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四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四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四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四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四課

西漢與東漢

——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

自主閱讀第一子目,自己圈畫:

1.西漢初的統(tǒng)治思想與政策?成果?2.西漢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弊端?

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時間:公元前202年地點:長安(今陜西西安)成就達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史稱西漢)這漢初的日子真的苦啊!孤雖最為尊貴,卻啥都沒有享受到……楚漢之爭

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一)西漢建立

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餉),作業(yè)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史記》(二)文景之治

漢初措施:奉行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jié)儉,減少財政支出。“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

——班固《漢書》“文景之治“:周言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三)漢承秦制

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只有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縣與分封并行制(因功封侯—因親封侯)。

對中央集權造成嚴重威脅,給漢王朝的統(tǒng)治和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七國之亂)。二、西漢的強盛

材料一

公元前154年,西漢發(fā)生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國起兵對抗中央的叛亂,雖然不久叛亂被平定,但是王國的勢力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他們依然威脅著大一統(tǒng)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諸子百家思想流行,沒有形成主流思想,不能適應大一統(tǒng)國家思想文化的需要。在政治軍事方面,大的諸侯國勢力仍然可以和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在經濟方面,諸侯王和地方豪強勢力壟斷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尤其東部一些沿海封國擁有煮鹽、鑄幣等生財之道,社會上棄農從商者甚多,糧食生產得不到保證。王國問題;思想混亂;經濟混亂;地方豪強勢力;丞相權重;匈奴問題...思考: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文景之治休養(yǎng)生息下西漢統(tǒng)治仍面臨哪些危機?需要加強中央集權,改變統(tǒng)治政策:從“無為”到“有為”漢武帝劉徹二、西漢的強盛自主閱讀第二子目,自己圈畫;1.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5點

經濟措施?4點

思想措施?意義?

軍事措施?4點

歷史意義?漢武帝繼位后,加強中央集權。思考:根據教材,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上:①頒布”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奪權;②設立中外朝制度,任用尚書令等;中央政府州(刺史)郡(郡守)縣(縣令)③確立察舉制;④完善監(jiān)察制度:劃分13個州,設立刺史二、西漢的強盛⑤任用酷吏,嚴刑峻法。根據教材,經濟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西漢五銖錢秦“半兩”錢②實行鹽鐵官營,酒榷。③推行均輸/平準;(均屬:物資從產地—所需地;平準:調節(jié)貨物,平抑物價)④抑制工商業(yè)者,征收財產稅。經濟上:①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二、西漢的強盛思想上:

①尊崇儒術;

②設立五經博士(成為官學),儒學獨尊地位確立;

③設立太學。

影響:從此儒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禁絕百家《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

董仲舒?zhèn)鳌反笠唤y(tǒng)=政治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根本)根據教材,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二、西漢的強盛漢初,匈奴勢力強大,多次襲擊漢朝邊境。二、西漢的強盛漢敦煌酒泉張掖武威秦西域都護府

軍事上:①發(fā)動戰(zhàn)爭:北擊匈奴(衛(wèi)青、霍去病)奪取陰山以南及河西走廊;

②設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張掖

、敦煌);

③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

④設置西域都護,加強邊疆管理;

⑤加強東南沿海及西南少數民族的控制。根據教材,軍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二、西漢的強盛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加強

漢武帝曾言:“漢家諸事草創(chuàng),加四夷侵陵。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后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事。”

——司馬光《資治通鑒》據材料思考,漢武帝如何評價自己在位期間的施政措施?①漢朝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所以要進行變革。②武力征伐,以維護疆域穩(wěn)定。③認識到出師勞民傷財。二、西漢的強盛

三、東漢的興衰

自主閱讀第三、四子目,自己圈畫:

1.西漢衰亡的原因?2.東漢光武帝中興的具體措施?

★3.東漢衰亡的原因?★兩漢衰亡的共同點?

4.兩漢文化繁榮的表現?

三、東漢的興衰

西漢后期,政治日趨黑暗,土地兼并劇烈,賦稅徭役沉重,破產農民淪為奴婢或流亡,社會動蕩不安。結合教材,西漢為什么衰亡?

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皇位,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王莽改革不切實際,反而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爆發(fā)農民大起義。

25年,西漢宗室劉秀(漢光武帝)重建漢朝,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推行一系列措施,實現“光武中興”:

三、東漢的興衰圣光武帝——劉秀

劉秀,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出生于西漢末年,經歷了新莽的暴政和天下大亂。他從起義到當上皇帝僅僅用了兩年時間,然后用了8年的時間一統(tǒng)東漢。大功告成后不誅功臣,所有的功臣他都論功行賞很好地安排,也能壽終正寢。他對整個的王朝管理得井然有序,家家戶戶和諧幸福,他生活儉樸,潔身自好,既不愛美人,也不愛美食,又不喝酒,史稱三好皇帝。他勵精圖治,政務勤勉,開創(chuàng)了東漢二百年的興盛太平。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化家之一,被后人尊為“光武圣皇帝”。

