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用油柑等級規格》農業行業標準編制說明起草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負責人:陳巖聯系電話箱:chenyan@一、工作簡況,包括任務來源、協作單位、主要工作過程、標準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一)任務來源標準編寫小組于2022年11月向農業農村部提交《食用油柑等級規格》立項建議,根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印發《關于下達2023年農業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農質標函〔2023〕51號)的通知,由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承擔《食用油柑等級規格》標準(項目編號NYB-23282)編制工作。(二)主要起草單位本標準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廣東農科監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完成。其中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和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負責資料收集、標準文本編制工作,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負責市場調研工作,廣東農科監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標準相關指標的測定與實驗驗證工作等,廣東潤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標準的實際應用和驗證。(三)編寫人員與分工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巖、劉雯雯、王旭、趙潔、楊慧、賴多、王富華、梁水連、肖璐、趙曉麗、錢波。人員任務分工見表1。表1主要起草人員信息及任務分工姓名單位職稱任務分工陳巖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標準主持,統籌標準制定工作劉雯雯助理研究員標準調研與文本初稿編寫王旭研究員項目指導,組織協調趙潔副研究員標準調研與文本初稿編寫楊慧副研究員關鍵指標的測試與確認賴多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標準調研與指標驗證王富華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總經理項目管理,征求意見梁水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實習員樣品的測試肖璐副研究員試驗數據的分析匯總趙曉麗助理研究員調研與資料收集傅祝香廣東潤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應用與驗證錢波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秘書標準送審、報批(四)主要工作過程(應包含起草、征求意見、送審等環節的時間及具體情況。)1.起草過程(1)2022年11月,由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作為提出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作為技術支持單位申請了制定《食用油柑等級規格》標準項目。2023年3月,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印發《關于下達2023年農業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農質標函〔2023〕51號),由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承擔《食用油柑等級規格》標準(項目編號NYB-23282)編制工作。(2)2023年3月-4月:項目合同簽訂和實施方案制定。成立標準制定課題組,明確參與人員分工。收集、整理、分析油甘相關標準、技術規程和文獻資料,組織現場調研和專家咨詢,了解油甘分布情況、種植現狀、品種品質特征、采收、銷售情況,掌握油甘產業現狀與市場對質量的要求。(3)2023年5月-9月:討論確定《食用油柑等級規格》標準擬包括的主要內容和技術參數,并按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1.1-2020)要求,綜合考慮各環節影響因素,基于簡便實用的原則,確定油柑等級規格相關技術內容框架。(4)2023年9月-12月:此階段為油柑成熟且大量上市季節。采集油柑樣品,對主要技術參數進行測試與驗證,并開展數據分析,明確不同等級油柑產品的技術參數值。