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類型:A高三年級考試歷史試題2024.11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古巴比倫法典、腓尼基字母文字等文明元素均為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成長提供了營養成分,同時古希臘羅馬文明也推動著其他文明的發展。據此可知,世界文明(A.具有互鑒性和雙向流動性)B.最早發源于兩河流域地區C.發展過程中具有繼承性D.起源以文字的發明為標志2.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中央政府沒有常駐地,國王所到之處即權力中心。國王常在帝國各行省巡行,接受臣民的訴請,裁決糾紛;處理總督無法決斷的問題。這反映出(A.希臘化引發的政治制度變革)B.波斯政體具有貴族寡頭特征C.總督在行省內形成割據勢力D.波斯國王有至高無上的權力3.中世紀的大學也像城市那樣完全實行自治,如果學校與市政當局發生矛盾,便會搬遷到其它地方繼續辦學,具有流動性。同時,教會的勢力也逐步滲透到大學,使經院哲學逐漸成為大學的主導內容,有自由思想的教師被教會排斥。這一現象(A.直接推動了人文主義的興起B.保證了大學持久健康的發展C.說明西歐仍處在社會轉型時期D.緩和了中世紀社會的各方矛盾)413世紀,佛羅倫薩的工匠多以白色或藍白配色制作陶器,雕繪僅有花紋與圣經人物。15世紀中期,陶器出現了紫、綠、黃、棕等更為豐富的顏色,雕繪場景運用了更多的古典元素,藝術形象也更飽滿,裝飾逐漸華麗。這說明()A.科技進步提升制陶技藝B.文化復古主導制陶工藝C.奢靡風潮改變制陶理念D.人文主義影響制陶風格515世紀,西班牙、葡萄牙運用羅馬法的條文規定對尚未被發現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統治等權利,在“新發現”土地。西、葡兩國此舉旨在(A.維護全球殖民霸主地位B.傳播宗教及西方價值觀C.宣示殖民占地的合法性D.緩解殖民地土著的反抗)6.表1是16-17世紀中期西歐以白銀計價的小麥價格指數變化(每一數據為前后20年的平均價格,以1510年價格指數為100)。據表可知,當時西歐()表1時間價格指數100時間價格指數5001510年1530年1550年1570年1590年1610年1630年1650年130650250800400900A.早期殖民擴張引發商業革命B.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C.封建領主經濟實力得到提升D.傳統的經濟關系發生變化7.18世紀,法國學者狄德羅等人認為:“繪制一幅世界地圖的地理學家采取的視角不同,呈現出的結果也不同,百科全書知識樹的形狀同樣如此,它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知識。如同千變萬化的世界地圖,我們也可以想象出許多種人類的知識系統,每種系統都有其特有的優點。”材料所述觀點(A.提高了地理學家的地位B.有助于文藝復興的深入)C.拉開了科學革命的序幕D.有利于啟蒙思想的傳播8.早期西方史學家常譴責別國的殖民行為,卻將本國的侵略視為傳播文明的義舉,后來西方史學家們承認殖民者在推動殖民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摧殘,但很少使用“世界殖民體系”一詞。材料表明西方史學家()A.一直固守“歐洲中心論”立場,美化殖民擴張B.對殖民活動的認識越來越全面,但仍不夠客觀C.能夠運用唯物史觀,客觀辯證地評價殖民活動D.研究方法的轉變與西歐中心地位的動搖有關系9.1781年美國《邦聯條款》規定:“除非經過合眾國國會同意,并經過所有州的議會確認,任何時候都不得對任何條款進行任何修改?!?787“本憲法和根據本憲法所應制定的合眾國法律,以及根據合眾國的授權締結或所應締結的條約,均應為國家的最高法律。”這反映出美國(A.國家結構形式發生轉變)B.國會權力得到空前加強C.民族獨立戰爭即將取得勝利D.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矛盾激化10.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金銀不是財富增長的源泉,只有包含著人類勞動的商品才是財富的源泉;一國的富強也不意味著另一國的貧困,通過自由貿易可使得雙方都各得其所。”該觀點產生的主要原因是()A.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B.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C.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D.重商主義思想的終結11.1872年德文版《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體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边@說明()A.社會主義成為世界的主要潮流B.德國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中心C.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變化D.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豐富發展12.表2是20世紀初亞洲主要國家的革命主張與實踐,對其共性理解正確的是(表2)國別革命主張與實踐孫中山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領導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國菲律賓印度明確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在革命過程中事實上建立了獨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提拉克提出了司瓦拉吉綱領,把印度歷史上一個爭取民族獨立的英雄西瓦杰作為司瓦拉吉的象征,還主張未來印度實行代議制,采用聯邦共和政體A.民族民主意識開始出現B.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C.