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八 植物生長與溫度環境_第1頁
任務八 植物生長與溫度環境_第2頁
任務八 植物生長與溫度環境_第3頁
任務八 植物生長與溫度環境_第4頁
任務八 植物生長與溫度環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任務八植物生長與溫度環境知識目標

了解土壤空氣的組成、變化特點及其植物生長的關系。

掌握土壤的熱特性、土溫的變化規律和調節方法。掌握氣溫變化的測定方法及應用,認識氣溫的變化規律和植物生長對溫度的需求。能力目標

土壤溫度和空氣溫度的測定及變化規律的確定。

土壤溫度大氣溫度

內容一土壤空氣與土壤溫度

土壤空氣組成和熱量狀況直接影響到植物整個生長發育過程,同時也為土壤中發生的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過程提供必要的條件。土壤通氣不良,必然導致植物發育障礙,甚至產生有毒物質。土壤熱量狀況如果不能適應植物生長發育的要求,同樣會對植物造成傷害。了解土壤中空氣及其熱量狀況,以此為基礎進行人工調節,使之適應植物生長發育的要求,是農業高產穩產的根本措施。一、土壤空氣1.土壤空氣的組成土壤空氣與大氣組成的比較(體積%)氣體氧二氧化碳氮大氣20.990.0378.05土壤空氣20.03----18.000.15----0.6578.08----80.2

土壤中的水汽含量遠遠高于大氣,經常達到飽和狀態,土壤中的水分經常向大氣擴散,就形成了土壤水分蒸發土壤空氣與作物生長:種子萌發:土壤空氣[O2]≥10%。[O2]<5%,不能萌芽,爛種。根系生長:土壤空氣[O2]=16~20%,[CO2]=0.5~3.0%。

[O2]≤10%,根系發育受阻。養分轉化:通氣良好,微生物活動旺盛,有機物氧化分解,植物有效利用,生長迅速。通氣不良,反硝化和反硫化細菌活躍,產生游離氮,植物營養供應不足,生長緩慢迅速。土壤空氣與作生長及肥力的關系3.土壤的氣體交換

土壤空氣受到大氣的影響,大氣的改變和人類的活動都會引起土壤空氣和大氣的交換,土壤空氣和大氣進行擴散和交換,使得土壤中的生物化學過程保持正常。土壤排出CO2,吸收O2,稱為土壤的呼吸作用二、土壤熱量狀況土壤熱量來源太陽輻射:1.946cal/分/cm285~200kcal/年/cm2

西部>東部高原>平原生物熱:微生物活動化學熱:土壤內生化反應產生的熱量地熱:地球內部

土壤熱容量:單位體積或單位重量的土壤溫度增加1℃

所需要的熱量

意義:熱容量大,不易升溫,溫差小(粘土)熱容量小,容易升溫,溫差大(砂土)

影響因素:土壤固、液、氣三相比例,以水為主。土壤導熱性:土壤傳導熱量的性質,用導熱率衡量

意義:判斷土壤受熱后土溫增加的難易程度和土溫平穩的程度

影響因素:土壤固、液、氣三相組成比例,主要決定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松緊程度。(1)土壤的熱容量(2)土壤的導熱性土壤溫度變化:日變化,年變化。影響土溫變化的因素:

環境因素---緯度(愈高愈低)高度(愈高愈低)坡向(南高北低)大氣(愈干愈高)覆蓋(提高地溫)

土壤因素---土壤顏色(越深越快)

土壤質地(砂土快黏土慢)

土壤孔隙(孔隙多變化快)2.土壤溫度狀況為什么一天溫度最高的時刻并不是正午?而是下午2點

天氣的冷熱,主要決定于空氣溫度的高低,但是,太陽光熱并不是直接使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氣直接吸收陽光的熱能總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當地面吸收了太陽的輻射熱量之后,再通過輻射、對流等形式向空氣中傳導,這是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太陽光照射到地面上,曬熱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熱再釋放出去烘熱空氣,所以地面受熱以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使氣溫升高。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熱量,仍少于太陽供給的熱量,直到下午二、三點鐘,地面溫度才能升到最高。同理,太陽下山后,失去了陽光熱的供應,因此,開始不斷散失熱量,氣流也就不斷降低,到了凌晨,這時地面溫度降到最低值。最適溫度:20~30℃。排水散墑----提高土溫灌溉增濕----平穩土溫向陽壟作----提高土溫溫室建造----提高土溫地面覆蓋----提高土溫風障栽植----平穩土溫三.土壤溫度的調節

空氣溫度與土壤溫度都是農業氣象的重要因素,空氣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植物的分布和生長發育。生產上要根據當地氣溫變化特點,選擇適宜的作物種植種類。內容二空氣溫度1.

平均溫度

平均氣溫----反應一個時期內空氣溫度的平均值日平均氣溫----連續24小時等時距的24次觀測值的算術平均數。月平均氣溫----全月每日平均氣溫的算術平均值。年平均氣溫----全年各月或各日平均氣溫的算術平均值一、空氣溫度狀況2.

極端溫度最高溫度----指定時段內所達到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指定時段內所達到的最低溫度。極端溫度----指定時段內所達到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總稱。溫度振幅----指定時段內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或最高最低平均溫度之差。

植物生長發育的其他條件滿足后,溫度就成為主要限制因素,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與植物生長正相關。當氣溫積累到一定的總和時,植物才能完成其生長周期,這個溫度稱為積溫,積溫表示植物生長周期或某一發育階段對熱量的總要求生物學零度:植物開始發育的下限溫度。活動溫度:某時期高于生物學零度的日平均溫度有效積溫:某一發育時期或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有效溫度的總和。累贅溫度:不再使植物發育速度加快的高日平均溫度二、植物生長對溫度的要求植物基本溫度指標:最低致死溫度生物學最低溫度生物學最適溫度生物學最高溫度最高致死溫度溫度三基點:生物學最低溫度生物學最適溫度生物學最高溫度最低致死溫度:引起植物死亡的生命活動最低溫度。最高致死溫度:引起植物死亡的生命活動最高溫度。三、溫度條件與農業生產

群體越密集,群體內溫度的分布與休閑地差異越大密植農田:上部葉層為活動層,白天溫度最高,夜晚溫度最低植被覆蓋量<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