(5)2024年1月-2024年6月:按照編制編寫要求,完善標準文本,形成《食用油柑等級規格》征求意見稿初稿及相應的編制說明。(6)2024年7月-8月:召開研討會,對征求意見稿初稿進行修改完成,形成征求意見稿。(7)2024年9月-11月:將《食用油柑等級規格》征求意見稿向生產經營主體、銷售企業、農業管理部門、科研機構、檢測部門、推廣部門的專職人員或專家廣泛征求意見。2.征求意見階段本標準共向20家單位專家征求意見,收到《征求意見稿》反饋意見的專家數量**個,反饋意見數量**條。本標準編寫小組根據專家反饋意見,修改《食用油柑等級規格》征求意見稿標準文本及其編制說明,形成送審稿標準文本及編制。標準起草單位或工作組對意見處理結果:采納81個,部分采納2個,未采納10個。具體意見詳見《征求意見匯總表》。3.審查情況2024年12月xx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營養標準專委會組織下,開展《食用油柑等級規格》(送審稿)標準評審,專家組對術語與定義、***、***等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他修改意見詳見《審定意見匯總表》。標準編寫小組根據專家評審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標準報批稿,并按要求上報。二、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如技術指標、參數、公式、性能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的論據(包括試驗、統計數據),修訂標準時,應增列新舊標準水平的對比(一)標準編制原則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規和規章,嚴格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40446-2021《果品質量分級導則》和NY/T2113-2012《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編寫通則》的指導下,與同體系標準及相關的各種基礎標準相銜接,遵循了政策協調統一性原則。標準起草過程中,以實地調研、收集資料、樣品檢測以及起草小組前期研究結果為主要依據,注重科學性。充分借鑒各地方經驗,考慮油柑產業生產實際和市場消費需求。遵循保住底線和適當超前的總體要求,一些技術參數指標體現最大公約線,注重兼容性和先進性。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力求做到:技術內容的敘述正確無誤,文字表達準確、簡明、易懂,標準的構成嚴謹合理,內容編排、層次劃分等符合邏輯與規定,注重實用性。(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論據1.資料收集標準編制小組對國內外油柑有關的標準進行了檢索整理,目前沒有油柑等級規格標準。現行有效的有關油柑的標準共計有5項,如表2所示。表2現行有效的有關油柑的標準環節標準號標準名稱產品標準LY/T2866-2017余甘子粉LY/T3281-2021余甘子原汁技術規程等其它DB53/T1146-2023余甘子干燥果肉中多酚類化合物的乙醇超聲提取法DB35/T1231-2011余甘子栽培技術規范DB4452/T12-2022油甘生產技術規程2.技術指標的確認2.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食用油柑等級規格的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標識、儲存和運輸等,適用于食用油柑的等級規格劃分。起草單位廣泛征求了科研單位、質量檢測機構、高等院校、生產和加工企業等專家的意見,確定該標準適用對象為新鮮食用油柑,加工用和藥用油柑不適用。2.2規范性引用文件該部分主要是注明本標準引用的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等,包括抽樣方法、包裝要求和標識等方面引用的文件。在基本要求中,引用了GB2762、GB2763、GB2763.1三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檢驗方法中,引用了GB5009.86和NY/T2637兩項方法標準;在包裝標識中,引用了GB4806.7、GB/T7718、NY/T1939三項標準。2.3術語和定義本標準不涉及到很難理解的專業術語,因此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2.4食用油柑的要求2.4.1基本要求根據NY/T2113-2012《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編寫通則》的要求,應對所評定農產品的商品特性給出相應的基本要求。對于水果,基本要求應重點考慮果實發育情況、新鮮程度、清潔度、外觀基本屬性,以及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安全指標的產品不應該進行產品評級。