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2024年高考歷史模擬卷(湖南專用)黃金卷01(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1.距今約4500年的陶寺古城,擁有宮城、宮殿建筑、高等級墓地、“天文臺”、祭天遺跡等;距今約4300年的陜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內外甕城、巨大墩臺等文化遺存。這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A.社會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B.中華文明呈現統一性特征C.區域經濟文化交流較頻繁 D.進入早期國家的形成時期【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根據材料“擁有宮城、宮殿建筑、高等級墓地、‘天文臺’、祭天遺跡等”“存在精美石雕、內外甕城、巨大墩臺等文化遺存。”可知,新石器時代晚期生產力不斷發展,能夠修建成一定規模的建筑,可見當時社會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A項正確;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城址修建背后生產能力、組織能力的進步,未涉及中華文明的統一性特征,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不同區域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排除C項;早期國家形成的重要標志是貧富差距、階級差異,排除D項。故選A項。2.下表為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著作的相關記述。這反映出()主張出處“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左傳》“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道德經》A.諸子思想出現了融合傾向 B.先秦諸子學說的多樣性和復雜性C.民主思想得到傳承與發展 D.社會轉型對學術文化的客觀要求【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春秋戰國時期諸子所想解決的問題是人事問題,他們的著作更多關注現實政治問題,說明學術文化的發展迎合了社會轉型的需要,即反映了社會轉型對學術文化的客觀要求,D項正確;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百家爭鳴,而非融合,排除A項;材料表明了學術文化與現實政治的聯系,并未反映出學說的多樣性,排除B項;“民主思想”說法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3.唐朝末年的韋昭渡,屬京兆韋氏,咸通進士。卻被宦官田令孜譏諷為“在中書則開鋪賣官,居翰林則借人把筆”;至于裴樞,出自“代襲冠冕”的河東望族聞喜裴氏,咸通進士。更被軍閥朱溫及其心腹視為“衣冠宿望難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體()A.構成資質令人矚目 B.來源兼具科舉和門戶特點C.對品第的維護和自矜 D.完全由新興勢力構成【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末年(中國)。根據材料“在中書則開鋪賣官,居翰林則借人把筆”“衣冠宿望難制者。”可知唐末兩個高門士族成為進士,卻或被太監嘲笑或被軍閥嘲笑,一方面反映出高門大姓已經不被社會重視,同時也說明當時的士大夫群體來源兼具科舉和門戶,B項正確;門第觀念興盛是在東漢,到唐代只能是落日的余暉,排除A項;對品第的維護已經不再發揮效力,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士大夫完全由新興勢力構成,且該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4.宋朝時,政府常組織大眾參加民俗節慶活動,從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樂式”全民出游,如表所示。這說明,宋朝()宋朝節慶活動摘錄表節日名稱典型活動記載踏青節風俗舊以二月二為踏春節,都人士女絡繹游賞……郡守慮有強暴之余,乃分譴戍兵于崗阜坡冢之上。——《成都志》上巳節三月三日,出北門,宴學射山。既罷后射弓,…輕裾校蓋,照爛山阜。晚宴于萬歲池亭,泛舟池中。——《歲華紀麗譜》寒食節州園在牙門之西,所謂春臺館是也;歲二月啟鑰,縱民游賞,常閱一月,與民同樂也。——《淳熙三山志·土俗類二》A.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 B.人身依附關系松弛C.政定民安的價值取向 D.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宋朝時,政府常組織大眾參加民俗節慶活動,從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樂式’全民出游”可知,宋朝政府常組織大眾參加民俗節慶活動,這意在加強統治認同,擴大統治基礎,從而培養政定民安的價值取向,C項正確;削弱地方從而加強中央,材料未涉及相關內容,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排除B項;政府常組織大眾參加民俗節慶活動并不意味著社會經濟繁榮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5.如表為明清時期山東地區集市分府統計表。據表可知,明清時期的山東地區()
府別明代清初清中葉州縣集市數平均州縣集市數平均州縣集市數平均兗州府611318.8915717.4512124.2曹州府45112.81028528.559318.6東昌府5357.06549.0813216.5濟南府36220.7712517.91334026.2武定府23216.022613.0610217.0泰安府25929.557915.8718326.1沂州府511222.458817.6719828.3青州府69515.8712918.4611118.5萊州府712718.157915.8717725.3登州府22010.0810413.01012312.3合計4270616.864112617.674158021.4A.經濟控制逐漸放松 B.經濟發展呈均衡趨勢C.農本商末觀念松弛 D.商品經濟得到了發展【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明清時期山東地區集市分府統計表”可知,從明代到清中葉,山東地區各府縣中大部分集市平均數量逐漸增加,集市的增加說明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從數據中無法判斷是否經濟控制逐漸放松,排除A項;根據材料中各府縣的信息,各府縣之間在數量及平均數量上是有差異的,而非均衡發展,排除B項;商品經濟的發展,集市的增加,并不能說明農本商末觀念松弛,重農抑商政策始終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6.