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考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15講現代中國的外交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統考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15講現代中國的外交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統考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15講現代中國的外交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統考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15講現代中國的外交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統考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15講現代中國的外交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5講現代中國的外交[必備學問·夯基固源]主干學問歷史認知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78頁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1.背景(1)國際環境: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對峙。(2)國內環境:新中國成立。(3)國家利益:新中國進行政權鞏固和建設須要有利的國際環境。2.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3.基本方針內容含義意義“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同等外交關系變更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首先徹底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后再考慮與愿遵守和平民主同等等原則的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鞏固和維護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為與世界各國建立同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了基礎“一邊倒”中國政府在外交上堅決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使新中國在保障人民革命成功成果、捍衛和平以及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4.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國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2)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獲得蘇聯救濟,打破美國經濟封鎖。(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②內容:相互敬重領土主權、互不侵擾、互不干涉內政、同等互惠、和平共處。③意義: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標記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4)參與日內瓦會議①背景:1953年朝鮮停戰后,美國艦隊盤踞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并企圖從印度支那地區對中國進行軍事威逼。②目的: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③特點: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④成果:達成《關于復原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公約》;周恩來的建議推動了會議成功,提高了新中國國際地位。(5)參與萬隆國際會議召開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在萬隆實行國際會議特點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與的亞非國際會議內容探討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等共同關切的問題結果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作用萬隆會議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會后,中國同更多的亞非國家建交;萬隆會議反映了亞非人民團結一樣、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友情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二、20世紀70年頭外交的新局面1.中國復原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緣由:20世紀70年頭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廣闊發展中國家要求復原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表現: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復原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3)意義:是中國外交的巨大成功,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中美關系正?;?1)背景:世界局勢的重大變更使中美對改善關系有了共同的要求。(2)過程摸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年4月,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旋風之旅基辛格隱私訪華。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平安事務助理基辛格隱私訪問中國破冰之旅尼克松訪華。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兩國關系起先走向正?;浇ń?978年12月,中美兩國發表了《中美建交公報》;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3.中日邦交正?;?1)緣由:中美關系的改善干脆促進了中日建交。(2)標記: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署了建交聯合聲明。4.意義(1)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2)打破了長期以來因美國遏制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3)揭開了中美、中日關系的歷史新篇章,對亞洲與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1.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1)背景①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②斗爭的危急雖然存在,但制約斗爭的力氣有了可喜的增長,維護世界和平還是有希望的。③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現代化建設須要一個和平的國際和周邊環境。(2)表現①不結盟政策:中國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②多邊外交: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一切國家的正常關系。③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④對斗爭與和平的看法有了變更,世界斗爭是可以避開的,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題。(3)影響:為社會主義建設供應了安定的國際環境;促進了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系;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不行忽視的力氣;有利于中國的改革開放。2.新時期重大外交活動(1)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2)主動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等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3)主動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2001年提倡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4)影響: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窘滩耐卣寡a遺】[思維點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材料20世紀50年頭,新中國主動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與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主動的影響,國際政治舞臺起先有了“中國聲音”。遷移運用:20世紀50年頭,“中國聲音”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是如何體現的?提示: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與日內瓦國際會議;參與亞非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素養感悟]家國情懷——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根植于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根植于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的沃土中。它謀求各國的和平共處,爭取各個主權國家的和諧共存狀態,體現了中國“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教材補缺]20世紀60年頭外交的曲折發展(1)政策:“兩只拳頭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2)緣由①朝鮮停戰后,美國接著敵視中國。②20世紀50年頭末期,蘇聯實行大國沙文主義政策,中蘇關系驚慌,我國外交環境惡化。(3)表現:從20世紀50年頭中期起,中國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大力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關系,加強同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往來。從20世紀50年頭中期到60年頭末,中國先后又與柬埔寨、老撾、古巴等20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4)影響:大大改善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境況,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易錯提示]關于20世紀70年頭中國外交的幾點相識(1)1971年,中國是“復原”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2)中美關系走向正?;⒉坏扔谥忻澜ń?。