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 DBJ64-T 060-2016_第1頁
《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 DBJ64-T 060-2016_第2頁
《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 DBJ64-T 060-2016_第3頁
《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 DBJ64-T 060-2016_第4頁
《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 DBJ64-T 060-20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20

P51

DB64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標準

DBJ64/T060—2016

備案號J13695-2017

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

2017-01-03發布2017-03-01實施

寧夏回族自治區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發布

DBJ64/T060—2016

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程

1總則

1.1為規范我區SMC改性瀝青路面的設計、施工和質量控制要求,確保SMC改性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

制定本規程。

1.2本規程適用于城鎮新建、改建、擴建的瀝青路面工程,以及低溫條件下瀝青路面的養護、維修等

工程。

1.3SMC改性瀝青路面的設計、施工和質量控制,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現行有關標

準的規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規程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程。

GB267石油產品閃點與燃點測定法(開口杯法)

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

GB/T2013-2010液體石油化工產品密度測定法

GB/T6040-2002紅外光譜分析方法通則

JTG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JTG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CJJ1-2008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程。

3.1SMC瀝青改性劑

從廢舊塑料、廢舊橡膠中生產出來的甲基苯乙烯類嵌段共聚物(StyreneicMethylCopolymers),

簡稱SMC,可熔融或分散在瀝青中以改善瀝青路用性能的瀝青改性劑。

3.2SMC改性瀝青

以道路石油瀝青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MC瀝青改性劑,通過攪拌的方法使其均勻地分散于瀝青

中,溶融混合而成的一種改性瀝青。

3.3SMC改性瀝青混合料

4

DBJ64/T060—2016

瀝青結合料采用SMC改性瀝青的瀝青混合料。

3.4SMC改性瀝青路面

由SMC改性瀝青混合料作為瀝青路面修筑材料的瀝青路面。

4原材料

4.1一般規定

4.1.1SMC改性瀝青路面使用的原材料必須進行質量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SMC改性瀝青路面原材料的選擇必須經過調查篩選,確定的原材料應優先就地取材。

4.1.3集料粒徑規格以方孔篩為準。

4.1.4不同品種、規格的原材料不得混雜堆放。

4.2道路石油瀝青

4.2.1SMC改性瀝青路面采用的瀝青標號,按照道路等級、氣候及交通條件、路面類型,在結構層中

的層位和受力特點、施工方法等結合使用經驗選用。

4.2.2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定。具體試驗方法按照JTGE20-2011執行。

表1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

技術指標

項目單位等級試驗方法

70號90號

針入度(25℃,5s,100g)0.1mm60~8080~100T0604

適用的氣候分區-2-2附錄A

A-1.5~+1.0

針入度指數PI-T0604

B-1.8~+1.0

A、B100

延度(15℃),不小于cmT0605

C4050

A2530

延度(10℃),不小于cmT0605

B2020

A4544

軟化點(R&B),不小于℃T0606

B、C4342

閃點,不小于℃260245T0611

60℃動力粘度,不小于Pa·s160140T0620

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

A2.2

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B3.0T0615

C4.5

5

DBJ64/T060—2016

續上表

技術指標

項目單位等級試驗方法

70號90號

密度(15℃)g/cm3-實測T0603

TFOT(或RTFOT)后

T0609或T0610

質量變化,不大于%-±0.8

A6157

殘留針入度比(25℃),不小于%B5854T0604

C5450

A68

殘留延度(10℃),不小于cmT0605

B46

殘留延度(15℃),不小于cmC1520T0605

4.2.3道路石油瀝青必須按品種、標號分開存放。

4.2.4道路石油瀝青在貯運、使用及存放過程中要有良好的防水措施。

4.3SMC瀝青改性劑

4.3.1SMC瀝青改性劑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SMC瀝青改性劑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技術指標試驗方法

外觀-褐色粘稠狀液體目測

密度g/cm30.8~1.0GB/T2013-2010

橡膠油含量,不小于%10GB/T6040-2002

瀝青膠連劑%1~5GB/T6040-2002

閃點,不小于℃50GB267

4.3.2SMC瀝青改性劑的摻量根據道路石油瀝青標號、氣候及交通條件等情況進行確定,應符合表3的

規定。在冬季施工或需要較長時間存儲時,SMC瀝青改性劑摻量可適當提高。

表3SMC瀝青改性劑摻量(%)

