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章通則
1.1一般規定
1.1.1本指南針對《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與設備規則》(以下簡稱IGC規則)
/CCS《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與設備規范》(以下簡稱CCS散液規)的C型獨立液貨
艙的有限元屈服強度評估(適用時),提供基于載荷-抗力因子設計法的評估指導性要求。
1.1.2本指南可作為1.1.1條所述規則/規范對C型獨立液貨艙的有限元屈服強度評估方
法的替代方法。滿足本指南要求的C型獨立液貨艙,可授予LRFD附加標志。
1.1.3本指南第2章對采用載荷-抗力因子設計法(LRFD)的貨物圍護系統極限狀態設
計進行了說明。極限狀態設計的工作流程和相關設計參數,應符合本指南第2章中所要求的
極限狀態方法的使用標準(LSD標準)。
1.1.4應按照本指南第2章2.3要求使用三維有限元分析,且具體實施應按照本指南第
3章的相關適用要求。
1.1.5經CCS同意,可采用與本指南不同的LRFD方法的C型獨立液貨艙的屈服強度
評估。
1.2術語與縮寫
1.2.1極限狀態:系指某一結構或結構部分如果超出了該狀態,就不再滿足對于該狀態
所定義的設計準則。
1.2.2極限狀態設計:極限狀態設計是一種系統方法。本指南中,是指根據IGC規則
第4章4.3.4中確定的設計條件,對每個結構單元可能的失效模式進行極限狀態評估,其中,
極限狀態工況可定義為:如超過該載荷組合,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將發生破壞或大的變形,
結構不再能承載或滿足使用要求。
1.2.3特征值:不超過規定概率的載荷/抗力值。在本指南中,可理解為規范載荷/或強
度值。
1.2.4載荷(作用)效應:作用在結構上的載荷效果,如應力、應變、位移和振動等,
是從設計載荷中求得的最不利載荷組合作用效應,可從下列公式獲得:
式中:——由結構分析確定的載荷和載荷效應之間的函數關系。
?=?(??1,??2,…???)
在本指南中,載荷(作用)效應主要理解為應力。
?
1.2.5抗力:結構抵抗外載的能力,如抵抗載荷作用的構件剖面特征、結構細節,以及
構件材料的強度值等。在本指南中,可理解為抗拉/屈服強度值。
1.2.6設計值:經修正過的載荷/抗力特征值。在本指南中,可理解為通過特征載荷/抗
力/特征強度(規范載荷值/強度值)乘以載荷因子/抗力因子后的所得之值,其中:
(1)設計載荷——通過特征載荷乘以與給出載荷種類相關的載荷因子獲得:
???
式中:——載荷因子;
???=????
——規則第章部分和部分中規定的特征載荷(注:即規范載荷值)。
??IGC4BC
??
(2)設計抗力——由下式獲得:
??
??
其中:——系指抗力特征值。對于??=規則第章涉及的材料,其可為但不限于規定的
IGC?????6
最小屈服應力、規定的最小抗拉強度、橫截面的塑性抗力和極限強度;
??
——系指抗力因子,定義為;
——系指考慮到材料特性(材料因子)概率分布的分項抗力因子;
????=????
——系指考慮到結構能力不確定性的分項抗力因子,例如建造質量,確定能力方
??
法的精度;
??
——系指后果等級因子,表明故障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貨物泄出和可能的人員
受傷。
??
1.2.7最大承載極限狀態(UltimateLimitState,簡稱ULS):在完整(無破損)條件
下,對應于最大承載能力或在某些情況下,對應于最大適用應變或變形。
1.2.8意外極限狀態(AccidentLimitState,簡稱ALS):與結構抵抗意外情況的能力
有關。
1.2.9IGC規則:《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與設備規則》(TheInternationalCode
fortheConstructionandEquipmentofShipsCarryingLiquefiedGasesinBulk)。
1.2.10LRFD:載荷-抗力因子設計法(LoadandResistantFactorDesign)。
1.2.11LSD:極限狀態設計法(LimitStateDesign)。
第2章貨物圍護系統極限狀態LRFD設計方法
2.1一般要求
2.1.1本章提供了實施貨物圍護系統的極限狀態設計的流程和相關設計參數。
2.1.2對于每個屈服失效模式,可能與一個或多個極限狀態相關。考慮到所有相關的極
限狀態,結構單元的極限載荷定義為所有相關極限狀態下得到的最小極限載荷。
2.1.3根據第1章1.1.1條,本指南僅涉及屈服失效模式下的極限狀態,分為以下兩類:
最大承載極限狀態和意外極限狀態。
2.2設計形式
2.2.1本章中的設計形式為基于載荷與抗力因子的設計形式。載荷效應與抗力因子設計
形式的基本原則是:驗證在任何場景下,對于所考慮的失效模式,設計載荷作用效應不得
超過設計抗力:?