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3)中美關系的緩和不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根本緣由。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年P鍵因素之一,中日關系正?;现腥针p方的國家利益,這才是根本緣由。[圖片解史]“乒乓外交”信息提?。?971年4月,通過中美雙方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的友好接觸而打開了中美雙方之間溝通的大門,又稱“小球轉動大球”。[教材補缺]“一條線、一大片”20世紀70年頭,中國實施“一條線,一大片”的外交戰略?!耙粭l線”即與從日本、中國經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歐洲再到美國這一條線上的國家聯合抗蘇,形成國際反霸統一戰線?!耙淮笃敝浮耙粭l線”四周的國家,目的是團結“一條線”和“一大片”的全部國家,共同應付蘇聯的擴張勢頭。[圖示解史]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及成就[學問拓展](1)“結伴而不結盟”,“不結盟”在于強調獨立自主。(2)進入新時代,中國主動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核心素養·重點深化]主題突破提升素養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80頁主題(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一、“時空觀念”下的“歷史概念”1.“一邊倒”(1)“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并不是放棄獨立自主的原則,不是指依附于蘇聯,而是指堅決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2)新中國成立初期,“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和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沖突,因為它的最終目的是捍衛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并不是盲目地聽從蘇聯而不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針對練1】“中國領導人始終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們當時在給國家分類時,標準事實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們眼中,除蘇聯陣營的國家外,其他不是帝國主義國家,就是被帝國主義或反革命勢力限制的國家。”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新中國實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邊倒” B.“另起爐灶”C.“不結盟” 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解析:依據“革命者的眼光”“標準事實上是很具革命性的”等信息可知,這是一種革命外交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新中國實行了“一邊倒”政策,故A項正確。答案:A2.“求同存異”方針(1)同:中國和亞非國家都曾遭遇殖民統治;都面臨反對新老殖民主義、發展民族經濟的任務;都要求加強團結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斗爭。(2)異:中國和亞非一些國家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3)“求同存異”就是要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為了共同的利益加強團結和合作?!踞槍?】1955年,中國與埃及簽訂貿易協定后,中非貿易額由1950年的1214萬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萬美元;中國與緬甸的貿易額從1950年的313萬美元增長到1956年的4032萬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貿易考察團訪華,達成了一些貿易協定。這一貿易局面出現的主要緣由是()A.“不結盟”外交方針的推行B.“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亞非友好C.發展中國家經濟存在互補性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外交準則解析:1955年,中國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與材料相符,故選B項;“不結盟”外交方針的推行是在改革開放后,時間上與材料不符,解除A項;“貿易額”無法體現經濟存在互補性,解除C項;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與材料中“貿易”不符,解除D項。答案:B二、“歷史說明”下的“認知深化”1.全面相識“一邊倒”政策及其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關系(1)“一邊倒”方針是在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濟封鎖下實行的,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沖突。(2)在兩極格局中,美國的外交孤立使中國只能倒向社會主義陣營。最終中蘇建交,并與蘇聯簽訂同盟互助條約,成功突破外交封鎖。(3)兩者最終目的是捍衛獨立和主權;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并不意味著盲目聽從蘇聯而不維護國家利益。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外交的特點(1)同等性: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的基礎上,體現了新中國外交的同等性。(2)革命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確立的三大政策體現了與帝國主義針鋒相對的斗爭,表現出一種劇烈的革命性。(3)結盟性:“一邊倒”與蘇聯等國結盟,是新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點。(4)過渡性:其形成過程是從革命型外交向國家型外交過渡的過程,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就漸漸擺脫了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束縛,是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記。三、“史料實證”下的“問題意識”[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先后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外交方針①。這是依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做出的重大決策②?!泄仓行狞h史探討室《中國共產黨歷史》[史料二]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③。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自主權利是必需得到敬重的④?!幾浴吨腥A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錦》[思索]結合史料一、二,為什么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記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教你讀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得信息①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②說明白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方針提出的依據③突出表明我國外交淡化了意識形態,敬重不同社會制度,以國家利益為重④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結合②③所獲得的信息從當時的國際環境以及外交理念上分析緣由所在。[提示]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方針”中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束縛,具有包涵性和開放性。主題(二)20世紀70年頭以來的中國外交一、“時空觀念”下的“歷史概念”1.不結盟政策從20世紀80年頭起,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詳細表現為“不結盟”?!安唤Y盟”是指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也不支持它們中的任何一方反對另一方;對全部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動身,依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確定自己的看法和政策。2.多邊外交多邊外交主要是相對于“雙邊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同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主體(包括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行為體)通過建立國際組織、締結國際條約、實行國際會議等所開展的各個領域的國際對話、協調與合作。【針對練3】新時期中國重大外交事務表(部分)時間事務1980年參與聯合國裁軍工作會議復原在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1988年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特殊委員會成員1996年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時期中國()A.主動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B.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方針C.主動參與多種區域性合作組織的活動D.堅持實施結伴不結盟政策解析:依據所學學問,聯合國的特地機構有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原子能組織等18個,從材料上看,其排列的新中國外交成就均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綻開多邊外交,故選A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解除B項;主動參與多種區域性合作組織的活動,不符合史實,解除C項;堅持實施結伴不結盟政策不符合史實,解除D項。答案:A二、“歷史說明”下的“認知深化”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特點(1)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動身,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國家結盟。(2)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國與國之間應通過同等協商和平解決糾紛和爭端,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逼,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國內政。(3)實行無敵國外交:中國情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全部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主見國與國之間應超越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差異,相互敬重,求同存異,擴大互利合作。