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1生物與生物圈認識生物認識生物1.(2023·西藏·統考中考真題)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A.能與人交流的智能機器人 B.巖洞里慢慢長大的鐘乳石C.能使計算機癱瘓的木馬病毒 D.葉子看起來像石頭但能開花的生石花【答案】D【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A.機器人的行為受人的操縱,它無生命現象。不屬于生物,A不符合題意。B.鐘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B不符合題意。C.電腦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C不符合題意。D.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D符合題意。故選D。2.(2023·四川綿陽·統考中考真題)下圖載玻片上滴有甲、乙兩滴草履蟲培養液,用解剖針連通兩滴培養液,并在乙的右側放一小粒食鹽。請你利用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原理,推測草履蟲將()
A.靜止不動 B.從甲移到乙中C.從乙移到甲中 D.隨機分布【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草履蟲具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特性,即應激性。如圖在乙的右側放一小粒食鹽,食鹽對草履蟲來說是有害刺激,那么草履蟲將從乙培養液游向甲中培養液,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3.(2023·湖南湘潭·統考中考真題)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A.機器人翩翩起舞 B.運動后汗流浹背C.秋季落葉紛飛 D.夏季蟬鳴鳥叫【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A.機器人不屬于生物,機器人翩翩起舞不屬于生命現象,A符合題意。B.運動后汗流浹背體現了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屬于生命現象,B不符合題意。C.秋季落葉紛飛體現了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屬于生命現象,C不符合題意。D.夏季蟬鳴鳥叫體現了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屬于生命現象,D不符合題意。故選A。4.(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觸碰后,葉子會合攏,這一現象主要體現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生命活動需要能量 B.生物能生長發育、繁殖C.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生物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觸碰后,葉子會合攏,這一現象體現的生物特征是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故選C。5.(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物讓世界更加絢麗多彩。下列各項中屬于生物的是()A.慢慢長大的鐘乳石 B.彈鋼琴的機器人C.展翅飛翔的雄鷹 D.千姿百態的珊瑚【答案】C【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需要營養;②能進行呼吸;③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能生長和繁殖;⑥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ABD.鐘乳石、機器人和珊瑚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屬于生物,ABD錯誤。C.展翅飛翔的雄鷹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遺傳變異、繁殖等,屬于生物,C正確。故選C。6.(2023·貴州貴陽·統考中考真題)通過觀察,科學家發現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下列現象能體現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石花能開出黃色的花朵B.羚羊發現敵害后迅速奔逃C.小麥從外界吸收水和無機鹽D.人可以通過出汗排出廢物【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A.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營養器官(根、莖、葉)和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生石花能開出黃色的花朵”體現了生物能夠繁殖,A錯誤。B.“羚羊發現敵害后迅速奔逃”體現了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B錯誤。C.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如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機物。動物不能制造有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利用植物等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為食物。可見,“小麥從外界吸收水和無機鹽”能夠體現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C正確。D.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會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膚排出。可見,“人可以通過出汗排出廢物”體現了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D錯誤。故選C。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1.(2023·山東菏澤·統考中考真題)鯨落是指鯨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一鯨落萬物生,鯨死后成為盲鰻、蝦、蟹等生物的食物,某些厭氧細菌分解鯨尸的脂類,產生硫化氫,硫化細菌能利用硫化氫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鯨落這個生態系統是由各種動物和微生物共同組成的B.深海沒有陽光,因此鯨落中不存在生產者C.盲鰻屬于鯨落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D.科學家研究鯨落,這體現了該生態系統具有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答案】C【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詳解】A.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構成,各種動物和微生物并不能構成生態系統,A錯誤。B.根據題干可知,硫化細菌能利用硫化氫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因此鯨落中的硫化細菌屬于生產者,B錯誤。C.鯨死后成為盲鰻、蝦、蟹等生物的食物,故盲鰻屬于鯨落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C正確。D.直接價值是指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間接價值主要體現在調節生態系統的功能等方面。科學家研究鯨落屬于科研價值,這體現了該生態系統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D錯誤。故選C。2.