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臺州市山海協作體期中聯考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仰韶文化是中國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甘肅、青海、湖北、寧夏等地。作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較大輻射力。在這一范圍內,都發現了粟的皮殼。仰韶文化的居民除了栽培以粟為主的作物外,還()A.燒制了彩繪陶器 B.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C.開始鑄造青銅器 D.制作薄如蛋殼的陶器【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原始社會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仰韶文化時期居民以粟等為主要栽培作物,典型器物是燒制了彩繪陶器,A項正確;掌握養蠶繅絲技術的是河姆渡居民,排除B項;小件青銅器的鑄造開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普遍性地鑄造是在商周時期,排除C項;龍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殼,被稱為“蛋殼陶”,排除D項。故選A項。2.夏商周三代屬于中國歷史上的早期國家。以下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甲骨文中對周的記載既有商王可以“令周”,即周是商的屬國也有“伐周”,即周為商的敵國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官僚機構形成B《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商代統治者秉承民本思想,治理國家C湖北毛家嘴、洛陽下瑤村西周早期遺址都出土了青銅面(掘土的農具),江蘇破山口西周墓葬出土一件刃口鋒利的青銅鐮西周時普遍使用青銅農具D周公平定殷商舊部叛亂后,把反周的商族遺民遷到今洛陽附近并將王室子弟分封到這里,作為周的屏障周推行分封制,以鞏固統治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推行分封制,鞏固統治,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官僚機構形成,排除A項;史實是商朝治理國家的思想是注重神權,不是民本思想,排除B項;在一些地方出土了青銅農具不能說明西周時普遍使用青銅農具,排除C項。故選D項。3.戰國時期兼并戰爭日益劇烈,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變法,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為明顯,下列選項中屬于商鞅變法內容的是()①“決裂阡陌,教民耕戰”②“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為保”③“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④“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戰國時期秦國。依據材料得出結論: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廢除井田制,實行阡陌制,獎勵耕戰,實行連坐法等。據結論可知①“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正確,③“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②“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為?!笔峭醢彩兎ㄖ械谋鄯?,④“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是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故②④錯誤。據以上分析,故本題選C項。4.如圖可以用來說明,秦朝()A.水利灌溉工程遍及南方地區 B.水利技術領先于世界C.對南部邊疆管控加強 D.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即將建立【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秦朝鑿通靈渠,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保證,秦受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等三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C項正確;僅憑圖中的信息不能說明秦代“水利灌溉工程遍及南方地區”,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外水利工程的對比,無法得出中國的水利技術領先于世界,排除B項;秦始皇修建靈渠是為了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即將建立史實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5.秦律規定,遷移戶口者,須事先申請,經批準,辦妥更籍手續后方能生效,否則要受到嚴厲制裁;若發現隱匿人口或以小報老、以壯報殘,里典、伍老及同伍鄰人不予告發,要受到經濟處罰及流放。秦朝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強化中央集權 B.保障賦役征發C.掌握人口實況 D.加強君主專制【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從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對于民眾的戶籍變動及戶籍登記有嚴格的管理要求,違反相關規定會受到嚴厲的懲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封建王朝的戶籍制度不僅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更有保證賦稅征收和徭役攤派的目的,B項正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并不是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A項;秦朝上述政策可以幫助國家掌握人口實況,但并非主要目的,排除C項;加強君主專制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6.“漢武帝采納桑弘羊建議,統一在郡國設官,負責管理、調度從郡國征收來的租賦財物,并負責向京師各地輸送,又在京師設官,負責總管運到京師的物資財貨,除去皇帝貴戚所用外,其余由國家經營,貴則賣之,賤則買之,調劑物價”。上述材料論述的政策是()A.郡國并行 B.輕徭薄賦 C.鹽鐵官營 D.