??
?≤??
2.2.2貨物圍護的設計應考慮到可能的失效后果。后果等級見表2.2.2,定義為失效模
式與最大承載極限狀態或意外極限狀態有關的失效后果。
后果等級表2.2.2
后果等級定義
輕微該失效可能導致較少貨物泄出
中等該失效可能導致貨物泄出與人員受傷
嚴重該失效可能導致大量貨物泄出,及人員傷亡
注:按照IGC規則“前言”條款3,“泄出”是專指由于“嚴重的碰撞或擱淺可能導致液貨艙破損,并
導致貨品不受控的泄出。此泄出可能引起貨品的蒸發和擴散,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船體的脆性斷裂”。
2.3分析要求
2.3.1應將液貨艙和船體,包括支持構件和鍵固系統(如適用),一起組合在模型中進
行三維有限元分析。應確定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未考慮到意想不到的失效場景。應
進行水動力分析,以確定不規則波中的指定船舶加速度和運動,以及船舶及貨物圍護系統(包
括液貨)對于上述作用和運動的響應。
2.4最大承載極限狀態(ULS)
2.4.1結構抗力可通過試驗或計及彈性和塑性材料特性的完整分析確定。極限強度的安
全裕量應引入分項安全因子,同時考慮隨機因素的貢獻和載荷與抗力(動載荷、壓力載荷、
重力載荷、材料強度等)的特性。
2.4.2分析中應考慮永久載荷、功能載荷和環境載荷(包括晃蕩載荷)的適當組合。至
少2個具有表2.4.2中給出的分項載荷因子的載荷組合應用于評估最大承載極限狀態。
分項載荷因子表2.4.2
載荷組合永久載荷功能載荷環境載荷
‘a’1.11.10.7
‘b’1.01.01.3
注:(1)永久載荷說明見IGC規則4.12,功能載荷說明見IGC規則4.13,環境載荷說明見IGC規則
4.14。
(2)具體的載荷分項及工況組合見本指南第3章3.2.3。
載荷組合‘a’中的永久載荷(見IGC規則4.12)和功能載荷(見IGC規則4.13)的載
荷因子與適用于貨物圍護系統的通常良好受控和/或規定的載荷有關,例如液貨蒸氣壓力、
液貨重量、系統自重等。如預期模型中具有更高的內在可變性和/或不確定性,則應使用與
永久載荷和功能載荷有關的較大載荷因子。
2.4.3對于晃蕩載荷,晃蕩載荷因子可取1.0。根據評估方法的可靠度,主管機關或CCS
可要求較大的載荷因子。
2.4.4如貨物圍護系統的結構失效極有可能造成人員受傷和大量貨物泄出,后果等級因
子應取=1.2。如果通過風險評估證明并經主管機關或CCS認可,該值可予降低。如得到
類似于表的后果等級,可分別取、和。風險評估應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
??2.2.21.051.11.2
限于設有完整或部分次屏壁,以保護船體結構免于遭受與擬載運貨物相關的泄出和較小的危
??
險。相反,主管機關或CCS可確定一個相對的較高值,例如,對于載運更危險或更高壓
力液貨的船舶。
??
后果等級因子不得小于1.0。
使用的載荷因子和抗力因子應使安全水平等于規則至中所述的貨
2.4.5??IGC4.214.26
物圍護系統的安全水平。可通過比對已知成功設計案例,對相關各因子進行校準。
2.4.6材料因子一般應反映材料力學性能的統計分布,并需要與規定的特有力學性
能一起予以說明。對于規則第章中規定的材料,材料因子可取為:
??IGC6
,當被認可組織規定的特有力學性能在力學性能的統計分布中代表較低的
1.1??2.5%
分位數;或
1.0,當被認可組織規定的特有力學性能代表足夠小的分位數以使力學性能比規定
值低的概率極低并可忽略不計。
2.4.7分項抗力因子的確定一般應基于結構抗力的不確定性,并考慮到建造公差、
建造質量、使用的分析方法的精度。
???
2.4.7.1在使用2.4.8中給出的抵抗過大塑性變形的設計極限狀態衡準時,分項抗力因
子應取為:
??
?
??=0.76
?
???
?=????,1.0
???
