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_第1頁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_第2頁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_第3頁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_第4頁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NSA分冊

文檔修訂記錄

版本號日期修訂頁/修訂描述人員

2019/12/1

vl.O創建文檔

15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目錄

廣東省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NSA分冊..............................................I

1.概述.......................................................................4

1.1.5G組網架構簡介......................................................4

1.2.0PTI0N3X介紹.........................................................5

1.3.網絡整體質量目標要求.................................................5

2.錨點規劃優化原則...........................................................6

2.1.NSA錨點規劃原則和方法................................................6

2.1.1.NSA錨點規劃策略............................................................................................................6

2.1.2.4/5G鄰區規劃原則和方法..............................................................................................8

2.1.3.X2規劃原則和配置方法..................................................................................................9

2.2.錨點駐留優化.........................................................9

2.2.1.錨點優先方案(推薦).......................................................................................................9

2.2.2.愛立信設備錨點駐留實現.............................................................................................11

2.2.3.諾基亞設備錨點駐留實現.............................................................................................32

2.2.4.大唐設備錨點駐留實現.................................................................................................35

2.2.5.異廠家的SPID等方集...................................................................................................39

2.3.接入性能優化........................................................40

2.3.1.網絡性能評價指標.........................................................................................................40

2.3.2.錨點層基礎優化.............................................................................................................41

2.3.3.移動性優化.....................................................................................................................41

3.4/5G協同優化原則............................................................45

3.1.5G圖標顯木..........................................................45

3.2.NSA輔載波激活門限優化...............................................46

3.3.DI、D2教波關斷功能..................................................48

3.4.4/5G天饋繼承及優化方案..............................................49

3.5.不支持D7/D8終端規避功能使用........................................50

3.6.通過5G反開3D-MIMO功能提升4G網絡容量..............................52

3.7.NSA數據和VOLTE的協同...............................................55

4.4/5G協同優化方法及案例.....................................................60

4.1.4/5G協同優化路測指標優化............................................60

4.1.1.4/5G覆蓋協同優化原則及案例....................................................................................60

4.1.2.4/5G干擾協同優化原則及案例....................................................................................68

4.1.3.4/5G容量協同優化原則及案例....................................................................................74

4.2.4/5G協同優化網管指標優化...........................................84

4.2.1.4/5G網管接入類指標協同優化原則及案例................................................................84

4.2.2.4/5G服務完整性指標協同優化原則及案例................................................................87

2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4.2.3.4/5G利用率類指標林同優化原則及案例...................................................................93

4.3.4/5G協同優化案例...................................................98

4.3.1.案例1—NR和FDD錨點關系優化(?愛立信)...........................................................98

5.重點參數配置要求...........................................................101

5.1.愛立信參數設置建議.................................................116

附件:NSA錨點配置核查清單(分廠家)............................................120

華為...........................................................................120

硬件核查.....................................................................120

軟件核查.....................................................................120

功能開通.....................................................................120

功能驗證.....................................................................120

中興...........................................................................121

硬件配置.....................................................................121

錨點FDD........................................................................................................................................121

錨點TDD........................................................................................................................................122

軟件配置.....................................................................123

參數配置.....................................................................123

愛立信.........................................................................127

硬件核查.....................................................................127

軟件核查.....................................................................127

功能開通.....................................................................128

參數配置.....................................................................128

諾基亞.........................................................................129

硬件核查.....................................................................129

軟件核查.....................................................................129

功能開通.....................................................................129

功能驗證.....................................................................132

大唐...........................................................................134

硬件核查.....................................................................134

軟件核查.....................................................................134

功能開通.....................................................................134

參數配置.....................................................................140

3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1.概述

1.1.5G組網架構簡介

3Gpp協議定義了多種5G網絡部署方式,根據5G控制面錨點不同區分為兩大類:獨立

組網(SA)和非獨立組網(NSA):

SA(獨立組網):5G無線網與核心網之間的\AS信令(如注冊,鑒權等)通過5G基站

傳遞,5G可以獨立工作

NSA(非獨立組網):5G依附于4G基站工作的網絡架構,5G無線網與核心網之間的

NAS信令(如注冊,鑒權等)通過4G基站傳遞,5G無法獨立工作

SA優勢在于4G改造少,且一步到位,無二次改造成本,5G與4G異廠商組網靈活,且

端到端5G易拓展垂直行業;NSA優勢在于對核心網及傳輸網新建/改造難度低,對5G連

續覆蓋要求壓力小,目前國際運營商多選擇NSA,兩者的對比情況見下表:

對比維度NSASA

較優:支持大帶寬和低時延業務,便于拓展垂直

業務能力僅支持大帶寬業務

行業

4G/5G組網靈

較差:異廠商分流性能可能不理想較優:可異廠商

活度

方案4GVoLTEVo5G或者回落至4GVoLTE

語音能

性能同4GVo5G性能取決于56町蓋水平,VoLTE性能同4G

終端下行峰值速率優(4G/5G雙連接,NSA比SA優上行峰值速率優(終端5G雙發,SA比NSA優

吞吐7%)87%)

量上行邊緣速率優(尤其是FDD為錨點時)上行邊緣速率低(后續可增強)

基本性密蓋

同4G初期5G連續覆蓋壓力大

能性能

業務

連續較優:同4G,不涉及4G/5G系統間切換略差:初期未連續覆蓋時,4G/5G系統間切換多

無線改造較大:且未來升級SA不能復用,存在二次改造較小:4G升級支持與5G互操作,配置5G鄰

網改造

對4G1<

現網改

改造較?。悍桨敢簧壷С?G接入,需擴容:

造核心

方案二新建虛擬化設備,可升級支持5G新核心改造?。荷壷С峙c5G互操作

5G實無線難度較?。盒陆?G基站,與4G基站連接;連難度較大:新建5G基站,配苴4G鄰區:連續覆

施難度網續漫蓋壓力小,鄰區參數配置少蓋壓力大

4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核心難度較大:新建5G核心網,需與4G進行網絡、

不涉及

網業務、計費、網管等融合

國際運營商選

美國、韓國、日本、電信等主流運營商

2018年底支持測試,5G核心網成熟挑戰大,需重

產品成熟度2018年中支持測試

點推動

目前初期推薦采用NSAoption3X組網架構,LTE與5GNR新空口雙連接(LTE-NR

DC)的方式,4G基站(eNB)為主站(作為控制面錨點),5G基站(gNB)為輔站,同時對

原有的4G核心網進行升級(EPC-EPC+),從而實現控制面信令通過4G錨點傳輸,用戶面

數據由NR站點通過X2接口傳輸。

1.2.option3X介紹

NSA組網模式下,從LTE升級到5G,4G基站為了能夠承載5G的信令,升級為增強型

4G基站,也就是錨點,同時增加了4G增強型基站與5G基站的信令接口X2,用以管理5G

的用戶接入和5G用戶面數據傳輸。由此可見,NSA組網模式下,4G基站作為5G的錨點,

負責控制面信令傳輸,對于用戶的駐留和保持至關重要,錨點優化也是NSA組網的重點。

NSAOption3模式下,LTEeNodeB要作為NR錨點,對LTEeNodeB處理能力要求很

高。Option3X作為0ption3的優化方案,將NR作為數據匯聚和分發點,充分利用NR設

備處理能力更強的優勢,便捷提升網絡處理能力。

1.3.網絡整體質量目標要求

集團公司網絡部正組織開展“4/5G網絡質量協同攻堅大會戰”,5G商用初期重點是

有效提升用戶感知,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用戶感知評測指標指標要求

單驗通過率(不含傳輸原因)80%

建設合理

開通100M帶寬站點90%

5G下行速率150Mbps以上采樣點占比95%

5G下行平均速率>550Mbps

體驗優

5G上行速率2Mbps以上采樣點占比95%

5G上行平均速率>10Mbps

SgNB添加成功率>95%

占得上

LTE錨點覆蓋率>95%

NSA切換成功率>95%

駐留穩

NR掉線率<5%

測試指標滿足“占得上、駐留穩、體驗優”以下要求,具體優化過程涉及的指標見本

文。

5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知占得上駐留穩體驗優

5G

路測

評EG網時路測下行

LTE錨SgNBNSA切NSA切路測上下行上行高路測下

測絡測長NR掉上行低速

點覆蓋添加成換成功換控制行平均平均速率占行高速

指試覆駐線率低速率占

率功率率面時延吞吐率吞吐比占比

標蓋率留占比比

)=90%95.00%95.00%95%5.00%95.00%<350ms>45Mbps>550Mbps5.00%5.00%10.00%10.00%

2.錨點規劃優化原則

當前5G實施NSA組網模式,NSA終端必須占用錨點小區后,才能使用5G訓務樨升用

戶感知。錨點連續覆蓋是保證5G駐留的基本條件,因此錨點網絡應實現連續覆蓋目標,覆

蓋率不得低于現網4G水平,MR覆蓋率應高于98機如何及時將NSA終端遷移到錨點小區

并保證穩定占用,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當前NSA終端移動性策略遇到的重要問

題。

NSA錨點優化主要涉及NSA錨點規劃的原則與方法、錨點優先駐留策略、接入性能優

化、4/5G協同優化等內容,如下圖所示:

NSA錨點規劃策略錨點優先駐留功能及部署建議

4/5G鄰區規劃NSA錨點規劃錨點優先駐錨點容量、負荷分擔

原則和方法原則與方法留策略策略及參數建議

X2規劃原則和方法異廠冢的SPID方案

NSA錨點優化

主要內容

NSA接入重點KPINSA輔載波激活門限優化

錨點層基礎優化4/5G頻率協同

接入性能優化y7

NSA切換優化方法竺G協同優化4/5G天饋繼承及優化方案

及參數配置5G反開3D-MIM0提升4G網

絡容量

2.1.NSA錨點規劃原則和方法

2.1.1.NSA錨點規劃策略

NSA組網的4G錨點選擇,需要綜合考慮諸多因素,如產業成熟、載頻性能(覆蓋、容

量)、投資成本(利舊現網、NR與LTE可實現共站建設降低X2接口工程成本)、能夠快

速建網部署等。

6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2.1.1.1.錨點頻點選擇策略

錨點選擇主要基于終端支持能力、候選錨點覆蓋/容量、基礎性能等維度考慮,基本原

則如下:

評估維度評估方法概述

選擇NSA終端支持度最高的頻點作為錨點:例如當前高通X50、

終端支持能力海思Balong5000及后續芯片終端均支持FDD1800和F頻段作為

錨點

NSA錨點必須做到覆蓋連續,否則在無錨點覆蓋的區域無法添加

5G;同時錨點的覆蓋范圍一定要大于5G覆蓋范圍;

商用終端所支持的NSA錨點有限,對于主流終端所支持的錨點,

錨點覆蓋水平如果當前覆蓋較差則必要時需要進行新建站補盲。

錨點覆蓋水平參考現網VoLTE建網標準。要求錨點可選頻段覆蓋

率滿足DLR5RP>T08dBm的樣本比例要達到95%,才能滿足NSA

組網需求。

考慮錨點本身容量需求及未來分流功能的使用,優先選擇上下行

錨點容量

頻帶寬容量大的頻點作為高優先級錨點

若錨點各頻點的基礎性能(包括接入、切換成功率、掉話率、

RRC重建二匕、乒乓切換次數等)存在較大差異,并且基礎性能差

錨點基礎性能

的頻點難以優化提升,則建議優先選擇基礎性能好的頻點作為

NSA高優先級錨點

基于以上分析,我省推薦的錨點網絡配置為FDD1800單層網,降低結構和參數優化的

復雜度,提升用戶感知,在FDD1800單一頻點覆蓋不連續的區域,可以使用TDDF頻點來

補充覆蓋。

2.1.1.2.單雙錨點配置策略

下表為單、雙錨點特點比較:

對比維度雙錨點單錨點

建單錨商至磋覆蓋,則與雙錨點

覆蓋雙錨點覆蓋互助差異??;若單鋪點不連續覆蓋,

則5G性能受損

錨點總容量大,高負荷場景NSA終錨點總容量小,高負荷場景NSA終端

容量

端負載均衡空間大無負載均衡能力

錨點小區間同時涉及同頻、異頻切

性能換,單錨點覆蓋不連續場景異頻切錨點小區間僅涉及同頻切換

換過多影響性能

7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優化多層網優化,工作量較單錨點翻倍僅需對單層網優化

單雙錨點選擇原則:

1、5G建網初期NSA用戶數少,推薦使用單錨點,便于快速開通優化滿足5G商用,后

續根據分流策略及NSA用戶數增長等可按需開通多錨點;

2、針對當前單錨點覆蓋不連續場景,可以通過雙錨點做臨時覆蓋過渡;待高優先級

錨點覆蓋補充連續后再退回單錨點配置。

2.1.1.3.詳細錨點選擇方法

基于選定的頻段和頻點,規劃具體的錨點小區時,同樣涉及兩種方式:5G建設區域內

錨點頻點所有小區、5G建設區域內錨點頻點部分小區,兩種方式特點如下:

第一種方式優點:當前處于5G規模建設階段,5G站點逐漸從點到線到面擴展,覆蓋

范圍越來越大。若逐步對5G規劃區域內的錨點小區進行NSA功能配置,由于工程建設批次

多時間緊,容易存在錨點漏改造問題,影響5G單驗及優化進度,同時商用階段影響用戶體

驗,另外對于錨點相關的4-5G鄰區配置及錨點優先級功能應用等優億工作均可能產生問

題。若按照5G工期,對規劃范圍內錨點頻點所有小區批量進行NSA鋪點功能配置工作,則

整體效率更高,且漏配錯配問題均可高效規避和解決,因此推薦5G建設區域所有錨點小區

均進行NSA功能配置,但4-5G鄰區則按需添加,且如果廠家支持,需通過參數配置,保證

只有錨點配置了5G鄰區時,SIB2消息中廣播upperlayerindication-rl5,終端才能顯示

駐留在5Go

第二種方式優點:錨點層在滿足連續覆蓋的基礎上,選擇盡量少的小區,減少錨點層

切換,減少鄰區配置數量,有利于網絡性能的提升。在建網初期,建議只升級與NR共站

的LTE站點和第一圈鄰區的站點作為錨點站點。

目前為保證用戶占用5G后的用戶感知,優先推薦第二種方式進行錨點小區選擇。如選

擇第一種方式,也需要在配置參數時進行控制,只選擇與NR共站或第一圈鄰區的錨點站

點配置相關的參數。

2.1.2.4/5G鄰區規劃原則和方法

4G與5G之間鄰區規劃的基本原則,是與5G小區存在重疊覆蓋關系的所有錨點小區,

都需要將該5G小區配置為鄰區。在現網實際規劃時,有兩種主要方式:

1、共扇區鄰區繼承方式

步驟1:提取某5G小區(A)對應的共扇區4G錨點小區(B)所有的同頻鄰區關系

(C-Z);

步驟2:針對同頻鄰區對應的每個4G錨點小區(C-Z),均添加5G小區(A)作為4G-

5G鄰區關系;

步驟3:對于鄰區超規格的情況,提取“特定兩小區間切換”話統指標,按照切換次

數從多到少排序,優先參考切換次數多的同頻鄰區關系添加4G-5G的鄰區關系。

需說明的是,切換嘗試次數的門限可以基于各本地網的鄰區配置規格調整;鄰區規格以各

廠家提供為準。

8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2、地理拓撲規劃方式

步盛1:梳理并核實5G建設區域內的錨點小區工程參數,包含經緯度、方位角、站高

等關鍵數據;

步驟2:以2層鄰區范圍為基準,圈定5G站點周邊的錨點小區(包含4/5G共站鄰

區),密集城區對應800m左右距離;

步驟3:對于鄰區超規格的情況,則優先考慮鄰區層數更小、方位角相向的配置4G-5G

鄰區關系。

需說明的是,基于地理拓撲規劃鄰區一般基于工具實現;鄰區層數、方位角相向等實

現方式依托于工具能力。

如果錨點覆蓋連續且已完成基礎性能優化,且錨點與5G站點1比1建設,則可以直接

繼承共扇區鄰區,即某錨點小區的所有同頻4G鄰區,均需添加與該鋪點小區同扇區的5G

小區為4-5G鄰區;若錨點未連續覆蓋,則優先推薦基于地理拓撲規劃的方式?,F階段推薦

采用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5G的鄰區規劃。

規劃完成后,根據現場實測情況,進行鄰區的相應優化,保證終端測試的連續性,NR

鄰區增補后,需要核查對應錨點LTE的鄰區關系以及NR對應的錨點關系需要重新梳理,避

免NR小區間配置鄰區后,對應的錨點無鄰區。

2.1.3.X2規劃原則和配置方法

X2基于4G與5G之間的鄰區規劃,與錨點4G小區存在鄰區關系的所有5G小區所在的

gNodeB,都要跟該錨點eNodeB規劃X2關系。共網管場景下,X2鏈路可通過X2自建立功

能直接自動配置,其他場景則通過手工方式配置。

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X2鏈路數量超規格的問題,針對此問題建議結合4G特定兩小

區間切換指標,對切換頻度較低的現有鄰區和X2配置進行精簡。

2.2.錨點駐留優化

2.2.1.錨點優先方案(推薦)

