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1月聯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1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1月聯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2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1月聯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3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1月聯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4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1月聯考語文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詩言志”是一句古話,但古代所謂“言志”和現在所謂“抒情”并不一樣,那時的“志”總是關聯著政治或教化的。春秋時通行賦詩,在外交的宴會里,各國使臣往往得點一首詩或幾首詩叫樂工唱。這很像現在的請客點戲,不同的是所點詩句必加上政治意味。這國對那國或這人對那人的愿望、感謝、責難等,都可以從詩篇里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是不管上下文的意義,只將詩中一兩句抽出來,就當時的環境作政治的暗示。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鄭伯宴晉使趙孟于垂隴,趙孟請大家賦詩,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賦的是《野有蔓草》。原詩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兩句,借以表示鄭國歡迎趙孟的意思,原詩是男女私情之作,他卻不管。在那次宴會里,趙孟就和子太叔說了“詩以言志”這句話。到了孔子時代,賦詩的事已經不再流行了,孔子卻繼承了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來說的是治玉,將玉比人,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積學修養和道德磨礪。孔子卻用來教訓學生做學問的工夫,強調只要能夠堅持不懈地學習,就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如此解詩,所以說“思無邪”三字就概括了“《詩》三百”的道理。孔子以后,“《詩》三百”成為儒家六經之一,《莊子》和《荀子》里都說到“詩言志”,那個“志”便指教化而言。但春秋時列國的賦詩只是用詩,并非解詩。那時詩的主要作用還在樂歌,因樂歌而加以借用。至于詩篇本來的意義,那時原很明白,用不著討論。到了孔子時代,詩已經不常用以歌唱了,詩篇本來的意義,經過了多年的借用也漸漸含糊了。他就按著借用的辦法,根據他教授學生的需要,對那些詩篇做斷章取義的解釋。后來解釋《詩經》的儒生都跟著他的腳步走。最有權威的毛氏《詩傳》和鄭玄《詩箋》差不多全都是斷章取義,甚至斷句取義,即在一兩句里抽出一兩個字來發揮,比起斷章取義,真是變本加厲了。(摘編自朱自清《經典常談·詩經第四》)材料二:“辨章考鏡”語出清代章學誠所說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辨章是從橫斷面說的,即辨別各種學說之間的不同。考鏡是從縱剖面說的,是研究各種學說發展的歷史。朱自清的“詩言志”闡釋,正以辨章考鏡的方式展開。通過辨章,他提出“詩言志”包括獻詩陳志、賦詩言志、教詩明志、作詩言志四種形態。這四種形態亦即“詩言志”的四種含義,其區別在于言志的不同。如獻詩中的言志是自下而上的,多為公卿列士作詩獻給帝王,表現為“不出乎諷與頌”,且諷比頌多。賦詩中的言志多“諸侯之志,一國之志”,表現為“頌多于諷”,且往往以斷章取義的方式用詩,從而與獻詩陳志有所不同。教詩中的言志是由上而下的,重“言”,以教化為主要目的,且開始關注作詩人,故不同于獻詩和賦詩注重聽歌的人。作詩中的言志多為一己之窮通或人生義理之感悟,真正意識到作詩人自己,這是其獨特所在。經過如此辨析,朱自清闡明了“詩言志”是一個包含著豐富內涵的意念。借助考鏡,他厘清了“詩言志”發展的內在史脈。