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教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教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教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教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教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課標要求考綱概覽】1.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2.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趨勢。3.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4.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究键c突破典例講練】考點一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重難疑點突破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1)背景:隨著“二戰”即將勝利,防止戰爭悲劇重演、規劃戰后世界秩序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許多有識之士主張建立有效機制,以穩定社會經濟;“二戰”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歐國家在戰爭中受到重創,實力大為削弱;而美國實力在戰爭中大大膨脹起來,這為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提供了物質基礎。(2)過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國代表在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簡稱布雷頓森林會議。會議按照美國的方案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后議定書》及附件,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這兩個國際貨幣金融組織,總稱布雷頓森林體系。(3)構成:一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即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各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并保持固定的匯率和比價;二是國際金融機構的建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4)基本特征: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各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并保持固定的匯率和比價。(5)作用:進步方面,它的建立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局限性,它確立了美國在“二戰”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左右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它的建立適應了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需要,便利了美國對外資本輸出和爭奪霸權。(6)瓦解:20世紀70年代,由于西歐和日本的崛起,以及該體系內在的不穩定性,加上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衰弱,美國無力穩定美元,不得不宣布美元貶值,各國也紛紛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這樣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2.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1)建立原因: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且導致1929年大危機加深;危機使人們認識到加強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戰后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積極倡導。(2)建立:1947年,美、英、中等23個國冢簽署《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3)主要目的:削減關稅,消除貿易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資源,促進經濟發展。(4)特點:是一個有關關稅和貿易政策的國際多邊協定,不是聯合國的分支組織。(5)作用:一直起著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它確立了國際自由貿易體制,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促講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键c對應題例1(20XX年廣東單科,24)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確的是A貿易保護主義的弊端已被革除B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繁榮局面C美國的經濟實力受到嚴重削弱D英美蘇中等大國間的合作仍在維持解析:D。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于1944年7月,這時候二戰還沒有結束,大國間的合作仍然維持。例2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其中對美國的影響,正確的是()①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統治地位②確立了美國在“二戰”后相當一段時期內控制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③有利于美國進行資本輸出④有利于美國進行商品輸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①②比較明顯,③體現不明顯,但從該體系的作用中能分析得出,它建立的是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顯然有利于其資本輸出,④應是國際貿易體系的作用。答案:B例3(2007·寧夏文綜·34)20XX年是美國憲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勝利90周年和中國抗日戰爭爆發70周年。下列各項中,20XX年為其簽訂60周年紀念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頓森林協定B.北美自由貿易協定C.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D.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解析:注意兩個關鍵詞句:“60周年紀念”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答案:D考點對應訓練1.布雷頓森林會議召開的背景是()①二戰后.歐洲喪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②德、意、日等戰敗國經濟遭到較大削弱③美國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方面確立了統治地位④美國掌握著資本主義世界最豐富的外匯黃金儲備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表中反映出的正確信息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1937年41.512.59634.81948年56.411.74.34.12.11.5各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①二戰后美國在工業生產領域占壓倒性優勢②二戰沖擊了歐洲的世界中心地位③二戰后,美國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方面確立了統治地位④美國擁有的外匯黃金儲備占資本主義世界總儲備的一半以上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3.下列對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評述,正確的是()①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②布雷頓森林體系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組成③是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需要④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生說明了()A.