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懷化2024-2025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1頁
湖南省懷化2024-2025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2頁
湖南省懷化2024-2025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3頁
湖南省懷化2024-2025高二歷史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懷化2024-2025高二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民以食為天,中國歷代統治者都將食物儲備調整視為治國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糧食儲備調整制度,保障糧食平安的一系列思想觀點和政策主見。下列屬于古代獨創的食物儲備技術的是()機械通風B.冷凍鏈條c.化學保藏D.腌制風干2、據史料記載,16世紀末,中國福建發生饑荒,饑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紀上半葉,英國入侵愛爾蘭,搗毀莊稼,致使大多數農作物歉收乃至顆粒無收,唯有生長在地下的馬鈴薯安穩無恙,幫助愛爾蘭人度過荒年。據此可以得出()食物物種溝通變更了人們的飲食習慣B.新食物物種促進了人口的增長c.新食物物種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D.新食物物種提高了人們的抗饑荒實力3、湖南省新化縣近幾年來努力構建以茶葉、黃精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產業,構建“縣+鎮+村°上下聯動的發展體系。河北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也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此可知,這些地區()A.食品供應得到有效保障B.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C.著力擴大農業生產規模D.注意農產品質量平安4、4.從西周*千耦其耘'到戰國*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無饑";再到秦漢以后“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這一變更出現的主要緣由是()土地私有的確立B.鐵犁牛耕的應用c.井田制瓦解D.水利工程的興建5、5.1750年英國全國人口約700萬人,到1870年猛增到27s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0%。在美國,1815年馬薩諸塞有57家工廠,康涅狄格有14家工廠,19世紀20-40年頭,北部進入工廠制盛行時期。這表明()美國成為“世界工廠B.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c.英美加速建立壟斷組織D.英美階級對立的日漸加劇6、中國領導人在202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中說:“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下列不屬于我國在21世紀取得科技成果的是()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勝利放射B.“中國超級雜交水稻”平均畝產突破1000公斤C.無纜水下深潛機器人勝利潛入水下6000米D.玉兔二號月球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7、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前往西域,在此基礎上,中國與西方國家交往的商業通道-絲綢之路得以開拓。漢王朝在派遣使節通往西域時,贈禮一般都很豐厚。漢使所需食物及牛馬等,全部用幣帛購買,并不實行無償征派的形式。這主要是因為漢朝()與西域各國實行朝貢貿易B.經營西域重在政治目的C.生產力水平遠高于西域D.經濟旺盛國家財政充盈8、1846年,英國國會廢除了《谷物法》,1849年后又廢除了實行近20o年的《航海條例》,1846—1849年,國會還取消了大約200種商品的進口稅。這些政策的實施()確立了英國世界工廠地位B.促使世界市場得以最終形成C.使英國形成“日不落帝國”D.使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9、二戰后初期資本主義國家誦過建立國際經濟組織,加強經濟領域的國際協調,維護經濟秩序,包括()10、在清代,“漕河全盛時,水手、纖夫..…..藉此為衣食者不啻數百萬人”。政府對漕船攜帶商貨的限制不斷放寬,數額漸漸增加。水手攜帶的梨、棗、蔬菜之類′沿途不無包攬兜買,凡于城一市鎮店貨物輻犢之所,希圖逗留,攬載買貨’。這反映了清代漕運()順應了經濟重心的轉移B.有助于帶動沿岸經濟發展c.導致了抑商政策的廢弛D.縮小了地區間的經濟差距11、近代中國上海、南京等通商口岸接連建立了洋行、商場等服務性建筑。這些建筑一般不建在老城區,而是建在城市近旁新的地段內,從而形成了新的市中心,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天津的勸業場,南京的大行宮、新街口等。這反映了中國()A.近代城市發展不平衡性突出B.近代城市居住條件明顯改善C.城市服務以文化消遣為導向D.近代城市化的殖民色調深厚12、張已《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說:若地勢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鐵路成,則萬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業,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達;山川之產,靡不盡出;風俗之陋,靡不盡除。使中國各省鐵路全通....商民貨物之蕃息,當增十倍;國家歲入之歲,亦增十倍。材料主要說明()A.鐵路開通可推動各地人口的流淌B.鐵路修建可穩定晚清的統治c.鐵路開通可加速經濟文化的溝通D.鐵路建設起先打破封閉狀態13、1949年1月,中共中心明確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運用的空軍*;1951年8月,重工業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業發展方案。新中國重視發展航空業的主要緣由是()我國航空工業是零基礎B.維護新中國國家平安C.培育航空人才須要時間D.當時工農業基礎薄弱14、1960年衛生部在《關于全國西醫學習中醫閱歷溝通座談會狀況的報告》中指出,“不少疑難病癥如晚期血吸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聾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也有顯著的效果,其中有些的治療效果已高于國際先進水平”。材料旨在說明()醫療防治體系得以健全B.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C.醫學發展須要借鑒溝通D.西醫學習中醫才能發展15、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天津衛生總局現行章程》。“清潔道路、哺育窮黎、施治病癥、防檢疫病”,并頒行相關衛生實施細則,其中包括《衛生方法》、《育黎堂方法》、《時癥醫院方法》、《掃除科章程》等。這些措施()推動了城市公共衛生發展B.建立了基本醫療衛生體系C.杜絕了疫病的發生和傳播D.