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唐彩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1頁
2019年唐彩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2頁
2019年唐彩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3頁
2019年唐彩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4頁
2019年唐彩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唐彩中學高考生物簡單題專項訓練(含解析)

注:抽選經典試題,有針對性的應對高考考點中的難點、重點進行強化訓練。

第1題:某實驗室將水稻幼苗固定于無底反應瓶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該裝置是根據

比重浮沉的原理,由稱量浸沒在液體中的工瓶所受浮力的改變值測量氣體量的改變。

I.利用該裝置可以測定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導致的瓶內氣體容積的變化。

調節天平平衡,在適宜的光照強度下,光照15min后,指針向(左、

右)偏轉,原因是。接著進行遮光處理,指針將,原因

是O

II.利用該裝置還可以探究水稻幼苗地上部分能否向根系供氧,以天平指針偏轉1格所需要

的時間作為觀測指標,完成實驗。

(1)步驟:

步驟1:將裝置中的C02緩沖液換成溶液;

步驟2:調節天平平衡,,記錄天平

指針偏轉1格所需要的時間記為。

步驟3:,記錄天平指針偏轉1格所需要的時間記為。

(2)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答案】

i.右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Q:多于呼吸作用消耗,A瓶中的°?增加,A

瓶浮力大于B瓶;

左偏(2分)黑暗條件下呼吸作用消耗4釋放cq,CQ被緩沖液吸收,導致A瓶內

氣體減少,浮力減小。

II.(1)步驟1:NaOH

步驟2:將裝置放在蜀崎條件下測量。

步驟3:剪去幼苗根系,按步驟2再測一次。

(2)若與小于則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向根系提供氧

第2題:(10分)

小麥、水稻等大多數綠色植物能將CO,與C結合形成C,然后在酶的作用下,C接受

ATP供能并被[H]還原,最終形成糖類;而玉米、甘蔗等植物除具有以上固定CO;的途徑

外,還具有一個途徑能保證植物在低濃度的CQ環境中進行較強的光合作用。

(-)設計鑒別小麥和玉米的實驗

(1)實驗原理:小麥的葉綠體只位于葉肉細胞,維管束(由木質部和韌皮部成束

狀排列形成的結構,位于葉片葉脈處,主要作用是為植物體輸導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

料等)鞘細胞不含葉綠體;而玉米的葉綠體位于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

(2)實驗材料及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清水、刀片、小麥葉片、玉米

葉片、鑲子等。

(3)實驗步驟:

①目測小麥和玉米的葉片發現(小麥或玉米)的葉脈顏色比較淺。

②取小麥、玉米的葉片橫切做臨時裝片兩個,然后分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③預期結果:下圖—是玉米葉片橫切圖,理由是。

注:圖中[1]、[2]、[7]為位于不同部位的葉肉細胞,[4]、[5]為維管束,[3]、[6]

為維管束鞘細胞(細胞中的小黑點為葉綠體)

(-)下圖表示小麥和玉米兩種植物光合速率隨外界CO濃度變化的曲線,請回答:

<

m

m

o

l

;

外界CO.,體枳分數/IO6

(1)圖中表小小麥的是(A或B)曲線,判斷的理由是

(2)若將小麥和玉米置于相同的高溫、強光和干旱環境中,一段時間后,

_(小麥或玉米)生長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①小麥B葉綠體位于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且維管束鞘細胞外的葉肉細

胞呈花環型排列)(前面為得分點,共2分)

(二)(1)B小麥在低濃度的CO環境中的光合速率低(2分)

(2)玉米在高溫、強光和干旱環境中,植物大量失水導致氣孔關閉,植物體

內的C0,濃度會降低,玉米在低濃度的二氧化碳環境中可進行較強的光合作用,故玉米

比小麥生長更好(答案合理即可)(2分)