世界經濟中心與政治格局直接相關B.美國擁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C.蘇聯與美國形成了對峙的局面D.美國放棄了用戰爭的方式稱霸全球5.布雷頓森林體系對世界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不包括()①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②為世界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③美國由此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④便利了美國對外侵略擴張和資本輸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中的比重(%)美國英、法德、意、日1937年41.418.516.81948年56.415.87.9美國的外匯黃金儲備在1937年占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外匯總儲備的46.4%,到1948年占74.6%?!跛沟碌戎骶帯妒澜绠敶贰凡牧隙?945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要求國會批準《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咨文中說:“如果我們想使和平的努力達到同我們戰爭的努力一樣的水平,我們必須把和平的機構堅實地放在國際政治和經濟合作的牢固基礎之上?!挥形覀兘裉烀媾R的棘手的經濟問題找到解決辦法時,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設性的國際關系。國際經濟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頓森林關于國際貨幣基金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建議書。”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問題?(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回答:美國為謀取國際經濟合作,在經濟領域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其主要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3)材料一、二有什么內在聯系?考點二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重難疑點突破1.歐洲共同體的建立及一體化建設(1)歐共體建立原因:歐洲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近代以來,歐洲各國連綿不斷的沖突和戰爭給歐洲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和痛苦,“二戰”后歐洲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法、德走向和解。國際形勢方面,美蘇以歐洲為主戰場的冷戰,威脅著歐洲的自身安全。此外,舒曼等有識之士的努力,也是原因之一。(2)成立過程: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1957年六國簽署《羅馬條約》;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在布魯塞爾宣告成立;1967年三個共同體正式合并為歐洲共同體。(3)歐共體的一體化建設:1968年首先建成關稅同盟,共同的農業政策也在同時基本得到實施,在此基礎上1985年歐共體進一步提出建立沒有內部邊界的統一大市場。1993年歐洲統一大市場正式開始運作。2.歐洲聯盟的成立和發展(1)聯合的基礎:歐共體的發展特別是歐洲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縮小了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間的差距。(2)成立:1992年歐共體12個成員國正式簽訂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該條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正式宣告成立。(3)《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內容及歐盟的性質:內容:確立了分階段實現歐洲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目標、任務和步驟;正式將“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同時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與內政事務的合作。性質:是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區域經濟集團組織。(4)歐元的誕生和成員的擴大:①歐元的誕生:1995年歐盟決定將歐洲單一貨幣定為歐元,20XX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用。②歐元誕生的意義:歐元誕生是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有利于整個歐洲經濟穩定地發展;而且歐元具有歐洲身份的象征,從而使歐洲一體化成為由歐洲公眾參與推動的自下而上的進程。③歐盟成員的擴大:1995年歐盟成員國增至15個。(5)歐洲一體化的影響:歐洲一體化符合歐洲的整體利益和歐洲各國的利益。歐洲一體化也改變了世界格局,極大地提高了歐洲在國際上的地位??键c對應例題例1(2006·全國文綜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和德國(聯邦德國)由敵視轉為和解。下列各項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歷史事件是()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B.歐洲煤鋼聯營的建立C.原子能共同體的成立D.《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解析:“二戰”后,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必須聯合起來,因此力推歐洲一體化進程。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六國決定把各自的煤鋼工業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歐洲煤鋼聯營。法、德兩個歐洲大陸宿敵的和解,標志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開始。答案:B例2(2006·重慶文綜)意大利參加歐洲共同體的目的是()①實現區域內商品自由流通②實現區域內貨幣統一③提高國際地位④提高科技水平A.①⑦⑧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②與題干要求不符。答案:D考點對應訓練1.歐洲共同體出現的因素包括()①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②戰后國際形勢及西歐地位的變化③生產力發展的迫切需要④共同的農業政策和漁業政策的實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2.歐洲共同體包括()①歐洲煤鋼共同體②歐洲經濟共同體③歐洲原子能共同體④歐洲聯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1967年,西歐一些國家建立歐洲共同體的目的是()①尋求安全保證②加快經濟發展③抗衡超級大國④加強國際合作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③④4.歐洲經濟一體化開始的標志是()A.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B.歐洲共同體的成立C.《羅馬條約》的簽署D.歐盟的建立5.歐共體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不包括()A.促進了歐共體國家的經濟發展B.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C.擺脫了美國對歐洲的控制D.加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6.歐盟是一個()A.經濟合作組織B.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組織C.政治、經濟、軍事組織D.