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試卷第=2頁,共=sectionpages8585頁PAGE1專題06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國、廣西、湖南、吉林、廣東),2023年(全國、湖北、河北、浙江、北京、遼寧、江蘇、廣東、福建),2022年(福建、重慶、河北、湖北、江蘇、山東、全國),2021年(海南、北京、廣東、遼寧):自然環境要素之間聯系,自然要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影響土壤形成的原因1.自然環境要素之間聯系是高考考查頻率較高的知識,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出現。2.考點結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農業生產活動、生物、風沙,考查自然環境各要素的相互關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邏輯。常結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帶、土壤表層有機碳二等素材考查對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認知。考點2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5年30考)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蘇、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遼寧、山東、浙江、江蘇)、2021年(江蘇、天津、北京、河北、山東、湖南、全國、浙江)、2020年(海南、江蘇、山東、浙江、全國、浙江、北京):地方性分異規律,經度和緯度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自然帶,林線與雪線1.經度和緯度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自然帶,林線與雪線是關鍵考點,需要重點掌握,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出現。2.該考點常結合植被類型、山脈、土壤雪線林線及熱點事件考查。單選題考點0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2024·北京·高考真題)某中學以本地紅花生長與應用為主題,開展跨學科學習系列活動。圖1為活動方案略圖,圖2示意不同地區的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紅色染料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采摘紅花時,臨近(
)A.雨水 B.小滿 C.小暑 D.處暑3.紅花生長期間,同學們可觀察的現象是(
)A.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 B.太陽輻射強度逐漸減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 D.正午旗桿影長逐漸變長(2024·湖北·高考真題)不同類型食物的碳足跡差異顯著。圖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費結構變化。圖2示意該市同期消費的食物產生的碳足跡結構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圖1
圖24.該市1978~2015年食物消費結構變化特點主要表現為(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動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動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動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動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5.碳足跡系數為某類食物產生的碳足跡與該類食物的消費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跡系數最大的是(
)A.糧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6.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飲食方式有(
)①保證營養需求的同時,將動物源食物消費保持在合理范圍②保持動物源食物占比,由水產品消費大幅度轉向畜肉消費②減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費,增加畜肉消費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費,減少畜肉消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4·全國·高考真題)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塊狀分布著少量的礦物質,并生長著一種苔蘚球。這種苔蘚球內部由生物體和有機殘體交織,形成相對獨立的生存環境。它們靠暖季在冰面上滾動方能維持生存,被形象地稱為“冰川老鼠”。下圖是冰面上的苔蘚球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最能增加該地冰面礦物質的是(
)A.冰蝕洼地凍融 B.冰川兩側河流沉積C.大氣粉塵沉降 D.冰面礫石物理風化8.“冰川老鼠”在暖季滾動使其(
)A.排出水分 B.獲得養分 C.躲避陽光 D.保持熱量9.暖季“冰川老鼠”內部比周邊大氣(
)A.平均溫度高 B.氧氣含量高 C.水汽含量低 D.氣壓波動大(2024·廣西·高考真題)大興安嶺北部某山間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匱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蘚和地衣組成。近30年來,某種具有固氮功能的闊葉喬木侵入該地并逐漸占據優勢,影響當地植被物種組成和垂直結構。該種喬木生長區域在空間上零散分布,被稱為“樹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推測該種喬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當地()A.降水增加,土壤變濕 B.地勢變低,地表積水增多C.氣候變暖,土壤變干 D.植被覆蓋增加,蒸發減弱11.研究發現樹島內苔蘚與地衣逐漸消亡,是因為樹島內()A.地表光照減弱 B.地表溫度升高 C.表層土變濕潤 D.土壤氮素減少12.近30年,隨著樹島數量和面積的增加,該洼地植被()A.產生的凋落物減少B.積累的有機物增多C.演替過程發生中斷 D.與地帶性植被一致(2024·湖南·高考真題)美國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氣候較干旱。該地品尼松生長緩慢,分枝點低,雨水下滲為其生長提供水源,外力作用會影響其生長狀態。1905年后該地降水增多。如圖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長演變過程,以及相應的年輪增長距平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關于甲、乙兩時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長狀態和影響其生長的外力作用,推斷正確的是(
)A.甲時期生長較慢沉積為主 B.甲時期生長較快侵蝕為主C.乙時期生長較快沉積為主 D.乙時期生長較慢侵蝕為主14.在谷底沖溝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樹干下半部原有枝條消失,最可能是因為(
)A.常受干熱風影響B.土壤養分流失 C.曾被沉積物掩埋 D.遭受低溫凍害15.在乙時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輪增長距平值與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
)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條件 B.坡面有利于陽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劇鹽堿化 D.被侵蝕導致根系裸露(2024·湖南·高考真題)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緊缺,道路與居民區距離較近,交通排放顆粒物對居民區有一定的影響,綠化植被可減輕此影響。在該都市采樣監測發現,不同植被類型對顆粒物的攔截效果不同。如左圖示意采樣監測區基本情況。右圖顯示道路中心、自行車道、人行道與道路中心的顆粒物濃度的比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理想的采樣監測天氣是(
)A.晴朗微風 B.逆溫天氣 C.陰雨少光 D.風向多變17.與自行車道相比,關于人行道上積累最明顯的顆粒物及其對應的植被類型,判斷正確的是(
)A.細顆粒茂密植被B.粗顆粒茂密植被 C.細顆粒稀疏植被D.粗顆粒稀疏植被18.在優先考慮降低顆粒物對居民區影響的同時,為盡量減少其對行人的影響,該都市從人行道到居民區綠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A.從稀疏到茂密 B.從茂密到稀疏 C.均用稀疏植被 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國·高考真題)下圖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東緣的黃河岸邊,該剖面含有豐富的環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層是在相對靜水環境下形成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風沙與泥沼土互層中,與風沙層相比,泥沼土層沉積物(
)A.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少 B.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少C.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多 D.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多20.推測灰綠色泥沼土層上部(深度約230~260厘米)出現的波狀形變形成于(
)A.凍融造成的變形B.構造擠壓變形 C.流水不均勻沉積 D.風沙差異沉積21.距今約15~8千年,該地區氣候變化總體趨勢是(
