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輔導講座劉惠珍_第1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輔導講座劉惠珍_第2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輔導講座劉惠珍_第3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輔導講座劉惠珍_第4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輔導講座劉惠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輔導(fǔdǎo)講座廣西大學劉惠珍共一百九十一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yìjiàn)》強調,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共一百九十一頁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shìxíng))》明確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應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質,具有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心理衛生(xīnlǐwèishēnɡ)運動第二節理解心理健康第三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任務和方法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一節緒論一、心理衛生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二、中國(zhōnɡɡuó)的心理衛生簡史三、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況共一百九十一頁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意見包括(bāokuò)五部分內容:1、充分認識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2、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內容。3、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則途徑和方法。4、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5、加強領導,規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二節理解(lǐjiě)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涵義(hányì)二、心理健康的標準三、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共一百九十一頁

一、心理健康的涵義(hányì)(一)健康的涵義健康不等于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一種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世界衛生組織還根據(gēnjù)對健康的定義,規定了健康的十條標準: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不論事情大小,都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應變能力強;能夠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傳染病;體重得當,身材勻稱,站立時頭、肩,臂的位置協調;反應敏銳,眼睛明亮,眼瞼不發炎;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病感,無出血現象,齒齦顏色正常;頭發有光澤,無頭屑;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勻稱。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心理健康的涵義(hányì)

“心理健康可以界說為個體以有效的、快樂的、社會(shèhuì)所能接納的行為,面對應接受的現實生活以謀求對自己、對周圍世界最好的適應。——1930年白宮會議的報告共一百九十一頁“心理健康的學生接受自己(zìjǐ),知道如何發展,并充分運用自己(zìjǐ)的長處;另一方面絕對不讓自己(zìjǐ)有任何不足,影響正常的生活與長久的生命目標。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zìjǐ)的情緒,并且在理智與感情之間,謀求適度的平衡。他能接受環境的考驗,不輕易為各種驅力、價值觀念與現實的沖突而困惑。”——國外的心理學家

共一百九十一頁

心理健康是指—種持續的積極的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況下主體能對社會作出良好的適應,能充分發揮身心潛能(qiánnénɡ),而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我國的心理學家

共一百九十一頁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能保持安定、樂觀并充滿活力,能保障高度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以良好的生活方式適應(shìyìng)外部環境的一種狀態。心理健康具體體現為:①具有并達到同齡人正常的智力。②健康的情緒。③適度的行為。④無心理疾患。

共一百九十一頁

(一)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1、經驗的模式:以當事人對自己的主觀(zhǔguān)感受和體驗來界定健康與否。2、臨床的模式:根據當事人是否出現了某些異常癥狀來判斷。3、社會的模式:社會的模式有兩個:一個是社會適應的模式,另一個則是社會準則的模式。4、統計的模式:根據統計學上正態分布的理論,人的心理特征一旦偏離人群的平均水平,即為不正常。共一百九十一頁1、我國臺灣黃厚堅教授認為,凡屬心理健康的人,都應符合以下幾項條件(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其工作中發揮出來,以獲取成就,同時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之感,因此他通常是樂于工作的。(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樂于與人交往,而且通常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他在與人相處時,正面的態度(如尊敬、信任、喜悅等)常常多于反面態度(如仇恨、嫉妒、懷疑、畏懼等)。(3)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應有適當的了解,并進而能有悅納自己的態度;他愿意努力發展其身心的潛能,對于(duìyú)無法補救的缺陷,必能安然接受,而不作無謂的怨尤。(4)心理健康的人應能和現實環境保持良好接觸;對環境能作正確的、客觀的觀察;并能作健康、全面、有效的適應;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去加以處理,而不企圖逃避。共一百九十一頁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的心理健康標準:“成熟者”的健康心理具有以下(yǐxià)特征:(1)自我意識的擴展。(2)良好的人際關系(3)安全感(4)現實主義的知覺(5)具有一定的技能并投入工作(6)自我形象現實(7)良好的人生觀共一百九十一頁心理學家羅杰斯的“機能健全者”的特征(1)開放的經驗。(2)協調的自我。(3)充分(chōngfèn)信任自己。(4)無條件的自我關注。(5)與同事和睦相處。共一百九十一頁總的一點就是:對自己,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別人,友好、寬容,有良好的人際關系(rénjìɡuānxì);對工作,投入極大的熱情;對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共一百九十一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1、具有獨立生活能力。2、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3、能夠從心理上接納自己。4、勇于面對現實,同時又對生活、對自己充滿信心。5、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能積極主動地適應新環境,調節、平衡各方面的心理沖突。6、人際關系(rénjìɡuānxì)良好。7、學習方法得當。8、能應付一定的挫折。共一百九十一頁三、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biāozhǔn)第一,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第二,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發展的,不是靜止的。第三,心理健康的標準是客觀的,不是主觀(zhǔguān)的。第四,心理健康的標準應當是全面的,不是片面的。第五,心理健康的標準應當是評價性的,而不僅僅是測驗的。共一百九十一頁

第三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iàoyù)意義、任務和方法

一、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一)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yǒuxiào)方式(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共一百九十一頁二、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gōngzuò)的主要任務和內容(一)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shuǐpíng),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共一百九十一頁(二)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1、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認識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對成才的重要意義,樹立心理健康意識;2、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使大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地開發智力潛能,培養創新精神(jīngshén)和實踐能力;3、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使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覺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及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4、解析心理異常現象,使大學生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現,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各種心理問題。共一百九十一頁三、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jiàoyù)的原則、途徑和方法(一)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1、堅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2、尊重與理解學生3、預防、治療和發展(fāzhǎn)相結合4、全體與個別相結合5、助人自助,最終達到教育目的共一百九十一頁(二)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設,立足(lìzú)教育。2、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納入德育工作計劃。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高等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特別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4、重視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5、要充分利用高等學校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校刊、校報、櫥窗、板報等宣傳媒體,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共一百九十一頁思考題:1、讀了“心理衛生運動的起源(qǐyuán)”一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2、在學習本章之前,你是怎么理解“健康”二字的?之后又有哪些變化?3、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4、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義?5、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是什么?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進行教育?

