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3章產業區位選擇第4節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教案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3章產業區位選擇第4節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教案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3章產業區位選擇第4節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教案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3章產業區位選擇第4節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教案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3章產業區位選擇第4節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教案中圖版必修第二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2-第四節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目標結合實例,說明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1.理解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學會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駕馭運輸方式和運輸布局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3.結合實例,駕馭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影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一、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1.交通運輸(1)概念:作為一個服務部門,利用運輸工具將貨物或旅客送達目的地,使其空間位置發生轉移。(2)現代化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2.交通布局(1)概念:指交通運輸業的空間分布和地域組合,包括交通線網的布局和站點、碼頭的布局兩個親密聯系的部分。(2)任務:通過合理布局,實現運輸合理化,在兼顧生態效益的同時,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交通運輸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1.提高區域通達性,增加區域競爭力。2.促進資源和產業布局的優化。3.擴大市場范圍。4.加快城鎮化過程。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影響1.為交通運輸的發展供應了保障,確定著區域交通運輸的發展水平。技術的進步為交通運輸建設供應了強有力的支撐,為克服自然障礙供應了保障。2.是交通運輸發展的動力。[易錯提示]交通運輸不僅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而且受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科技發展水平低的早期。(1)鐵路、汽車和飛機都屬于基本的交通運輸方式。 ()(2)管道運輸的特點是運量大、損耗小、平安性能高、連續性強、管理便利、機動敏捷。 ()(3)鐵路運輸適合短途運輸。 ()(4)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拉動作用不明顯。 ()(5)從大慶運輸一批石油到大連,目前最相宜的運輸方式是 ()A.鐵路運輸 B.管道運輸C.海洋運輸 D.馬路運輸提示:(1)×鐵路、馬路、航空都屬于基本的交通運輸方式。(2)×管道運輸的特點是運量大、損耗小、平安性能高、連續性強、管理便利、敏捷性差。(3)×鐵路運輸適合中長途運輸。(4)×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拉動效應明顯。(5)B[石油屬于大宗的液體貨物,適合于管道運輸。]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貴州省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山阻水隔的封閉環境,使其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經濟長期落后。近年來,貴州省實施“縣縣通高速”安排,至2024年底,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為其沖出“經濟凹地”、總攻“肯定貧困”供應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下圖示意貴州省高速馬路分布。問題1(綜合思維)與鐵路運輸相比,馬路運輸的優點是什么?提示:機動敏捷,周轉便利。問題2(區域認知)描述貴州省高速馬路的布局特點。提示:線路分布比較均衡;交織形成網絡;以貴陽為中心,構成方格放射式格局。問題3(綜合思維)貴州省規范高速馬路網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有哪些?提示:充分考慮貴州交通運輸需求;適度超前;因地制宜;少占土地。eq\a\vs4\al([歸納提升])1.