(2023·北京·統考中考真題)“海洋牧場”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內,人工投放藻類、貝類和魚蝦等海洋經濟生物種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餌料等進行集中養殖和科學管理,類似于在陸地上放牧牛羊。下列關于“海洋牧場”的敘述錯誤的是()A.屬于海洋生態系統 B.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C.其中的藻類可以制造有機物 D.有無限的自我(動)調節能力【答案】D【分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生態系統,一個湖泊,一條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個個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將光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植物固定太陽能開始的。3.生態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個自然生態系統內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一般是相對穩定的,它們之間及其與環境間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也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它依賴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就越強。【詳解】A.海洋生態系統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由題干可知,“海洋牧場”屬于海洋生態系統,A正確。BC.藻類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將光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植物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所以,該生態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光能,BC正確。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個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制的,超過了這個限制,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D錯誤。故選D。3.(2023·湖北恩施·統考中考真題)圖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食物網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 B.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自于草C.食物鏈越多,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弱 D.圖中共有4條食物鏈,都是由綠色植物開始的【答案】D【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詳解】A.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A錯誤。B.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太陽能儲存在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故B錯誤。C.食物鏈越多,生物種類越多,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反之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弱,故C錯誤。D.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該食物中共有4條食物鏈:草→鼠→鷹,草→鼠→蛇→鷹,草→昆蟲→青蛙→蛇→鷹,草→昆蟲→鳥→蛇→鷹,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綠色植物草開始的,故D正確。故選D。4.(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中蘊含的生物學知識,敘述正確的是()A.諺語中的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B.諺語中描述的食物鏈是“蝦米→小魚→大魚”C.若水體遭到污染,有毒物質在蝦米體內積累最多D.諺語中的大魚和小魚是競爭關系【答案】A【分析】食物鏈指的是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詳解】A.諺語中的生物大魚、小魚、蝦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A正確。B.本題中的一條食物鏈為:水生植物→蝦米→小魚→大魚,B錯誤。C.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若水體遭到污染,有毒物質在大魚體內積累最多,C錯誤。D.諺語中的大魚和小魚是捕食關系,D錯誤。故選A。5.(2023·湖北黃石·統考中考真題)近年來,黃石多措并舉全面推進生態修復,打造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磁湖濕地公園。公園里有蓮、水草等植物;有魚、水鳥等動物;還有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處。(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叫做生態系統。根據該定義判斷,濕地公園是一個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兼二氧化碳、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和水等。請結合下圖分析,甲是,乙是,丙是。
(3)分析文中劃線部分內容,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______。A.陽光→水草→魚 B.水草→魚→水鳥 C.魚→水鳥→水草 D.魚→水鳥→細菌(4)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因此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答案】(1)環境統一整體(2)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3)B(4)能量積累/不斷積累【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書寫原則:食物鏈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在不停的循環流動,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的特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渠道實現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而能量又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態系統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復。(4)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詳解】(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所以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2)由圖可知,甲吸收二氧化碳,甲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產者;乙釋放二氧化碳,且以甲為食,是消費者;甲和乙都有箭頭指向丙,且丙能產生水、無機鹽等無機物,所以丙是分解動植物遺體遺物的分解者。(3)A.