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4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標解讀課程標準學問素養通過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旺盛,相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1.從史料實證角度分析唐朝前期鼎盛局面出現的緣由和表現以及唐朝后期衰落的因素和表現。2.從家國情懷角度相識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意義。學問點一隋朝興亡一、建立和統一建立時間581年方式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都城長安統一條件隋文帝勵精圖治,國力日強時間589年,隋滅陳意義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二、隋朝的建設廣設倉庫在①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的倉庫,既包括供應朝廷糧食和物資的倉庫,又包括備水賑濟而遍置于鄉間的義倉營建洛陽隋煬帝興建的洛陽城,雄偉壯美,著名于世開通運輸河貫穿南北,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南北經濟溝通以及運輸河沿岸城市發展三、隋朝的滅亡1.緣由:隋煬帝自恃強盛,大興土木,窮奢極欲;三次大舉征伐高麗;大規模農夫起義爆發。2.滅亡: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學問拓展隋朝統一的緣由(1)民族大交融的趨勢為隋朝統一全國供應了有利條件。(2)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勞動,使南北方經濟得到發展,為隋朝統一供應了物質條件。(3)廣闊人民經過長期的戰亂,憧憬統一,渴望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學思之窗(教材P32)結合皮日休的詩,說說你是如何看待隋煬帝的。提示修建大運輸河,貫穿南北,對于鞏固統一,促進南北方經濟溝通以及運輸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濫用民力,實行暴政,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干脆緣由之一。學問點二唐朝的旺盛與民族交融一、建立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隨后,唐軍漸漸殲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統一全國。二、唐朝的旺盛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武周政權武則天廢唐稱帝,改國號為周。在她當權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開元盛世唐玄宗選賢任能,改革吏治,發展生產,大興文治,改革兵制,將唐朝推向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空前旺盛三、唐朝的民族關系表現突厥(1)貞觀初年,唐軍擊敗并俘獲東突厥可汗,東突厥汗國滅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為“天可汗”(2)唐高宗聯合回紇滅西突厥(3)唐朝中心政權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加強對西域的管理靺鞨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ね跬罗?1)7世紀前期,③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溝通(2)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會盟。此后,唐蕃間基本上停止了紛爭意義唐朝周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作出了主動貢獻學問拓展對武則天的評價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我國古代杰出的君王和政治家。在她統治期間,政治較為清明,封建經濟接著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但她也曾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晚年漸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學問拓展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呈現出恩威并重、剿招結合的特點,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2)這種政策在當時是明智的選擇,與當時狀況適宜。(3)產生了眾多主動的效果。(4)對后世處理民族關系問題有眾多啟示。思索點(教材P35)隋唐盛世形成的緣由有哪些?提示(1)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是隋唐盛世形成的必要條件。(2)統治者勵精圖治是盛世形成的政治保證。(3)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干脆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是盛世形成的物質基礎。(4)國內各民族的經濟文化溝通與發展是推動盛世形成的重要因素。學問點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一、安史之亂緣由(1)唐玄宗在邊疆重地增置軍鎮,加強邊防,軍鎮長官節度使兵力隨之擴大。至唐玄宗統治后期,國家出現外重內輕的局面(2)唐玄宗在他統治后期,沉湎于享樂,怠于政事,任人唯親,朝政趨于腐敗概況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和他的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這場叛亂歷時八年,后被唐平定,史稱“安史之亂”影響在平叛過程中,唐軍很多將領擁兵自重,中心集權被減弱;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占據河西隴右地區。