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六單元13.1讀書:目的和前提練習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六單元13.1讀書:目的和前提練習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六單元13.1讀書:目的和前提練習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六單元13.1讀書:目的和前提練習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六單元13.1讀書:目的和前提練習含解析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讀書:目的和前提一、基礎素養鞏固(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詳細的目的,一如全部為了自我完善而做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義。就說對體力、①靈敏和美的追求吧,終極目的也并非使我們變得富有、②出名和強壯什么的,而是要提高我們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讓我們更加歡樂、③華蜜,對自己的平安和健康更加________,因而本身便________著價值。同樣地,對于“教養”也即精神和心靈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狹隘目標的艱難跋涉,而是我們的自我意識的增加和擴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________,享受更多更大的華蜜。(),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又從不停留,恒久都在半道上,都與宇宙共振、④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這種或那種實力和本事,而在于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正確相識過去,以大無畏的精神迎接將來。1.文中四處頓號的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④處應用逗號。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勝券在握包含異彩紛呈B.心中有數包含豐富多彩C.勝券在握包涵異彩紛呈D.心中有數包涵豐富多彩【答案】B【解析】心中有數:比方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勝券在握:指肯定能取得成功。包含:里邊含有。包涵:客套話,請人寬恕。豐富多彩:形容內容豐富,種類多樣。異彩紛呈:美妙的場面和事物紛紛在眼前呈現出來。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因此,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既是完成同時又是激勵B.因此,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既是激勵同時又是完成C.因此,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同時既是激勵又是完成D.因此,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同時既是完成又是激勵【答案】A【解析】“同時”連接的應當是“既是……”“又是……”,故解除C、D兩項。“激勵”比“完成”更進一步,據此可以解除B項。4.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3分)A.跋頻領會赤裸裸 B.書藉消磨殊不知C.時髦競爭希奇物 D.遵徇適口放開著【答案】C【解析】A項,跋涉;B項,書籍;D項,遵循。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連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作為一個中國人,經書不行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________①現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②我出國留學的時候,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帶了回來。③史書也很重要。④我披閱,我圈點,但是恒心不足,時作時輟。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志氣讀了“通鑒”一遍。⑥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說來慚愧。A.①④③②⑤⑥ B.④⑥①⑤③②C.④⑥③②⑤① D.①④②⑤③⑥【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回顧自己讀書自修的經驗,闡明“讀書自修的重要”。④緊承空格前的“讀書自修”;②③⑤談“讀史書”,③點出“史書”,⑤“直到四十年后”承接②的“我出國留學的時候”;⑥的“易經”和空格前的“經書不行不讀”連接緊密,應放在“史書”之前,①的“現在”是文段時間依次的最終。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在近日出版的上古神話作品《諸神紀》中,作家嚴優客觀地記敘了一個更加系統性的神話世界,并對很多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B.讓個稅真正起到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允、調整收入安排的作用,起征點需依據居民收入水平科學理性確定,讓實際經濟福利向中低收入者傾斜。C.他們認為人生太短促,太珍貴,卻又擠得出時間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館,在舞池中消磨很多時間。D.