他首先指出“詩言志”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堯典》,并通過“詩”“志”的語義考證,得出“詩”同于“志”,指出“詩”或“志”包含有聞一多所說的“記錄、記憶、懷抱”三層意思。但他強調到了“詩言志”時,詩已指向懷抱了。而這種“懷抱”與禮相關,與政治、教化相關。這也就奠定了“詩言志”與政教有關的基調。獻詩陳志、賦詩言志大抵如此。教詩明志更是以教化為主要目的。即便到作詩言志時,也“總還貼在窮通出處上”。如此一來,他揭示了“詩言志”“皆關政教”的基本特性。如上可見,朱自清的辨章考鏡方式,明顯采用了中國傳統的訓詁考據法,但也融合了西方的語義學批評和語境分析法。如關于“詩言志”的四種含義的分析,這與語義學批評注重細讀和多義的分析有關。又如對獻詩陳志、賦詩言志、教詩明志、作詩言志的考究極為注重出處。如從《詩經》搜尋獻詩陳志的證據,從《左傳》找尋賦詩言志的例證,從《詩大序》發現教詩明志的論述,從“騷人”之賦、漢代辭人之賦、東漢五言詩等中尋覓作詩言志的表現。不唯如此,以此為中心,向歷史縱深處推進。如論教詩明志,從《詩大序》開始,然后回溯到孔子、孟子的論詩解詩法。又如論作詩言志,從先秦詩歌鋪衍到明清時代。這些頗似西方語境分析的研究路徑。可以說,朱自清的“詩言志”闡釋是以中國的辨章考鏡傳統為基體,以訓詁考據等中國方法作為基本接受視野與西學東來的語義學批評和語境分析法進行方法互啟的結果。所以,盡管朱自清曾強調郭紹虞等人的批評史“是縱剖的敘述,范圍也大,通論與專評都要說及”,而他“卻想橫剖的看,看中國文評到底有幾大類”。但從他的“詩言志”闡釋看,他不僅是“橫剖的看”,而且是“縱剖的敘述”,由此廓清傳統文論的本來面目。(摘編自許麗《朱自清“活化”傳統文論的路徑》)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指出,所謂的“詩言志”并不是指某人寫詩抒情,而是借用《詩經》原句表達個人想法,必須具有政治意味。B.材料一認為“詩言志”是對原作的斷章取義,孔子及其之后的儒生都使用這種方法解詩,加重了《詩經》原意的模糊。C.獻詩陳志是自下而上,賦詩言志大多是諸侯之間的應酬,雖然二者使用的對象不同,但表達目的主要是諷與頌。D.材料二表明,朱自清的文論研究立足于先秦,又不局限于先秦,展現出他對中國文學史的宏觀把握和學貫中西的品質。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舉《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對《詩經》的斷章取義在春秋時期是一種普遍現象。B.“思無邪”出自《魯頌》,原意是歌頌魯國國君專心發展軍事,孔子用以概括《詩經》特點,也屬于斷章取義。C.材料二主要論證朱自清在《詩經》研究方面的成就,即把“詩言志”分為四種形態,而且厘清了其內在史脈。D.兩則材料都注重對“詩言志”概念的闡釋,但材料二的闡釋更加透徹深入,是對朱自清文論思想的繼承與超越。

3.下列選項與材料一有關“詩言志”的觀點最為接近的一項是(3分)A.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尚書·堯典》)B.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C.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毛詩序》)D.《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4.請以對“詩言志”的研究為例,談談朱自清是如何“活化”傳統文論路徑的?(4分)5.《詩經》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原是愛情詩,贊美一個女子的天生麗質,孔子卻解釋為“繪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再著色畫花),后來其學生子夏又進一步引申為“禮樂產生在仁義之后”,并得到孔子的認可;曹操也經常引用《詩經》原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同為“詩言志”,二者在形態上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萬物歌唱(節選)