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二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yǒuguān)理論第一節對心理的認識(rènshi)第二節需要理論、情緒理論與心理健康第三節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二節需要理論(lǐlùn)、情緒理論(lǐlùn)與心理健康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lǐlùn)與心理健康二、焦慮理論與心理健康三、應激理論與心理健康共一百九十一頁一、馬斯洛需要層次(céngcì)理論與心理健康共一百九十一頁(三)需要層次理論對心理健康的啟示1、需要層次理論揭示了人類基本需要的層次結構,突破了以往研究對人類需要的平面性列舉、歸納的機械性,從理論上研究了人類基本需要間的有機聯系,以及這種有機聯系的層次性、等級性和整體性。2、需要層次理論科學地反映了人的需要,心理健康工作要重視人的需要,尊重人的需要,尊重他人(tārén)的人格。3、需要層次理論提倡挖掘人類的潛能,把自我實現,看成心理健康的終級目標,使心理衛生學朝著開發人類潛能的方向發展。共一百九十一頁二、焦慮理論與心理健康(一)對焦慮的認識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是個體對當前的或預感到的挫折的一種十分復雜的情緒狀態,包括自尊心的損傷、自信心的喪失、失敗感和愧疚(kuìjiù)感等交織而成的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恐懼等情緒狀態。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弗洛伊德對焦慮的研究和理論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zhùmíng)的精神病學家,他把焦慮問題放在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的人格結構中進行研究。他認為,人格沖突是情緒產生的原因。1、本我2、自我3、超我共一百九十一頁焦慮分成以下幾類:第一類是當“自我”無力解決來自外部環境的影響時而(shíér)產生的現實性或客觀性焦慮。第二類是由“本我”沖動不能為“自我’所控制的神經過敏性焦慮。第三類是在社會要求與“自我”表現發生沖突時,由內疚感所引起的一種道德性焦慮。

共一百九十一頁(三)焦慮理論對心理健康的啟示總的來說,焦慮理論揭示了焦慮產生的原因和對焦慮的調適(diàoshì)。弗洛依德理論揭示了情緒和人格的關系,告訴人們可以通過完善人格來調節情緒活動。良好的情緒是人格適應的核心共一百九十一頁

三、應激理論與心理健康(一)對應激的認識心理應激屬于情緒維量上“緊張——松弛”維的緊張極。但是,應激不是單純的緊張狀態,而是包含著多種負性情緒的緊張狀態,它可以以震驚、恐懼、憤怒等爆發情緒形式(xíngshì)出現,也可能以處于高喚醒水平的壓抑的潛在形式(xíngshì)而存在;它可以是短暫的,也可以是持久的。共一百九十一頁

塞利的研究(yánjiū)

共一百九十一頁(四)應激理論對心理健康的意義1、應激理論的提出引起了心理衛生時代的變革2、對應激問題的探討(tàntǎo)拓寬了人們對心理保健差異性與整體性的認識3、在應激與心身疾病關系的探討中,深化了人類對健康本質的理解4、應激理論的發展,增強了人們對不良因素的抗衡能力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三節大學生的年齡特征一、大學生的生理特點二、生理發展所引起(yǐnqǐ)的心理變化第一,成人感、獨立性突出增強第二,精力旺盛,朝氣蓬勃,勇往直前共一百九十一頁三、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一)改革開放對大學生的影響(二)大學生心理的時代特點第一,追求理想。第二,傾向改革(gǎigé)第三,緊迫感強第四,要作時代的強者共一百九十一頁思考題1、

你怎樣認識“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fǎnyìng)”這樣一個結論?2、

怎樣認識心理衛生對人的健康的影響?3、

你怎樣評價馬斯洛需要理論?這個理論對你有什么啟示?4、

大學生的生理有哪些特點?生理特點是如何影響心理發展的?5、

弗洛依德認為人格沖突是情緒產生的原因,這一理論對你有什么啟示?6、

什么是應激?怎樣避免過度的應激?

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三章大學生的學習(xuéxí)與心理健康第一節學習概述(ɡàishù)第二節大學生的創造力和創造性學習第三節大學生常見的學習障礙問題及調節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一節學習(xuéxí)概述

一、學習的基本原理(一)學習的概念廣義的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jīngyàn)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現為外顯的行為。學習這種心理活動會導致個體已有的心理結構發生適應性的變化。共一百九十一頁

(二)學習(xuéxí)的基本原則

1、動機(dòngjī)原理2、強化原理3、建構性原則4、自主性原則共一百九十一頁

二、大學生學習的特點(一)學習目標的多元性(二)學習過程的主動性(三)學習內容的組織性(四)學習形式的多樣性(五)學習結果的超越性(六)學習具有研究(yánjiū)和探索的性質(七)學習的較高層次的職業定向性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二節大學生的創造力和

創造性學習(xuéxí)一、創造(chuàngzào)與創造(chuàngzào)力(一)創造產生前所未有的事物——亞里士多德的定義

創造是產生獨特性和價值性成果的行為——帕內斯的定義

創造是一種最終產生創造成品的活動或現象

——邵瑞珍的定義

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創造力創造力也稱創造性,第一(dìyī),創造力是個體的創造力。第二,創造力是每個人類個體都具有的能力。共一百九十一頁

二、影響(yǐngxiǎng)創造力的因素

問題(wèntí)過程人問題所處環境產品共一百九十一頁三、創造性人才的構成心理因素(一)創造性思維能力1、問題的敏感能力2、思想(sīxiǎng)和思維流暢的能力3、靈活的能力4、獨特的能力5、改變結構的能力6、制定計劃的能力7、深入研究問題的能力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創造性人格(大學生創造發明者的人格特征)(1)低樂群性,表現為緘默、孤獨、冷漠,寧愿獨自工作,對事而不對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見,為人做事的標準常常(chángcháng)很高,嚴謹不茍且;(2)高敏感性,表現為敏感,感情用事,通常心腸軟,易受感動,較女性化、愛好藝術,沉湎于幻想,在集體活動中,其不切實際的看法與行為常常降低了集體的工作效率;(3)高獨立性,表現為獨立自強,當機立斷,他們常自做主張,獨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計劃,不依賴別人,也不受社會輿論的約束,不嫌棄他人,也不需要別人的好感;(4)高自律性,表現為知己知彼,自律嚴謹,他們通常言行一致,能夠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感情行動,為人處世總能夠保持其自尊心,贏得別人的尊重。。共一百九十一頁吉爾福特的創造者智力特征:1、對問題的敏感性2、流暢性3、靈活性4、獨創性5、分析能力6、綜合能力7、發現(fāxiàn)或改組新定義的能力8、思維強度共一百九十一頁

美國斯坦夫大學推孟教授的研究(yánjiū)早在1920年推孟教授曾用智力測驗量表選出1528名兒童,他們的個體智商是151,團體智力測驗為142.5,都是高智力的。推孟從1921年至1956年期間,一直進行追蹤研究。(1956年推孟去世。)1968年,他的同事發表了長達40年的追蹤報告。共一百九十一頁報告(bàogào)表明,這些(zhèxiē)高智力者都具有良好的素質,受過優越的教育,學業成績比常人高出2至4個年級;獲得了適當的工作機會,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比例高達常人的8倍。但是,他們之中,沒有一個能成為象牛頓、達爾文、馬克.吐溫、奧爾尼那樣的作家和科學家。他們雖然有些著作、論文、研究報告,或者在政治、經濟、教育等事業方面有所貢獻,但都極為平凡。這一事實說明,智力獲得了高度發展,并不必然帶來創造力的高度發展。共一百九十一頁共一百九十一頁

