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1151-2023 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 _第1頁
DB3201T 1151-2023 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 _第2頁
DB3201T 1151-2023 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 _第3頁
DB3201T 1151-2023 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 _第4頁
DB3201T 1151-2023 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201I 2 4 6 8 8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1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要求、設計、施工、驗收與運維等方面的內本文件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城市河道水系及其藍線范圍內開展的海綿城市建設工程GB50268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DB32/T3405生態修復型人工濕地中植物配置技術規程水生態、涵養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水環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復興城市水文化等多重目標。生態護岸ecologicalem植被緩沖帶vegetationbuff24.1.1應堅持“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協調、系統謀劃。應統籌“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體系,注重灰綠結4.1.2應按照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等確定的建設目標和指標,合理確定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內容,結4.1.3應在方案設計、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各階段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要求。4.1.4應統籌協調規劃、水利、給排水、環境、生態、建筑、風景園4.1.5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及歷史文化保護區內進行的河道水系海綿城市4.2水安全保障4.2.2應綜合考慮防洪排澇、水系調度、生態景觀等功能,結合源頭及過程中海綿設施對徑流總量及峰值流量的控制,合理確定城市河道的枯水位、常水位、高水位等特4.2.3應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關系,充分利用地形條件和自然水體屬性,在藍線范圍內合理設置濕塘、濕地、植被緩沖帶等海綿設施,并與雨水出水口、相關河道水系出入口4.2.4不應危害周邊建筑、橋梁、道路等重要設施的安全,利用河道水體作為澇水滯蓄空間時,應設4.2.5不應隨意裁彎取直,具備條件時可保留及恢復河道的自然彎曲形態。b)河道斷面不應單一化,并應優先保留或恢復天然河道斷面;在保持天然河道斷面有困難時,應根據不同的河段功能類型、藍線寬度、用地性質及城市道路關系綜合考慮選用復式斷面、c)對于縱坡較大的河道,可設堰以維持景觀、生態水位要求。4.2.7不應降低現有水域面積,并應與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控制目標相協調。