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衛華高中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1頁
2019年衛華高中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2頁
2019年衛華高中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3頁
2019年衛華高中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4頁
2019年衛華高中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衛華高中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

注:抽選經典試題,有針對性的應對高考考點中的難點、重點進行強化訓練。

第1題:為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將同一品種玉米苗置于25℃條件下培養,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相關問題。

C0:吸收速率Cu?ol

(1)與D點相比,B點條件下限制玉米C。吸收速率的因素是,C點條件

下限制玉米C0,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實驗結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為

%的條件下,施肥效果最好。

(2)在溫室中,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如果突然停止光照,葉綠體內C含量的變化

是(增加,減少或不變)。當連續陰天光照不足時,應適

當(升高或降低)溫室內的溫度,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為不同氧氣濃度下,玉米苗呼吸作用過程中相關氣體的交換值,根據表格中

的數據回答相關的問題:

02濃度(%)013579111315

氣體02吸00.100.250.350.500.650.800.951.00

交收量

換值C02

1.000.900.750.650.700.750.800.951.00

釋放量

①CO,的釋放量與0的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時,植物的呼吸方式是

②co,釋放量為1.00時,寫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化學反應式

【答案】

第2題:小鼠有20對染色體,若用H一胸腺喀咤脫氧核甘酸標記小鼠精原細胞的染色

體DNA分子,再在不含有標記的培養液中連續分裂2代,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H的DNA單鏈有80條

B.在形成的第1代子細胞中,所有染色體均含有H

C.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H的染色體有40條

D.在形成的第2代子細胞中,所有染色體均含有11

【答案】

D

【分析】

DNA復制是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DNA復制條件:模板(DNA

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

核甘酸);DNA復制過程:邊解旋邊復制;DNA復制特點:半保留復制。

【詳解】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細胞內DNA單鏈有80條被H標記,A正確;在形成的第1

代子細胞中,所有染色體的一條鏈被}【標記,B正確;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細胞內有40

條染色體被H標記,C正確;在形成的第2代子細胞中,有一半染色體的一條鏈被H標

記,有一半染色體沒有被H標記,D錯誤。故選D。

第3題:(08岳陽市二檢)(22分)I.下圖是某生物細胞分裂某時期局部結構示意圖,1、

2、3、4、1'、2,、3'、4,均表示染色體,B、b與R、r分別表示不同染色體上控制一定性

狀的不同基因。請據圖回答:

①若該圖表示某雌性高等動物卵巢內某一分裂細胞,則該細胞所處的細胞分裂時期

為。

②若該圖表示某雄性高等動物精巢內一個已經過間期DNA復

制的細胞,如果在DNA復制之前將細胞中一個DNA分子用"N標記,正常情況下該細胞分

裂完成所形成的所有細胞中含15N的細胞所占比例為。

③若該圖表示某種植物的一個細胞(只考慮圖中標出的兩對等位基因并且基因完全顯性),

則該植物自交后代中與它表現型不同且能穩定遺傳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

④若該圖表示果蠅的一個細胞,常染色體上的基因B(長翅)對b(殘翅)為顯性,X染色

體上的基因R(紅眼)對r(白眼)為顯性。用該果蠅與另一果蠅雜交得到的所有子代中,

殘翅與長翅各占一半,且雌蠅均為紅眼,請用遺傳圖解表示該雜交過程。(要求寫出親代的

基因型、表現型以及子代所有的基因型和表現型)

II、課外小組同學發現生長在向陽處的蒲公英的葉片較大,葉緣缺刻小,大多數近于全緣(稱

為陽生葉),而生長在蔭蔽處的蒲公英的葉片較小,葉緣缺刻大,大多數呈鋸齒狀(稱為陰

生葉)。他們想進一步探究環境和遺傳因素對蒲公英葉形的影響。(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

根,可進行無性繁殖)

①現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實驗設計思路:取向陽處的蒲公英的直根隨機平分為A、B兩組,