三角區域表明第一,從整體上看,創造力與智力之間有正相關趨勢,高創造力者都是中等以上的智力。這說明,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創造力發展的不可(bùkě)缺少的條件。第二,智商在130以上看,其創造力分數極為分散,有的極高,有的極低。這說明,智力水平高的人,創造力水平不一定高,智力和創造力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共一百九十一頁

對創造力造成障礙的人格因素有以下幾點:(1)膽怯(2)過分的自我批評(zìwǒpīpínɡ)(3)懶惰(4)從眾(5)狹隘(6)刻板(7)驕傲共一百九十一頁四、創造性學習(xuéxí)

創造性學習則是能夠引起變化、更新、改組和形成一系列問題的學習。創造性學習的關鍵(guānjiàn)是尋求問題,它要求的是一種學會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學習。

共一百九十一頁

大學生創造性學習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增強創造性學習動機,尤其是成就動機。2、培養質疑精神,敢于對權威、對大眾、對已有的知識體系提出挑戰。3、借鑒學習方法,把傳統的維持學習變成策略和方法的學習。4、重視(zhòngshì)創造思維訓練,真正擴展自己看問題的視角,全面、具體、深入、批判地分析問題。5、勇于進行交流,使自己的學習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6、多參加科研活動,把自己所學與所做的結合起來,在具體科研活動中校驗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從而達到有一定的創造發明以激發自己興趣和提高自信的目的。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三節大學生常見(chánɡjiàn)的學習障礙問題及調節一、學習動機缺乏二、學習方法(fāngfǎ)不當三、考試焦慮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大學生學習動機缺乏(quēfá)

的表現1、缺乏愛與自尊2、目標設置方面(fāngmiàn)的問題3、不善于設置調整成功的標準,期望過高或過低4、自我效能感低,無成就感,缺乏信心。5、習得性自暴自棄6、喜歡把失敗歸因于外部原因7、意志缺乏共一百九十一頁

(三)學習動機缺乏(quēfá)的調適:增強學習動機

1、尋求心理咨詢人員專業幫助(bāngzhù),清理情緒性“垃圾”,保持良好的心態2、滿足自己合理的需要,踏上“自我實現”之路3、掌握目標設置的藝術4、明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徑5、高目標,高承諾,高投入,堅持不懈6、進行歸因訓練,轉變結果成敗歸因模式共一百九十一頁學習方法(fāngfǎ)的改善改善不當的學習方法,應注意:1、積累學習策略的知識,明確策略的適用條件2、在不同的學習情景中練習(liànxí)已知的方法3、自我監控和評價共一百九十一頁學習策略簡介(jiǎnjiè)認知(rènzhī)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共一百九十一頁認知策略(cèlüè)簡介復述策略:指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學習材料)進行多次重復的學習方法。精加工策略在指為學習材料增加相關的信息,以達到加深對記憶效果的學習策略。組織策略是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并表示出它們之間內在聯系的方法。①描述策略②歸類(ɡuīlèi)策略③表象策略共一百九十一頁元認知策略(cèlüè)簡介

所謂元認知,指的是學習者對認知的認知,也就是對認知過程(感知覺(zhījué)、記憶、思維、想象等)的監控和調節。包括:計劃策略:設定目標、快速閱讀、提出目標。監視策略:包括自我測試、集中注意、應試策略

調節策略:包括調整閱讀速度、再讀、概覽、應試策略。共一百九十一頁資源管理策略(cèlüè)

是輔助學生(xuésheng)管理可用的環境和資源的策略,對學生(xuésheng)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時間監管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第72頁)共一百九十一頁學習方法(fāngfǎ)不當的表現1、未能意識到學習成效與學習方法間的相依關系2、簡單記住“知識”,應付考試3、不能針對具體的學習任務選擇復述、精加工、組織化等具體策略(cèlüè)4、學習前缺乏計劃性,學習過程中缺乏監控和調整,學習后缺乏反思和改進共一百九十一頁5、不會科學利用時間6、不能恰當安排學習環境7、不能形成知識結構或知識結構不鞏固、不完善(wánshàn)8、學習環節的缺乏9、缺乏對大學學習特點的了解,不會利用大學豐富的信息資源共一百九十一頁學習方法不當的調試(diàoshì):改善學習方法1、積累學習策略的知識,明確策略的適用條件2、在不同的學習情景(qíngjǐng)中練習已知的方法3、自我監控和評價共一百九十一頁考試(kǎoshì)焦慮的表現1、認知方面的表現

2、生理方面的表現3、行為(xíngwéi)方面的表現4、情緒管理方面的表現共一百九十一頁

考試焦慮(jiāolǜ)調適

1、考前充分準備法考試要求(yāoqiú)和考場環境了解考場位置,準備考試所需用品調整自己的期望和心態輔以自信訓練和放松訓練

共一百九十一頁2、自信訓練(1)學會覺察個人消極的自我意識當個體獲得不久將參加一場十分重要的考試的消息以后,假如具有神經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緊張感等生理變化,通常便意味著大腦(dànǎo)已出現了消極的潛意識,針對這些潛意識或朦朧的念頭,把它清晰地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在一張白紙上把這些擔憂的想法逐條記下。共一百九十一頁

(2)養成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的習慣所謂挑戰,是指向消極的自我(zìwǒ)意識中的不合理成分進行自我(zìwǒ)質辯,其中包括指出這種消極的自我(zìwǒ)意識的不現實性和不必要性,闡明由此對個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確今后應采取的態度。共一百九十一頁3、放松訓練第一步,緊握拳頭→放松,伸直五指→放松;第二步,收緊小臂→放松,收緊大臂→放松;第三步,聳肩向后→放松,聳肩向前→放松;第四步,保持肩部平直轉頭向右→放松,保持肩部平直轉頭向左→放松;第五步,屈頸使下賅接觸胸部→放松;第六部,張大嘴巴→放松,閉口咬緊牙齒→放松;第七步,使勁伸長舌頭(shétou)→放松,卷起舌頭(shétou)→放松;第八步,舌頭用勁地頂住上腭→放松,舌頭用勁地頂住下腭→放松;第九部,用力睜大雙眼→放松,緊閉雙眼→放松;共一百九十一頁第十步,深吸一口氣→放松;第十一步,肩胛頂住椅子,拱背→放松,第十二步,收緊臀部肌肉→放松,臀部肌肉用力頂住椅子→放松;第十三步,伸腿并抬高(táiɡāo)15——20公分→放松;第十四步,盡可能地收縮腹部→放松,繃緊并挺腹→放松;第十五步,伸直雙腿,腳趾向上翹→放松;第十六步,屈趾→放松,翹趾→放松。告訴考生每晚睡覺前,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然后做放松訓練。做一遍后,休息兩分鐘,再做第二遍。每晚做兩遍即可。堅持做放松訓練,對于消除焦慮情緒是很有效的。共一百九十一頁思考題1、