增加的水域宜具有雨水調4.2.9河道的縱向連通線路應保持水系的完整性,并符合下列規定:a)應優先溝通斷頭河,具備條件時恢復被填埋的河道;c)上、下游河道溝通時,不應因洪水位差引起洪a)河道寬度小于10m、兩岸具有一定空4.3水環境治理34.3.1河道藍線范圍內的排水系統應與河道匯水范圍內的排水體制協調,不同河段可采用不同的排水4.3.2分流制排水口整治符合下列規定:b)應對分流制雨污混接雨水排口進行改造,過渡期可設置截流設施將混接污水排入污水管網或設置截污調蓄池就地處理。排水口改造時,應采取4.3.3合流制排水口整治符合下列規定:a)合流制直排口應按照截流式合流制的建設要求增設截流設施,截流污水接入污水處理系統,b)應合理提高合流制截流系統的截流倍數,保證旱天污水不下河。a)對臨時保留的沿河居民住房排水口,宜采用沿河重力截流、水泵截流、負壓收集等方法收集b)工業企業廢水排放至水體應達到相關行業及地方標準,且排放口設置應獲得當地主管部門排4.3.5河道兩岸污水無法接入周邊市政污水管網時,應采用就地處理措施,出水應符合相關管理部門a)有條件的地區宜設置海綿設施,對初期雨水進行凈化。初期雨水控制量可取4mm~8b)應結合河道水質整治目標設置初期雨水截流措施,將初期雨水納入污水管網或通過調蓄池暫c)宜在管網系統始端采用源頭削減措施,系統末端可采用調蓄和水質凈化設施。4.3.7底泥的處理處置方式,不應產生二次污染。對于重金屬、有毒有機和無機污染物超標的底泥應4.3.8污水廠尾水排放口已達標排放,但受納水體水質仍不能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時,經過技術經濟比選和充分論證后,宜采取入河(湖)前的尾水濕地等生態凈4.3.9雨水濕地、植被緩沖帶、水生動植物、濕塘、調節塘、滲透塘修復措施、生態護岸等設計,應4.4水生態修復4.4.1應因地制宜對河道進行水生態修復,確定活水補水、水質凈化與改善、生物多樣性修復的工程4.4.2在滿足河道水功能區劃要求前提下,宜將生活污水處理廠達標尾水等非常規水源用于河道的活水補水和水動力改善,并通過水量調配保障河4.4.3活水補水方式可采用自流補水、泵站提水、閘壩泵站聯合運行補水等形式。補水點和補水時段4.4.4水質凈化與改善可采用生態護岸、雨水濕地等措施,必要時可采用生態浮床、水生動植物投放4.4.5生態岸線率應在滿足防洪排澇等功能的基礎上,根據水體功能和岸堤穩定性等要求,結合《南4.4.6生態岸線設計宜結合周邊地塊的開發利用情況、水體的水文特征、可利用空間及生態、景觀建設需求等,采用多樣化的斷面形式,并合理選擇生4.4.7生物多樣性修復宜包括生境營造、陸生植物恢復、水生動植物恢復等。44.5水資源利用4.5.1有調蓄功能的河道其調蓄規模應根據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確定。調蓄工程的設計應符合GB4.5.2濱水空間內河道海綿設施的建設應充分利用天然湖塘洼地、沼澤和濕地等自然水體。宜將海綿5.1.1應根據城市面源污染情況、濱水空間及水體水質凈化要求等,選用單項或者多項技術組合,確5.1.3設施主體功能和材料應符合現行5.1.4濱水綠化控制線范圍內的綠化帶接納相鄰城市道路等不透水面的徑流雨水時,應設計為植被緩5.2.1雨水濕地布置應符合城市自然水系排放格局。雨水濕地的布局、調蓄水位等設計應與雨水管渠5.2.3進水口和溢流出水口應設置碎石、消能坎等設施,應設置前置塘對匯流雨水進行預處理。5.2.4沼澤區宜包括淺沼澤區和深沼澤區,其中淺沼澤區水深范圍不宜大于0.3m,深沼澤區5.3生態護岸b)應選取自然屬性較強的主體結構材料,包括塊石、生態混凝土、植草砌塊、石籠、仿木樁、5.3.3硬質護岸生態化改造時,不應影響河道水系的基本功能,可在臨水側的河底設置種植槽、定植5.4植被緩沖帶5.4.1應避開人行道、堤岸、踏步、座椅等設施。5.4.4植物的種植密度,應結合植物的不同生長要求、特性、種植方式及生態環境功能要求等綜合研55.4.5宜選擇根系發達、耐寒耐水濕的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常5.4.6種植時間應根據植物生長特性確定,喬木的栽植宜在春季土壤解凍后、樹木發芽前或秋季樹木5.5生態浮床5.5.2生態浮床的覆蓋面應根據水體污染程度、凈化要求、水體規模和使用功能等情況確定,覆蓋率5.5.4生態浮床拼裝單元寬度不宜大于1.5m;生態浮床本體結構穩定5.5.5對于寬闊水面,對生態浮床寬度要求較大的情況,宜采用多拼裝單元軟連接的建設方式。5.5.7應采用環境友好型材料設計生態浮床。