陽光→水草→魚,陽光是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中沒有非生物部分,不是食物鏈,A錯誤。B.水草→魚→水鳥,水草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消費者,屬于食物鏈,B正確。C.魚→水鳥→水草,魚是消費者,箭頭反了,不是食物鏈,C錯誤。D.魚→水鳥→細菌,缺少生產者,細菌是分解者,不是食物鏈的組成部分,不是食物鏈,D錯誤。故選B。(4)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循環是往返循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通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食物鏈,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最終威脅人類自己。6.(2023·四川綿陽·統考中考真題)“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最終實現“碳”的“零排放”。為減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生物柴油作為化石柴油的綠色替代品備受人們的關注。下圖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虛線框中為草原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中,有條食物鏈,其中最短的食物鏈是,構成該食物網的生物包括生產者和。(2)大多數細菌和真菌作為生態系統成分中的,能夠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水和無機鹽,參與碳循環等過程。(3)藻類植物能大量累積油脂,是生產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其大多生活在水中,(填“有”或“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養殖藻類植物用于生產生物柴油可實現“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類植物通過(填生理過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幾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燒時釋放的二氧化碳。【答案】(1)2草→鼠→鷹消費者(2)分解者二氧化碳(3)沒有光合作用【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書寫原則:食物鏈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藻類植物的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是空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詳解】(1)由圖可知,食物鏈有2條,分別是草→鼠→蛇→鷹、草→鼠→鷹。其中最短的食物鏈是草→鼠→鷹。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網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所以構成該食物網的生物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2)大多數細菌和真菌作為生態系統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夠把動植物的遺體遺物分解成無機物(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供給植物再利用,參與碳循環等。(3)藻類植物的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細胞內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代謝速率極快。所以,養殖藻類植物用于生產生物柴油可實現“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幾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燒時釋放的二氧化碳。7.(2023·湖南湘潭·統考中考真題)“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圖一表示某稻田生態系統食物網簡圖,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中部分成分之間的關系(A、B、C表示生物成分;甲、乙之間存在捕食關系,餅狀圖表示甲、乙體內有機物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
(1)圖一所示的食物網包含的生物成分有。(2)該生態系統以水稻為主,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其生態系統的較弱。(3)圖二中包含的食物鏈是(用字母、甲、乙和箭頭表示),其中甲對應圖一中的。(4)生態學家為研究三種蜘蛛捕食葉蟬(水稻害蟲)的能力,用含有銪元素(這種元素在生物體內是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測定稻田中三種蜘蛛體內銪的含量。其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由此你認為選擇來治理水稻害蟲葉蟬最合理。每百頭蜘蛛鮮重中的銪含量(微克)錐腹肖蛸擬水狼蛛食蟲溝瘤蛛10.4420.173.21【答案】(1)生產者、消費者(2)自動調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3)A→甲→乙昆蟲(4)擬水狼蛛【分析】(1)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3)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書寫的原則是: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詳解】(1)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而形成的復雜的營養關系,叫做食物網,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因此圖一所示的食物網包含的生物成分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沒有分解者。(2)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反之,其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弱;一般情況下,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更強一些。稻田生態系統以水稻為主,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其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弱。(3)分析圖二可知:A能夠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屬于生產者,C能將“A、甲、乙”的遺體分解為二氧化碳,是分解者;又由題干“甲、乙之間存在捕食關系,餅狀圖表示甲、乙體內有機物的相對含量”可知乙以甲為食,因此圖二中包含的食物鏈是A→甲→乙;圖一所示的食物網中包含的食物鏈有“水稻→昆蟲→蜘蛛→鳥;水稻→昆蟲→鳥;水稻→昆蟲→青蛙”,其中具有三個營養級且處于第二營養級的是昆蟲,即圖二中的甲對應圖一中的昆蟲。(4)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物質能夠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分析表格中提供的實驗結果可知,擬水狼蛛體內銪的含量最多,說明其捕食葉蟬的能力最強,因此用擬水狼蛛來治理水稻害蟲葉蟬最合理。8.(2023·山東菏澤·統考中考真題)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下圖表示黃河流域某濕地公園的能量金字塔及相關食物網(A~F代表不同生物),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食物網要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補充的組成成分是。