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水循環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 強化訓練-2025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_第1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水循環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 強化訓練-2025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_第2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水循環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 強化訓練-2025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_第3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水循環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 強化訓練-2025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_第4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水循環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 強化訓練-2025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球上的水第一節水循環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一、選擇題(2024·肇慶模擬)“水循環”模擬實驗的步驟如下:向燒瓶內加入適量的鹽水;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塊;在托盤上打若干孔洞;將裝置連接好并用酒精燈加熱燒瓶。下圖為實驗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該實驗未模擬出的水循環環節是()A.降水 B.地表徑流C.下滲 D.水汽輸送2.該模擬實驗主要體現的水循環意義是()A.使水體得以更新 B.塑造地表形態C.聯系了四大圈層 D.調節水熱分布(2024·廣東一模)地下鹽巖因擠壓作用出露地表,形成鹽底辟。西亞扎格羅斯山下發育大量鹽底辟,某大型鹽底辟一坡有土壤覆蓋,一坡鹽巖裸露。有土壤覆蓋的一側發育鹽溶洞,且鹽溶洞規模仍在擴大。下圖示意該大型鹽底辟兩側水循環的差異。據此完成3~4題。3鹽底辟有土壤覆蓋的一側蒸發更強,主要是因為()A.深層下滲量更小B.年降水量更大C.地表徑流量更大D.涵養水源更多4鹽溶洞僅出現在有土壤覆蓋的一側,主要取決于兩側()A.流水停留時間差異B.蒸發量差異C.溶解鹽輸出量差異D.巖性差異(2024·韶關模擬)我國天山北坡地區近幾十年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其綠洲經濟對地下水資源的依賴程度高。下圖示意天山北坡非冰川覆蓋區地下水儲量異常(表示某月份地下水相對基準的變化量)、降水量、融雪量的季節變化。據此完成5~6題。5.1990—2020年與2011—2018年兩個時間段的多年平均地下水儲量達到峰值的月份分別為()A.6月與5月 B.6月與7月C.7月與8月 D.5月與6月6.天山北坡非冰川覆蓋區地下水達到年內儲量峰值時的最主要補給來源是()A.冰川融水 B.積雪融水C.大氣降水 D.地表徑流(2024·濟南模擬)湖泊補給系數是湖泊流域面積與湖水面積之比,湖泊補給系數越大,湖泊受補給區內河流水情的影響越大。賽里木湖(下圖)位于天山西段伊犁盆地,湖面海拔2073米,湖泊面積458平方千米,湖泊補給系數僅為3.1左右,屬于微咸水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內陸湖泊。據此完成7~8題。7.導致賽里木湖湖泊補給系數較小的主要因素是()A.氣候 B.地形C.河流 D.植被8.湖泊補給系數較小會使賽里木湖()A.結冰期較長 B.水量較大C.水位變化較小 D.鹽度較小(2022·全國乙卷)下圖示意黃河桃花峪附近花園口水文站監測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兩次洪水過程的水位與流量的關系。讀圖,完成9~10題。9.1958年7月洪水過程中,圖中O、P兩點水位變化趨勢及兩點流速相比()A.O點水位上漲,流速較快B.O點水位回落,流速較慢C.P點水位上漲,流速較慢D.P點水位回落,流速較快10.圖示資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二、非選擇題11.(2022·遼寧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中深層地下水的開采超過其恢復和更新能力,會造成中深層地下水補給區的水位低于淺層地下水的水位,改變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方式。某科研團隊研究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簡稱TDS,即每升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固體量)分布特征,發現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位越低。下圖示意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TDS值的分布。(1)分析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位分布特征并推斷地下水流動方向。(2)簡述該盆地中深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3)說出為保持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應采取的措施。