結合自己的實際,分析大學生學習有哪些特點?2、

分析自己的思維能力現狀,并制定改進和訓練方案。3、

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并指出通過哪些方面的調節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qiánnénɡ)。4、

大學生學習動機缺乏有哪些表現?分析自己的學習動機狀態,根據學習動機理論,制訂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動機激勵方案。5、

什么是學習的精加工策略?為什么要對學習材料進行精加工?這樣對學習材料進行精加工?共一百九十一頁6、

什么是元認知策略?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如何訓練(xùnliàn)自己的元認知策略運用能力?7、

結合實際,分析自己在學習方法上還存在哪些不足,并提出改善自我學習方法的方案。8、

什么是考試焦慮?大學生考試焦慮有哪些表現?9、

考試焦慮是怎樣形成的?對考試焦慮如何疏導?共一百九十一頁第四章大學生的情緒(qíngxù)與心理健康第一節情緒概述一、情緒及情緒狀態二、情緒的兩極性三、情緒的功能與作用第二節大學生常見的情緒障礙與調適一、大學生情緒健康的標準(biāozhǔn)二、大學生常見的情緒障礙與調適三、大學生健康情緒的培養共一百九十一頁一、大學生情緒健康的標準(一)情緒反應適當所謂情緒反應適當,首先是指情緒的發生來自于某種適當的原因。其次,情緒反應適當還表現在情緒隨客觀事物而發生變化,引發情緒的因素消失之后,其情緒反應也應逐漸消失。(二)情緒表現穩定(三)主導心境(xīnjìng)愉快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大學生常見的情緒障礙與調適(一)消沉(xiāochén)(二)冷漠(三)孤獨(四)暴躁(五)焦慮(六)抑郁(七)挫折感共一百九十一頁

(一)消沉(xiāochén)的調節法(1)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2)目標靶法正確的做法是由高到低形成一系列的目標即目標群,使自己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產生(chǎnshēng)和增強喜悅感和自信感,使生活變得充實和富有意義。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冷漠(lěngmò)的調節法(1)情境溝通法冷漠的背后實際是愛的缺乏,要改變冷漠,可以從身邊(shēnbiān)小事做起,熱愛生活,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人際溝通,就是多與人交流,這是克服情感障礙的有力武器;自然溝通,就要多接觸大自然,這是洗滌心靈塵垢的最佳良藥;藝術溝通,就要或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多聽優雅美妙的樂曲。共一百九十一頁(2)原感療法(liáofǎ)即讓人們接觸到冷漠引發點所造成的情感體驗,通過尖叫或體驗驚恐、痛苦,使其壓抑在內心的矛盾得到釋放,從而在心理上得到某種治療。共一百九十一頁(3)幽隔離法即人為創設一個空乏的生存環境(如幽隔室(ɡéshì)),將冷漠之人隔離其中,人為阻隔其與外界的一切接觸,使其積壓日久的內心矛盾得以釋放,使其得以認識自我,產生人際交往的欲求,從而消除冷漠。共一百九十一頁(三)孤獨(gūdú)的調節法(1)認知調節法對他人和自我的消極評價是孤獨感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有孤獨感的人傾向于對他人和自己以嚴厲而苛刻的評價,從而使他們無法(wúfǎ)與他人建立持久關系。孤獨的人可能更內向,焦慮,對拒絕反應更敏感,并且更容易抑郁。在人際交往時,他們對自己和對方的評價極端消極。這就容易解釋為什么對許多身處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孤獨仍然是一個極為常見的問題。“人貴有自知之明”,學會正確評價和接納自己與他人,有利于消除孤獨感。共一百九十一頁

(四)暴躁(bàozào)的調節法(1)自我修養法“理智先行”是解決暴躁問題的良方,這需要加強自我修養。對付這種壞情緒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及時給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如當自己感到怒氣正在上升時,在心里對自己說: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從一數到十。往往只需幾秒鐘、幾十秒鐘,你的心緒就能夠(nénggòu)平靜下來,那時再去處理問題,就不會做出使自己后悔的事了。其次要培養幽默感。幽默常常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是暴躁情緒的拮抗劑。幽默能緩解矛盾,使人際關系融洽和諧,淡化甚至驅除不利情緒,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共一百九十一頁(2)合理宣泄法所謂“合理宣泄”就是以不傷害他人和自己、不違反社會(shèhuì)行為準則的方式,把心理上積郁的消極情緒打發掉。消除暴躁情緒的良方之一,是學會尋找合理的宣泄渠道。另外,參加文體活動、散步和聽音樂都可以使緊張的情緒得到放松。共一百九十一頁(3)延遲評價法遇到讓人生氣的事情時,可以做緩慢的呼氣和吸氣練習,并告誡自己不要(bùyào)馬上作出反應,并可采取一走了之的方式,暫時避開令人激動的人和事,冷靜下來后再做處理。共一百九十一頁

(五)焦慮(jiāolǜ)的調節法(1)自信心訓練法焦慮傾向嚴重的人往往有強烈的自卑感,凡事缺乏自信,常給自己以消極的“自我預言”。如果用“我能行”代替“我不行”規勸自己,就會打破惡性循環,重新(chóngxīn)建立起自信心。共一百九十一頁(2)意象練習法習慣于自我緊張的人還需要學習意象練習法。簡便易學的一種練習方式是,首先,找一個比較安靜舒適的地方,平心靜氣地坐下來,閉上雙目,想象自己睡在堅實的床上,自己的雙腳由混凝土鑄造,手也一樣,沉重的身軀沉沒到床下了;自己的身體由幾個沖氣皮球組成,閥門打開,放氣,先是腳變癟,然后是身體變癟。其次,盡量回憶和想象生活中最愉快、最美好的事情。這種訓練,可以(kěyǐ)使人的大腦松弛下來,有利于緩解過分緊張的情緒。共一百九十一頁(3)心理防御法在某種程度上,防御機制是個體解決問題適應現實,緩解焦慮的有效途徑。但由于它是一種無意識的過程,且實際上絕大多數是對現實的逃避,故對問題的解決常常缺乏合理性或持久性,有時還會反復出現不適應行為。在此提倡的主要是象“升華”這樣(zhèyàng)積極的心理防御。共一百九十一頁(六)抑郁(yìyù)的調節法(1)合理宣泄法

首先要調整心態。其次,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退縮、不幻想、不逃避,把自己(zìjǐ)心靈深處的苦惱跟朋友、親人說出來,不要憋在心里鉆牛角尖。再有,就是認知調整。共一百九十一頁(2)社會支持法