鮑爾吉·原野麻雀給拴馬樁寫信親愛的拴馬樁:我是麻雀,每天在院子里,在房上,在天空打打鬧鬧的活潑的小鳥。人們管我們叫麻雀,我們身上哪兒都不麻,我們的叫聲不悅耳,羽毛不鮮艷,但是我們活潑機靈。我們是鳥類的青草,最普通,最卑微,大地上到處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親愛的拴馬樁,你高高地立在牧民呼日查的家門口,你身上拴著牧民最喜愛的馬,你和馬朝夕相處。或許有一天你也會變成一匹馬,跑進草原深處。呼日查有過三匹馬。第一匹馬是黑馬,蒙古語叫岡根哈日,它的身上油光锃亮。冬天,岡根哈日鼻孔噴出的兩縷白霧從烏黑的身體兩側流過去,特美。呼日查騎馬走急了,回到家,他牽著馬遛一遛,給馬落汗。那時候岡根哈日的脊背全是汗,亮晶晶的,像一只黑豹,天下所有的黑緞子都沒有岡根哈日的皮毛漂亮。夜晚出月亮了,岡根哈日身上蒙一層白霜,變成了灰馬。我仔細看過它的眼睛,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它眼睛里的光比身上的皮毛更亮,像黑水晶一樣。而且,岡根哈日的眼神里流露出童真的色彩,仿佛它是一個兒童。每當呼日查從屋里走出來準備上馬,岡根哈日便用小碎步原地踩踏,好像在為呼日查準備一個最好的上馬位置。它太可愛了!后來,呼日查把這匹馬送給了他的親家永日布。永日布住在遙遠的東烏珠穆沁旗,所以我再沒見過岡根哈日。呼日查的第二匹馬是帶點灰花斑的白馬,名字叫沙日拉。沙日拉很聰明,它的大眼睛不斷眨呀眨。有一次呼日查在外面喝酒爛醉,從馬上摔下來,在草地上昏睡。天黑了,沙日拉跑回家,呼日查的妻子南味正在家里搟面條,看見沙日拉鞍子空空地跑回家,知道呼日查出事了。南味騎上馬,沙日拉馱著南味跑到呼日查昏睡的地方。南味把呼日查抱上馬鞍子,用捆羊的繩子把他捆牢,回到了家。后來,沙日拉被一個外地人買走了,不知道它去了哪里。呼日查的第三匹馬是棗紅馬。這匹馬高高地昂著頭顱,脾氣暴烈。它為呼日查取得了那達慕大會第一名的成績,獎品是三只綿羊。你可能要問,我是怎么知道這些事情的?我是一只老麻雀,我一直住在呼日查的房頂上,不愿意去別的地方。我很喜歡呼日查和南味,也喜歡他們的馬。呼日查院子里栽的波斯菊和胭粉豆都是我的好朋友。連趴在波斯菊上采蜜的蜜蜂我都熟悉,一共三只蜜蜂,它們是哥兒仨。親愛的拴馬樁,你聽說了嗎?這里要修一條高速路,呼日查和這個村所有人的房子都要拆遷,他們要搬到別的地方去住了。你沒看到嗎?呼日查每天都騎馬去鎮里打聽消息,他不愿意搬家。他的爸爸、他的爺爺都在這間房子里住過。但是,高速路是一定會修的,他們必須搬家。我給你寫信是想說一說我的苦惱:如果他們搬到鎮里住樓房,這間土房子拆掉了,我去哪里住呢?修路的人不會考慮一只麻雀去哪里住。我的意思是說,我對這間房子有很深的感情。我喜歡這間房子里的味道。我的窩搭在東房山上第二根檁子邊上,我在這里住了好多年。房山下面是羊圈,我每天都看到裹著臃腫羊毛的羊群離開羊圈,去草場吃草。它們傍晚走回來,叫聲此起彼伏。每天聞到羊糞的膻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內容。我喜歡羊圈外邊那棵蒙古櫟樹,它寬大的葉子像豆角葉子。秋天,葉子變成褐紅,卻遲遲不從枝上落下來。還有,我剛剛說到了馬。我最喜歡馬,我在早上、中午、晚上,都喜歡看呼日查的馬。我喜歡看呼日查拎一桶從洋井打的冰涼的水,為馬刷毛。馬愉快地齜著大板牙擺頭,好像在說舒服極了。我在窩里還能聞到從查干木倫河吹來的灰蒿的香氣,還有百里香的香氣。世上哪有比呼日查這間房子更好的家園呢?如果他們搬到樓房里,我的窩就毀了,我不知道去哪里。我不喜歡高速路,我想我要飛到博格達山里,在那里安家。可是,親愛的拴馬樁,呼日查這匹棗紅馬怎么辦?馬能住樓嗎?呼日查也許會把它賣給外地人。一想到這個,我心里難受,我不想再往下寫了。愛你的麻雀拴馬樁的復信親愛的麻雀:我收到了你的來信。你體格那么小,像一個會飛的土豆。但你這么重感情,我覺得你是一只善良的麻雀。我和你一樣喜歡這三匹馬。岡根哈日的眼睛從前額遮擋的鬃發里往遠方看,它好像一直在想遠方的事情。它打響鼻的聲音,我聽起來非常舒服。沙日拉是一匹調皮的馬,它不高興的時候,會用蹄子把鐵皮桶踢倒,把水灑一地。棗紅馬性格暴烈,非常勇敢。去年冬天,它踢死過一匹狼。馬踢狼要有技巧。狼非常靈活,一般的馬根本踢不到狼。狼躲開馬的蹄子,突然用爪子把馬肚子劃破,腸子落一地。除非馬一蹄子踢中狼的要害,狼頭最結實,踢頭踢不死它,踢它的肋骨才能要狼的命。去年冬天,三只狼圍攻呼日查的羊群,棗紅馬用后蹄子踢死了領頭的狼,另外兩只狼灰溜溜地跑掉了。棗紅馬多么勇敢!你說這里要修高速路,房子拆遷。我很奇怪,你一只麻雀怎么能聽到這樣的消息呢?一定是呼日查和南味商量事的時候,被你偷聽到了。聽到這樣的消息,我不知怎么辦。我不過是一個木樁子,早晚會被人劈了燒火。盡管我愿意繼續當拴馬樁,但是呼日查搬到了樓房里,沒有拴馬的地方,我只好等待被人劈了燒火。我不知道棗紅馬的命運會怎么樣。也許被呼日查送到東烏珠穆沁草原永日布的草場上,在那里見到岡根哈日。馬喜歡草原,喜歡奔跑,喜歡喝河里的水。它不可能在鎮里生活。親愛的麻雀,你那么小的小腦袋,竟然會想很多事情。每天早上我都聽到你和你的同伴站在房檐上嘰嘰噎喳地歌唱。