答案解析一、選擇題1.C2.D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酒精燈加熱燒瓶的過程模擬的是水循環的“蒸發”環節。玻璃導管內水以水蒸氣的形式進行運動,模擬的是水循環中的“水汽輸送”環節;水蒸氣在玻璃板下部遇冷凝結的過程是水循環中的“降水”環節;托盤上液態水可以自由移動模擬的是水循環的“地表徑流”環節。該實驗未模擬地表水的下滲和地下徑流環節。第2題,由材料可知,水的運動方向是單向的沒有回到最初的燒瓶,A錯誤;整個實驗過程中水體未和地表物質進行接觸,沒有改變任何形狀,因此沒有體現出塑造地表形態,B錯誤;該實驗中水主要以氣體的形式在大氣圈,以水體的形式在水圈、接觸巖石圈,缺少了生物圈,因此沒有體現出聯系了四大圈層,C錯誤;實驗中水循環的動力是加熱的酒精燈,具有一定的熱量,隨著水的運動發生了變化,因此該實驗體現出了調節水熱分布,D正確。3.D4.A解析:第3題,由圖可知,鹽底辟的深層下滲量為3.3mm/年,兩側沒有差別,故A錯誤。年降水量兩側都是350—400mm/年,故B錯誤。有土壤覆蓋的一側,由于水分下滲,地表徑流量更小,故C錯誤。降水量相同,由于一側有土壤覆蓋,土壤涵養水源多,因此蒸發強,故D正確。故選D。第4題,由于鹽巖極低的滲透率以及較強的流變性,鹽喀斯特地貌主要發育在鹽巖表面,鹽溶洞土壤覆蓋的一側,由于土壤存在,流水停留時間長,在水的溶蝕下,發育鹽溶洞;另外一側流水停留時間短,沒有發育溶洞,故A正確。蒸發量與溶洞形成無關,故B錯誤。形成溶洞的一側溶解鹽輸出量小,沒有土壤覆蓋的一側溶解鹽輸出量大,說明溶解鹽輸出量差異對溶洞形成影響小,故C錯誤。兩側都是巖鹽發育的鹽底辟,巖性無差異,故D錯誤。故選A。5.A6.B解析:第5題,讀圖,從1990—2020年多年平均來看,天山北坡的地下水儲量在夏季和春季較高,在秋季和冬季較低;自1月開始,地下水儲量不斷上升,在6月達到峰值;此后地下水儲量持續下降,在10月份達到最低值。自10月開始,地下水儲量又逐漸回升。從2011—2018年多年平均來看,天山北坡地下水儲量在5月達到峰值,在11月達到最低值,故A正確。第6題,地下水儲量的峰值出現于6月(或5月),早于降水峰值的出現時間7月(或6月),說明大氣降水對天山北坡地下水儲量達到峰值的補給作用比較有限,C錯誤;融雪量的峰值出現在4月(或3月),由于徑流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積雪融水補給地下水存在滯后,故受春季氣溫回升的影響,天山北坡的融雪量在4月(或3月)達到峰值,此后地下水儲量在6月(或5月)達到峰值,說明積雪融水是地下水達到年內儲量峰值的最主要補給來源,B正確;春季氣溫回升,冰川融水量不如夏季多,冰川融水補給有限;地表徑流來源于冰川融水、積雪融水、大氣降水等,其變化受三者影響,不是主要補給來源,D錯誤。7.B8.C解析:第7題,湖泊補給系數是湖泊流域面積與湖水面積之比,湖泊的流域面積是由分水嶺(山脈脊線)圍成的匯水區域。結合材料可知,賽里木湖位于伊犁盆地,四周群山環繞,流域封閉且面積較小,故導致賽里木湖湖泊補給系數較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8題,賽里木湖結冰期長主要是因為緯度較高,海拔高,溫度低;由材料“湖泊補給系數越大,湖泊受補給區內河流水情的影響越大”可知,賽里木湖湖泊補給系數較小,流域面積較小,匯入水量較小,湖泊水量較小;賽里木湖受補給區內河流水情的影響較小,水位變化較小;賽里木湖鹽度較小主要是因為有淡水補給,溫度低,蒸發量小。9.A10.C解析:第9題,洪水是指江河水量迅速增加及水位急劇上漲的現象。結合圖和所學知識可知,在流量和水位達到峰值之前,隨著流量和水位的不斷增加,落差不斷加大,河水流速較快;相反,在流量和水位峰值過后,隨著流量和水位下降,河水流速變慢。讀圖,O點所在的位置,洪水還未到達洪峰,因此O點的水位會上漲,流速較快,而P點表示此時洪峰已過,水位會回落,流速較慢。綜合上述分析,A正確,B、C、D錯誤。第10題,對比圖中兩條曲線可以看出,在1996年8月的洪水過程中,洪水水位較1958年7月高,而洪峰流量卻是1958年7月更大,1996年8月洪峰流量小卻水位高,據此推測出現如此“反常”現象的原因是1996年河床高,即使洪峰水量很小,水位也會較高,C正確,B、D錯誤。從圖文材料中無法判斷洪水含沙量情況,A錯誤。二、非選擇題11、解析:第(1)題,根據太原盆地中深層地下水TDS值分布可知,盆地北部及部分邊緣地帶TDS值較低,故其地下水水位較高,盆地中心部位TDS出現最大值,其地下水水位較低。由于盆地北部及部分邊緣地帶地下水水位較高,而盆地中心地帶地下水水位較低,故地下水應由周邊區域向中心地帶流動;盆地中心地帶地下水水位較低,且數值變化較大,故中心地帶地下水以垂直下滲為主。第(2)題,太原盆地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受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夏季降水多,該地風化強烈,裂隙發育較多,大氣降水在巖石裸露區直接入滲,可補給地下水。汾河等河流水量較大,由于該地地下水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可通過地層的裂隙不斷補給地下水。由于該地風化強烈,裂隙發育,該地中深層地下水水位較低,淺層地下水通過不斷地滲透補給中深層地下水。第(3)題,要嚴格落實水資源的管理制度,要嚴格保護地下水資源;通過雨季回灌,減少地下水開采,推進地下水采補平衡;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制度和用水定額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大力實施節水行動,加大宣傳,從生活中杜絕水資源的浪費,有序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培育耐旱作物,發展節水農業,減少大水漫灌,推進節水型社會的發展;同時要有序地將中深層地下水取水井陸續關閉,防止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水位進一步下降;中深層地下水更新速度慢,其污染主要來自城市的污水排放,完善城市污水處理排放體系,防止因污水排放下滲造成地下水污染。答案:(1)水位分布特征:盆地北部及部分邊緣地帶地下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