五種交通運輸方式比較運輸方式優點缺點相宜運輸的貨物鐵路運輸當代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修筑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大宗、笨重、長途運輸馬路運輸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益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敏捷,周轉速度快,裝卸便利,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短程、量小的貨物水路運輸歷史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速度慢,敏捷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條件影響大大宗、遠程、時間要求不高的貨物航空運輸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運量小,耗能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急需、珍貴、數量不大的物品管道運輸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用管道運輸貨物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平安,管理便利,而且可以晝夜不停地運輸,運量很大需鋪設特地管道,設備投資大,敏捷性差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自然氣、煤漿以及其他礦漿2.交通運輸方式的合理選擇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首先要看貨物性質和運輸需求,其次要明確運輸方式的特點及最適用的范圍,最終綜合運距、運費等要素,選出最合理的運輸方式。詳細如下所示:3.交通運輸布局的原則依據運輸需求運輸方式和交通線、站的選擇、標準,以及交通運輸網密度等,都要依據需求而定適度超前設計標準要滿意今后肯定時期的運輸需求,但標準過高會造成奢侈因地制宜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線、站的選址以及設計標準等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盡量少占土地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社會因素平衡地區發展,適應國防須要發揮綜合運輸優勢利用不同運輸方式的優勢,做好轉運與連接,形成立體的、系統的交通運輸網1.下圖表示四種貨物生產運輸過程中的相關特征。據此完成(1)~(3)題。(1)適合航空運輸的貨物是()A.① B.②C.③ D.④(2)貨物④的最佳運輸方式是()A.馬路 B.鐵路C.河運 D.海運(3)生產布局受交通制約最明顯的貨物是()A.① B.②C.③ D.④(1)C(2)A(3)B[第(1)題,結合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從圖中可知:①貨物重量較大、價值適中、運距適中;②貨物重量大、運距遠、價值較低;③貨物運距遠、重量輕、價值較高;④貨物短途運輸、價值和貨物重量都較低。因此,③貨物適合航空運輸。第(2)題,依據所學交通運輸的特點并結合圖中貨物的特征可知:①為鐵路運輸,②為海運,③為航運,④為馬路運輸。第(3)題,由于②貨物的運輸距離遠、重量大,因此其運輸費用較多,加之價值較低,因此②貨物的生產布局受交通制約最明顯。]交通運輸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梧州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嶺南名城,曾是廣西第一大城市,有著“百年商埠”“小香港”之美譽。新中國成立后,南寧、柳州、桂林的發展相繼超過梧州。問題1(區域認知)梧州曾是廣西第一大城市,其形成主要緣由是什么?提示:在歷史上,梧州地處廣西通往廣東水路樞紐位置,并借西江通向大海,水路交通非常便利,為“百年商埠”供應交通條件,漸漸發展成為廣西第一大城市。問題2(區域認知)新中國成立后,梧州發展落后于南寧等城市的主要緣由是什么?提示:梧州沒有鐵路這一現代運輸大動脈的經過,發展動力不足,新中國成立后其發展漸漸落后于有鐵路經過的南寧、柳州、桂林等城市。[歸納提升]交通運輸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影響緣由分析提高區域通達性,增加區域競爭力區域運輸條件的改善,運輸速度提高,運時削減,提高了貨物和人員的運輸效率,增加了區域發展的競爭力,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促進資源和產業布局的優化交通運輸能夠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區域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有利于優化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擴大市場范圍區域運輸速度和運輸實力的提高,可促進原有專業化市場的擴大和新市場的形成加快城鎮化過程交通運輸的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在交通運輸集聚和擴散效應的作用下,原有城市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城鎮快速形成,城鎮體系漸漸成熟,城鎮化過程加快2.蘭新高鐵全線通車后,將使將來甘肅形成“一群兩帶多組團”的城鎮化布局。下圖為甘肅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1)蘭新高鐵甘肅段將出現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趨勢,其影響是()A.有利于緩解生態環境壓力B.增加對周邊地區的輻射效應C.根本上變更人們的出行方式D.有利于區域內人口均衡分布(2)蘭新高鐵運營后,產生的主動影響有()①為沿線旅游景點帶來更多游客②提升原有的蘭新鐵路的貨運運能③大幅促進勞動力向西部新疆的遷移④加強新疆與其他省市之間的聯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B(2)B[第(1)題,交通運輸便利,有利于增加對周邊地區的輻射效應,擴大城市的影響范圍。