當前5G實施NSA組網模式,\SA終端必須占用錨點小區后,才能使用5G業務提升用

戶感知。如何及時將NSA終端遷移到錨點小區并保證穩定占用,是當前NSA終端移動性策

略遇到的重要問題。目前推薦的方案是開啟定向切換功能實現錨點優先(華為、中興均已

實現)。5G建設區域內4G非錨點小區均建議開啟定向切換功能,以實現“占得上”和

“留得住”兩大能力:

“占得上”:非錨點側開啟該功能,可實現在初始接入、切換入、RRC釋放等場景觸

發NSA用戶快速從非錨點網絡遷移到錨點網絡;

“留得住”:錨點側開啟該功能,依托4/5G移動性參數解耦和RRC釋放消息攜帶專屬

優先級,可保證NSA用戶穩定駐留錨點網絡。

9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2.2.1.1.功能介紹

5GUE接入非錨點小區,如果它的鄰區中存在錨點鄰區,則在連接態下主動發起向錨

點鄰區的定向切換,或在RRC釋放過程中攜帶IMMCI重選信息引導NSA終端遷移至錨點小

區。

在錨點小區通過獨立的移動性策略和RRC釋放過程中攜帶IMMCI重選信息確保NSA終

端在錨點小區/頻點的穩定占用,多功能配合使用,達到優先占用錨點的目的。

非錨點小區策略錨點小區策略

空閑態:NSA終端的IMMCI重選空閑態:NSA終端的IMMCI重選;

連接態:非錨點到錨點定向切換;

連接態:獨立的移動策略,通過配置

獨立的移動策略,通過配置NSA獨

NSA獨立的A1/A2/A4/A5事件等,確保

立的A1/A2/A4/A5事件等,確保在

在錨點小區穩定駐留

錨點小區穩定駐留

高負荷:LB/CLB不選N5A用戶:

NSA優先占用錨點小區方案典型場景過程如下所示:

開機占朋弱點1o

定向哨定向重選

定向礴空閑態和連接態禁止負荷均衡切換出搐點

程點空洞時,切

渙/里卻歸藤點

謝疏執行獨立移動性策略,穩定占用錨點

空閑翻I行IMMQ更選策略,穩定占用鑄點

2

第一:在非錨點和錨點都有覆蓋的區域,當NSA終端開機占用非錨點時,可定向切換

至錨點小區(非錨點小區添加錨點小區為鄰區關系)【需要在非錨點小區配置NSA定向切

換和定向重選功能】

第二:NSA終端占用到錨點小區后,執行獨立的移動性策略,確保在錨點上的穩定駐

留【需要在錨點小區配置NSA終端獨立的A1/A2/A4/A5。配置空閑態IMMCI重選】;且高

負荷時禁止將NSA終端負荷均衡到其他頻點【需要在錨點小區配置NSA終端過濾功能】

第三:當錨點小區無覆蓋時,基于覆蓋切換/重選至非錨點小區,且在非錨點小區執行

NSA終端獨立的移動性策略【需要在非錨點小區為NSA終端配置獨立的A1/A2/A4/A5和空

閑態IMMCI重選,使NSA終端更容易切換/重選到錨點】;

第四:當NSA終端移動到錨點小區的覆蓋區域時,定向切換/基于覆蓋切換/IMMCI重

選到錨點小區

10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2.2.1.2.錨點優先駐留策略及容量分擔策略

大多數場景下LTE的頻率優先級設置為E>D>F=FDD,錨點專用優先級建議

>1.8GFDD或F頻段配置為NSA錨點,設置為高優先級;(下圖以FDD1800是錨點

為例;如果是雙錨點,可配置FDD1800優先級7,F頻段優先級6,其余頻段優先

級0;如果是F單錨點,可配置F優先級6或7,其余配置為0)

>其余頻段配置為非NSA錨點,則設置NSA錨點優先級為0,表示不能作為NSA錨

點;