社會的支持可緩沖心理(xīnlǐ)壓力,從而起到預防或減輕抑郁。對“心境抑郁”的人,不要隨意使用“變態”、“精神不正常”、“神經有病”等刺激詞語,要多給予他們理解和幫助,幫其分析及了解自己的心理(xīnlǐ)狀態,包括促成心情抑郁的可能心理(xīnlǐ)因素。共一百九十一頁(3)專業診療法假如抑郁情況很嚴重,甚至有自殺的意念或企圖時,馬上要考慮住院及藥物治療。就算是中等程度的抑郁,想施行心理治療時,也要采用支持性的心理治療,主要在供給基本的安全感,彌補創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植信心與生活的動機,并且幫助自我能力的恢復,以便能有精神上的精力去面對困難。假如挫折(cuòzhé)的來源屬于外在性質時,可幫病人去排除或減少這些外在性的困難,并協助病人能善用各種外來的支持資源,包括家人、朋友或社會可供給的幫忙。共一百九十一頁(七)挫折感的調節(tiáojié)法(1)自勉暗示法自勉就是以積極的信念暗示自己,努力挖掘自己的優點與長處,而不是無意中把悲觀沮喪、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bùxìng)與失敗中奮起的人才能最終成大器。共一百九十一頁(2)文飾自慰法即合理化,這是一種自慰方法,為自己找一種“合理”的解釋(jiěshì),“自圓其說”。例如“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雖是一種精神勝利法,但總比懊惱、沮喪強。共一百九十一頁(3)合理宣泄法宣泄有助于調理大腦皮質功能,對心理(xīnlǐ)紊亂、壓抑感、反抗、破壞心理(xīnlǐ)等有很好的釋放效果。尋找適當地方大叫一番,痛哭一場,都可以宣泄內心的積郁,擺脫惡劣的心境。向親友,甚至是向不相識的人傾吐,相信對方會及時給予的善意勸慰,也可幫助排解心中忿悶,盡快走出心理(xīnlǐ)的困境。共一百九十一頁

三、大學生健康情緒的培養(一)培養高級情感(二)磨礪(mólì)堅強意志

(三)塑造健康人格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三節大學生情緒調控原理(yuánlǐ)與技術埃利斯的人性理論它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A.Ellis)所創立。因其采用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也被認為是一種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l、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2、情緒困擾源于非理性思維3、情緒困擾的持續是內化語言(yǔyán)持續的結果共一百九十一頁

愛利斯的ABC理論(lǐlùn)模型1、ABC的含義

A:誘發性事件B: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對該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píngjià),或稱信念C:在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

結果。共一百九十一頁基本(jīběn)觀點(1)不合理信念導致不良情緒的直接原因(2)個體應對自己的情緒(qíngxù)負責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大學生的情緒(qíngxù)調控技術(一)情緒(qíngxù)管理的技術1、接納自己的情緒:面對負性情緒首先要坦然接納并體驗,然后再想辦法采取建設性方式解決問題。2、學會表達情緒:好的情緒要與人分享,糟的情緒要與人分擔。在表達負性情緒時要注意一個原則是,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3、先處理情緒,后處理問題4、懂得尋求專業援助共一百九十一頁合理情緒想象(xiǎngxiàng)技術

合理情緒想象技術是七十年代初期由莫滋比發展起來的。具體做法是:幫助學生(xuésheng)想象當時的情景,重新進入那種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進一步探求學生(xuésheng)當時的想法,可能就會找出不合理信念。同時,也能使學生(xuésheng)真切感受到信念與情緒反應之間的關系,從而認識到改變不合理信念的重要性。共一百九十一頁

第一步:形象生動地想象引起情緒困擾的情景,特別是讓人心煩意亂、承受不了的情景,體驗這種情景下不適的情緒反應,并報告此時的感受(gǎnshòu)。

第二步:保持想象的情景,并將消極的情緒改變為適度的情緒。

第三步:停止想象,講述出自己是怎樣想才使情緒發生變化的。一般人往往是通過形成合理信念才做到改變的,此時要注意進一步強化合理信念,糾正某些不合理信念,必要時可補充其他的有關合理信念。共一百九十一頁思考題1、情緒有哪些基本狀態?它們由什么因素引起?2、衡量大學生情緒健康的標準有哪些?3、冷漠有哪些表現?如何消除(xiāochú)冷漠?4、挫折感是怎樣產生的,如何消除挫折感?5、簡述艾利斯的ABC理論。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五章大學生人格(réngé)與心理健康第一節人格與人生第二節大學生常見人格障礙及其心理(xīnlǐ)防治第三節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徑與方法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一節人格(réngé)與人生

一、心理學的“人格”,又稱為“個性”,一般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活動的穩定(wěndìng)的、持久的特征,尤其是在情感活動和意志行為活動方面表現出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和氣質兩個方面。共一百九十一頁人格心理(xīnlǐ)的特點1、共性(gòngxìng)和獨特性的統一2、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3、生物制約性和社會制約性的統一共一百九十一頁二、人格(réngé)優化是大學生的重要人生任務之一健康的人格具有以下6個特征:(1)自我擴展的能力。健康的成年人參加活動的范圍很廣。他有很多朋友,許多愛好,并且在政治、社會、宗教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態度。(2)與他人熱情交往的能力。人格健康的人與別人的關系是親密的,但沒有占有欲,也沒有嫉妒心。他們富有同情心,能容忍自己與別人在價值觀和信仰上的差別(chābié)。(3)情緒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認可。健康的人能夠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沖突和挫折,經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們對自己也具有積極的看法,而不同于自我憐憫的人。共一百九十一頁(4)客觀地認識(rènshi)現實。人格健康的人是根據事物的實際情況看待事物的,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希望來看待事物。這種人在評價一種形勢和決定順應這種形勢時都非常明白,他們是“明白人”,而不是“糊涂人”。(5)有自知之明。健康的成人對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他們能準確地理解真實的自我與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差別,懂得自我評價與別人對自己評價之間的差別。(6)有一致的人生哲學。人格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種一致的傾向,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種主要的愿望。人生觀、信仰、對生活的預感都能對他們的行動產生創造性的推動力。共一百九十一頁人格(réngé)與健康

健康是生命之本,是幸福人生的根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明確地意識到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人格健康。心理健康是人格健全的基礎,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達到(dádào)一定高度的體現。共一百九十一頁人格(réngé)與自我實現近年來,人們已逐漸形成一種共識,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更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或者說“情商”。“情商”這個新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博士丹尼爾·葛爾曼在1995年提出來的,他概括了“情商”的五個方面:1、認識自身的情緒;2、妥善管理情緒;3、自我激勵;4、認識他人(tārén)的情緒;5、人際關系的管理。毫無疑問,情商包含了豐富的人格因素,如獨立性、自信心、勤奮、踏實、堅韌、耐心、恒心、創造性以及樂觀、合作精神等。

共一百九十一頁有人說過:人生的較量有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技巧的較量,其次是智慧的較量,而最高層次的較量則是人格的較量。人格決定(juédìng)著觀念的形成,支配著傾向性的行為習慣,并最終決定(juédìng)著人生的層次與高度。可見,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共一百九十一頁大學生正處在人格(réngé)塑造的關鍵時期

