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江西省多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江西省多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江西省多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江西省多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江西省多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考語文試題試卷共8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考查范圍:高中全部內容。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幾千年來,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方式的中國古代建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筑體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建筑的材料結構。中國古代文明發源于黃河中游一帶,這里氣候溫暖而濕潤,有茂密的森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地取材,將木材作為建筑的主要材料。因為木材比磚石更容易就地取用,而且木材也比較容易加工,具有適應性強、靈活性大的特點。所以,木材也就逐漸成為中國建筑一直以來廣泛采用的主要材料。中國古代建筑的木構架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結構方式。其中抬梁式的結構方式使用范圍最廣,這種結構方式用料大,室內可以取得較大的空間。北方地區以及廟宇、宮殿等規模較大的建筑物多使用抬梁式木構架。穿斗式木構架的用料小,柱的間距比較密,形成的空間較局促但整體性強,多用在四川、湖南等南方地區。井干式木構架是用木料層層累疊構成房屋的壁體,集中在云南和東北少數森林地區。我國建筑的木結構一般采用榫卯安裝的辦法,把各種不同形狀的木構件組合在一起。這種榫卯組合構件的建筑是非常堅固的。我國古建筑中比較重大的建筑物一般都使用斗拱。拱本是用作承托梁枋和支撐屋檐的,在大型的古代建筑中,常把斗拱用在梁架各部位的節點上。唐宋以前,斗拱的結構作用非常突出,排列稀疏,用料大。到了明清以后,斗拱的裝飾作用變強,排列緊密,用料變小,幾乎喪失掉原來承托屋檐的結構作用而成為裝飾化的構件了。另外,斗拱還是封建等級制度體現在建筑上的主要標志之一。宋代的《營造法式》中記載“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將建筑等級要照斗拱的用材分為八等。中國古代建筑的外部輪廓。中國古代建筑具有優美的外形,我們能夠看到的留存至今的多數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都具有一種曲線美。長長的屋檐、檐口曲線等使中國古代建筑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中國古代建筑在屋頂的使用上有嚴格的等級差別,在屋角方面,漢代的建筑還沒有屋角起翹的形象,唐宋時建筑屋角起翹已經成為定規,以后更是如此。南北方的建筑屋角起翹幅度不同,北方建筑的屋角起飀相對比較平緩,外觀莊重,如山西五臺縣南禪寺大殿、山東煙臺市蓬萊闊等。南方建筑的屋角起翹比較陡,外觀活潑,如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等。中國古代建筑的組群布局。建筑的“組群布局”指的是由一個個建筑的單體組合成一個大的群體建筑。中國古代建筑的組群布局形式多樣,但是各地建筑的組群布局有一些共同之處。像住宅、宮殿等組群建筑一般是采用均衡對稱的布局,一切組織都按照中線來發展,整個布局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布置井然有序,統一了建筑群的藝術面貌,體現出莊重的氛圍,如漢代陵墓、故宮、天壇等。另外,像悠閑的庭園建筑在組群布局上則與上述內容不同,一般不采用對稱布局,而是選擇比較隨意的自由變化的布局,如蘇州留園、蘇州拙政園等就是自由布置的,沒有中軸線。中國古代建筑的裝修裝飾。中國古代建筑是以木結構為主體,裝修和裝飾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古代建筑的裝修具有很多功能,可以在采光、通風、保溫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古代建筑的裝飾是傳統美學中非常有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代的建筑匠師們非常有創造力,他們創造了無數美輪美奐的建筑裝飾藝術形象,其中使用色彩就是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故宮、頤和園、天壇等古建筑的色彩對比強烈,鮮艷奪目,有紅墻碧瓦,也有顏色各異的琉璃瓦。民間的建筑的顏色就相對比較樸素淡雅,對比和諧,如江南住宅的白色粉墻,青灰瓦頂,色調素雅,具有秀麗靈動的特點。(摘編自唐劍、周鳳《淺談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材料二:中國古代建筑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極其珍貴的歷史傳承和記憶。木結構之所以在我國建筑史上長期居于主要地位,在于它的取材、運輸、加工都比較容易。木結構還具有分間靈活、門窗開設自由等實用上的優點。因而在長期發展中,它達到了日臻完美的地步。