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探索生命 考點串講_第1頁
第二章 探索生命 考點串講_第2頁
第二章 探索生命 考點串講_第3頁
第二章 探索生命 考點串講_第4頁
第二章 探索生命 考點串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

走進生命世界第二章探索生命魯科版新教材六年級上冊復習知識點聚焦1.科學思維的特點和應用2.科學探究的過程和對照實驗3.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1.生物學問題通常需要運用

,通過

,并借助

來解決。

2.歸納是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由

兩部分組成。

3.科學思維主要具有

、

等特點。

4.邏輯關系的推理可以運用

、

、

、分析、綜合、建模等方法??茖W思維科學探究研究工具

前提結論尊重事實注重邏輯勇于質疑比較分類歸納演繹科學思維的特點沃倫不受傳統觀點的束縛,提出了新的見解。這反映出他的思維具有

的特點(

)A.尊重事實B.注重邏輯C.勇于批判D.敢于冒險分析:依據科學思維的特點作答。典例1下列關于科學思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當預期與事實不一致時,應尊重事實B.科學思維以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和得出結論C.科學思維的證據與結論之間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D.科學思維要相信權威或服從大多數哺乳動物體內都有膈。鯨是哺乳動物,所以鯨體內是有膈的,這里運用的科學方法是(

)A.歸納 B.演繹 C.假說 D.分析變式2變式1事實是_________或_________的事物,觀點是個人對事物的______或_____。事實是觀點形成的基礎和_____,觀點應根據事實形成和_____。已經發生已知存在看法判斷依據提出

區分事實與觀點在科學研究中要能夠區分事實和觀點,下列屬于觀點的是(

)A.鳥類有翅B.昆蟲有三對足C.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D.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典例2分析: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物體、現象和事情等,觀點是從一定的立場或角度出發,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在科學探究中,注意區分事實和觀點十分必要。下面的敘述中屬于“事實”的是()①北京人的化石發現于周口店的龍骨山②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約距今50萬至20萬年前的直立人③人類的始祖在非洲④人類新個體的產生,要經歷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變式3科學探究研究者通過_____、_____等多種途徑獲得_________,再通過_____對獲得的_________作出_____的過程。觀察實驗事實證據推理解釋事實證據1)、步驟:

、作出假設、

、實施計劃

、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

以外,其他條件都

的實驗叫對照實驗。要探究的“這個條件”就是實驗的

。9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得出結論不同相同變量3)、對照實驗一般分為

。對照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狀態下,排除一切影響實驗的因素。實驗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都處于理想狀態。4)、科學探究的對照試驗中要遵循

原則。對照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除這個變量外,其他條件都要

。5)、堅持重復試驗原則。實驗中,研究對象應足夠多,以避免

;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減少

,要設置重復組并計算多次結果的

。對照組實驗組單一變量相同且適宜偶然性誤差平均值典例3[2024·煙臺]塑料制品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其中含有的一些塑化劑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產生影響。塑化劑能引發性早熟嗎?科研人員用小鼠設計了如下實驗,相關步驟或結論正確的是(

)A.隨機選擇20只幼齡雌鼠B.實驗的變量是飼料C.記錄每只小鼠初次發情時間,分別計算每組的平均值D.若甲組的初次發情時間早于乙組,則說明塑化劑能引發性早熟分析:應該選取20只發育程度相似的同齡、幼年雌鼠,隨機分為兩組。根據甲乙兩組飼喂方式的不同,可知實驗的變量是塑化劑。本題實驗的因變量為各組雌鼠的初次發情時間,即觀察記錄每只雌鼠的初始發情時間,并取平均值。若乙組的初次發情時間早于甲組,則說明塑化劑能引發性早熟。[2023·宜昌]如表為“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設計,對它修改正確的是()A.兩側鼠婦的數量可以不同B.兩側都應是陰暗環境C.兩側的溫度可以不同D.兩側的土壤都要是潮濕的變式1某同學了解了鼠婦喜歡黑暗的環境后,準備繼續探究“水分對鼠婦分布的影響”,他應該選擇下列裝置中的(

)變式2

ABCD3顯微鏡的構造1.顯微鏡的構造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④_______

⑤_____

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

⑧_____⑨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目鏡轉換器物鏡反光鏡鏡座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鏡臂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移動手輪底光源14認一認:認識顯微鏡的結構19目鏡鏡座2鏡筒3轉換器4物鏡5載物臺6通光孔7壓片夾8遮光器粗準焦螺旋10細準焦螺旋11鏡壁12鏡柱13反光鏡1、顯微鏡的結構中,放大物象的是

。①目鏡:安裝在鏡筒上,標有10×、12.5×等,無螺紋。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②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標有4×、40×等,有螺紋。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③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2、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

。①反光鏡:有兩面,分別是

反光鏡和

反光鏡。②遮光器:有大小不同的

光圈

,通過調節光圈大小來調節光線強弱。環境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反光鏡;環境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反光鏡目鏡物鏡遮光器反光鏡平面凹面[點撥]3、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的結構的是