)A.持續升溫 B.持續降溫 C.波動升溫 D.波動降溫(2024·吉林·高考真題)水體性質、運動和庫區環境等因素影響水庫浮游動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庫,周邊植被以草原為主。水庫消落區主要分布在南岸。如圖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等值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影響6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透明度 B.流量 C.營養鹽 D.流向23.9月恰甫其海南岸豐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動物聚集,這些碎屑食物主要來源于(
)A.底泥擾動上浮 B.水位漲落攜帶 C.表層水流匯集 D.河川徑流輸入(2024·吉林·高考真題)河谷演化過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組成物質等因素的影響,植被會發生地方性分異,各地貌位置的植被處于向地帶性植被(與氣候相適應的穩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階段。如圖示意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某河谷地貌形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圖中現存植被最接近地帶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25.如果流域整體構造抬升,最早演替為地帶性植被的是(
)A.河漫灘草甸 B.洪積扇灌叢 C.溝谷沼澤林 D.分水嶺疏林(2024·廣東·高考真題)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若暖季上、下行氣流常在圖中P地附近交匯,則該地(
)A.大氣下沉氣流增強 B.冰面的流水作用減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風焚風效應減弱27.近30年來,該地區暖季午間下行氣流勢力呈現增強趨勢,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氣溫趨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趨于增加 D.湖泊效應增強(2024·廣東·高考真題)峽灣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沒而形成的槽形谷。極地氣候峽灣幾乎常被海冰或冰川覆蓋。而溫帶氣候峽灣全年幾乎沒有海冰覆蓋。如圖示意在北半球發育極地氣候峽灣的甲地和發育溫帶氣候峽灣的乙地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8.與甲地對比,溫帶氣候峽灣在乙地發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A.冬季白晝的時長更長 B.受到了暖流增溫影響C.經歷了更強的構造運動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29.研究發現,極地氣候峽灣沉積物中有機碳的累積速率往往較溫帶氣候峽灣低,主要是因為極地氣候峽灣區(
)①植被覆蓋度更低
②入海的徑流更少
③海水的鹽度更低
④波浪的動力更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3·遼寧·高考真題)夏季風北邊緣線表示夏季風到達的最北邊界,其位置隨夏季風強弱而移動。毛烏素沙地在距今約10000~8500年期間風沙堆積,約8500~3000年期間土壤發育。下圖示意最近幾十年夏季風北邊緣線的平均位置。完成下面小題。30.毛烏素沙地10000年以來的變化過程,反映了夏季風北邊緣線(
)A.持續往東南移動 B.先向東南再向西北移動C.持續往西北移動 D.先向西北再向東南移動31.毛烏素沙地湖沼沉積增強期間,河西走廊中部地區廣泛發育(
)A.森林土 B.草原土 C.荒漠土 D.高寒土(2023·江蘇·高考真題)考古研究發現,從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歐亞大陸東西方交流和農收業擴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兩個主要通道。下圖為“歐亞大陸農牧業擴散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2.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為東西方農牧業擴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A.地廣人稀有利于東西方農牧業擴散 B.距離東亞和西亞農牧業中心位置近C.與東西方農牧業中心生產條件相似 D.環境對東西方農牧業擴散的阻礙小33.距今2200年以前,隨著“綠洲之路”貫通,東西方農牧業進一步交融。據此可推斷出(
)A.“草原之路”農業生產規模達到極限 B.河西走廊以東農業生產模式更加多樣C.中亞地區的適農生產區域整體向東移 D.西亞種植業規模超過畜牧業生產規模34.早期農牧文明交融過程中,“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沿線人地關系演變的主要驅動力是(
)A.人口擴散遷移 B.交通工具變化 C.文化語言交流 D.聚落規模擴大(2023·廣東·高考真題)草氈層是由土壤物質與植物根系交纏而成的氈狀表土層,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極地地區。青藏高原上的草氈層,雖然厚度不大,但堅韌且富有彈性,是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與基巖風化物為成土母質的土壤不同,這里草氈層中的細土物質以風力搬運輸入的外源粉塵為主。圖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氈層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5.青藏高原上草氈層中風力搬運輸入的粉塵物質增加將(
)A.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 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C.加快下覆基巖風化破碎 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36.如果青藏高原某區域草氈層遭到破壞,會導致當地(
)①草地初級生產力降低②凍土融化速率減緩③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④地表侵蝕強度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21·海南·高考真題)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舉辦,展會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來自海南特有物種海南長臂猿。該物種在海南曾廣泛分布,后瀕于滅絕,1980年建立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后,其數量已有較大增長。海南長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區的樹冠層活動。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7.在野外追蹤海南長臂痕的活動軌跡,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38.當前,影響海南長臂猿生存和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在(
)A.天敵多,食物少 B.棲息地破碎,彼此分割C.全球變暖,病蟲害增多 D.熱帶季雨林面積不斷減少39.基于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有效保護海南長臂猿的措施是(
)A.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擴大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空間B.加強巡山和人工馴化,保護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環境C.加快道路建設,完善保護區的基礎設施D.發展基因技術,優化海南長臂猿種群結構(2023·福建·高考真題)泥石流爆發后,部分物質沖出溝口,溝內殘留物質會影響下一次泥石流的沖出量。左圖示意某條溝及溝口景觀。該溝于2013年、2019年和2020年爆發了泥石流,溝口沖出量分別為11.50萬m3、11.91萬m3和11.04萬m3。引發這三次泥石流的降雨量依次下降。右圖示意泥石流沖出溝口后的堆積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0.2013年與2019年溝內物質量相近,但2013年泥石流沖出量較少,主要原因是2013年泥石流爆發前(
)A.溝道彎曲度較小 B.降雨沖刷較強C.溝內的空間較大 D.土壤水分較少41.右圖中PQ線示意的堆積體剖面結構最可能是(
)A. B.C.D.(2023·福建·高考真題)唐朝時期,吳淞江未形成較穩定的河道。北宋時期,吳江長堤建成后,吳淞江河道日趨穩定,成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來,吳淞江成為上海港體系的一部分。圖2示意唐代以來太湖東部水系的演變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2.晚唐詩人許渾泛舟吳淞江,留下“楊柳北歸路,蒹葭(蘆葦)南渡舟”的詩句。詩中所述河段南北兩側植被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坡向 B.熱量 C.堆積狀況 D.盛行風向43.北宋時期吳江長堤建成導致(
)A.長堤以西河湖淤積加強 B.吳淞江輸沙量減少C.長堤以東湖水沖刷加強 D.吳淞江徑流量減少44.近代以來吳淞江逐漸成為上海“米糧要道”,主要原因是(
)A.吳淞江航運條件改善 B.上海工商業發展C.吳淞江防洪能力提高 D.上海港泊位不足(2022·重慶·高考真題)冰川是全球環境變化靈敏的響應器。下圖示意阿拉斯加灣某瀕海冰川同一區域1941年(左)和2004年(右)的不同景觀。近幾十年冰川消退后,當地出現幽深的峽灣地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5.冰川消退后,在消退區可出現的景觀變化是(
)A.野生動物減少 B.裸巖面積減少 C.植被覆蓋增加 D.平原面積增加46.峽灣形成后,冰川消退加快。峽灣對冰川消退產生影響的原因主要是(
)A.海浪頂托破冰 B.海水釋熱融冰 C.寒流加快運冰 D.海風強勁蝕冰47.1941—2004年當地下墊面的變化可導致(
)A.太陽輻射增強 B.大氣溫度下降 C.地面輻射增強 D.水面蒸發減弱(2023·北京·高考真題)下圖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8.該州(
)A.中部地勢高,地形起伏和緩 B.黃河沿岸多種植玉米、水稻C.南部為荒漠,草場退化嚴重 D.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分布廣49.圖中(
)A.河流為外流河,屬于黃河水系 B.龍羊峽水庫有灌溉、發電功能C.青海湖水位較高,補給倒淌河 D.沙珠玉河自東向西流,流速慢50.京藏高速(G6)穿過該州(