系數A、B的定義見IGC規則4.23.3.1。Rm和Re的定義見IGC規則4.18.1.3。
2.4.8抵抗過大塑性變形的設計
2.4.8.1適用于彈性應力分析的有限元直接計算的可靠性應力衡準見第3章3.2.4。
2.5意外極限狀態(ALS)
2.5.1根據貨物圍護系統概念,應符合IGC規則4.18.3中所述的意外設計條件(如適
用)。
2.5.2對于破損和變形不致意外事故升級,則可接受該破損和變形,且載荷因子和抗力
因子可較之最大承載極限狀態放寬。
2.5.3對于永久載荷、功能載荷和環境載荷,意外極限狀態的載荷因子應取1.0。
2.5.4IGC規則4.13.9(靜橫傾載荷)和4.15(碰撞和船舶進水引起的載荷)中所述的
載荷無需進行相互合成,也無需與IGC規則4.14中規定的環境載荷進行合成。
2.5.5抗力因子一般應取1.0。
后果等級因子一般應按的規定選取,但考慮到意外事故的性質,可予適
2.5.6??2.4.4
當放寬。
??
2.5.7抗力Rk一般按最大承載極限狀態選取,但考慮到意外事故的性質,可予以適當
放寬。
2.5.8額外相關的意外場景應基于風險評估確定。
2.6試驗
2.6.1根據貨物圍護系統的概念,按本指南設計的貨物圍護系統應按IGC規則4.20.3
的要求進行試驗。
第3章基于LRFD的C型獨立液貨艙有限元屈服強度評估
3.1應用范圍
3.1.1本章基于LRFD方法,給出IGC規則定義的C型獨立液貨艙(以下簡稱C型罐)
的有限元屈服強度評估流程。
3.1.2本章3.2.4的要求對應于本指南第2章的LRFD評估方法。
3.1.3本章不涉及腐蝕增量。如需特殊考慮,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3.2屈服強度評估
3.2.1一般要求
3.2.1.1對于在規則/規范中,對C型罐的規定性/描述性公式不適用的一些構造及其附
屬構件的情況和/或存在某些高應力/應力集中位置,如在罐體支承處和Y型接頭處的結構不
連續位置、罐體附屬構件(加強環、艙壁及桁材和扶強材等),以及采用其他非常規的新穎
設計和構造,應采用本章的有限元方法進行C型罐屈服強度評估。
3.2.2建模
3.2.2.1有限元的模型范圍:
(1)完整的C型罐殼體部分,包括兩端封頭,以及氣室(如需要);
(2)支座處殼體外表面設置的重磅板(doublerplate,也稱補強板、復板等);
(3)罐體內部附屬結構,包括支座處大加強環、真空加強環(如設有)、內部艙壁及
其艙壁桁材和扶強材等(如設有);
(4)所有限制罐體可能發生較大剛體位移的鍵固件,如鞍座層壓木,以及止浮/止搖/
止移部件(包括限制其運動的木塊等);
(5)對于罐體鞍座支承結構,根據C型罐設計合同任務范圍,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之
一:
①模型中不涵蓋罐體鞍座支承結構,見圖3.2.2.1(1);
②模型中涵蓋罐體鞍座支承結構,見圖3.2.2.1(2);
模型中不涵蓋罐體鞍座支承結構的方式模型中不涵蓋罐體鞍座支承結構的方式(局部)
圖3.2.2.1(1)C型罐有限元模型示例
(模型中不涵蓋罐體鞍座支承結構的方式)
圖3.2.2.1(2)C型罐有限元模型示例
(模型中涵蓋罐體鞍座支承的方式)
對于罐體與鞍座結構直接相連的構造形式,應采用②,見圖3.2.2.1(3)。
雙體罐三體罐
(鞍座與罐體直接相連的形式)(鞍座與罐體直接相連的形式)
注:對于此類C型罐,
應將鞍座層壓木最下表
面設置為模型的最下邊
界。
圖3.2.2.1(3)C型罐有限元模型示例
(模型中涵蓋罐體鞍座的方式——鞍座與罐體直接相連的形式)
3.2.2.2模型中的單元類型及網格密度
(1)殼體部分:可按如下要求使用殼單元和/或實體單元:
①遠離結構不連續的區域:可適當采用粗網格單元,網格密度:R/30(R為罐體
圓柱半徑,mm)與200mm之中的小者;
②結構不連續的局部區域(需要考慮二次應力影響):應采用細網格且為8節點
的殼單元類型,網格密度為至50mm的細網格,其中為殼板厚度,mm。此
外,對于結構不連續的較小局部區域(如:特別是雙體罐的Y型接頭處),建
1.0??