瀝青標號

70號90號

道路交通等級

輕交通1210

重交通119

特重交通108

4.3.3SMC瀝青改性劑的貯存溫度不得高于50℃。

6

DBJ64/T060—2016

4.4SMC改性瀝青

4.4.1制造SMC改性瀝青的道路石油瀝青應與SMC瀝青改性劑有良好的配伍性。

4.4.2制造SMC改性瀝青的瀝青罐中必須加設攪拌設備,將SMC瀝青改性劑按規定的摻量加入瀝青罐

中進行攪拌,使SMC瀝青改性劑完全溶融于道路石油瀝青中,保持SMC改性瀝青溫度在100℃左右備用。

4.4.3現場配制的SMC改性瀝青宜隨配隨用。如需作短時間保存,使用前必須攪拌均勻,在不發生離

析的狀態下使用。

4.4.4在施工過程中應定期取樣檢驗產品質量,發現離析等質量不符合要求的SMC改性瀝青不得使用。

4.4.5SMC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的規定。

表4SMC改性瀝青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60℃動力粘度,不小于Pa·s20T0620

閃點,不小于℃110T0611

蒸發質量損失,不大于%15T0609或T0610

與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不小于-3/4T0616

4.5粗集料

4.5.1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礫石等。

4.5.2粗集料應該潔凈、干燥、表面粗糙,不含風化顆粒,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的規定。

表5粗集料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項目單位試驗方法

其他等級道路

表面層其他層次

石料壓碎值,不大于%262830T0316

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283035T0317

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602.502.45T0304

吸水率,不大于%2.03.03.0T0304

堅固性,不大于%1212-T0314

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20

其中粒徑大于9.5mm,不大于%1215-T0312

其中粒徑小于9.5mm,不大于1820-

小于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11T0310

軟石含量,不大于%355T0320

注:1.堅固性試驗可根據需要進行。

2.對S14即3~5規格的粗集料,針片狀顆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寬到3%。

7

DBJ64/T060—2016

4.5.3粗集料的粒徑規格應符合表6的規定。

表6粗集料粒徑規格

規格公稱粒徑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

名稱

(mm)31.526.519.013.29.54.752.360.6

S810~2510090~100-0~15-0~5--

S910~20-10090~100-0~150~5--

S1010~15--10090~1000~150~5--

S115~15--10090~10040~700~150~5-

S125~10---10090~1000~150~5-

S133~10---10090~10040~700~200~5

S143~5----10090~1000~150~3

注:S1~S7本規程未涉及到,故未列出。

4.5.4粗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等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應大于或等于4級;其他等級道路應大于或等

于3級。

4.6細集料

4.6.1細集料包括機制砂和石屑。

4.6.2細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有適當的顆粒級配,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7的規定。

表7細集料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試驗方法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級道路

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502.45T0328

堅固性(大于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5T0333

砂當量,不小于%6050T0334

亞甲藍值,不大于g/kg25-T0349

棱角性(流動時間),不小于s30-T0345

注:堅固性試驗可根據需要進行。

8

DBJ64/T060—2016

4.6.3石屑是采石場破碎石料時通過4.75mm或2.36mm的篩下部分,其規格應符合表8的要求。

表8石屑規格

水洗法通過各篩孔的質量百分率(%)

公稱粒徑

規格

(mm)9.54.752.361.180.60.30.150.075

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

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

4.6.4機制砂宜采用專用的制砂機制造,并選用優質石料生產,其級配應符合表8中S16的要求。

4.7填料

4.7.1填料包括礦粉、水泥、粉煤灰。

4.7.2礦粉必須采用石灰巖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除凈。礦粉應干

燥、潔凈,能自由地從礦粉倉流出,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9的規定。

表9礦粉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試驗方法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級道路