大學期間以及畢業(bìyè)后工作的5年之內的生活,會對個人性格的形成都將產生很大影響。從自己出身、家庭的各自環境中走出來的大學生,各有各的素質特點。農村的同學儉樸但可能缺少大度,城里的同學大方但可能不夠謙虛。不管過去如何,不管你的出身給了你什么,大學是個新的加工廠,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互相感染,使每一個人脫盡原來的色彩,成為一個新的、高素質的大學生。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二節大學生常見(chánɡjiàn)的人格障礙及其防治一般所稱人格障礙有三種可能指的意義:(1)泛指一切心理障礙,這樣應用是人格障礙就成了精神癥狀或精神疾病的代用詞。(2)文藝、電影界所稱的人格障礙一般是指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或類似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的各種(ɡèzhǒnɡ)表現。這主要是自我意識分離的問題,當然也與人格有關。(3)嚴格意義的人格障礙,是變態心理學范疇中以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間的行為特征。

共一百九十一頁

所謂人格障礙,指一種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在沒有認知過程障礙或者沒有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出現的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這種人格在發展和結構上明顯的偏離(piānlí)正常,以致使個體不能適應正常社會生活。共一百九十一頁二、人格障礙(rénɡézhànɡài)形成的原因(一)生物學因素(yīnsù)

(二)心理因素(三)社會環境因素

共一百九十一頁常見人格障礙(rénɡézhànɡài)及其心理調適人格障礙分三大類群

第一類行為怪僻、奇異為特點(tèdiǎn),包括偏執型、分裂型人格障礙;第二類以情感強烈、不穩定為特點,包括癔病型、自戀型、反社會型、攻擊型人格障礙;第三類以緊張、退縮為特點,包括回避型和依賴型人格特征。共一百九十一頁

第一類:

(一)偏執型人格障礙以固執(gùzhí)、敏感多疑、心胸狹窄、報復心強為主要特點。(二)強迫型人格障礙這類人以要求嚴格和完美為主要特點。共一百九十一頁(三)分裂型人格障礙這種人表現退縮、孤僻、膽怯,情緒冷淡,不能表達對他人的溫暖、體貼與憤怒,對贊揚或批評無動于衷;對現實的認識能力并沒有喪失,但常做白日夢,沉迷于幻想之中,缺乏進取心,尤其回避競爭;外貌和行為奇特,人際關系有明顯缺陷和情感冷淡為主要特點。對喜事缺乏愉快感,對人冷淡,對生活(shēnghuó)缺乏熱情和興趣,孤獨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與人來往,因此也較少與人發生沖突。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二類人格障礙(rénɡézhànɡài)(四)自戀(zìliàn)型人格障礙過分地自我關心、自我中心和自夸自尊。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才學、有美貌。期待別人的欣賞,總希望有人特別對待自己,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以極端的眼光看人,不是說得很好,就是一無是處。很難理解別人的苦處和難處。共一百九十一頁

(五)戲劇性人格障礙(rénɡézhànɡài)

又稱癔癥型人格、歇斯底里型人格。其特點是:活潑、外向、喜歡交際、喜歡新奇事物、時時(shíshí)想吸引別人注意;話多,卻嫌膚淺;熱情,卻不能持久,也無法專注在某一件事上;注意力如花蝴蝶般,永遠飄來舞去;情緒變化快速,可以為小事痛哭失聲,轉瞬間又高高興興;與人交往很友善、表面熟絡,卻難以建立真誠而深刻的友誼。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三類人格障礙(rénɡézhànɡài)(六)依賴型人格障礙過度的依賴他人。雖然有較好的工作能力(nénglì),但由于缺乏自信,自覺難以獨立,不時地需要別人的幫助。不過段,也缺乏判斷力,總是依靠別人為自己做出決策或指出方向。共一百九十一頁調適方法(對待(duìdài)偏執人格)1、認知療法

有這種性格的大學生思想容易偏激,遇事好走極端,頭腦中有許多非理性觀念,又從不做自我批評。首先將頭腦中的非理性觀念列出。

看看里面有多少偏激、荒謬的地方,也設想一下,別人如此(rúcǐ)做自己受得了嗎?由此反觀自己的行為,把這些非理性觀念加以批評、改造成“我不敢表示真實的情感,這本身就是虛弱的表現”,把這些寫下來,貼在醒目的位置,時刻提醒自己。共一百九十一頁行為禁止(jìnzhǐ)法

這類大學生在自己受到刺激要發作時之前,可用行為禁止法克制自己的行為。

共一百九十一頁調適方法(fāngfǎ)(對待強迫型人格)1、自我反省(fǎnxǐng)法

具有這種性格的大學生,應好好的反省一下人生的意義、自己這樣做的意義何在,以期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客觀的評判。請自問一下:為什么給自己定下如此多的清規戒律?為什么做事一定要求十全十美?與這種人格特點作斗爭,可采用順其自然法、行為阻斷法和思維停頓法。練習對一件事迅速做出決定,先從小事做起,體會做事的快樂,而不后悔為什么沒有做另一種選擇。慢慢地就能從猶豫不決、遲疑躊躇、患得患失中擺脫出來,使自己的心智得到解放。共一百九十一頁2、理性觀念療法

這類人格的大學生大多存在許多(xǔduō)非理性觀念。這種非理性觀念多數來自早年的不良教育。對種種頭腦中的非理性觀念,應逐條地加以改造。然后通過交友等方式改變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

共一百九十一頁調適(diàoshì)(分裂型人格障礙)

1、舞蹈療法

獨自一人在家,選擇節奏明快的音樂,然后對自己暗示道:“我現在要放松自己,讓自己隨著節奏滿滿的動起來。”開始(kāishǐ)可能有些不好意思,但因獨自在家沒有人看見,所以不要有顧慮,盡管隨音樂動起來,就會感受到身心的自然歡娛,不必講究什么規范動作,只需放松自由的跳,在自由自在的舞蹈中使自己的自我得到開放。當舞跳得有點入門的時候,可參加小型舞會,與別人一起盡情的跳舞。此后還可參加舞蹈培訓班,

這樣通過跳舞達到了提高自信、同外界交往的目的。共一百九十一頁2、繪畫療法

可買一些紙與筆,最初只須學炭筆畫,用炭筆在白紙上億兒童涂鴉的方式作畫,把頭腦中呈現出的圖像畫下來即可。在完成放松自由地涂鴉了一個階段后,便可買些介紹素描(sùmiáo)技法的書或上美術班,學習美術的基本常識逐步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在學畫過程中,可經常參觀一些畫展,找一些畫友或畫師交流心得體會,這樣既找到了與現實交流的途徑,又尋得表現內心感受的方法。