分別在向陽處和蔭蔽處種植;另取蔭蔽處的蒲公英的直根隨機平分為C、D兩組,分別種植

在向陽處和蔭蔽處。觀察葉形。

②預測下列假設的實驗結果:

假設一:蒲公英的葉形只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是。

假設二:蒲公英的葉形只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是O

假設三:蒲公英的葉形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實驗結果是

【答案】

答案:

30.(22分)I①M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鯨(每空3分)

分)親代

④(4BbXRXfbbXRY

長期紅眼雌殘甥紅眼雄

子代

BbXRXRBbXRXrBbXRYBbX'Y

長翅紅眼雌長翅紅眼雄長翅白眼雄

RRRf

bbXXbbXXbbXRYbbX'Y

(全對給分,否則不給分)殘透紅眼雌殘密紅眼雄殘胡白眼雄

II、(每空3分)假設一結果?A、C兩組均為陽生葉,B、D兩組均為陰生葉

假設二結果:A,B兩組均為陽生葉,C,D兩組均為陰生葉

假設三結果:A組為陽生葉,D組為陰生葉,B、C兩組葉形介于陽生葉和陰生葉之間

第4題:麥種子萌發時,胚產生的赤毒素(GA)轉運到糊粉層后,誘導相關酶的合成

進而調節相關的代謝過程,促進種子萌發。如圖所示,請回答:

(1)種子萌發時,胚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提供。

(2)淀粉酶在由鈍化到活化過程中,其組成的氨基酸數目將,理由是o

(3)為研究淀粉酶的來源,研究者為萌發的種子提供“C標記的氨基酸,結果發現a-

淀粉酶有放射性,而淀粉酶都沒有放射性。這表明。

(4)若要驗證糊粉層是合成a-淀粉酶的場所,可選取的去胚大麥種子,用

處理,檢測是否產生a-淀粉酶。

(5)由題意可知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的結

果。

【答案】

(1)胚乳

(2)減少B-淀粉酶的活化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水解掉了部分氨基酸

(3)a-淀粉酶是種子萌發過程中新合成的,而淀粉酶是種子中已存在的

(4)有糊粉層和無糊粉層等量適宜濃度的赤霉素溶液

(5)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基因選擇性表達)

(1)種子萌發時,胚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由胚乳提供的。

(2)由圖可知B-淀粉酶在由鈍化到活化的過程中,需要蛋白酶起作用,所以蛋白酶會

破壞肽鍵,水解掉部分氨基酸,氨基酸數目將減少。

(3)為萌發的種子提供C標記的氨基酸,結果發現。-淀粉酶有放射性,而淀粉酶

都沒有放射性,這說明了a-淀粉酶是種子萌發過程中新合成的,而B-淀粉酶是種子中

已存在的。

(4)要驗證糊粉層是合成a-淀粉酶的場所,可選取有糊粉層和無糊粉層。因為題干中

指出小麥種子萌發時,胚產生的赤毒素(GA)轉運到糊粉層后,誘導相關酶的合成進而

調節相關的代謝過程,促進種子萌發。所以用等量適宜濃度的赤霉素溶液處理,檢測是

否產生a-淀粉酶。

(5)由題意可知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

表達(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植物代謝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

力。

第5題:(16分)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美國一研究小組在某

無人居住的落葉林區進行了3年實驗。實驗區是兩個毗鄰的山谷(編號1、2),兩個山谷

各有一條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員將2號山谷中的樹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過連續測

定兩條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鹽含量,發現2號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樹木砍倒前升高近40隊

兩條小溪中的硝酸鹽含量變化如圖所示。

80

60?