近兩年來,不少大灣區青年工作機構以立足于深圳的科技優勢和創新文化平臺為基礎搭建平臺,使三地青年在共同探究中增加了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敬鸢浮緾【解析】A項,搭配不當,“記敘”和“神話世界”搭配不當,可將“記敘”改為“描繪”。B項,語序不當,“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允、調整收入安排”語序不當,可改為“調整收入安排、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允”。D項,句式雜糅,“以……為基礎”和“立足于……”兩個句式雜糅,隨意保留其一。二、實力素養提升(32分)(一)課內閱讀(9分)閱讀課文第1~4段,完成7~9題。7.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真正的修養不在于提高這種或那種實力和本事,而在于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B.為獲得真正的教養,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研讀世界文學。C.對每一部杰作的深化理解,都會使人感到滿意和華蜜。D.每個人都該在他感覺最自然的地方,起先對書籍的閱讀、了解和寵愛?!敬鸢浮緽【解析】B項,應當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8.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這是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B.其次段末尾部分“不是……倒是……”和“不是……而是……”都是對舉,從而使得前后句形成顯明對比,論證更充分而又更具勸服力。C.“可以從小學課本和日歷動身,而終結于莎士比亞、歌德或者但丁”一句論證的是“閱讀之路有千萬條”。D.第四段“有的人……還有人……”論證的中心是“問題不在于數量”。【答案】A【解析】A項,這是運用比方論證的方法。9.依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提高這種或那種實力和本事并不是真正的修養的目的。B.讀書是要使我們集中心智,是要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溢、高尚,越來越有意義。這是其唯一目的。C.因為作品出名,但并不了解它,就要強迫自己去閱讀。D.特性或人格是教養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教養便落了空。【答案】A【解析】B項,“這是其唯一目的”無中生有。C項,這種狀況是大錯而特錯的。D項,應當是“在肯定意義上便落了空”。(二)課外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讀書的真意義俞平伯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歷者,活動的書本。讀書則曰臥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巡游?,F在,因交通工具的便利,走幾萬里路不算什么,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中有種種的緣由,最淺顯的看法,是讀書的動機、環境、空氣無不缺乏。講到讀書的真意義,于擴充學問以外兼可涵養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既為功名富貴,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讀書,更無須借光圣經賢傳,甚至于愈讀書會愈窮,這無怪寵愛讀書、懂得怎樣讀的人一天一天地削減了。讀書空氣的淡薄,讀書種子的稀有,互為因果循環?,F在有一些人,你對他說身心性命則以為迂闊,對他說因果報應則以為荒謬,對他說風花雪月則以為無聊。不錯,是迂闊,荒謬,無聊。你試問他,不迂闊,不荒謬,不無聊的是啥?他會有種種美麗的說法。但你不行過于信他,他只是要錢而已。文言謂之好利。好利之心壓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說:“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以義為利是遙遠的古話。退一步說,以名為利。然名利雙收,話雖好聽,利必不大。唯有不恤聲名地干,以利為利,始專而且厚。道德名譽的觀念本多半從書本中來,不恤聲名與不好讀書亦有相互的關聯。在這一味好利的空氣中尋求讀書樂,豈不難于上青天?除非我們把兩者混合。假如我們能夠立一種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祿之途必出于讀書,近乎從前科舉的方法,這或者還有人肯下十載寒窗的苦工。嚴格說來,這已失卻了讀書的真意義?,F在有一種情形,這十年以來,說得遠一點,二三十年以來都如此。就是國文程度顯著低落,別字廣泛地流行著,在各級學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皺眉頭痛,認為是不大好辦的事情。這嚴峻的光景,不僅象征著讀書階級的崩潰,并干脆或間接影響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展。文字教化似乎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過白紙上畫黑道,一種形跡而已,但文化卻寄予在這形跡上。我們??浯笊裰萘鴰浊辏A夏封疆數萬里,這種時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賦,實則出于人為,皆先民積久辛勤努力所致,我們應如何高興慚愧,卻不行有恃無恐。方塊字的完整、艱深、固定,雖似阻礙文化學問的普及,亦正于無形之中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永久。從時間上說,我們讀古書如《論語》,覺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遠,而杜工部、蘇東坡的詩文呢,他們兩位活像我們的老前輩,這是方塊文字不易變動之力。假如當時完全用音標文字,那不必提周秦兩漢,就是唐宋,也很遙遠而隔膜,我們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較困難,而華夏國本亦因而動搖擔心。