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專用)高考歷史下學期5月終極猜題卷(含解析)2_第1頁
(新高考專用)高考歷史下學期5月終極猜題卷(含解析)2_第2頁
(新高考專用)高考歷史下學期5月終極猜題卷(含解析)2_第3頁
(新高考專用)高考歷史下學期5月終極猜題卷(含解析)2_第4頁
(新高考專用)高考歷史下學期5月終極猜題卷(含解析)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廣東地區專用)2021屆高考歷史下學期5月終極猜題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甲骨文選注》一書中寫道,在甲骨文中,東方曰析,風曰協,南方曰因,風曰凱,西方曰豐,風曰彝(夷),北方曰勺,風曰役(冽)。這可以用來佐證()A.商朝時期已經有對風向的認識 B.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C.商朝開始出現崇拜風神的理念 D.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商開始2.古老地名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映射了社會的變遷。以下是漢代河套地區的一些縣名:西河郡的美稷、廣田、谷羅、饒、富昌;五原郡的田辟、宜梁、臨沃;朔方郡的沃野、廣牧。據此可知,漢代()A.河套地區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 B.移民實邊政策嚴重破壞生態環境C.政府重視邊疆土地資源的開發 D.儒家文化在邊疆得到傳播與認同3.王勛成在《唐代銓選與文學》中寫道:“及第舉子有了出身,成了吏部的選人后,仍不能即刻授官,得先守選數年。如進士及第守選三年,明經(明二經)及第守選七年……在唐代,進士及第不守選即授官,可以說是沒有的?!庇纱丝梢?,唐代這一做法()A.違背了科舉考試的公平性 B.保障了官僚隊伍的質量C.推動了選官體制漸趨完善 D.提高了官員的文化水平4.宋代,官府用預付款收購茶葉、食鹽、麻、綢、絹等物品,預付定金開始興起,并在民間商品交易行為中司空見慣。當時,社會上還出現了各種交引、便錢、關子和會子等新型紙質信用票據。這說明宋代()A.信用賒賣成為普遍現象 B.重農抑商政策開始松動C.貨幣貿易逐漸成為主流 D.商業信用行為發展迅速5.李贄指出“雖孔子亦庸眾人類也”,認為儒家經典并不是什么不能懷疑的“神品”。他還特別批判了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其推行“語類”,強迫人們把孔子的說教當作教條,貽害后世。李贄這一認識()A.強化了個體的社會責任感 B.深受商品經濟發展影響C.摒棄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觀 D.否定了傳統的孔孟學說6.郭嵩燾巡撫廣東期間,曾在奏議中說:“香山富民陳守善、徐瓜林二戶,皆以依附洋人,致富百萬?!逼渲刑岬降年?、徐二戶應該是買辦(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貿易中介人)。他們財富的來路與傳統社會里以三百六十行為生計的人全然不同。這一特殊群體的產生說明了鴉片戰爭后()A.自然經濟已經解體 B.商人投靠西方列強C.社會結構出現新的變化 D.向西方學習思潮的興起7.某學者認為,五四運動之后,社會改造運動變成了一個主流,人們不是從頂層設計,不是從政黨政治來討論中國的命運和改革,而是從社會基層改造的角度來理解中國,把中國當作一個新的改革的對象。該學者意在強調五四運動()A.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覺悟C.促進了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 D.奠定了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8.1937年8月,共產黨員宣俠父向胡宗南提出“對蓄謀已久、銳氣正旺的日本侵略軍必須采用游擊戰爭”的建議得到贊同;隨后,應胡宗南之請,宣俠父寫文章《游擊戰爭概述》,并在胡宗南部屬中廣泛傳閱;1938年6月,在武漢軍事會議上國民黨政府做出“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的決定。這表明()A.國共兩黨抗戰路線漸趨一致 B.敵后戰場成為國民黨軍隊抗戰的最主要戰場C.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D.國民黨逐漸認識到游擊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9.下圖是1949—1956年《人民日報》中“帝國主義”一詞的使用頻率,其趨勢表明當時中國()A.通過日內瓦會議步入世界舞臺 B.因朝鮮戰爭與西方關系惡化C.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D.在內政外交上呈現出新姿態10.據統計,1981年,我國廣告經營單位有1160戶,廣告營業額1180萬元。到1990年,廣告經營單位和營業額已分別達到11123戶和250173萬元。這一變化說明()A.對外開放推動企業發展 B.國內商品市場日益活躍C.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 D.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11.斯多葛派哲學家把“自然”這一名詞的概念范圍加以擴展,既包括了有形的宇宙,也包括了人類的思想、慣例和希望。他們認為存在一種與自然并行不悖、永恒不變且適用于所有人的正確理性,這是一種遍及宇宙的普遍的法則。由此可知,羅馬法的“自然法則”來源于()A.羅馬的自然觀 B.羅馬的邏輯學 C.基督神學理論 D.希臘哲學思想12.