第(2)題,交通線的發展會促進人口的流淌,加強新疆與其他省市之間的聯系,但勞動力遷移考慮的主導因素是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新疆經濟較落后,蘭新高鐵運營不會大幅促進勞動力向西部新疆遷移。]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影響2018年12月26日,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中“青銀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濟南和青島的濟青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它的開通,不僅使山東省內一東一西的兩大城市間旅客列車最快運行時間從2小時20分,縮短到100分鐘左右,還使得濟青之間達到了“三條鐵路并行”的運輸規模,濟青高鐵西起濟南東站,東至青島市紅島站,線路全長307.9千米,共設11座車站,初期最高運行時速300公里,濟青高鐵在青島地區的線路處于沿海鹽霧環境,問題1(綜合思維)影響濟青高速鐵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問題2(綜合思維)濟青高鐵建設過程須要有效應對青島地區沿海的鹽霧環境,說明白什么因素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提示:在交通建設中,科學技術是保證。問題3(區域認知)連接濟南和青島的交通線路不斷增多,試分析緣由。提示:濟南和青島為山東兩個核心城市,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客貨運輸量大;濟南和青島之間城市較多,交通運輸需求量大。[歸納提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影響1.經濟的發展為交通運輸建設供應了保障,促進了交通運輸快速發展經濟的發展為交通運輸建設供應了資金的保障,促進了交通運輸快速發展;技術的進步為交通運輸建設供應了強有力的支撐,為克服自然障礙供應了保障。如社會經濟發展對馬路運輸影響:(1)山區馬路布局的變更線路形態緣由早期“之”字形盤山馬路,迂回前進經濟、技術水平低,可降低線路坡度,降低工程難度,保障行車平安現代直達運輸,橋隧比例很大經濟、技術水平高,縮短線路長度,提高通車效率,愛護生態環境(2)平原地區線路特點緣由早期地面鋪路經濟技術水平低,工程最小現代以橋代路經濟、技術水平高,節約土地,保障通車平安,提高運行效率2.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是交通運輸的動力社會經濟水平交通需求量交通運輸布局水平低較小交通線標準低、站點規模小水平高較大交通線標準高、站點規模大3.在詹天佑主持建設的京張鐵路建成100多年后,2016年4月29日京張高鐵正式開工,2019(1)從老京張鐵路到新京張高鐵,交通布局區位因素變更最明顯的是()A.地形地質 B.河流水文C.科學技術 D.資源分布(2)北京北站至延慶站之間站點密度大的根本緣由是()A.人口密度大 B.工業密度大C.景點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1)C(2)A[第(1)題,地形地質、河流水文、資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一般在短時期內不會有太大變更;新京張鐵路從八達嶺長城下方山體穿過,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車站,實現這種變更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和科學技術。第(2)題,鐵路沿線站點密度的大小取決于沿線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慶站之間站點密度大的根本緣由是人口密度大,故A項正確。]區域認知——聚焦“古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途。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運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溝通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訪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眠,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眠到達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旺盛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下圖為漢朝時期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路途圖。在當時無動力條件下,航海完全要借助風力和洋流。據此完成(1)~(3)題。(1)當時,商船從徐聞動身去天竺,大多選擇的季節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當時,商船從天竺返回我國多選擇在6月,忌諱在7~10月這段時間回國,這主要是為了()A.避開雨季 B.避開大風浪期C.趕回國內抗旱 D.借助風力和洋流(3)漢景帝四年某日,一批商船經副線到達M地,當時船上人看到海上日出,用羅盤定位時發覺桅桿影子在甲板投向西北,此時的漢長安城()A.城外農田中的農夫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B.炊煙里漂浮著暮鼓聲,城中人身著薄衫匆忙回家C.夜幕中,城門開啟,城外人衣著棉袍紛紛進城D.寒夜的巷子里傳來更夫敲出的三更天的梆子聲[素養立意]本題組以古絲綢之路圖文資料為背景,考查區域地理環境對交通運輸的影響,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區域認知。