩咐,在當時是認為違法的,不能為下面各級機關所承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