均輸平準【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均輸與平準是漢武帝時期兩項重要的經濟政策,由桑弘羊提出,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當時面臨的財政危機.這兩項政策相輔相成,對于增加財政收入,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囤貨居奇具有重要意義,D項正確;郡國并行是漢初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項;輕徭薄賦是漢初無為而治思想的踐行,和漢武帝時期經濟政策無關,排除B項;鹽鐵官營是漢武帝時期將鹽和鐵等重要物資收歸官府經營措施,和均輸平準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7.某學者提出,少數民族那種尚武勇健、粗獷豪放之氣遍布中原,漢民族受到極大的影響,使得魏晉以來的清談柔媚之風變為悲涼慷慨、激越豪放之氣。該學者的論述意在說明()A.傳統儒學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制度創新源于少數民族文化C.對外交流促進思想文化轉型 D.民族交融對隋唐盛世的影響【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少數民族那種尚武勇健、粗獷豪放之氣遍布中原,漢民族受到極大的影響,使得魏晉以來的清談柔媚之風一變而為悲涼慷慨、激越豪放之氣”可得出少數民族的尚武勇健、粗獷豪放之氣影響到隋唐盛世的悲涼慷慨、激越豪放之氣,該學者意在說明民族交融對盛唐盛世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與儒學無關,排除A項;漢族制度變化和創新的思想淵源并非來自于少數民族文化,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涉及到對外交流,而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排除C項。故選D項。8.如圖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示意圖,其中序號與政權對應完全正確的是()A.①后蜀②后周③北魏④宋B①后蜀②北魏③后周④隋C.①西晉②北魏③北周④宋D.①西晉②北魏③后周④隋【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被西晉統一;①是西晉,十六國末期,北魏統一北方;②是北魏,6世紀前期,北魏發生動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之后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③是北周;420年,低級士族出身的武將劉裕奪取皇位,改國號宋,東晉滅亡,④是宋,綜上分析,C項序號與政權對應完全正確,C項正確;三國被西晉統一,①是西晉,排除A項;三國被西晉統一,①是西晉,排除B項;6世紀前期,北魏發生動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之后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③是北周,排除D項。故選C項。9.杜佑《通典·食貨典》記載說: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陜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這最能說明隋朝()A.百姓生活的富足 B.統治階級窮奢極欲C.國家長期統一穩定 D.社會經濟的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朝(中國)。材料中明確提到了隋朝各大糧倉存儲的糧食數量巨大,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的繁榮和糧食儲備的充足,這些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D項正確;雖然糧倉充足可能意味著糧食供應較為穩定,但并不能直接推斷出百姓生活的富足,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提及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因此無法從材料中得出這一結論,排除B項;雖然統一穩定可能有助于糧食的儲存和積累,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國家的統一穩定狀態,且統一穩定并非導致糧倉充足的直接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10.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區.“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民眾不直接向國家繳納賦稅,戶口不呈送戶部。這些做法()A.造成了分裂局面的出現 B.體現了因俗而治的特征C.折射出治理體系的混亂 D.保證了民族地區的穩定【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政策,體現了因俗而治的特征,B項正確;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民族地區的穩定,排除A項;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民族地區的穩定,不能折射出治理體系的混亂,排除C項;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民族地區的穩定,但不能保證民族地區的穩定,排除D項。故選B項。11.唐穆宗時期,朝廷專門為留學生設計了比普通進士科簡單“賓貢進士科”,留學生考中,會被授予官位;來自高昌國、高麗、吐蕃等地的眾多留學生參加了科考。這反映了當時()A.對外開放包容 B.朝廷重視教育C.民族關系融洽 D.階層流動增強【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留學生考中,會被授予官位”“來自高昌國、高麗、吐蕃等地眾多留學生參加了科考”可知,唐朝時期,留學生可以參加科舉,并且在中國做官,說明的是唐朝時期的對外開放包容,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唐朝對教育的態度,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對外關系,非民族關系,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科舉制對階層流動的助推,排除D項。故選A項。12.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稅制從“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轉變為“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這一舉措()A.抑制了王地兼并 B.減輕了人身束縛 C.發展了莊園經濟 D.