)A.促進貴南紡織和印染工業發展 B.改善沿線城鎮大氣環境質量C.加強共和與其他城鎮之間聯系 D.導致區域人口分布重心西移(2023·浙江·高考真題)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湖泊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個重要的固碳舉措。下圖為湖泊濕地碳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1.植物多樣性增加對湖泊濕地固碳作用的影響是(
)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減少 C.碳凈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減弱52.下列對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的措施,合理的是(
)A.減少湖濱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來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2022·河北·高考真題)為探究黃土丘陵溝壑區某縣的土壤侵蝕狀況,研學小組收集了兩種分辨率的土壤侵蝕影響因素基礎數據。根據基于實地監測試驗制定的土壤水蝕評價國家標準(表),應用GIS技術,對該縣土壤侵蝕強度進行了定量評價。結果顯示,依據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和低分辨率(小比例尺)兩種數據得到的評價結果差異明顯(圖)。因高分辨率數據與制定國標所依據數據的分辨率更接近,故其評價結果更符合實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3.兩種方案評價結果差異明顯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分辨率下的(
)A.地面坡度數據差異明顯 B.土地分類數據差異明顯C.植被覆蓋度數據差異明顯 D.降水強度數據差異明顯54.改善低分辨率方案評價結果“失真”的可能途徑是(
)①調整主要影響因素②提高基礎數據分辨率③建立新的評價標準④采用新的評價技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2·湖北·高考真題)智利竹莢魚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經濟魚種之一,廣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圖示意智利竹莢魚洄游路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5.影響智利竹莢魚洄游路線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盛行風向 B.海水溫度 C.距陸遠近 D.種群規模56.推測智利竹莢魚的生活習性是(
)A.冬季產卵 B.順流洄游 C.成魚更能適應低水溫海域 D.幼魚更傾向深水環境生活57.與正常年份相比,該海域幼魚的活動范圍(
)①厄爾尼諾年,向南偏移②厄爾尼諾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2·江蘇·高考真題)羅弗敦群島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魚為島上居民主要經濟活動。下圖為“羅弗敦群島聚落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8.許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撐,屋頂用厚重石板鋪設,這樣建造主要是為了(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擴展用地,抵御強風C.穩固地基,承受積雪 D.減少潮濕,保暖防寒59.島上搭建了許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風干海魚 B.晾曬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養牲畜60.該島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觀是(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極光(2022·山東·高考真題)圖a示意黑龍江省一小型山間盆地景觀。某研究小組在甲、乙、丙、丁四處布設采樣點進行土壤調查,圖b示意該小組繪制的四個采樣點0-60cm土壤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1.該區域植被類型分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熱量 B.降水 C.地形 D.巖性62.圖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2021·北京·高考真題)舟山群島位于浙江省北部海域,主要地貌為山地丘陵。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3.舟山群島(
)A.位于北緯30°附近,終年受副高控制 B.島嶼眾多,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兼備C.距杭州灣近,由錢塘江泥沙淤積形成 D.主要河流自西向東匯入黃海64.舟山群島傳統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戶小,建造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植被狀況 B.地形條件 C.氣候條件 D.水源分布(2021·廣東·高考真題)岸線發育系數(簡稱SDI)是反映湖泊幾何形態的指標,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線越曲折。我國某內陸咸水湖,擁有豐富的湖岸線資源,部分湖岸區域沙漠化現象較為明顯。下圖示意該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5.導致1973—2004年SDI值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下地貌體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劇③湖盆區構造沉降④人類活動強度減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6.2010—2017年SDI值的變化指示了該湖(
)A.湖岸線長度變短 B.沿岸區域土地沙漠化加劇C.湖泊的面積穩定 D.沿岸區域生物多樣性增加考點02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2024·湖北·高考真題)“看櫻花,到武大”。每年三月,成千上萬游客的浪漫約定,就是到櫻頂賞珞櫻。#武大櫻花開了嗎#這一關于武漢大學櫻花花期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櫻花盛開時節,櫻花大道潔白如雪,燦若云霞,珞櫻繽紛,美不勝收。根據物候學理論,氣候條件對植物開花早晚有重要影響。下表反映1947~2022年武漢大學櫻花花期的變化情況。如圖示意武漢大學櫻花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年份平均十年開花日期平均十年落花日期1947~19563月22日4月2日1957~19663月21日4月2日1967~19763月23日4月5日1977~19863月18日4月1日1987~19963月13日4月1日1997~20063月13日3月31日2007~20163月12日3月28日2017~20223月9日3月25日67.據上表數據分析可知,武漢大學櫻花綻放日期總體上(
)A.顯著提前,但花期更短 B.顯著提前,但花期更長C.明顯推遲,但花期更短 D.明顯推遲,但花期更長68.推測影響武漢大學櫻花開花早晚的主要氣象因素是(
)A.氣溫 B.氣壓 C.降水 D.日照69.武漢大學作為全國知名度極高的賞櫻地,其獨特魅力在于(
)A.自然環境優美 B.基礎設施完善 C.人文底蘊深厚 D.學術大師云集(2024·浙江·高考真題)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欽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該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溫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題。70.從受熱過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輻射減少 B.大氣輻射減少C.太陽輻射增加 D.地面吸收增加71.植被上限上升后,該山地垂直帶譜中(
)A.雪線海拔高度下降 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帶的數量減少 D.森林帶向高海拔擴展(2023·江蘇·高考真題)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垂直帶譜及云杉林亞帶的植被垂直分層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2.圖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帶分布高度存在差異,主要是由水分決定的,其推斷依據是(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帶 C.山體海拔 D.基帶類型73.該山地高山灌叢草甸帶坡向差異不明顯,原因是山體頂部(
)A.面積小 B.降水多 C.風力大 D.氣溫低74.該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層結構不同,其主要影響因子是(
)A.水分 B.土壤 C.溫度 D.光照75.(2023·北京·高考真題)我國某校勞動課開展附近山地自然保護區所有闊葉木本植物種類的分布調查。學生繪制的調查結果如圖所示。完成該保護區(
)A.所處緯度大約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C.山麓地帶起點海拔為350米 D.落葉喬木僅分布在1200米以上(2023·浙江·高考真題)某研學小組計劃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圖1為該團隊初擬的四條活動線路,圖2為澳大利亞三種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76.本次野外地質考察應準備的工具是(
)①羅盤②雨具③沖鋒衣④放大鏡⑤手持衛星定位儀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77.若想在沿途欣賞到三種典型自然植被景觀,則應選擇線路(
