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主題七明清時期2022◎知道明朝的建立。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通過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響。◎了解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知道滿族入主中原。課程標準◎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清朝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史實,了解清朝前期的興盛。◎通過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的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代的極端強化。◎以《紅樓夢》和京劇為例,了解清代文學藝術的成就和特色。◎通過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和閉關鎖國政策,了解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課程標準考點1.1:明朝的建立和衰亡建立時間人物都城衰亡李自成起義原因過程結果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根本: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直接:陜北連年大旱口號-“均田免賦政權-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攻破北京城,明朝滅亡明朝封皇權強化目的措施①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地方影響②八股取士概況特點影響考點1.2:明朝皇權強化的措施明成祖設內閣(1)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2)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1)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財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揮使司(掌軍務)】,長官均由中央任命(2)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加強(1)考試內容: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2)答題要求:對題目的解釋必須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3)答卷格式——八股文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脫離實際,禁錮思想使應試的人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脫離現實生活,對中國思想文化、科技進步與發展造成嚴重阻礙鞏固統治,強化皇權明朝封皇權強化目的鞏固統治,強化皇權措施③設立廠衛制度概況特點弊端考點1.2:明朝皇權強化的措施*皇權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缺乏自主性,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皇帝專權,易出現決策偏頗和政治腐敗。*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同時又使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落。朱元璋——錦衣衛,掌管侍衛、緝捕、刑獄諸事;明成祖——東廠。兩機構合稱“廠衛”監視官民,是直屬皇帝的特務機構考點1.2:皇權強化的措施—拓展:思想控制1焚書坑儒秦朝3八股取士明朝4文字獄尊孔讀經清朝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漢加強思想控制,維護封建統治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宋朝明清分科考試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增加科舉考試人數、科目殿試武舉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詩賦成為主要考試內容八股取士1905年科舉制廢除隋朝:創立唐朝:完善宋朝:發展明清僵化、直至廢除以積極影響為主以消極影響為主考點1.2:皇權強化的措施—拓展:科舉制的演變直擊中考1.(2021·廣東省·91)據統計,明代平民出身的進士約占總數50%,清代則減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則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見,自明至清()A.科舉取士難度降低
B.平民向上流動變難C.父祖身份無關緊要
D.社會等級差別縮小2.(2021·廣西河池·11)下圖是某朝代政府官僚機構的改制圖,據此判斷該朝代是(
)
政府架構(改制前)政府架構(改制后)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明朝BD3.(2021·湖北黃岡孝感咸寧·3)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漢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國行政大權,而唐代則把相權分別操掌于幾個部門,由許多人來共同負責。”明朝則廢除了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職權,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上述變化的實質是()A.集思廣益,減少失誤
B.分工協作,提高效率C.相互制約,杜絕貪腐
D.削弱相權,加強皇權4.(2021·湖南衡陽·4)如右圖是我國古代兩個朝代的國家機構設置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B.君主專制不斷強化C.地方行政機構精簡D.丞相權力不斷增強DB5.(2021·江蘇鹽城·4)明朝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這表明明朝()A.開創科舉制度
B.推行重文輕武C.提倡尊孔崇儒
D.大興文字獄6.(2021·內蒙古通遼·2)科舉制度實行了約1300年,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相對來說,它是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明清兩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過科舉考試,如宋應星、李時珍、曹雪芹等。有關科舉制,下面解讀錯誤的是()①隋文帝時,科舉制正式創立②唐朝時科舉制得到了完善③宋朝重視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④清朝時期的八股取士埋沒了很多人才A.①③
B.③④C.①④
