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一):
芙蓉樓送辛漸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透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詩意,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
遭謗議貶謫而改變氣節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這天,我們學習一首流傳至今仍廣為傳頌的唐朝名詩《芙蓉樓送辛漸》。
2、板題。強調:芙蓉的寫法、意思。
3、齊讀題目。
4、用一句話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介紹詩人。
三、品讀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學提示:
①自由讀古詩,多讀幾遍,讀準確,讀流暢。
②結合文中注釋,四人一小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詩寫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2、回報交流。
(1)指名讀詩。隨機學習壺字。
再齊讀。
(2)從詩的前兩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此時此刻你覺得哪一個詞最能表達你的感受?
想一想:詩中的哪兩個詞語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什么樣的雨稱為寒雨呢?寒雨怎樣樣呢?
秋風秋雨秋煞人,寒雨不僅僅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暗淡氣氛。
誰孤呢?僅僅是楚山孤嗎?還有誰是孤零零的?
讓我們帶著無限的離愁再來齊讀這兩句詩。
指名讀。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最后兩句詩寫了些什么?
冰心從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實際上詩人想說明什么?
玉壺又是什么樣貌呢?
詩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壺里的冰一樣清正廉潔。在與好友分別的時刻,詩人
為什么要這樣比喻自己呢?
出示寫作背景。
陰霾的天氣,遠離的朋友,再加上眾口的毀謗,朝廷的貶謫,詩人沒有退卻,
而是勇敢的應對一切。
所以,臨別之時,王昌齡堅強地對辛漸說
一切的一切,王昌齡沒有失望,而是樂觀地對辛漸說
讓我們像王昌齡一樣,堅強而樂觀地說
(4)同學們已經會從前兩句詩中讀出孤獨、凄涼,從后兩句詩中讀出樂觀堅
強。你們會讀詩了,你們會吟詩嗎?
吟詩,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誦,抑揚頓挫慢慢的吟出詩的韻味。
試讀。
指名讀。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離別。你們還明白哪些送別詩?
4、小結:人生自古傷離別。但是,這天的離別不正預示著明天的重逢嗎?只
要我們心中有彼此,只要我們學會珍惜,離別將不再是憂傷。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二):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孤獨、苦悶的情緒。
感悟詩人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離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與友人分別時或是表達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或是
表白自己的心志,這種種的離情別緒都凝聚在這字字凝練的古詩中。同學們,你
們都明白哪些送別詩?
2、這天我們在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
板書課題,齊讀。
3、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明白了什么?
總結:辛漸既是王昌齡的同鄉又是他的好友,辛漸即將回到家鄉,王昌齡在
芙蓉樓為他送行,讓我們一齊走進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三遍,讀準字音,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齊讀。
3、讀詩不僅僅讀準確,讀通順,還要讀出節奏,把詩讀好是有必須的技巧的,
每行有幾個字?這叫七言絕句,王昌齡最擅長寫七絕詩,他被稱為七絕圣手這首
詩是他的七絕名作之一。一般狀況下,我們能夠這樣讀:(出示劃好節奏的古詩)
泛讀,自讀,指名讀,齊讀。
三、理解感悟
學習前兩句
1、理解后我們會讀得更好。請大家默讀前兩行,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
(雨:什么時候下起了什么樣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山:在作者
眼里楚山什么樣的?詩中還暗含著兩個人物)
2、請大家結合注釋,發揮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引
導把詩意說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帶入詩中讀前兩句。
4、前兩行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這首是
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是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
里飲酒話別時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詩)指名讀
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這此情此景,給你
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
師: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行。
師: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之后因事被貶滴嶺南,在北返長安時在江
寧縣任職,在江寧數年,又遭人詆毀,再次被貶為龍標縣蔚,蘢標鎮在十分偏僻,
曾有許多的官員被貶于此地。他一生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
苦悶呢?再讀前兩行。
學習后兩句
1、好友辛漸要走了,即將見到家鄉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可能會
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發妻子,兄弟姐妹,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
可能會問些什么?(他為什么不會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
么屢遭被貶?)