再從空間上說,北自滿洲,南迄嶺海,雖分南北中三部,細分還有更多的區域,然而中國始終只是一個,譬如廣東話與北京話完全兩樣,而紙上文字卻完全一樣。我國屢經外夷侵略,或暫被折服,而于風雨飄搖中始終矗立不失者,上面已表過是先民血汗的成果,而在民族的團結上,文字確也幫忙不少。所以文字教化的失敗,表面上看只是讀書種子稀有,國文水準低落而已,但骨子里已損害民族國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廢書不讀可謂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莫非沒有?即有少數的人好學潛修也不足挽回這頹風。即以學校教化而論,聽講的時間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課業,有如太史公所謂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幾人?我不敢輕量天下之士,武斷地說或者不多罷。如何使人安心向學,對讀書感到興味,似是小事,卻是牽連社會生計問題,譬如餓著肚子讀書當然不成的,更有關于教化考試銓敘各制度的改革。我們從事教化寫作文字的固責無旁貸,但已不僅是個人努力的事,而成為民族復興國運重光的大業之一了。(選自《俞平伯文集》)10.下列不屬于作者對“讀書的真意義”的論述的一項是()(3分)A.讀書如臥游,不出門就可以對山川了如指掌,古今歷史如在對面,這樣就可以代替行萬里路的辛苦游歷。B.讀書于擴充學問以外兼可涵養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C.讀書可超越時空,與孔子、孟子、杜工部、蘇軾等先賢對話,通解古人的情思。D.讀書從某種意義上說,關乎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展?!敬鸢浮緼【解析】A項,“這樣就可以代替行萬里路的辛苦游歷”的說法無中生有。11.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有幾處引用了古人名言,如作者一起先就引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古人總結出來的求學的珍貴閱歷,從反面切入話題,增加了文章的針對性。B.本文將歷史與現實進行對比,從讀書想到國計民生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不但視野寬闊,而且思想深刻。C.作者特殊論證了中國方塊文字的重要意義,特別深刻地指責了少數人用音標文字代替方塊文字以避開阻礙文化學問的普及的建議。D.本文通篇娓娓而談,說理透徹,語言平實通透,充溢感情,說來饒有興味,啟人深思?!敬鸢浮緾【解析】C項,“特別深刻地指責了少數人用音標文字代替方塊文字以避開阻礙文化學問的普及的建議”無中生有。12.下列關于本文談到的文字和文字教化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字教化的失敗,會損害民族國家的前途。B.六、七兩段論述文字和文字教化的意義,其實也是為了表明讀書的重要意義。C.方塊字從古至今是有著很大的改變的,這在我們理解前人的思想時會顯出肯定的弊端。D.文字是文化的寄予,對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永久有很重要的作用?!敬鸢浮緾【解析】C項,“理解前人的思想時會顯出肯定的弊端”錯誤。(三)語言表達(14分)1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內容,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3分)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一直算為清高。說破讀書本質,“心靈”而已?!叭f般皆下品,__①__?!彼宰x書一向被稱為雅事樂事。但是__②__。試看今日的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或為做老爺;或為求爵祿……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__③__,可悲?!敬鸢浮竣傥?唯)有讀書高②現在雅事樂事已經不雅不樂了(或現在的讀書背離心敏捷動的本真了,或現在的讀書不再是雅事樂事了)③讀書本旨湮沒于求取名利之心中(或讀書功利化)【解析】①句考查的是背誦。②句由前面的“但是”可知是與“讀書一向被稱為雅事樂事”相反的結論。③句由后面的“可悲”可推斷出是總結性的一句話。14.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5分)傳統觀點認為,中國和歐洲的陶瓷貿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國杜倫高校證明,該校考古系與中國故宮博物院考古所,聯合整理探討了在西班牙薩拉戈薩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國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殘片,表明這些陶瓷是當時隨阿拉伯商人經印度洋與紅海貿易到達地中海地區的。這就將中歐陶瓷貿易的起始時間大大向前推動了,證明白“海上絲綢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長至西歐?!敬鸢浮筷P鍵信息:①中英聯合考古探討;②中歐陶瓷貿易起始時間不晚于唐代;③“海上絲綢之路”在唐代已延長至西歐?!窘馕觥孔鞔饓嚎s語段題,首先通讀材料,把握大意;其次,劃分層次,提煉要點;再次,將要點分條表述出來。材料分為三層,第一層為第一句,說明傳統觀點對中歐陶瓷貿易起始時間的看法。其次層為其次句,主要意思是英國杜倫高校與中國故宮博物院考古所聯合整理探討了在西班牙出土的陶瓷器殘片,結果表明這些中國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是由阿拉伯商人帶到地中海地區的。第三句為總結句,以上考古結果證明“海上絲綢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長至西歐。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