NSA錨點專LTE戴波優先

用優先級級

LTEFDD1800@25M優先級6-

優先級0或6<LTETDDF頻段@3OM優先級5

非基于

,優先級0LTETDDD?ffi?@60M優先級6

點4G業

置務駐

最:優先級0順的E頻段留策

等略的

優先

優先皴

'優宓RO3

I

錨點配置方案

通常錨點FDD/F負荷較小,基于錨點優先功能將NSA用戶遷移到錨點小區后,錨點無

容量壓力。

部分場景下,錨點FDD/F承擔了較多的容量壓力,如果出現錨點容量受限場景,會影

響NSA用戶的感知。建議錨點小區繼承現網LTE負荷均衡策略配置或者開啟負荷均衡功

能,讓非NSA用戶負荷均衡到非鋪點小區,NSA用戶留在錨點小區從而享受5G服務。NSA

終端做VoLTE業務時由錨點切換非錨點使用A5事件,如果錨點是FDD1800,且已經實施了

語數分層策略將語音已經承載在FDD1800,則門限配置參考現網普通4G終端。

錨點小區進行負荷均衡的時候,為了防止在連接態和空閑態將NSA終端均衡切換到其

他小區,需要配置NSA用戶過濾功能。

2.2.2.愛立信設備錨點駐留實現

愛立信的EN-DC部署方案允許將任何LTE載波配置為EN-DC錨點。但是,在特定的網

絡部署中,某些載波可能不適合用作錨點。下文提供了選擇合適錨點的標準。

如果將所有LTE載波都設置為錨點,那么具有5G功能的UE可以用其駐留的任何LTE

載波作為EN-DC的錨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部署EN-DC,而無需對現有LTE移動性和話

務量管理策略進行任何更改。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推薦的方法。

11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如果僅將某些LTE載波設置為錨點,則5G服務僅適用于駐留在鋪點載波上的那些

UEo任何駐留在非錨點載波上的UE必須移至錨點載波以獲得5G服務。如果現有的移動性

和話務量管理策略無法做到這一點,則在部署5G時需要更改移動性策略。下文說明了如何

進行更改以將5GUE導向錨點載波。

2.2.2.1,選擇合適的錨點載波

以下各節介紹了決定LTE載波是否適合作為EN-DC錨點的標準。

標準EN-DC頻段組合

在3GPPTS38.101-3中規定了允許進行EN-DC的頻段組合。

在特定的網絡部署中,可能不允許LTE和NR的某些組合。如果LTE載波與已部署的NR載

波沒有允許的頻段組合,則不能將其用作錨點載波。

UE支持EN-DC頻段組合

3GPPTS38.331中規定,UE在IEUE-MRDCCapability中上報其支持的EN-DC頻段組合列

表。

由于兩個載波UL輸時的RF限制,許多UE不支持共享同一UE功率放大器的EN-DC頻段組

合。

典型的UE實現是希望以下每個頻帶組中的頻段能共享相同的功率放大器:

FDDbandsbelow1GHz

FDDbandsabove1GHz

TDDbandsbelow6GHz

UE不太可能支持落在這些頻帶組之一中的EN-DCinter-band組合,因此應避免使用。例

如,如果將NR部署在低頻帶(低于1GHz)中,則LTE錨點應位于中頻帶(高于1

GHz)o

注意,3GppTS38.101-3允許某些頻段的intra-bandEN-DC,如在B41內。

在特定的網絡部署中,一些LTE載波可能沒有UE支持的EN-DC組合。如果是這樣,則該載

波不適合作為錨點載波。

UE支持同時接受和發送

如3GppTS38.331中所規定的,UE使用IEMRDC參數在每個EN-DC頻段組合上指示其是

否支持同時接收和發送(simultaneousRxTxInterBandENDC)(>

注意,UE支持同時接收和發送是在該頻段組合上設置EN-DC的先決條件。在特定的網絡部

署中,一些LTE載波可能沒有支持UE同時接收和發送的EN-DC組合。如果是這樣,則該載

波不適合作為錨點載波。

注意,如果UE支持頻段組合,則其通常還支持在該頻段組合上的同時接收和發送。

12

5G優化寶典:45G協同優化指導手冊

潛在的IM干擾和單UL允許

在兩個不同頻率(例如,LTE頻率和NR頻率)上同時發送的UE可產生第二階和第三階互

調(IM)乘積。如果落在UE正在使用的接收頻段內,則它們可能會干擾下行鏈路的接收。

如果干擾足夠強,則可能會影響性能。

在某些EN-DC頻段組合上可能會出現此問題,其中在LTE和NR頻率上的同時傳輸可能會導

致IM乘積落在LTE下行鏈路接收頻段之內,從而引起干擾。

通過不在兩個頻率上同時發送,可以避免此類IM干擾。因此,3Gpp提供了一種機制,通

過該機制UE可以表明其支持在有潛在問題的EN-DC頻段組合上的進行單個上行鏈路傳輸。

這種有潛在問題的組合在3Gpp38.101-3中被標記為“單UL允許”。UE可以使用3GPPTS

38.331中指定的IEMRDC參數(singleUL-Transmission)表明它們在特定的EN-DC組合

上支持單個上行鏈路。

標記為“單UL允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