(一)本題通過設計實驗的過程來考查小麥和玉米葉片結構的不同。題干中已告知小麥

的葉綠體只位于葉肉細胞,維管束鞘細胞不含葉綠體;而玉米的葉綠體位于葉肉細胞和

維管束鞘細胞,故玉米葉脈顏色較深,小麥的葉脈顏色比較淺。

(二)玉米在低濃度的CO,環境中可進行較強的光合作用,據圖可知A植物是玉米,B

植物為小麥;在高溫、強光和干旱環境中,植物大量失水導致氣孔關閉,植物體內的CO

濃度會降低,玉米在低濃度的二氧化碳環境中可進行較強的光合作用,故玉米比小麥生

長更好。

【考點】光合作用的過程(二氧化碳固定)和影響因素及實驗

第3題:為擴大可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黃河三角洲等鹽堿地的開發利用備受關注。

我國科學家應用耐鹽基因培育出了耐鹽水稻新品系。

CTGCAG

b‘■;:::?;.

《AddT1

⑴獲得耐鹽基因后,構建重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內切酶作用于圖中的一處,DNA連

接酶作用于一處。(填"a”或"b”)

⑵將重組DNA分子導入水稻受體細胞的常用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和法。

⑶由導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細胞培養成植株需要利用技術,該技術的核心

是和.

⑷為了確定耐鹽轉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做探針

進行分子雜交檢測,又要用方法從個體水平鑒定水稻植株的耐鹽性。

【答案】

(1)aa

⑵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

⑶植物組織培養脫分化再分化

⑷耐鹽基因(目的基因)一定濃度的鹽水澆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過程,限制酶識別特定的核甘酸序列,并切

開磷酸二酯鍵a,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還有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技

術核心是植物組織培養;在最后一步目的地基因的鑒定與檢測中可以用DNA分子雜交

法,抗原抗體雜交法,還有特性驗證試驗法就是移植到鹽堿地中。

第4題:(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0分)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和酶的應用與我們的

生活息息相關。

(1)如下圖是泡菜的制作及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實驗流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①制作泡菜宜選用新鮮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的含量低。

②制備泡菜的鹽水中清水與鹽的質量比約為4:1,鹽水需煮沸并冷卻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③泡菜的制作方法不當,很容易造成泡菜變質,甚至發霉變味,試分析可能的原因:

④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是。

(2)果膠酶能夠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和胞間層。在果汁生產中應用果膠酶可以提

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請你幫助完成以下有關果膠酶和果汁生產的實驗課題。

實驗用具和材料:磨漿機、燒杯、試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紗布等;蘋果、

質量分數為2%的果膠酶溶液、蒸鏘水等。

【課題】驗證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作用

實驗方法及步驟:

①將蘋果洗凈去皮,用磨漿機制成蘋果泥,加入適量蒸儲水備用。

②取兩個100ml的潔凈燒杯,編號1、2,按相應程序進行操作。

操作燒杯

項目12

順序

a在燒杯中加入蘋果泥20ml20ml

bA2ml

c注入蒸儲水B

d在恒溫水浴中保溫,并用玻璃棒不時攪拌lOmin10min

請把上表中A、B空格處未填寫的內容填上。A,

Bo

③取兩個燒杯,同時進行過濾。一定時間后,觀察(或比

較),并記錄結果。

④最可能得到的實驗結果及結

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

(1)①亞硝酸鹽②加熱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后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

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2分)

③泡菜壇子密封不嚴或取食工具不衛生,或鹽的比例過小,都會引起雜菌滋生、泡菜變

質④比色法

(2)②A:注入果膠酶B:2ml

③相同時間內濾出的果汁體積或果汁的澄清度

第5題:高等動物性腺分泌活動的調節機制與甲狀腺分泌的調節機制相類似,其過程如

下圖所示,圖中①②③代表有關激素,I、II代表相關生理作用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In

下丘腦戶[垂體戶[性腺佟"t把細胞

(1)分析圖示可知,激素③的分泌既存在分級調節,也存在著調節機制,這種調節

機制的生理意義是o

(2)卵巢產生的雌激素能促進雌性動物卵細胞的形成和排卵,但在生產實踐中,為促進雌

性動物多排卵,通常并不直接使用雌激素,原因是。

(3)下丘腦和垂體之間存在神經聯系和體液聯系。若要驗證下丘腦調節垂體分泌激素②

的方式不是神經調節,可利用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思路是。

【答案】

(1).反饋(2).維持體內相關激素含量的相對穩定(3).大量

雌激素會使I過程的抑制作用增強激素②的分泌量過少導致性腺功能減退(4).