基于以上原則,本標準根據產品特征,提出食用油柑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果實發育正常,具有適于市場銷售或者儲運要求的成熟度;果實新鮮完整,果形基本一致,果面光滑、清潔,果肉無皺縮、萎蔫、腐壞、異味等;果實無生理性病變,無病蟲害,無裂果,無明顯的機械傷;安全指標應符合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和GB2763.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2,4-滴丁酸鈉鹽等112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相關規定。2.4.2等級(1)等級分類根據GB/T40446-2021《果品質量分級導則》的要求,果品根據質量特征及不同質量缺陷等一般可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3個等級。參照NY/T2113-2012《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編寫通則》:等級設定的數量不宜多,以3個~5個等級數為宜;4.5.1:等級標識中規定“等級可采用特、一、二、三、四等漢字表示。參考目前大部分農業行業標準中關于農產品等級設置,一般均設置三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根據市場調研可知,我國市場流通的鮮食油柑均沒有進行等級劃分與標記。因此,本標準按照農產品等級常用分類,將食用油柑分為特級、一級、二級共3個等級。(2)等級評價指標根據GB/T40446-2021《果品質量分級導則》中規定各類果品的分級質量要求規定的要素可包括色澤、果形、大小、質地、硬度、病蟲害、機械傷害、果面缺陷、風味、理化成分含量等。在NY/T2113-2012《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編寫通則》等級指標中規定應選擇可明顯影響農產品質量特性的感官品質指標和/或內在品質指標。感官品質指標包括產品的外觀、氣味、風味、質構和雜質率等;內在品質指標包括脂肪含量、蛋白含量、水分含量和滴定酸度等。綜合以上兩項標準的指導思路,本標準將從形態、色澤、風味等方面對其感官特征進行等級劃分,同時考慮可溶性固形物和維生素C這2項重要的影響果實風味和特征性營養品質的理化指標。在形態方面,主要是指油柑的果形特征,均勻程度,果實飽滿度及是否存在畸形果。根據對比不同的油柑品種,發現存在細微差別。如油柑果形有扁圓形、鈍圓形,整體特點為果實扁圓形,果棱明顯(6條果腹線);果徑大小10mm~40mm,果實重量6.0g~11.0g,無法給出具體的要求。因此,本標準對特等果形態規定為:具有該品種果形特征,大小均勻,果實飽滿,無畸形。一等果和二等果對油柑大小均勻度適當降低要求,表述為大小較均勻和無明顯畸形。在色澤方面,不同油柑品種也存在色澤差異,以淡綠(淺綠)、黃綠為主,質感均勻透亮,著色均勻,表面有光澤。但如果油柑發生病蟲害,會對果實表皮顏色帶來不利影響,影響油柑表皮著色均勻度。另外,油柑表皮銹斑是產業難題,油柑果實均存在一定的銹色問題。本標準在色澤方面對其銹色(斑點)面積進行了等級規定。特級、一級和二級分別規定為:著色均勻,銹色或其他斑點面積不超過果面的5%;著色均勻,銹色或其他斑點面積不超過果面的10%;著色較均勻,銹色或其他斑點面積不超過果面的20%。在風味方面,經改良后優質的油柑應為果肉脆嫩、無纖維感、爽口、有回甘。但部分傳統油甘品種仍具有一定的纖維感并且有澀味。因此,本標準按照特級、一級和二級的等級分別規定為:果肉細脆無渣、爽口、有回甘,無澀味;果肉細脆無渣,爽口,無明顯澀味;果肉較脆,爽口,允許有少量澀味。即果肉爽脆是各等級油柑的基本特征,高等級的油柑應該是無明顯澀味,最高品質的油柑應該有較明顯的回甘。綜上所述,新鮮食用油甘等級要求如下表所示。表1新鮮食用油柑等級要求項目特級一級二級形態具有該品種果形特征,大小均勻,果實飽滿,無畸形。具有該品種果形特征,大小較均勻,果實飽滿,無畸形。具有該品種果形特征,大小較均勻,果實飽滿,無明顯畸形。色澤具有該品種正常果皮色澤,表面有光澤,著色均勻,銹色或其他斑點面積不超過果面的5%。具有該品種正常果皮色澤,表面有光澤,著色均勻,銹色或其他斑點面積不超過果面的10%。具有該品種正常果皮色澤,表面有光澤,著色較均勻,銹色或其他斑點面積不超過果面的20%。風味果肉細脆無渣、爽口、有回甘,無澀味。果肉細脆無渣,爽口,無明顯澀味。果肉較脆,爽口,允許有少量澀味。(3)理化指標作為鮮食水果用途,油柑應具備水果應有的理化品質屬性。本標準在對油柑的理化指標進行設置時,重點考慮可食率、維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粗纖維、單寧、總糖、蛋白質以及沒食子酸等酚酸類指標。可食率:通過分析23個油柑樣品的可食率情況,油柑樣品可食率為81.8%~96.5%,極個別野生油柑可食率偏低,僅達到71.1%。可食率中位數為91.0%,均值為89.7%。由此可見,油柑的可食率總體較高,在此基礎上劃分等級沒太大必要性。