)A.① B.② C.③ D.④(2023·湖北·高考真題)藏色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體)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崗日不同朝向冰川數量和面積變化。完成下面小題。冰川朝向2006年2015年數量(條)面積(km2)數量(條)面積(km2)西北1822.31921.9北1213.41212.9東北1389.61387.9東1264.51363.6東南59.459.1南572.9572.2西南68.068.2西1122.01121.878.據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間,該區(
)A.北朝向冰川面積退縮率較南朝向小,平均面積較大B.南朝向冰川面積退縮率較北朝向小,平均面積較小C.北朝向冰川面積退縮率較南朝向大,平均面積較小D.南朝向冰川面積退縮率較北朝向大,平均面積較大79.與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積增加,原因可能是(
)A.受全球變暖影響較小 B.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C.山地植被覆蓋率較高 D.受西風影響降水較多80.表中數據變化反映出,該區冰川整體上(
)A.保持穩定不變 B.處于退縮狀態 C.正向山麓延伸 D.處于擴張狀態(2023·浙江·高考真題)鹽土是排水不暢或蒸發強烈地區具有明顯積鹽過程的土壤。下圖為我國某內陸盆地山前沖積平原斷面圖,沿坡分布多種鹽土。完成下面小題。81.該區域鹽土地域分布呈現(
)A.垂直分異規律 B.地方性分異規律 C.由低緯向高緯帶狀分異 D.由沿海向內陸帶狀分異82.符合甲地鹽土鹽分垂直變化的是(
)A. B.C. D.(2022·北京·高考真題)下圖為我國山東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3.據圖判斷(
)A.甲處適宜建化工廠 B.乙處河道可能有水壩C.林地為常綠闊葉林 D.小學距村莊約4千米84.圖中四地,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22·遼寧·高考真題)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單位質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質)的量,一般表述為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質總量與實際蒸散發量(蒸發量和植物蒸騰量)的比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5.自然狀態下,下列選項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國(
)A.7月的熱帶季雨林B.12月的熱帶季雨林 C.7月的落葉闊葉林 D.12月的落葉闊葉林86.最可能提高祁連山區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A.生長季結束時間提前 B.月平均風速均減小C.生長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溫度均降低(2022·山東·高考真題)尼日利亞東南部的熱帶雨林是非洲僅存的原始熱帶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亞政府在熱帶雨林存量較大的地區建立了克羅斯河國家公園。某機構利用遙感等地理信息技術對1986年和2010年國家公園所在區域的景觀進行了對比研究(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7.與1986年相比,2010年克羅斯河國家公園范圍內(
)A.分散林地和農場的面積縮小 B.生物生存環境的連通性下降C.熱帶雨林景觀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增強88.圖中國家公園內退化斑塊的景觀類型可能是(
)①灌叢草地②草甸沼澤③落葉闊葉林④常綠硬葉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89.圖示①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A.垂直分異規律 B.地方性分異規律C.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D.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90.圖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布深入內陸,其影響因素是(
)A.緯度洋流 B.地形洋流C.緯度大氣環流 D.地形大氣環流(2021·江蘇·高考真題)河流流經平坦地形時常形成千回百轉的曲流景觀。下圖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1.決定該地林地分布的生態因子是(
)A.氣溫 B.水分 C.光照 D.風向92.在河流變遷過程中,河道景觀的演化過程是(
)A.曲流→牛軛湖→林地→草地 B.牛軛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軛湖 D.草地→林地→牛軛湖→曲流(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北美洲局部地區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93.圖中①②自然帶分別是(
)A.溫帶荒漠帶、亞寒帶針葉林帶B.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C.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D.溫帶草原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94.圖中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了(
)A.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B.垂直分異規律 C.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2021·天津·高考真題)川藏鐵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動。雪豹通常在雪線之下、林線之上的地帶活動(林線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95.據圖中判斷,川藏鐵路沿線(
)A.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氣溫和干濕狀況差異大C.位于地勢的第一級階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96.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風坡的活動范圍比背風坡小,這是因為迎風坡(
)A.雪線低、林線低B.雪線高、林線高 C.雪線低、林線高 D.雪線高、林線低97.(2021·北京·高考真題)某科考隊在我國暖溫帶某山地開展垂直自然帶植被調查。下圖是部分樹種隨高度出現的次數變化圖。讀圖,圖中為針葉樹種的折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1·河北·高考真題)濕潤地區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帶性與緯度地帶性在植被帶及其排列順序方面具有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帶也會存在與緯度地帶性不一致情況。如圖示意我國東部熱帶某山地植被垂直帶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8.與緯度地帶性不一致的該山地垂直帶譜是(
)A.I-II-III B.I-II-IV C.II-IV-V D.IV-V-VI99.與緯度地帶性不一致的該山地垂直帶的形成主要由于(
)①風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層薄
④蒸發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1·河北·高考真題)冰川物質平衡是單位時間內冰川以固態降水為主的物質收入和以消融為主的物質支出的代數和,天山和阿爾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區,前者冰溫(℃)恒為負,后者接近0℃,下表為兩山區代表性冰川物質平衡情況,下圖表示兩山區冰川累積物質平衡年際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地區冰川代號朝向物質平衡毫米/年天山T1N-423T2NE-116T3W261阿爾卑斯山H1N-455H2NE-381H3NW56H4SE27100.導致兩山區不同坡向冰川物質平衡差異的主要因素為(
)A.到海距離 B.主導風向 C.冰川覆蓋 D.山地坡度101.1990年以后,兩山區冰川的變化指示出(
)A.天山冰川消融量較大 B.天山冰川擴張更明顯C.二者的平均雪線高度都在上升 D.阿爾卑斯山冰川積累速度較快102.影響兩山區冰川物質平衡變化的關鍵是(
)A.所處山體隆起B.臭氧空洞擴大 C.全球氣候變暖 D.山地林線上升(2021·山東·高考真題)下圖示意大興安嶺中段東坡自山頂到山麓洪積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圖中三類草原水分狀況不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3.圖中三類草原的水分條件由好到差依次為(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104.平臺到察爾森出現草原Ⅱ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東南季風 B.局地環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2021·湖南·高考真題)野火是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火。近年來,世界各地野火頻發,給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蒙古東部地區(見下圖)野火發生頻率高且區域差異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5.該地區主要野火類型是(
)A.落葉林火 B.針葉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106.從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測下列區域野火發生須率最高的是(
)A.東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107.該地區野火發生最活躍的年份以3~4年為周期。其最為可能的影響因素是(