切斷下丘腦與垂體間的神經聯系,一段時間后檢測小白鼠血液中激素②的含量

【分析】

①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②為促性腺激素,③是雌性激素。I是性激素含量過多時,

反饋抑制下丘腦的活動,II是性激素含量過多時,反饋抑制垂體的活動。鳥類的繁殖活

動是通過機體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種調節方式完成的。

【詳解】(1)當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過來會抑制下丘腦分泌促性激素

釋放激素和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進而使性激素的分泌量減少,性激素的分泌存在著分

級調節和反饋調節機制,該機制對于機體維持體內相關激素含量的相對穩定具有重要意

義。

(2)分析圖中過程可知,當性激素含量過多時,會反饋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從而

使過程I、n增強;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作用于性腺;當性激素過多時,抑制垂體

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能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分泌過少會導致性腺萎縮。

(3)要證明下丘腦調節垂體分泌激素②的方式是體液調節而不是神經調節,需要切除下

丘腦和垂體之間的神經聯系進行實驗,檢測促性腺激素的含量。

第6題:回答下列問題。

有人通過實驗探究某海藻的最佳培養條件,以獲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

指單位體積的藻體干重)。

(1)在有光條件下培養海藻時,培養液中必須含有,

還需定時向培養液通入空氣,目的是提供o海藻光合速率隨不同光照強度

的變化曲線如圖1-13所示,圖中B點表示最佳的培養條件。

W

OIOO

KO

I6()

花40

20

超50IOO150200250

20此解強攻%p/nrn)

40

(2)該海藻在無光條件下仍能生長,但需在培養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機物,

目的是提供o

(3)向培養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濃度的培養液,在一定光照條件下培養

該海藻,測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葡萄糖濃度(g/L)00.10.20.40.61.0

海藻生物量(g/L)0.840.931.001.030.790.67

要確定培養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濃度,還需設計

的實驗。

(4)綜合上述實驗,獲得該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養條件是

【答案】

(1)各種必需礦質元素C02光照

(2)碳源和能源

(3)在0.2~0.6g/L之間更細分的濃度梯度

第7題:實驗設計

脊髓灰質炎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若保存溫度不恰當,其疫苗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為

探究其實際影響,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實驗研究.

(1)請給本課題去一個名稱《》

實驗材料:大猩猩若干,冰箱五個(-60C,-40℃,-20C,0℃,20℃),脊髓灰

質炎疫苗若干,抗體檢測裝置,其他相應材料充足.

實驗步驟:

①將脊髓灰質炎分成1-5五組,每組3份,同時對應每組3只大猩猩并編號,備用.

(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經過處理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分別注射大猩猩.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畫出本實驗對應的統計表格.

(5)圖是本實驗的研究結果,據圖分析,常規保存中應選擇℃作為脊髓灰質炎疫

苗保存溫度.

100959493

(6)本實驗結束后,你覺得還可以如何進行深入研

究?.

【答案】

(1)保存溫度對脊髓灰質炎疫苗效果的影響研究

(2)A-E組分別放入-60℃,-40℃,-20℃,0℃,20℃的冰箱保存一段時間

(3)幾天后,用抗體檢測裝置檢測各組大猩猩脊髓灰質炎抗體水平,統計并做平均值

(6)保存時間對脊髓灰質炎疫苗效果的影響研究

【分析】實驗組:經過處理的組是實驗組.對照組:未經過處理的組是對照組.變量:

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自變量:想研究且可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

量.因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為因變量.無關變量:在實驗中,除

了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存在一些可變因素,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

關變量.要注意無關變量應該相同且適宜.實驗設計時要注意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

和重復原則.

【解答】解:(1)根據題干中“脊髓灰質炎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若保存溫度不恰當,

其疫苗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為探究其實際影響,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實驗研究",可知本

課題的名稱是“保存溫度對脊髓灰質炎疫苗效果的影響研究

實驗步驟:

①將脊髓灰質炎分成1-5五組,每組3份,同時對應每組3只大猩猩并編號,備用.