2、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別辛漸時只有一句囑托的話語,那就是
一片冰心在玉壺
3、引讀:
當友人問起時,王昌齡會豪邁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結發的妻子問起時,王昌齡還會深情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年邁的雙親問起時,王昌齡依舊堅定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4、冰、玉有什么特點?(純潔,透明,潔白無暇)
5、王昌齡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吶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兩次被貶
而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
6、王昌齡在被貶期間,他的許多好友都紛紛作詩來表達對他的同情和安慰,
如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出示這首詩)指名讀。但王昌齡依
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7、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走進王昌齡,齊讀整首詩。
三、拓展延伸。
王昌齡還擅長寫邊塞詩,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課下搜集他的詩讀讀背背。
板書設計: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孤
冰玉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三):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
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
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
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
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
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透過
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
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
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資料,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透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述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
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課就讓我們一齊來學
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請同學們自讀課題,并說說透過詩題你明白
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
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
奠定基礎,以到達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去,這
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能夠幫忙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朋友
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
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借助注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透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
海中構成必須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師:同學們對詩的理解和感受談的都字斟句酌,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吳地的雨的確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
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齊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
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齊讀)
(2)離別的寒內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
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
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明白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那里還暗含著同學們
所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
屢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
年,又被貶到十分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
到最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
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樣理解?(學生談體會)(3)對世態
心寒,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
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齊讀讀這兩句,一齊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
的內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透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
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心,感悟人物品質(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后兩句,創設情境,補白)過渡:應對這蒼茫
的煙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
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透過一個情境的創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境、文
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心,能與作者
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2)指名發言。
(3)情境創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
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
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
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節仍然采用教師創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
生動的畫面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
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
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
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
朗讀,已經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
(1)師:沒有了對親人的竹報平安,也沒有了封封家書中字斟句酌的牽掛,
千言萬語化作臨別時的一句叮嚀:。學生再次激情補白。(古詩后兩句。)
(2)引導: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王昌齡決絕的轉身,再也沒有回頭,難道
是他不想回家嗎?(想)但是他能回家嗎?
(3)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總結: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明白,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
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持續著自己的信念。
(設計意圖:透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
去的內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暴,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
心。此環節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五、課后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能夠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六、板書設計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送別詩)
寒-孤
冰心-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四):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基本教學: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能背誦古詩。
2、情感態度:透過學習古詩,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3、潛力運用:自己會寫離別贈言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關于送別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以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即將結束小學生活,離開美麗的校園。隨著畢業的臨近,不
知你們是否己經感受到,在四月的花香中開始彌漫離別的氣息;那么離別之際有
沒有讓你牽掛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話想對他(她)說呢?
2、過渡揭題:別急,我們暫且把這種思緒擱置一下,先來共同學習一首應
時應景之作其實是一首關于送別的詩歌。
播課件板書課題
介紹作者(穿插《出塞》)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音。
3再讀,(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4學生個人誦讀展示。
5群眾誦讀
?6、出示問題,初步理解
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
播課件(重點詞句)
播課件,描述詩的意境。
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
設置了凄清的氣氛。第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時
的情緒。后兩句,寫的是自己,但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
辛漸返鄉,親友必須要問到詩人的狀況,所以詩人在送別辛漸時個性囑托他:家
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此刻的狀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
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也證明
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本詩既寫了朋友的離情別緒,更加寫出了
自己的高風亮節。
展開想象誦讀詩,師生共評
7背誦:(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三、積累訓練
1、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課件出示)
2、那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齊讀一讀。
(課件出示)
四、拓展。
1、贈言示范
2、寫離別贈言(課件播放送別)
板書設計: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寫景:渲染氣氛寒雨
敘事點出送別送客
抒情:證明心意一片冰心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五):
1、基本教學: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能背誦古詩。