在巴爾扎克(1799—1850)的創作中,一方面對“楊花落盡鳳樓空”的沒落貴族滿懷眷戀之情,對“朱門酒肉臭”的新興大資產階級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又對資產階級取代貴族而興起予以肯定,并對大資產階級和貴族給予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批判。由此可推斷巴爾扎克()A.找到了解決社會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方法 B.深受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影響C.主要基于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進行創作 D.從正面肯定了無產階級斗爭的偉大13.下表是1787—1865年英國婦女對家庭經濟的貢獻(%)。1787—1815年1816—1820年1821—1840年1841—1845年1846—1865年高工資農業區10.519.99.27.413.9低工資農業區18.4——21.920.419.6礦業20.126.325.313.40.0工廠32.725.136.539.747.1工廠外承包業40.937.035.438.726.4商業16.519.223.94.93.4由此可見,當時英國()A.女性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 B.女性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C.工業革命為女性發揮社會作用創造了條件 D.女性在各行各業的就業率整體呈上升趨勢14.1921年,蘇俄約有79個省級行政單位,糧食稅開始實行之時,完稅后能實現自由交換和買賣糧食、飼料的省份,占蘇俄省份總數的一半多,而能夠自由交換和買賣馬鈴薯、干草的省份則各只有16個。這反映了蘇俄()A.糧食稅實際征收稅率不穩定 B.農業集體化損害了農民利益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仍在繼續 D.新經濟政策存在明顯局限性15.朝鮮戰爭打亂了美國爭霸世界的戰略部署,卻在客觀上幫助了蘇聯。周恩來曾說:“朝鮮戰爭是局部性的,但是朝鮮戰爭的意義是世界性的。”這是因為,朝鮮戰爭()A.標志著美蘇間冷戰正式開始 B.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C.沖擊著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 D.維護了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16.下圖為日本20世紀90年代技術貿易額的變化,據此可知,日本()A.貿易順差額整體在擴大 B.限制科技產品流向國外C.新經濟的效果得到體現 D.主導著全球的科技市場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7~19題為必考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0~22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4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經有了“蟲”“蠱”“瘧疾”的記載,《尚書》《詩經》《國語》《左傳》《史記》和《漢書》等都有部分疫情記載,《五行志》里也記載了傳染病的發生和防治情形。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國古代本著“國以人民為本”的思想,鼓舞民眾防治疫病的信心,注重防治結合。秦律規定,凡麻風病人都要送往“癘遷所”隔離起來。西漢時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時的隔離措施,以防傳染。兩宋前后設有各種職能不盡相同的醫療機構,如養濟院、福田坊、將理院和安濟坊等,主管醫學教育和藥材經營;明朝涌現了大量傳染病學的專家,他們總結經驗,分別出版了專門研究瘟疫、痘疹、麻風病、梅毒和瘧疾等傳染病的醫學專著,向各州縣推廣,宣傳預防、醫治疫病的知識。——摘編自王立群《歷史視角看瘟疫》材料二公元前430年,雅典人與斯巴達人正處于戰爭的膠著狀態中,攪動整個希臘古典時代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了關鍵時刻。一場瘟疫席卷整個雅典并導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雅典三面環山,一面傍海,淡水資源缺乏,老城區以神廟為中心,人口密度過大,新城區,遵循自然狀態延伸,沒有嚴格規劃標準;民居的分布顯得比較雜亂,習慣在公共場合交流、運動、參政、學習,缺乏集中社區的概念。雖然雅典人在疾病爆發初期就開展積極自救,但醫護人員因缺乏防疫護具而紛紛中招。到公元前427年,肆虐雅典的瘟疫漸漸平息。希波克拉底,一面積極調查疫情,同時探尋病因及解救方法,利用烈焰產生的隔絕與凈化空氣效果,成功遏止疫情的擴散。這也成為今天預防瘟疫的重要手段?!幾孕尬舻椎隆恫_奔尼撒戰爭史》等(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和雅典防疫措施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中國政府與雅典防疫措施產生的背景,并對防疫效果及作用進行評析。(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同盟會的成立,興中會和華興會的攜手起著決定性作用,其中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是主導。而這種主導作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的號召力。孫中山通過發行股票、貸款、義捐等多種渠道募集資金,截至武昌起義前孫中山共募集經費約140萬港幣。武昌起義勝利后,著名華僑陳嘉庚還以個人名義直接匯給孫中山五萬元捐款。孫中山由此感慨:海外華僑“捐助軍餉者,絡繹不絕,共和前途,實嘉賴之”?!