提高了商人地位【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可知,唐中后期將租庸調制進行調整;根據“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可知相對于租庸調制,朝廷稅制改革有利于減輕人身束縛和賦稅負擔,B項正確;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項;與莊園經濟無關,排除C項;題干與商人地位高低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下表北宋前期宰相任職情況表。這說明宋代()任用人數(人)平均任職年限(年)宋太祖時期62.8宋太宗時期92.3宋真宗時期122.1宋仁宗時期231.95A.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B.冗官問題弊端顯露C.官僚政治體系日益完善 D.皇帝權力日益加強【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中國。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北宋前期,宰相平均任職年限在降低,任用人數在增長,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皇帝對宰相的任用權力擴大,反映了皇權加強,D項正確;士大夫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A項;僅憑宰相一個職位不體現冗官,排除B項;宋代官僚政治體系日益完善,但僅憑宰相的平均任職年限看不出這一點,排除C項。故選D項。14.一位理學家提出:“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痹摾韺W家主張①格物致知②循序漸進③本心體悟④知行合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狈从沉恕按嫣炖?、滅人欲”的觀點,結合所學可知,該理學家指的是朱熹,其主張格物致知、循序漸進,所以①②正確,故選A;本心體悟、知行合一均屬于陸王心學的主張,所以③④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D。15.古代中國科學技術曾經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關中國古代的科技,說法正確的是()A.干支紀年法是商朝歷法的最大成就B.元朝郭守敬編寫了新的歷法《授時歷》C.西晉裴秀繪制出《坤輿萬國全圖》D.南宋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記載了很多科技成果【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郭守敬編寫了新的歷法《授時歷》,B項正確;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的最大成就,而非是紀年法,排除A項;《坤輿萬國全圖》是在明朝時期繪制,而西晉裴秀繪制的是《禹貢地域圖》,排除C項;沈括是北宋政治家、科學家,而非南宋,排除D項。故選B項。選擇題Ⅱ(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各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6.春秋戰國之交,韓、趙、魏作為異姓大夫取得了姬姓晉的政權,田氏以客卿取得姜齊的政權,逐漸形成七雄局面。這反映了該時期()A.宗法制度徹底崩潰 B.地域關系國家正在形成C.諸侯勢力逐漸衰落 D.上下尊卑觀念日益淡薄【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在分封制、宗法制等傳統血緣政治下,晉國、齊國政權應由宗族內部繼承,而材料中“韓、趙、魏三家取代晉國政權,田氏取代姜齊政權”即異姓獲得了政權,說明以血緣為基礎的政治秩序逐漸被打破,地緣秩序逐漸確立,地域關系國家正在形成,B項正確;宗法制度是逐漸崩潰的,排除A項;雖然當時有的卿大夫勢力有所增強,但不等于諸侯勢力衰落,排除C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上下尊卑觀念相對來說確實有過日益淡薄的過程,但隨著變法運動的展開,上下尊卑觀念又逐漸加強,且D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7.如圖是唐朝三省位置分布圖,其中太極宮是皇帝居住和辦公之地。三省位置的分布緣于()A.規范三省職能 B.實現了分權制衡 C.維護皇權需要 D.強化中央集權【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原因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中書省負責草擬詔令,與皇帝一起參與決策,門下省負責對詔令的駁議審核,服務于皇帝詔令的草擬審核,故離皇帝居住和辦公之地的太極宮很近,而尚書省負責執行,故離太極宮較遠,這種布置是維護皇權需要,C項正確;材料中的分布圖并沒有體現出三省的具體職能,因此這一分布與規范三省職能無關,排除A項;三省的布局無法體現分權制衡,排除B項;三省制涉及到皇權和相權之間的關系,該制度起到了加強君主專制的作用,而不是強化中央集權,排除D項。故選C項。18.《太平寰宇記》所載五代十國時期全國新置五十九縣,絕大部分是在南方,如蜀置五縣,吳越設五縣,閩增設十三縣,南唐新置二十六縣(其中有十八縣在今江西境內)。北宋統一南北時,原后周和北漢所在的華北地區約一百萬戶,而南方九國所在地區已有二百三十萬戶。這表明五代十國時期()A.全國大一統趨勢不可避免 B.北方的政權建設趨于停滯C.全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 D.南方政權更重視戶籍管理【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五代十國時期(中國)。五代十國南方比北方新置的縣多、戶數多,說明此時南方經濟已有長足發展,導致從唐朝安史之亂開始的全國經濟重心南移進一步增強,C項正確;南方經濟大發展和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并不意味著全國大一統趨勢不可避免,隨后建立的宋朝就不是全國大一統王朝,排除A項;從材料中無法得知“北方的政權建設趨于停滯”,排除B項;“南方政權更重視戶籍管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9.夢回千年大宋,萬千氣象更新。宋朝社會與前代相比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變化。下列現象中可以反映宋朝社會新氣象的是()①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②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③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人丁為本④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宋朝(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不抑兼并,“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體現了宋朝時期的國家放松對社會的控制,“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體現了商品經濟發展對等級觀念的沖擊,①②正確,A項正確;“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與唐朝的兩稅法有關,③不符合題意,“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是后唐人的語句,④錯誤,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20.