在“海防”與“塞防”之爭中,左宗棠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同時左宗棠命人籌措軍械物資,備辦糧草,積極行動。這反映了左宗棠()A.排除來自內部的阻力 B.爭取最高統治者支持C.籌措大軍西征的款項 D.做好收復新疆的準備【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可知清朝西征的目標為新疆地區,再根據材料“左宗棠命人籌措軍械物資,備辦糧草,積極行動”并且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結論:左宗棠已經得到清朝統治者的支持,為之后的收復新疆做好了準備,D項正確。本題主旨為“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準備”,而“排除內部的阻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據材料“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等可知,左宗棠已經得到皇帝的支持,排除B項;“籌措大軍西征的款項”是表面現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7.民國時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婦與子女成為家庭的中心,隨著男女平權的提倡,人格對等的夫妻關系逐步取代等級尊卑的父子、夫妻關系,成為家庭關系的主軸。家庭中長輩權威逐漸旁落,他們更多地受到照顧而非絕對服從,子女們開始自由選擇職業、自主婚姻。民國時期的家庭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A.原有的家長制受到沖擊 B.聚族而居的狀態被打破C.外在沖擊及內在變革的推動 D.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產物【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民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民國時期,傳統的等級尊卑關系逐漸被平等、人格對等的關系取代,子女可以自由擇業和自主婚姻,這主要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傳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沖擊以及民國初年推行的社會習俗的變革所導致,C項正確;A項是材料反映的現象,而非原因,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民國時期平等的家庭關系,而聚族而居狀態被打破更強調血緣關系受到沖擊,排除B項;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與民國時期的史實不符,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呈現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C項。8.1935年12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關于改變對富農政策的命令:(甲)富農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農者,應以地主論而全部沒收之外,其余富農自耕及雇人經營之土地,不論其土地之好壞,均一概不在沒收之列。(乙)富農之動產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之高利貸出借以剝奪農民者外,均不應沒收。(丙)除統一累進稅外,禁止地方政府對于富農之征發及特殊稅捐。(丁)富農在不違反蘇維埃法律時,各級政府應保障其經營工商業及雇用勞動之自由等。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是()A.粉碎國民黨對根據地的“圍剿” B.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C.鞏固新生的中華蘇維埃政權 D.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1935年(中國)。據材料可知,1935年1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發布會關于改變對富農政策的命令,調整了之前嚴厲打擊甚至消滅富農的政策,規定對于富農的土地和財產,除封建剝削部分外,均不沒收,結合所學可知,1935年以后日本加緊侵略中國,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團結各種力量一致抗日的主張,材料所述政策就是為了爭取富農階層支持抗日,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B項正確;“圍剿”一般指的是1930-1934年國民黨對各革命根據地的進攻,與題干時間不符,且在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和粉碎國民黨對根據地的“圍剿”的革命斗爭中,黨在多數時候采取的是反對富農或中立富農的政策,而非聯合富農,排除A項;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到達陜北,“鞏固新生的中華蘇維埃政權”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糾正“左”傾錯誤說法過于籠統含糊,未能準確說明材料所述措施的歷史背景和根本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9.下面是我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來源及人數比例統計表(部分)。依據此表,解讀正確的是()項目中共黨員民主黨派無黨派工人農民人數66827428410063比例54.48%22.35%23.16%8.16%5.14%項目解放軍歸國華僑少數民族婦女人數6030177147比例4.89%2.45%14.43%11.9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社會主義原則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人民民主原則D.