D.②④CC考點2.1:鄭和下西洋時間西洋位置條件目的概況物品交流特點影響1405~1433年(明成祖時期)明初,人們把今天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稱為“西洋”(1)經濟:明朝前期,經濟繁榮,國力雄厚。(2)政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的支持(3)對外政策:明朝政府前期實行積極的對外政策(4)技術:造船和航海技術發達(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1)政治目的(主要):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2)經濟目的:發展海外貿易,用中國貨物換取海外奇珍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從劉家港出發,先后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中國(金銀貨幣、絲綢、瓷器、茶葉、漆器)——國外(珠寶、香料、藥材等)規模大、時間長、次數多、航行范圍廣*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考點2.1:鄭和下西洋考點2.1:鄭和下西洋—拓展:與哥倫布航海比較人物鄭和哥倫布規模目的區域性質影響結果共同影響船隊龐大,船多人多船隊很小,船少人少宣揚國威,加強海外聯系開拓市場,掠奪財富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溝通西太平洋、印度洋主要集中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溝通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局部交流;友好交往全球交流;殖民擴張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客觀上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不計經濟效益,加重了政府和人民的負擔,被迫停止獲得巨額利潤,促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都促進了各地區間的交往與聯系考點2.2:戚繼光抗倭背景概況性質意義評價“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古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收復臺灣——鄭成功。(2)近代:虎門銷煙——林則徐鴉片戰爭——關天培、陳化成收復新疆——左宗棠甲午中日戰爭——左寶貴、鄧世昌、丁汝昌東北抗日游擊隊——楊靖宇七七事變——趙登禹、佟麟閣抗美援朝——黃繼光、邱少云民族英雄:反對外來侵略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患日益嚴重(1)軍隊—“戚家軍”(2)1561年,戚繼光率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3)后來戚繼光先后消滅了福建、廣東地區的倭寇,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一場反侵略的戰爭(正義的民族自衛戰爭)鞏固了東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考點2.3:古代文明的交流與沖突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國力變化國力強盛戰爭沖突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和平交往鄭和下西洋國力衰弱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1)和平交往:阿拉伯數字的傳播、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來華。(2)暴力沖突: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認識和平交往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而暴力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等。直擊中考2.(2021·甘肅定西·5)“永樂三年,有海軍三萬七千人,攜羅盤針,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蘇州劉家港出發,泛海經福建,南達占城,以次遍歷諸國”。該歷史事件指的是()A.張騫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1.(2021·廣西北部灣·5)“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候。”與這首明朝軍歌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霍去病北擊匈奴
B.威繼光抗倭
C.鄭成功收復臺灣
D.左宗棠收復新疆BD3.(2021·湖北黃石·27)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話來說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用《明史·鄭和傳》的話來說就是“示中國富強”。據此推斷,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
B.發展海外貿易C.將儒家思想傳播到海外各國
D.進行殖民擴張4.(2021·江蘇鎮江·5)右圖是《榜葛剌進麒麟圖》,它描繪的是15世紀早期南亞地區的榜葛剌國王來中國進獻長頸鹿的場景。當時的中國人將長頸鹿視為瑞獸麒麟。與這一場景的出現有直接關聯的事件是(
)A.張騫通西城
B.宋遼澶淵之盟C.鄭和下西洋
D.雅克薩之戰CA考點3.1:明長城明長城目的起止點作用特點影響防御蒙古貴族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軍事防御體系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設施完善、工程質量優異(1)其附近是多民族聚集地區,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2)為邊疆地區提供了相對和平安定的環境,加強了北部邊防(3)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奮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長城防御匈奴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考點3.2:北京城北京城概況構成特點影響1406年在元大都基礎上營建。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明朝北京城包括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核心是宮城,也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今稱故宮平面呈“凸”字形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左右對稱,均衡布局。(1)故宮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2)體現了我國古代城市建筑和宮殿建筑的典型風格,是東方建筑藝術的結晶,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和杰出創造力作者內容傳播影響作者內容影響作者內容影響考點3.3:《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農政全書》《天工開物》《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藥物學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之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宋應星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天工開物》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明代-徐光啟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經驗、技術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有關國計民生的農業科學巨著《農政全書》《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考點3.3:《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直擊中考1.(2021·福建省·10)明代長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墻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綿延伸展的墻體為干線,構建了多層次、縱深的防御體系。這體現了長城是()A.商品貿易的主要場所B.地區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備的軍事防御體系D.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2.(2021·甘肅武威·2)右邊兩幅圖是我國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圖。畫面直觀生動地記載了我國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術。由此判斷這部著作應該是()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DB4.(2021·江西省·7)“總括農家諸書,裒(聚)為一集。凡農本三卷,皆經史百家有關民事之言,而終以明代重農之典。”材料介紹的是()A.《史記》
