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止電力電纜損壞事故的重點要求1.1防止電纜絕緣擊穿事故1.1.1應根據線路輸送容量、系統運行條件、電纜路徑、敷設方式、環境條件等合理選擇電纜和附件結構型式及相關材料。1.1.2應避免電纜通道鄰近熱力管線、腐蝕性、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確實不能避開時,電纜通道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凈距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1.1.3應加強電力電纜和電纜附件選型、訂貨、驗收及投運的全過程管理。應優先選擇具有良好運行業績和成熟制造經驗的制造商。1.1.4同一受電端的雙回或多回電纜線路宜選用不同制造商的電纜、附件。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的GIS終端和油浸終端宜選擇插拔式。人員密集區域或有防爆要求場所的新建電纜線路應選擇復合套管終端。1.1.5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耐壓試驗作業空間、安全距離,在GIS電纜終端與線路隔離開關之間宜配置試驗專用隔離開關,并根據需求配置GIS試驗套管。66kV及以上采用電纜進出線的GIS,宜預留電纜試驗、故障測尋用的高壓套管。1.1.6110kV及以上電力電纜站外戶外終端應有檢修平臺。終端塔應有圍墻(圍欄),并有監控等技防措施。1.1.710kV及以上電力電纜應采用干法化學交聯的生產工藝,110(66)kV及以上電力電纜應采用懸鏈或立塔式工藝。1.1.8運行在潮濕或浸水環境中的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纜應有縱向阻水功能,電纜附件應密封防潮;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纜附件的密封防潮性能應能滿足長期運行需要。1.1.9電纜主絕緣、單芯電纜的金屬屏蔽層、金屬護層應有可靠的過電壓保護措施。統包型電纜的金屬屏蔽層、金屬護層應兩端直接接地。1.1.10合理安排電纜段長,盡量減少電纜接頭的數量,嚴禁在變電站電纜夾層、豎井、50米及以下橋架等纜線密集區域布置電力電纜接頭。110(66)kV電纜非開挖定向鉆拖拉管兩端工作井不宜布置電力電纜接頭。1.1.11重要電力電纜及通道應合理部署狀態監測裝置,掌握運行狀態。1.1.12對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110(66)kV及以下電壓等級重要線路的電纜,應進行工廠驗收。1.1.13應嚴格進行到貨驗收,并開展到貨檢測。1.1.14在電纜運輸過程中,應防止電纜受到碰撞、擠壓等導致的機械損傷,嚴禁平放電纜盤。電纜敷設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牽引力、側壓力和彎曲半徑。1.1.15電纜通道、夾層及管孔等應滿足電纜彎曲半徑的要求,110(66)kV及以上電纜的支架應滿足電纜蛇形敷設的要求。電纜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敷設、固定。110(66)kV及上電壓等級電纜接頭兩側端部、終端下部應采用剛性固定。1.1.16施工期間應做好電纜和電纜附件的防潮、防塵、防外力損傷措施。在現場安裝高壓電纜附件之前,其組裝部件應試裝配。安裝現場的溫度、濕度和清潔度應符合安裝工藝要求,嚴禁在雨、霧、風沙等有嚴重污染的環境中安裝電纜附件。加強高壓電纜附件安裝的過程管理,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施工,對于重要工序應進行影像記錄。1.1.17應檢測電纜金屬護層接地電阻、接地箱(互聯箱)端子接觸電阻,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和相關技術規范要求。1.1.18金屬護層采取交叉互聯方式時,應逐相進行導通測試,確保連接方式正確。金屬護層對地絕緣電阻應試驗合格,過電壓限制元件在安裝前應檢測合格。1.1.19電纜支架、固定金具、排管的機械強度應符合設計和長期安全運行的要求,且無尖銳棱角。應采取措施避免桿塔沉降。1.1.2066kV及以上電纜穿越橋梁等振動較為頻繁的區域時,應采用可緩沖機械應力的固定裝置。1.1.21電纜終端尾管應采用封鉛方式,宜加裝銅編織線連接尾管和金屬護套確保等電位。1.1.22運行部門應加強電纜線路負荷和溫度的檢(監)測,防止過負荷運行,多條并聯的電纜應分別進行測量。巡視過程中應檢測電纜附件、接地系統等的關鍵接點的溫度。1.1.23嚴禁金屬護層不接地運行。應嚴格按照試驗規程對電纜金屬護層的接地系統開展運行狀態檢測、試驗。1.1.24運行部門應開展電纜線路狀態評價,對異常狀態和嚴重狀態的電纜線路應及時檢修。對重要電纜及通道應開展帶電檢測或在線監測,掌握運行狀態。1.1.25應監視重載和重要電纜線路因運行溫度變化產生的伸縮位移,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1.1.26電纜線路發生運行故障后,應檢查接地系統是否受損,發現問題應及時修復。1.1.27人員密集區域或有防爆要求場所的存量的瓷套終端應更換為復合套管終端。1.2防止電纜火災事故1.2.1新、擴建工程中的電纜設計應有防火設計要求。電纜通道的防火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電纜通道應有防火、排水、通風的措施。1.2.2同一電源的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線路宜選用不同通道,同通道敷設時應兩側布置。同一通道內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應按照電壓等級的高低從下向上排列,分層敷設在電纜支架上。1.2.3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在隧道、電纜溝、變電站內、橋梁內應選用阻燃電纜,其成束阻燃性能應不低于C級。與電力電纜同通道敷設的低壓電纜、控制電纜、通訊光纜等選用不低于C級阻燃等級并采取穿入阻燃管或其他防火隔離措施。1.2.4中性點非有效接地方式且允許帶故障運行的新建電力電纜線路不應與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線路共用隧道、電纜溝、綜合管廊電力艙。