(2)②A-E組分別放入-60C,-40℃,-20℃,0℃,20℃的冰箱保存一段時間.

③將經過處理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分別注射大猩猩.

(3)④幾天后,用抗體檢測裝置檢測各組大猩猩脊髓灰質炎抗體水平,統計并做平均

值.

(4)本實驗對應的統計表格具體見答案.

(5)據圖分析,常規保存中應選擇-20CC作為脊髓灰質炎疫苗保存溫度.

(6)本實驗結束后,還可以進行深入研究:保存時間對脊髓灰質炎疫苗效果的影響.

第8題:【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除特殊標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人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種重要的藥用蛋白,可在轉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

中獲得.流程如下:

(1)為獲取更多的卵(母)細胞,要對供體母羊注射,使其超數排卵.采

集的精子需要經過處理,才具備受精能力.

(2)htPA基因與質粒用同種限制酶切割后,通過連接,以構建重組表達

載體.將重組表達載體導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已插

入受體細胞DNA,可采用技術.

(3)該生物工程中,利用和胚胎移植技術可獲得多個轉htPA基因個體,這

體現了早期胚胎細胞的.

(4)若在轉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檢測到,說明目的基因成功表達.

【答案】

(1)促性腺激素獲能

(2)DNA連接酶顯微注射法DNA分子雜交

(3)胚胎分割全能性

(4)htPA

【考點】胚胎移植.

【分析】DNA重組技術至少需要三種工具: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DNA連接

酶、運載體.

目的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

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解答】解:(1)對供體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數排卵.采集的精子需要經

過獲能處理才具備受精能力.

(2)htPA基因與載體需要用同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或同種限制酶)切割,形成相同

的黏性末端,然后再通過DNA連接酶連接,以構建重組表達載體.將目的導入動物細

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己插入受體細胞DNA,可采用DNA

分子雜交技術.

(3)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術可獲得多個轉基因個體,這體現了早期胚胎細胞的

全能性.

第9題:腐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的一種經過微生物發酵的大豆食品,如臭豆

腐、醬豆腐等,該食品味道鮮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所以深受人

們的喜歡。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圖,根據流程回答問題。

讓豆腐上」加鹽|~~7~|密封

長出毛霉一腌制—k'―k腌制

(1)流程圖中未寫出的程序是。

(2)含水量為______________左右的豆腐適合用來做腐乳。制作過程中,加鹽的

作用是。

(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產生的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

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將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4)傳統制作腐乳,豆腐塊上的毛霉來自,現代腐乳生產是在

嚴格的條件下,將優良的毛霉菌種直接接種在豆腐上。

(5)影響腐乳的風味和質量的因素是。(至少列舉兩項)

【答案】

第10題:某二倍體植物的花色受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的三對等位基因(用li、Aa、Bb

表示)控制.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徑如圖所示.請分析并回答:

基因I基因a基因B

2

前體物質薛3

(非白色)—~~*白色物質1?白色物版2*紅色物質

(1)酶1、酶2、酶3能催化不同的化學反應是因為它們具有各自特有的.

(2)在基因控制酶合成的轉錄過程中,存在RNA-DNA的雜交區域,此雜交區域含

有DNA的鏈(寫鏈的名稱).

(3)正常情況下,上圖示意的紅花植株基因型有種,而基因型為liaaBb的紅花植

株中有少部分枝條開出了白花,推測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

了,也可能是因某條染色體發生缺失,出現了基因型為的花芽細胞.

(4)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由于染色體發生了結構變異(重復)或者數目變異,出

現了基因型為IlaaBbb的開粉紅色花的植株,這是因為花芽細胞中b基因數多于B基因

數時,B基因的表達減弱而形成粉紅花突變體.請設計雜交實驗,確定該突變植株屬于

哪種變異類型?

讓該突變體植株與基因型為Ilaabb的植株雜交,觀察并統計子代表現型及比例.

①預測結果:

若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則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

若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②請將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雜交過程用遺傳圖解表示..