-Tr40?

f204

3J

■),

2

岑1

您0

S

4

6

請回答問題:

(1)大氣中的Nz進入該森林群落的兩種途徑有o在森林群落中,能從

環境中直接吸收含氮無機物的兩大類生物是0

(2)氮元素以反、NO-和的形式被生物吸收,進入細胞后主要用于合

成兩類生物大分子。

(3)圖中顯示,1號山谷溪水中的硝酸鹽含量出現季節性規律變化,其原因是不同季節生

物o

(4)1966年5月后,2號山谷溪水中的硝酸鹽含量急劇升高,主要的兩個原因是。

(5)硝酸鹽含量過高的水不宜飲用。在人體消化道中,硝酸鹽可轉變成亞硝酸鹽。NO?能使

DNA中C-G堿基對中的“C”脫氨成為“U”。上述發生突變的堿基對經兩次復制后,在該位

點上產生的堿基對新類型是、。

(6)氮元素從森林群落輸出的兩種途徑是。

(7)該實驗結果說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兩個主要作用是。

【答案】

(1)生物固氮閃電固氮植物和微生物

(2)加石蛋白質,核酸

(3)對硝酸鹽的利用量不同

(4)①喪失了植被對硝酸鹽的吸收

②動植物遺體分解后,產生的硝酸鹽進入小溪

(5)T-AU-A

(6)通過細菌的作用將硝酸鹽最終變成N2,返回大氣,雨水的沖刷

(7)涵養水源,同化無機環境中的氮元素

解析:

(1)大氣中N,進入生物群的主要途徑是生物固氮,另外還有閃電固氮。能夠固氮的生

物有植物(如:大豆)和微生物(如:圓褐固氮菌和根瘤菌)。

(2)氮元素以即、NO3和NHj的形式被生物吸收,并參與生物體內蛋白質和核酸這兩

類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生物體內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質、核酸、脂質、糖類,而N元素

是核酸和蛋白質的重要組成元素。

(3)據圖分析可知,1號山谷溪水中的硝酸鹽含量出現季節性規律變化,可能是不同季

節生物對硝酸鹽的利用量不同。

(4)1966年5月后,2號山谷溪水中的硝酸鹽含量急劇升高。從來源和去路上分析:

一個是因為硝酸鹽的去路減少,二是因為硝酸鹽的來路增加。根據題意,1965年冬,2

號山谷中的樹木全部被砍倒留在原地,喪失了植物對硝酸鹽的吸收;動植物遺體分解后,

產生的硝酸鹽進入小溪,導致小溪中硝酸鹽的含量急劇升高。

(5)U-A一?WA-T(新類型)

C-G------kU-G:

G-C——?G-CC-G

(6)通過細菌的作用將硝酸鹽最終變為岫返回大氣或雨水的沖刷,可以將N元素從森林群

落中輸出。

(7)植物被砍倒,小溪中的硝酸鹽含量增加說明植物可以同化無機環境中的N元素;將2

號山谷中的樹木全部砍倒,發現2號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樹木砍倒前升高近40%,說明植被還

有涵養水源的作用。

第6題:(09焦作市質檢)(22分)回答下列I、H小題:

I、(12分)燕麥的穎色受兩對等位基因(B—b,Y-y)控制,有黑色B,

黃色bbY,白色bbyy三種,現有黑穎(甲)和黃穎(乙)兩純合親本雜

交,F1全為黑穎,F1自交后,邑為黑穎:黃穎:白穎=12:3:1。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兩純合親本基因型為:甲,

乙。

(2)請問這兩對等位基因是否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用遺傳圖解進行解釋。

(3)若E與白穎燕麥雜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

(4)若基因型為BBYY的燕麥具有更強的抗逆性和更高的蛋白質含量,下面是利用甲、乙兩

親本培育出此品種的育種方案,請補充完整。

育種過程:

①雜交,得至IJF”BbYy(黑穎);

②取R配子一一單倍體幼苗

一一純系植株;

③隨機選取黑穎植株并編號,其基因型為,選

取后,部分種子留存,部分種子種植,并與白穎植株雜交,得F3:

④將F3自交,觀察后代性狀分離情況,若后代,

則原黑穎植株所結種子即為BBYY;否則應淘汰。

II、(10分)一個自然繁殖、表現型正常的果蠅種群,性別比例偏離較大,經研究發現該

種群的基因庫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種基因型的個體死亡。從該種群中選取一對雌雄

果蠅相互交配,M中有202個雌性個體和98個雄性個體。請回答:

(1)導致上述結果的致死基因具有(顯、

隱)性致死效應,位于染色體上。讓R中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z中出現致死的

幾率為。

(2)從該種群中任選一只雌果蠅,如何鑒別它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

(3)在另一個純合長翅的果蠅種群中,出現了一只殘翅雄性果蠅。

①設計實驗,弄清變異的殘翅基因和長翅基因的顯隱關系(請簡要寫出雜交親本的類型、可

能的實驗結果及相關結論)。

②假如已弄清殘翅是隱性性狀,在判斷殘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上時,設計了

如下實驗步驟,請完善實驗。

第一步,用純種長翅雌性果蠅與變異的殘翅雄性果蠅交配,得K,件的表現型

為;第二步,將F1的長翅雌果蠅與原種群的

純合長翅雄果蠅雜交,如果后代,則殘翅

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如果后代,則殘翅基因位于

【答案】

答案:

I、(1)BByybbYY

(2)

解:PBByyXbbYY

(黑穎)(黃穎)

FiBbYy(黑穎)

F29BY3Byy3bbYIbbyy

(黑穎)+(黑穎)(黃穎)(白穎)

12:3:1

(3)黑穎:黃穎:白穎=2:1:1(1分)

(4)②花藥離體培養秋水仙素處理(2分)

③BBYY、BByy

④有黃穎植株出現

II、(1)隱X1/8

(2)將該只雌果蠅與種群中任一雄果蠅交配,統計子代雌、雄果蠅的數目。若子代雌、雄

果蠅比例為1:1,說明該雌果蠅為純合子;若子代雌、雄果蠅比例為2:1,說明該雌果蠅

為雜合子

(3)①將變異的殘翅雄果蠅與長翅雌蠅交配,如果后代有殘翅出現,則殘翅為顯性;如果

后代全為長翅,無殘翅出現,則殘翅為隱性

第7題:下圖表示在光照條件下某正常生理狀態的植物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請據

圖回答問題

(1)圖中D代表的物質是?

(2)該圖字母中,能表示同一物質的是、。

(3)當圖中細胞有①過程發生而沒有②過程發生時,該細胞處于的生理狀態是;

若要①過程也不發生,則對該細胞處理的方法是o

(4)將某植物體形態、大小、生理狀況相同的綠葉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

lh,再用適當的相同的光照射lh,測其重量變化(假設在光下和黑暗條件下,細胞呼吸消

耗有機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數據。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組另IJ1234

溫度/℃27282930

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1-2-3-1

光照后與暗處理前重量變化/mg+3+3+3+1

根據本實驗所測數據,該綠葉細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溫度是;27℃時綠葉的凈

光合速率是mg/h;30℃時真光合速率為:mg/ho

【答案】

(1)丙酮酸(2)A和GB和F

(3)光合作用強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處于黑暗條件下

第8題:[生物一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

細胞工程技術研究,特別是不對稱細胞雜交等技術是當前研究的熱點.請回答下列有關

問題:

(1)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是,將離體的器官或組織,首先經

過脫分化培養形成,然后再分化最終形成完整植

株.

(2)細胞的不對稱雜交是指將不對等的細胞進行融合,如將二倍體甘藍體細胞與其配

子細胞進行的融合:首先經.酶的作用去除細胞壁,形

成.

再經物理或化學方法,促使二者融合,其中常用的化學誘導劑為,融合后

符合育種條件的植物細胞中有個染色體組.

(3)動物細胞培養液為合成培養基,但該培養基中往往要加入一些等

天然成分.動物細胞培養所需氣體主要有a和co,,co,的主要作用

是.

【答案】

(1)細胞的全能性愈傷組織

(2)纖維素酶和果膠(寫出其中一個就給分)原生質體聚乙二醇(或

PEG)3

(3)血清/血漿(寫一個就給分)維持(培養液的)pH

【考點】植物培養的條件及過程;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

【專題】實驗性簡答題;克隆技術

【分析】1、植物組織培養過程是: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

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終形成植物體.植物組織培養依據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

性.