B.《齊民要術》
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3.(2021·四川達州·15)假如你穿越時空,回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經歷的有(
)①閑暇之余,為強身健體,練習“五禽戲”
②七夕節聽湯顯祖編寫的昆曲《桃花扇》③臨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④元宵節看花燈猜燈謎⑤酒酣之時與朋友吟唐詩、聊《紅樓夢》A.①⑤
B.②③C.③④
D.②⑤DC5.(2021·四川自貢·6)央視一套《典籍里的中國》激發了中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一位同學對中國古代書籍進行了分類,其中處可選的是()A.《夢溪筆談》
B.《農政全書》
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D考點4.1:清朝的建立后金時間人物民族清朝時間人物都城民族山海關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軍隊,1616年努爾哈赤女真1636年改女真為滿洲;改后金為清盛京——北京皇太極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推翻明朝。清朝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阿骨打:建金歷史上曽建立過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政權的蒙古族—元朝滿族—清朝考點4.2: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軍機處背景時間目的概況特點影響文化專制政策目的措施影響議政王大臣會議限制了皇權康熙帝時曾設置南書房雍正年間加強君主專制,鞏固對全國的統治設立軍機房,后改名為軍機處,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①大力提倡尊孔讀經②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維護集權統治。大興文字獄實行專制政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2)許多珍貴書籍被查禁和銷毀,給傳統文化造成巨大損失。考點4.2: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秦朝隋唐北宋元朝明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分化事權削弱相權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廢丞相和中省;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度西漢監察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推恩令刺史制度派文臣擔任,設通判監督,設轉運使行省制度取消行省設三司,分封諸子為王御史大夫刺史通判御史臺錦衣衛;東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類別目的趨勢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監察制度加強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皇權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服務于專制皇權直擊中考1.(2021·湖南岳陽·22)清代史學家趙翼《檐曝雜記》
中說:“(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由此可知(
)A.皇帝獨掌朝政B.皇帝與軍機大臣共掌朝政C.皇帝與軍機大臣相互制衡D.軍機處高于皇權2.(2021·內蒙古通遼·2)科舉制度實行了約1300年,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相對來說,它是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明清兩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過科舉考試,如宋應星、李時珍、曹雪芹等。有關科舉制,下面解讀錯誤的是()①隋文帝時,科舉制正式創立②唐朝時科舉制得到了完善③宋朝重視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④清朝時期的八股取士埋沒了很多人才A.①③
B.③④C.①④D.②④AC考點5.1: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對臺灣建制鄭成功收復臺灣背景概況影響評價對臺灣的建制概況影響
1661年,鄭成功率軍從金門出發,抵達臺灣島南部1662年,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鞏固了海防,維護了國家統一(1)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臺灣。(2)清初,鄭成功在福建沿海堅持抗清,決心收復臺灣(1)鄭成功打擊了荷蘭的殖民侵略,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鄭成功收復臺灣,加速了臺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被臺灣同胞尊稱為“開臺圣王”(1)1683年-清軍進攻臺灣,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2)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3)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對西藏地區的管轄冊封機構設置制度法律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康熙乾隆影響考點5.2:清朝對西藏和新疆的管轄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方式:冊封;機構設置:會盟;聯姻特點:剛柔并濟,恩威并施順治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管轄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乾隆—設立噶廈政府,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乾隆—金瓶掣簽制度乾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康熙帝三次率軍親征,平定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設置哨所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返回新疆大大