【答案】

(1)空間結構

(2)模板鏈

(3)4基因突變liaab

(4)①紅花:粉紅:白花=1:2:3紅花:白花=1:1

②遺傳圖解

粉紅色花白色花

注:共4分,符號和配子1分,親本基因型和表現型份,F1基因型與表現型1分,比例1

分.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分析題圖:該圖表示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的代謝過程,其中基

因型為LaaB一的個體開紅花,其余基因型開白花.

【解答】解:(1)酶1、酶2、酶3能催化不同的化學反應是因為它們的結構不同,具

有各自特有的空間結構.

(2)在基因控制酶合成的轉錄過程中,存在RNA-DNA的雜交區域,此雜交區域含

有DNA模板鏈.

(3)正常情況下,基因型為LaaB-的個體開紅花,具體有HaaBB、liaaBB、HaaBb、liaaBb

四種,而基因型為liaaBb的紅花植株中有少部分枝條開出了白花,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形

成花芽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也可能是因某條染色體發生缺失,出現了

基因型為liaab的花芽細胞.

(4)偶然出現了基因型為HaaBbb的開粉紅色花的植株,要確定該突變植株屬于哪種變

異類型,讓該突變體植株與基因型為Ilaabb的植株雜交,若為染色體數目變異,HaaBbb

2.112

產生的配子有WlaBb、WlaB、Wlabb、Blab,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花:粉紅:白花

=1:2:3;若為染色體結構變異(重復),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

第11題:(16分)c/北基因是野生型藍藻中控制葉綠素合成的基因,科學家為研究其功

能,需要構建缺失M比基因的突變型藍藻,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圖中細菌質粒pUC〃8

帶有氨葦青霉素的抗性基因(加爐);其上的/acZ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以讓細菌在含有半

乳糖的培養基上形成藍色菌落,該基因被切斷時菌落呈白色。細菌質粒pRL—425帶有

紅霉素的抗性基因(Er)。請回答。

稱人野生基應荽,卷純H比葛因.

林孱。頭K囚的突**芮38

(1)與酵母菌相比較,藍藻在結構上最主要的特點是,二者均具有的細胞

器是。

(2)研究中科學家首先通過擴增出大量野生型藍藻chlL基因,

其反應體系主要包括模板DNA、dCTP、dATP、dGTP、dTTP、含酶促反應離子的緩沖

液、和。

(3)將c/"基因導入質粒PUC//8,在含有半乳糖的培養基上,成功導入重組質粒

1的菌體形成的菌落呈現______色。使用含有的培養基可篩選出缺失

基因的突變型藍藻。

(4)已知藍藻葉綠素的合成有兩條途徑一一依賴光的合成和不依賴光的合成。分

別提取光下和黑暗環境中培養的野生型和突變型藍藻的葉綠素,其含量見下表:

項葉綠素含量/喘)

藍藻光下培養黑暗中培養

野生型4.223.34

突變型4.220.08

由上表數據可以推測:藍藻chlL基因控制的是葉綠素的合成途徑。

【答案】

第12題:(16分)人感染乳頭瘤病毒(HPV)可誘發宮頸癌等惡性腫瘤。研究結構為

評估某種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進行接種。一段時間后,統計宮頸癌出現癌前病

變(癌變前病理變化,可發展為惡性腫瘤)的人數,結果見表。

組別接種物總人數癌前病變人數

AAl對照劑786383

(接種前未檢出)

HPVDNAA2疫苗78484

BBl對照劑1125126

(接種前檢出)

HPVDNAB2疫苗1121125

(1)為制備該疫苗,將HPV外殼蛋白L1基因與連接,導入受體細胞。受體細

胞將目的基因轉錄,再以為原料翻譯出L1蛋白。這樣就獲得疫苗有效成分。

(2)人體接種該疫苗后,作為抗原刺激極體產生特異性抗體。一旦HPV侵入

極體,會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抗體。這些抗體與游離的HPV結合,阻止

HPV。故A2組出現癌前病變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3)B1組人群中出現癌前病變比例顯著高于一組,據此推測HPV是誘發癌前病變的

因素之一。

(4)B2組與B1組人群出現癌前病變比例沒有明顯差異,原因可能是該疫苗未能明顯誘

導清除體內HPV.