議采用板厚t網格大小的20節點的等參實體單元(t×t×t/4)。
(2)罐體附屬部分:
①內部艙壁板結構:艙壁板用殼單元模擬,扶強材用梁元模擬,桁材腹板用殼單
元模擬,面板采用梁單元或板單元模擬;
②大加強環結構:腹板用殼單元模擬,面板采用梁單元或板單元模擬;
③與殼體連接的鞍座板件:采用殼單元模擬。
上述結構的網格密度應盡量與鄰近殼體結構單元的網格密度匹配。
(3)鞍座層壓木:采用50×50×50mm的實體單元。
(4)鞍座支承結構(適用于3.2.2.1(5)②):板和加強筋(如有)的單元及網格尺寸
可參照船體結構規范的相關規定。
3.2.2.3網格劃分與過渡
(1)為減少模型誤差,對于圓柱殼體,細網格的劃分不能在粗網格的基礎上進行,而
應直接基于殼體圓弧線進行,見圖3.2.2.3(1);
圖3.2.2.3(1)圓柱殼體細網格的劃分注意事項示例
(2)應考慮細網格向粗網格的平滑過渡,以獲得恰當的應力分布,且要求如下:
①細網格范圍從結構相交處,在各個方向上,向外延伸至少10個單元。對于如
鞍座處的殼體重磅板處位置,網格在殼體上的向外延伸范圍應從該位置的重磅
板的外緣算起,見圖3.2.2.3(1)。
圖3.2.2.2(1)結構不連續區域網格及過渡范圍示例——重磅板位置處
②對于細節位置處的細網格和過渡區域,特別是曲度較大處的網格劃分,在遵
循3.2.2.2(1)的原則上,如不采用實體單元,則盡量使用軟件網格自動劃
分功能(注:應保證網格單元的質量,無檢查報錯結果),見圖3.2.2.3(2),
以減少由于手工勾勒的網格形狀質量較差而產生不恰當的應力結果。
圖3.2.2.3(2)結構不連續區域網格及過渡范圍示例
③如應用的軟件(如ABAQUS)具有“子結構”與主結構綁定且之間的不同大小
的網格可實施自動匹配的功能,則過渡區域可適當減小,但網格形狀盡量規
整,見圖3.2.2.3(3)。
圖3.2.2.3(3)具有“子結構”綁定主結構的過渡區域
④如果實體單元和殼體單元之間是采用連成一體的過渡方式,則需注意應確保結構
響應在兩種類型的單元之間能夠正確傳遞(如在交界處設置一個剛體單元等)。兩
種類型的單元之間的過渡交界位置應遠離高應力區域,如圖3.2.2.3(4)所示。對
過渡區域,推薦使用形狀規整的網格,以方便采用實體單元進行局部分析。
可采用“子結構”或“嵌入”方法進行局部實體單元模型的應力分析。
圖3.2.2.3(4)實體單元和殼體單元的過渡交界
⑤對于安裝在如圖3.2.2.3(5)所示的罐體上支承位置處的重磅板,建議重磅板和
罐體之間的焊接和接觸條件采用如圖3.2.2.3(6)所示的實體單元建模。如需得
到更加精確的結果,建議重磅板和焊縫均采用實體高階單元模擬,見圖3.2.2.3
(7)。(注:如不涉及對重磅板焊接處的熱點應力疲勞評估,重磅板可按“殼
單元”方法建模)。
圖3.2.2.3(5)安裝在罐體上支承位置處的重磅板
圖3.2.2.3(6)罐體支承處的重磅板和焊縫的建模推薦
⑥對于如圖3.2.2.3(7)中使用的實體網格,建議采用同一高階的實體單元。
圖3.2.2.3(7)采用同一高階的實體單元說明
3.2.2.4邊界條件
(1)所有對罐體的接觸限制關系均應設置“接觸”邊界條件,如固定端和滑動端鞍座
處的罐體與層壓木界面、層壓木分層界面(如有),以及止浮/止搖/止移部件中的限制剛體
運動的木塊接觸面等),其中:層壓木/木塊接觸條件:層壓木與罐體及支承結構之間的連
接應設置接觸條件,接觸類型為面-面接觸。接觸切向設置為“無摩擦”(為提高非線性求
解的收斂性,可設置一個較小的切向摩擦系數,如0.001),接觸法向設置為“不可穿透”。
對于層壓木開槽處與其支承結構之間以及木塊與罐體頂部和底部的支承結構之間(如適用),
亦應設置接觸條件;
應對計算結果的變形圖進行觀察,以確保模型響應能夠反映由于低溫產生的罐體與鞍座
結構之間的相對收縮變形能得到罐體相對于鞍座形狀的實際變形情況,見圖3.2.2.4(1);