(2)圖示食物網中,既有競爭又有捕食關系的生物是。(3)圖示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屬于三級消費者的是。(4)圖中F能量流動的去向,除呼吸作用外還有。(5)“”能不能表示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傳遞效率,判斷并說明理由。【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E和F(3)5/五F(4)流入分解者(5)不能,能量傳遞效率等于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下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在該食物網中第二營養級包括C和D,第三營養級包括E和F。【分析】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境。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是消費者,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參與了物質的循環。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競爭是指由于競爭同一食物、棲息地等兩物種之間的爭斗關系。【詳解】(1)食物網主要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而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要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補充的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F和E之間除捕食關系外,它們還都捕食D,所以還是競爭關系。(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圖中共有五條食物鏈:A→C→E→F;A→D→E→F;A→D→F;B→D→E→F;B→D→F。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屬于第一營養級,植食性消費者屬于第二營養級也屬于一級消費者,故第四營養級即三級消費者是F。(4)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下一營養級的能量來源于上一營養級,各營養級的能量有三個去向:①該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營養級;③流入分解者。故圖中F能量流動的去向,除呼吸作用外還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5)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并逐級減少,能量的傳遞效率約為10~20%。能量傳遞效率等于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下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在該食物網中第二營養級包括C和D,第三營養級包括E和F。題干表達式不能表示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傳遞效率。9.(2023·西藏·統考中考真題)2023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工作中狠抓環境保護,科學開展了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進一步補齊基層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區完成營造林117.9萬畝,修復退化草原437.5萬畝。全區7個地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均達到或者優于Ⅲ類標準。請依據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人工林樹種較單一,自動調節能力較,為適應特定環境,樹種應優先選取(填“本地樹種”或“外來樹種”)。(2)圖是人工林中部分生物組成的食物鏈。
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5中所示生物成分外,還需要補充非生物部分和。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如果食蟲鳥數量下降,短期內蟲的數量將。(3)移栽樹苗時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減小作用,防止樹苗因大量失水而死亡。(4)植樹造林的意義是(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弱本地樹種(2)分解者生產者增加(3)蒸騰(4)調節氣候(或凈化空氣,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的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葉片的氣孔是水蒸氣外出的門戶,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4)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綠色植物的葉片,減少葉片能降低蒸騰作用。【詳解】(1)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人工林,種較為單一,其自動調節能力比天然林弱。為適應特定環境,樹種應優先選取本地物種,防治外來物種入侵。(2)生態系統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組成,圖示食物鏈中含有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要構成生態系統,還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屬于生產者。食蟲鳥以蟲為食,如果食蟲鳥數量下降,蟲因失去天敵,短期內蟲的數量將增加。(3)移栽植物損傷了部分幼根和根毛,這樣使植物體內容易缺水、萎蔫,不易成活。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來散失的,去掉部分枝葉,可以有效地降低蒸騰作用,使蒸騰作用減弱,這樣減少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防止植物因移栽而導致的缺水,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4)植樹造林對于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樹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作用,而且能抵擋風沙、美化環境等。生態系統生態系統1.(2023·吉林長春·統考中考真題)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下列最大的生態系統是()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 C.一條河流 D.生物圈【答案】D【分析】地球上的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詳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三個部分。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條河流都屬于生態系統,生物群包括所有的生態系統。ABC錯誤,D正確。故選D。2.(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齊民要術》是我國古代的農業百科全書,對世界農業科學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對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鋤之”的論述。種菜要鋤草,因為雜草與蔬菜之間的關系是(