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達賴金印班禪金印考點5.2:清朝對西藏和新疆的管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圖金奔巴瓶三國-吳國元朝1662年1684年1885年孫權派衛溫到達夷州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設臺灣省歷代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考點5.2:延伸—對臺灣、西藏、新疆的管轄唐太宗元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1965年文成公主入藏宣政院冊封“達賴喇嘛”冊封“班禪額爾德尼”《欽定藏內善后章程》金瓶掣簽制度噶廈政府駐藏大臣西藏自治區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西漢唐太宗武則天元朝康熙乾隆1876—1878西域都護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北庭都元帥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葛爾叛亂左宗棠收復新疆歷代中央政府對新疆的管轄考點5.2:延伸—對臺灣、西藏、新疆的管轄臺灣、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要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認識:考點5.3:延伸—民族關系的演變朝代演變方式影響秦朝漢朝三國兩晉南北朝唐朝宋遼夏金時期元朝清朝派蒙恬北擊匈奴;修長城張騫通西域;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昭君出塞孝文帝改革;少數民族內遷文成公主入藏;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冊封;澶淵之盟;宋夏合議;宋金和議;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回族形成;設宣政院、澎湖巡檢司、北庭都元帥府先后設臺灣府、臺灣省;冊封“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設駐藏大臣、噶廈政府;平定準葛爾叛亂、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軍事和親冊封機構設置會盟改革民族遷徙促進民族交融,有利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的形成,有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的國家直擊中考1.(2021·北京市·7)以下示意圖呈現了中國古代對某一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其中①處應為(
)A.平定噶爾丹叛亂B.發起雅克薩之戰C.設置臺灣府D.設立軍機處2.(2021·廣西百色·3)西藏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以來,歷代中央政府都進行了有效管轄,到清朝時設置的管轄機構是()A.西域都護
B.宣政院C.駐藏大臣
D.伊犁將軍AC3.(2021·廣西柳州·4)右圖為《清朝疆域圖(1820年)》。為了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理,清政府在圖中①處設立了()A.伊犁將軍府
B.安西都護府C.澎湖巡檢司
D.西域都護府4.(2021·湖北荊門·19)鄭成功說“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這里“貴國”是指()A.葡萄牙
B.荷蘭
C.西班牙
D.英國AB6.(2021·江蘇蘇州·4)從設置宣政院到在臺灣的建制,從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到康熙帝兩次雅克薩之戰,從設置駐藏大臣到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A.政治的成熟與創新B.文明的碰撞與交流C.外交的沖突與危機D.國家的鞏固與發展5.(2021·遼寧營口·6)1662年,他率領軍隊收復臺灣。他在臺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傳播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加速了臺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他一直受到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崇敬,臺灣同胞尊稱他為“開臺圣王”。材料中的“他”是()A.關天培
B.陳化成
C.康熙
D.鄭成功7.(2021·山東聊城·9)“吾儕本蒙古商,今俄羅斯種類不同,嗜好殊異,又復苦調丁賦,席不暇暖。今聞大皇帝普興黃教,奚不棄此就彼,亦良禽擇木智也。”說這段話的應是()A.努爾哈赤
B.噶爾丹
C.五世達賴D.渥巴錫DDD經濟繁榮農業原因表現影響手工業商業人口增長原因表現影響考點6:清朝前期的興盛清初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耕地面積擴大;興修水利;改進種植技術、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棉花、甘蔗、煙草、茶葉、藥材,以及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較大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2)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推動了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絲織、棉織、制茶等手工業發展,品種繁多,產品精良出現了較為成熟的手工業工場,采用雇傭勞動方式,頗具規模商業網形成;工商業城鎮形成形成晉商、徽商等擁有雄厚商業資本的大商幫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積極: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消極:人地矛盾逐漸突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明朝:引進原產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中國封建社會西歐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認識考點6:延伸:中國、西歐封建社會的比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教權與王權斗爭激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莊園為單位,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儒家思想居于主導地位,文學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宗教神學占統治地位,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歷史上所謂的“黑暗的中世紀”與西歐封建社會相比,中國封建社會具有政治體制成熟、經濟結構穩定、思想文化繁榮的特點