(5)綜上所述,該疫苗可用于宮頸癌的o

【答案】

⑴載體、氨基酸;

⑵L1蛋白、記憶(B)細胞、吸附宿(寄)主細胞;

(3)A1;

⑷細胞免疫;

第13題:請回答下列與單克隆抗體制備流程有關的問題.

(1)培養骨髓瘤細胞時,需用處理一段時間,這樣組織就會分散

成單個細胞,此外還應定期更換,以清除代謝產物,當細

胞(填“原代”或“傳代”)培養至10-50代左右時,部分細胞的細

胞核型可能發生變化,從而獲得不死性的癌細胞.

(2)制備單克隆抗體時,先用特定的選擇性培養基進行篩選,獲得;然后對

上述細胞進行抗體檢測,選取的細胞克隆化培養;最終獲得單

克隆抗體,其優點

是.

(3)有人提出:將經特定抗原刺激的B淋巴細胞核移植到去核骨髓瘤細胞中來產生單

克隆抗體,該技術稱為.此方法(填“能”或“不能”)獲得

既能分泌抗體、又能無限增殖的細胞.

【答案】

(1)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動物細胞培養液傳代

(2)雜交瘤細胞專一抗體檢驗陽性(或能產生專一抗體)特異性強、靈

敏度高、大量制備

(3)核移植技術不能

【考點】RH: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

【分析】單克隆抗體制備流程:先給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發生免疫反應,之后從小鼠

脾臟中獲取已經免疫的B淋巴細胞;誘導B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利用選擇培養基篩

選出雜交瘤細胞;進行抗體檢測,篩選出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進行克隆化培

養,即用培養基培養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養;最后從培養液或小鼠腹水中獲取單克隆抗

體.

【解答】解:(1)動物細胞間的物質是蛋白質,培養骨髓瘤細胞時,需用胰蛋白酶(或

膠原蛋白酶)處理一段時間,這樣組織就會分散成單個細胞,此外還應定期更換動物細

胞培養液,以清除代謝產物,當細胞傳代培養至10-50代左右時,部分細胞的細胞核

型可能發生變化,從而獲得不死性的癌細胞.

(2)制備單克隆抗體時,先用特定的選擇性培養基進行篩選,獲得雜交瘤細胞;然后

對上述細胞進行抗體檢測,選取或能產生專一抗體的細胞克隆化培養;最終獲得單克隆

抗體,其優點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大量制備.

第14題:一種鷹的羽毛有條紋和非條紋、黃色和綠色的差異,已知決定顏色的顯性基

因純合子不能存活.如圖顯示了鷹羽毛的雜交遺傳.已知黃色、綠色性狀由A(a)基因

控制,條紋、非條紋由B(b)基因控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可知控制羽毛性狀的兩對基因—(“遵循”“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2)親本P中黃色非條紋的基因型為—;

(3)F的綠色非條紋的個體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是—.

(4)F的綠色非條紋個體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可能有—.

【答案】

(1)遵循

(2)aaBB

(3)1:1:1:1

(4)AABB、AABb、AAbb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綠色非條紋自交后代有綠色和黃色、非條紋和條紋,

說明綠色和非條紋都是顯性性狀.設控制綠色和黃色的等位基因為A和a,控制非條紋

和條紋的等位基因為B和b.則E的綠色非條紋的基因型為AaBb,自交后代由于決定顏

色的顯性基因純合子不能存活,即1AABB、2AABb、lAAbb個體死亡,所以綠色非條紋

(2AaBB、4AaBb):黃色非條紋(laaBB、2aaBb):綠色條紋(2Aabb):黃色條紋(laabb)

=6:3:2:1.據此答題.

【解答】解:(1)由于綠色非條紋自交后代有四種性狀,且性狀分離比為6:3:2:1,

加上致死的個體,則比例為9:3:3:1,因此控制羽毛性狀的兩對基因自由組合,遵循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F的綠色非條紋的基因型為AaBb,黃色非條紋的基因型為aaBb,所以親本P的基

因型為Aabb和aaBB.

(3)由于F的綠色非條紋的基因型為AaBb,所以其個體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是1:

1:1:1.

(4)由于決定顏色的顯性基因純合子不能存活,所以F的綠色非條紋個體彼此交配的

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是AABB、AABb、AAbb.

