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危急值報告流程及常見危急值臨床意義_第1頁
檢驗科危急值報告流程及常見危急值臨床意義_第2頁
檢驗科危急值報告流程及常見危急值臨床意義_第3頁
檢驗科危急值報告流程及常見危急值臨床意義_第4頁
檢驗科危急值報告流程及常見危急值臨床意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檢驗科危急值報告流程及常見危急值臨床意義危急值的快速處理1、核實信息:臨床科室接聽人核實危急值報告結果,核對患者基本信息,予以確認。2、記錄信息:接聽人及時將危急值患者的姓名、住院號(或門診號)、危急值項目及結果、接聽人及時間(至分鐘)等信息記錄在《危急值接獲記錄本》上。3、報告醫師:接聽人核對后,應立即報告病房值班醫師或經治醫師。4、患者處理:接診醫師應立即診察患者,遵循急危重患者搶救流程,迅速采取相應的臨床措施,及時書寫病程記錄,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交接班。5、對于經過經治醫師、值班醫師診察評估患者后不需立即處置的危急值,應在當日記錄該信息,允許當日多個未處置的危急值信息合并記錄。6、若單項危急值與輸入的某種藥物有直接關系,該藥物目前仍在輸注中,允許護士立即停止輸注該藥物。7、再次復查:患者處理后應適時復查危急值;若是臨床科室發現危急值與患者病情不相符時,接報醫師應與醫技科室檢查、檢驗報告人共同查找原因,必要時可以重新進行檢查、檢驗。HIV樣本的采集和處理樣本種類及相應的用途全血、血清、血漿、口腔黏膜滲出液、尿液、干血斑以及血液制品原料樣本可用于HIV抗體檢測。

全血、血清、血漿、病毒培養上清液以及血液制品原料樣本可用于HIV抗原檢測。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細胞數測定。血漿、干血斑可用于HIV-1病毒載量、基因亞型和基因型耐藥檢測。全血、淋巴細胞富集液、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血漿以及血液制品原料可用于HIV核酸定性與定量、基因型檢測和HIV-1分離培養。

操作步驟01采樣前準備根據檢測項目的具體要求,確定采集樣本的種類、處理、保存及運輸的時限和方法,按照臨床采血技術要求操作,遵守生物安全相關要求。采樣前應檢查所需物品是否已備齊,是否在有效期內,有無破損,是否足量,特別應檢查受檢者信息與樣本容器表面的標記是否一致,并注明樣本采集時間及唯一編碼。采集血液樣本宜選擇合適的室內(外)空間,受檢者坐(臥)于合適的位置。準備采血用具、皮膚消毒用品、采血管及試管架、硬質廢棄物容器等。口腔黏膜滲出液樣本應使用試劑盒提供的專用采樣工具,尿液樣本建議使用可保持尿液穩定的專用采尿管。收集血液制品原料樣本時,應詳細記錄制品的來源、生產日期、批號、使用者等信息。02樣本的編碼和記錄應制定樣本編碼的標準操作程序(SOP),規定樣本編碼的原則和方法,保證每一份樣本具有唯一性編碼(編號)采血前,先對試管或濾紙進行標記,核對后編碼。要將標簽貼在試管的側面,推薦使用預先印制好的、專門用于冷凍儲存的耐低溫標簽。干血斑濾紙應使用具有資質的產品。口腔黏膜滲出液樣本應采集口腔黏膜滲出液,不是唾液。尿液樣本準備好帶有唯一編碼的采尿管或者尿杯,并保留唯一編碼。應使用專門的樣本記錄本或登記表記錄樣本,同時錄入電腦保存。03樣本的采集和處理血液抗凝全血:消毒局部皮膚,用加有抗凝劑(EDTA鈉鹽或鉀鹽、枸櫞酸鈉、肝素)的真空采血管抽取適量靜脈血,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靜脈血,轉移至加有抗凝劑的試管中,輕輕顛倒混勻10-15次,備用。末梢全血消毒局部皮膚(成人和1歲以上兒童可選擇耳垂、中指、無名指或食指,1歲以下兒童采用足跟部)。用采血針刺破皮膚,用無菌紗布擦掉第一滴血。收集滴出的血液,備用。血漿根據檢測需要,選擇含適宜抗凝劑的采血管,按照采血管說明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漿;或將采集的抗凝全血1500~3000r/min離心15分鐘,上層即為血漿,吸出置于合適的容器中,備用。血清根據檢測需要,按照采血管說明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或用不含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抽取適量靜脈血,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靜脈血,轉移至無抗凝劑或含促凝劑的試管中放置1~2小時,待血液凝固、血塊收縮后再用1500~3000r/min離心15分鐘,吸出血清,置于合適的容器中,備用。淋巴細胞富集液將采集的抗凝全血1500~3000r/min離心15分鐘,吸取血漿層下的淋巴細胞富集液,置于合適的容器中,備用。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使用淋巴細胞分離液,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吸出PBMC層,置于合適的容器中,備用。抗凝劑的選擇根據檢測要求選用適當的抗凝劑,如CD4+和CD8+T淋巴細胞數測定可選用