表2油柑樣品的可食率檢測數據樣品名稱可食率樣品名稱可食率樣品名稱可食率白玉油柑91%甜種油柑91.2%保山1號油甘89.3%白玉油柑92.5%玻璃油柑91.0%保山2號油甘85.0%軟枝青皮油柑88.0%上湖仙油柑91.1%保山3號油甘92.1%軟枝青皮油柑88.3%保山1號油甘93.2%高黎貢山油甘87.7%盈玉油甘91.5%野生油柑71.1%高黎貢山油甘91.6%盈玉油甘91.4%野生油柑85.0%谷饒甜甘81.8%玻璃油柑95.8%野生油柑85.2%大尖甜甘96.5%普甘1號86.4%普甘2號89.3%維生素C:余甘子果實中維生素含量豐富,含有多達12種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3(煙酰胺)、維生素C(抗壞血酸)、β-胡蘿卜素、維生素E等,其中以維生素C含量最為豐富。研究表明,盡管不同地區、品種之間存在差異,但余甘子維生素含量均遠遠高于葡萄、檸檬、蘋果、石榴甚至獼猴桃等常見富含維生素C水果。另外,余甘子中維生素C穩定性較好,無論是新鮮果汁、干渣或干粉維生素含量均較高。因此,維生素C可作為油柑評價油柑品質的一個重要理化指標。通過對油柑樣品中維生素C的檢測分析,油甘中維生素C含量為139~550mg/100g,中位數為278mg/kg,均數為288mg/100g。如按照2:6:2的比例原則,則特級油柑維生素含量為352~370mg/100g的下限比較合適,二級油柑維生素含量為213~225mg/100g的下限比較合適,再考慮到油柑樣品維生素分布區域主要在240~350mg/100g區間內,以及油柑除了維生素C外,還要考慮其他參數同時符合等級規格的要求,經綜合確定油柑中維生素C含量按特級、一級和二級分別定為320mg/100g、260mg/100g和200mg/100g。表3油柑樣品的維生素C檢測數據單位mg/100g樣品名稱維生素C樣品名稱維生素C樣品名稱維生素C野生油柑332柿餅油柑240粉甘148野生油柑346柿餅油柑268玻璃油柑225野生油柑550柿餅油柑281玻璃油柑144赤皮油柑213柿餅油柑302玻璃油柑227赤皮油柑259柿餅油柑248玻璃油柑375赤皮油柑286保山1號油柑370梅花油柑320赤皮油柑263保山2號油柑437油柑175赤皮油柑274高黎貢山油柑413油柑294白玉油柑277盈玉油柑294油柑178軟枝青皮油柑162熱農1號油柑236油柑352上湖仙油柑278大尖甜甘311油柑139普甘1號472谷饒甜甘388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固形物是水果中可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的總稱,包括糖、酸、礦物質等,也是評價水果口感與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分析油柑樣品的可溶性固形物情況,其含量為7.1%~13.7%不等,中位數為8.3%,均值為9.0%。由此可見,油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異性相對較大。不僅不同品種之間存在差異,如谷饒甜甘、普甘1號等油柑品種可溶性固形物明顯低于保山1號、熱農1號等油柑品種,玻璃油柑、柿餅油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等。而且同一品種的油柑可溶性固形物也存在較大差異,以赤皮油柑為例,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8.0%~11.0%,這可能也與產地和采收成熟度有關。結合前述維生素C含量情況,本標準根據統計學分析,考慮產業發展需求,確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特級≥9.5%,一級≥8.5%,二級≥7.5%。表4油柑樣品的可溶性固形物檢測數據樣品名稱可溶性固形物樣品名稱可溶性固形物樣品名稱可溶性固形物野生油柑13.7柿餅油柑9.6粉甘8.3野生油柑10.2柿餅油柑9.9玻璃油柑8.1野生油柑11.2柿餅油柑8.3玻璃油柑8.5赤皮油柑10.4柿餅油柑7.7玻璃油柑9.5赤皮油柑10.7柿餅油柑8.1玻璃油柑8.6赤皮油柑8.3保山1號油柑13.2梅花油柑7.3赤皮油柑8.0保山2號油柑11.2油柑8.3赤皮油柑11.0高黎貢山油柑10.1油柑8.3白玉油柑8.7盈玉油柑10.2油柑8.6軟枝青皮油柑8.2熱農1號油柑13.6油柑7.9上湖仙油柑10.4大尖甜甘8.3油柑7.6普甘1號7.8谷饒甜甘7.1可溶性糖:可溶性糖是可溶性固形物的重要物質之一,它反映了油柑的甜度。通過分析油柑樣品的糖度情況,其含量主要為4.0%~6.0%之間,極少數油柑可溶性糖在3.0%~4.0%以及≥6.0%。而油柑鮮食的主要風味是有回甘,糖分所代表的甜味并不是油柑的關鍵風味特征,且油柑中可溶性糖含量與可溶性固形物是高度相關的。因此,在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為油柑等級劃分的理化指標的情況下,不需要將可溶性糖再作為等級評價指標。