體現了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答案】C【詳解】根據表格,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社會各階層人士組成,代表性廣泛,充分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原則,C項正確;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是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材料無法體現,排除A項;社會主義的兩大原則是發展生產和共同致富,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主要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10.據統計,1992年全國辭去公職經商者達12萬人,未辭職而以各種方式投身商海者超過1000萬人。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總報名人數已突破202萬,通過資格審查1183萬余人,平均競爭比超過60:1,最熱職位競爭比超20000:1。這反映了()A.市場經濟后繼乏力 B.價值取向因勢而動C.追求穩定幸福生活成為共識 D.經濟體制已出現根本性變革【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92年至2022年(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1992年全國辭去公職經商者達12萬人,未辭職而以各種方式投身商海者超過1000萬人。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總報名人數已突破202萬,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使更多的人有機會自主選擇。目前受疫情、國內就業等因素影響,多傾向于穩定,價值取向因勢而動,B項正確;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和發展,排除A項;“成為共識”,表述絕對,排除C項;現階段仍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本性變革說法不妥,排除D項。故選B項。11.“對于政治,除非被迫,蘇格拉底無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上,從未表示任何興趣,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戰時和平時,卻一直是一位忠誠的公民。他以極其強調的語氣斷言,他從來沒有考慮把政治作為自己的職業,并斷言,他作為一個維護正義的戰士的立場也使他與政治無緣。”這反映了蘇格拉底()A.反對雅典的民主政治 B.認為政治與維護正義相悖C.注重政治生活道德性 D.以客觀立場維護民主政治【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古代雅典。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蘇格拉底盡管對于參與政治并無興趣,對民主政治的某些設計如抽簽選舉不認可,但一直是一位忠誠的公民,體現他客觀指出民主政治的弊端,同時又履行維護民主政治的公民義務,D項正確;材料提及蘇格拉底對于政治不感興趣,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忠誠的公民,“反對民主政治”不符合題干材料本意,排除A項;蘇格拉底意識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對于合理的政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非完全否定一切政治制度,排除B項;材料提及“正義”,沒有提及“道德”,蘇格拉底認為人應該具備美德,排除C項。故選D項。12.17世紀之后,隨著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對奧斯曼帝國造成猛烈沖擊。為此,奧斯曼帝國專門編訂了一套《納西巴特文獻》作為改革的理論準備。這些理論一致認為,造成目前奧斯曼帝國內憂外患的根源就是帝國拋棄了古老傳統的價值觀念和制度。這一舉措()A.造就奧斯曼帝國的再次繁榮 B.抵御來自西歐列強的擴張威脅C.傳播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傳統 D.忽視造成帝國落后的根本原因【答案】D【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本題是影響題、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之后(奧斯曼土耳其)。據材料“造成目前奧斯曼帝國內憂外患的根源就是帝國拋棄了古老傳統的價值觀念和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經歷了科學技術、思想和政治革命而空前強大的西方諸國的擴張,唯有吸納先進文明才能成功,而一味墨守傳統,抱殘守缺的最終結果只能是陷入更深的危機,必敗無疑,D項正確;奧斯曼帝國并沒有再次繁榮,排除A項;這一措施并沒有很好抵御來自西歐列強的擴張威脅,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及改革準備,無法得出傳播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傳統,排除C項。故選D項。13.如圖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業產出比例圖,不同色塊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亞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700-2012年的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工業革命之前,全世界工業產出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但亞洲工業所占比例多于歐洲。工業革命主要在歐洲開展,工業革命后歐洲工業迅速發展,歐洲工業產出在全世界所占比重上升明顯,而亞洲國家相繼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業在全世界所占比例迅速下降,A項正確;②所占比重一直很少,屬于非洲,排除B選項;③圖在工業革命之前所占比例極少,而在工業革命之后迅速發展,屬于美洲,排除C項;④在工業革命之前占一定比例,在工業革命之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屬于歐洲,排除D項。故選A項。14.埃及科學復興的發起者之一、語言學家塔闥維(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張,埃及文化在好幾個世紀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時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親”。在希臘—羅馬時期,成為古代世界的學術中心。伊斯蘭教興起以后,又成為伊斯蘭文化的支柱,幫助把文明傳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闥維那個時代,它依然保持著力量和光榮。