EDTA

鉀鹽或鈉鹽、枸櫞酸鈉、肝素(如果血液不用于核酸檢測);HIV-1分離、核酸定性/定量檢測可選用EDTA鉀鹽或鈉鹽或枸櫞酸鈉。樣本采集后處理、保存、運輸的時限和條件,因不同的檢測項目而異,應參見相應檢測項目要求。

采血完成后的穿刺針頭必須丟棄于尖銳危險品容器內,妥善處理,防止發生職業暴露。干血斑根據需要,可將采集的各種血液樣本制備成干血斑,用于檢測。最常用的是用抗凝全血、末梢全血和血漿制備干血斑。用移液器從樣本管中吸取100μL抗凝全血(或血漿),對準濾紙印圈的中心處,將樣本滴在濾紙上;或將穿刺后自皮膚傷口流出的末梢全血直接滴加在濾紙印圈的中心處。根據需要,連續在數個印圈上滴加樣本。于室溫下自然干燥至少4小時(潮濕氣候下至少干燥24小時),不要加熱或堆疊血斑,勿與其他界面接觸。血斑充分干燥后,將其放入密封袋中,每張干血斑單獨保存,避免血斑之間的相互污染,同時放入干燥劑及濕度指示卡,密封包裝,保存備用。

尿液和口腔黏膜滲出液尿液: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采集樣本。尿液樣本可采集隨機尿,女性經期應取中段尿。口腔黏膜滲出液: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采集樣本。04樣本的保存用于抗體和抗原檢測的血清或血漿樣本,短期(1周)內進行檢測的可存放于2~8℃,一周以上應存放于-20℃以下。用于核酸檢測的血漿和血細胞樣本,4天內進行檢測的可存放于2-8℃;3個月以內應存放于-20℃以下;3個月以上應置于-70℃以下保存。口腔黏膜滲出液樣本應即刻使用,需要保存應以產品說明書為準。尿液快速檢測樣本保存條件以產品說明書為準。尿液樣本,使用專用采尿管,室溫下可保存2周;三個月之內存放宜在2~8℃;長期保存(三個月以上)的樣本凍存條件、是否添加防腐劑等以產品說明書為準。用于CD4+T淋巴細胞檢測的全血樣本,室溫保存,時間不超過48小時。如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4采用

CD45

設門,樣本保存不超過72小時。篩查結果為陽性的樣本應及時進行補充試驗;篩查結果為陰性的樣本,可根據具體需要決定保存時間,建議至少保存1個月。艾滋病檢測確證實驗室收到的篩查陽性樣本,無論補充試驗結果如何,均應保存剩余樣本,保存時間根據需要確定,建議至少保存3年,特殊用途或專項項目的樣本根據具體要求確定保存時間。補充試驗結果為陽性的樣本按照國家生物樣本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05樣本的運送全血、血漿的運送應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參照《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衛健委第45號令,2006年2月1日執行)。血液樣本運送時應采用三層容器對樣本進行包裝,隨樣本應附有與樣本唯一性編碼相對應的送檢單。送檢單應標明受檢者姓名、樣本種類等信息,并應放置在第二層和第三層容器之間。第一層容器:直接裝樣本,應防滲漏。樣本應置于帶蓋的試管內,試管上應有明顯的標記,標明樣本的唯一性編碼或受檢者姓名、種類和采集時間。在試管的周圍應墊有緩沖吸水材料,以免碰碎。

第二層容器:容納并保護第一層容器,可以裝若干個第一層容器。要求不易破碎、帶蓋、防滲漏、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處理。第三層容器:容納并保護第二層容器的運輸用外層包裝箱。外面要貼上醒目的標簽,注明數量、收樣和發件人及聯系方式,同時要注明“小心輕放、防止日曬、小心水浸、防止重壓、禁止倒立”等字樣,還應易于消毒。用于抗體檢測的血清和血漿樣本應在凍存條件下運送。用于CD4+和CD8+T淋巴細胞測定的樣本應在室溫下(18~25℃)運送。用于病毒載量檢測的樣本應在-20℃以下運輸。干血斑和尿液樣本應在室溫下(18~25℃)運送,可通過郵寄方式運送。血液制品樣本的運送按照血液制品有關使用說明執行。

運送樣本必須有記錄。06樣本的接收樣本包裹必須在具有處理感染性材料條件的實驗室內、由經過培訓的工作人員打開,打開包裹時應穿戴防護衣、戴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用后的包裹應及時進行消毒。核對樣本與送檢單,檢查樣本管有無破損和溢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