表5油柑樣品的可溶性糖檢測數據樣品名稱可溶性糖樣品名稱可溶性糖樣品名稱可溶性糖野生油柑6.0柿餅油柑5.1粉甘3.6野生油柑3.7柿餅油柑5.1玻璃油柑5.2野生油柑5.2柿餅油柑5.0玻璃油柑4.0赤皮油柑5.9柿餅油柑6.0玻璃油柑3.6赤皮油柑6.1柿餅油柑5.1梅花油柑4.4赤皮油柑4.7保山1號油柑7.7油柑4.1赤皮油柑4.7保山2號油柑6.4油柑3.2白玉油柑5.9高黎貢山油柑8.4油柑4.5軟枝青皮油柑4.3盈玉油柑4.9油柑4.1上湖仙油柑7.3熱農1號油柑6.0油柑3.6總酸:酸和糖都是水果中可溶性固形物的重要組成成分,酸和糖的比值也常用于評價水果的風味,其中有機酸是決定水果味感的重要成分,不同的有機酸成分會對水果的酸味程度產生不同的影響,使得其與水果中不同糖共同形成水果獨特的味道。通過對油柑樣品的總酸進行分析,其總酸含量總體較高,為0.89%~2.75%,這與前述油柑維生素高于一般水果數倍的理化性質較為吻合,也與油柑鮮食口感“初覺酸澀,良久回甘”一致。再通過比較油柑樣品的品種發現,野生油柑普遍酸度較高,改良后的優良品種如柿餅油柑、赤皮油柑等總酸含量相對較低。因前述已經將維生素C作為油柑等級評價指標之一,從標準的適用性角度考慮,等級規格標準盡量用較少的關鍵性指標體現產品品質,本標準不再設定總酸含量。表6油柑樣品的總酸檢測數據樣品名稱總酸樣品名稱總酸樣品名稱總酸野生油柑2.74柿餅油柑1.27粉甘1.90野生油柑1.92柿餅油柑1.00玻璃油柑0.89野生油柑2.66柿餅油柑1.02玻璃油柑1.91赤皮油柑1.08柿餅油柑1.06玻璃油柑1.83赤皮油柑1.15柿餅油柑0.99梅花油柑0.91赤皮油柑1.11保山1號油柑1.52油柑1.70赤皮油柑0.99保山2號油柑1.79油柑2.46白玉油柑1.03高黎貢山油柑1.71油柑1.58軟枝青皮油柑1.24盈玉油柑1.36油柑2.62上湖仙油柑1.24熱農1號油柑1.87油柑2.75粗纖維:粗纖維是職務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及角質等成分,對人體具有促進消化、減少膽固醇吸收、改善消化系統等功能。通過對油柑樣品粗纖維含量進行分析,其粗纖維含量為0.9%~2.5%,均值為1.5%,中位值為1.4%,與大多數水果相比無明顯區別。因此,本標準不將粗纖維列為在油柑等級劃分的理化指標。表7油柑樣品的粗纖維檢測數據樣品名稱粗纖維樣品名稱粗纖維樣品名稱粗纖維野生油柑2.3%柿餅油柑1.4%粉甘1.5%野生油柑1.9%柿餅油柑1.6%玻璃油柑1.1%野生油柑2.5%柿餅油柑1.3%玻璃油柑1.5%赤皮油柑1.5%柿餅油柑1.2%玻璃油柑2.3%赤皮油柑2.1%柿餅油柑1.1%梅花油柑1.0%赤皮油柑1.1%保山1號油柑1.4%油柑1.9%赤皮油柑1.2%保山2號油柑2.0%油柑1.5%白玉油柑0.9%高黎貢山油柑1.8%油柑1.1%軟枝青皮油柑1.3%盈玉油柑1.4%油柑1.2%熱農1號油柑1.9%油柑1.5%另外選取了部分油柑樣品對蛋白質、單寧和沒食子酸等典型理化指標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油柑果肉中蛋白質含量為0.4%~0.8%,再水果中處于中等偏低水平;油柑果肉中單寧含量為0.9g/kg~1.5g/kg,從含量上來看,也不屬于富含單寧的水果。油柑果肉中沒食子酸含量為0.08%~0.22%,但沒食子酸屬于功效成分,對于鮮食類水果以此作為等級劃分的指標沒有充分必要性。綜上所述,最終確定新鮮食用油柑等級劃分的理化指標為可溶性固形物和維生素C,劃分等級指標值如下表。表8新鮮食用油柑等級要求項目特級一級二級可溶性固形物≥9.5%≥8.5%7.5%維生素C320mg/100g260mg/100g200mg/100g(4)等級容許度容許度是指單位質量或一定數量農產品中,不符合所標注等級或規格的允許百分比范圍。GB/T40446-2021《果品質量分級導則》中4.3節規定“特級果質量容許度應在5%內,一級果和二級果應在10%內,大小規格容許度在任何等級中一般不超過10%。容許度內的果品雖達不到本等級的要求,但應符合下一等級的要求,其中二級的容許度應符合基本要求。”本標準參照GB/T40446-2021以及其他同類標準對等級容許度的規定,確定以下原則。等級的容許度按其數量計:特級允許有5%的產品不符合該等級的要求,但應符合一級的要求;一級允許有10%的產品不符合該等級的要求,但應符合二級的要求;二級允許有10%的產品不符合該等級的要求,但符合基本要求。2.4.3規格(1)規格劃分規格是通過農產品大小和/或質量對農產品特性的劃分,與農產品質量優劣沒有直接的關聯性。根據NY/T2113-2012《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編寫通則》的規定,規格指標應選擇可測量或稱量的反映農產品大小和/或質量的指標,如長度、直徑、周長和質量等。本標準制定過程中,通過市場調研、實際樣品采集等,初步確定將大小和質量同時確定為規格的指標,其中為了凸顯果形端正,將大小以果徑來表示,質量以單果重來表示。單果重:本標準制定過程中共抽取了23份油柑樣品進行單果重測定,涵蓋柿餅油柑、玻璃油柑等人工栽培優質品種,以及野生油柑樣品3份。隨機抽取每份油柑樣品約100顆進行測定,共約2000個油柑單果重,得到的單果重分布情況如下。由表可知,單果重>13g的油柑占比為16.9%,單果重>12g的油柑占比為29.2%,按照二八比例,以及從嚴不從寬的原則,將大果(L)的單果重標準定為>13g。油柑單果重在10g~13g區間內數量占比為37.6%,9g~13g區間內的數量為49.6%,>10g油柑總占比為54.5%,>9g油柑總占比為66.5%,按照四六比例以及從嚴不從寬的原則,將中果(M)的單果重標準定為10g~13g。