)A.氣溫變化 B.降水變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動(2021·全國·高考真題)苔原帶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蘚地衣組成,大多數灌木為極地特有種。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與北美大陸,呈東西向延伸,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陸地及島嶼,寬度較小,第四紀冰期,苔原帶一度擴展至我國阿爾泰山一陰山一線。其后,隨著氣溫升高,苔原不斷向北及高海拔退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8.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亞歐大陸苔原帶將(
)A.整體向北移動B.整體向南移動 C.面積擴大 D.面積縮小109.苔原帶橫跨亞歐大陸,表明(
)A.苔原植被對溫度差異不敏感 B.亞歐大陸北部濕度東西向差異小C.苔原植被對濕度差異不敏感 D.亞歐大陸降水北部最多110.祁連山地針葉林帶以上未發現極地特有種灌木,可能是因為祁連山地(
)A.目前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 B.目前基帶氣溫高C.冰期針葉林帶以上氣溫高 D.冰期基帶氣溫高(2021·浙江·高考真題)洞庭湖區水域與陸地交錯,從陸地到水底分布著森林、灌叢、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類型。完成下面小題。111.洞庭湖區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
)A.垂直分異規律 B.地方性分異規律C.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D.經度地帶分異規律112.影響洞庭湖區植被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水分③熱量④土壤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0·海南·高考真題)下圖示意從赤道到極地的典型植被景觀類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3.一年中景觀外貌四季變化鮮明的植被類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4.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類型分布的是(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嶺(2020·海南·高考真題)下圖示意某種沉積物的分布。該沉積物在小興安嶺等山地的西側寬度較大,而東側少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5.造成該沉積物在小興安嶺分布狀況的主要作用是(
)A.冬季風堆積 B.泥石流堆積 C.冰水堆積 D.間歇性流水堆積116.與西北地區相比,東北地區該沉積物結構緊實、鈣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 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2020·江蘇·高考真題)下圖為“甲、乙兩山地同緯度的山地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7.兩山地屬于(
)A.昆侖山脈 B.秦嶺 C.祁連山脈 D.橫斷山脈118.兩山地的基帶植被類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帶更高,熱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風強C.基帶受焚風作用更強 D.基帶原生植被遭破壞(2020·山東·高考真題)山地地形影響氣候特性,進而使山地景觀類型隨海拔升高而變化。太行山區地處華北地區,其間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區巖溶地貌發育,形成了基座相連、異常陡峭的峰叢—洼地集合體。下圖示意兩山區各景觀類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積占比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9.與黔桂喀斯特山區相比,太行山區針葉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總分布面積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積占比最大處海拔低120.黔桂喀斯特山區較低海拔區針葉林面積占比較高,主要由于該山區(
)A.山體陡峭 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 D.熱量充足121.兩山區農田分布上限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條件不同 B.水熱組合不同C.耕作技術不同 D.耕種歷史不同(2020·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美國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2.圖中序號所在區域自然帶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甲農業帶中的大牧場放牧業(
)A.投入勞動力較多 B.專業化程度低C.產品商品率較低 D.以牧牛業為主(2020·全國·高考真題)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4.一般情況下,與陰坡相比,該地火山錐陽坡的(
)A.林線與雪線更高 B.林線與雪線更低C.林線更高、雪線更低 D.林線更低、雪線更高125.林線升高,雪線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為(
)A.暖濕 B.暖干 C.冷濕 D.冷干126.火山噴發后若干年內,該火山錐(
)A.林線升高,雪線升高 B.林線升高,雪線降低C.林線降低,雪線升高 D.林線降低,雪線降低(2020·全國·高考真題)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7.目前,長白山北坡林線附近的岳樺多為()A.幼樹 B.中齡結實樹C.老樹 D.各樹齡組混生128.推測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岳樺林帶()A.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穩定 B.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延長C.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穩定 D.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延長129.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卻趨于穩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穩定 B.水土流失量穩定C.土壤肥力穩定 D.岳樺結實線穩定(2020·全國·高考真題)如圖所示,烏拉爾山脈綿延于西西伯利亞平原與東歐平原之間。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烏拉爾山脈兩側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但在同一自然帶內烏拉爾山脈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等存在差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0.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部分比東歐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遠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響小
③地勢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烏拉爾山脈的阻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1.推斷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的景觀、物種組成差異最小的自然帶是(
)A.苔原帶 B.森林帶 C.森林草原帶 D.草原帶132.西西伯利亞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異較小,但南部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澤分布少 B.太陽輻射強 C.河流向北流 D.遠離北冰洋(2020·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長白山北坡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33.甲自然帶是(
)A.高山草甸帶B.常綠硬葉林帶C.山地常綠闊葉林帶D.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帶134.高山灌叢發育在寒冷、風大的高山環境,長白山高山灌叢(
)①根系淺而發達②生長快速③植株密度稀疏④植株高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綜合題考點0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135.(2024·北京·高考真題)如圖為俄羅斯普托拉納自然保護區的局部地形圖及景觀照片。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闡述在該地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義。(2)從自然地理環境的角度,說明在該地開展科考活動的主要困難。該地多年凍土層含豐富的有機質。有研究認為,氣候變暖造成多年凍土層融化,進而加劇氣候變暖。(3)推斷多年凍土層融化加劇氣候變暖的過程。136.(2024·湖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東緣,野生動植物豐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華斑羚和中華鬣羚是近緣物種,主要棲息地為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在貢嘎山和秦嶺均有分布。兩物種日活動高峰都出現在清晨和傍晚,但中華鬣羚的活動早高峰早于中華斑羚,晚高峰晚于中華斑羚,且夜間活動強度高于中華斑羚。如圖示意兩物種在貢嘎山自然保護區主要棲息地的分布。(1)兩物種主要棲息地空間分布重疊程度較高且能共存,試分析其原因。(2)與中華斑羚相比,中華鬣羚環境適應能力更強,請從其活動時間和空間的角度給出依據。(3)判斷中華斑羚主要棲息地在貢嘎山與秦嶺分布的海拔高低,并分析原因。(4)請從降低人類活動強度的角度,提出加強該保護區兩物種保護的合理建議。137.(2024·湖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濕地包括湖泊、沼澤、河流等類型。