圖3.2.2.4(1)罐體和支承之間的接觸條件需要考慮到
低溫收縮和慣性載荷引起的相對變形
(2)止浮/止搖/止移裝置與船體或其他固定處的一端連接,設置剛性約束邊界條件;
(3)對于模型中不包括罐體鞍座支承結構的模型,在鞍座層壓木的最下緣,設置剛性
約束條件,見圖3.2.2.1(1);
(4)對于模型中包括罐體鞍座支承結構的模型,在鞍座支承結構最外緣與船體的連接
處,設置剛性約束條件,見圖3.2.2.1(2)圖和3.2.2.1(3);
(5)對于圖3.2.2.1(3)的類型,應將鞍座層壓木最下表面作為模型的最下邊界,且
設置剛性約束條件;
(6)重磅板和罐體之間的焊接和接觸條件見3.2.2.3(2)⑤,重磅板邊緣點與殼體的
焊接連接條件為綁定約束,例如ABAQUS中設置為“Tie”或共節點連接,重磅板邊緣點以
內與殼體的接觸關系,以及重磅板和層壓木的接觸面均設置為接觸條件。
(7)鞍座處的接觸設置的一些示例(僅示右舷)見圖3.2.2.4(2),止浮裝置處的接觸
設置的一些示例見圖3.2.2.4(3)。
(a)鞍座與層壓木之間的接觸設置(固定端)
(b)殼體與層壓木之間的接觸設置(固定端)
(c)止移條與木塊的接觸設置(固定端)
(d)鞍座擋板與木塊側面的接觸設置(固定端)
(e)殼體與層壓木之間的約束設置(滑移端)
(f)鞍座與層壓木之間的約束設置(滑移端)
(g)上層和下層的層壓木之間的接觸設置(滑移端)
圖3.2.2.4(2)罐體鞍座處的接觸設置示例
(a)層壓木和止浮裝置之間的接觸設置
(b)層壓木和舷側支座之間的接觸設置
圖3.2.2.4(3)止浮裝置處的接觸設置示例
3.2.3設計載荷
3.2.3.1應按表3.2.3.1所述的最大承載、意外設計工況進行強度評估。根據IGC規則,
上述設計工況在表3.2.3.2(1)~3.2.3.2(5)中,以永久載荷、功能載荷、環境載荷、意外
載荷的組合形式給出。有限元分析應考慮表3.2.3.2(1)~表3.2.3.2(5)中列出的設計工況。
設計載荷工況表3.2.3.1
設計極限狀態說明載荷
最大承載針對最大承載能力,或在某些情況下,由于完整(未縱向動態
(ULS)損壞)條件下的屈曲和塑性垮塌而達到結構中的最大橫向動態
適用應變、變形或進入失穩狀態。本指南中,為針對垂向動態
完整(未損壞)條件下的抗屈服能力。晃蕩
意外結構抵抗意外或事故情況的能力靜橫傾30°(1)
(ALS)碰撞
罐體浮起
(1)此工況也可被視為應用于涵蓋GM值較小的ULS極限狀態工況,而不能用其他的極限狀態工況
進行評估。該情況可對應于大橫搖角,且由此導致重力在沿船舶橫傾線的橫向的分量上提供較
大的橫向慣性載荷。如確如此(如船舶的橫搖角計算值超過28°),CCS可要求將此工況歸為
ULS極限狀態工況,且強度衡準應與ULS關聯。
3.2.3.2對于每種載荷情況,應考慮表3.2.3.2(1)~表3.2.3.2(5)中定義的載荷組合。
考慮動態載荷的載荷工況組合表3.2.3.2(1)
工況標說明永久載荷功能載荷環境載荷
識號(包括罐體及其
液貨充裝船舶運動引起的
ID附件、液貨和絕緣內部壓力熱載荷
水平載荷
材料等)
(1)(2)
LD縱向加重力滿Peq最低設計貨物+ax
速度溫度(3)
(1)(2)
TD橫向加重力滿Peq同上+ay
速度
(1)(2)
VD垂向加重力滿Peq同上-az
速度
(1)內部壓力見IGC規則4.13.2.4。對于有限元計算,在LD和TD工況下,應根據+ax和+ay所對應的縱搖
角和橫搖角,分別與重力加速度進行橢圓加速度合成得到的β值,按照IGC規則4.28.1.2計算Pgd(或直
接在模型中輸入β的加速度場函數),見CCS散液規第2篇第4章ccs4.28.1.2.a~ccs4.28.1.2.d。
對于內部壓力計算中應用的加速度分量,見表中“環境載荷”一列。
(2)在IGC規則4.28.2.1中定義的縱向、橫向和垂向的最大無因次加速度。直接計算可考慮按照IGC規則