2、植物的體細胞雜交是將不同植物的細胞通過細胞融合技術形成雜種細胞,進而利用

植物的組織培養將雜種細胞培育成多倍體的雜種植株.植物體細胞雜交依據的原理是細

胞膜的流動性和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動物細胞培養需要滿足以下條件:①無菌、無毒的環境;②營養;③溫度和pH;

④氣體環境:95%空氣+5%C0-

【解答】解:(1)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將離體的器官或組織,首先

經過脫分化培養形成愈傷組織,然后再分化最終形成完整植株.

(2)細胞的不對稱雜交是指將不對等的細胞進行融合,如將二倍體甘藍體細胞與其配

子細胞進行的融合:首先經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的作用去除細胞壁,形成原生質體.再

經物理或化學方法,促使二者融合,其中常用的化學誘導劑為聚乙二醇(或PEG),融

合后符合育種條件的植物細胞中有3個染色體組.

(3)動物細胞培養液為合成培養基,但該培養基中往往要加入一些血清等天然成分.動

物細胞培養所需氣體主要有0,和CO”CO,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液的

pH.

第9題: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顯性性狀是.

(2)非糯性水稻自交產生的后代中出現糯性和非糯性兩種水稻,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

稱為?

(3)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變藍色,糯性花粉遇碘變棕色.若取F,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

加碘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呈藍色花粉和呈棕色花粉的比例約為.

(4)F,的所有個體自交產生的F,中,糯性水稻的比例是.

P非就性X懦性

_____|______

I~~

F,非橘性橘性

F2非將性福性X

【答案】

(1)非糯性

(2)性狀分離

(3)1:1

(4)5/8

【考點】基因的分離規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非糯性水稻自交,產生糯性和非糯性兩種后代,說明非糯性是顯性性狀,糯性

是隱性性狀,這種現象叫性狀分離,是由于雜合子在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發生分離,分

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地遺傳給后代.

【解答】解:(1)由題圖知,非糯性水稻自交,產生糯性和非糯性兩種后代,說明非

糯性是顯性性狀,糯性是隱性性狀.非糯性基因型為Aa,糯性基因型為aa.

(2)F,非糯性水稻自交產生的后代中,出現糯性和非糯性水稻,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

稱為性狀分離.

(3)雜合F,在產生配子時控制糯性的基因和控制非糯性的基因發生分離,分別進入不

同的配子中,形成了2中類型的比例,且是1:1,非糯性花粉遇碘變藍黑色,糯性花粉

遇碘變橙紅色,如果E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呈藍黑色花粉

和呈橙紅色花粉的比例約為1:1,驗證了基因的分離定律.

第10題:在分類學上,貓和虎同屬不同種,貓和豹同科不同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貓和豹不在同一個目里

B.貓、虎、豹之間沒有共同特征

C.貓與豹的親緣關系比與虎的親緣關系近

D.貓和虎的共同特征較多,貓與豹的共同特征較少

【答案】

D

第11題:(12分)下圖甲、乙可表示酵母菌或大腸桿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

圖丙表示人類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癥這兩類由代謝異常引起的疾病的產生過程。請據圖回

答:

(1)圖甲表示的遺傳信息表達過程。比較兩圖可見,兩種生物在遺傳信息

表達過程中明顯的不同是。

(2)圖甲中(填字母)與圖乙中的B代表同一種物質,合成該物質需要

__________酶的催化。

(3)觀察圖丙,從基因和性狀的關系角度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答案】

(1)大腸桿菌轉錄和翻譯是否可同時進行

(2)①RNA聚合

(3)①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

②一個性狀可以由多個基因控制

解析:圖甲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細胞,因此代表大腸桿菌的遺傳信息表達

過程;比較兩圖可知,兩種生物在遺傳信息表達過程中明顯的不同是轉錄與翻譯是否可

同時進行。圖甲中的①與圖乙中的B代表同一種物質,都是mRNA;mRNA是通過轉

錄過程合成的,該過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圖丙顯示的是基因通過控制醵的合成

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1突變,會影響黑色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同時,苯