共一百九十一頁3、雕塑(diāosù)療法

4、音樂療法

5、家庭支持療法

共一百九十一頁調適(diàoshì)(自戀型人格障礙)1、解除自我中心觀

2、學會(xuéhuì)愛別人

共一百九十一頁調適(diàoshì)(戲劇性人格障礙)1、情緒(qíngxù)調整法

2、興趣中心升華法

共一百九十一頁調適(diàoshì)(依賴型人格障礙)1、習慣糾正法

2、重建(zhònɡjiàn)自信法

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三節

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徑(tújìng)與方法

一、善待和利用我們自己的氣質

(一)正確地認識(rènshi)氣質(二)了解你的氣質(三)認識氣質特點,發揚氣質的積極面共一百九十一頁二、

塑造優良的性格品質

(一)性格及其特征(二)性格的類型(三)良好(liánghǎo)性格品質的培養共一百九十一頁三、提升自我心象,激發自我潛能

(一)自我心象及其作用

自我心象是指在自己心目中的“自我肖像”(二)自我心象的形成與更新這種感覺是在自我經歷(jīnglì)、環境和某種特殊事件或刺激中形成。

共一百九十一頁制造積極自我(zìwǒ)心象的心理訓練1、觀察自信者的形象2、練習爽朗的大笑

3、學會欣賞自己—照鏡子4、改變不良習慣:戰勝自我

共一百九十一頁思考題

1、在你的記憶中,哪些人對你的個性形成影響最大?最要表現在什么方面?2、培養健全人格對你和國家有何意義?3、你身上有哪些人格發展缺陷,具體表現是什么,它們(tāmen)對你產生過什么影響?4、在改變自己的個性方面,你有哪些阻力?5、你認為現代社會需要哪些良好的個性品質?

共一百九十一頁第六章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人際交往的概述一、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范圍、類型(lèixíng)與特點三、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個體成長的功能第二節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一、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問題三、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品質和行為第三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表達技巧一、人際交往的原則二、人際交往的自我呈現技巧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一節 人際交往的概述(ɡàishù)

一、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礎(一)認知1、自我認知2、社會認知(二)情感(qínggǎn)(三)行為共一百九十一頁一方的行為另一方的行為①管理、指揮、指導、勸告、教育尊重、服從②幫助、支持、同情信任、接受③同意、合作、友好協助、溫和④尊敬、信任、贊揚、求援勸導、幫助⑤害羞、禮貌、服從驕傲、控制⑥反抗、懷疑懲罰、拒絕⑦攻擊、懲罰、不友好敵對、反抗⑧激烈、拒絕、夸大、炫耀不信任、自卑人際關系(rénjìɡuānxì)的行為模式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問題(wèntí)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六個方面。(一)自卑心理對人際交往的影響(二)自我中心對人際交往的影響(三)猜疑心理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四)敵對心理對人際交往的影響(五)羞怯心理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六)嫉妒心理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共一百九十一頁

三、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品質(pǐnzhì)和行為

(一)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不良品質值得高度喜歡的:真誠誠實忠誠真、信得過可靠理智有思想體貼可信賴熱情友善友好快樂不自私幽默(yōumò)負責任開朗信任別人結果表明,大學生們評價最高的是“真誠”。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不良行為

有點積極作用和有點消極作用之間的:固執(gùzhí)循規蹈矩大膽謹慎追求盡善易激動文靜好沖動好斗靦腆猜不透好動感情害羞天真閑不住空想家追求物質享受反叛孤獨依賴性共一百九十一頁最不值得喜歡的:作風不正不友好敵意多嘴多舌自私眼光短淺粗魯自高自大(zìgāozìdà)貪婪不真誠不友善信不過惡毒討厭的虛假的不老實的冷酷邪惡裝假說謊共一百九十一頁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不良行為1、沖動(chōngdòng)行為2、逆反行為3、做戲行為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三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自我(zìwǒ)呈現技巧一、人際交往的原則(yuánzé)(一)主動性原則(二)雙向性原則(三)平等性原則(四)溝通性原則(五)換位性原則(六)選擇性原則(七)實踐性原則共一百九十一頁二、人際交往的自我呈現技巧(一)人際交往中語言(yǔyán)的自我呈現技巧1、接收語言的心理呈現技巧認真傾聽配合對方融入對方謙虛的態度不輕易打斷對方共一百九十一頁2、表達語言的自我呈現技巧(1)“看人”說話(2)看場合說話(3)把握適當的語言數量(4)注意發揮語言的內在力量(5)注意贊揚對方(6)要使用正確的語音(yǔyīn)語調(7)要適當控制音量(8)要把握適當的語速共一百九十一頁(二)人際交往中非語言的自我呈現技巧1、正確(zhèngquè)運用面部表情2、正確運用頭部動作3、正確運用手姿4、正確運用坐姿5、正確運用站姿6、正確運用人體距離共一百九十一頁思考題1、

好的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什么(shénme)作用?2、

身邊常見的影響同學之間人際交往的因素有哪些?3、

你自己需要完善哪些人際交往方面的技能?共一百九十一頁

戀愛(liànài)與性心理健康第一節

大學生的兩性交往第二節大學生戀愛問題(wèntí)分析第三節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共一百九十一頁

第一節

大學生的兩性(liǎngxìng)交往

一、兩性關系(一)兩性交往(jiāowǎng)的形成

(二)兩性交往的意義

(三)兩性溝通的障礙克服

共一百九十一頁

兩性溝通的障礙克服(kèfú)

1、首先要使自己成為可愛的人2、雙方交往要坦誠相待3、尊重自己4、尊重對方5、交往要公開6、從兩性交往中學習與成長

共一百九十一頁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

(一)注意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二)主觀學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三)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dànhuà)

(四)失戀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

共一百九十一頁

四、大學生感情的經營(一)認識自己(二)了解異性及兩性差異

1.對于性與愛的先后順序

男性:社交(shèjiāo)→體膚→情感→婚姻,即“先性而后愛”。女性:社交(shèjiāo)→情感→體膚→婚姻,即“先愛而后性”。

2.決策歷程

多數的男性是自動自主做決定,表現自己是個有定見的男人,多數的女性則會先商量再決定,先聽聽別人的意見再說,即使自己心里已經有答案了,還是會以疑問句問對方的意見。

共一百九十一頁3.溝通歷程

有句話說:“女人渴望的禮物是了解,而男人送給她的卻是建議。4.溝通方式

女性描述事情通常描述得比較詳細,形容詞也多,句型多是祈使句或附加問句的形式,表達的目的多想得到了解、安慰或贊美,且擅于觀察非語言訊息,也擅于用非語言管道輔助傳遞個人情緒感受﹔而男性則敘述事情簡單扼要,甚少夾帶感情,常使用較決定性的、絕對性的方式表達及強調其看法(kànfǎ),常常是女性的非語言行為早已充分表達個人的意思了,而此時男性卻沒有響應或無法了解。共一百九十一頁