4.14.1.3進行。對于確定不規則波中的指定船舶加速度和運動,以及船舶及貨物圍護系統對于上述作用
和運動的響應,按IGC規則4.14.1中的適用條款進行。
(3)罐體的最低設計貨物溫度。鞍座支承的適用溫度梯度可通過相關的溫度場分析得到,見CCS散液規第2
篇附錄2第6節。
靜橫傾的載荷工況組合表3.2.3.2(2)
永久載荷功能載荷
工況標
(包括罐體及其附
識號說明液貨充
件、液貨和絕緣材料內部壓力熱載荷
ID裝水平
等)
30o靜橫傾壓力
SH1靜橫傾重力滿最低設計貨物溫度(2)
(1)
P0
(1)設計蒸氣壓力見IGC規則4.1.2的定義。
(2)罐體最低設計貨物溫度。鞍座支承的適用溫度梯度可通過相關的溫度場分析得到,見CCS散液規第2
篇附錄2第6節。
碰撞情況的載荷工況組合表3.2.3.2(3)
永久載荷功能載荷
工況標
(包括罐體及其附
識號說明液貨充意外載荷
件、液貨和絕緣材內部壓力熱載荷
ID裝水平
料等)
正向行駛最低設計0.5g
碰撞壓力
CL1時遭受碰重力滿貨物溫度加速度方向朝
(1)
P0
撞(2)船首
反向行駛最低設計0.25g
碰撞壓力
CL2時遭受碰重力滿貨物溫度加速度方向朝
(1)
P0
撞(2)船尾
(1)見表3.2.3.2(2)的注(1)。
(2)見表3.2.3.2(2)的注(2)。
罐體浮起情況的載荷工況組合表3.2.3.2(4)
永久載荷功能載荷
工況標
(包括罐體及其
識號說明液貨充裝意外載荷
附件、絕緣材料溫度載荷
ID水平
等)
考慮罐體所在艙室進水
FL1罐體浮起重力空不適用至夏季載重線產生的罐
體浮力載荷
晃蕩載荷工況組合表3.2.3.2(5)
永久載荷功能載荷
工況標
(包括罐體及其附
識號說明液貨充蒸
件、液貨和絕緣材熱載荷晃蕩載荷
ID裝水平氣壓力
料等)
最低設計貨
(2)(1)(3)
SL1縱向晃蕩重力見P0縱向晃蕩載荷
物溫度
(2)(1)(3)
SL2橫向晃蕩重力見P0同上橫向晃蕩載荷
(1)見表3.2.3.2(2)的注(1)。
(2)液貨充裝水平見CCS散液規第2篇附錄2第5節5.2.3;
(3)按照CCS散液規第2篇附錄2第5節5.2.3進行晃蕩載荷計算。
3.2.3.3如罐體內安裝了制蕩艙壁和縱艙壁,則應按照CCS散液規第2篇附錄2第5
節5.2.3進行晃蕩載荷計算。
3.2.3.4對于最大承載極限狀態,在施加載荷時,應考慮第2章2.4.2和表2.4.2的載荷
組合及分項載荷因子。特別注意:對于表3.2.3.2(1)中的“Peq”的組合(見IGC規則4.13.2.4),
其中的“P0”應歸為功能載荷,“Pgd”應歸為環境載荷。
3.2.3.5對于意外極限狀態,載荷組合及分項載荷因子見第2章2.5。
3.2.4可靠性應力衡準
3.2.4.1對于C型罐殼體上的結構連續區域,殼體單元有限元應力衡準如下:
??_????????≤1.0?
式中:——任一區域處的單元膜應力(即中面應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當應力,
???_???????≤1.5?
即直接取該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膜相當應力;
??_????????
——任一局部區域單元上/下表面應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當應力,取大者,
即直接取該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上下表面的相當應力的大者,其中,表面應力應為膜
???_???????/
上下
應力與彎曲應力之和,參見3.2.2.11中所表達的。
/
3.2.4.2對于C型罐殼體上的結構不連續區σ域m+,b殼體單元有限元應力衡準如下:
???_????????≤1.5?
(具有自限性應力的較小局部區域,一般為幾何
???_???????≤1.5?
