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到現代》教學設計_第1頁
《從傳統到現代》教學設計_第2頁
《從傳統到現代》教學設計_第3頁
《從傳統到現代》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4《從傳統到現代》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了解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對中國藝術的發展產生的影響。2、了解中國美術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所經歷的主要過程以及中國藝術家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的主要思路與觀念。3、了解西方現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在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是如何突破傳統,走向創新的。難點:美術“現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學生準備:筆記本、筆。一、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課堂導入教師提問:如果讓同學們創作一幅關于現代生活的繪畫作品,你會表現什么內容。為什么要表現這些內容?學生思考。請一些同學起來回答。教師總結:因為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們的美術創作必然會反映這些新的事物。接著教師點明本節課的主題“從傳統到現代”。二、課堂發展1、教師提問:中國的美術由于進入了新的時代,內容和形式必然會產生變化,那么①中國美術為什么要走向現代化?②你初步設想一下,中國美術的現代化會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2、學生分小組討論、思考并回答。3、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簡單總結,并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42~44頁。4、教師總結:①導致中國美術現代化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現代社會的變化。②中國美術的現代化主要體現在內容、主題、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三、課堂展示1、教師展示第42~43頁的作品,請同學們分小組根據自己的直觀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頁的“思考與交流”。2、教師在學生完成之后,提問:(1)你認為中國畫的革新體現在什么地方?(2)為什么會出現這些革新?(3)你覺得現代中國畫與中國元、明、清時期的繪畫有什么不同。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42~43頁的內容并填寫下表(有概括、直觀的比較即可)。時代元、明、清、現代。創作的主導觀念,表現的主題,形象的處理手法。3、學生閱讀、思考并且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上述提問。四、課堂總結1、教師總結:指出在現代中國畫領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術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繪畫來改良中國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蔣兆和的作品《流民圖》,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繪畫處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傳統的繪畫技巧。2、教師總結:吸取西方的繪畫觀念來改良中國畫開闊了中國畫家的眼界,使中國繪畫在繪畫觀念和表現技巧方面大大豐富。3、教師總結:指出從20世紀以來,有很多藝術家到西方留學,并且將西方傳統的繪畫形式引入中國。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以及20世紀80年代之后曾經出現過幾次高潮。請學生閱讀教材第43~44頁,并結合教材中的作品來分析一下。(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出如下問題)(1)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藝術家們是如何表現社會生活的?(文藝為大眾服務、現實主義畫風、文藝的表現手法多樣化。)(2)20世紀70年代末之后,美術創作出現了哪些變化?(學生閱讀、分析、回答。)4、教師展示年畫《陽春白雪》、《趕火車》以及《豐衣足食圖》,請同學們結合教師的分析與教材的內容,分別指出這些作品中的現代性因素是如何體現出來的。(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并且回答)5、教師總結: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美術門類,它與傳統的習俗有關。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年畫也出現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繪畫的表現內容、主題、形式和技巧上。6、引導學生仔細領會教材第45~46頁關于林風眠《白衣女》的個案分析,布置學生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二”,要求在下節課之前完成。六、課堂小結我們所講的上述作品都是屬于對中國傳統美術形式的變革,那么除此之外,我們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國的美術形式表現中國的社會生活呢?(學生思考并回答)二、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檢查學生“活動建議二”的完成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加以適當的補充和總結。2、點出本課主題:西方美術的“現代化”。二、課堂發展完成第47頁的“思考與交流”。對比現實景象和凡?高的繪畫,引導學生理解凡?高繪畫的特點:形體夸張變形;色彩鮮艷強烈;短促的筆觸;主觀化的構圖處理。三、課堂展示1、展示塞尚的《靜物》,請學生憑自己的感覺比較這幅畫跟印象派(如教材第41頁莫奈的《日出?印象》)的聯系和區別,了解塞尚繪畫的特點:色彩沉穩;形體被概括成接近抽象的幾何形;構圖具有構成性特征。2、學生觀察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并比較這件作品與塞尚《靜物》的聯系。(注:《亞威農少女》中的塊面分割實際上受到塞尚的啟發。)四、課堂交流1、學生分組分析圖片和進行討論。第一組:《吶喊》;第二組:《舞蹈》;第三組:《構成》和《灰色的樹》;第四組:《L.H.O.O.Q》;第五組:《永恒的記憶》。閱讀教材中的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 作品屬于哪個流派?(2) 表現的是什么內容?(3) 表現方式上有什么特點?(4) 你看了這畫有什么感覺?(5) 它跟傳統繪畫有什么區別?(6) 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發布討論結果,教師加以評點。(注:評《吶喊》時可以聯系城市環境和工業社會的孤獨感這個主題。)2、完成第48頁的“思考與交流”。(注:這件作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