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巖石學基礎》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1頁
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巖石學基礎》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2頁
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巖石學基礎》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3頁
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巖石學基礎》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4頁
中國礦業大學《礦物巖石學基礎》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校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場____________準考證號學校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場____________準考證號…………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第1頁,共3頁中國礦業大學

《礦物巖石學基礎》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關于地質作用與地貌的關系,對于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如何共同塑造地球表面形態,以下理解不準確的是()A.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可以形成高山、盆地B.外力作用如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可以削高填低C.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地質歷史時期的作用強度始終不變D.不同地區地質作用的主導因素可能不同2、在分析沉積巖的沉積環境和沉積相時,對于濱海相、淺海相、河流相等沉積環境的特征以及如何根據沉積巖判斷古地理環境,以下解釋錯誤的是()A.濱海相沉積物通常顆粒較粗B.淺海相沉積常見珊瑚、貝殼等生物化石C.根據沉積巖的特征可以準確恢復古代的海陸分布D.沉積相的研究對石油勘探沒有幫助3、在研究地球內部結構時,對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和路徑變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地震波在莫霍面處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明顯增加B.地震波在古登堡面處橫波完全消失,縱波速度突然下降C.利用地震波的傳播可以精確確定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厚度D.地震波的傳播特性對了解地球內部物質組成毫無幫助4、在分析地質圖時,根據等高線和地層產狀可以繪制地質剖面圖。以下哪種情況下,繪制的地質剖面圖會更加準確?()A.忽略不整合接觸關系B.簡化地層的褶皺形態C.詳細測量地層產狀和等高線數據D.隨意推測地層的厚度5、在研究地質構造對工程建設的影響時,隧道的選址需要考慮地質構造。在背斜和向斜中,哪個更適合修建隧道?()A.背斜B.向斜C.都可以D.都不適合6、在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海平面變化時,以下哪種地質現象可以作為海平面上升的證據?()A.海蝕階地B.海積階地C.波切臺D.三角洲7、在研究地球的演化歷史時,大氣成分的變化對生命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早期地球的大氣中主要成分不包括以下哪種氣體?()A.氧氣B.二氧化碳C.甲烷D.氨氣8、在探討河流地貌時,關于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以下哪種說法是準確的?()A.河流上游以侵蝕作用為主,中游搬運作用顯著,下游以堆積作用為主B.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在河流的各個河段均勻分布C.河流只進行侵蝕作用,不進行搬運和堆積作用D.河流的搬運作用是導致侵蝕和堆積的主要原因9、在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演化時,化石是重要的依據。三葉蟲是古生代常見的生物化石。以下關于三葉蟲化石的分布和時代的描述,正確的是?()A.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層中B.常見于新生代的沉積巖C.是古生代寒武紀的標志性化石D.在新生代地層中數量最多10、在研究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時,以下關于工程防治和非工程防治的描述,哪一項不準確?()A.工程防治措施包括修建擋土墻、護坡等B.非工程防治措施如加強監測預警、制定應急預案等同樣重要C.工程防治措施能夠完全消除地質災害的威脅D.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工程和非工程防治措施,以達到最佳的防災效果11、在研究沉積巖的顏色時,其顏色往往反映了沉積時的環境條件。紅色的沉積巖通常形成于?()A.氧化環境B.還原環境C.深海環境D.寒冷環境12、在研究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時,對于泥石流的防治,以下哪種方法較為有效?()A.修建大壩B.植樹造林C.開挖河道D.建造房屋13、在研究地質災害的預警和監測時,利用現代技術可以提高預警的準確性。以下哪種技術在滑坡監測中應用較為廣泛?()A.衛星遙感B.地質雷達C.全球定位系統D.以上都是14、在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時,科學家們主要通過對地震波的傳播進行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以下關于地震波傳播特點的描述,哪一項不準確?()A.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都能傳播B.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C.地震波在莫霍面處傳播速度突然增加D.地震波在古登堡面處縱波速度減慢,橫波消失15、在研究地球的地質歷史時,太古宙和元古宙是古老的地質時期。以下關于太古宙的特點,哪一項是不準確的?()A.生命形式簡單B.大氣成分以氮氣為主C.地殼運動劇烈D.形成了大量的變質巖16、在研究巖石的結構時,斑狀結構和似斑狀結構是常見的類型。斑狀結構中,斑晶和基質的形成時間關系是?()A.斑晶先形成,基質后形成B.基質先形成,斑晶后形成C.斑晶和基質同時形成D.沒有固定的時間順序17、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風化作用時,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A.氣候條件B.巖石成分C.地形地貌D.以上都是18、在研究沉積巖的形成過程時,以下哪種作用會使沉積物顆粒變得更加圓潤?()A.搬運作用B.沉積作用C.成巖作用D.