解答該題的關鍵是理解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地理環境特征。(1)D(2)B(3)C[第(1)題,在當時無動力條件下,航海完全要借助風力和洋流。從徐聞到天竺,主要經過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該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北印度洋海區洋流在東北風吹拂下逆時針向西流淌,此時前去大部分路程順風順水。故選D項。第(2)題,6月和7~10月都是西南季風影響季節,同屬雨季,也都可以借助風力和洋流回程,A、D項解除;國內各地旱期有季節差異,且與回國關系不大,C項解除;7~10月是颶風或臺風高發期,給海上航行帶來威逼,所以避開7~10月是為了避開臺風帶來的大風浪。故選B項。第(3)題,M地位于南半球,日出時影子投向西北,說明日出東南,此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為冬季。“汗滴禾下土”“身著薄衫”描述的為夏季;M地與長安城經度相近,但長安城緯度高,北半球冬半年緯度越高晝越短,M地日出,而長安城應是在日出前,“暮鼓聲”(即晚間報時的鼓聲)“三更天”(即北京時間23:00至其次天1:00)不符合描述。C選項符合冬季天明前的描述。]題組1運輸方式和運輸布局下圖是某國環形特色馬路,這條馬路采納雙螺旋設計,垂直高度45m,該馬路限速為30km/h。據此回答1~2題。1.圖示特色馬路最可能出現在()A.沙特阿拉伯 B.日本C.荷蘭 D.孟加拉國2.該環形馬路的設計遵循的原則有()①節約土地資源,愛護沿線植被②使環形馬路與周邊連接的自然環境相協調③增加駕駛人員開車的趣味性和刺激性④減小線路坡度,保障行車平安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B2.D[第1題,讀圖可知,采納雙螺旋設計,目的是降低坡度,說明該地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沙特阿拉伯、荷蘭和孟加拉國地勢起伏小,且沙特阿拉伯境內沙漠廣布。第2題,該環形馬路采納雙螺旋設計,可降低線路坡度,增加通車的平安性;采納架高的設計,可節約土地資源,愛護沿線植被。]題組2交通運輸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3.(生活中的地理)“義新歐”的全線通行,是推動“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戰略從構想走向落實的重要標記,給予了古老絲綢之路新的生命與活力。與以往海運相比,義新歐鐵路通車對義烏小商品出口到歐洲的影響有()①加快運輸速度,縮短貨物運輸時間②縮短運輸距離,提高出口貨物的運輸效率③削減貨物“通關”環節,降低貨物出口成本④提升小商品的質量,提高在歐洲地區的市場競爭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A[鐵路運輸比海運速度快,可以縮短貨物運輸時間;該線路比海運線路距離近,可以縮短運輸距離;沿途“通關”環節少,費用低;而運輸方式和線路變更對商品的質量沒有影響。]題組3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影響讀江蘇鐵路網示意圖,完成4~5題。4.影響江蘇鐵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是()A.經濟 B.地價C.河流流向 D.技術水平5.江蘇鐵路網的建設將()A.占用大量耕地,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害無利B.造成嚴峻的環境污染,影響生態平衡C.加快江蘇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區際聯系D.不利于城市體系的形成4.A5.C[第4題,經濟因素是影響江蘇交通線建設的最主要因素。第5題,交通線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區際聯系,利于經濟的快速發展。]教材P76探究1.馬路運輸的優點是機動敏捷、周轉速度快、裝卸便利、適應性強,其缺點是運量小、耗能多;鐵路運輸的優點是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條件影響小,連續性好,其缺點是造價高、消費金屬材料多、短途運輸成本高;航空運輸的優點是速度快,運輸效率高,其缺點是運量小,耗能大,運費高。從青藏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來說,馬路運輸比較適合;從青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來說,鐵路運輸更適合青藏地區,其運量大、運費低、連續性好、占地少、能耗少,對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大,有利于青藏地區的資源開發及多種產業的發展。2.使青藏地區運輸條件得到改善,提高了交通通達性,改善了區域投資環境,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青藏地區資源的開發,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各民族的共同旺盛,進一步鞏固了民族團結,維護了國家統一,保障了國家平安。教材P78活動(1)北京到昆明的高鐵時刻表:G81時刻表:北京西-石家莊-鄭州東-武漢-長沙南-懷化南-貴陽北-安順西-曲靖北-昆明南G405時刻表:北京西-石家莊-高邑西-邯鄲東-安陽東-鄭州東-信陽東-武漢-長沙南-韶山南-婁底南-新化南-懷化南-同仁南-凱里南-貴陽北-安順西-曲靖北-昆明南G403時刻表:北京西-石家莊-鄭州東-武漢-長沙南-懷化南-貴陽北-昆明南(2)結合自己家鄉回答。(3)北京、上海、廣州、合肥、深圳、鄭州、長沙、福州、重慶、西安、蘭州、杭州、襄陽、贛州、宜賓、九江等高鐵交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