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齊市學府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齊市學府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齊市學府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齊市學府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齊市學府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齊市學府高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

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閱讀《勸學》《師說》中的兩段文字,完成7?9題。

《勸學》節選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如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師說》節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

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

之,則日: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

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歟!

7.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清楚,明白

B.君子生非異也通“性”,性格

C.君子不齒不值得一提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以……為恥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吾嘗終日而思矣②順風而呼,聲非

加疾也

B.①古之學者必有師②假舟濟者,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

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D.①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9.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活用現象與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中加點字的用法相同的

一項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第2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題。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靖,明湖廣巡撫,為楊嗣昌劾下獄,以智懷血疏訟

冤,得釋。以智,崇禎庚辰進士,授檢討。會李自成破潼關,范景文疏薦以智,召對

德政殿,語中機要,上撫幾稱善。京師陷,以智哭臨殯宮,至東華門,被執,加刑

毒,兩歌骨見,不屈。

賊敗,南奔,值馬、阮亂政,修怨欲殺之,遂流離嶺表。自作序篇,上述祖

德,下表隱志。變姓名,賣藥市中。桂王稱號肇慶,以與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

梧州,擢侍講學士,拜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旋罷相。固稱疾,屢詔不起。嘗曰:

“吾歸則負君,出則負親,吾其緇乎?”

行至平樂,被禁。其帥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擇,以智趨右,帥更

加禮敬,始聽為僧。更名弘智,字無可,別號藥地。

其閉關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錢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宮為僧者,問以智,澄

之曰:“君豈曾識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罷,上忽嘆曰:'求忠臣必

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請故,上曰:'早御經筵,有講官父巡撫河南,坐失機問

大辟,某薰衣,飾容止如常時。不孝若此,能為忠乎?聞新進士方以智,父亦系獄,

日號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訖復嘆,俄釋孔始,而辟河南巡撫,外廷亦知

其故乎?”澄之述其語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聲。

以智生有異稟,年十五,群經、子、史,略能背誦。博涉多通,自天文、輿

地、禮樂、律數、聲音、文字、書畫、醫藥、技勇之屬,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著書數十萬言,惟通雅、物理小識二書盛行於世。

(選自《清史稿》,有刪節)

10、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

A、以與推戴功,擢右中允擢:擔任

B、遇故中宮為僧者故:原先的、原來的

C、坐失機問大辟坐:入罪、定罪

D、友人錢澄之,亦客金陵客:做客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楊嗣昌劾下獄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B.吾其緇乎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C.求忠臣必于孝子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D.而辟河南巡撫而燕國見凌之恥除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以智的父親曾任湖廣巡撫,被楊嗣昌彈劾而獲罪,因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獲釋。

B.阮大鉞當權,由于原先結下仇怨,想找借口殺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螯慶即位,任方以智為右中允。罷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稱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樂被清兵搜出。清帥反復逼降無效,最后方以智逃出來當了和尚。

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會李自成破潼關,范景文疏薦以智,召對德政殿,語中機要,上撫幾稱善。

(4分)

(2)聞新進士方以智,父亦系獄,日號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4分)

(3)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第3題:①周昌者,沛人也。其從兄曰周苛,秦時皆為泗水卒史。沛公立為漢王,以周

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漢王四年,楚圍漢王滎陽急,漢王遁出,去,而使周苛

守滎陽城。楚破滎陽城,欲令周苛將。苛罵曰:“若趣降漢王!不然,今為虜矣!”

項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為御史大夫。

②昌為人強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

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日:“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

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

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①即止。而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

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

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耳于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

子幾廢。”

③是后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即萬歲之后不全也。高祖獨心不樂,悲

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趙堯年少,為符璽御史。趙堯進請問日:“陛下所為不

樂,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谷[]邪?備萬歲之后而趙王不能自全乎?”高祖

曰:“然。吾私憂之,不知所出。”堯曰:“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及呂后、太

子、群臣素所敬憚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誰可者?”堯曰: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獨昌可。”高