丙酮酸的含量增加;黑色素的形成是由基因1和基因2共同控制的,多巴胺是由基因1

和基因4共同控制的,由此可以推出一個性狀可由多個基因控制。分析題圖:圖示表示

兩種細胞中主要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其中甲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屬

于原核細胞,其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乙細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

核細胞,其轉錄和翻譯過程不是同時進行的。

第12題:生態塘是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作物進行水產和水禽養殖的人工生態系統,其

運行原理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

平衡量藻類及其他增瘠政好粒層

水生植物----?鴨、肋

—?過濾食料的魚

>----?浮游生物一魚

生態塘

*草食魚

可沉淀物質

----?蝦—肉食魚

平衡量細菌增殖量

螺、貝

真曲兼性層

產酸菌產甲烷菌ttt11

有機物------------?踐酸、爵、?CH4+CO2+NHi*H,S+N,+H,

沉淀物厭氧層

生態塘系統運行原理

(1)該生態塘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能實現水層交換,其目的是(增

大/減少)水中溶氧量和提高餌料的利用率。

(2)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__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

定的太陽能總量。

(3)生態塘系統主要通過藻菌共生系統的作用,采取栽植藻類及水生植物的措施來減

少水體中等元素的含量,以避免水體富營養化;生態塘中養殖的魚.、蝦、

貝、螺等水產動物,以及鴨、鵝等水禽,能除去塘中多余的,避免生態塘

的二次污染。

(4)下表是生態塘中蝦攝食藻類及其他水生植物后能量流動的情況。請據表分析蝦用

于其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KJ。

項目蝦攝食量蝦糞便量蝦呼吸消耗量

能量(kJ)4.1X10:2.1X10'1.3X10-

【答案】

(1).增加(2).大于(3).N、P(4).藻類和菌

類(5).7X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生態系統,考查對能量流動、生態環境的保護的理解,解答此題,

可根據圖解判斷該生態塘主要為處理有機物污染,進而判斷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和

圖中各生物的作用。

(1)水層的上下交換相當于攪拌作用,可以增大水中溶氧量,提高餌料的利用率。

(2)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包括污水中有機物所含有的能量,大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產

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3)藻類及水生植物可吸收水體中N、P等元素的含量,以避免水體富營養化;魚、蝦、

貝、螺等水產動物,以及鴨、鵝等水禽,可攝食藻類和菌類,控制藻類和菌類的數量,

避免生態塘的二次污染。

第13題:研究小組探究了生長素類似物(NAA)對某果樹桿插枝條生根的影響,結果

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8

7

6

S

4

3

2

1

0

(1)本實驗的因變量是,400mg/L生長素類似物具有(增加或

減少)生根數的效應。

(2)研究發現未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桿插枝條有些也能生根,原因是;

與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桿插枝條相比,未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桿插枝條首次出現根

需要的時間較長,原因是。

(3)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托插枝條的方法很多,比較簡便的方法有_和______。

(4)從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濃度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的原因是。

【答案】

(1).平均生根數、生根率(2).增加(3).桿插枝條上的芽能合

成生長素(4).枝條自身產生的生長素較少,積累到生根所需濃度時間

長(5).浸泡法(6).沾蘸法(7).生長素濃度高時會促進乙烯

的合成,乙烯能夠抑制植物的生長(生長素濃度高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

增高,反過來又抑制了生長素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

試題分析:梳理生長素的生理功能及其應用、實驗設計的原則等相關知識是分析、解決

本題的關鍵所在。由題意并從題圖中提取有效信息,準確把握實驗目的(探究NAA對某

果樹桿插枝條生根的影響),明辨實驗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據此采取

對比法認真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結合問題情境進行解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了生長素類似物(NAA)對某果樹桿插枝條生根的影響,因變量

是平均生根數、生根率。題圖顯示:用400mg/L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托插枝條平均生根

數多于用Omg/L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對照組,說明400mg/L生長素類似物具增加生根

數的效應。

(2)未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托插枝條有些也能生根的原因是:桿插枝條上的芽能合成

生長素,生長素能促進桿插枝條生根。由于枝條自身產生的生長素較少,積累到生根所

需濃度時間長,所以,與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桿插枝條相比,未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

的托插枝條首次出現根的時間較長.