2、情感態度:透過學習古詩,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3、潛力運用:自己會寫離別贈言
第一課時
一、以情導入:
離別之際有沒有讓你牽掛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話想對他(她)
說呢?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音。
3.再讀,(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4.學生個人誦讀展示。
5.群眾誦讀6.出示問題,初步理解
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描述詩的意境。
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
設置了凄清的氣氛。第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時
的情緒。后兩句,寫的是自己,但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
辛漸返鄉,親友必須要問到詩人的狀況,所以詩人在送別辛漸時個性囑托他:家
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此刻的狀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
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也證明
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本詩既寫了朋友的離情別緒,更加寫出了
自己的高風亮節。
展開想象誦讀詩,師生共評
7背誦:(1)試背一一互背(2)指名背一一齊背。
.三、積累訓練
誦讀,默寫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六):
教學技能: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度: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搜集王昌齡的詩歌,或者關于送別的詩歌。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記得哪些詩人關于王昌齡的詩歌你記得多少能背一下嗎
2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你又明白那些關于送別的詩歌
3揭題:這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關于送別的詩歌。
板題讀題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音。
3再讀,要求:連貫。
4賽讀,(分小組進行)。
5你把詩歌讀的這么好,可你明白里面的意思嗎
(1)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
錯。
(2)學生看圖,聽教師描述詩的意境。
(3)播放配樂FLASH,師范讀(出示朗讀記號),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4)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6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來吧,讓我們走進作者,體會他的情感,體會
那份傷感。
(1)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2)指名想象畫面讀詩,師生共評
(3)播放配樂FLASH,指名配樂讀。
7要是能背下來哪就好了,你能嗎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3)學生個人誦讀展示。(配樂)
⑷群眾誦讀(配樂)。
板書:(古詩全文)
知識鏈接:王昌齡(?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
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游,二人數年同
筆硯(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
授口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襄陽時,
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
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
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
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
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詩在生前就負盛名,人稱詩家夫(一作
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并稱。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七):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
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
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
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
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
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透過
學生自主誦讀,教師范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
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
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資料,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透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述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
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課就讓我們一齊來學
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請同學們自讀課題,并說說透過詩題你明白
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
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
定基礎,以到達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去,這
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能夠幫忙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朋友之
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舍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打開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并進行范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
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借助注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么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透過反復誦讀,加之注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
中構成必須的畫面,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師:同學們對詩的理解和感受談的都字斟句酌,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吳地的雨的確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
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齊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
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齊讀)
(2)離別的寒內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
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
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明白作者還會為什么感到寒心嗎那里還暗含著同學們所
不了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
遭奸佞小人詆毀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
又被貶到十分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斗爭,直到最
后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
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樣理解(學生談體會)(3)對世態心寒,
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
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齊讀讀這兩句,一齊去感受作者那種復雜
的內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透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
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復雜的內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
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心,感悟人物品質(學習后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后兩句,創設情境,補白)過渡:應對這蒼茫的煙
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輾轉
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透過一個情境的創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境、文本、
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心,能與作者對話,
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2)指名發言。
(3)情境創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后兩句。
師:于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
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余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
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他
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節仍然采用教師創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
動的畫面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欲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
換的場景,和朗讀后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
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
個抽象的詞語也己經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
讀,已經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材配件團購合同協議
- 工程機具回收合同協議
- 上門拆舊服務合同協議
- 建筑土渣運輸合同協議
- 廢品收購合同協議書范本
- 馬鞍山危廢處置合同協議
- 香港員工聘用合同協議
- 廢棄果園轉讓合同協議
- 高價求購豪車合同協議
- 駕校場地共享合同協議
- 水生花卉資料課件
- 耳鼻咽喉科-咽腫瘤
- 高中地理·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幻燈片
- 擬經營的食品種類、存放地點
- 益生菌與健康課件
- 2022醫學課件醫院獲得性肺炎(HAP)診治指南最新綜述(精)
-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地有效性講座
- 05 【人教版】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含答案)
- GB_T 31148-2022木質平托盤 通用技術要求_(高清-最新版)
- 固體物理(黃昆)第一章
- 認識餐飲環境(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