甲區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現為淡水濕地,有狹窄水道與里海相連。該濕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據預測,21世紀60年代該濕地將全部變為沼澤。如圖示意該濕地位置及濕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狀況。(1)簡述甲區域演變為淡水濕地的過程。(2)推測從現在到21世紀60年代,該濕地類型結構的變化及主要原因。(3)為減緩該濕地變成沼澤的速度,請提出可行的措施。138.(2024·湖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1)說明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凍土層的變化特點。(2)簡述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徑流量增加的途徑。(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139.(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寒冷地區的高(臺)地上,流水少量匯于局部洼地,同時帶來氮磷等營養元素供洼地內濕(水)生植物生長。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殘體分解緩慢且不徹底,以泥炭形式積累,形成典型泥炭濕地(圖a),當泥炭堆積高于周圍區域時,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濕地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缺乏,只能生長蘚類等耐貧營養生物,積累成過濕的墊狀泥炭蘚層,形成雨養型泥炭濕地(圖b)。(1)分析寒冷的氣候在泥炭濕地發育中的作用。(2)簡述典型泥炭濕地和雨養型泥炭濕地水流方向與生物量的差異。(3)指出雨養型泥炭濕地發育的地形條件。(4)說明雨養型泥炭濕地發育過程中,水中營養元素逐步減少的原因。(5)分析墊狀泥炭蘚層高于周邊地面但仍能處于過濕狀態的原因。140.(2023·河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下圖陰影部分)綿延約500千米,最高峰為友誼峰,自西北向東南山體逐漸降低。晚更新世以來,受該山區雪線上升影響,第四紀不同時期冰川作用產生的冰斗、槽谷匯聚冰雪融水和大氣降水,形成眾多冰湖。在氣候轉暖、年降水量變幅較小背景下,1992-2013年山地各區域冰湖數量科面積均發生了變化(下表1和表2)。表1:流域區位年份冰湖個數IⅡⅢ西北部1992年700~8002013年800~900IVVVI東南部1992年100~2002013年200~300表2區域流域年份冰湖數量(個)冰湖面積(km2)西北部Ⅰ哈巴河1992201378284588.6290.20Ⅱ布爾津河Ⅲ克蘭河東南部Ⅳ喀拉額爾齊斯河1992201327629710.3811.00Ⅴ喀依爾特河Ⅵ青格里河(1)概括該山區冰湖分布及變化的主要特征,并說明其影響因素(2)闡釋冰湖變化對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141.(2023·福建·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森林枯落物能吸收雨水,涵養水源。通常采用浸泡法和模擬降雨法兩種方法測算枯落物吸水量。前者適用于滿足枯落物長時間浸泡和含水量飽和的環境;后者模擬當地降雨特點,將水降到枯落物后測算。福建某研學小組在當地考察時發現B處枯落物層比A處厚(下圖)。為更準確測算冬季A處枯落物的實際吸水量,該小組選擇模擬降雨法。分析浸泡法不適用于準確測算冬季A處枯落物實際吸水量的自然原因。142.(2023·湖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森林茂密,但多為結構相似的低齡次生林。該地區林冠層主要由松樹組成,光線可穿透到地面,促進了林下植物生長,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風險很高。研究人員在該地區開展了一項火災應對試驗項目,圖左示意試驗區位置,圖右示意項目技術方案。(1)說明該地野火高發的原因。(2)據圖描述該項目技術方案,并分析這些策略對林下自然環境的影響。(3)列舉該方案的推廣條件。143.(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豎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摘自黨的二十大報告說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蘊含的自然環境整體性原理。144.(2022·福建·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國某區域(上圖),森林、村寨、魚塘和梯田等構成了動人的美景,其中魚塘兼具為梯田儲水的功能。該區域甲地的傳統村寨食物自給自足;海拔越高,水稻和魚的產量越低;魚可彌補糧食不足。甲地森林茂密,保護較好;乙地植被矮小稀疏。2019年發生極端干旱事件時,甲地的干旱程度低于乙地,然而地表溫度上升幅度大于乙地。下圖示意該極端干旱事件對地表環境要素的影響。(1)甲地的村寨中,海拔最低的村寨魚塘總面積最小,合理解釋此現象。(2)與甲地相比,分析2019年乙地地表溫度上升幅度較小的原因。(3)從甲地植被覆蓋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選擇右圖中任一與之關聯的要素,說明該措施對緩解旱情的作用。145.(2022·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地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的3%,卻儲存了全球約1/3的土壤碳。泥炭地開發利用方式的不同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差異。下圖示意泥炭地開發利用的兩種生產模式(a和b)。(假定:a模式產出的“畜產品”恰好可滿足該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產品”與a模式中的等量,但從非泥炭地牧場中獲取。)(1)計算兩種生產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僅寫出計算結果)。(2)我國三江平原某濕地保護區周邊的大面積耕地曾經是泥炭沼澤,目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結合圖文資料,論述該地區在退耕還濕的過程中,借鑒香蒲生產模式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146.(2022·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宋代以來,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們通過沿江沿海筑堤、修壩、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動圍墾田地。堤圍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圍(環繞圍墾田地的外堤合攏)于明初,興盛于清中葉。下圖示意該地不同時期的圍墾景觀。(1)宋元時期,當地鄉民沿水而居,居民點呈散點狀分布。分析居民點呈散點狀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2)明代中期,當地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水利系統,水稻產量顯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糧輸出。說明堤壩對提高水稻產量的作用。(3)清代中期,人口規模擴大,當地農業生產方式由以水稻種植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桑基魚塘為主。這種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適應了當地環境,體現了人地和諧。對此作出合理解釋。147.(2022·全國·高考真題)呼倫貝爾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為主,伴生優質豆科牧草,兩類牧草對生長空間的競爭激烈。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長,但對豆科牧草的生長影響較弱。21世紀初,在草原公路兩側幾千米甚至十幾千米的范圍內,汽車尾氣導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響牧草生長。說明汽車尾氣導致的氮沉降對呼倫貝爾草原公路兩側牧草的影響。148.(2021·海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物區系指不同的生物種在一定的地質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生物總體。同一生物區系的分布范圍大體與具有某一特征的自然環境相聯系,反映其發展進程與古地理或現代自然條件的關系,下圖為世界海洋動物區系部分分區圖。比較甲乙兩區域,指出海洋動物種類較多的區域并簡述其種類較多的原因。149.(2021·遼寧·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某河流上游區域年降水量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冬春季盛行西北風,河漫灘上有沙丘發育,多處沙丘相互連接成鏈條狀(圖)。某科研團隊選取部分沙丘進行動態測量,研究沙丘大小變化。下表為3處沙丘的測量數據。沙丘編號測量時間長度/m寬度/m高度/m①3月52.218.21.66月53.818.51.89月53.215.91.4②3月80.014.72.36月80.015.62.89月53.213.41.5③3月52.113.23.16月54.314.03.59月49.315.62.8(1)說出3~9月3處沙丘大小變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2)有人建議在河流兩岸進行植被修復,推測修復后沙丘大小變化趨勢并說明理由。考點02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150.(2024·上海·高考真題)探究城市行道樹研究員研究行道樹,提出了行道樹對環境的作用,改善城市景觀,然后利用街景(街景地圖是一種實景地圖服務。為用戶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環境的360度全景圖像,用戶可以通過該服務獲得如臨其境的地圖瀏覽體驗。)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了北美洲36個城市的行道樹,研究行道樹品種與不同城市的適合程度。(1)從新奧爾良到芝加哥,再到魁北克,反映了分異規律。由紐約到芝加哥,再到林肯,反映了分異規律。(2)利用街景系統來觀察樹,可以看出樹的哪些屬性(
)(不定項選擇題)A.樹的科屬 B.樹的蒸騰量 C.樹的根深 D.樹干的直徑(3)探究葉片葉綠素的多少和葉片的大小,然后測定植物旁的干潔空氣成分,可以說明道旁林的哪個功能(