如果這里修高速路,你就到山里去吧。博格達山上有山丁子樹、野山楂樹、蒙古櫟樹,樹上有昆蟲,那是你愛吃的食物。山上有青草和野花,你可以在那里盡情歌唱。我告訴你一個好地方,博格達山主峰西面有一片沙地,沙子潔白干凈,你去那里做沙浴。我知道鳥兒都喜歡沙浴。如果呼日查搬到鎮里,你可以飛到他住的樓房的窗臺上看他們,然后回來告訴我。喜歡你的拴馬樁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封信分別以麻雀和拴馬樁為主角,展示草原生活即將發生的變化,而把人的因素融人到背景之中。B.麻雀在書信開頭先強調自己普通卑微的身份,符合人們的認知,這樣就使下文的傾訴顯得更有意義。C.麻雀總以樂觀的心態看待萬物,它眼中的波斯菊、胭粉豆、蜜蜂甚至羊糞都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D.拴馬樁在信中兩次說到麻雀的形體之小,但都是為夸獎麻雀做準備,強調它重視感情和思維敏捷。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麻雀的書信包含著濃烈的情感,其中對馬的敘述都是從外部特征入手,有詳有略,呈現出色彩之美和參差之美。B.拴馬樁在復信中談馬時,表達了與麻雀相同的心情,但它非常注重馬的內在氣質,與麻雀的信形成照應和互補。C.從兩封書信的長短可以看出麻雀和拴馬樁的性格迥異,麻雀滔滔不絕,活潑機靈,而拴馬樁表現得較沉穩厚道。D.選文采用童話形式,讓麻雀和拴馬樁各自通過書信傾訴心靈,字里行間滲透著生活之趣,表達萬物有靈的主題。8.麻雀和拴馬樁的書信中為什么都寫了馬和高速路?請簡要分析。(4分)9.有人說,作者把拴馬樁的形象塑造得比麻雀更具有愛心,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結合相關內容加以分析。(6分)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韓破,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良嘗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亡匿下邳。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①上,有一老父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遂去。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后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二:漢四年,(韓信)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節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材料三:夫(圯上)老人者,以為子房②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節選自蘇軾《留侯論》)[注]①圯:橋。②子房:張良的字。10.材料二中加粗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齊偽詐A多變B不為假C王以D鎮之E其勢F不定G愿為假H王便。11.下列對材料中標紅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為鐵椎重百二十斤”與《鴻門宴》中“為擊破沛公軍”的“為”字用法相同。B.履,用作動詞,穿鞋,與《過秦論》中“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意思不同。C.異,驚異,認為……奇怪;與《桃花源記》中“漁人甚異之”的“異”用法相同。D.見,顯現,顯露,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半壁見海日”的“見”意思不同。1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良曾與人謀刺秦始皇為韓國報仇,未能成功。蘇軾認為,圯上老人覺得張良才能有余,而度量不足,不能忍耐小忿,這樣難成大事。B.在下邳,老人以要求撿鞋、穿鞋來試探張良,后因張良兩次赴約遲到被老人斥責,第三次“夜未半”即往,得到了老人的首肯和贈書。C.在滎陽之戰期間,韓信平定了齊國后就向劉邦說,齊地之人偽詐多變,不如另找一個人代理齊王來鎮撫,自己好抽身去解救滎陽之急。D.