政治合作組織7.1998年5月3日,歐盟特別首腦會議宣布,1999年1月1日起歐元成為貨幣,各金融市場以歐元結算……20XX年7月1日①世界經濟全球化得到進一步加強②有利于歐盟各國經濟發展③有利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④西歐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50年代,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在工業生產、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顯著下降,而西歐六國(法、聯邦德國、意、荷、比、盧)所占的比重則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納說:如果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1955年西歐六國召開會議,決定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和逐步協調它們的社會政策……1967年7月六國正式成立歐洲共同體。材料二1970年美國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狀況對照表(表一)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鋼產量汽車產量水泥產量歐共體885億美元270億美元4863億美元1.093億噸936.4萬噸11120萬噸美國426億美元117億美元9742億美元1.193億噸824.4萬噸6046萬噸(表二)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值37.89.4510.16.5100%出口貿易15.26.912.26.4100%黃金外匯儲備15.55.214.65.3100%材料三進入70年代,西歐六國和日本不可避免地要導致美國與盟國政治關系的變化,表現在西歐六國和日本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發展……美國再也不能像戰后初期和50年代那樣,在西方陣營頤指氣使、發號施令。材料四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西歐六國走向聯合的主要原因。(2)據材料二、三分析西歐六國聯合后產生的影響。(3)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歸納歐共體的演進過程或趨勢。考點三美洲與亞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重難疑點突破原因進程性質作用東盟“冷戰”危及和平穩定,希望加強合作,擺脫美蘇控制,保持與大國平等關系;消除內部矛盾,加強地區聯合建立擴大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合作的區域性組織增強了東盟內部的凝聚力和團結意識,有利于東南亞的和平穩定,擴大了在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影響,有力地促進了東盟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1967年發表《東南亞國家聯盟宣言》,東盟成立1976年發表《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1999年,東盟擴大至10國;20XX年正式啟動東盟自由貿易區北美自由貿易區歐亞經濟區域化發展的挑戰,美國不能孤軍奮戰;加、墨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為與歐共體等抗衡1994年根據1992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正式建立一些國家要求加入不是政治經濟聯盟,只是一種貿易伙伴關系加強經濟交流和互補,擴大了三國貿易和生產合作;保護知識產權、加強環保、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合作,推動美洲區域合作的進程亞太經合組織亞太地區經濟增長最快,區域內經濟聯系密切,經濟區域化的推動;各國明顯的差異性和經濟互補性第一屆部長會議(1989年堪培拉)l991年中國、中國臺北和中國香港加入;20XX年APEC上海會議,確立共同組織原則和APEC方式高級官方論壇性經濟組織;堅持協商一致和自主自愿原則,提議不具有強制性加強了亞太地區經濟聯系與合作,大大提高了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開辟了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的新道路、新模式考點對應題例(2004·天津)亞太經合組織(APEC)是()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國際組織B.亞洲一一太平洋地區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C.亞洲一太平洋地區政府區域經濟合作組織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解析:20XX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因此,題目與現實聯系緊密。答案:C1.下列哪項不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出現的背景()A.歐共體日益成熟B.亞洲經濟區域化已經起步C.三國間經濟交流大大加強D.三國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經濟利益2.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特點不包括()A.三國協議取消貿易壁壘、進行公平競爭B.在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展開合作C.美國居于主導地位D.是一個經濟和政治聯盟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建立。請回答3---6題。20XX年APEC上海會議3.下列表述與上圖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A.透出傳統中山裝的古樸內韻B.中國絲織業發達C.象征著APEC經濟體團團圓圓D.只有發展中國家參加4.APEC是()A.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B.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程度最高的組織C.非西方世界發展中國家最成功的地區一體化組織D.政治、經濟、軍事合作組織5.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盟等組織的建立,不能表明()A.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B.歐美加強了對亞洲經濟的扶持C.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D.歐、美、亞三足鼎立的世界經濟格局正逐漸形成6.亞太經合組織成立、歐盟產生以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誕生,直接表明了()A.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B.世界經濟全球化加強C.世界經濟格局多樣化趨勢減弱D.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貿易振興會曾做過一項調查統計,結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組織的數量是101個,其中,歐洲39個、南北美洲總共40個、亞洲6個、非洲8個、大洋洲1個、跨地區的7個。1969年前成立的6個,1970一--1979年成立的6個,1980—1989年成立的20個,1990年以后成立的69個。材料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字儀式20XX年APEC上海會議請回答:(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問題?(2)試指出材料二分別是哪兩個經濟組織?并簡要分析發展中國家參與這類國際經濟組織有何影響。考點四經濟全球化趨勢重難疑點突破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1)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新航路的開辟啟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工業革命產生的強大動力使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二戰”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出現了嶄新的局面。(2)經濟全球化的原因: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生產力迅速提高,這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動力;層出不窮的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兩極格局的瓦解也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貿易迅速發展,范圍不斷擴大,貿易額不斷增加;國際分工日趨成熟,更加精細;大型跨國公司數量增加,成為活躍在世界經濟中的主體。(4)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2.