(4)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愿在同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技文化溝通,促進共同旺盛。(5)主動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重要力氣。三、“史料實證”下的“問題意識”[史料一]1969年1月,共和黨人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當時正值美國面臨著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形勢①。越南斗爭的沉重負擔,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同蘇聯的爭霸中,日好處于不利的地位②……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薩斯的一次講話中提出,今日世界上有“五個力氣中心”(美國、蘇聯、西歐、中國和日本)的看法③。為了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并改善美國在同蘇聯爭霸中的不利境況,尼克松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④?!幾苑竭B慶《戰后國際關系史》[史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跨出了改善中美關系的第一步⑤。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標記著中美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對世界形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摘編自謝益顯《中國外交史》[思索](1)據史料一,概括“尼克松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緣由。(2)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關鍵問題是什么。怎樣理解《聯合公報》的發表是中美關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教你讀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得信息①反映了尼克松上臺后的政治局勢②反映出美國自身所面臨嚴峻形勢的表現③表明尼克松相識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④尼克松謀求改善中美關系⑤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起先正常化⑥中美關系進入新時期⑦表明白中美關系正?;瘜蓢挠绊?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結合②③所獲得的信息從當時的國際時局分析尼克松外交戰略轉移的緣由。結合⑦所獲得的信息以及《聯合公報》的內容去理解“轉折點”的含義。[提示](1)越南斗爭的沉重負擔;國內危機加深;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世界向多極化趨勢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2)關鍵問題:臺灣問題。理解:中美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兩國關系起先走向正常化;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國官方與民間往來漸漸增多。[關鍵實力·定向突破]史料考法實力提升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82頁材料1950年12月美國政府要求“全部希望向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出口任何商品的個人和公司必需申請出口許可證”。1951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巴特爾法》,規定違反禁運條例向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出口的國家,美國將停止向其供應救濟?!吨忻狸P系史(1949-1972)》要求:依據材料,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華政策的表現。信息:答案:物資禁運,經濟封鎖。材料朝鮮斗爭于1953年才剛剛結束,假如不能在1954年阻擋印度支那斗爭升級與擴大的趨勢,新中國的財政將會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漸漸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邊國家對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恐驚”,使得一些周邊國家也希望美國擴大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訪中國在相當程度上變更了上述的不利形勢……它是從革命運動外交向國家外交過渡的一次關鍵性轉變,它標記著新中國外交原則的最終形成和確立?!獙O天旭《淺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當下中國外交的意義》觀點思索方向歷史結論角度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緣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外交孤立和封鎖角度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特點角度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答案:角度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表明中國外交從強調意識形態為主向維護國家利益轉變(從“革命外交”轉向“和平外交”)角度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真題感悟·模擬演練]真題研模決勝高考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82頁[考情分析]本講在高考中涉及內容甚少,近五年中僅在2024年全國卷Ⅰ中以選擇題形式出現,考查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從新高考對學科素養的要求來看,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創新性和取得成就將是考查的重點。20世紀70年頭外交關系的突破以及其對改革開放的影響需重點關注。1.命題點:中蘇關系的變更(2024·高考全國卷Ⅰ)1965年,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這種變更的外交背景是,我國()A.實現了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正常化B.調整了與蘇聯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歐美對華經濟封鎖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20世紀60年頭中國的外交狀況。20世紀60年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舊對中國實行外交孤立、經濟封鎖,故A、D兩項錯誤;由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比較少。20世紀50年頭后期至60年頭,由于中蘇關系惡化,中國剛好調整外交政策,由“一邊倒”轉向反對以蘇聯為首的修正主義,借此緩解中國面臨的壓力,于是出現了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上升的狀況,故B項正確;全方位外交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推行的,故C項錯誤。答案:B2.命題點:20世紀70年頭的外交成就(2015·高考海南卷)1971-1978年,我國共救濟37個第三世界國家建成了470個項目,超過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項目總和,對外經濟救濟的支出為前16年總和的109%。這反映了()A.中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B.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C.世界殖民體系徹底瓦解D.經濟救濟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手段解析:據材料“1971-1978年,我國共救濟37個第三世界國家建成了470個項目”可知20世紀70年頭我國外交出現轉折的狀況下,向第三世界國家主動進行經濟救濟,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故D項正確。答案:D1.1948年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50年頭初,毛澤東多次強調:中國情愿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和平共處。這表明我國外交()A.始終堅持不結盟原則 B.走出美蘇冷戰的陰影C.因形勢的變更而調整 D.已經打開全新的局面解析:由材料內容結合史實可知1948年中共的外交政策是倒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50年頭初則在一邊倒的狀況下也主見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一切國家和平共處,說明我國外交依據世界形勢和國家利益進行調整,故選C項。答案:C2.20世紀50年頭后期到60年頭末,一批新獨立的非洲國家如: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蘇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這主要得益于中國()A.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B.復原了聯合國合法席位C.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解析:在20世紀50年頭,周恩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后掀起了一股與中國建交的熱潮,故選C項;新中國成立后就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時間上與題干不符,解除A項;1971年,我國復原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解除B項;“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涉及的是西方國家,解除D項。答案:C3.20世紀50年頭初,毛澤東提出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大小國家一律同等;周恩來于1953年進一步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此后不久,毛澤東又明確提出應把五項原則擴展到全部國家關系中去,“中國情愿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據此可知()A.美國對中國的外交封鎖逐步被打破B.新中國放棄了“一邊倒”方針C.新中國外交擺脫了意識形態的束縛D.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解析:據材料“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大小國家一律同等,把五項原則擴展到全部國家關系中去”并結合所學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標記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故選D項;50年頭美國對中國實行孤立、遏制的政策,解除A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