(3)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桿插枝條的比較簡便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4)從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濃度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的原因是:生長素濃度高

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夠抑制植物的生長(生長素濃度高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

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過來又抑制了生長素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

第14題:(09湖南示范性高中聯考)(7分)下圖表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過程,請分析

作答。

期應階段反應階段效應階段(免疫種類)

;(免疫細胞增殖階段)?

;;/①(作用)

細胞一增殖、分化f魂胞〈③免疫

抗原一細胞T期后/州/:(物質)

(攝取、處理)整原、為&胞:

'd細胞一增殖、分化一呷胞TB(物質)④免監

'、?(與抗原結合)

c細胞

(1)圖中既能參與特異性免疫又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是(填字母);過程

②表示。

(2)③的免疫種類是o

(3)圖中(填字母)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形成的雜交瘤細胞,能制備單克隆抗

體。

(4)A物質是;與B物質合成有關的細胞器有。

(5)當同一種抗原再次刺激機體時,細胞c作出的反應是。

【答案】

答案:

(1)aT細胞將抗原呈遞給B細胞

(2)細胞免疫

(3)f

(4)淋巴因子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

第15題:使用染色劑染色是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方法,某同學對有關實驗做了如下歸納

實驗觀察對象染色劑實驗結果

序號

①花生葉子細胞的脂肪顆粒蘇丹川脂肪顆粒被染成橘黃色

②人口腔上皮細胞DNA和RNA分布毗羅紅細胞內染成綠色的面積顯著

甲基綠大于染成紅色的面積

③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健那綠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④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龍膽紫間期細胞不著色,分裂期細胞

染色體著色

(1)上述實驗結果的歸納,正確的有(實驗序號).

(2)實驗②和實驗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濃度的鹽酸處理.其中,實驗②用鹽

酸可改變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且使染色體的DNA與相

分離,便于染色;實驗④用鹽酸與酒精混合,對材料進行解離.在兩個實驗操作中,都

要注意鹽酸濃度,處理材料時的溫度和

(3)健那綠使線粒體著色與線粒體內膜的酶系統有關.線粒體內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

氧呼吸的第階反應,該反應變化

是.

【答案】

(1)①③

(2)細胞膜蛋白質時間

(3)三與氧結合形成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

【考點】1P:檢測脂肪的實驗;IE: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2F:觀察線粒體和

葉綠體;4B: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分析]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涉及中學生物學實驗中所使用的試劑、所檢測的物質(結構)

及觀察到的現象,根據表格提示梳理相關知識點,結合問題分析綜合進行解答.鑒定脂

肪需要使用蘇丹HI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觀察DNA和RNA

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綠吐羅紅染色;線粒體的觀察需要使用健那綠染色呈藍綠色.染色

體的染色需要堿性染料龍膽紫或醋酸洋紅染液,據此答題.

【解答】解:(1)①花生子葉細胞的脂肪顆粒用蘇丹III鑒定,呈橘黃色,①正確;

②用甲基綠和吐羅紅染液鑒定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DNA和RNA,細胞中染成紅色的面積

顯著大于染成綠色的面積,②錯誤;

③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用健那綠染色,呈現藍綠色,③正確;

④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用龍膽紫染液染色,間期和分裂期細胞均著色,④錯

誤.

(2)實驗②和實驗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濃度的鹽酸處理.其中,實驗②用鹽

酸可改變細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且使染色體的DNA與蛋白質相分離,便

于染色;實驗④用鹽酸與酒精混合,對材料進行解離.在兩個實驗操作中,都要注意鹽

酸濃度,處理材料時的溫度和時間.