祖曰:“善。”於是乃召周昌,謂曰:“吾欲固煩公,公強為我相趙王。”周昌泣

曰:“臣初起從陛下,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于諸侯乎?"高祖曰:“吾極知其左

遷,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④高祖崩,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為不遣趙

王。於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謁高后,高后怒而罵周昌曰:“爾不知

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趙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至長安月

余,飲藥而死。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歲而死。(《史記?張丞相列傳》)

注:①留侯策:張良的計策,指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佑太子,以鞏固太子的地位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線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破滎陽城,欲令周苛將將:將軍,將領

B.非為趙王年少而戚夫人與呂后有卸邪谷人嫌隙,仇怨

C.昌既征,高后使使登趙王,趙王果來征:征召,被征召

D.微君,太子幾廢微:若非,不是

1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周昌為人強力,敢直言”的一組是()

①陛下獨宜為趙王置貴強相②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③而周昌廷爭之強④臣期……期……不奉詔

⑤陛下獨奈何中道而棄之于諸侯乎⑥周昌固為不遣趙王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11.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昌和堂兄周苛在秦時都曾擔任過泗泅水卒史。在沛公被封為漢王后,又

雙雙為沛公效勞。周苛在留守滎陽城的戰斗中被項羽烹殺,周昌后來則被漢王

任命為御史大夫。

B.周昌不畏強權,高帝騎著他的脖子,他仍挺直了脖子罵皇帝。“昌仰日”

三個字,把周昌耿直、剛強、不屈不撓的性格刻畫得非常突出。

C.周昌本來就口吃,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所以就口吃得更加厲害,

作者以“期”、“期”的口吃聲來寫當時周昌的情態,很確切地表現了他憨

厚,正直的性格特點。

D.周昌堅強耿直,從呂后、太子到滿朝文武,人人對他都一直敬畏。因此,

盡管周昌不愿意離開高祖,但高祖依然提拔了他,讓他輔佐趙王,去擔任趙王

的相國。

第4題:

第5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T3題(6分)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于齊。道衍之術迂大而閔辯;爽也文具難施;淳于髡久

與處,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爽,炙轂過髡。”田駢之屬皆已死

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

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

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械祥,鄙

偎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坯,序列著數萬言而

卒。因葬蘭陵。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上時屬:一類人

B荀卿乃適適:到……去

C楚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廢:殘廢

D序列著數互直而卒序:按次序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年五十始來游學于齊師不必賢于弟子

B齊尚脩列大夫之缺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著

C春申君死而荀卿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D因家蘭陵因利乘便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卿,是趙國人。五十歲的時候才到齊國來游說講學,,曾先后三次以宗師的身份擔

任齊國祭酒。

B荀子因人毀謗,不得以離開齊國,到了楚國,被春申君任命為蘭陵令。

C他認為齊國昏亂的君主拘泥于瑣碎禮節,再加上莊周等人狡猾多辯,敗壞了風俗。

D他推究儒家、墨宴、道家活動的成功和失敗,編次著述了文章便辭世了。

13、翻譯句子(9分)

(1)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3分)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3分)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分)

第6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T1題。(9分,每小題3分)

褚玲字溫理,九歲而孤,為叔父騾騎從事中郎隨所養。早有令譽,先達多以才器許

之。及長,美風儀,善占對,博學能屬文,詞義典實,不尚淫靡。陳天嘉

中,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還遷中書侍郎。

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贓污免。陳宣宗謂中書舍人蔡景歷日:“稽陰大

邑,久無良宰,卿文士之內,試思其人。”景歷進圻,帝曰:“甚善,卿言與朕意

同。”乃除山陰令。縣人張次的、王休達等與諸猾吏賄賂通奸,全丁大戶類多隱沒。

玲鎖次的等,具狀啟臺,宣帝手敕慰勞,并遣使助玲搜括,所出軍人八百余戶。時舍

人曹義達為宣帝所寵,縣人陳信家富,諂事義達,信父顯文恃勢橫暴。玲乃遣使執顯

文,鞭之一百,于是吏人股栗。信后因義達譜玲,竟坐免官。圻在任歲余,守祿俸而

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或以扮非百里才,日:“吾委輸

課最,不后列城,除殘去暴,奸吏局踏。若謂其不能自潤脂膏,則如來命,以為不達

從政,吾未服也。”時人以為信然。皇太子知價無還裝,手書賜粟米二百斛,于是還

都。后累遷御史中丞。

圻剛毅有膽決,善騎射。及為御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卒于官,皇太子親制志銘,

以表惟舊。所制章奏雜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見重于世。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有令譽令:美好