)A.競爭 B.合作 C.寄生 D.共生【答案】A【分析】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又分為種內互助和種內競爭;種間關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種間競爭幾種方式。【詳解】A.競爭關系是指兩種生物為爭奪資源、空間而發生的爭斗,蔬菜與雜草相互爭奪陽光、水分和無機鹽以及生存的空間等,符合題意。B.合作關系是指同種生物彼此協作,互惠互利,不符合題意。C.寄生是一種生物寄生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體表或體外,靠另一種生物上獲取養料維持生活,不符合題意。D.共生關系是指兩種生物在一起互相依賴、彼此有利,分開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生存,不符合題意。【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3.(2023·北京·統考中考真題)葉海龍是一種海洋動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蝦為食。它全身覆蓋的葉狀附肢并非用來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下圖中①~④代表的生物與其存在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下列關于葉海龍的敘述,錯誤的是()
A.屬于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 B.葉狀附肢有利于隱藏自身C.其形態結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圖中與其親緣關系最遠的是④【答案】D【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2.研究表明,葉海龍的形態結構與其生存環境密切相關,能夠提供有效的偽裝和保護。這種形態結構的進化是通過基因的遺傳和變異,并通過自然選擇的過程逐漸發展和優化的。【詳解】A.消費者是指直接或間接利用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為食物和能量來源的生物,主要指動物。葉海龍是一種海洋動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蝦為食,屬于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A正確。B.葉海龍全身覆蓋的葉狀附肢并非用來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可見,葉狀附肢有利于隱藏自身,B正確。C.那些具有有利變異(即具有更好的偽裝能力)的葉海龍個體,能夠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更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生存下來。而那些形態結構不適應環境的個體,則容易被捕食者發現或無法有效捕食,從而被淘汰。因此,葉海龍的形態結構是經過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D.結合題圖可知,圖中與其親緣關系最遠的是①或②,不是④,D錯誤。故選D。4.(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物讓世界更加絢麗多彩。下列各項中屬于生物的是()A.慢慢長大的鐘乳石 B.彈鋼琴的機器人C.展翅飛翔的雄鷹 D.千姿百態的珊瑚【答案】C【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需要營養;②能進行呼吸;③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能生長和繁殖;⑥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ABD.鐘乳石、機器人和珊瑚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屬于生物,ABD錯誤。C.展翅飛翔的雄鷹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遺傳變異、繁殖等,屬于生物,C正確。故選C。5.(2023·貴州貴陽·統考中考真題)“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每年春天,在稻田、池塘或溪溝內,常常會見到蝌蚪,而到了夏天,一只只青蛙就會在農田中忙于捕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稻制造的有機物是動物的食物來源B.蝌蚪與成體青蛙的形態結構相似C.農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比森林強D.青蛙數量增多時蟲的數量會增多【答案】A【分析】1.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食物之源;能穩定大氣中碳—氧平衡;能穩定生物圈的水循環等。2.青蛙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為蝌蚪,剛孵化的蝌蚪有一條扁而長的尾,用頭部的兩側的鰓呼吸,長出內鰓的蝌蚪,外形像一條魚;長出四肢的幼蛙,用肺呼吸,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幼蛙逐漸發育成蛙。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反之越弱。【詳解】A.該生態系統中,水稻能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屬于生產者。可見,水稻制造的有機物是動物的食物來源,A正確。B.青蛙發育過程屬于變態發育,結合分析可知,蝌蚪與成體青蛙的形態結構不相似,B錯誤。C.在生態系統中,雖然各種生物的數量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在一般情況下,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大。所以,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農田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或自動調節)能力弱,C錯誤。D.青蛙數量增多時,會捕食更多的害蟲,則害蟲的數量會減少,D錯誤。故選A。6.(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宣傳片《青島--北緯36度上的理想之城》提到,眾多水鳥遷飛過程中選擇膠州灣作為停歇地和中轉站,其中就有全球瀕危物種中華風頭燕鷗。圖一表示與中華鳳頭燕鷗有關的部分食物鏈,圖二是膠州灣濕地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A~E表示生物,①-⑥表示生理過程。
(1)鳥類飛行消耗大量能量,中華風頭燕鷗可通過圖一中條食物鏈來獲取能量.圖二包含了其中的一條食物鏈,小華風頭燕鷗對應的字母是。從能量供應的角度,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特征有(答出一條).(2)鳥類產生的大量糞便及動植物遺體等被圖二中的(填字母)分解成,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動物也能夠通過圖二所示的(填序號)過程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膠州灣餌料豐富,中華風頭燕鷗等鳥類在此棲息、育雛,一對中華鳳頭燕鷗一年只產1枚卵,由父母輪流孵卵和共同育雛。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這屬于行為。(4)有十余條河流匯入膠州灣,若大量排放污水將會破壞膠州灣的生態平衡,這是因為生態系統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1)5/五E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食量大、消化能力強/心跳頻率快,血液循環迅速(2)B水、二氧化碳、無機鹽④⑤⑥(3)先天性行為(4)自動調節【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營腐生的細菌和真菌,還包括蚯蚓、蜣螂等腐生性動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土壤、水等。