從今,唐朝由盛轉衰二、藩鎮割據形成(1)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唐朝接連在內地增設藩鎮(2)藩鎮轄區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鎮獨立性很強,形成藩鎮割據局面影響這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續了100多年,④嚴峻減弱了唐朝的統治力氣三、唐朝覆亡1.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加劇。2.875年,黃巢領導的農夫起義爆發,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3.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四、五代十國1.形成五代唐朝滅亡后50多年間,黃河流域先后經驗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命王朝,稱為“五代”十國與五代同時,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越、南唐等九個割據政權,連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漢,稱為“十國”2.后周世宗改革時間五代十國后期內容后周世宗柴榮順應當時形勢,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影響后周實力漸漸增加,為后來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概念闡釋唐代藩鎮唐代中期在邊疆和重要地區設節度使,掌管當地的軍政,后來權力漸漸擴大,兼管民政、財政,形成軍閥割據,常與朝廷對抗,歷史上叫作藩鎮。學問拓展藩鎮割據的影響(1)藩鎮割據造成了唐代中心政府實際管轄地區的縮小,肯定程度上減弱了唐朝中心政府對地方的限制。(2)唐末農夫起義后,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藩鎮轉入相互兼并的斗爭中,后演化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代藩鎮割據的持續。(3)藩鎮割據、相互征戰,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唐中心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肯定影響,但藩鎮注意自身工商業的發展,肯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構圖解史唐朝的興衰探究點一唐朝的盛世局面史料一唐太宗親身經驗了隋末洶涌澎湃的農夫起義,在貞觀時期的治國理念中始終以民本思想為主導,制定國家的方針政策,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史料二開元年間,唐玄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重用賢才,實行改革,穩定政局,加快了經濟的發展。當時國家統一,中心政權強大,唐太宗、武則天時期奠定了物質基礎,尤其是勞動人民創建了巨大的社會財寶,加之中外經濟、文化的溝通,促進了中華文明的進步。在唐玄宗統治的開元年間,唐王朝達到鼎盛。讀史指導史料一史料信息“始終以民本思想為主導,制定國家的方針政策”表明白唐太宗的治國理念史料二史料從個人、政治、歷史、人民、中外關系等角度敘述唐朝鼎盛的緣由問題思索(1)史料一表明唐太宗意識到的實質問題是什么?結合所學學問,你認為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意圖何在?答案唐太宗意識到人民群眾的巨大力氣。意圖在于調整統治政策,緩和階級沖突,維護統治。(2)依據史料二,指出唐王朝達到鼎盛的緣由。答案①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重用賢才、實行改革;②國家統一,政權強大;③唐太宗、武則天統治時期為唐王朝走向鼎盛奠定了良好基礎;④勞動人民的創建。⑤中外溝通頻繁。對唐朝“盛世”的辯證相識1.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是各種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不是統治者的個人功勞。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存在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武周政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統治前期的“開元盛世”也是幾代皇帝連續執行類似的寬松政策和幾代勞動人民艱苦努力的結果。3.唐朝所謂的“盛世”不是肯定的,而是相對的,即都是相對社會動亂時期而言的。即使在“盛世”時期,最大的受益者仍是封建統治階級,廣闊人民的生活照舊特別艱辛,農夫的負擔仍舊沉重,農夫與地主階級之間的沖突只是相對緩和,并未完全消退。4.唐朝的“盛世”局面隱藏著動蕩的危機。如“開元盛世”之后出現了“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這是因為統治者憑借“盛世”的積累大肆揮霍,大興土木,奢侈腐敗,從而消耗了國力,導致混亂并最終使國家衰敗,唐朝由盛轉衰。1.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庇纱丝芍?唐太宗的政治理念是()A.諫官+明君→皇權加強 B.昏君+良言→社會動蕩C.昏君+奸臣→國破家亡 D.明君+良臣→治世良方1.答案D由材料關鍵信息“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可知D項正確。2.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正如胡戟先生所說,“武則天去世前后八年里,發生了七次宮廷政變,一度嚴峻動蕩的政局也未能阻滯開元盛世的到來”??梢?武則天當政時期()A.中心集權制度遭到嚴峻挑戰B.