)(單選)A.固碳釋氧 B.調節氣候 C.美化環境 D.凈化空氣(4)下列哪個城市群行道樹可選擇林種類最多(
)(單選)A.歐洲西北部城市群 B.北美五大湖城市群C.中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5)新奧爾良種植枝葉茂密的樹種是為了(
)(單選)A.防酸雨問題 B.防颶風災害 C.防城市內澇 D.防熱島效應(6)現在洛杉磯正在評估新的市樹,請你補充評估的表格。洛杉磯欲擬種某一行道樹,現要對行道樹進行多個指標的功能分析,請你寫兩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對應兩個二級指標。一級指標二級指標
功能標準標準一:生態環境①固碳增氧②凈化空氣③調節氣候標準二:①②標準三:①②151.(2024·北京·高考真題)某校地理小組到滹沱河流域開展研學活動。圖a為滹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圖,圖b為流域水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模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任務一
調研水庫功能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在滹沱河流域發揮重要作用。(1)在兩水庫中任選其一,簡述其承擔的主要功能。任務二
設計信息系統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運用地理信息技術,為該流域設計水情監測系統。(2)結合圖b,說明6—8月需要重點關注的數據并繪制流域水情監測系統結構框圖。任務三
分析垂直地帶性規律小組到五臺山開展垂直地帶性調查,觀測到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麓多為耕地、荒草地。(3)指出山麓地帶的典型植被類型,分析該地帶出現耕地、荒草地的原因。152.(2022·江蘇·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下圖為“亞歐大陸某區域自然帶及該區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圖”。(1)寫出圖中自然帶II的類型,并簡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2)根據右圖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簡述該局部區域的地勢特征;結合地勢特征,用曲線繪出虛線框內M河流域與N河流域的分水嶺。(3)分析右圖中R處附近冰川較多的原因。153.(2021·河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陜北延安至榆林間的森林草原區(圖1)黃土丘陵溝壑地貌發育,圖2為該區自溝壑底部到丘陵頂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圖。長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態平衡。1999年以來,該區域實施了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大范圍坡耕地轉為林草地,在植被覆蓋率提高、水土流失減弱的同時,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現了明顯干燥化趨勢,給林木正常生長帶來潛在威脅。(1)據圖2分析該區自然植被空間分異的原因。(2)說明該區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過程。(3)提出該區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則與途徑。154.(2020·北京·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奧地利某村在18世紀60年代約有200人,以放牧和編織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數村民外遷,全村僅剩39人。隨著山地旅游的興起,改造后的農舍用于接待住宿,當地傳統農業向旅游業轉變。20世紀50年代以后,該村成為登山、滑雪勝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長到420人,年接待游客達12萬人次。與此同時,受觀光、滑雪等活動的影響,當地植被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圖為該村景觀及當地氣溫、降水量圖。(1)簡述旅游業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林線是由于低溫、土壤等條件限制而不能生長森林的界限。該村附近的林線海拔大約2070米。(2)指出該村林線附近的森林植被類型,說明該植被生長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據。凍土是指溫度在0℃以下的土壤,凍土層厚度與積雪等地表覆蓋狀況密切相關。下圖示意某年該村相鄰的甲、乙兩地土壤溫度的垂直變化。(3)比較甲、乙兩地凍土層的差異,說明主要原因。專題06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國、廣西、湖南、吉林、廣東),2023年(全國、湖北、河北、浙江、北京、遼寧、江蘇、廣東、福建),2022年(福建、重慶、河北、湖北、江蘇、山東、全國),2021年(海南、北京、廣東、遼寧):自然環境要素之間聯系,自然要素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影響土壤形成的原因1.自然環境要素之間聯系是高考考查頻率較高的知識,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出現。2.考點結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農業生產活動、生物、風沙,考查自然環境各要素的相互關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邏輯。常結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帶、土壤表層有機碳二等素材考查對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認知。考點2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5年30考)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蘇、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遼寧、山東、浙江、江蘇)、2021年(江蘇、天津、北京、河北、山東、湖南、全國、浙江)、2020年(海南、江蘇、山東、浙江、全國、浙江、北京):地方性分異規律,經度和緯度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自然帶,林線與雪線1.經度和緯度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自然帶,林線與雪線是關鍵考點,需要重點掌握,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出現。2.該考點常結合植被類型、山脈、土壤雪線林線及熱點事件考查。單選題考點0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2024·北京·高考真題)某中學以本地紅花生長與應用為主題,開展跨學科學習系列活動。圖1為活動方案略圖,圖2示意不同地區的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紅色染料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采摘紅花時,臨近(
)A.雨水 B.小滿 C.小暑 D.處暑3.紅花生長期間,同學們可觀察的現象是(
)A.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 B.太陽輻射強度逐漸減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 D.正午旗桿影長逐漸變長(2024·湖北·高考真題)不同類型食物的碳足跡差異顯著。圖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費結構變化。圖2示意該市同期消費的食物產生的碳足跡結構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圖1
圖24.該市1978~2015年食物消費結構變化特點主要表現為(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動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動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動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上升,動物源食物占比逐漸下降5.碳足跡系數為某類食物產生的碳足跡與該類食物的消費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跡系數最大的是(
)A.糧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6.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飲食方式有(
)①保證營養需求的同時,將動物源食物消費保持在合理范圍②保持動物源食物占比,由水產品消費大幅度轉向畜肉消費②減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費,增加畜肉消費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費,減少畜肉消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4·全國·高考真題)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塊狀分布著少量的礦物質,并生長著一種苔蘚球。這種苔蘚球內部由生物體和有機殘體交織,形成相對獨立的生存環境。它們靠暖季在冰面上滾動方能維持生存,被形象地稱為“冰川老鼠”。下圖是冰面上的苔蘚球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最能增加該地冰面礦物質的是(
)A.冰蝕洼地凍融 B.冰川兩側河流沉積C.大氣粉塵沉降 D.冰面礫石物理風化8.“冰川老鼠”在暖季滾動使其(
)A.排出水分 B.獲得養分 C.躲避陽光 D.保持熱量9.暖季“冰川老鼠”內部比周邊大氣(