幾札忋憽埖烙小吨猩较壬囊惶臁返炔牧隙爸芏鱽硗绢I導南昌起義勝利的消息”,使“我們異常興奮”,南昌起義打起了一面旗幟,樹立了一個榜樣,鼓舞全黨都要這樣來進行革命。為制定土地政綱,起義領導機關曾幾次進行過討論。尤其是彭湃在海陸豐的豐富的土地改革的經驗,在南昌起義后更是得到了發揚光大,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的土地革命也是受惠于南昌起義后的土地革命的指導思想的。據統計,除了已經遇難的葉挺和間接參與者葉劍英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授銜的十大元帥中,參加南昌起義的就有6人,在十位大將中有2人,在57位上將中有5人。——摘編自樊安群《對南昌起義歷史意義的重新評價》(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孫中山對辛亥革命所作的貢獻,用一句話概括孫中山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南昌起義爆發的歷史背景,并分析其歷史意義。(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格局是現實力量的配置和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綜合國力對比為基礎的。而當今世界,格局更多是大國之間現實力量的綜合對比與配置組合。20世紀至今,世界格局發生過三次劃時代的變化,見下表:變化情況第一次一戰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出現了社會主義的蘇聯,形成了資本主義聯合包圍蘇聯的格局。第二次二戰打破了資本主義對蘇聯的包圍,出現了社會主義的陣營,形成以美蘇對抗,以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為標志的兩極格局。第三次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兩極格局崩潰,目前處于新舊格局變換交替的過渡時期。——摘編自武傳春主編《高校信念教育新視野》圍繞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情況(任意一點或整體),擬出一個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二)選考題:共12分。請考生從3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20.【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光武帝在建立政權、強化中央集權的過程中,積極推行軍制改革。他強化中央軍,精簡和削弱地方軍,以中央軍駕馭地方軍作為軍制改革的基本思想?!逗鬂h書·百官志》:“建武六年省諸郡都尉,并職太守無都試之役?!逼吣甓?,罷護漕都尉;同年三月詔:“今國有眾軍,并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笔菤q,省長水、射聲二校尉。九年,又省關都尉。以后因形勢需要在邊郡和內地關中等地也設置了一些都尉,但如應劭《漢官儀》所言,“每有劇賊,郡臨時置都尉,事訖罷之”。為了邊防作戰的需要,西漢有“令戍卒歲更”之制,光武亦予以廢除?!幾酝鯐砸住豆馕涞蹜讶崴囊模簴|漢初期軍制改革與邊防政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光武帝軍事改革的主要措施。(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光武帝軍事改革的影響。(6分)21.【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法國的國家安全并未得到保障。20世紀20年代,白里安提出建立歐洲合眾國的計劃,即后來的“白里安計劃”……他指出,歐洲可以先從建立經濟聯系開始,然后建立政治聯系。經濟危機爆發后,他卻主張首先實現政治聯合然后再實現經濟聯合,白里安并未對歐洲聯合的目標進行明確闡述。白里安試圖實現法德和解,但卻引起了民族主義者的強烈不滿,國內共產主義者也擔心他的聯合計劃會引發與蘇聯的沖突。此時的歐洲,極其缺乏大批熱衷于歐洲聯合又具有決策力的人物,1932年,白里安去世,“歐洲聯合”的口號也逐漸消失了?!幾詮場巍秲纱问澜绱髴鹬g歐洲聯合運動失敗的原因探究》(1)根據材料,指出法國“白里安計劃”提出的初衷,并概括經濟危機前后“白里安計劃”的基本主張。(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國“白里安計劃”失敗的原因。(6分)22.【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60年底,在錢三強的組織下,以于敏等為主的一群年輕科學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進行理論探索。四年中,于敏、黃祖洽等科技人員提出研究成果報告69篇,對氫彈的許多基本現象和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1965年9月,于敏帶領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抓緊計算了一批模型。于敏總結經驗,帶領科技人員又計算了一批模型,發現了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解決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課題。1986年初,于敏對世界核武器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核試驗的建議。1988年,于敏與王淦昌院士一起上書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建議加速發展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并將它列入中國高技術發展計劃,使中國的慣性聚變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之后,于敏由于身體的原因逐漸退出研究領域,卸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轉而以“顧問”的身份繼續為中國的核物理事業提供寶貴的咨詢和建議。(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于敏對新中國科技所做的重大貢獻。(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于敏身上所體現的家國情懷。(4分)