油柑單果重<8g數量占比為23.8%,<7g數量占比為14.1%,7g~8g數量占比為9.7%。根據對3個野生果的單果重最大可達到6.2g。因此,將占比為14.1%的<7g單果重油柑列為等外品是合理的。由此得出小果(S)的單果重為7g~10g。表9油柑樣品的單果重檢測數據單果重樣品數量所占百分比累計百分比>17g60.3%0.3%16-17g170.9%1.2%15-16g593.0%4.2%14-15g814.1%8.3%13-14g1698.6%16.9%12-13g24412.3%29.2%11-12g24012.1%41.3%10-11g26113.2%54.5%9-10g23812.0%66.5%8-9g1929.7%76.2%7-8g1919.7%85.9%6-7g914.6%90.5%5-6g1045.3%95.8%4-5g703.5%99.3%3-4g130.7%100%果徑:油柑果實為扁圓形,橫徑略大于縱徑,本標準制定過程中共隨機抽取了20份樣品312個油柑測定其果徑,分別測定其橫徑和縱徑,果實單果重從4.29g~17.73g不等,對應的橫徑為19.47mm~33.82mm,縱徑為16.88mm-28.21mm,果形指數中位數和均數均為0.80,果形端正,整齊度好,因此用橫徑或縱徑任選其一可作為其規格指標。因橫徑大于縱徑,本標準選擇以橫徑作為油柑規格指標。一般來說,油柑果實越大,單果重約大,橫徑也越大。為了確保單果重與果實橫徑匹配。本標準制定過程中從312個油柑樣品中篩選出中果(10~13g)數量為132個,測定其橫徑與單果重的比例關系,兩者比值為2.11~2.76。按照10%畸形果率計算,則兩者比值下限為2.34,上限為2.57,以此計算中果的橫徑為10.0×2.57=25.70mm,上限為13.0×2.34=30.42mm,修約后分別為26mm和30mm。而根據實際測定的數據,按照10%畸形果率計,實際果徑為27mm和30mm。再從312個油柑樣品中篩選出大果(≥13.0g)數量為79個,測定其橫徑與單果重的比例關系,兩者比值為1.61~2.38。通過比較兩者的比值,發現橫徑/單果重的比值隨著單果重增加而逐漸降低。按照10%畸形果率計算,則兩者比值下限為2.26,以此計算大果的橫徑為13.0×2.26=29.4mm,經修約后定為大果果徑≥29mm。而根據實際測定的數據,按照10%畸形果率計,實際果徑為29mm,兩種計算方法得到的數值較為吻合。為了與中果的上限值30mm相匹配,本著大果取大值的原則,將大果橫徑確定為≥30mm。再從312個油柑樣品中篩選出小果(7~10g)數量為57個,測定其橫徑與單果重的比例關系,兩者2.70~3.42,按照10%畸形果率計算,則兩者比值下限為2.76,上限為3.30,以此計算中果的橫徑為7.0×3.30=23.10mm,上限為10.0×2.76=27.60mm,修約后分別為23mm和27mm。而根據實際測定的數據,按照10%畸形果率計,實際果徑為24.20mm和27.15mm,修約后分別為24mm和27mm。表10油柑樣品的果徑測定統計數據規格檢測樣品數量果徑按果徑/單果重計算按實際樣品驗證最終確定值大果(≥13g)7925mm29mm30mm中果(10~13g)13226mm~30mm27mm~30mm27mm~30mm小果(≤10g)5723mm~27mm24mm~27mm24mm~27mm(2)規格允許度與等級允許度一樣,本標準參照GB/T40446-2021以及其他同類標準對規格容許度的規定,確定以下原則。規格的容許度按其數量計:特級允許有5%的產品不符合該等級的要求,但應符合一級的要求;一級允許有10%的產品不符合該等級的要求,但應符合二級的要求;二級允許有10%的產品不符合該等級的要求,但符合基本要求。2.5檢驗方法按照NY/T2714-2015《農產品等級規格評定技術規范通則》8.1、8.2、8.3和8.4的規定內容,根據農產品質量特性及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規定,選擇感官評定方法、實驗室檢測方法、快速測定方法或三種方法有效組合進行食用油柑等級評定。根據NY/T2113-2012《農產品等級規格標準編寫通則》4.4.4評定方法:農產品等級和規格的指標評定應采用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方法;若無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方法,應在標準中給出相應的評定方法。食用油柑的形態和色澤,如果形特征、大小均勻程度、果實飽滿度、果皮色澤、著色均勻度等用目測法檢測。果實風味采用品嘗法進行檢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按照NY/T2637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維生素C含量按照GB5009.86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單果重采用精度為0.1g的天平或者電子秤進行檢驗,果徑采用進度為0.1mm的游標卡尺進行檢驗,容許度按照不符合果與檢驗樣本量的比值計算,計算公式如下。C=X2式中:C——不符合率,以百分率(%)表示;x2——不符合果數量,以個數表示;x1——檢驗樣本數量,以個數表示。