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存在的問題及認識(1)本質: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經濟全球化是在當代資本主義的主導下進行的,是由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動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自身利益和價值觀出發,竭力推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及其市場模式,以實現它們的戰略目標。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控制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組織制定有利于它們的經濟運行規則,強迫發展中國家遵守,以推行其經濟霸權主義,謀求最大利益。(2)存在的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拉大,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危機一旦爆發,其傳染性和破壞性都空前增強,由于發達國家的原因,嚴重破壞了發展中國家的自然環境,并進一步引發全球生態危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3)認識:首先,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經濟關系跨越自身疆界的顯著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其次,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有利也有弊,但總起來說是利大于弊.發展中國家要抓住全球化的這一機遇,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而不是孤立于全球化之外,孤立于全球化之外是沒有出路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安全問題要有充分的認識,要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趨利避害,要逐步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爭取將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向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調整??键c對應例題例1下列各項中,不符合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的是()A.國際貿易迅速發展B.兩極格局的形成C.國際分工日趨成熟D.世界市場的擴大解析:兩極格局的形成是在政治方面,而非經濟方面。答案:B例2要使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就要做到()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③各國放棄自身利益,超越民族界限④對經濟全球化因勢利導、趨利避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③不是應做到的措施,①②④均是。答案:C考點對應訓練1.經濟全球化在90年代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關稅壁壘的完全取消B.科技革命提供物質條件C.跨國公司的推動D.國際金融的發展2.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客機,所需的450萬個零部件,來自6個國家的1500家大企業和1.5萬家中小企業。波音公司所完成的不過是科技的設計、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和產品的最終組裝而已。這最能表明()A.生產全球化B.貿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投資全球化3.關于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表述錯誤的是()A.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B.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C.從長遠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國經濟的發展D.使國際經濟新秩序完全建立起來4.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貧富差距加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對待科技的態度B.社會制度的不同C.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D.對全球化的認識程度不同5.下列哪項不是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的原因()A.發達國家把利潤高、污染重的企業遷至發展中國家B.發達國家將工業垃圾和有害物質向他國傾卸C.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進行掠奪性開采D.反對全球化的力量太弱6.我們對待全球化的態度應是()A.對發展中國家不利,堅決反對B.對發展中國家有利,完全贊同C.全球化趨勢無法改變,要認真迎接D.全球化暴露眾多問題,堅決杜絕7.由于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對此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前提錯誤,結論正確B.前提錯誤,結論錯誤C.前提正確,結論正確D.前提正確,結論錯誤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把分散割據的世界連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大市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全球化的演進方式是隨人類文明程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在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即“地理大發現”時代,全球化的演進方式是暴力征服,在工業化時代,其主要工具仍然是炮艦,而炮彈則是廉價商品?!度蚧顺薄凡牧隙洕蚧默F實是在西方國家的主導下,發達國家向不發達國家的擴張過程。發達國家需要的是資源、市場和廉價勞動力,是資本的最大擴張。從歷史的角度看,經濟全球化還只是處于其初始階段,不發達國家所以還能受益,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其經濟與西方經濟的互補性:我需要資本,你需要市場、資源和勞動力。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不是不能從這種西方向東方、資本主義向非資本主義的擴張中獲益,全球化通過資本流入和技術的轉讓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機遇,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從總體上來看,它們是經濟全球化的被動者,即全球化的舵盤不掌握在它們手中。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全球化是把“雙刃劍”?!缎氯A文摘》(1999年第8期)材料三世界上20%的最富裕國家與最貧窮國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經從1960年的30:1增長到1995年的82:1,并且第三世界在許多方面變得更糟。在過去的20年里,70多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已經降低,30億人——世界人口的一半,每天的生活費在2美元以下,并且8億人營養不良。在第三世界,失業和就業不足在蔓延,大眾的貧窮與有權勢的人的巨額財富的增長相伴而生。1978年到1988年,世界成品產品的價格上漲33%,初級產品的價格上漲僅為2.7%?!吨袊逃龍蟆?1999年12月5日)請回答:(1)就材料一中關于全球化的兩種演進方式從世界近代史中各舉一例說明。(2)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什么影響?(3)材料三表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如何?導致發展中國家這種經濟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全球通史》一書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其著作中說,“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類社會的發展才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請回答:(1)人類社會由分散走向整體,是以什么為其開端或標志的?為什么?