2021年高考歷史終極猜題卷新高考版廣東地區專用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殷商時期已經有了東、南、西、北四方風名,說明商朝時期的人們已有對風向的認識,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甲骨文造字特點,B項排除;題干材料無法佐證崇拜風神的理念開始于商朝,C項錯誤;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D項錯誤。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河套地區的美稷、廣田、谷羅、饒、富昌、田辟、宜梁、沃野、廣牧等縣名反映了這一地區良田廣辟,莊稼茂盛,糧食豐收,充足富饒、適宜田牧,反映出農業有所發展,說明漢代政府重視邊疆土地資源的開發,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農業和畜牧業的比重對比,不能得出漢代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的結論,排除A項;縣的名稱沒有體現移民實邊政策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信息,排除B項;儒家主張實施禮治、德治、人治,宣揚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的價值觀,材料無法體現與此相關的地名,排除D項。3.答案:C解析:材料“成了吏部的選人后,仍不能即刻授官,得先守選數年”“在唐代,進士及第不守選即授官,可以說是沒有的”,體現唐代科舉選拔人才之后不會立即授官,反映了唐代選官體制日漸發展完善,C項正確。這一做法不涉及科舉考試的公平性問題,排除A項;保障了官僚隊伍的質量從材料中看不出來,排除B項;材料中唐代的這一做法與提高官員的文化水平無關,排除D項。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預付定金、貨幣兌換等活動較普遍,反映了宋代商業信用行為發展迅速,D項正確。A項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排除;材料現象反映了宋代商業信用行為的發展情況,材料無法說明重農抑商經濟政策是否在此時開始出現松動,B項錯誤;材料無法說明貨幣貿易逐漸成為主流,C項錯誤。5.答案:B解析:李贄出生于明中后期,當時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市民階層迅速壯大,其影響也在逐漸加深,李贄的思想受到了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B項正確。A項說法和題干主旨不符,排除;李贄的思想仍屬于儒家思想,C項錯誤;題干所示為明代思想家李贄對孔子的看法,他反對盲目推崇圣人,反對將孔子奉為圣人,并未否定傳統的孔孟學說,D項錯誤。6.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廣東”“他們財富的來路與傳統社會里以三百六十行為生計的人全然不同”可知,由于《南京條約》的簽訂,廣州開放為通商口岸,該地區受到西方列強影響最早,出現了新的社會力量即買辦階層,社會結構出現變化,C項正確。依據題干“鴉片戰爭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而不是已經解體,A項錯誤;“買辦”是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貿易中介人,并非投靠西方列強,B項錯誤;掀起向西方學習的思潮在題干中沒有反映,D項錯誤。7.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五四運動之后,“社會改造”運動成了歷史的主流,結合所學可知,由此生發出的各種變革理念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因此說五四運動推動民族意識覺醒,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覺悟,B項正確。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項;C項表述不正確,當時中國民主革命的性質沒有改變,排除;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排除D項。8.答案:D解析:從胡宗南贊同“對蓄謀已久、銳氣正旺的日本侵略軍必須采用游擊戰爭”的建議,到胡宗南部屬中廣泛傳閱《游擊戰爭概述》,再到“國民黨政府做出‘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的決定”,表明國民黨逐漸認識到游擊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項正確。共產黨是全面抗戰路線,國民黨是片面抗戰路線,A項錯誤;“敵后戰場成為國民黨軍隊抗戰的最主要戰場”的說法不符合史實,B項錯誤;“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并非材料的主旨,C項錯誤。9.