圖二中:①光合作用、②④⑤⑥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A生產者、B分解者、CDE消費者。【詳解】(1)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中華風頭燕鷗可通過5條食物鏈來獲取能量。分別是:浮游植物→蠣蝦→烏賊→中華風頭燕鷗;浮游植物→蠣蝦→中華風頭燕鷗;浮游植物→灘涂蟹→中華風頭燕鷗;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灘涂蟹→中華風頭燕鷗;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沙丁魚→中華風頭燕鷗。圖二中:A生產者、B分解者、CDE消費者。因此圖二中的食物鏈為:A→C→D→E。對應圖一中食物鏈:浮游植物→蠣蝦→烏賊→中華風頭燕鷗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沙丁魚→中華風頭燕鷗。因此中華風頭燕鷗對應的字母是E。從能量供應的角度,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特征有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或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或心跳頻率快,血液循環迅速等。(2)圖二中B分解者把鳥類產生的大量糞便及動植物遺體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無機鹽等,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呼吸作用也能分解有機物為無機物。動物也能夠通過圖二所示的④⑤⑥呼吸作用過程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又稱為本能。膠州灣餌料豐富,中華風頭燕鷗等鳥類在此棲息、育雛,一對中華鳳頭燕鷗一年只產1枚卵,由父母輪流孵卵和共同育雛。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這屬于先天性行為。(4)在生態系統中,雖然各種生物的數量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在一般情況下,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有十余條河流匯入膠州灣,若大量排放污水將會破壞膠州灣的生態平衡,這是因為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7.(2023·湖北黃石·統考中考真題)近年來,黃石多措并舉全面推進生態修復,打造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磁湖濕地公園。公園里有蓮、水草等植物;有魚、水鳥等動物;還有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是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處。(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叫做生態系統。根據該定義判斷,濕地公園是一個生態系統。(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兼二氧化碳、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和水等。請結合下圖分析,甲是,乙是,丙是。
(3)分析文中劃線部分內容,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______。A.陽光→水草→魚 B.水草→魚→水鳥 C.魚→水鳥→水草 D.魚→水鳥→細菌(4)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食物鏈,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自身,因此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答案】(1)環境統一整體(2)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3)B(4)能量積累/不斷積累【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書寫原則:食物鏈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在不停的循環流動,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的特點。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渠道實現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而能量又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態系統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復。(4)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詳解】(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所以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2)由圖可知,甲吸收二氧化碳,甲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產者;乙釋放二氧化碳,且以甲為食,是消費者;甲和乙都有箭頭指向丙,且丙能產生水、無機鹽等無機物,所以丙是分解動植物遺體遺物的分解者。(3)A.陽光→水草→魚,陽光是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中沒有非生物部分,不是食物鏈,A錯誤。B.水草→魚→水鳥,水草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消費者,屬于食物鏈,B正確。C.魚→水鳥→水草,魚是消費者,箭頭反了,不是食物鏈,C錯誤。D.魚→水鳥→細菌,缺少生產者,細菌是分解者,不是食物鏈的組成部分,不是食物鏈,D錯誤。故選B。(4)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物質循環是往返循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通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食物鏈,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最終威脅人類自己。8.(2023·山東菏澤·統考中考真題)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下圖表示黃河流域某濕地公園的能量金字塔及相關食物網(A~F代表不同生物),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食物網要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補充的組成成分是。(2)圖示食物網中,既有競爭又有捕食關系的生物是。(3)圖示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屬于三級消費者的是。(4)圖中F能量流動的去向,除呼吸作用外還有。(5)“”能不能表示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傳遞效率,判斷并說明理由。【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E和F(3)5/五F(4)流入分解者(5)不能,能量傳遞效率等于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下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在該食物網中第二營養級包括C和D,第三營養級包括E和F。【分析】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境。