表觀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52

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圍<0.6mm100100

%

<0.15mm90~10090~100T0351

<0.075mm75~10070~100

外觀-無團粒結塊目測

親水系數,小于-1T0353

塑性指數,小于%4T0354

加熱安定性-實測記錄T0355

4.7.3當混合料中粗集料為中性或酸性石料時,應用水泥代替礦粉,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其

技術要求應符合GB175的規定。

4.7.4城市快速路與主干路的瀝青面層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當次干路及以下道路用粉煤灰作為填料

使用時,用量不得超過填料總量的50%,粉煤灰的燒失量應小于12%,與礦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數應小于

4%,其它質量要求與礦粉相同。

9

DBJ64/T060—2016

5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適用于各種等級道路的瀝青面層。宜采用間斷型級配,其種類按集料公稱

最大粒徑、空隙率劃分為5個類型,其代號分別為:SMC-25、SMC-20、SMC-16、SMC-13、SMC-10。分類

見表10。

表10SMC改性瀝青混合料分類

混合料類型公稱最大粒徑(mm)最大粒徑(mm)設計空隙率(%)

粗粒式SMC-2526.531.5

SMC-201926.5

中粒式

SMC-1616193~6

SMC-1313.216

細粒式

SMC-109.513.2

注:設計空隙率可按配合比設計要求適當調整。

5.1.2各層SMC改性瀝青混合料應滿足所在層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得離析。各層應連續施

工并連結成為一個整體。當發現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結構組合及級配類型的設計不合理時,應進行修改、

調整,以確保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5.2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

5.2.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必須在對同類道路配合比設計和使用情況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充分借鑒成功的經驗,選用符合要求的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

5.2.2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礦料級配應符合工程設計規定的級配范圍。宜根據道路級別、氣候及交

通條件在表11范圍內確定工程設計級配范圍,通常情況下工程設計級配范圍不宜超出表11的規定。

表1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

通過下列篩孔的質量百分率(%)

級配類型

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粗粒式SMC-2510090~10075~9567~8857~8040~6524~4816~3812~308~245~174~133~7

SMC-20-10090~10078~9262~8042~6426~4616~3410~267~205~154~113~8

中粒式

SMC-16--10090~10077~9048~7624~4816~3413~289~227~165~124~8

SMC-13---10090~10056~8222~4818~3814~2811~228~186~145~10

細粒式

SMC-10----10090~10036~7025~5018~3812~309~236~164~12

10

DBJ64/T060—2016

5.2.3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采用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方法,設計指標應遵循相應設

計要求,瀝青混合料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2~表14的規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配合比設計方法見附

錄A。

5.2.4SMC改性瀝青混合料性能技術指標

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2的規定。進行馬歇爾試驗時,成型的試

件應在室溫、通風條件下養生72h以上。

表12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試驗方法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級道路

馬歇爾試件尺寸mmφ101.6mm×63.5mmT0702

馬歇爾試件尺寸擊實次數(雙面)次100T0702

空隙率%3~6T0705

馬歇爾穩定度,不小于kN85T0709

流值mm2~42~4.5T0709

浸水馬歇爾試驗的殘留穩定度,不小于%80T0709

凍融劈裂試驗的殘留強度比,不小于%75T0729

2)SMC改性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動穩定度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3的規定。用于車轍試驗的SMC改性瀝

青混合料在小型拌和機里拌和好,需取出放置在鼓風干燥箱中,在110℃條件下恒溫、鼓風放置4h~

5h,然后再次倒入拌和機中拌和120s,拌和機溫度為110℃。經過2次拌和后,方可利用輪碾成型

機成型試件。試件應在室溫、通風條件下養生72h以上,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進行車轍試驗。

表13SMC改性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動穩定度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試驗方法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級道路

動穩定度,不小于次/mm800600T0719

3)SMC改性瀝青混合料滲水性宜利用車轍試驗試件,脫模架起進行滲水試驗,滲水系數技術要求應

符合表14的規定。

表14SMC改性瀝青混合料試件滲水系數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滲水系數,不大于mL/min120T0730