形狀突變處或者有約束限制性的結構處,如鞍座支座區域與殼體內部艙壁
???_???????_?≤3.0?/??
板(如有)和大加強環筋連接的Y型接頭處、殼體與蝶形封頭的連接區
域,以及與鞍座相連(如有)的重磅板等)。
式中:——局部區域結構不連續處的單元膜應力(即中面應力)分量導出的單
元相當應力,即直接取該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膜相當應力;
???_????????
——局部區域結構不連續處的單元上/下表面應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當
???_???????
應力,取大者,即直接取該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上/下表面的相當應力的大者,其中,
上下
表面應力應為膜應力與彎曲應力之和,參見3.2.2.11中所表達的;對實體單元,膜應
/
力和表面應力采用應力線性化方法得到,可采用公認方法或參照σ3m.+2b.4.7進行
——結構不連續處,具有自限性應力的較小局部區域的單元上/下表面應
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當應力,取大者,即直接取該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上下表面的相
???_???????_?/
當應力的大者,其中,表面應力應為膜應力與彎曲應力之和,其含義參見3.2.2.11中所表達
的上下。對實體單元,膜應力和表面應力采用應力線性化方法得到,可采用公認方法或參
/
照σ3m.+2b.4.7進行;
——按下式計算:
?
??
?=
????????
其中:、、——分別見第2章2.4.7.1、2.4.6和2.4.4,以及2.5.6(適用于意外工況);
——考慮不同目標可靠度的安全因子,取為:
??????
對于目標可靠度指標為①(即失效概率為-3):;
??3.0910
對于目標可靠度指標為②(即失效概率為-4):;
3.7110??=1.0
注①:表征具有一般要求的強度儲備,一般對應于具有已知成功設計案例的系列產
??=1.1
品;
注②:表征具有較高要求的強度儲備,一般對應于首制產品,或用戶對該產品較常
規產品有更高的安全要求;
——材料屈服強度,見IGC規則4.18.1.3。
對于型罐內部艙壁板,有限元應力衡準如下:
3.2?.4?.3C
對于結構連接處以外的區域
對于結構連接處的局部區域,并見注①。
??_????????≤1.0?
式中:所考慮區域處的單元膜應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當應力,即直接取該
???_??—??—????≤1.25?
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中面相當應力;
??_????????
——結構連接的局部區域處單元膜應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當應力,即直
接取該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中面相當應力;
???_????????
——見3.2.4.2;
注①:考慮到設計概念、結構形狀和應力計算所使用的方法,主管機關或CCS可修改系數1.25。
?
3.2.4.4對于C型罐的大加強環、艙壁桁材和扶強材的腹板為板單元的有限元應力衡準
如下:
,并見3.2.4.3注①;
??_?????????≤1.25?
式中:構件腹板單元膜應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當應力,即直接取該處有限
??—?_?—???????≤3.0?
元結果中的單元的中面相當應力;
??_????????
——計及二階相當應力作用的構件腹板單元膜應力分量導出的單元相
???_????????
當應力,即直接取該處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的中面相當應力;
——見3.2.4.2。
3.2.4.5對于C型罐加強環、艙壁桁材和扶強材面板為板或梁單元的有限元應力衡準如
?
下:
,并見3.2.4.3注①;
??≤1.25?
??
式中:——板或?梁單≤元3沿.0長?度方向的軸向應力,即直接取有限元結果中的單元軸向應力;
??——計及二階相當應力作用的板或梁單元沿長度方向的軸向應力,即直接取有
限元結果中的單元軸向應力;
???
——見3.2.4.2。
3.2.4.6對于C型罐體之外的結構件,如鞍座支承、止移裝置、層壓木等,其強度校核
?