風化作用19、在研究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時,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可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以下哪種技術常用于監測山體滑坡的位移?()A.遙感技術B.全球定位系統C.地理信息系統D.地震監測技術20、地球的磁場在地質歷史時期發生過多次倒轉,以下關于地磁場倒轉的原因和影響的描述,哪一項是不準確的?()A.地磁場倒轉的原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地球內部的物理過程有關B.地磁場倒轉過程中,地球的磁場強度會顯著減弱C.地磁場倒轉對生物的生存和演化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D.研究地磁場倒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球內部的結構和演化21、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侵蝕作用時,河流的侵蝕作用不僅包括下蝕和側蝕,還包括溯源侵蝕。溯源侵蝕會使河流?()A.長度縮短B.長度增加C.河道變寬D.河道變窄22、板塊構造學說對于解釋地球表面的許多地質現象具有重要意義。以下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不正確的是?()A.地球的巖石圈被分割成若干個板塊B.板塊在軟流層上緩慢移動C.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D.板塊的運動方式只有相互擠壓,沒有相互分離23、在研究地質圖時,不同的地層和地質構造在圖上有特定的表示方法。向斜在地質圖上通常表現為?()A.地層呈對稱的條帶狀分布,中間新,兩邊老B.地層呈對稱的條帶狀分布,中間老,兩邊新C.地層呈不規則的塊狀分布D.地層缺失24、風化作用是指地表巖石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破碎、分解的過程。以下關于風化作用的類型和影響因素的描述,哪一項是不準確的?()A.物理風化作用包括溫度變化、冰劈作用、鹽類結晶等B.化學風化作用會改變巖石的化學成分,如溶解、水解、氧化等C.氣候、地形、巖石性質等因素都會影響風化作用的強度和速度D.風化作用只發生在陸地表面,海洋環境中不會發生風化25、地球的演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最初的星云到現在的地球,以下關于地球演化階段的描述,不準確的是?()A.地球形成初期是一個熾熱的球體B.太古宙時期出現了原始生命C.中生代是恐龍繁盛的時期D.新生代地球的氣候和環境一直保持穩定26、板塊構造學說對于解釋地球的地質活動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該學說,地球上的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以下哪個地區是板塊消亡邊界的典型代表?()A.大西洋中脊B.東非大裂谷C.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D.紅海27、在研究巖漿的演化過程中,分異作用會導致巖漿成分發生變化。以下哪種巖漿分異作用主要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的?()A.熔離分異作用B.結晶分異作用C.同化混染作用D.以上都是28、板塊構造學說對于解釋地球的地質現象具有重要意義。當兩個板塊相互碰撞時,以下哪種地質現象可能會發生?()A.海溝的形成B.火山活動C.山脈的隆起D.以上都可能29、在研究地下水的補給來源時,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含水層之間的相互關系十分復雜。以下哪種情況下,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補給?()A.山區B.平原C.干旱地區D.濕潤地區30、在研究礦物的物理性質時,光澤是礦物表面對光線反射的能力。金屬光澤的礦物通常具有以下哪種特點?()A.反射光線能力強,呈金屬般的光亮B.反射光線能力弱,呈暗淡的光澤C.反射光線能力中等,介于金屬光澤和非金屬光澤之間D.沒有明顯的光澤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有多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大陸漂移說的主要證據包括()、()、()和()等,這些證據表明地球上的大陸曾經是一個整體,后來逐漸分離并漂移到現在的位置。2、在沉積巖的分類中,根據碎屑顆粒的大小可以分為()、()、()和()等類型,每種類型的巖石具有不同的沉積環境和特征。3、在野外地質考察中,常用的地質工具包括()、()、()和()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地質工作者進行巖石觀察、地層測量和標本采集等工作。4、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一般包括()、()、()和()四個階段。在搬運過程中,碎屑物質的搬運方式有()、()和()三種。5、地球的磁場是由地球內部的()產生的,它對地球的大氣層、生物和地質過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其磁極位置會隨著時間發生()。6、礦物的晶形和結晶習性反映了礦物的()條件和()過程,對于礦物的鑒定和成因研究具有重要價值。7、風化作用可以分為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三種類型,物理風化的主要作用方式有()、()和()等;化學風化的主要作用方式有()、()和()等。8、變質巖的變質程度可以通過()、()、()和()等方面來判斷,變質程度的高低反映了巖石所經歷的變質作用的強度。9、在板塊構造理論中,板塊的邊界通常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離散型邊界、匯聚型邊界和()邊界,其中離散型邊界常形成(),匯聚型邊界則可能產生()等地質現象。10、在地質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有電法勘探、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電法勘探是基于巖石的()差異進行探測,磁法勘探是利用巖石的()差異,地震勘探則是通過()的傳播來獲取地下地質信息。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共20分)1、(本題5分)詳細分析地下水的水質特征和污染途徑,探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保護措施,以及如何進行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2、(本題5分)詳細分析冰川地貌的形成機制和演化過程,探討冰川作用對山地地形和水系發育的影響,以及在高山地區工程建設中的地質問題。3、(本題5分)地下水的水質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至關重要,請探討地下水水質的評價指標(物理指標、化學指標、生物指標等)、地下水污染的來源和途徑、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以及地下水水質監測的方法和重要性。4、(本題5分)地質災害的風險評估是災害管理的重要環節,請論述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的概念、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