蘇軾認為,在楚漢戰爭中,劉邦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他能“忍耐”,而這是張良教給他的。所以,張良對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功勞最大。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4分)(2)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4分)14.張良是如何幫助漢高祖“忍小忿而就大謀”的?請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離亭燕張昇①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云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②。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悵望倚危欄,寒日無言西下。[注]①張昇:北宋仁宗、英宗朝名臣,官至樞密使、參知政事。②低亞:低垂。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總寫金陵山水之美,“一帶”突顯視野開闊,“如畫”飽含贊美之情。B.“水浸”句從遠處著筆寫水天相連的景色,“浸”引出“何處斷”的疑問。C.“云際”兩句把人事融合到自然之中,為下面的懷古渲染出沉郁的氣氛。D.尾句以景結情,詞人目睹寒日無聲無息地消退,流露出歸隱山林的想法。16.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在寫景、主題方面都受到張昇《離亭燕》的影響,但思想境界有了較大的提升。請結合兩首詞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人的言行舉止怎么才能稱得上得體?不妨參考一下《論語》中孔子的看法。他認為“

”,批評了過于強調本性或華麗的辭藻形式兩種錯誤表現。(2)古代貴族家庭在享用珍美如玉的食物時要擊鼓鳴鐘,但李白在《將進酒》里面直言“

”表達了對這種豪華生活的不屑,狂放中帶有激憤。(3)“江月”以其朦朧之美深受古人喜愛,它能開啟古人對永恒宇宙起始的追問,也能表達歷經滄桑之后心靈的沉靜。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當面對被綠草環繞的四百五十多平方公里的賽里木湖時,你會驚詫于這一汪幽藍,水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度,即使泛出了粼粼波光,也依然顯得靜謐而深邃。浩渺和清澈的湖,好像一面碩大的鏡子,輕易就催生出了內心的感動,特別是天山的皚皚白雪和天空的朵朵白云,同時倒映在湖面上,好像要相互媲美。可還未分出高下,幾只驚鴻野鴨撲閃的翅膀,就將這完整的鏡面打破。但極快地,它們又黏合在一起。18.文中畫線句子如果修改為“你不能不驚詫于這一汪幽藍”,表達效果會有什么不同?請簡要說明。(3分)19.文中有兩個紅色字體的“好像”,請簡要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三伏為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往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

A

?這是因為地球被濃密的大氣層包裹,太陽光首先加熱地面,地面再通過紅外輻射、空氣對流和水分蒸發把熱帶給空氣。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不斷累積,因此一天比一天熱。在三伏天,35攝氏度的高溫(

),40攝氏度的酷熱也時常出現。很多地方特別是南方地區在三伏時,經常出現“桑拿天”。這主要與空氣中水汽含量有關。入伏后,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很熱,

B

,南方的熱則多是悶熱,空氣中水汽含量足,容易出現“桑拿天”。北方的干熱主要與北方大陸暖脊控制下的大陸變性高壓有關。但是,一旦大氣環流有暖濕的氣流輸送到北方地區時,北方同樣會出現高溫高濕的天氣,讓人(

)。①應對三伏天的高溫天氣,②要做到首先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③特別是每天11時到16時。④室內空調溫度也要避免不要開得過低。⑤出差、旅游時可適當攜帶人丹、十滴水、清涼油和防暑藥品,⑥遇有身體不適時使用。“心靜自然涼”,(