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C.國家長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D.開拓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2.答案B依據材料“政啟開元”“一度嚴峻動蕩的政局也未能阻滯開元盛世的到來”可知,武則天的執政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探究點二唐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史料一朕之小女,長自宮闈,言適遠方,豈不鐘念?但朕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誠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贊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朕親自送于郊外?!督鸪枪鞒鼋低罗啤肥妨隙懹^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蠻國,表疏不順,請發兵討擊之?!碧谠?“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怨乓詠砀F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堅自恃兵強,欲必吞晉室,興兵百萬,一舉而亡?!藿褚姶?豈得輒即發兵?”——《貞觀政要》讀史指導史料一省略號把史料分為兩個層次,省略號前反映了唐中宗實行和親政策,省略號后的內容為金城公主入藏、唐與吐蕃和親史料二史料反映了唐太宗“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的觀點問題思索(1)史料一表明唐朝統治者實行了怎樣的民族政策?其基本的動身點是什么?答案實行了和親政策。其基本的動身點是實現唐蕃和平友好交往。(2)史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觀點和依據是什么?你從中能得出什么啟示?答案觀點:不以武力迫使少數民族聽從。依據:前秦敗亡的史實。啟示:應以民族同等的原則促進民族團結。唐朝處理與周邊各族關系的主要方式和特點1.主要方式管轄一是干脆派官吏管理;二是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長官,管理當地人民冊封冊封是唐朝皇帝給少數民族首領加上某種名稱或封號,目的是加強對其民族的聯系和管理斗爭唐太宗時期大敗東突厥,俘獲東突厥可汗,維護了北部邊疆的安定和親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經濟、文化的溝通,加強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會盟唐蕃會盟,旨在約束雙方行動,維護和好局面2.特點(1)政策開明。(2)措施敏捷,方式多樣。1.唐貞觀初年,長安城匯聚了很多民族,如突厥人“居長安者近且萬家(大約50000人)”,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員外,以經商和貿易為目的安居長安者為數不少。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各民族間的交往很頻繁B.長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C.開放包涵的民族政策D.對外貿易的旺盛景象1.答案C“長安城匯聚了很多民族”說明唐代民族政策較為開放包涵,故選C項。2.對東突厥各部的首領,唐朝也賜予優厚待遇,仍令他們管理舊部,朝廷中也大量任用突厥貴族為官。這表明唐朝()A.民族政策敏捷開明B.已完全令突厥歸屬唐朝C.首先采納武力折服D.變更了突厥的性質2.答案A從題干材料可知,唐朝政府對突厥的管理特別敏捷,政策比較開明,A項正確。學問聯網史論術語1.隋朝統一、開鑿大運輸河等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溝通和發展,對維護和加強國家政治統一有重要的作用。2.隋煬帝自恃強盛,不恤民力,又盡情享樂,奢侈無度,致使民不聊生、社會沖突激化,隋朝滅亡。3.唐朝前期的盛世局面,促使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4.唐朝前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對北方、東北、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5.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黃巢起義和藩鎮割據局面的持續,加速了唐朝滅亡和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出現。一、有關隋煬帝修建大運輸河的兩個觀點觀點一:大運輸河的開鑿牽引沿線城市和腹地經濟大運輸河河網貫穿我國東部平原廣闊地區,保證了南北兩大中心的聯系,保證了南方的賦稅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城,溝通了都城長安與黃河下游南北、長江三角洲和浙東等富庶經濟地區的聯系,起到支撐唐朝和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觀點二:開鑿運輸河的艱難工程對勞動人民而言是一場災難隋煬帝強征幾百萬民工修筑運輸河,嚴峻地破壞了農業生產,使成千上萬的民工慘死于運輸河修建的過程中。據記載,隋煬帝派遣了酷吏主管修河,強制全國15歲以上的男子都要服役,共征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煬帝還派出了幾萬名彪形大漢,各執刑杖,作為督促民工勞動的監工。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中去世的竟達250萬人。短時間內動用大量勞動力興建如此大型的工程,導致百姓負擔沉重,激化了沖突;而且隋煬帝樂于巡游、享受,花費不斷,后期荒于政事,最終導致了隋末農夫大起義,斷送了隋王朝的命運。1.(2024遼寧省試驗中學高一期中)大運輸河通過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并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漸漸成為一體。