11

DBJ64/T060—2016

6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生產、運輸和施工

6.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生產

6.1.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生產的工藝流程應符合CJJ1-2008的規定。

6.1.2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拌制見附錄B。

6.2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運輸

6.2.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的運輸宜采用與攤鋪機匹配的自卸汽車運輸。

6.2.2從拌和機向運料車上裝料時,應多次挪動汽車位置,平衡裝料,以減少混合料離析,嚴禁單點

裝車。

6.2.3運料車應具有保溫、防雨、防混合料遺散與瀝青滴漏等功能。

6.2.4為了保證連續攤鋪,運輸車輛的總運力應與攪拌能力及攤鋪能力相匹配。

6.2.5SMC改性瀝青混合料運至攤鋪地點,應對攪拌質量與溫度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3SMC改性瀝青混合料試驗路段施工

6.3.1SMC改性瀝青路面正式施工前,應進行試驗段施工。試驗段長度不小于100m。

6.3.2試驗段鋪筑分試拌和試鋪兩階段,應做好以下工作:

1)根據瀝青路面各種施工機械匹配的原則,確定合理的施工機械和組合方式,如拌合樓產量與運

輸車輛配套,攤鋪機與壓路機配套數量等關系。

2)通過試拌確定拌和機的上料速度,拌和數量與時間,骨料加熱溫度與拌和溫度等操作工藝,驗

證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和瀝青混合料的性質。

3)通過試鋪確定:攤鋪機的攤鋪速度和攤鋪溫度;壓路機的壓實順序、碾壓溫度、碾壓速度和遍

數;確定松鋪系數、接縫方式。

4)試拌試鋪后,依據瀝青混合料的抽提試驗結果、拌和樓逐盤在線檢測數據、路面外觀質量和路

面壓實度核對并確認生產標準配合比。

5)通過鉆孔法及核子密度儀無損檢測路面密度的對比關系,確定壓實遍數與壓實度的關系,以及

壓實度的檢測方法和施工過程的監測方法。

6)試驗段鋪筑完成后,檢測路面的滲水系數。

7)檢查施工及質檢的全過程是否配套進行,試驗段面層質量是否符合規定。

12

DBJ64/T060—2016

6.4SMC改性瀝青混合料攤鋪

6.4.1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應采用機械攤鋪。在攤鋪前應檢查確認基層和下封層的質量,質量

不合格時,不得進行鋪筑作業,整改合格后方可以進行攤鋪作業。攤鋪機應調整到最佳狀態,使攤鋪面

均勻一致,不得出現離析現象。

6.4.2攤鋪機應具有自動或半自動方式調節攤鋪厚度及找平的裝置、可加熱的振動熨平板或初步振動

壓實裝置、攤鋪寬度可調整裝置等功能,且受料斗容量應保證更換運料車時連續攤鋪。

6.4.3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兩臺以上攤鋪機聯合攤鋪。表面層宜采用多機全幅攤鋪,減少施工

接縫。

6.4.4攤鋪機應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以提高平整度,減

少混合料的離析。攤鋪速度宜控制在1m/min~3m/min的范圍內。攤鋪時螺旋送料器應不停地轉動,

兩側應保持有不小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證在攤鋪機全寬度斷面上不發生離析。熨平板按所

需厚度固定后不得隨意調整。

6.4.5攤鋪層發生明顯離析、波浪、裂縫、拖痕時,應停機檢查,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6.4.6攤鋪的松鋪系數應根據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等通過試驗段確定,試驗段長度不宜小于100m。松

鋪系數可按表15進行初選。

表15SMC改性瀝青混合料松鋪系數

種類機械攤鋪人工攤鋪

松鋪系數1.15~1.351.25~1.50

6.4.7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攤鋪溫度應不低于40℃。經過特殊設計的SMC常溫改性瀝青混合