水生植物種植基質不應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5.6水生動植物5.6.1應構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浮5.6.3水生植物品種選擇應滿足DB32/T34055.6.4植物種植應以移栽方式為主,同批次植物種植應大小、形態均勻;菹草等沉水植物可通過播種5.6.5水生動物恢復應以自然繁衍為主,人工投放為輔,投放時應考慮對水生植物系統的保護,不應5.6.6水生動物的投放應基于河道水生態調查,并結合各類水生動物自身的繁殖能力,確定不同品種5.6.7浮游動物的投放應以河道藻類控制為目標,雙殼類底棲動物的投放應以河道中藻類和有機碎屑5.6.8魚類投放可選擇濾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不應投放過量草食性魚類,底棲動物5.7濕塘5.7.1濕塘進水口和溢流出水口應設置碎石、消能坎等設施。5.7.2前置塘底宜采用混凝土或塊石結構;前置塘應設置清淤通道和防護設施,駁岸形式宜采用生態5.7.3主塘宜設計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積和儲存容積,永久容積水深宜為0.8m~2.5m,儲存容積應65.8.1進水口應設置碎石、消能坎等設施,防止水流沖刷和侵蝕。5.8.2應設置前置塘對徑流雨水進行預處理。5.9滲透塘5.9.1滯蓄容積應根據溢流水位和設計水位之間容積確定。5.9.2入口應設置沉砂池或前置塘等預處理設施。5.9.3邊坡坡度不宜大于1:3,表面寬度和深度的比例5.9.4植物應在接納徑流之前成型,植物應既能抗澇又能抗旱,適應洼地內水位變化。6.1.1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施工組織方案并按規定程序審批后實施。6.1.2施工前,應對施工區域內的表層土壤特性進行評估,以確定土壤特性與設計使用的地質勘探資6.1.3應由具有相應施工資質的企業承擔,施工人員應經過相應的技術培訓表,施工檢查項目表單見附錄B.1。應嚴格按圖、按規范施工,加強過程監管。施工過程應確保人身安全、做好安全防護措施。6.2.1雨水濕地各功能區劃分嚴格控制開挖平面尺寸、基底高程和邊坡坡度;采用機械開挖時,基底6.2.2雨水濕地蓄水區域應以雨水回用為目的,滲透率應滿足設計要求。填料鋪設及種植土回填應在6.3.1基坑開挖遇地質條件較差的河段應放緩坡開挖或采取臨時支護措施,并采取降水井或基坑內設6.3.2壓頂立模時應確??诰€順直,頂高6.3.3回填土應確保質量,采用分層回填、76.3.5格賓石籠護坡內的填料應堅固密實、耐風化。石籠內填料9cm~25cm粒徑的部分比6.4.1應先按施工圖要求進行場地平整,校核標高、坡度后進行植被種6.4.3消能溝槽、滲排水管、凈化區、進出水口等應嚴格按設計布置施工,排水管與周邊6.5.2浮床可增加外框使其整體更加穩a)用種植海綿等栽植介質包裹植物根莖部分;b)包裹時保證一部分植物根部露出;6.5.3現場施工中通??上韧瓿筛〈舶惭b后再放置種植籃b)挺水、浮葉植物宜選擇肥沃、疏松的壤土,pH值以e)在湖泊、河塘等區域種植挺水、浮葉植物,宜采取隔離圍欄,減少來自魚類的危害,減緩船a)增殖放流水域宜為漁業資源衰退較為嚴重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天然漁業水域,不應在種質資b)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的品種應是原種或原種子一代苗種,不應向天然水域放流雜交種、轉基因c)增殖放流苗種應由省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水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基地、原種、良6.7.1溢流出水口的外側應設置于雨水收水口處,雨水收水口處應設置沉泥6.7.2進水口高程應高于常水位以避免阻水。