故答案為:

(1)遵循

(2)aaBB

(3)1:1:1:1

(4)AABB、AABb、AAbb

第15題:(10分)為探究人參葉片(掌狀復葉中間小葉片)展葉期間光合作用特性(其

中,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和呼吸作用的變化,某科研小組在特定實驗

條件下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處理后得到圖1所示的曲線,請據圖回答:

二¥

O光飽和點專

一n

-:£!XJtMfSO.

kx5u.co*高考資鹵網言發

I254$67X910IIKtt

人。財■片收叫期間“光足速,加殍鼻連米侑攵化人,葉片改叫》|間此min*和尤林儲點M支化

(1)該實驗的自變量

是。為保證

采集的實驗數據科學有效,應保持相同且適宜。

(2)據圖1判斷,第1天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

第2天至第3天總光合速率的變化趨勢是。若第6天光照

12小時,黑暗12小時處理,則該植物(有、無)有機物

積累。

(3)圖2中光補償點(總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的光照強度)總體變化趨勢下降,

其產生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葉片展葉的天數(或葉齡)(2分)無關變量(2分)

(2)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2分)降低(1分)有(1分)

第16題:玉米(2N=20)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遺傳學問題:

(1)某玉米品種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基因S在編

碼蛋白質時,控制最前端幾個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圖1所示。已知起始密碼子為AUG

或GUGo

3<i:GTATGCAAGTCTCC-HHRRXhhr_旦h熾_工MRR

IIIIIIII1Ii!I(f)(乙).

btt:CATACGTICAGAGG-II曲城I

f7TZ

圖1£2

①基因S發生轉錄時,作為模板鏈的是圖1中的鏈。若基因S的b鏈中箭頭所指

堿基對G/C缺失,則該處對應的密碼子將改變為。

②某基因型為SsMm的植株自花傳粉,后代出現了4種表現型,在此過程中出現的變

異的類型屬于,其原因是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

(2)玉米的高桿易倒伏(H)對矮稈抗倒伏(h)為顯性,抗病(R)對易感病(r)為

顯性,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上圖2表示利用品種甲(HHRR)和乙(hhrr)

通過三種育種方法(I?III)培育優良品種(hhRR)的過程。

①利用方法I培育優良品種時,獲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為,這種植株由于,

須經誘導染色體加倍后才能用于生產實踐。圖2所示的三種方法(I?HI)中,最難獲

得優良品種(hhRR)的是方法,其原因是o

②用方法H培育優良品種時,先將基因型為HhRr的植株自交獲得子代(F2),F2代植

株中自交會發生性狀分離的基因型共有種,這些植株在全部F2代中的比例為

。若將F2代的全部高稈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稈抗病植株的花粉隨機授

粉,則雜交所得子代中的純合矮稈抗病植株占。

【答案】

(1).b(2).GUU(3).基因重組(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

間)⑷.交叉互換⑸.花藥(粉)離體培養⑹.植株弱小、高度

不育(7).III(8).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和不定向性(9).5(10).

3/4(11).4/27

據圖1可知,由于起始密碼子為AUG或GUG,故其對應的模板鏈堿基為TAC或CAC,

由于b鏈中有TAC序列,故為模板鏈;據圖2可知,I為單倍體育種,利用該方法工培

育優良品種時,獲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為花藥離體培養;II為雜交育種,HI為誘變育

種,這種方法最難獲得優良品種(hhRR),因基因突變頻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1)

①由于起始密碼子為AUG或GUG,故其對應的模板鏈堿基為TAC或CAC,由于b鏈中

有TAC序列,故為模板鏈;若基因S的b鏈中箭頭所指處原堿基序列為CAG,若堿基對

G/C缺失,則堿基序列為CAA,故該處對應的密碼子將由GUC改變為GUU。②基因型

為SsMm的植株自花傳粉,后代出現了4種表現型,說明出現了基因重組,由于S、s

和M、m基因均位于2號染色體上,為連鎖關系,故說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

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2)①據圖示可知,I為單倍體育種,利用該方法工培育優良

品種時,獲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為花藥離體培養,不過獲得的單倍體長勢弱小而且高