B、乃除山陰令除:免除官職

C、竟坐免官坐:因……獲罪

D、不堪自致致:奉養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因寄所托

B、乃除山陰令以其乃華山之陽名

之也

C、為叔父騾騎從事中郎隨所養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皇太子親制志銘,以表惟舊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10.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褚筠在山陰懲治了有財勢的不法之民,依法征兵役、勞役,并嚴懲了與皇帝

寵臣曹義達有密切關系的富民,使曹義達被免官。

B.褚雄少年時就有很好的聲譽。成人后能廣泛地學習,文章寫得典雅充實,不

崇尚過分的華麗。后升任中書侍郎。

C.由于山陰有很多依仗財勢的不法之徒,他們賄賂勾結官吏做不法之事,蔡景

歷向陳宣宗推薦褚圻任山陰縣令。

D.褚圻為官極清廉。因遭到非議,他如實申述自己能按標準辦理政事而不謀取

私利。后為御史中丞,受到人們稱贊。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建中,山陰縣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贓污免,高宗患之。(3

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宗手敕慰勞,并遣使助圻搜括,所出軍民八百馀戶。(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4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題:

第8題:

第9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

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

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

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

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

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

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

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選自《六國論》)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判:決定

B.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速:招致

C.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向:以前

D.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當:當……時候

9.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暴秦之欲無厭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舉匏尊以相屬

C.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D.趙嘗五戰于秦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引用古人的話,以"抱薪救火”為例證,說明以地事秦必然導致滅亡的嚴重后

果。

B.選文以齊、燕、趙三國滅亡的進程,具體論證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道

理。

C.這兩段文字體現了蘇洵文風特點:行文縱橫恣肆,氣勢逼人;語言樸素簡勁,富有

表現力。

D.兩段文字均采用對比論證及事實論證的方法,論證文章中心論點,發人深思,令人

警醒。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題。(18分)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

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鰥生說我曰:'距

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日:“長于臣。”沛公

S:“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的

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謝項王。”沛公曰:“諾。”

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15.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素善留侯張良善:友善,交好

B.距關,毋內諸侯內:接納

C.籍吏民,封府庫籍:登記,造冊

D.不如因善遇之遇:相逢,會面

1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①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②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B.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②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①良曰:“長于臣。”

②樊噲覆其盾于地

D.①沛公默然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17.下列語句編成四組,全部表現項伯“重義氣,少謀略”的一項是(3分)()

①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②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③

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至軍中,具以沛公

言報項王⑥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A.②③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⑤⑥

18.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項伯的本意是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張良,但他智短慮淺,頭腦簡單,在“信義”面

前,他不明是非,被張良蒙騙,被劉邦拉攏。

B.劉邦與項羽的為人處世相反,在這段文字中,劉邦的“四問”非常高明,清楚地表

現了他處變不驚、善于用人的性格特點。

C.從項伯夜馳至沛公軍,張良引他與劉邦相見一事可以看出,張良是這場宴會中劉邦

陣營的總導演,是一個善于謀略的大智者。

D.節選的這段文字,雖然沒有對項羽進行重點描寫,但從“項王許諾”一句中可以看

出,項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19.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螂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譯文:一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