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D.體現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質131為英國漫畫家伯納德·帕特瑞吉于1934年5月30)圖1A.表達法國調整對蘇聯關系的意愿B.揭露德國法西斯擴張的陰謀C.倡導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D.抹黑和丑化蘇聯的國際形象14.美國參眾兩院通過《1954年農產品貿易開發與援助法》,確立起了正式的對外糧食援助政策和機制。到20世紀50“以糧食換和平”映了()A.西歐戰后經濟已經得到了恢復B.第三世界的力量逐漸發展壯大C.美國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控制D.科技革命助推美國農業現代化15.一位現代埃及經濟學家指出,全球化就是資本主義的世界擴張,但由于邊界的存在,就必定出現世界的兩極分化。非洲國家在各方面都處于劣勢,要想在全球化進程中不被邊緣化,就必須與中心國家“脫鉤”,采取地區化的形式。這一觀點()A.力圖維護全球化中經濟安全B.肯定了全球化對區域化的影響C.否定了民族化經濟發展模式D.主張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城市特許狀材料一頒發者表3中世紀西歐部分城市的特許狀內容(部分)城市內容法國國王路易六世英國國王亨利二世“任何人只要在城里平安生活一年零一天,便可獲得自由,以前的主人不得對他提出任何權利主張?!甭謇锼埂啊冶WC我所有的沃靈福德市民在我的整個英格蘭和諾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無論他們在哪里……”沃靈福德林肯城倫敦“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內購買土地,保有時間達一年零一天而無人反對,同時購買土地之人又能證明在此期間內,此人確在英格蘭境內,但未提出異議,則我們將準許此人在將來安然保有此項土地,一如其過去,不受任何干擾與迫害?!薄笆忻駛兊妹獬x稅、丹麥金和謀殺罰金……允許倫敦人及其財產避開和免除通行稅、過路費、度量費以及整個英格蘭和海港的所有其他關稅?!薄拔乙呀浭跈辔业牟祭锼雇袪柺忻?,他們在我整個英格蘭、諾曼底和威爾斯土英國國王亨利二世英國國王亨利一世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布里斯托爾地上都免除通行稅和所有其他的關稅,在上述我的全部領地內無論他們去哪里,他們的商品都可以隨同去。”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倫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權力任命他們所愿的倫敦市民為市長,并任命任何一人倫敦或他們所愿的倫敦市民為法官,負責處理按照國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訴?!薄幾择T正好《中世紀西歐的城市特許狀》材料二“以法律的方式去限制權力”這一西方法治傳統在中世紀許多城市特許狀中得到體現。城市或市鎮通過“自治聯盟”取得自治,通常就是憑借封建權力授予的“特許狀”來實現的。封建權力(有時包括教會權力)通過特許狀這一獨特的政治法律文件確立起自己與城市和市鎮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盡管中世紀城市“特許狀”多種多樣,但實質都歸結到一點:它是連接封建體制和城市之間的一條法律紐帶,一端是建立在土地經濟關系之上的封建或教會的政治組織網絡,另一端是在商品經濟關系基礎之上的城市自治的政治法律實體,是對西方自由觀念的再次肯定?!幾岳子隆段鳉W中世紀的城市自治》(1)概括中世紀西歐城市通過特許狀獲得的權力。(5分)(2)指出特許狀對中世紀西歐城市自治的意義。(10分)17.(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香料貿易材料香料的背后,是巨大的貿易網。作為調味品的香料在中世紀的歐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歐洲本土并不出產香料,香料貿易被熱那亞、威尼斯等意大利城邦以及阿拉伯商人所壟斷。到15世紀,歐洲通過傳統歐亞貿易路線獲得香料的成本越來越昂貴,為了尋找香料,大航海時代到來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國相繼加入激烈的香料貿易爭奪,歐洲列強在競爭中不斷開辟新航路,建立殖民地,成立壟斷貿易公司,后又在殖民地成功引種香料。隨著蔗糖、茶葉和咖啡的流行,香料逐漸從奢侈品轉變為大眾日用品。曾經輝煌的威尼斯香料貿易逐漸衰落,在香料貿易的推動下,歐洲步入了全球化時代?!木幾远啪ⅰ断懔系恼T惑——地理大發現的經濟動因》圖2新航路開辟前香料貿易路線圖圍繞“香料與世界”自擬論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3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8.(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工廠”材料18世紀601860年英國生產了全世界53%的鐵,50%的煤,制成品貿易占全球的2/5。而且,英國批發零售、物流通訊等服“世界工廠”的國家。自由經濟體制推動國際資本流入美國,重視制度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第二次產業革命發生后,美國的制造業迅速崛起。1880年前后,美國的制造業已躍居全球首位。1913年,美國主要工業品產量占世界1/3以上。隨著制造業中心的轉移,紐約成為新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戰后,日本及時調整發展戰略、產業政策、產業結構,利用高水平的制造技術來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對外出口,汽車、家電、鋼鐵、機械、半導體等物美價廉的產品風靡世界市場。1983年日本機械工業出口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日本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摘編自彭繼民《世界工廠——英美日三國的分析與啟示》分析英、美、日成為“世界工廠”的有利因素。