那么,隋朝修建大運輸河所起的最深遠的影響是()A.滿意隋煬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強北部邊防C.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溝通D.鞏固隋朝的統治1.答案C依據材料“大運輸河通過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并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漸漸成為一體”可知,大運輸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溝通,C項正確。二、藩鎮性質的再相識以往我們把藩鎮的出現歸咎于中心集權衰弱、皇帝姑息縱容,然而這類論調已經在眾多學者面前不攻自破。程志先生對藩鎮本質進行了新的理解,他強調藩鎮林立的局面出現不能說明中心集權之衰弱,相反在肯定程度上是加強的表現。指出藩鎮作為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為朝廷執行著監察、軍事、戍邊和復原國家秩序職能。張國剛在《唐代藩鎮探討》里提到藩鎮之起源問題,探討中著重考察中晚唐特殊是肅宗、代宗時期中原軍事政治、邊疆邊防形勢變更對藩鎮建制的影響,旨在強調唐中葉以來的藩鎮林立并非君主姑息所致,而是客觀的政局條件催生的;進而進一步考察各個藩鎮存在的特點以及所發揮的作用,這樣既可以揭示中晚唐藩鎮的真實面貌,更可以給藩鎮予以全面客觀的定性?!幾杂诘选短拼倖栴}綜述》2.唐宋以來,宰相出任藩鎮節度使或藩帥帶宰相官銜者,稱為使相。據下表可知()時間階段數量(位)出身所在結果唐玄宗時期8多科舉出身;安史之亂后獎賞軍功大部分都為宰相,始終在中心代天子巡邊唐肅宗至唐懿宗時期36幾乎都是藩鎮節度使多數在藩鎮,不在中心形成大量強藩唐僖宗至唐哀帝時期67強藩霸臣舉薦幾乎全部在藩鎮,不在中心藩鎮之間頻繁征戰A.藩鎮割據導致使相出現B.地方的獨立性漸漸加強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權力D.使相致使唐代斗爭不斷2.答案B不管是退任宰相擔當節度使,還是節度使出任宰相,都說明地方節度使位高權重,這會使地方的權力愈加膨脹,從而威逼中心集權,反映了中心勢力的衰退。從出身、所在和結果的逐步變更可以看出地方獨立性增加,B項正確。——————————————課時達標訓練—————————————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題組一隋朝興亡1.(2024北京朝陽區高一期末)視察下圖,這一對峙局面結束于()A.公元前3世紀末期 B.公元3世紀初期C.公元3世紀末期 D.公元6世紀末期答案D據地圖信息“北齊、北周、陳”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北齊、北周、陳對峙形勢圖。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隋,589年,隋滅陳,完成統一,D項正確。2.(2024北京豐臺區高一期中A卷)漢承秦制,唐襲隋規,都出現了盛世。然而,秦朝與隋朝都二世而亡,其主要緣由是()A.周邊少數民族入侵 B.統治集團內訌變亂C.宦官擅權,外戚臨朝 D.統治者苛捐雜稅,實行殘暴統治答案D秦朝末年,秦二世苛捐雜稅,實行嚴刑峻法,使得階級沖突加劇,農夫起義斗爭頻發,項羽、劉邦領導的農夫起義最終導致秦朝滅亡;隋朝末年,隋煬帝大興土木,苛捐雜稅,人民負擔嚴峻,階級沖突尖銳,農夫起義爆發,最終導致隋朝滅亡。D項正確。題組二唐朝的旺盛與民族交融3.(2024北京朝陽區高一期末)唐太宗從歷史上相識到周、秦統治時間的長短在于統治者本身,周因“惟善是務,積功素德”,所以長久;秦因“恣其奢淫,好行刑罰”,故而短暫。他因此實行的措施是()①輕徭薄賦,勸課農桑 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③首創殿試,完善科舉 ④崇文抑武,大興文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據所學可知,唐太宗吸取秦“恣其奢淫,好行刑罰”的教訓,推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①正確;借鑒周因“惟善是務,積功素德”所以長久的閱歷,知人善任,虛懷納諫,②正確;武則天“首創殿試,完善科舉”,③錯誤;“崇文抑武”不是唐太宗的舉措,④錯誤。故選A項。4.(2024遼寧遼陽高一期末)唐太宗生擒東突厥頡利可汗后,拜其二子為小可汗,外示優崇,實欲分其勢也。唐高宗分別冊立西突厥的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并令他們各領所部,“赤心向國”。這些舉措()A.消退了西北部游牧政權的威逼B.是唐朝國力不足下的被迫選擇C.利于分化突厥勢力以加強限制D.確保了突厥不再與唐政府為敵答案C唐朝中心政府冊立突厥首領,有利于分化突厥勢力以加強限制,C項正確。A項表述過于肯定,錯誤;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正值唐朝強盛時期,B項錯誤;D項表述過于肯定,錯誤。5.(2024山東濟寧高一期中)《步輦圖》(局部)描繪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懇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唐對吐蕃贊普冊封制度的確立B.先進文明對周邊民族的向心力C.唐蕃互派使者維持兩個政權的友好關系D.通過和親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答案B材料“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懇求通婚”實質上反映了漢族先進文化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向心力,B項正確。該圖反映的是通婚不是冊封,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雙方通婚的狀況,C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唐朝加強對吐蕃的管轄,D項錯誤。6.(2024山東師大附中高一期中)據統計,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士為24人,占6%。