第16題:人胰島素由A、B兩條肽鏈構成。研究人員用大腸桿菌作生產菌,利用基因

工程技術分別生產兩條肽鏈,并在體外將兩條肽鏈加工成胰島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A、B兩條肽鏈可推導出A、B基因的堿基序列,依據是o因為A、B

基因中的脫氧核昔酸數較少,因此常用的方法獲取目的基因。

(2)在基因表達載體中,標記基因的作用是o基因工程中不能將A、B基因

直接導入大腸桿菌的原因是。

(3)檢測A、B基因是否導入受體菌時,常用作探針。若A、B基因表達的肽

鏈中氨基酸數目增多,肽鏈后延,則需對A、B基因進行改造,這個改造是。

(4)引導肽是由引導肽基因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序列,若在A、B肽鏈的前端加上引導肽

序列后,可將A、B肽鏈引導到大腸桿菌的細胞膜外,便于A、B肽鏈提取。為實現上述

目的,在基因層面的操作是。在以后的體外加工過程中,需要用一

切除引導肽。

【答案】

(1).氨基酸與密碼子的對應關系(可多答:堿基互補配原則)(2).人

工合成(3).便于重組DNA(目的基因表達載體)的鑒定和篩選(4).A、B

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不能穩定遺傳和表達(5).放射性物質標記的A、B

基因(的一條單鏈)(6).添加上能轉錄出終止密碼子的堿基(脫氧核甘酸)序

列(7).將A、B基因連接在引導肽基因后(8).蛋白酶

【分析】

據題文的描述可知:本題考查學生對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關知識的識記和理解

能力,以及獲取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

【詳解】(1)因肽鏈中的氨基酸是由密碼子決定的,基因在表達過程中遵循堿基互補配

對原則,所以根據氨基酸與密碼子的對應關系,可依據A、B兩條肽鏈中氨基酸的序列

推導出mRNA的堿基序列,進而推出A、B基因的堿基序列。因為A、B基因中的脫氧核

甘酸數較少,導致A、B基因較小,因此常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獲取目的基因。

(2)在基因表達載體中,標記基因的作用是:便于重組DNA(目的基因表達載體)的鑒定

和篩選。由于A、B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受體菌)中不能穩定存在、遺傳和表

達,所以基因工程中不能將A、B基因直接導入大腸桿菌。

(3)探針是將轉基因生物的基因組DNA提取出來,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

射性同位素等作標記而制成。可見,檢測A、B基因是否導入受體菌時,常用放射性物

質標記的A、B基因作探針。若A、B基因表達的肽鏈中氨基酸數目增多,肽鏈后延,說

明缺少終止密碼子,則需在A、B基因上添加上能轉錄出終止密碼子的堿基(脫氧核昔酸)

序列。

(4)依題意可知:將A、B基因連接在引導肽基因后形成融合基因,這個融合基因表達

的產物融合蛋白的前端為引導肽,可將融合蛋白引導到大腸桿菌的細胞膜外。在體外加

工過程中,用蛋白酶切除引導肽,便可獲得A、B肽鏈。

第17題: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研究了玉米的一系列問題,并繪制出相應的曲線圖,

請據圖答:

(1)圖M-4-3表示玉米種子在暗處萌發過程中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變

化情況,在此環境中約經過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細菌感染而腐爛。

圖M-4一3

①圖中表示葡萄糖變化情況的曲線是,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總量

的變化趨勢為,在此環境下種子萌發過程中會發生的生理活動有

(從下列選項中選擇)。

A.光合作用B.細胞呼吸

C.有絲分裂D.減數分裂

②幼苗死亡后,仍能測到少量CO?釋放出來,這是由于

(2)圖M-4-4分別表示在適宜的溫度下,環境中某些因素與玉米植株光合

作用的關系:

B

濃度

CO,

-

4—4

圖M

此時若

強,

不再增

度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