據此推知,塔闥維意在()A.強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 B.推動非洲民族民主運動走向高潮C.強調埃及文化是歐洲文化的重要源頭 D.揭示阿拉伯文化對古代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埃及)。據材料可知,塔闥維強調埃及文化對世界的作用和影響,其目的是強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描述埃及文化對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推動,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而非是歐洲文化的源頭,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而非阿拉伯文化,排除D項。故選A項。15.十月革命后,列寧強調說:“社會主義革命不會僅僅是或主要是每一個國家革命無產者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斗爭。不會的,這個革命將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國家、一切附屬國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戰爭。”這表明列寧()A.主張將民族解放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相結合B.旨在領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C.推動了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D.號召無產階級同本國資產階級聯合斗爭【答案】A【詳解】列寧強調社會主義革命即無產階級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斗爭,與殖民地、附屬國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戰爭是密不可分的,表明列寧主張將民族解放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相結合,A項正確;旨在領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列寧解釋“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不符,B項錯誤;只有對社會主義革命的解釋,并不能推動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C項錯誤;號召無產階級同本國資產階級聯合斗爭與社會主義革命在本質上是無產者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不符,D項錯誤。16.《布雷頓森林協議》規定: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由此獲得了“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建立。圖2是1970年以來黃金與美元比價的動態曲線圖,對此圖分析正確的是()A.70年代前,固定匯率制使得黃金價格基本與美元價格相等B.70年代初,黃金價格上升,說明美元失去了國際貨幣地位C.70年代末,黃金價格急劇上升,美國經濟總量不再居世界之首D.80-90年代,黃金價格的變化態勢是國際浮動匯率制變動的結果【答案】D【詳解】70年代以來,在浮動匯率制下黃金價格的變化態勢,已經不是美國主導,而是世界金融市場規律運行的結果,故D項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固定匯率制是黃金與美元的“比價”基本固定,而不是“價格相等”,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以來,雖然美元與黃金變為浮動匯率制,但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國際貨幣,排除B項;雖然美元貶值,黃金價格急劇上升,但是美國仍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排除C項。故選D。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其中17題18分,18題18分,19題16分,共52分。17.(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東、中西部地區主、客戶(宋代以土地的有無作為評判標準,分為主戶與客戶)情況地區主戶(口)客戶(口)主戶與客戶之比東部江南東路90226117149983.7%河北路76513021906577.7%兩浙路144640638369078.9%中西部夔州路21559525247246.1%荊湖南路45643135462656.3%利州路17983512215659.5%——據《文獻通考》整理材料二
觀點一:王安石:“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過于王公”;蔡襄:“民有智能者,乘時趨利,為農則兼并,為商則高下,取天時人力之大者,遂以富強,奢靡冒法,出于王公之上,此古所謂亂俗之民,可誅者也。”觀點二:“今者州縣有十等五等之別,一有均敷,曰上戶;一有追呼,曰上戶;一有差徭,曰上戶。為上戶者不勝其勞”“士大夫類曰抑強扶弱,而不知安富恤貧亦所以為政也。田里貧則國家貧,田里富則國家富,田里之財即國家之財也。”——摘編自李華瑞《宋代“兼并之家”考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宋時期東、中西部地區主、客戶占比不同反映的實質,并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10分)(2)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二中宋代人地關系的觀點進行評析。(8分)【答案】(1)實質:東部地區自耕農經濟較為發達,中西部地區租佃經濟較為發達。(2分)因素:①政府不立田制,土地兼并加劇;②東部比中西部諸路經濟發達,自耕農數量相對較多,佃農數量相對較少;③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土地得到開發;④商品經濟發展,土地交易頻繁;⑤戶籍制度發展,清查出一批原先為逃避賦役而隱藏的土地持有者;⑥隨著租佃經濟發展,佃農成為國家法律意義上的編戶齊民。(因素一點2分,任答四點計8分)(2)評析:觀點一:認為農工階層應該“不逾分”,而宋代的土地兼并導致部分富裕的庶民向士大夫甚至王公看齊,出現了“超逾法制”“無制度”的狀況,攪亂了社會秩序,這一觀點一方面反映出當時仍然固守“四民”觀點,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促使階層關系產生新變化。