)A.平均溫度高 B.氧氣含量高 C.水汽含量低 D.氣壓波動大(2024·廣西·高考真題)大興安嶺北部某山間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匱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蘚和地衣組成。近30年來,某種具有固氮功能的闊葉喬木侵入該地并逐漸占據優勢,影響當地植被物種組成和垂直結構。該種喬木生長區域在空間上零散分布,被稱為“樹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推測該種喬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當地()A.降水增加,土壤變濕 B.地勢變低,地表積水增多C.氣候變暖,土壤變干 D.植被覆蓋增加,蒸發減弱11.研究發現樹島內苔蘚與地衣逐漸消亡,是因為樹島內()A.地表光照減弱 B.地表溫度升高 C.表層土變濕潤 D.土壤氮素減少12.近30年,隨著樹島數量和面積的增加,該洼地植被()A.產生的凋落物減少B.積累的有機物增多C.演替過程發生中斷 D.與地帶性植被一致(2024·湖南·高考真題)美國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氣候較干旱。該地品尼松生長緩慢,分枝點低,雨水下滲為其生長提供水源,外力作用會影響其生長狀態。1905年后該地降水增多。如圖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長演變過程,以及相應的年輪增長距平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關于甲、乙兩時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長狀態和影響其生長的外力作用,推斷正確的是(
)A.甲時期生長較慢沉積為主 B.甲時期生長較快侵蝕為主C.乙時期生長較快沉積為主 D.乙時期生長較慢侵蝕為主14.在谷底沖溝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樹干下半部原有枝條消失,最可能是因為(
)A.常受干熱風影響B.土壤養分流失 C.曾被沉積物掩埋 D.遭受低溫凍害15.在乙時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輪增長距平值與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
)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條件 B.坡面有利于陽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劇鹽堿化 D.被侵蝕導致根系裸露(2024·湖南·高考真題)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緊缺,道路與居民區距離較近,交通排放顆粒物對居民區有一定的影響,綠化植被可減輕此影響。在該都市采樣監測發現,不同植被類型對顆粒物的攔截效果不同。如左圖示意采樣監測區基本情況。右圖顯示道路中心、自行車道、人行道與道路中心的顆粒物濃度的比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理想的采樣監測天氣是(
)A.晴朗微風 B.逆溫天氣 C.陰雨少光 D.風向多變17.與自行車道相比,關于人行道上積累最明顯的顆粒物及其對應的植被類型,判斷正確的是(
)A.細顆粒茂密植被B.粗顆粒茂密植被 C.細顆粒稀疏植被D.粗顆粒稀疏植被18.在優先考慮降低顆粒物對居民區影響的同時,為盡量減少其對行人的影響,該都市從人行道到居民區綠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A.從稀疏到茂密 B.從茂密到稀疏 C.均用稀疏植被 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國·高考真題)下圖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東緣的黃河岸邊,該剖面含有豐富的環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層是在相對靜水環境下形成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風沙與泥沼土互層中,與風沙層相比,泥沼土層沉積物(
)A.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少 B.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少C.顆粒較粗,有機質較多 D.顆粒較細,有機質較多20.推測灰綠色泥沼土層上部(深度約230~260厘米)出現的波狀形變形成于(
)A.凍融造成的變形B.構造擠壓變形 C.流水不均勻沉積 D.風沙差異沉積21.距今約15~8千年,該地區氣候變化總體趨勢是(
)A.持續升溫 B.持續降溫 C.波動升溫 D.波動降溫(2024·吉林·高考真題)水體性質、運動和庫區環境等因素影響水庫浮游動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庫,周邊植被以草原為主。水庫消落區主要分布在南岸。如圖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等值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影響6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透明度 B.流量 C.營養鹽 D.流向23.9月恰甫其海南岸豐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動物聚集,這些碎屑食物主要來源于(
)A.底泥擾動上浮 B.水位漲落攜帶 C.表層水流匯集 D.河川徑流輸入(2024·吉林·高考真題)河谷演化過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組成物質等因素的影響,植被會發生地方性分異,各地貌位置的植被處于向地帶性植被(與氣候相適應的穩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階段。如圖示意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某河谷地貌形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圖中現存植被最接近地帶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25.如果流域整體構造抬升,最早演替為地帶性植被的是(
)A.河漫灘草甸 B.洪積扇灌叢 C.溝谷沼澤林 D.分水嶺疏林(2024·廣東·高考真題)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若暖季上、下行氣流常在圖中P地附近交匯,則該地(
)A.大氣下沉氣流增強 B.冰面的流水作用減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風焚風效應減弱27.近30年來,該地區暖季午間下行氣流勢力呈現增強趨勢,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氣溫趨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趨于增加 D.湖泊效應增強(2024·廣東·高考真題)峽灣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沒而形成的槽形谷。極地氣候峽灣幾乎常被海冰或冰川覆蓋。而溫帶氣候峽灣全年幾乎沒有海冰覆蓋。如圖示意在北半球發育極地氣候峽灣的甲地和發育溫帶氣候峽灣的乙地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8.與甲地對比,溫帶氣候峽灣在乙地發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A.冬季白晝的時長更長 B.受到了暖流增溫影響C.經歷了更強的構造運動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29.研究發現,極地氣候峽灣沉積物中有機碳的累積速率往往較溫帶氣候峽灣低,主要是因為極地氣候峽灣區(
)①植被覆蓋度更低
②入海的徑流更少
③海水的鹽度更低
④波浪的動力更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3·遼寧·高考真題)夏季風北邊緣線表示夏季風到達的最北邊界,其位置隨夏季風強弱而移動。毛烏素沙地在距今約10000~8500年期間風沙堆積,約8500~3000年期間土壤發育。下圖示意最近幾十年夏季風北邊緣線的平均位置。完成下面小題。30.毛烏素沙地10000年以來的變化過程,反映了夏季風北邊緣線(
)A.持續往東南移動 B.先向東南再向西北移動C.持續往西北移動 D.先向西北再向東南移動31.毛烏素沙地湖沼沉積增強期間,河西走廊中部地區廣泛發育(
)A.森林土 B.草原土 C.荒漠土 D.高寒土(2023·江蘇·高考真題)考古研究發現,從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歐亞大陸東西方交流和農收業擴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兩個主要通道。下圖為“歐亞大陸農牧業擴散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2.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為東西方農牧業擴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A.地廣人稀有利于東西方農牧業擴散 B.距離東亞和西亞農牧業中心位置近C.與東西方農牧業中心生產條件相似 D.環境對東西方農牧業擴散的阻礙小33.距今2200年以前,隨著“綠洲之路”貫通,東西方農牧業進一步交融。據此可推斷出(
)A.“草原之路”農業生產規模達到極限 B.河西走廊以東農業生產模式更加多樣C.中亞地區的適農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醚砜PES戰略市場規劃報告
- 課外輔導教師綜合能力提升計劃
- 雙減背景下課程設置合理化的心得體會
- 2025年小學三年級班主任科技教育計劃
- 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多媒體應用計劃
- 三年級上冊美術作業要求計劃
- 2025至2030中國果蔬脆片深加工市場前景展望與銷售渠道研究報告
- 企業生命周期視角下農業企業財政補貼對研發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比較分析
- 永磁懸浮列車磁路優化與設計研究
- 業委會換屆選舉流程如何提高效率
- 2024-2025年第二學期一年級語文教學進度表
- 3.1《百合花》課件 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
- 會展營銷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
- 主動脈球囊反搏術(IABP)護理
- 《關于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專題培訓
- 2025年中考物理押題猜想卷(蘇州卷)(全解全析)
- 《半導體行業發展歷程》課件
- 新能源開發知識培訓課件
- 精神科患者沖動傷人應急演練
- 《煤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訓課件2025
- 《兒童保健學緒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