木結構固然有易朽易燃的缺點,但是古代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維修經驗,即使毀壞,重建也比較容易。木結構建筑的巨大規模,并不僅靠單體建筑的體量來解決,而是以組合體——組群出現,由各個單體建筑組成“院落”;而在組合中主次分明,既減少了由于建筑龐大的單體建筑而帶來的技術上的復雜性,又解決了大規模建筑包含的多種功能需求。可以說,建筑組群是我國古代建筑的顯著特點和卓越的創造。中國古代建筑在形態上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大屋頂。中國建筑采用的是木結構體系,房屋的面積越大,屋頂也就越高大。這種屋頂不但體型碩大,而且還是曲面形的,如紫禁城宮殿的屋頂就是典型的大屋頂。當然,歐洲一些國家的鄉村也有許多木結構的農舍,它們的屋頂也很大,但屋頂面和屋檐都是筆直的,它們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大屋頂。古代文人將大屋頂形容為“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如翚鳥展翅高飛,笨重的屋頂變得輕巧,這是古代匠人的一種創造。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族勞動人民和杰出的科學家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建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給我們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文物。(摘編自賈西沙《談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作為中國古代建筑木構架的三種重要結構方式,抬梁、穿斗、并干曾被廣泛應用于各地的古建筑之中。B.斗拱在唐宋前用料大,主要起承托和支撐作用;明清后斗拱用途發生改變,成為建筑物上的裝飾物件,用料變小。C.中國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結構為主體,這一特點在客觀上有利于促進與古代建筑相關裝修、裝飾的發展。D.與其他建筑相比,木結構房屋占地面積更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大屋頂,“如鳥斯革,如翚斯飛”描繪了大屋頂的特點。2.下列有關兩則材料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則材料論述的對象相同,即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但二者行文結構不同,材料一是“總一分”式,材料二則是“總—分—總”結構。B.兩則材料在開頭部分都論述了木材作為中國古代建筑主要材料的原因,材料一只談優點,材料二還涉及木材的缺點。C.兩則材料都寫到組群布局,材料一解釋了組群布局概念并介紹了兩種組群布局的形式,材料二從總體上概括了組群布局的優點。D.兩則材料為了更清楚地表明我國古代建筑的特征,都使用了對比手法,比如在行文中拿中國建筑和西方建筑進行對比。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出材料一第七段所述觀點的一項是()A.古代園林中的假山流水,注重自然與人工的和諧統一。B.江南園林中的木質窗欞,圖案繁復,透光通風兼具美感。C.蘇州園林的亭臺樓閣,以木結構為主,裝飾細膩雅致。D.麗江古城的木質門樓,雕刻繁復,色彩鮮明,充滿民族風情。4.下圖是興建于宋遼時期的山西應縣木塔。請結合材料一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其體現出的我國古代建筑的外部輪廓特征。5.中國古代建筑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中蘊含著古人豐富的思想,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巴桑的大海海勒根那小時候,巴桑家坐落在村子東邊的草坡上,那是兩間黃泥土屋,院墻是用紅柳枝編成的,被風雨侵蝕成干灰色。有兩道長滿蒿草和車前子的車轍通往他家。童年的巴桑就用那團肉瘤在土路上蹦來蹦去,稍大些,就秘不示人了,只用兩只手走路。那時,除了我,沒有一個孩子愿意和他做朋友。他們總是欺辱他、恥笑他,給他起各種綽號,什么“老頭魚”“螃蟹”“怪物”等等。那時,牧業生產隊已經解體,每家都分到了馬和牛羊。牧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會騎馬,我們在草地上賽馬,使勁吆喝,任意馳騁,十幾匹馬一溜煙兒射向草原深處,那感覺棒極了。每每這時,巴桑只有遠遠地佇立在土墩上望著的分兒,他和斯琴老額吉雖然也分到了一匹棗紅馬,可他沒有腿,夾不住馬鞍,根本沒法騎馬。有時,伙伴們返身回來,會打馬繞著他“嗷嗷”地叫嚷起哄,將他矮小的半截身體淹沒在飛揚的塵土里。一次,巴桑問我:在馬背上是什么感覺?我想了下,告訴他,應該像在大海里行舟,草原在馬蹄下就像無邊的海浪,馬背上的人在它的上面起起伏伏,而風好似海潮一樣灌滿你的耳朵……巴桑聽了,默默地轉身用雙手走開了。沒想到,那天傍晚就出了事,十幾歲的巴桑用一條繩子將自己綁在馬鞍上,馬沒跑出多遠,他就被甩下了馬背,像一袋面粉那樣重重摔在了地上……斯琴老額吉抱起渾身是土的巴桑,用她那雙干癟的布滿蚯蚓般的手拍打著巴桑的臉蛋,呼喚了好半天才把他叫醒。巴桑滿額頭是血,平靜地看著斯琴老額吉,好像什么都沒發生……巴桑的右臂脫臼了,斯琴老額吉帶他去看赤腳醫生時,他的右手掌朝外翻垂著,晃晃蕩蕩的,可他一聲也沒吭。這件事發生后,巴桑一直在家休學,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伙伴見到過巴桑,我們還以為他安心在家養傷呢。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竟是騎馬飛奔的情景。