李嬌傳

李嬌,趙州贊皇人,早孤,事母以孝聞。為兒童時,夢有神人遺之雙筆,自是漸有學

業。弱冠舉進士,累轉監察御史。時嶺南邕、嚴二州首領反叛,發兵討擊,高宗令矯

往監軍事。嬌乃宣朝旨,特赦其罪,親入獴洞以招諭之,叛者盡降,因罷兵而還,高

宗甚嘉之。累遷給事中,時酷吏來俊臣構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禮等三家,奏請誅

之,則天使嬌與大理少卿張德裕、侍御史劉憲覆其獄。德裕等雖知其枉,懼罪,并從

俊臣所奏。嬌曰:“豈有知其枉濫而不為申明哉!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

也。“乃與德裕等列其枉狀,由是忤旨,出為潤州司馬。詔入,轉鳳閣舍人。則天

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筆,皆特令嬌為之。

中宗即位,嬌以附會張易之兄弟,出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為懷州刺史,尋以年

老致仕。初,中宗崩,嬌密表請處置相王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踐祚,宮內獲其

表,以示侍臣。或請誅之,中書令張說曰:“矯雖不辯逆順,然亦為當時之謀,吠非

其主,不可追討其罪。”上從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節,危而不變,為臣則忠,

貳乃無赦。趙國公李崎,不知逆順,狀陳詭計,朕親覽焉。以其早負辭學,累居臺

輔,忍而莫言,特掩其惡。尋起為廬州別駕而卒。有文集五十卷。

(節選自《舊唐書?李嬌傳》)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1)夢有神人遺之雙筆(2)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B.(1)高宗甚嘉之(2)余嘉其能行古道

C.(1)并從俊臣所奏(2)吾從而師之

D.(1)及玄宗踐祚(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1)皆特令嬌為之(2)皆在衽席之下

B.(1)豈有知其枉濫而不為申明哉(2)吾嘗終日而思矣

C.(1)自是漸有學業(2)游于是乎始

D.(1)宮內獲其表(2)其皆出于此乎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李嬌“善于臨機處事”和“正直守義”的一組是

)

A.(1)崎乃宣朝旨,特赦其罪,親入獴洞以招諭之。

(2)矯曰:“豈有知其枉濫而不為申明哉!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B.(1)德裕等雖知其枉,懼罪,并從俊臣所奏。

(2)乃與德裕等列其枉狀,由是忤旨,出為潤州司馬。

C.(1)中宗即位,嬌以附會張易之兄弟,出為豫州刺史。

(2)事君之節,危而不變,為臣則忠,貳乃無赦。

D.(1)初,中宗崩,矯密表請處置相王諸子,勿令在京。

(2)然亦為當時之謀,吠非其主,不可追討其罪。

16.翻譯。

(1)乃與德裕等列其枉狀,由是忤旨,出為潤州司馬。(4分)

(2)睿宗即位,出為懷州刺史,尋以年老致仕(3分)

(3)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日:“何為其然也?”(3分)

第1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每題3分,共15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

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腫艄千里,旌旗蔽空,釀酒臨江,橫

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

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蟒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

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一一蘇軾《赤壁賦》

6、選出加橫線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正襟危坐而問客危:高高的B.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相繆:

互相盤繞

C.釀1臨江,橫槊賦詩醐酒:斟酒D.順流而東也東:向

東流

7、下列各組加橫線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蘇子愀然(2)何為其然也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寄蜉蟒于天地

A.(1)(2)不同,(3)(4)不同B.(1)(2)不同,(3)(4)相同

C.(1)(2)相同,(3)(4)相同D.(1)(2)相同,(3)(4)不同

8、下列句子與例句"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固一世之雄也

B、而又何羨乎

C、月出于東山之上

[)、客有吹洞簫者

9、翻譯下列兩個句子:(每題3分,共6分)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3分)

第1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參始微時,

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

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訕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

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

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

以為常。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

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參見人之有細

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子奮為中大夫。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乃謂奮曰:“若歸,試私

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

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奮既洗沐歸,閑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奮二百,

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與奮胡治乎?乃者

①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

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

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

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謚懿侯。子奮代侯。百

姓歌之曰:“蕭何為法,期②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

太史公日: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

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

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節選自《史記?曹相國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醺(ji酉ng):明確。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至何且死吾攻

趙,旦暮且下

B.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C.乃反取酒張坐飲良乃入,具

告沛公

D.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沛公曰:“孰與君少長?”