在下列四幅兩宋與遼、西夏、金并立示意圖中,錯誤的一項是()A. B.C. D.【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準確時空是宋遼夏金時期(中國)。南宋時期,東北地區的金和西北部的地區西夏的對峙,西北部并非是遼,D項錯誤,符合題意,選擇D項;北宋時期,在東北地區的遼和西北地區的西夏對峙,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北宋時期,金滅遼后與北宋接壤,與金接壤的西北地區是西夏,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南宋時期,東北地區的金和西北部的地區西夏的對峙,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21.三國時期,孫吳田租改制頻繁且劇烈。以下為若干論述。旱田征收旱米,具體稱作“旱租米”、“旱稅米”、“旱限米”等。但嘉禾三年以后的吳簡未再見到此類記載。據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聽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西晉)陳壽《三國志》卷47《吳書·吳主傳》湖南地區普通吏民耕種的租、稅田,每畝收租米12斗,秦朝和西漢當地大約每畝收租1斗3升?!蹲唏R樓吳簡嘉禾五年諸鄉田頃畝收米鄉住簿研究》(2020年)下列推論正確的是()A.吳簡是出土文物,能真實反映歷史全貌B.后人研究是二手材料,故其可信度相對較低C.《三國志》作為史料,應注意作者立場D.吳簡與《三國志》記載一致,可斷定田租低【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三國時期。《三國志》為文獻史料,著作者有一定的主觀傾向,應該注意作者的立場,C項正確;單憑一件出土文物,不能真實反映歷史全貌,排除A項;后人研究是二手史料,但如果結論都是存出土文物等得出的,可信度也不一定就低,排除B項;不能憑一個實物史料一個文獻史料記載一致就得出一個結論,還需多方考證,排除D項。故選C項。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2題12分,第23題9分,第24題12分,第25題19分,共52分)2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并在因革損益中不斷向前發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或曰中華主流文化。儒學的這種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不是人為的結果。2500多年前,孔子創立儒家學說,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在社會的大動亂中通過對三代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進行反思、認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詮釋而形成的思想學說體系。——摘編自王鈞林《中國儒學史·先秦卷》材料二諸子百家的存在與爭鳴,是中華民族文化成熟的標志。在以后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各式各樣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從戰國諸子中找到原型或雛型。直到今天,社會科學中的許多問題,或多或少地還可以從諸子中找到相應的命題或思想源頭?!幾詣扇A《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孔子創立儒家學說的社會與文化動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戰國時期新出現的兩個重要學派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階級,并分析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答案】(1)社會:社會動蕩(大動亂或禮崩樂壞均可)文化:對三代遺留文化遺產的反思。思想主張:仁;為政以德;恢復周禮;有教無類。(答出任意三點)(2)學派:墨家和法家。階級:分別代表下層平民和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對應正確,答出學派,只答出階級未答學派的不得分。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成為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文化成熟的標志。(任意3點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春秋時期(中國)。動因:據材料一“孔子創立儒家學說,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在社會的大動亂中通過對三代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進行反思、認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詮釋而形成的思想學說體系”可知,從社會方面看,是社會動蕩(大動亂或禮崩樂壞均可),從文化方面看是對三代遺留文化遺產的反思。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禮(恢復周禮),提倡統治者為政以德;教育方面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拘?詳解】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戰國時期(中國)。學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戰國時期,就出現的兩個重要學派是墨家和法家;階級利益: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家提倡節儉、兼愛、非攻,代表的階級下層平民;法家主張依法治國、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威、韓非子提出統治者要“法、術、勢”相結合,可得出其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歷史意義:據材料二“是中華民族文化成熟的標志”“各式各樣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從戰國諸子中找到原型或雛型”“還可以從諸子中找到相應的命題或思想源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成為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文化成熟的標志23.