那天黃昏,我們放學后正在河邊玩鬧,一個少年騎著棗紅大馬從牧村中躥出來,速度極快地掠過我們身邊,向遠方落日處馳去。是布仁最先看到并認出的他。布仁目瞪口呆地望著馬上的人:巴桑?是巴桑?我們紛紛轉頭去看,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布仁第一次叫巴桑的名字。等巴桑跑了一大圈回來,我們都盯著他的身下瞧,可那里根本沒有什么繩索,巴桑是端坐在馬鞍上的,那兩個肉瘤被他像魚尾巴似的翹在前鞍橋上。接著,我們又為另一個發現而驚奇——他的馬鞍上沒有馬鐙,那下面空空蕩蕩!事實上,他要馬鐙也沒有用處,馬奔跑起來,上下晃蕩應該十分礙事。可要知道的是,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孩子攀上馬背不僅依靠腿和馬鐙,有時甚至還需要手拄套馬桿來幫忙。布仁沖他喊:唊,別告訴我是拄拐都站不穩的斯琴老額吉把你扶上馬背的!巴桑用眼角余光俯視了一眼布仁,然后大聲告訴我們:是阿爸,我的阿爸!他這么說可不得了,誰都知道巴桑的阿爸死了,那個好騎手死了,雖然我們牧村有如是傳統,男孩第一次上馬都要由自己的阿爸親自扶上馬背,可是一個死去的人怎么會做到這一點,很明顯是巴桑在說謊。你確定是你那個死去的阿爸?布仁問。巴桑使勁點點頭,沒容布仁再追問,他已調轉馬頭疾馳而去了。某一年的秋天,與巴桑相依為命的斯琴老額吉去世了,只把那串磨得熠熠發光的菩提子佛珠留給了他。斯琴老額吉去世后的幾天,或許是為了消解內心的悲慟,巴桑又一次沿著哈拉哈河而去,不過這次他卻是逆流而上,那里有我們小時候到過的山洞,那是他心中的大海所在。當滿身泥土的巴桑憑借記憶終于找到那片石塘林時,眼前的山洞已蕩然無存,它變成了一片雜亂不堪的采石場,據說這里發現了玉石……巴桑雄獅一樣蓬亂著頭發,古銅色的身體泛著層層汗潰,他望著夕陽之下的這片亂石堆,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欺騙。他發了瘋似的駕著自制滑車在怪石塘里橫沖直撞,直到遍體鱗傷,他沖著遠方嘶吼,憤罵:大海你在哪兒?大海你在哪兒?……自那以后,巴桑離開了牧村。那是一個秋日,巴桑的信件來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封,里面掉出一沓照片:巴桑站在巨大的遠洋捕魚船上,正置身大海之中。呼德爾: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乘坐遠洋捕魚船去往太平洋捕魚了。你一定會很驚訝,我何以做這個選擇,那是因為我心中一直有一片大海。還記得小時候,我倆一起去山洞里聽海的濤聲嗎?……我在馬戲團賺了些錢,找了一所海洋學校,現在已實習期滿,我拿到了海員證……祝賀我吧,呼德爾!我就要出發了,未來七個月的時間,我會一直在這艘大船上……讀這封信時我有多么激動,巴桑的夢想實現了,他終于看到真正的大海了……我舉著信札向牧村奔跑,想讓每一個人知道:一個牧村長大的沒有雙腳的孩子,他的足跡能走多遠……(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對巴桑家的描繪,突出了其家庭的貧困和生活的艱辛,同時也交代了巴桑的性格特征。B.小說中牧村的孩子們騎馬在草原馳騁的情節,與巴桑無法騎馬的境況形成對比,表現出了巴桑的孤獨和無奈。C.巴桑騎馬飛奔的情景讓伙伴們感到震驚和不敢相信,主要是因為巴桑沒有使用任何輔助工具就能穩穩地坐在馬鞍上。D.結尾巴桑離開牧村去往太平洋捕魚,實現了他心中的夢想,也暗示了他對過去生活的徹底告別。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如巴桑與其他孩子的對比、巴桑前后的變化等,豐富了小說的內涵,增強了其表現力。B.小說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如巴桑摔下馬后,斯琴老額吉用干癟的手拍打巴桑的臉蛋喚醒他的描寫,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C.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通過“我”的視角展現了巴桑的成長歷程和內心世界,使得故事更加真實可信。D.小說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動人,通過講述巴桑的生活片段,傳達了小說的主題,使得讀者深受感動。8.小說中的主人公巴桑與海明威筆下圣地亞哥的形象有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9.小說標題“巴桑的大海”在文中具有多重意蘊,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曹操出兵與袁紹戰,不勝,復還,堅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而行。操乃為霹靂車,發石以擊紹樓,皆破;紹復為地道攻操,操輒于內為長塹以拒之。紹復遣車運谷,使其將淳于瓊等將兵萬余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許攸曰:“曹操兵少而悉師拒我,許下余守,勢必空弱。若分遣輕軍,星行掩襲,許可拔也。許拔,則奉迎天子以討操,操成禽矣。”紹不從。會許攸家犯法,審配收系之,攸怒,遂奔操。操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卿遠來,吾事濟矣。”既入坐,謂操曰:“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凡糧乎?”操曰:“尚可支一歲。”攸曰:“無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歲。”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耶?何言之不實也。”操曰:“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奈何?”