(2)歸納說明,促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其形成過程給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3)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迅速發展,有人稱其為一把“雙刃劍”,你是怎樣理解的?【方法探究規律總結】專題復習攻略對于本專題一是要用梳理基本線索的方法把握。如抓住“一二三四”即一個體系(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兩個趨勢(經濟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三個認識(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無法逃避;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確立,客觀上有利于世界經濟朝著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四個集團即歐盟、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二是要透過現象從本質上理解美國倡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簽署關貿總協定的目的。三是要運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歐共體、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合組織、中國人世及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四是要運用分析比較法分析比較三大經濟區域集團的不同。五是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發展中國家加入經濟區域集團及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復習方法例說方法一辯證地分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方法點撥: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戰后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大基石,要注意運用辯證的觀點,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要看到其積極作用,又要看到其消極作用。目標落實:(1)積極作用:此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暫時結束了金融領域的混亂局面,維持了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蕩。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資本的流動,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2)消極作用:此體系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美國由此建立起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制度,從而掌握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命脈。確立了美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左右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從而為美國的資本輸出和對外經濟擴張創造了條件。方法二通過閱讀材料理解把握經濟區域集團及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綜合問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蓬勃發展,1993年世界上共有35000家跨國公司,分布在全球的附屬公司(包括子公司)共17萬家。其中90%屬于發達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只有2700家,據統計,1996年跨國公司已達44508家,在全球的附屬企業已達到276659家。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比重下降到81.7%,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增加到7932家,所占比重上升到17.8%?!s久《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挑戰》材料二亞太經合組織(APEC)近年來在投資自由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倡導“開放的地區主義”同時,APEC以單邊貿易自由化為突破口來推進亞太合作,并制定了《APEC的非約束性投資原則》。在《大阪行動議程》中,APEC提供最惠國待遇,擴大國民待遇以及確保透明度,促進各成員國各自的投資制度和整個APEC投資環境自由化,并通過技術援助和合作促進投資活動。材料三科學技術國際化趨勢形成和發展的經濟背景是生產的國際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規模經濟會帶來最大效益,追求規模效益是主導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當代跨國公司不斷涌現,正是為了追求規模效益以便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科學技術的國際化導致國際科技分工協作新體系的建立,反映了生產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并且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一種新手段?!冬F代科學技術基本知識》材料四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仍然趨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而且面臨新的挑戰。世界上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因素明顯增加……擺在亞太經合組織面前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堅定不移地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局面,二是進一步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的增長。在這兩個方面,亞太經合組織都可以也必須發揮應有的作用?!瓭擅裾埢卮穑?1)結合材料一、二說明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是什么?并指出產生這種發展趨勢的原因。(2)結合材料二、三說明科學技術國際化的動力、目的、途徑各是什么?面對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中國應該怎么辦?(3)結合材料二、四和所學知識說明亞太經合組織成立的時間、性質和作用。方法點撥:首先要閱讀材料,然后依托材料再現相關史實,分析回答設問。本題(1)(2)兩問運用材料信息回答。(3)問將材料信息與相關課本知識結合起來回答問題。目標落實:(1)總趨勢: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原因: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發展,使全球范圍的生產力發展到絕非一國所能駕馭,只要世界生產力繼續發展,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全球一體化將進一步得到發展。(2)動力在于追求科學技術知識生產的更大規模效益;目的是增強經濟競爭所依賴的經濟實力;途徑是通過擴大國家之間或公司之間的技術合作,組建跨國公司。對中國來說,既提供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中國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自己。(3)亞太經合組織是1989年成立的區域經濟集團;加強了區域經貿合作,實現亞太經濟共同繁榮。【典題類析能力升級】題型一重點難點突破題本專題中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世貿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歐共體、歐盟及經濟全球化等都是高考??嫉臍v史概念,結合背景、內容、影響、性質等加以分析、理解相關史實,總體把握主干知識脈絡,是本專題復習的重要角度。典例1“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并得到完善和發展。請回答1~2題。1.所謂“布雷頓森林體系”()A.是“二戰”后建立的世界貨幣體系B.是“二戰"后建立的國際貿易組織C.是“一戰”后成立的世界經濟體系D.是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組織2.(2006·四川)被稱為“經濟聯合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構建了當今世界的多邊貿易體制。