1.2.5在安全性要求較高的電纜密集區域,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裝置。變電站夾層宜安裝溫度、煙氣監視報警器,重要的電纜隧道應安裝溫度在線監測裝置,并應定期傳動、檢測,確保動作可靠、信號準確。1.2.6隧道、電纜溝、豎井、橋架等敷設方式應合理設置防火門、防火墻等阻火分隔封堵措施。1.2.7非直埋電纜接頭的最外層應包覆阻燃材料。充油電纜應全線采用防火槽盒封閉。密集區域的電纜接頭應選用防火槽盒、防火隔板、防火毯、防爆殼等防火防爆隔離措施。1.2.8擴建工程敷設電纜時,應與運維單位密切配合,在電纜通道內敷設電纜需經運維部門許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電纜孔洞應加裝防火封堵,受損的防火設施應及時恢復,并由運維部門驗收。1.2.9隧道、豎井、變電站電纜層應采取防火墻、防火隔板及封堵等防火措施。防火墻、阻火隔板和阻火封堵應滿足耐火極限不低于1h的耐火完整性、隔熱性要求。1.2.10電纜密集區域的在役接頭應加裝防火槽盒或采取其他防火隔離措施。輸配電電纜同通道敷設應采取可靠的防火隔離措施。變電站夾層內在役接頭應逐步移出,電力電纜切改或故障搶修時,應將接頭布置在站外的電纜通道內。1.2.11運維部門應保持電纜通道、夾層整潔、暢通,消除各類火災隱患,通道沿線及其內部、隧道通風口(亭)外部不得積存易燃、易爆物。1.2.12電纜通道臨近易燃或腐蝕性介質的存儲容器、輸送管道時,應加強監視,防止其滲漏進入電纜通道,進而損害電纜或導致火災。1.2.13在電纜通道、夾層內動火作業應辦理動火工作票,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在電纜通道、夾層內使用的臨時電源應滿足絕緣、防火、防潮要求。工作人員撤離時應立即斷開電源。1.2.14嚴格按照運行規程規定對電纜夾層、通道進行定期巡檢,并檢測電纜和附件關鍵部位運行溫度。1.2.15與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線路共用隧道、電纜溝、綜合管廊電力艙的存量的中性點非有效接地方式的電力電纜線路,應開展中性點接地方式改造或逐步疏導至其他通道,或做好防火隔離措施并在發生接地故障時立即拉開故障線路。1.3防止外力破壞和設施被盜1.3.1同一負載的雙路或多路電纜宜選用不同通道,同通道敷設時應兩側布置。1.3.2電纜線路路徑、附屬設備及設施(地上接地箱、出入口、通風亭等)的設置應通過規劃部門審批。應避免電纜通道鄰近熱力管線、易燃易爆管線(輸油、燃氣)和腐蝕性介質的管道。綜合管廊中110(66)千伏及以上電纜應采用獨立艙體建設。電力艙不宜與天然氣管道艙、熱力管道艙緊鄰布置。1.3.3電纜終端站、隧道出入口、重要區域的工井井蓋應設置視頻監控、門禁、井蓋監控等安防措施。1.3.4建立與規劃部門和其他管線單位的聯動和信息溝通共享機制。1.3.5電纜通道及直埋電纜線路工程、水底電纜敷設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施工,并同步進行竣工測繪,非開挖工藝的電纜通道應進行三維測繪。應在投運前向運行部門提交竣工資料和圖紙。1.3.6直埋電纜沿線、水底電纜應裝設永久標識或路徑感應標識。電纜接頭處、轉彎處、進入建筑物處應設置明顯方向樁或標樁。1.3.7電纜終端場站、隧道出入口、重要區域的工井井蓋應有安防措施,并宜加裝在線監控裝置。戶外金屬電纜支架、電纜固定金具等應使用防盜螺栓。1.3.8電纜路徑上應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對可能發生外力破壞的區段應加強監視,并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1.3.9工井正下方的電纜,宜采取防止墜落物體打擊的保護措施。1.3.10應監視電纜通道結構、周圍土層和臨近建筑物等的穩定性,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防護措施。1.3.11敷設于公用通道中的電纜應制定專項管理措施。通道內所有電力電纜及光纜應明確設備歸屬及運維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青島科技大學輔導員考試真題
- 提升在職外語能力的計劃
- 福建省福州十九中學2025年數學七下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逆全球化趨勢中的政治經濟學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甘肅臨夏博智電力安裝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2025屆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數學七下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操作系統與網絡集成試題與答案
- 計算機科學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的試題及答案
- 未來市場動態與戰略應對試題及答案
- 2025屆重慶市江津區數學七下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單層鋼結構廠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項目盡職調查清單模板
- 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研讀課件
- 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保證體系框圖
- 【審計工作底稿模板】FH應付利息
- 眼部健康檢測與分析課件
- 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修改報告(二)
- 蘇州市建設工程造價計價解釋
- 煤礦機電設備春季預防性檢修計劃
- 2017年山東、臨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工貿企業安全管理臺賬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