度不育,須經誘導染色體加倍后才能用于生產實踐;IH為誘變育種,這種方法最難獲得

優良品種(hhRR),因基因突變頻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②將基因型為HhRr的植株

自交獲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后代基因型共有9中,其中純合體為4種,雜合

體即發生性狀分離的基因型為5種;由于純合體共占1/4,故這些植株在全部F2代中

的比例為1-1/4=3/4;若將F2代的全部高稈抗病植株基因型為H_R_,矮稈抗病植株基因

型為hhR_,則雜交所得子代hh的概率=2/3xl/2=l/3,雜交所得子代RR的概率

=2/3x2/3=4/9,故后代中純合矮稈抗病植株hhRR概率為4/27。

【考點:定位】基因突變的特征,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及應用,基因重組及其意義,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名師點睛】幾種常見育種方式的比較

育種

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

方法

染色體數目變染色體數目

原理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基因重組

異變異

①選育純種:雜輻射誘變、激轉基因(DNA

花藥離體培

交1自交好選優光誘變、空間秋水仙素處重組)技術將

常用養,然后再使

玲自交②選育誘變等處理理萌發的種目的基因導入

方式染色體數目加

雜種:純合的雙萌發的種子子或幼苗生物體內,培

親雜交玲雜交種或幼苗育新品種

可以提高變

①使位于不同

異的頻率、加1①明顯縮短

個體的優良性器官巨大,打破物種界

速育種進程育種年限②

優點狀集中到一個提高產量和限,定向改變

且大幅度地所得品種一般

個體上②操作營養成分生物的性狀

改良某些性為純合子

簡便

①育種時間長,有利變異少,只適用于植技術復雜,安

技術復雜且需

雜種需年年制需大量處理物,發育延全性問題多,

缺點與雜交育種配

種②只能在同實驗材料(有遲,結實率有可能引發生

品種間進行很大盲目性)低態危機

用純種高稈抗

用純種高稈抗

病小麥與矮稈三倍體無子轉基因"向日

病與矮稈不抗

應用不抗病小麥培高產青霉菌西瓜、八倍葵豆”、轉基因

病小麥培育矮

育矮稈抗病小體小黑麥抗蟲棉

稈抗病小麥

第17題:以山東農業大學李鐵堅教授為首的農業專家總結養豬技水,創立了新式生態

大棚養豬法,也叫懶漢養豬法。高考資源網

(1)懶漢養豬法充分利用鋸末、農作物秸稈粉碎物等作為發酵床墊料。由于豬有

拱地的習性,鋸末、農作物秸稈粉碎物等就會與豬糞便混合發酵,培養有益菌供豬采食,

減少飼料、節約用水等直接飼養成本,實現糞污零排放,無臭氣、無污染。同時,還能

生產優質肥料,用于改良土壤、促進農作物生長,主要遵循了▲原理。

懶漢養豬法使豬只恢復了自然習性,從發酵床中采食肉眼可見的大型白色菌絲。乳酸菌

與該菌絲細胞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料床中的各種有益菌之間的關

系為▲。在寒冷的冬季,發酵床表層的'溫度仍可維持25℃-30℃的水平,

主要原因是▲o

(2)現有發酵床混合菌種采自自然界,發酵效率較低。從瑞氏木霉cDNA文庫中可

獲得高效的纖維素酶基因,有人將瑞氏木霉纖維素酶基因轉入混合菌中,經篩選得到了

可高效利用纖維素的工程混合菌菌種(過程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為達到篩選目的,平板內的固體培養基應以▲作為唯一碳源。

①、②過程需要重復幾次,目的是▲o

(2)某同學嘗試過程②的操作,其中一個平板經培養后的菌落分布如圖乙所示。

該同學的接種方法是▲;推測該同學接種時可能的操作失誤是

【答案】

(1)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無核膜核仁(無成型的細胞

核)競爭關系

微生物代謝(呼吸作用)散失的熱量

第18題:為驗證KHCO,對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稱取其幼葉3g,均分為兩份,

分別做如下實驗(實驗中使用的氧電極可測量溶液中。變化的速率).

實驗一:采用差速離心法將一份葉片制各葉綠體,均分為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