進水口位置可根據完工后的徑流實際匯流路徑進行相應86.9.2滲透塘在開工前應校核區域內土質的滲透系數,無法達到設計要求時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土質情況無法達到種植土要求時,應按設計要求對該范圍土7.1.1項目應通過竣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驗收和組織程序應符合《南京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施工及驗收要點(試行)》和其他現行相關驗收7.1.2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應形成專項驗收報告,并7.1.3工程驗收由建設單位組織,驗收組應由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設施管理等單位的有7.1.4工程質量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應按規定將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相關文件報工程所在地建設行7.2.1河道水系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應作為一個專項工程驗收,包括建設整體情況驗收和專項工程質量7.2.2建設整體情況驗收應包括:海綿城市指標、分區與設施規模匹配性、場地豎向銜接及排水安全a)建設項目范圍內海綿設施的平面布局、規模、豎向、排口等滿足施工圖要求;b)設施滲滯能力和蓄排能力滿足施工圖要求。a)經返工或整改處理的檢驗批,應重新進行驗收;b)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檢測鑒定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的檢驗批,應予以驗收。7.2.5應按照相關標準檢查種植土層、人工填料層、(礫石98.1.1河道水系海綿建設工程設施的運行維護包含日常巡視檢查、汛期重點巡查、常規定期維護及損壞時應急處置。應對海綿設施運維情況進行登記,具體運維8.1.2應建立健全海綿設施維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并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b)汛期期間,定期檢查設施運行狀況,重點巡查問題、隱患c)汛期后,檢修海綿設施的運行狀況,對具備入滲功能的設施積水情況進行抽查維護。8.1.6應對水體中挺水、沉水、浮葉植物進行定期維護,并遵循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原則,及時8.2.1應在汛期前、后各對雨水濕地巡視一次,汛期每月不應少于一次。強降雨后應對雨水濕地進行g)濕地內的蚊蠅、嚙齒動物、蟲害、病害的定期防控;h)水生植物的收割、補種及枯死、垂死植物、雜草的清除等。8.2.4應根據暴雨、干旱、冰凍等不同情況及時調節水位,不得出現濕地進水端壅水、出水端淹沒現a)駁岸雜物、垃圾、淤泥等的清理;c)石塊、砌磚、木樁發生損壞時的更d)各類生態護岸中土工布/濾網的修復和e)植草磚駁岸中植物的灌水、施肥和整草f)木樁駁岸中木樁和河岸邊緣土的加固,木樁的防腐處理等。8.3.3應定期對護岸進行巡查,檢查護岸的穩定及安全情況,加強對護岸范圍內植物的維護和管理。8.3.4汛期及汛后定期檢查護岸穩固性,護坡、護腳、基礎8.3.6應及時處理雨后及擋水后出現的浪窩、水溝、陷坑等現象。8.3.7每季度應檢查護岸植物覆蓋度、生長情況等,巡檢評估植物是否存在疾病感染、長勢不良等情8.3.8應確保岸坡穩定、水土保持,定期維護保養,減少邊坡滑塌等現象。8.4.1應在汛期前、后各對植被緩沖帶巡視一次,汛期每月至少一次。強降雨后應對植被緩沖帶進行8.4.2植被緩沖帶的維護內容應包括:預處理設施、進水口垃圾、雜物及淤泥的清理,表層垃圾、雜8.4.3汛期前應對植被緩沖帶內及其周邊雨水口進行清淤維護8.4.4進水口不能有效收集匯水面徑流雨水時,可加8.4.5進水口因沖刷造成水土流失時,應設置碎石緩沖或采取其他防沖刷措施。8.4.6汛期應定期清除綠地上的雜物,加強植物的維護管理,及時8.5.1每周至少巡檢兩次。檢查浮床有無破損、松散及鏈接扣掉落等情況,及時清理附著在浮床周圍8.5.2生態浮床單體因沖擊或人為原因受到損壞時,應根據損壞程度進行修補或更換浮床單體,同時8.5.3生態浮床鏈接扣破損、掉落或扎帶破損,應及時更換鏈接扣或扎帶。8.5.4因水位漲落或其它原因而導致8.5.6定期修剪收割植物,宜采取間斷分塊收割。根據植物生長和繁衍機理,按照草型和藻型富營養b)適時(如秋末初冬)收割植物,保證8.6.2水生動物的運維應符合下列規a)在魚類繁育和幼魚成長時段設置休漁期,在水生生物棲息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