第三節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

一、青年期性心理發展(fāzhǎn)二、大學生性心理特征三、大學生的性行為與性心理健康

共一百九十一頁一、青年期性心理發展(一)青年期性心理發展的幾個重要概念(gàiniàn)1、生物性的性

可定義為男性與女性在解剖與升值方面基本的差異,包括染色體、荷爾蒙分泌、內外生殖器的差別。

2、性別

包括二種,一是生物性的性別,一是心理性的性別。

3、性別認同是指個體對自我所歸屬性別的自我知覺,這種認知程度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很大。

共一百九十一頁

4、性別角色

是指個人表現他們性別認同的方式。這是經由模仿同性的父親或母,加上得到異性父、母親的贊賞所學習到的行為。再整個生命周期中,性別角色常不斷地被定義。

5、性別角色行為

包括兩部份,一是性行為,牽涉到性欲、性反應、性高潮等行為反應;一是性別行為,與一般(yībān)所謂的男性氣概與女性氣質之行為有關。

6、性的偏好

是指對性伴侶的選擇,如:異性伴侶、同性伴侶、或兩性兼具。

共一百九十一頁

大學生性心理特征(一)對性知識的渴望(二)復雜的性觀念與性態度(三)時常出現多種性心理困擾與性偏差(piānchā)行為

共一百九十一頁

三、大學生的性行為與性心理健康

(一)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zhòngyào)標志

性心理健康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對性心理健康所下的定義是:通過豐富和完善的人格、人際交往和愛情方式,達到性行為在肉體、感情、理智和社會諸方面的圓滿和協調。共一百九十一頁性心理健康的標準(biāozhǔn)(1)具有良好的性知識;

(2)對于性沒有由于恐懼和物質所造成的不良態度;

(3)性行為符合人道;

(4)在性方面能做到“自我實現”;

(5)能負責地做出有關性方面的決定;

(6)能較好地獲得有關性方面的信息交流;

(7)接受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制約。

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大學生最需學習的性課題

1、建立(jiànlì)正確的性價值觀

2、為自己的性欲負責3、健康的性行為

共一百九十一頁健康的性行為是指具有性欲的男女在軀體上、感情上、知識上、信念上、行為上和社會交往上健康的總和,它表達為積極健全的人格,豐富和成熟的人際交往,坦誠與堅貞的愛情和夫妻關系。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1)根據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觀念享受性行為和控制生殖行為的能力。

(2)消除抑制性反應和損害性關系的諸如恐懼、羞恥、罪惡感以及虛偽的信仰(xìnyǎng)等不良心理因素。

(3)沒有器質性障礙、各種生殖系統疾病及妨礙性行為與生殖功能的軀體缺陷。

共一百九十一頁

健康的性行為貫穿于人的一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重點(zhòngdiǎn)和內容。青春期:手淫,因身體發育帶來的種種性困惑或性焦慮,同伴間的性嘗試,恐人癥,孤獨感,無聊感,軀體不適,情緒波動,白日夢。

未婚成年期:對性的需要,尋找伴侶所遇到的困難,自卑感,失落感,失戀或失足,性焦慮,沒有歸宿的愛情,愿意接觸異性又害怕妊娠,充當第三者。

共一百九十一頁

大學生除了懂得生理知識外,更需培養的是對性的自我抉擇能力,懂得用智慧來掌握沖動控制的能力,勇于面對問題的負責態度,當面對困境時能尋求專業協助,將自己與他人的傷害減至最低的智慧。擁有這些,性不再如洪水猛獸,人也才能自信(zìxìn)自在做自己。

共一百九十一頁思考題1、你怎樣理解愛情的含義?2、青年(qīngnián)應怎樣處理愛情與事業的關系?3、如何面對失戀?4、青年應該怎樣提升愛與被愛的能力?5、何為性心理?6、性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7、常見的引起性心理失調的原因是什么?共一百九十一頁第八章 大學生的心理咨詢(xīnlǐzīxún)與心理健康第一節 心理咨詢概述(ɡàishù)第二節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共一百九十一頁第一節 心理咨詢(xīnlǐzīxún)概述

一、心理咨詢(xīnlǐzīxún)的涵義二、學生心理咨詢的任務、原則與方法三、走出誤區,正確認識心理咨詢共一百九十一頁一、心理咨詢的涵義

心理咨詢是咨詢師協助求助者(稱來訪者或來詢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過程。

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咨詢師,通過與來訪者建立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協助來訪者(即來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jìnér)欣賞自己,克服成長障礙,發展個人的潛能。共一百九十一頁

心理咨詢的主要工作(gōngzuò)對象是正常人,它所著重處理的是人們的正常需要和問題。共一百九十一頁

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zhèyàng)那樣的問題,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對這些問題如能采取適當的方法予以解決,個體就能順利健康地發展;若不能及時加以正確處理,則會產生持續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心理障礙。心理問題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就這些問題求助于心理咨詢并不意味著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見不得人的隱私,相反,這表明了個體具有較高的生活目標,希望通過心理咨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消極的回避和否認問題。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大學生心理咨詢的任務、原則與方法(一)大學生心理咨詢的任務1、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咨詢關系2、認識內部沖突——咨詢師需要幫助對方認識到其自身內部的種種沖突3、糾正錯誤觀念——咨詢為這些人提供了一次機會,使他們對錯誤的觀念進行思考,并代之以更準確現實的觀念。4、深化求助者的自我認識——引導人們去發現(fāxiàn)真實的自我并相應地生活5、學會面對現實問題6、增加心理自由度7、幫助求助者作出新的有效行動共一百九十一頁(二)大學生心理咨詢的原則1、來詢者方面必須遵循的原則。(1)主動性原則:即要有一定的求助動機。(2)信任的原則:即對心理咨詢要有一定的信任度。(3)守時原則:即要理解心理咨詢的時間限定。(50分鐘)(4)坦誠性原則:可把心理咨詢師看作是一個特別親密的朋友(péngyou)(5)收費原則:即理解心理咨詢的收費問題。

共一百九十一頁咨詢師方面必須遵守的幾項原則(1)耐心(nàixīn)積極的原則:即耐心(nàixīn)傾聽,鼓勵疏泄;積極支持,建立信心;解釋得當,應對審慎。(2)保密原則:即尊重來訪者,嚴守秘密。(3)解決問題的原則:(4)及時轉診的原則:共一百九十一頁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為:①了解和澄清(chéngqīng)問題的性質,并列出所有的問題;②讓來訪者挑選其中的一個問題先著手解決(即學會分清主次);③幫助來訪者考慮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并列出各種可能的方案,最好是寫下來,然后選擇其中最可能實施和成功的方案;④根據作出的選擇,付諸行動去實施或執行;⑤評價實施效果。如果來訪者問題解決,再選擇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