。①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幅度較

,調焦距。②細準焦螺旋:升降鏡筒幅度較

,調焦距,可使模糊物像變清晰。4、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個

,兩邊有兩個壓片夾。細準焦螺旋大小通光孔粗準焦螺旋

[2023·黃石]人類對細胞的認識,離不開顯微鏡。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敘述,錯誤的是()A.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工具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和C.從顯微鏡的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典例4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目鏡[2023·連云港]如圖是中學生物學實驗室常用的一種光學顯微鏡結構圖。在“制作并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實驗中,若視野過亮,為了便于觀察,除調節遮光器(光圈)外,還可以調節()A.①B.②C.③D.⑥變式1(2024濟寧期末)在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往往需要根據觀察的物體選擇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和物鏡,以獲得良好的觀察效果。某校生物實驗室有如下一些鏡頭,若想看到體積盡可能大的細胞,應選擇哪組鏡頭(

)A.①和④ B.③和④C.②和③ D.④和②變式24顯微鏡的使用1、取鏡和安放。2、

:包括“四轉”“一轉”

,

先使鏡筒慢慢上升“二轉”:轉動

,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三轉”:轉動

,選用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四轉”:轉動反光鏡,同時一只眼注視目鏡,找到白亮的圓形視野。轉換器遮光器對光粗準焦螺旋物鏡3、觀察“放”:把玻片標本放置在載物臺上。“降”:轉動

,鏡筒下降,眼看

,防止物鏡壓碎玻片?!吧保耗鏁r針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緩緩上升,同時一只眼注視目鏡觀察物象。粗準焦螺旋顯微鏡使用口訣: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赐甑捅掇D高倍,九退整理十歸箱。1、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

。(將試卷旋轉180°即可)。顯微鏡下看到細胞質環流方向為逆時針,實際細胞質環流方向也是逆時針。2、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與物像移動方向

。物像偏向哪玻片標本就往哪里移。(同向移動)3、顯微鏡視野中的污點可能出現在

、

上。4、光線入眼的途徑:

。5、觀察材料必須

。相反目鏡物鏡玻片反光鏡→光圈→通光孔→載玻片→物鏡→鏡筒→目鏡薄而透明倒像點撥顯微鏡使用要點若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在目鏡和物鏡都不調換的情況下,你能用什么辦法判斷這個污點在何處?轉動目鏡污點移動污點不動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污點移動在玻片上污點不動在物鏡上污點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鏡、物鏡、玻片標本思考6、顯微鏡的使用中低倍鏡與高倍鏡的規律特點:7、低倍鏡轉高倍鏡的步驟:注意先后順序①向

移動裝片,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②轉動

換高倍物鏡;③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調節視野亮度;④轉動

,將物像調至清晰。比較項目目鏡的長短物鏡的長短物鏡與標本間距離物象大小物象數量視野明暗低倍鏡長短遠小多明高倍鏡短長近大少暗右下方轉換器細準焦螺旋三、其他常用工具用途工具作用觀察器具

放大物像解剖器具鑷子夾取材料刀片切取材料解剖針挑取實驗材料加熱器具酒精燈加熱物體石棉網使受熱均勻三腳架作支架用,上面放石棉網,下面放酒精燈放大鏡鑷子刀片滴管試劑載玻片玻片標本放大鏡解剖針實驗培養皿燒杯加熱酒精燈加熱試管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⑨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通遼]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應的解決方法,正確的是()A.視野模糊不清——轉動粗準焦螺旋B.視野較暗——改用較大光圈或凹面鏡C.視野范圍過小——換用高倍鏡D.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動玻片分析:視野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A錯誤。室內光線較暗,可以選用凹面鏡和大光圈,B正確。顯微鏡鏡頭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所以視野范圍過小,要換低倍鏡,C錯誤。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右上方,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D錯誤。典例5[2022·梧州]顯微鏡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觀察工具。圖中操作流程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變式1.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為了解某市城市綠化情況,可以選用調查法B.想知道土壤濕度對鼠婦生活和分布的影響,最好選用觀察法C.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D.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有時可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達標訓練2下列有關科學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①觀察是只通過視覺獲取信息

②范圍無論大小,都要逐個觀察③對照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④探究過程中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A.①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④4.[2024·云南]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同一目鏡下,觀察到清晰物像時,視野范圍最大的是()3.同學們發現學校附近有廢水排入的水域中,蛙類的數量越來越少。于是推測“污染的水質會影響蛙類的生活”。這屬于科學探究基本過程的()A.提出問題B.作出假設C.制訂計劃D.得出結論5.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的物像從圖甲轉為圖乙,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是()①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粗準焦螺旋③轉動轉換器④移動裝片⑤調大光圈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⑤C.④③⑤①D.③④②①6.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儀器,它能幫助我們觀察到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轉動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B.視野最亮的鏡頭組合是①和③C.觀察時,視野中的異物一定位于a或e上D.對光時,應轉動d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7.某同學想探究影響蟑螂生活的環境因素,搜集了如下資料:蟑螂,學名蜚蠊,別名“小強”,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室內昆蟲。白天它們一般都隱藏在家具、墻壁的縫隙、洞穴中和角落、雜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別是燈滅人睡后才出外活動。(1)這位同學根據上述資料提出了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蟑螂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嗎(或光對蟑螂的生活有影響嗎)(2)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作出假設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設計實驗時應該提供_____和_____兩種環境。其他條件必須完全相同。這樣的實驗我們稱之為______實驗。(4)他可以用___________只蟑螂做實驗,以減小實驗誤差。蟑螂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或光對蟑螂的生活有影響)白天隱藏,夜間燈滅后才活動光照明亮黑暗對照10(或更多)8.如果你翻動花園或庭院中的花盆、磚塊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