諸葛亮曾作專文,比較二人:對劉邦才能評價,不過“動多疏闊”而已,對劉秀卻嘆服其「神略計較,生于天心,策慮深遠」,認為正是劉邦能力有限,才顯出了韓信、張良、陳平之智。而劉秀天生睿智,策謀深遠,自然就將身邊屬下"云臺二十八將”的才干盡數掩蓋了。

二、東漢的建立與衰敗“光武中興”措施是否體現西漢衰亡的針對性?趨勢?政治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裁并郡縣,裁減官吏,節(jié)省開支;經濟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釋放奴婢文化重視儒學,以柔道治天下加強了中央集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節(jié)省政府開支與民休息,緩和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經濟重新發(fā)展繼承了西漢時期獨尊儒術的傳統(tǒng),儒學得到了繼續(xù)發(fā)展

二、東漢的建立與衰敗

東漢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繼位,年壽不長。從而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序號皇帝即位年齡死亡年齡……………………4和帝10275殤帝126安帝13317順帝11308沖帝239質帝8910桓帝153611靈帝123412少帝141413獻帝954平均值9.524母后臨朝君權旁落依靠宦官把持朝政奪回君權思考: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外戚、宦官專權本質:皇權加強

二、東漢的建立與衰敗

一些正直官員和士人不滿現實,品評人物,抨擊時政,被稱為”清議“。他們觸犯了宦官利益,被誣陷為”黨人“,遭到嚴重鎮(zhèn)壓,史稱”黨錮之禍“。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年,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教“,”黃巾起義“爆發(fā)。

黃巾起義歷史9個月,以失敗告終。但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出現了軍閥割據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思考:兩漢衰亡有什么共性?①吏治腐敗,政治黑暗;②地方豪強勢力發(fā)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尖銳...三、兩漢的文化01史學《史記》,西漢司馬遷著,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漢書》,東漢班固著,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02文學漢賦:司馬相如《子虛賦》、班固《兩都賦》……樂府詩:宮廷詩歌散文:賈誼《過秦論》03科技《黃帝內經》奠定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神農本草經》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九章算術》,中國古代數學完整體系形成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課前預習】一、長安漢高祖秦朝速亡黃老無為文景之治郡國并行制二、推恩令中朝察舉制刺史鹽鐵官營工商業(yè)者儒術儒學匈奴絲綢之路西域都護府三、劉秀漢光武帝尚書臺外戚宦官黨錮黃巾起義軍閥割據四、《史記》紀傳體通史體裁《漢書》紀傳體斷代史《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麻沸散《九章算術》蔡倫ADBABACAAAAAAD高中歷史選擇題都是基于基礎知識的材料閱讀理解題。Ⅰ.題干部分:閱讀理解:①凸出關鍵信息:時間、空間、對象、設問等;

②基于整體下的理解主旨,抓關鍵詞;Ⅱ.選項部分:選項三原則:①結論本身對不對;結論材料有沒有體現;結論材料體現全不全面

;高中歷史材料題怎么做:1.審問題(三個點);

2.讀材料(一字一句找,然后概括,可以引用關鍵字詞);3.思角度(發(fā)散思維)材料一

漢武帝時,商賈雖可乘車,但所征稅倍于常人,又以商人為主要對象征收財產稅;將煮鹽、冶鐵視為國營事業(yè),導致鐵器物劣價昂,鹽價亦高,且強迫人民購買;均輸平準,也增加了人民負擔。公元前81年,昭帝召賢良、文學赴京師,“皆對:愿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爭利”。但這些經濟統(tǒng)制措施,仍基本延續(xù)下去。——摘編自侯家駒著《中國經濟史》材料二

漢代的“大一統(tǒng)”思想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統(tǒng)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tài),通過文化的一統(tǒng)實現政治的一統(tǒng);其二是維持中華民族領土的統(tǒng)一,通過地域的一統(tǒng)實現民族的一統(tǒng)。文化的統(tǒng)一和地域的統(tǒng)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前提。——張踐《儒家“大一統(tǒng)”思想是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政治基礎》(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武帝“經濟統(tǒng)制”的具體表現,結合所學,簡析其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漢武帝“文化一統(tǒng)”的措施及其目的。(6分)(2)措施:尊崇儒術(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實現政治的一統(tǒng);維持領土的統(tǒng)一;實現民族的一統(tǒng)(形成共同民族認同)(1)表現:①征收資產稅;②實行鹽鐵官營;③推行均輸平準。影響:政治:①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大一統(tǒng);

經濟:②增加國家財政收入;③加重百姓負擔漢初的統(tǒng)治西漢的強盛兩漢(前202—公元220年)劉邦建漢文景之治七國之亂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東漢的興衰兩漢的文化軍事上王莽新朝光武中興黨錮之禍史學文學科技課堂小結:光武帝劉秀漢武帝劉徹材料一

劉邦將百越,嶺南之地分為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籠絡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中原之物力人力,為中原之地百姓休養(yǎng)生息贏取精力。……在秦末漢初,匈奴乘中原大亂,迅速崛起,成為一大邊患,韓王信所封之地盡有今山西中北部,先都晉陽,后徙馬邑的主要原因即為需要防備匈奴。……郡縣制屬于極端專制的集權體制的單線統(tǒng)治,中央對郡縣的絕對控制使郡與郡之間相互拆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