攸曰:“袁氏輜重萬余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若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營,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后軍,遣兵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紹聞操擊瓊,乃使其將高覽、張郃等攻操營。郃曰:“曹公精兵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事去矣,請先往救之。”郭圖固請攻操營,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操營,不能下。紹騎至烏巢,操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操怒曰:“賊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戰,逐大破之,斬瓊等,盡燔其糧谷,殺士卒千余人。紹軍將士皆恂懼。郭圖慚其計之失,復譖張郃于紹曰:“郃快軍敗。”郃忿懼,遂與高覽詣操營降。曹洪疑不敢受。荀攸曰:“郃計畫不用,怒而來奔,君有何疑?”乃受之。(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材料二: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節選自曹操《求賢令》)10.材料一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曹公A營固B攻之C必不拔D若瓊E等見禽F吾屬G盡為H虜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櫓,瞭望用的樓,與《過秦論》“流血漂櫓”的“櫓”意思不同。B.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與成語“泰然自若”的“自若”意思相同。C.稍,漸漸,與《項脊軒志》“其制稍異于前”的“稍”意思不同。D.其,表示祈使語氣,與《燭之武退秦師》“吾其還也”的“其”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曹操與袁紹交戰沒有取勝,退回營寨堅守不出戰,袁紹采取了不同進攻方法,曹操都有相應的策略來抵御。B.許攸進諫當務之急應先攻下許都,袁紹不聽,再加上許攸觸犯法律要被逮捕,許攸一氣之下,就去投奔曹操了。C.曹操光腳迎接前來投奔的許攸,表現出他對人才的重視;許攸詢問糧草數量,曹操不以實相告,表現出曹操的謹慎。D.兩則材料都表現了曹操對人才的渴望,他除了接受許攸、張郃這樣主動投奔的人,還表示要唯才是舉、主動尋求人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后軍,遣兵以益備。”(2)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14.袁紹陣營與曹操陣營有何不同之處?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三月韓偓①辛夷②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③底眠。【注】①天佑四年(907年),先后殺害唐昭宗和唐哀帝的朱溫篡唐,建國號曰“梁”。時為昭宗朝重臣的韓偓此前早已被排擠出朝廷,此詩是他晚年流寓福建時所作。②辛夷:一種香草。③甕:酒甕。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通過描繪辛夷花謝和小桃花開的景象,細膩地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季節的更迭。B.詩人在詩中提及“蹋青”這一活動和寒食節,巧妙地點明了詩歌所描寫的時間,照應標題。C.吳國地域遼闊、江海相接,既寫出了吳地的地理特征,也為整首詩增添了宏大的空間感。D.詩人描述了眼前所見的漢代皇陵之景,其淹沒在野草之中,渲染了荒涼、破敗的氛圍。1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明與父母一起去旅游,在動車上看見遠處隱約的村落、裊裊的煙嵐,不禁吟誦起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項脊軒志》中,作者善于使用疊詞來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___”描寫庭院臺階的景象,用“____________”描寫枇杷樹生長的情況。(3)校園藝術節到來之際,小剛組織排練歷史劇,劇本里有“燕然勒石”的典故,小剛告訴大家這是漢朝將軍竇憲大敗單于軍隊,在燕然山刻石宣揚大漢威德,并讓班固作文記之的故事。自此,“燕然”在古代詩詞中也多次出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詞語學習,一要注意準確把握詞的含義,二要注意小心體察詞的美感。文章為思想而寫,只有準確的詞語才能表達準確的思想。另外,文章是藝術,要表現美;美的前提是“真”,只有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組合變幻出美。不得其真,哪得其美?我們平常說“朦朧美”,那其實是先有一個準確的坐標,圍繞這個坐標變幻而產生的美。如月亮的朦朧美,首先是因為夜空中有一個真實的月亮。①無論從達意和從審美角度看,②文章寫作都得先從準確地掌握詞語開始。③一個詞語的準確使用,④能給文章特有的閱讀效果。⑤這種效果是其他手段所無法達到的。比如一個“飛”字,是鳥飛的基本動作,但對不同的鳥卻可以有更準確的表達。鷹,就用“擊”:“鷹擊長空”。燕子,就用“剪”:“燕剪春風”。作家孫犁有一篇小說《荷花淀》,里面寫到村里的游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