),規律睡眠,不要熬夜,一定能夠安然度過三伏天。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21.請在文中的括號中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22.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修辭手法是人在交流過程中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通過修飾、調整語句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例如,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相稱的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辭形式。它使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而引用是指在說話或寫作中引用現成的話,如詩句、格言等,以表達自己思想感情,有助于說理抒情,增添文采。目前,對偶和引用在中學生的寫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強化。這引發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屆九師聯盟高三11月聯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A【解析】“必須具有政治意味”錯誤,材料一原文中說“那時的‘志’總是關聯著政治或教化的”,可見,“詩言志”的目的一是與政治有關,一是與教化有關,與政治有關的主要是諸侯之間的賦詩言志,而孔子用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主要是與教化有關。2.B【解析】A項“是為了證明對《詩經》的斷章取義在春秋時期是一種普遍現象”錯誤,而是為了證明“斷章取義是不管上下文的意義,只將詩中一兩句抽出來,就當時的環境作政治的暗示”;C項“材料二主要論證朱自清在《詩經》研究方面的成就”錯誤,材料二主要是以《詩經》為例,論證“朱自清“活化’傳統文論的路徑”;D項“兩則材料都注重對‘詩言志’概念的闡釋”和“是對朱自清文論思想的繼承與超越”均有錯誤,材料二注重的是對“辨章”“考鏡”概念的解釋,“詩言志”只是舉例;材料二主要是對朱自清文論思想的梳理,說不上超越。3.B【解析】A項只是提出“詩言志”的說法,C項是解釋什么是“詩言志”,D項是對《詩經》的總體評價。只有B項是對《詩經》功能的解釋,材料一中說“古代所謂‘言志’和現在所謂‘抒情’并不一樣,那時的‘志’總是關聯著政治或教化的”,是說可以引用《詩經》里面的句子表達政治觀點或實現對人的教化。孔子說的“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與材料一的觀點相同。4.①主要通過“辨章考鏡”的方式。通過辨章,他提出“詩言志”包括獻詩陳志、賦詩言志、教詩明志、作詩言志四種形態;借助考鏡,他厘清了“詩言志”發展的內在史脈。②朱自清的“辨章考鏡”采用了中國傳統的訓詁考據法,也融合了西方的語義學批評和語境分析法。(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5.①孔子的行為是教詩明志,是對《詩經》的斷章取義,用于對學生的教化。②曹操的行為是作詩言志,曹操把《詩經》里面的句子靈活地引用到自己的詩歌里面,來表達對人才的渴望之情。(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6.C【解析】“麻雀總以樂觀的心態看待萬物”錯誤,從文中可以看到麻雀不喜歡高速路,認為高速路的修建使自己無處可去。7.D【解析】“表達萬物有靈的主題”錯誤,兩封書信通過麻雀和拴馬樁的對話,表達對草原原生態生活的留戀和對修建高速路破壞這種生活的憂慮。8.①“馬”是草原生活的象征,代表著草原牧民對草原原生態生活的熱愛,文中通過寫馬來表現草原生活之美,為下文寫生活狀態的轉變作鋪墊。②“高速路”象征著改變草原原生態生活的力量,文中以麻雀和拴馬樁的書信表達普通人對這種生活被改變帶來的重重憂慮。(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9.示例一:同意。理由:①麻雀雖然喜歡馬,留戀老房子、羊圈、蒙古櫟樹等,但是它得知要修建高速路時主要為小“我”著想,苦惱于自己的“窩”即將被毀,無處可去。②而拴馬樁雖然意識到修建高速路之后自己被“劈了燒火”的結局,但它仍然為棗紅馬的命運擔憂,還為麻雀指明好的去處,非常有愛心。示例二:不同意。理由:①麻雀的書信是從家園被拆遷者的角度寫作,表現他們對家園和草原原生態生活的熱愛與留戀。②拴馬樁的書信是從新的角度反映草原生活變化,有對草原原生態生活被破壞的擔憂,也有對未來的樂觀向往。(只要將“麻雀”和“拴馬樁”作對比即可得2分,再分別從“麻雀”和“拴馬樁”兩個角度的分析,且言之有理各2分。)10.