答案:D解析:據圖中信息可知,“帝國主義”一詞的使用頻率自1950年后開始逐漸降低,尤其是到了1953年更是大幅度減少,根據所學可知,“帝國主義”一詞的使用反映的是中國與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思想意識的不認同,但隨著抗美援朝的勝利和“一五”計劃的實施,以及對外推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有所緩和,且中國先后參加了日內瓦會議和亞非會議,取得重大成就,中國在國內與國際上均呈現出嶄新的姿態,D項正確。1954年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了日內瓦會議,步入世界舞臺,但不能完整涵蓋材料,排除A項;1950年“帝國主義”一詞使用頻率達到頂點,這是因為朝鮮戰爭加劇了中西的緊張關系,但是1950年后“帝國主義”一詞的使用頻率持續下降,據所學可知朝鮮戰爭持續到了1953年,故因朝鮮戰爭與西方關系惡化的說法明顯與材料所反映的趨勢不符,排除B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就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是一貫的方針政策,而材料強調的“帝國主義”一詞的使用頻率卻經歷了短暫上升后的降低,一貫的方針政策不能解釋“帝國主義”一詞的使用頻率的不斷變化,排除C項。10.答案:B解析:由題干材料可知,1981—1990年,中國廣告業發展迅速,反映了企業面向市場營銷的力度和廣度加大,企業產品更多地面向市場,這說明中國商品市場日益活躍,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對外開放及國有企業改革,排除A、C兩項;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1世紀初,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11.答案:D解析:閱讀材料可知,羅馬法中個人獨立的歷史邏輯與斯多葛哲學的理論邏輯是一致的。斯多葛哲學屬于希臘的哲學思想,D項正確。材料中體現不出羅馬的自然觀念,排除A項;邏輯學是由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開創,排除B項;基督教發端于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團體,與材料時間不符,C項排除。1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對‘楊花落盡鳳樓空’的沒落貴族滿懷眷戀之情,對‘朱門酒肉臭’的新興大資產階級深惡痛絕”“又對資產階級取代貴族而興起予以肯定,并對大資產階級和貴族給予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批判”可知,由于受時代和身份等因素限制,巴爾扎克的文學創作具有矛盾性,其矛盾性來源于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幻想在抽象的道德范圍內尋找出路,而未碰觸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C項正確。巴爾扎克并未找到解決社會矛盾的正確方法,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巴爾扎克的創作受到法國大革命和民主、自由等啟蒙思想的影響,排除B項;巴爾扎克的創作并未上升到肯定無產階級斗爭的層面,排除D項。13.答案:C解析:從表格信息可知,1787—1865年處于工業革命時期,此時在工廠工作的婦女對家庭經濟有一定的貢獻,說明工業革命為婦女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女性政治地位的問題,A項錯誤;材料也未能體現女性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B項錯誤;從表格信息可知,英國女性在礦業、工廠外承包業及商業中的貢獻比例有所下降,D項錯誤。14.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蘇俄糧食稅開始實行,79個省級行政單位中能夠自由交換和買賣糧食、飼料等的省份非常有限,說明農民稅收負擔較重,沒有更多的剩余產品,體現了新經濟政策有較大的局限性,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糧食稅征收稅率,A項錯誤;農業集體化實行于斯大林執政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B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經濟政策,此時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被取消,C項錯誤。15.答案:D解析:周恩來強調“朝鮮戰爭”的影響是世界性的,結合所學可知朝鮮戰爭使美國通過戰爭扼殺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企圖失敗,D項正確。美國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開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排除A項;B項是朝鮮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和題意強調的世界影響不符,排除;C項是朝鮮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排除。16.答案:C解析:通過對數據圖表的分析可知,從1990—1999年日本對外技術出口交易額在不斷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得益于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增長模式下科技的發展,C項正確。