這在歷代漢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較為罕見的。這說明唐朝()A.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B.避開了民族間的斗爭C.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D.致力于商業貿易發展答案A依據材料可知,在唐朝的歷史上任用少數民族做宰相的比例超過了歷代漢人建立的王朝,這說明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A項正確。題組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7.(2024北京豐臺區高一期中B卷)唐朝曾經強盛一時,8世紀中期之后起先出現衰落的跡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A.農夫起義 B.武則天當政C.唐玄宗即位 D.安史之亂答案D結合所學可知,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D項正確。8.(2024山東菏澤高一期中A卷)《新唐書·兵志》記載:“大盜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边@反映了()A.安史之亂的過程 B.藩鎮割據的局面C.農夫起義的狀況 D.宦官專權的形勢答案B依據題干中的“由是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等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方鎮”是指藩鎮,題干反映的是唐朝后期的藩鎮割據局面,B項正確。9.(2024山東棗莊模塊考試)據史料記載,天寶十三載(754年),全國人口有5280多萬,而到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只有1690多萬。導致這一時期人口銳減的主要緣由是()A.修建大運輸河 B.隋末農夫起義C.安史之亂 D.黃巢起義答案C依據材料“天寶十三載”可知,這一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八年戰亂導致這一時期人口銳減,C項正確。隋朝大運輸河此時已經開通,A項錯誤;此時隋朝早已經滅亡,B項錯誤;黃巢起義發生于公元878年,D項錯誤。10.(2024海南??谒闹懈咭黄谥?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A.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的結果B.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C.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D.唐末藩鎮割據的接著和擴大答案D結合所學可知,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的接著和擴大,D項正確。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1.(2024山東棗莊模塊考試)閱讀下表,可以得出長城和大運輸河的共同點為()長城大運輸河秦漢時期,抵擋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愛護了中原北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隋唐時期,成為聯系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A.抵擋了匈奴侵擾 B.減弱諸侯國力力C.促進了南北溝通 D.有利于鞏固統一答案D修筑長城是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大運輸河加強了南北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國家統一,D項正確。12.(2024天津濱海新區高一期末)隋煬帝在位時的很多措施對后世影響深遠,但隋朝卻短命而亡。史學家評論時說,他錯就錯在把這很多措施放在一起做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隋煬帝實行的措施違反了時代潮流B.隋朝的滅亡對后世影響深遠C.該評論指出了其滅亡的根源是制度腐敗D.該評論分析了隋朝滅亡的主要緣由答案D材料“他錯就錯在把這很多措施放在一起做了”表明該評論分析了隋朝滅亡的主要緣由,D項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場五金維修合同協議
- 員工產品合同協議
- 快剪加盟合同協議范本
- 民眾種植地出租合同協議
- 商品買賣補簽合同協議
- 櫥柜瓷磚采購合同協議
- 快遞加盟合作協議合同
- 咖啡店轉讓合同協議
- 懷柔家電運輸合同協議
- 歌廳承包協議合同協議
- 2024-2030年中國街舞培訓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格局分析報告
- 2024年度中國鮮食玉米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簡報
-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NB∕T 10096-2018)
- 裝修拆除安全協議書范本(2篇)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分類目錄及代碼表
- 射頻同軸連接器基礎知識及設計要點
- 員工食堂節能降耗措施
- 2024年山東省高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中國敏感性皮膚臨床診療指南(2024版)
- DB41T2689-2024水利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規范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 折線統計圖》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2課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