BEG【解析】“齊偽詐多變”主謂語齊備,語意完整,故在其后B處斷開。“其勢不定”的“其”代指上文的“齊”,表示已另起一句,故在其前E處斷開。“愿”之前省略主語,主語是韓信自己,不同于與上文主語是“齊”,故在其前G處斷開。11.A【解析】A項,文中的“為”是動詞,有“造、打造”之意,“為擊沛公軍”中的“為”是介詞,可翻譯成“給、替”等。12.C【解析】“不如另找一個人代理齊王來鎮撫,自己好抽身去解救滎陽之急”錯誤,原文中韓信派人向劉邦說“齊偽詐多變,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便”,是韓信自己想留在齊地當代理王,沒有解救滎陽之急的想法。13.(1)沛公率領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2)男子漢平定了諸侯,就該做真王罷了,何必要做個臨時代理的呢!【解析】(1)“將”“略”“屬”翻譯準確各1分,句式通順1分。(2)“定”“即”“假”翻譯準確各1分,句式通順1分。14.①張良和陳平一起進言,勸劉邦暫且忍耐,好好對待韓信以防生變;②受劉邦派遣,張良親自去齊地封韓信為王,征發韓信的士兵去滎陽參戰。(答出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留侯張良,他的先祖是韓國人。韓國滅亡后,他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張良曾經找到一個大力士,造了一柄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游,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伺機襲擊他,誤擊中了侍從乘的車。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張良于是逃到下邳躲藏起來。張良閑暇時曾經在下邳橋上漫步,有一個老人故意把鞋掉到橋下,看著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驚訝,想打他,看他年老,勉強忍耐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給我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老人伸出腳接受(張良給他穿鞋),笑著離去了。走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你這個孩子還可以教導。五天后天剛亮時,來這里跟我見面。”張良覺得奇怪,跪著說:“是。”五天后的拂曉,張良前往赴約。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見,卻晚到,怎么回事?”就離開了,并說:“五天后早點來見面。”五天后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怎么回事?”就離開了,又說:“五天后再早點兒來。”五天后,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就應當這樣。”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后就會發跡。”說完便走了。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常學習、誦讀它。十年后,陳涉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青年。沛公率領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材料二:漢四年(前203),韓信降服并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說:“齊國狡詐多變,不設立一個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不能穩定。希望允許我臨時代理齊王。”這時,楚軍正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