見CCS散液規第2篇附錄2第4節和第5節。
3.2.4.7應力線性化方法
對于實體單元,一般應通過應力線性化方法得到膜應力、彎曲應力和表面應力分量。應
力線性化方法可根據公認技術標準進行,或按本條進行如下:
(1)實體單元的建模要求見3.2.2.2和3.2.2.3。
(2)應力分類及線性化如圖3.2.4.7所示。可采用基于應力積分的方法進行應力線性化
上下
處理。單元上的膜相當應力和膜應力+彎曲(表面應力)的相當應力求解的主要步
/
驟如下:σmσm+b
(a)(b)
圖3.2.4.7應力分類及應力線性化示意
確定沿厚度方向的應力分類線位置,見圖3.2.4.7(b)。
提取應力分類線上節點的個應力分量(;),作為應力分類線上的
①6i=1,2,3j=1,2
應力分布的插值函數值,然后將應力分類線分為(如)等分,再通過插值方
②σijnn=40
法得到應力分類線上(n+1)個等分點的應力張量、,,。
計算膜應力張量:σij,1σij,2…σij,nσij,(n+1)
ij,m1t
③σdx
ij,mt0ij
計算彎曲應力張量:
ij,b上下6t/2
④σ/xdx
ij,bt2t/2ij
式中:——應力分類線端點的6個彎曲應力分量;
厚度,如圖()所示;
σtij,b——3.2.4.7a
x——等分點距離厚度中心線的距離。
計算膜應力分量和彎曲應力分量的合成:
⑤上/下σij,m+b上/下
ij,mbij,mij,b
以膜應力和膜應力+彎曲應力分量為基礎,計算在應力分類線中面和上/下端部處對
應的相當應力:
⑥
1
[()2()2()26(222)]
m211,m22,m22,m33,m33,m11,m12,m23,m31,m
上下1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
/(/-/)2(/-/)2(/-/)26(/)2(/)2(/)2
mb211,mb22,mb22,mb33,mb33,mb11,mb12,mb23,mb13,mb
式中:——膜相當應力,如圖3.2.4.7(a)所示;
上?下
?——應力分類線上/下端點的膜應力+彎曲相當應力,如圖3.2.4.7(a)所示。
/
σm+b
3.2.5應力奇異和應變準則
3.2.5.1如果由于建模對細節輪廓的簡化而構成了某一尖銳的角度形狀,如Y型接頭處,
則會導致在有限元的求解中產生局部結構剛度的突變,使得在結構相交處的第一個(或第一
行)單元的應力計算結果發散,并隨著單元網格密度的增加,應力計算結果發散的現象仍然
存在,且并不代表真實的應力響應。該情況稱為“應力奇異”,該點稱為“應力奇點”,見
圖3.2.5.1。
應力奇異現象在曲板柱殼結構中尤為敏感和突出。
圖3.2.5.1應力奇異現象和應力奇點示意
3.2.5.2對于結構不連續處的非常小的區域的應力奇異現象,建議采用如下處理方法:
(1)對于C型罐殼體上的應力奇異,根據IGC規則4.28.3.8,可采用特殊的強度校核
方法,見圖3.2.5.2(1)的說明;
(2)對于其他位置,如支座處的支承肘板、縱艙壁板等,經CCS同意,可忽略應力奇
點的應力,而取排列應力奇點之后的第1個單元應力作為考察值,見圖3.2.5.2(2)的說明。
圖3.2.5.2(1)按照IGC規則4.28.3.8對罐體部分的校核方法說明
圖3.2.5.2(2)其他部分的應力奇異情況的強度校核方法說明
3.2.5.3經CCS同意,可采用公認的或本條如下應變準則及評估方法作為對3.2.5.2的
替代方法:
(1)首先,采用公認的非線性結構分析程序進行“彈塑性分析”,并采用應變準則。
實施步驟如下:
①計及材料彈塑性行為的應變硬化效應,在程序中輸入/建立材料的多線性的應
力-應變曲線,其中:應至少包括以下3點的(應力,塑性應變)坐標,且參
見圖3.2.5.3:
(Re,0)
(,)
(,)
?0.20.2%
式中:Re、——見IGC規則4.18.1.3;
?????
的塑性應變對應的應力,。;
??——MPa
應力達到對應的塑性應變;
?0.2——0.2%Rm
經同意,允許采用材料的應力應變的實際測量結果。
?C?C?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清華大學附中2024-2025學年高三3月初態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廣告調查與效果評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珠海科技學院《先進生物醫用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東學院《綜合英語讀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創業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外科學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沙軌道交通職業學院《書法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吉林油田運輸小學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ERP原理及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青島平度市2024-2025學年高考物理試題全國卷信息歸集與高考命題預測含解析
- 希爾頓酒店品牌策略分析
- 2024年公務員考試常識題400道及參考答案(滿分必刷)
- 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 寧夏醫科大學自主招聘事業單位人員筆試真題2023
- HG-T 2643-2023 非金屬化工設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氯乙烯、均聚聚丙烯、聚偏氟乙烯和玻璃纖維增強聚丙烯隔膜閥
- 14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第三版)電子教案(第十四章)
- 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研究
- 醫護人員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研究
- 外國新聞傳播史 課件 陳力丹 第0-7章 緒論、英國新聞傳播史-美國新聞傳播史
- 精密超精密加工
- 高考重點英語單詞高頻詞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