該體制的中心是()A.維護國家經濟安全B.促進知識經濟發展C.減輕發展中國家債務D.促進貿易自由化解析:本題組旨在考查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和貿易體系的相關概念。1.所謂“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二戰”后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主要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個機構組成。2.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也是其中心和目的。答案:1.A2.D典例2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經濟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趨勢。請回答3---5題。3.歐洲聯盟是()A.歐洲地區的非政府國際組織B.歐洲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C.世界最大的政府問區域經濟合作組織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4.(2004·天津文綜)閱讀下列材料:歐洲的統一不會在一夜之間實現,也不會僅僅靠一項計劃來完成。它將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成就而進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個實際的聯合。……建立共同的經濟制度所依賴的那種利益之間的融合……可以成為一種催化劑,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長期敵對的國家,相互形成一個更大和更牢固的社會。——《歐洲一體化理論與歷史文獻選讀》之《舒曼計劃》請回答:(1)“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時所期望要達到的主要目標是什么?其成立后所產生的影響有哪些?(2)“歐洲共同體”是由哪些機構合并成立的?5.(2006.廣東)關于經濟全球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進一步擴張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經濟提供了同等的發展機會C.經濟全球化催生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D.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趨勢解析:本題組考查歐共體、歐盟及經濟全球化。3.歐盟是政府間國際組織。4.(1)問“主要目標”結合20世紀60年代西歐的具體處境回答;“影響”結合隨著歐洲共同體和日本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的史實回答。(2)問,考查課本小字部分的內容。5.由于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等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于更為不利的地位。4.(1)①主要目標是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②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共體在許多經濟領域趕上或超過美國,并想擺脫美國的控制。開始沖擊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2)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5.B題型二專題知能綜合題本專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經濟史的主要內容。其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戰后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及國際組織的建立和完善。二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又包括世貿組織的建立及中國人世、經濟全球化的原因、特點、過程、影響等問題。三是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相關知識綜合方面的考查等。典例3“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請回答6題。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重(%)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1937年41.412.59634.81948年56.411.74.34.12.11.5材料二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表(單位:億美元)年代1950年1960年1970年1973年與日本的貿易+2.5+2.0—15.9一19.4與西歐國家的貿易+2.0+10.7—5.8—17.8注:+為順差,一為逆差——《當代世界經濟概論》材料三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外匯儲備比重變化表(%)年代1937I945196019711972資本主義世界100100100100100美國46.474.631.29.77.6日本6.1——3.212.412.3西歐共同體各國————26.53029.6——《當代世界史資料選輯》(第二分冊)材料四20世紀70年代初,在日本、西歐崛起的同時,美國經濟實力相對削弱,無力承擔穩定美元的責任,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相繼兩次宣布美元貶值。各國紛紛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采取浮動匯率制。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歐洲各國的許多人一度拒收美元。——岳麓書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Ⅱ》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戰后初期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及表現。(2)結合“二戰’’后的史實,扼要指出美國是怎樣獲得這個經濟地位的?(3)材料四中所述史實說明了什么?根據材料一、二、三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解析:本題考查美國的經濟地位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瓦解。答案:(1)地位:美國確立了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表現:戰后初期,美國工業生產占資本主義世界的近2/3,在國際貿易方面,美國同西歐、日本之間均為順差,而美國擁有的外匯黃金儲備占資本主義世界的近3/4,可見美國在工業生產、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方面都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2)美國通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國的霸主地位;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控制世界市場;推行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各國。(3)說明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原因: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日本的崛起,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它與西歐、日本的國際貿易均出現較大逆差,外匯黃金儲備也下降到不足資本主義世界的1/10,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的基礎消失,所以,該體系也就瓦解了。典例4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請回答7~8題。7.目前,不少歐洲人的觀念從“我是法國人”或“我是德國人”轉變為“我是歐洲人”。從根本上看,這一變化反映了歐洲()A.貨幣一體化B.國家一體化C.經濟一體化D.軍隊一體化8.(2006·江蘇)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要使歐洲國家統一起來,必須結束長達百年之久法德之間的沖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鋼生產置于一個其他歐洲國家都可參加的高級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這樣結合起來的聯營生產意味著將來在法德之間發生戰爭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質上也不再可能。