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6檢驗規則2.6.1組批一般來說,不同品種、不同產地、不同采收時間內農產品品質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本標準將同一產地、同一品種、同一批采收的油柑作為一個檢驗批次。2.6.2抽樣(1)抽樣方法一般來說,抽樣時以一個檢驗批次為一個抽樣批次。為了體現抽樣的樣品代表性,應在全批貨物的不同部位隨機抽樣。(2)抽樣數量NY/T5344.4《無公害食品產品抽樣規范第4部分:水果》規定,不足100件抽樣件數為5件,100~300件抽樣件數為7件,300~500件抽樣件數為9件,依此類推。本標準以此標準為參照,適當優化為:每批次在100件以內抽取5件(不足5件者,全部抽檢),100件以上每遞增100件增抽1件,不足100件者以100件計。2.7檢驗分類2.7.1型式檢驗型式檢驗是指對產品的全面檢測和評估,以確保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和用戶需求。它是產品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產品認證和注冊的必要條件。型式檢驗對于產品質量控制至關重要,對因此于油柑樣品,每年應進行一次型式檢驗。如有下列情況時,也應進行型式檢驗以確保產品質量的符合性。a)相鄰兩次抽樣檢驗結果差異較大;b)因人為或自然因素使生產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c)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型式檢驗要求時。2.7.2交收檢驗交收檢驗也稱為出廠檢驗,因此每批產品每批產品交收前,生產單位應進行交收檢驗。交收檢驗內容包括感官指標、單果重、果徑等基本指標,在生產企業基本上就能完成。交收時,必須經交收檢驗合格后并附合格證。2.7.3判定規則判定分為兩種,一種是等級規格判定,即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整批產品不超過某等級規格規定的容許度,則判定該批產品符合該等級規格規定。另外一種符合性判定,若檢驗結果中有一項不符合的,允許從該批產品中增加抽檢數量的20%對不合格項進行復檢一次。若復檢仍不符合的,則按下一級別規定的容許度檢驗,直到判出等級規格為止。2.8包裝標識2.8.1包裝包裝選擇的主要依據:包裝能夠避免運輸中損失,保證農產品品質,促進銷售,提升農產品價值。本標準根據水果包裝常見要求并結合油柑的特點規定如下。(1)包裝的整體要求:包裝材料的選擇應符合新鮮水果儲藏、運輸的需要,考慮包裝方法、可承受的外力強度、實用性等因素。(2)內外包裝的要求:外包裝應內壁光滑、透氣、堅固,便于堆碼,內包裝宜采用透氣、透濕材料。(3)包裝材料的要求:包裝材料應清潔、無毒、無污染、無異味并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塑料袋材質應符合GB4806.7的規定,紙箱材質應符合GB/T6543的規定。(4)包裝內容物的要求:同一最小包裝單位內,應為同一品種、同一等級和同一規格的產品。2.8.2標識作為分等分級的產品,等級和規格應在包裝上進行標識,其他標識符合農產品標識的一般要求。因此,本標準對標識規定為:等級采用“特級”、“一級”和“二級”進行表示;規格采用“大(L)”、“中(M)”、“小(S)”進行表示,同時標注相應規格指標值的范圍。其他標識要求應符合NY/T1939的規定,預包裝產品標簽應符合GB7718的規定。2.9儲存和運輸2.9.1儲存本標準除了規定油柑儲存場地的衛生情況外,還對儲存場所的溫濕度進行了規定。目前為止,對油柑貯藏保鮮技術的研究非常有限,主要涉及溫度、包裝和預處理方式等方面。張福平等(2014,南方農業學報)研究發現,相較于在10℃、15℃和23~32℃的室溫下貯藏,于5℃下貯藏的余甘子果實獲得最佳的保鮮效果,可延長余甘子儲藏期6~9d。宋國彬等(2014,林業科學研究)將余甘子先經冷激處理再進行真空包裝,而后置于低溫(4℃)環境,能夠獲得長達70d的貯藏期。另外還有酸性電解水、褪黑素、蠟乳劑、赤霉酸浸泡處理余甘子鮮果,均能有效延緩余甘子果肉營養物質含量和果實硬度的下降與及果皮色澤變化,減輕病害發生,提高余甘子果實的耐貯性。總而言之,低溫是油甘儲藏的一種常用方式,是當前技術含量低、經濟、可行的保鮮方法。因此,本標準規定內容為:產品應儲存于通風良好、清潔、陰涼、干燥、無異味的倉庫中,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及易污染的物品共同存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儲存。新鮮油柑的適宜儲藏溫度為3℃~5℃,濕度為90%~95%。2.9.2運輸對于油柑樣品,運輸過程中主要是保證油柑品質和安全。