中國西方經濟政治思想外交科技社會形態思想:儒家正統思想——民主、開放、多元思想政治: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民主、法制經濟: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工業經濟近代化(現代化)農耕經濟占主導,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向工業化國家轉變君主專制統治進一步強化并達到頂峰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逐步確立八股取士、“文字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閉關鎖國對外殖民擴張主要為應用型傳統科技,沒有發展為近代科技近代科學產生封建傳統農業社會近代工業社會考點6:延伸:中國、西歐封建社會的比較考點7.1: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表現影響(1)官僚貪腐:乾隆以后,官僚體制從整體結構上呈現出日益腐敗的趨勢(2)軍紀敗壞:軍風軍紀日益敗壞,將領貪污兵餉現象普遍,軍備廢弛(3)財政危機:皇帝花費無度及官吏貪污,財政虛耗嚴重,出現財政危機(4)土地兼并:清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現象嚴重,失地農民淪為流民經濟衰退,國力孱弱,民眾生活困苦,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危機嚴重,封建統治日益沒落原因含義表現影響積極消極考點7.2:閉關鎖國政策根本—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具有穩定性,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其他—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身統治,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1)海禁政策: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2)四口通商:康熙時期,放開寧波、漳州等四口,并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限制(3)一口通商:乾隆時期(1757年),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通商口岸,并規定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①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錯失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②“閉關鎖國”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嚴格限制,不是絕對禁止對外貿易1開始發展兩漢時期3貿易繁榮元朝4嚴格限制明清時期2設置專門機構管理兩宋時期考點7.2:閉關鎖國政策—延伸: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開通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海外貿易發達設市舶司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前:對外開放后:閉關鎖國原因影響啟示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文化昌盛,各方面領先世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維護國家統治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科技文化兼容并蓄,取得許多領先世界的成就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也使中國錯失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開放則興、閉關則衰;應堅持對外開放政策,積極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經驗,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考點8.1:《紅樓夢》作者內容地位特色影響曹雪芹-前80回,高鶚-后40回(乾隆晚期排印面世)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描述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中國古代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長篇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1)思想性強: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丑陋,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歌頌了反抗傳統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抗爭精神,批判了以專制家長為代表的頑固勢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意義(2)藝術性高: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在藝術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學者對其研究形成了“紅學”,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考點8.2:昆曲、京劇昆曲概況特點京劇形成地位(1)起源:又稱昆劇、昆腔。原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2)發展:明朝萬歷末期,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全國性劇種,代表作有湯顯祖的《牡丹亭》(3)頂峰: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4)衰落:清中期后,由于脫離廣大民眾和現實生活,走向衰落(1)既體現南曲的清柔婉轉,又保留北曲的慷慨激昂(2)將詩詞歌賦等文學形式糅合在一起,與舞姿相結合徽調不斷吸取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在道光年間逐漸形成新劇種“皮黃戲”(被稱為“京戲”或“京劇”)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是中國的“國粹”之一,被譽為“國劇”直擊中考1.(2021·廣東省·10)18世紀20年代,法國人皮埃爾對中國靠什么供養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結果發現訣竅在于給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適當季節播種,將谷物與其他作物間作。在他看來,“訣竅”是()A.政治開明社會安定
B.中國農業精耕細作C.政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CFA考試行業監管分析試題及答案
- 站內公共服務設施優化考核試卷
- 關注市場變化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烘焙食品企業生產設備升級考核試卷
- 玻璃保溫容器市場營銷渠道拓展考核試卷
- 電池制造與戶外廣告屏考核試卷
- 銀行從業資格證的復習建議試題及答案
- 出租資產招商方案范本
- 微生物樣本管理中的生態道德審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知識點提煉試題及答案
- 除濕防潮施工方案
- 基于PLC的自動化立體倉庫控制系統設計
- 《囊螢夜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 2023下半年教師資格《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押題卷2
- 壓力容器年度自查表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培訓課件
- 小學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課件設計
- 2023年學位英語考試真題
- 中國兵工學會團體標準立項論證投票單
- 四川省項目建設工作咨詢以下收費標準
- 眼屈光檢查 屈光參差的屈光狀態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