——《舒曼計劃》(1950年5月9日)材料二第三條……共同體的活動應包括:(1)在各成員國之間取消商品進、出口的關稅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響的一切其他措施;(2)建立對待第三方國家的共同關稅率和共同貿易政策;(3)在各成員國之間,廢除阻止人員、勞務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一一《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1957年3月5日)材料三西歐……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導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覀冊诘诙问澜绱髴鸾Y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那種挑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一次演說材料四注:藍色底黃色星,十二顆星代表歐洲十二個國家(歐元)——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必修2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長達百年之久法德之間的沖突”主要指哪些沖突?《舒曼計劃》的主要目的和內容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從內外兩個方面歸納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主要目標。(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材料三說美國遇到了“競爭”和“挑戰”?(4)說出材料四展示的會旗和貨幣所代表的國際組織名稱,上述四則材料體現了歐洲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解析:本題組考查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相關綜合問題。7.據所學知識,B項表述是不準確的,A、D兩項不是問題的本質。8.(1)問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對法德關系進行概括。(2)問明確指出從內外兩個方面組織答案。(3)問是從美國的角度考查歐共體成立的影響,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轉換角度。(4)問根據圖中歐元的提示,就可判定該國際組織是歐洲聯盟,歐洲一些國家百年仇怨渙然冰釋,走向聯合,使用共同貨幣,可以看出“歐洲統一”的趨勢加強。答案:7.C8.(1)普法戰爭,“一戰”“二戰”中的法德沖突。建立歐洲煤鋼聯營,防止法德之間再次爆發戰爭,逐步使歐洲走向統一。(2)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推行統一的對外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3)70年代以來歐共體在許多經濟領域已經趕上或超過美國,對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構成挑戰。(4)歐洲聯盟,體現了歐洲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典例5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請回答9題。9.(2005.天津文綜)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與必然結果??鐕居辛Φ卮龠M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國際商品的流動和生產要素的流動推動國際經濟規則的發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對比,決定了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材料二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選擇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投資。貿易自由化所創造財富中的70%被發達國家獲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只獲得30%。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年增長速度每下降3%,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請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歷史進程中經濟全球化的哪些特點?(2)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歷史知識,說明發達國家主導國際經濟規則的原因。解析:(1)問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材料二的第一句話反映了資本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第二句話反映了貧富差距加大,第三句話反映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存在一定聯系性,第四句話則表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工業部門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顯示了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弱勢,要答好該問關鍵是認真、全面地獲取和解讀信息。答案:(1)資本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相互依存,貧富差距加大;發展中國家工業落后,缺乏競爭力。(2)近代以來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發達國家在貿易、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擁有優勢。題型三延伸探究創新題本專題中歐洲一體化理解的認識,對經濟全球化的辯證認識都是值得探討的課題。情景性材料及圖表等的設置,開放性較強的設問都是命題的重要角度。典例6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請回答10~11題。10.(2006·上海)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摪畹聡偫戆⒌羌{材料二戰后歐洲主要國家GDP增長情況圖(單位:億美元)請回答:(1)為什么阿登納說“歐洲的聯合是絕對必要的”,結合“二戰”后的國際形勢,談談你的理解。(2)根據上圖,指出歐洲在走向聯合的過程中,相關國家經濟變化的概況。(3)目前,歐洲在經濟一體化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正朝著“努力使歐洲成為一種政治力量,一種經濟、社會、文化力量”的方向發展。歐洲的聯合給當今世界帶來什么啟迪?11.閱讀下列圖文材料:材料一1975年,日本千葉市川崎煉鐵廠將嚴重污染的鐵礦石廠轉至菲律賓,這個事件在當時的日本被認為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轉移到其他國家,不致危害本國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稱,這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賺取外匯和工人就業的機會?!囉噘F《污染轉移與生態殖民》材料二世貿組織會議常見一景:反全球化示威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所言,你是否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為什么?(2)反全球化者的示威游行是世貿組織會議常見一景,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3)根據以上材料,有人歡迎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因為他們認為全球化是能夠帶來幸福的“餡餅”。也有人認為經濟全球化是“陷阱”,結合你所學的知識,談談你的看法。解析:本題組屬于探究性問題,主要考查歐洲一體化及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及認識。10.(1)問要從歐洲國際地位及冷戰格局方面分析。(2)問從圖表中提取信息分析。(3)問注意多角度理解。11.關鍵是在把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方面基礎上加以回答。答案:10.(1)“二戰”后,歐洲國際地位下降或歐洲傳統優勢地位的消失;兩極格局形成或美蘇冷戰局面的出現。(2)戰后歐洲主要國家經濟恢復并迅速發展,德國經濟位居前列;法國發展雖落后于德國,但也穩步增長;70年代加入歐共體后英國經濟發展的情況:經濟發展迅速,但落后于德、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