觀點二:認為通過兼并擁有高度集中土地的地主成為國家賦役的重要承擔者,因此部分士人對兼并土地持較為肯定的態度,這從側面折射出宋朝“三冗”問題下的財政危機。(對觀點一進行評析4分,對觀點二進行評析4分,合計8分)【詳解】(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北宋時期的中國。第一小問實質,根據材料“宋代以土地的有無作為評判標準,分為主戶與客戶”可知,有土地的為主戶,無土地的為客戶。根據材料一的圖表內容可知,東部的主戶與客戶之比在75%以上,由此可知東部地區有土地的自耕農較多,其實質為:東部地區自耕農經濟較為發達。根據材料一的圖表內容可知,中西部地區主戶與客戶之比在60%,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西部地區沒有土地的佃農較多,其實質為:中西部地區租佃經濟較為發達。綜合以上可知,北宋時期東、中西部地區主、客戶占比不同反映的實質。第二小問因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的政府不立田制,使得土地兼并加劇;根據材料一的表格內容可知,東部比中西部諸路經濟發達,自耕農數量相對較多,佃農數量相對較少;在結合宋代農業的相關知識可知,北宋時期人口增加,土地得到開發;根據宋代商業的知識可知,商品經濟發展,土地交易頻繁;再根據宋代戶籍制度的相關知識可知,宋代戶籍制度發展,清查出一批原先為逃避賦役而隱藏的土地持有者;根據宋代租佃經濟的相關知識可知,隨著租佃經濟發展,佃農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綜合以上可知,主、客戶占比不同的原因。(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北宋時期的中國。觀點一與觀點二要分別進行評價。觀點一:根據材料二的“ 為農則兼并,為商則高下”與“奢靡冒法,出于王公之上,此古所謂亂俗之民,可誅者也”可知,該觀點反對農工階層“逾分”,希望固守傳統的“四民”觀點,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的土地兼并導致部分富裕的庶民在帶雨上向士大夫甚至王公看齊,出現了“超逾法制”“無制度”的狀況,沖擊了傳統的社會秩序,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促使階層關系產生新變化。觀點二:根據材料二“為上戶者不勝其勞”與“ 田里貧則國家貧,田里富則國家富,田里之財即國家之財”可知,該觀點認為地主成為國家賦役的重要承擔者,對兼并土地持較為肯定的態度,維護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觀點反映出宋朝“三冗”問題下的財政危機。18.(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為防止法國東山再起,維也納會議上,歐洲五大國討價還價,在“正統主義”與“補償”的原則下,重新安排了歐洲的政治格局。拿破侖戰爭破壞和動搖了歐洲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拿破侖在占領區實施了若干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拿破侖將《拿破侖法典》帶到了所有的被占領國和地區,這不僅對歐洲封建秩序起到了瓦解作用,更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所有制的鞏固和發展,進而對歐洲各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拿破侖戰爭促進了被占領國和地區的民族覺醒。拿破侖的政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民族的發展,他還進行了一系列意義深遠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創造了發展政治民族主義必不可少的條件。——摘編自許丹《論拿破侖戰爭對歐洲歷史進程的影響》材料二
隨著殖民統治的相繼垮臺,傳統式的縱向聯系的統治方式迅速中斷,于是拉丁美洲上層出現了“政治真空”,下層形成了一盤散沙的混亂局面。在這種形勢下,究竟誰主沉浮?明顯地擺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語各國的各階級、各集團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調節機制的情況下,以暴力奪取政權,就成為勢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與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獨立已不可避免,便甩開葡萄牙議會,與巴西的大地產主、高級軍官和天主教會等勢力結成聯盟,因勢利導地宣布了獨立,從而避免了出現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羅。——摘編自陸國俊《略論考迪羅和考迪羅主義》材料三
土生印度精英推動了一系列印度教改革運動,號召“重返吠陀”,試圖將對印度傳統文化的解釋權從東方主義殖民者手中奪回,賦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經典以行動主義的自信、熱忱與活力。以薩拉斯沃蒂、蒂拉克、甘地等為代表的土生印度精英提出“司瓦拉吉”(意即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達摩”(意即使命),號召建立“印度人的印度”。——摘編自陸洋《英屬印度的殖民統治、法律移植與民族認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拿破侖帝國覆滅的年份,概括拿破侖戰爭后的歐洲政治局勢。(8分)(2)參考材料一、二、三,自選一個角度,運用19—20世紀的相關史實,圍繞“戰爭對文化的影響”寫一則歷史短文,題目自擬。(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條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答案】(1)年份:1815年。歐洲政治局勢:①形成了維也納體系;②資產階級革命方興未艾;③自由民主思想傳播;④民族解放運動蓬勃展開;⑤封建勢力加速瓦解。(年份2分;拿破侖戰爭后的歐洲政治局勢一點2分,三點6分,兩部分合計8分。)(2)示例論題:近代戰爭推動區域政治文化的重構。論述:拿破侖戰爭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拿破侖戰爭后,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美國獨立戰爭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美還受到法國大革命思想的影響,經過艱苦斗爭,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9世紀20年代基本獲得獨立。獨立后的西屬拉美大都建立了共和國。