從三代到明清,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整體而言大致經歷了“世卿世祿制”、“軍功爵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五個階段,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階段選拔方式或內容①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日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日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文史御史;四日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②這種選官制度既繼承了兩漢鄉里評議人物的傳統,又將評議權收歸中央,在一定時期內加強了中央集權。③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設立考試,士人可以自由報考,政府以考試成績決定取舍。(1)分別寫出階段①②③對應的選官制度。(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代科舉制的在當時的進步意義?!敬鸢浮浚?)對應的選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應一一對應方可)(2)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的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力推動了社會公平與社會階層流動(答出3點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制度:據材料“一日德行高妙,志節清白”可得出該選官方式重視德行,是察舉制;根據材料“這種選官制度既繼承了兩漢鄉里評議人物的傳統,又將評議權收歸中央”可得出該選官制度設置中正官品評人才,是九品中正制;根據材料“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設立考試,士人可以自由報考,政府以考試成績決定取舍”可得出該選官制度重視考試成績,是科舉制?!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意義:據材料“政府以考試成績決定取舍”可得出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的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有力推動了社會公平與社會階層流動;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考試的科目、程序由中央來確定加強了中央集權。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對舊六國的遺產進行重新規劃,實現全面的郡縣制。但是,分封子弟作為屏藩拱衛王室的思想始終存在,漢晉就發生了封建制的回光返照,使郡縣制度嚴重變形。東漢末年為鎮壓黃巾起義,派九卿出任地方州牧,州牧以監察官兼管了地方的兵權、財權和行政權,于是州成了郡的上一級機構,兩級制政區轉化為三級制?!幾灾苷聱Q《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朝建國后,在中央立中書省。省臣被派往地方執政,稱為行中書省事。行中書?。ê喎Q“行省”)成為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忽必烈滅宋前后,陸續設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廣、陜西、四川、遼陽、甘肅、云南等行省。以后,元成宗大德年間又在和林設嶺北行省,合共十個行省。行省下設路、府、州、縣。行省制度為后世長期沿用,是我國行政區劃和政治制度沿革史上的一個重要的事件?!幾苑段臑憽吨袊ㄊ贰罚?)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漢時期地方行政區劃制度的演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積極影響?!敬鸢浮浚?)演變:秦朝推行郡縣制;西漢實行郡縣與分封并行制(郡國并行制)東漢末年實行州郡縣制。(2)影響:行省轄區廣闊,軍政大權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省制的開端?!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秦漢時期(中國)。演變:據材料一“秦始皇對舊六國的遺產進行重新規劃,實現全面的郡縣制”可得出,秦朝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廢除了分封制;據材料一“漢晉就發生了封建制的回光返照,使郡縣制度嚴重變形”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期為了鞏固政權,實行郡縣與分封并行的制度,即郡國并行制;據材料一“東漢末年為鎮壓黃巾起義,派九卿出任地方州牧,州牧以監察官兼管了地方的兵權、財權和行政權,于是州成了郡的上一級機構,兩級制政區轉化為三級制”可得出,東漢末年,州成為郡的上一級機構,形成了州郡縣三級制。【小問2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元朝(中國)。積極影響:據材料二“行省制度為后世長期沿用,是我國行政區劃和政治制度沿革史上的一個重要的事件”和所學知識可知,行省轄區廣闊,軍政大權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據材料二“忽必烈滅宋前后,陸續設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廣、陜西、四川、遼陽、甘肅、云南等行省”和所學知識可知,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據材料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屋裝修合同樣本及注意事項
- 版砌體項目合同范本:墻體砌筑合作合同
- 網絡信息安全保密協議
- 住宅簡易改造合同模板
- 胃管非計劃性拔管預防策略
- 2025年北京理工大學附中中考數學零模試卷
- 基礎設施工程勞務承包合同
- 住宅委托管理合同模板
- 加油站經營權轉讓合同
- 標準貨物倉儲合同范本
- 面具的設計制作課件
- 病歷書寫規范細則(2024年版)
- 《國內手語翻譯人才供求現狀調研報告》
- 2023年西藏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冊地理期末綜合測試卷(二)(含答案)
- 護理學科建設規劃
- 原始點醫學(201904第15版)
- 環境監測知識培訓
- 2024年湖南省高考化學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足球腳內側踢地滾球技術教案
- 新職業英語綜合教程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