圖表僅是日本技術貿易額數據,不能得知日本整體的對外貿易是否處于順差,A項錯誤;由圖表可知日本技術出口交易額在持續增加,B項錯誤;材料僅反映日本的技術貿易進出口情況,未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做比較,因而不知其在世界范圍內所占的比重大小和地位如何,故不能得出其主導全球科技市場的結論,D項錯誤。17.答案:(1)特點:中國古代:體現民本思想,發揮主觀能動性,防治結合;采取法律手段,嚴格控制疫區人員流動;建設和完善國家醫療機構,加強對疫病的控制;大力普及醫學知識,加強預防。(2分,任答2點即可)雅典:積極開展自救;調查探尋,摸索施救;成功實踐,防疫措施進步。(2分,任答2點即可)(2)背景:中國古代: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發展,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商品經濟活躍,小農經濟占主導;(儒學思想影響)思想觀念落后、愚昧。(2分,任答2點即可)

雅典:發動伯羅奔尼撒戰爭;缺乏淡水資源;城市缺乏科學規劃;公共活動助漲了疫情擴散;民主政治走向衰落;工商業的發展遭到重創;人文主義思想的極端發展等。(2分,任答2點即可)

評價:中國古代:在生產力和醫學科學水平低下的古代,祖先們雖然不能完全認識到疫病流行的根本原因和確切的治療方法,也不能更有效地抑制疫病的傳染和流行;但是,在長期抗災救疫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治療傳染病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古人的防控措施也為我們今天的疫病防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3分)雅典:合理規劃城市布局,促進城市發展;提高公民衛生意識;推動醫療技術進步,為后世醫療衛生體系建立奠定基礎;這場瘟疫對雅典的民生經濟、軍事、政治與民眾心理方面都產生了沉痛而不可磨滅的打擊,是雅典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3分,任答3點即可)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和雅典的防疫措施。第一小問中國古代防疫措施的特點,根據材料一“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國古代本著‘國以人民為本’的思想,鼓舞民眾防治疫病的信心,注重防治結合”得出民本思想,發揮主觀能動性,防治結合;根據材料一“秦律規定,凡麻風病人都要送往‘癘遷所’隔離起來。西漢時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時的隔離措施,以防傳染”得出采取法律手段,嚴格控制疫區人員流動;根據材料一“兩宋前后設有各種職能不盡相同的醫療機構,如養濟院、福田坊、將理院和安濟坊等,主管醫學教育和藥材經營”得出建設和完善國家醫療機構,加強對疫病的控制;根據材料一“明朝涌現了大量傳染病學的專家,他們總結經驗,分別出版了專門研究瘟疫、痘疹、麻風病、梅毒和瘧疾等傳染病的醫學專著,向各州縣推廣,宣傳預防、醫治疫病的知識”得出大力普及醫學知識,加強預防;第二小問雅典防疫措施的特點,根據材料二“雖然雅典人在疾病爆發初期就開展積極自救,但醫護人員因缺乏防疫護具而紛紛中招”等信息得出開展積極自救;根據材料“希波克拉底,一面積極調查疫情,同時探尋病因及解救方法”等信息得出調查探尋,摸索施救;根據材料“利用烈焰產生的隔絕與凈化空氣效果,成功遏止疫情的擴散”得出成功實踐,防疫措施進步。(2)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雅典的防疫背景及分析。第一小問中國古代防疫措施產生的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從政治的角度可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發展,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從經濟的角度可得商品經濟活躍,小農經濟占主導;從思想的角度可得(儒家思想影響)思想觀念落后、愚昧。第二小問雅典防疫措施產生的背景,根據材料“雅典人與斯巴達人正處于戰爭的膠著狀態中,攪動整個希臘古典時代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了關鍵時刻”“雅典三面環山,一面傍海,淡水資源缺乏”“老城區以神廟為中心,人口密度過大,新城區,遵循自然狀態延伸,沒有嚴格規劃標準;民居的分布顯得比較雜亂,習慣在公共場合交流、運動、參政、學習,缺乏集中社區的概念”等信息得出發動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缺乏淡水資源;城市缺乏科學規劃;公共活動助漲了疫情擴散。根據所學知識,從政治的角度可得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經濟的角度可得從公元前5世紀雅典工商業的發展遭到重創;從思想的角度可得公元前5世紀雅典人文主義思想的極端發展等,第三小問評析,根據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從局限性角度;分析可得出,不能完全認識到疫病流行的根本原因和確切的治療方法,也不能更有效地抑制疫病的傳染和流行,從積極性角度分析可得出,在長期的抗災救疫過程中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治療傳染病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從對后世的影響的角度分析可得出,古人的防控措施也為我們今天的疫病防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對雅典防疫措施的評析,積極方面從雅典城市建設的角度分析可得在雅典疫病后,合理規劃布局,促進城市發展;從科技的角度分析可得出,推動醫療技術進步,為后世醫療衛生體系建立奠定基礎;從思想的角度分析可得出,提高公民衛生意識,消極方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場瘟疫在雅典的民生經濟、軍事、政治與民眾心理方面都產生了沉痛而不可磨滅的打擊,是雅典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8.