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6、中醫藥,是我國各民族醫藥的統稱,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下列學生搜集的有關中醫藥學問的信息正確的有()①針灸是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上的治療方法―②中醫藥學問隨著煉丹術傳到阿拉伯地區③《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④《神農本草經》是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8分,第19題8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明清(鴉片斗爭前)時期,中國農業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與此同時,傳統經濟政策卻出現了背離世界發展大勢的趨向。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會典事例》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關閉廈門、寧波等港口,只留廣州一地與外國進行貿易,并規定不許中國官史與外商干脆貿易,由十三行辦理一切進出口貿易。——冷鵬飛《中國古代社會商品經濟形態探討》請回答: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當時的“耕采納了怎樣的先進技術?(6分)依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經濟政策,分析該政策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嚴峻后果。(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歐洲各國對鑄造貨幣的黃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陸上交通被奧斯曼土耳其切斷,商業危機促使歐洲人開拓新的航路。文藝復興所表現出來的人文主義精神是一種為創建現世的華蜜而奮斗的進取精神,而地理大發覺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16世紀也是西歐民族國家形成和君主專制制度產生的時期,這二者都庇護了新生的、遠非像后來那樣強大的資本主義。15世紀末起先的歐洲擴張不僅僅歸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倫布這樣英勇的水手們,也歸功于整個基督教,更重要的是歸功于在城市中特殊是里斯本和塞維利亞聚合的特權集團。地理發覺在人類歷史上掀起了一場革命。——摘編自吳于魔、齊世榮主編《歐洲史近代史》材料二:由于歐洲水手探究世界海洋并建立起遠洋貿易的航線,全球貿易和物種溝通發展起來。……地理學問的積累使他們能夠把世界各地區通過便捷的貿易網絡連接起來然而,商業溝通并非是全球網絡的唯一結果。糧食作物、杜富品種、病菌與人類移民也漂洋過海,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的各個社會。歐洲的航海探險、遠洋貿易網絡以及哥倫布交換使得世界各地區相互依存,推動了全球--體化進程。——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一文明的傳承與溝通》(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新航路開拓的緣由和條件。(10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新航路開拓的世界性影響。(8分)19、材料一:明清時代的江南地區,涌現出大量的工商業市鎮。江南市鎮的發達,當然不是在明清時代突然出現的,從宋代起先,正式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農產品的交換與流通日益頻繁,江南農村的草市及定期市漸漸演化為商業性的聚落。一些傳統的城鎮,隨著商業化的影響,軍事及行政功能漸趨退化,商業功能則日漸出現。——《中華文明史》材料二: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的城市化進程,可以通過人口流淌的數字得到說明。農村人口和農業人口不間斷地流向城市和工業。1751-1780年的30年間,英國離開農業的人口總數為75000人……1821-1830年間為267000人。截至19世紀中葉,英國城鄉人口的比例已經徹底改觀。據統計,到1851年時,英國總人口為1800萬,其中農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依據材料一指出明清時期江南工商業市鎮形成的兩個途徑.(6分)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現象,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緣由.(2分)20、世界市場的總體形成,經驗了從15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頭共400多年的時間。

據欒文蓮《全球的脈動—馬克思主義世界市場理論與經濟全球化問題》整理從上表中任選一個階段,指出該階段的起止年頭,并補充相關史實,圍繞世界市場的發展進行相關論述。(12分)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1、D2、D3、B4、B5、B6、C7、B8、A9、A10、B11、D12、C13、B14、C15、A16、A二、17、【答案】(1)本"指農業“末"指工商業(商業)鐵犁牛耕(2)政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海禁);后果:抑制工商業發展;阻礙新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限制海外貿易發展;阻礙中外經濟文化溝通;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18、【答案】(1)緣由: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社會對黃金的需求增加;陸上交通被奧斯曼土耳其切斷;傳播基督教的精神動力。條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支持;科學和航海學問的進步(歐洲造船航海技術進步、中國指南針傳入、地理學問的積累和地圓學說的流行)﹔人文主義提倡進取的精神;航海家的航海閱歷和探險精神(2)世界市場起先出現;商品、物種和人口形成世界性流淌;人類的飲食結構發生變更;東半球人口增加,美洲土著居民銳減;世界連為一體,全球一體化進程起先。19、【答案】(1)由農村草市及定期市演化而來;傳統城鎮軍事及行政功能退化。(2)現象:農村人口和農業人口流向城市和工業;城市人口比重超過農村人口。緣由:工業革命的推動。20.示例1:第一階段:15世紀末—18世紀60年頭論述:15世紀末,隨著新航路的開拓,世界逐步從分散走向整體,揭開殖民擴張的序幕。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促進了物種交換和商品貿易,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可見,世界市場進入初步形成階段,也是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并不斷拓展的階段。(15分)示例2:其次階段:18世紀60年頭一19世紀70年頭論述: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工廠出現,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促進西歐列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