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是消費者,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參與了物質的循環。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競爭是指由于競爭同一食物、棲息地等兩物種之間的爭斗關系。【詳解】(1)食物網主要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而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要組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補充的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F和E之間除捕食關系外,它們還都捕食D,所以還是競爭關系。(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圖中共有五條食物鏈:A→C→E→F;A→D→E→F;A→D→F;B→D→E→F;B→D→F。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屬于第一營養級,植食性消費者屬于第二營養級也屬于一級消費者,故第四營養級即三級消費者是F。(4)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下一營養級的能量來源于上一營養級,各營養級的能量有三個去向:①該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營養級;③流入分解者。故圖中F能量流動的去向,除呼吸作用外還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5)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并逐級減少,能量的傳遞效率約為10~20%。能量傳遞效率等于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下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在該食物網中第二營養級包括C和D,第三營養級包括E和F。題干表達式不能表示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傳遞效率。9.(2023·甘肅天水·統考中考真題)文縣黃林溝國家濕地公園群山環繞,景色秀美,其中生活著多種動植物。下圖為濕地公園中一些生物組成的食物網,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
(1)該食物網由條食物鏈組成。(2)該食物網中的生產者是,D和C的種間關系是。(3)請寫出圖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4)濕地生態系統具有等生態作用。(答出一項即可)【答案】(1)4/四(2)A捕食和競爭/競爭和捕食(3)A→C→D→E→F(4)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分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成分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詳解】(1)該食物網由4條食物鏈組成,分別為:A→B→E→F,A→D→E→F,A→C→D→E→F,A→C→F。(2)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所以該食物網中的生產者是A;D捕食C,D和C又都以A為食,所以D和C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競爭。(3)最長的食物鏈就是包含營養級最多的食物鏈,由(1)可知,最長食物鏈為:A→C→D→E→F。(4)濕地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在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0.(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海洋、濕地和森林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包含了全球97%的水,是生命的搖籃,也是資源的寶庫,海洋中的綠藻是全球重要的氧氣來源。濕地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等多種生態功能,為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森林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為全世界3/4以上的陸地生物提供了棲息地;每年能吸收約20億噸二氧化碳;一公頃森林一年能蒸發8000噸水,使林區空氣濕潤,增加降水量。(1)濕地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其生態功能是(一點即可)。(2)材料中劃線部分體現了綠色植物通過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的平衡。(3)"林區空氣濕潤"是因為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把根尖區從土壤中吸收的絕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氣狀態由葉片上的散失到大氣中。【答案】(1)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等(2)光合碳—氧/碳氧(3)成熟氣孔【分析】(1)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調節區域小氣候,有地球的腎之稱。它兼有水域和陸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具有極其特殊的生態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2)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3)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閬中市閬中中學2025屆高三考前突擊模擬試卷化學試題試卷(1)含解析
-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工程結構加固》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大學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2025年新初三摸底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遵義師范學院《中國戲劇影視音樂作品賞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寫意山水寫生與水墨表現》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連云港等四市2025年高三下學期化學試題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采購合同履行保密保密地點重點基礎知識點
- 如何做好電話銷售
- 韶關市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
- GB/T 15496-2017企業標準體系要求
- GB/T 15098-2008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類別劃分方法
- 中班科學課件:《彩色的世界》
- 德勤業務管理流程優化咨詢報告課件
- 深靜脈導管維護流程
- 錄音證據文字模版
- DL∕T 617-2019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技術條件
- 沖壓作業機械類作業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 TCVN-2622-越南建筑防火規范(中文版)
- 不負韶華只爭朝夕-一模考試反思 課件-2021-2022學年高中主題班會(共17張PPT)
- 什么是管壁厚度號Sch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