(13分)19.(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民族自決材料15-16世紀,西歐政治思想家提出了關于“自己管理自己”“不受外來統治”“獨立自主”“各社會間平等”其思想基礎是自由、平等的權利,堅持政府應當對人民負責,人民受壓迫、受剝削的觀念和制度不再是天經地義的了。真正將民族自決原則推向國際社會的是列寧和威爾遜。1914年,列寧提出了與西歐“民族主義”“民族自決權”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該原則被寫進了《和平法令》和蘇聯1918年憲法。列寧也被認為是第一個在國際社會堅持民族自決權應成為民族解放一般標準的人。針對蘇俄《和平法令》的影響,1918年1月,美國總統威“十四點原則”“”“自決”是實際上同盟國的首腦們,包括威爾遜本人在內,都不相信這個原則是絕對和普遍適用的。1945年,《聯合國憲章》第一次正式確認了民族自決權是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法基本原則。——摘編自王英津《自決權理論的歷史演變及其評析》(1)概括民族自決權理論的演變趨勢。(3分)(2)對列寧和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思想加以闡釋。(11分)高三年級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24.11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答案12345678910B11D12D13A1415DCDCDCDDBAC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5分)16.(15分)(1免除市民各項封建賦稅;確認城市享有一定政治和行政管理權;明確城市享有獨立的司法審判權。(5分。每點1分,任意其中5點即可。)(2)意義:特許狀作為國王或大封建主頒發給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義上的權利認可證書,確認了城市的自治權利,使中世紀西歐的城市自治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特許狀中減免稅收、保障貿易自由等條款,為城市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商品經濟發展,為西歐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推動了城市自治。特許狀規定了市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使得市民能夠擺脫封建領主的束縛,享有更加獨立和自主的生活,增強了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鞏固了城市自治的基礎。特許狀通過推動城市自治的深入發展,為西歐社會的近代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特許狀是近代資本主義憲政制度的起源,對近代資本主義的法律體系產生了重大影響,為西方法治傳統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0分。每點2分)17.(13分)香料貿易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2分)歐洲對香料巨大的需求和香料貿易帶來的豐厚利潤,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引發了歐洲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使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解體和資本主義發展。(2分)香料貿易引發了歐洲列強激烈的殖民爭奪。各國為控制香料產地和貿易路線,紛紛在亞非拉地區建立殖民地,使得世界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西歐崛起,亞非拉地區則逐漸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2分)隨著香料貿易開展,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歐洲文化傳播到其他地區,東方文化元素也傳入歐洲,豐富了雙方的文化內涵,促進了科技的傳播與交流。(2分)香料在殖民地的廣泛種植和蔗糖、咖啡等飲品的流行,使香料從奢侈品變為日用品,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同時,威尼斯等傳統香料貿易中心的衰落和新興貿易城市的崛起,改變了人口分布和城市發展格局。(2分)香料貿易推動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推動了全球化的進程。但這一過程也充滿了野蠻掠奪、剝削和壓迫。(3分)18.(13分)(1)堅實的工業化基礎。(1分)英國通過產業革命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而美國和日本也分別通過第二次產業革命和技術革新實現了工業現代化。(1分)(2)資源優勢或高效利用外部資源的能力。(1分)英國利用其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美國則依靠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日本雖然資源匱乏,但通過高效的外部資源利用策略彌補了這一不足。(1分)(3)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1分)英國、美國在產業革命中發明了一系列重要的機器設備;日本則在戰后通過技術創新生產出了具有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1分)(4)政府政策支持。(1分)英國通過炮艦政策擴大市場,美國重視制度建設和法律體系以吸引國際資本,日本則通過適時調整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