本標準規定內容為: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時應注意防曬、防雨、防潮,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三、主要試驗或驗證的分析、綜述報告,技術經濟論證,預期的經濟效果(一)主要試驗或驗證的分析、綜述報告本標準不涉及分析方法和指標分析測試,主要技術指標的試驗驗證分析已在上一章節“二、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進行了具體闡述,此處不再重復。本標準的綜述報告如下。油柑(PhyllanthusemblicaL.),又名余甘子、油甘子(廣東)、滇橄欖(云南)、奎扎(藏)、魚木果(廣西)、庵摩勒(古代名),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葉下珠屬(Phyllanthus)熱帶、亞熱帶落葉小喬木,起源于亞洲熱帶區域,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其中以中國和印度栽培規模最大。在我國油柑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海南、廣西、云南、臺灣、四川及貴州等省份。為了掌握余甘子產業的一手數據,本研究通過實地調研、郵件咨詢、電話訪談和文獻分析等多種方法,對國內余甘子主產區的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初步摸底,基本掌握了余甘子各主產區的產業發展情況。結果表明,油甘在中國自然分布面積約有13萬hm2,大部分為野生、半野生狀態,人工栽培的油甘約有3.8萬hm2,主要集中在云南、福建、廣東和廣西四省(表1)。表11人工栽培油柑情況統計表主產區總面積/hm2具體產區主栽品種云南16700保山市、大理州、怒江州‘高黎貢山糯’、‘盈玉’、‘保山1-4號’、‘紅珍珠’、‘翠珠’福建12000泉州市惠安縣‘藍豐’、‘粉甘’、‘扁甘’、‘玻璃甘’、‘六月白’、‘秋白’廣東6000揭陽普寧市、汕尾市、和汕頭市潮陽區‘甜種’、‘獅頭種’、‘青皮種’、‘玻璃種’、‘鳳珠’廣西3333貴港市平南縣、崇左市天等縣、扶綏縣、龍州縣‘大玉余甘’、‘樂民油甘’、‘靈山大種、小種’油柑品種命名也比較雜亂,能檢索到的油柑品種有數十個,如‘蘭豐’、‘粉甘’、‘六月白’、‘秋白’、‘棗甘’、‘獅頭’、‘餅甘’、‘玻璃甘’、‘赤皮’等,但通過品種審定的只是少數,如‘玻璃油甘’(廣東省林木良種委員會審定)、‘高黎貢山糯橄欖’‘熱農1號’(云南省林木良種委員會)。還有個別“同種異名”或“同名異種”的情況,如‘獅頭油甘’又被稱為‘柿餅油甘’,‘玻璃油甘’在福建和廣東均有,但兩地種源不同,性狀也有較大差別。目前油甘還沒有形成比較有優勢的品種,因此沒有必要以品種來對等級規格進行細分。無論什么品種的油甘,目前市場上比較認可優質的油甘應具備個大、肉厚、質脆、多汁、纖維少、澀味輕、回甘快等特點。根據地域和品種差異不同,油甘一般早熟品種7月成熟,中熟品種8~9月成熟,晚熟品種10月成熟。油柑作為一種重要的藥食同源經濟樹種,也是聯合國衛生組織指定為待推廣種植的保健植物之一。在中國,油甘(余甘子)被衛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衛法監發[2002]51號)。油柑鮮果具有口感爽脆,“初覺味苦,良久更甘”(《圖經本草》)的特點,果實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元素等,還含有鞣質、黃酮、多酚和多糖等活性物質,在南方作為水果食用有幾百年的記錄。除了鮮食外,油柑還可加工成果脯、蜜餞、果醬、果汁、罐頭、余甘粉等。在藥用方面,早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油甘有“久服輕身、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訓班開講介紹
- 電話銷售個人工作總結模版
- 第三課時《認識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
- 脈管炎的臨床護理
- 非性病性梅毒的臨床護理
- 采購員試用期工作總結
- 消防安全培訓動態
- 浴室消防安全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教師基本功考試試題及答案
- 英語b和計算機考試試題及答案
- 多彩的非洲文化 - 人教版課件
- 2025年年中考物理綜合復習(壓軸特訓100題55大考點)(原卷版+解析)
- -《經濟法學》1234形考任務答案-國開2024年秋
- 2025上海房屋租賃合同模板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評價標準》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可持續飛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TCGIA0012017石墨烯材料的術語定義及代號
- 西紅門鎮生活垃圾轉運站及環衛停車場工程報告表
- 2025年信息系統監理師考試題(附答案)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支持體系構建研究
- 車場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