5.下列各組句子中,均表明曹參“清凈無為”的一組是()

①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②擇郡國吏木訕於文辭,重

厚長者

③至者,參輒飲以醇酒④吏舍日飲歌呼⑤亦歌呼與相應和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參起初地位卑微的時候,跟蕭何交好;等到后來一個做了將軍,一個做了相國,

有了深交。蕭何在臨終時,向皇上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

B.曹參代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完全遵循蕭何制定的法令,辦事無所變更,日夜痛

飲醇厚的美酒。

C.漢惠帝驚怪相國不理政事,懷疑是輕視自己,于是叫曹參的兒子回家后試著私下隨

意問問他的父親怎么回事。

D.司馬遷以史學家的眼光,評價曹參戰功的獲得借助了淮陰侯韓信的才干和力量。

7、把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⑴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3)

⑵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4)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3題。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日: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日:“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

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報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

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

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勿上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

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

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

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

提荊軻也,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

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

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

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9.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狠毒,刻毒B.愿大王少假借

之假借:寬容、原諒。

C.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謝:道謝D.秦王驚,自引而起引:

伸直身子

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發圖,圖窮而匕首見B.秦王還柱而走

C.卒起不意,盡失其度D.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

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中加點詞相同的一項是()

例:而乃以手共搏之

A.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B.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

C.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D.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

12.與“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句式相同的一項是(D)

A、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D、太子及其賓客知其事者

13、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5分)

(1)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第1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日:“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旦

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

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

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

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

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日: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鴛,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

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

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1.下列劃線字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A.完璧歸趙B.寧許以負秦曲

C.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D.畢禮而歸之

2.下列全是表現藺相如寬宏大量、重友為國的一組句子是()

①相如聞,不肯與會②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③相如引車避匿④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⑥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在“將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話從側面烘托了藺相如能忍能讓的性格,突出了他心

胸寬廣、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精神。

B.廉頗認為自己作為將軍,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戰功,藺相如憑借個人的口才獲得趙王的

提拔,根本沒有立什么功勞。

C.藺相如本是宦官頭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頗就以此來挖苦攻擊藺相如,稱之為“賤

人”,表現出一種不平衡的心理。

D.藺相如對廉頗的謙讓之舉,引起了門客不滿,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勸解,他的話傳至廉

頗耳中,深深地打動了廉頗。

第16題:

第17題: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選段,完成5-10題。(25分)

(甲)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

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

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歟!

(選自韓愈《師說》)

(乙)程師孟,字公辟,吳人。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瀘戎數犯渝州邊,使者

治所在萬州,相去遠,有警,率陜日①乃至。師孟奏徙于渝。夔部無常平粟,建請置

倉。適兇歲,振民不足,即矯發他儲,不俟報。吏懼白不可師孟曰必俟報餓者盡死

矣。竟發之。

徙河東路。晉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濁如黃河,俗謂之“天河”,可溉

灌。師孟勸民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裒②其事為《水利圖經》,頒之州縣。

出為江西轉運使。盜發袁州,州吏為耳目,久不獲,師孟械吏數輩送獄,盜即成擒。

知福州,筑子城,建學舍,治行最東南。徙廣州,州城為儂寇所毀,他日有警,民駭

竄,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惡不可筑。師孟在廣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聞

廣守備固,不敢東。時師孟已召還,朝廷念前功,以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

監。

賀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東向。師孟日:

“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戾③爭至暮,從者失色,師孟辭氣益厲,叱候者易之,

于是更與迎者東西向。明日,涿人餞于郊,疾馳過不顧。

師孟累領劇鎮,為政簡而嚴,罪非死者不以屬吏。發隱施伏如神,得豪惡不逞跌宕者

必痛懲艾之,至剿絕乃已,所部肅然。洪、福、廣、越為立生祠。

(選自《宋史?程師孟列傳》)

【注】①狹日,一天。②裒(p6u):聚集。③戾(ze):太陽過午。

5、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一共有四處。(4分)

吏懼白不可師孟曰必俟報餓者盡死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師孟勸民出錢開渠筑堰勸:勉勵

B、士大夫之族族:類

C、師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就:完成

D、官盛則近諛諛:奉承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的“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則恥師焉,惑矣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皆言土疏惡不可