料也可在0℃~30℃條件下攤鋪、碾壓。

6.4.8路面狹窄部分、平曲線半徑過小的匝道小規模工程可采用人工攤鋪。人工攤鋪時,邊攤鋪邊用

刮板整平,刮平時應輕重一致,控制次數,嚴防集料離析。

6.5SMC改性瀝青混合料碾壓成型

6.5.1SMC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初壓、復壓、終

壓(包括成形)的碾壓步驟,以達到最佳碾壓效果。壓路機的碾壓遍數及組合方式依據試鋪段確定。宜

采用鋼筒式壓路機與輪胎壓路機組合的方式壓實。

6.5.2碾壓應按照初壓、復壓、終壓(包括成形)三個階段進行。初壓采用雙鋼輪壓路機碾壓1~2

遍,之后應檢查平整度、路拱,對有缺陷的部位進行修整。復壓采用膠輪壓路機碾壓6遍以上,終壓采

用雙鋼輪壓路機碾壓1~2遍,至無明顯輪跡為止。不得在低溫狀況下作反復碾壓,使石料棱角磨損、

壓碎,破壞集料嵌擠。

13

DBJ64/T060—2016

6.5.3壓路機應以慢而均勻的速度碾壓,壓路機的碾壓速度應符合表16的規定。

表16壓路機碾壓速度(km/h)

初壓復壓終壓

壓路機類型

適宜最大適宜最大適宜最大

鋼輪式壓路機1.5~232.5~3.552.5~3.55

輪胎壓路機--3.5~4.564~68

6.5.4壓路機的碾壓路線及碾壓方向不應突然改變而導致瀝青混合料推移。碾壓應從外側向中心碾壓,

碾壓速度穩定均勻。碾壓區長度應大體穩定,碾壓段長度宜為60m~80m。當采用不同型號的壓路機組

合碾壓時,每一臺壓路機均應做全幅碾壓。對大型壓路機難以碾壓的部分,宜采取小型壓路工具進行壓

實。

6.5.5碾壓過程中應保持清潔,瀝青混合料粘輪應立即清除。當使用膠輪壓路機揉搓碾壓時,應及時

涂抹隔離劑或噴水,防止粘輪現象。對于鋼輪可刷隔離劑,嚴禁刷柴油、機油。當采用向碾壓輪噴水(可

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劑)的方式時,必須控制噴水量使其成霧狀,不得漫流。

6.5.6壓路機的起動、停止必須減速緩慢進行,不得在未碾壓成型路段上轉向、調頭、加水或停留。

在當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種機械設備或車輛,不得散落礦料、油料等雜物。

6.5.7SMC改性瀝青路面的施工應接縫緊密、連接平順,不得產生明顯的接縫離析。

6.5.8SMC改性瀝青混合料攤鋪、碾壓結束后,即可開放交通。

7檢驗規則

7.1原材料進場復驗項目檢驗

7.1.1道路石油瀝青

檢查數量:按同一生產廠家、同一品種、同一標號、同一批號連續進場的瀝青100t為一批,不足

100t也作為一批,每一批次抽檢1次。

檢驗方法:查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并進場復驗。

7.1.2SMC瀝青改性劑

檢查數量:SMC瀝青改性劑以20t為一批,不足20t也作為一批,每批檢驗外觀、密度、閃點,并

查驗廠商合格證和質檢報告。

檢驗方法:查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并進場復驗。

7.1.3集料

檢查數量:按不同品種進場批次和抽檢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觀察、檢驗報告并進場復驗。

7.1.4填料

檢查數量:按不同品種進場批次和抽檢方案確定。

14

DBJ64/T060—2016

檢驗方法:觀察、檢驗報告并進場復驗。

7.1.5SMC改性瀝青混合料

1)取樣數量

表17SMC改性瀝青混合料取樣數量

試驗項目目的最少試樣量(kg)取樣量(kg)

馬歇爾試驗、抽提篩分施工質量檢驗1220

車轍試驗高溫穩定性檢驗4060

浸水馬歇爾試驗水穩定性檢驗1220

凍融劈裂試驗水穩定性檢驗1220

2)取樣要求

a)在瀝青混合料拌合廠取樣時,宜用專用容器在拌和機卸料斗下方每放一次料取一次,連續幾

次取樣后,混合均勻,按四分法取樣至足夠數量。

b)在運料車上取樣時,宜在汽車裝料一半后,分別用鐵鍬從不同方向的3個不同高度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