答案:(1)貢獻:組建中國同盟會,這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提出三民主義,凝聚革命力量;募集經費,為革命提供資金保障;領導南京臨時政府,鞏固革命成果。(每點2分,共4分,任答2點即可)歷史地位: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分)(2)歷史背景:國民革命的失?。恢袊伯a黨認識到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每點2分,共4分)歷史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進程;為革命軍隊匯聚了高級人才。(每點2分,共4分,任答2點即可)解析:本題考查孫中山、辛亥革命、南昌起義等。(1)第一小問貢獻,根據材料“同盟會的成立……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是主導”,可得出組建中國同盟會,這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根據材料“三民主義的號召力”并聯系所學,可得出提出三民主義,凝聚革命力量;根據材料“孫中山通過發行股票、貸款、義捐等多種渠道募集資金”等,可得出募集經費,為革命提供資金保障;聯系所學,孫中山還領導了南京臨時政府等。(2)第一小問歷史背景,聯系所學,南昌起義爆發時,國民革命已經失敗,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第二小問歷史意義,根據材料“南昌起義打起了一面旗幟,樹立了一個榜樣,鼓舞全黨都要這樣來進行革命”聯系所學,可得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根據材料“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的土地革命也是受惠于南昌起義后的土地革命的指導思想的”等,可得出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進程;根據材料“除了已經遇難的葉挺和間接參與者葉劍英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授銜的十大元帥中,參加南昌起義的就有6人”等,可得出為革命軍隊匯聚了高級人才。19.答案:示例一論題: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分)論述: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兩極格局崩潰后,世界格局呈出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仍然只是一個發展趨勢,多極化格局形成的過程將是漫長的,這是因為美國的霸權主義和構建單極世界的圖謀是多極化趨勢發展的最大障礙。世界上冷戰思維的繼續、南北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糾紛等,也會對多極化趨勢產生各種干擾和沖擊。多極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種力量重新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由此將產生多種不確定因素,世界多極化進程將充滿矛盾和斗爭。因此,建立多極化世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各國人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促進世界走向多極化。(10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論題:兩極格局形成對戰后國際局勢具有多重影響。(2分)論述:兩極格局是以美蘇為中心,在歐洲形成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在全球形成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格局,存在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在兩極格局下,兩大集團勢均力敵,都不敢輕易動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鑒,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廣大亞非拉國家為維護自身的安全,開展不結盟運動,第三世界崛起。但是,在兩極格局下,政治上,嚴重惡化的國際關系使世界分裂為兩個敵對的陣營。經濟上,兩極格局嚴重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相互交流和整體發展。軍事上,由于兩個軍事集團擴軍備戰,局部戰爭不斷,使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之下。綜上所述,兩極格局的歷史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10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時間跨度為一戰后至今,涉及“凡爾賽—華盛頓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