筑師孟日

C、是故圣益圣D、商人

重利輕別離

8、下列各組中,分別表明程師孟處理事情“堅持原則”和“講究變通”最正確一組是

()(3分)

A、①知福州,筑子城,建學舍②裒其事為《水利圖經》

B、①師孟奏徙于渝②罪非死者不以屬

C、①師孟辭氣益厲,叱假者易之②即矯發他儲,不俟報

I)、①得豪惡不逞跌宕者必痛懲艾之②師孟日:“是卑我也。”不就列

9、下列對選段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師說》的作者韓愈連用三個對比,不僅在于闡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還揭示出

師道之不傳的深層原因,剖析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B、程師孟出任江西轉運使時,袁州一帶發生盜患。因為盜賊很狡猾,好久也不

能把他們抓獲,程師孟先整內部,然后一舉擒獲盜賊。

C、程師孟去祝賀契丹主誕辰,契丹方面卻讓當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

而坐,而讓宋使面東而坐,程師孟為保氣節堅決不入席。

D、程師孟多次擔任重要地區官吏,為政簡而嚴,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屬去處

置,對于為非作歹的人卻要斬盡殺絕。

10、翻譯語段中畫線的句子(9分)

(1)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3分)

(2)適兇歲,振民不足,即矯發他儲,不俟報。(3分)

(3)明日,涿人餞于郊,疾馳過不顧。(3分)

第18題: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綱,字文紀。少慷慨,尚風節。仕周為齊王憲參軍事。宣帝將殺憲,召僚屬誣

左其罪,綱矢死無槎辭。及憲誅,露車載尸,故吏奔匿,綱撫棺號慟,為瘞訖,

乃去。

事隋為太子洗馬。太子勇宴宮臣,左庶子唐令則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綱

曰:“令則官調護,乃自比倡優,進淫聲,惑視聽,誠使上聞之,豈不為殿下累

乎?臣請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為樂耳!”后勇廢,文帝切讓,官屬無

敢對,綱獨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資中人,得賢者輔而善,得不

肖導而惡,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過矣!”擢尚書右丞。大業末,賊帥何

潘仁劫為長史。

高祖受禪,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齊王元吉為并州總管,縱左右攘奪,民愁

苦,宇文歆諫,不聽。劉武周入太原,元吉懼,棄軍奔京師,并州陷。帝怒,謂

綱日:“王年少,不習事,故以歆及竇誕佐之。太原,興王地,兵十萬,粟支十

年,奈何一旦棄去?歆建此計,我當斬于軍。”綱曰:“王過惡,誕養成之。歆

事王淺,有闕必t爭。今賴歆計,使陛下不失愛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

日,帝悟,于是釋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賴,猜間朝廷。綱頻諫不見聽,遂乞骸骨,。帝罵曰:“卿為潘仁

長史,而羞朕尚書邪?”綱頓首曰:“潘仁,賊也,志殘殺,然每諫輒止,為其

長史,故無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內石,敢久為尚書乎?且臣事東

宮,東宮又與臣忤,是以上印綬。"帝謝曰:“知公直士,幸卒輔吾兒。”乃拜

太子少保,尚書、詹事如故。帝以綱隋名臣,手敕未嘗名。

貞觀四年,復為少師。每聽政,必詔綱與房玄齡、王珪侍坐。綱發言陳事,

毅然不可奪。及疾,帝遣玄齡至家存問。明年卒,年八十五,贈開府儀同三

司,謚日貞,太子為立

碑。

(選自《新唐書》第九十九卷,有刪改)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勇廢,文帝切讓讓,謙讓B.陛下功成,厚自

伐伐,夸耀

C.知公直士,幸卒輔吾兒幸,幸好D.毅然不可

奪奪,奪取

5.下列語句全都正面表現李綱是“直士”的一組是()(3分)

①召僚屬誣左其罪,綱矢死無稅辭。②綱撫棺號慟,為瘞訖,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④翼日,帝悟,于是釋歆。

⑤綱頻諫不見聽,遂乞骸骨。⑥每聽政,必詔綱與房玄齡、王珪

侍坐。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