受到獨立戰爭后權力真空的影響,原西屬拉美國家形成了考迪羅獨裁,這成為獨立戰爭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英國征服印度后,在印度移植歐洲文化。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層,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重新解釋印度教經典,掀起了印度自治運動,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號。結論:戰爭促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人們在認知外來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陣痛中,或被動或主動地對文化進行選擇與重構,促進了人類文化的進步。(論題或題目正確擬定2分,論述部分占8分,合計10分。)【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法國。年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15年6月22日拿破侖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第一帝國正式告終。歐洲政治局勢:根據材料“維也納會議……重新安排了歐洲的政治格局”可知,形成了維也納體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產階級革命方興未艾;根據材料“破壞和動搖了歐洲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可知,自由民主思想傳播和封建勢力加速瓦解;根據材料“促進了被占領國和地區的民族覺醒”可知,民族解放運動蓬勃展開。(2)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19世紀至20世紀的世界。材料一主要概述了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政治變遷,從中可知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息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材料二主要概述了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后出現權力真空,進而出現了考迪羅獨裁政治的現象;材料三概述了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層,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對印度教經典重新解釋,掀起了印度自治運動。由此可擬定論題“近代戰爭推動區域政治文化的重構”。然后結合所學進行闡釋,如拿破侖戰爭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拿破侖戰爭后,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美國獨立戰爭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美還受到法國大革命思想的影響,經過艱苦斗爭,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9世紀20年代基本獲得獨立。獨立后的西屬拉美大都建立了共和國。受到獨立戰爭后權力真空的影響,原西屬拉美國家形成了考迪羅獨裁,這成為獨立戰爭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英國征服印度后,在印度移植歐洲文化。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層,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重新解釋印度教經典,掀起了印度自治運動,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號。最后進行歸納總結。戰爭促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人們在認知外來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陣痛中,或被動或主動地對文化進行選擇與重構,促進了人類文化的進步。19.(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萬花筒:一則冤案與晚清社會“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清末著名冤案之一,它如萬花筒,反映了晚清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狀況。人物與冤案楊乃武,浙江余杭鄉紳,同治十二年(1873年)鄉試中舉。生性耿直,不憚忌官威而指責貪官,得罪知縣劉錫彤。葛畢氏,綽號“小白菜”,其夫葛某暴病死亡,葛家人以為中毒身亡報官。驗尸仵作錯判為砒霜毒殺所致。知縣劉錫彤認定為小白菜所殺,嚴刑拷問迫其承認與楊乃武通奸謀殺親夫,楊乃武被屈打成招。杭州知府不顧案件漏洞百出,寧枉勿縱,以通奸殺夫判決兩人死刑,將案件上報給浙江按察使。申冤與重審楊家不服判決,到杭州知府處喊冤,無人理睬。楊乃武的姐姐楊淑英到北京告狀,被都察院截回地方。但此案博得其他京官同情,案卷得以送達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翁同龢處,經審查后認為該案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民間工具捐贈協議書
- 學校專業共建協議書
- 員工車輛安全協議書
- 空調火災免責協議書
- 無故辭退調解協議書
- 加盟和解協議書模板
- 租地建房辦學協議書
- 技術期權入股協議書
- 浸水事件賠償協議書
- 教師簽約協議書范文
-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嚴重缺陷清單(試行)
- 2025年遼寧省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
- 2023-2024學年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綜合練習題
- 慢性腎病5期護理查房
- 常務副總經理職責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題含解析
- 后勤崗位招聘面試題及回答建議
- 完整初一歷史上學期記憶時間軸
- 《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4500字
- 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反事故及預防措施
- 農業昆蟲學-形考測試四-國開(ZJ)-參考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