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PAGE1專題17中國現代史(非選擇題)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2024上??s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向社會主義過渡)1.考查時段有兩個:一是新中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建設成果;二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取得的建設成果。2.多以歷史短文的形式加以考查,著重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和對國家認識的深化,從家國情懷角度提升學生對民族、國家、政權的認同。202318深圳窗口(改革開放)2022工人新村賞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向社會主義過渡)2020一個村支書的筆記1.(2024·山東·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5—1947年上海工業分行業資本占比情況1947年,上海有工廠7738家、工人367433人,分別占全國12個主要城市工廠、工人總數的60%、61%。上海解放前夕,外國資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電力供應,73%的自來水供應,97%的煤氣供應,100%的電話和電車經營。官僚資本企業擁有的煉鋼爐占全市總數的85.7%,鋼產量占89.3%;擁有的紗錠和布機分別占全市總數的38.5%和59.2%——摘編自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等材料二1949—1957年上海輕、重工業產值和占比變化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的工業品絕大部分供應全國,不少工廠為國家重點建設的156個項目生產配套設備。1953—1957年,上海共有272家輕紡類工廠內遷。整個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機器設備計有6000多臺。1956年,上海進行了第一次工業大改組,全市2萬多個工廠分行業成立了83個行政性專業工業公司——摘編自《上海統計年鑒》等提取材料信息,以“上?!たs影”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論題:上?!たs影論述:上海既是舊中國遭受殖民侵略落后挨打的縮影,也是新中國翻天覆地發展騰飛的縮影。舊中國曾遭受外國列強侵略,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壓迫,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之中,政治長期動蕩、經濟畸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圖9中1945—1947年上海工業分行業資本占比情況可知,上海解放前夕,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占據并控制了全市主要行業和重點行業。體現了上海在舊中國具有濃厚半封建半殖民色彩。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百廢待興,黨領導人民,通過土地改革、鼓勵工商業發展、統一財經、穩定物價等措施恢復發展經濟,又通過一五計劃奠定了工業化基礎,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改造完成對生產關系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圖10中1949—1957年上海輕、重工業產值和占比變化情況可知,上海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全國經濟中心之一,經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后,上海經濟秩序穩定,輕重工業穩步提升,比例合理調整,經過改造,上海經濟獲得新生??傊?,上海在解放前,遭受外國侵略、經濟畸形發展,是舊中國落后挨打的縮影,而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在國民經濟恢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等過程中,經過一系列變革,迎來新生,是新中國發展騰飛的縮影。【解析】本題是論述題歷史短文撰寫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前后的上海。首先解讀材料,材料主要講述了上海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經濟結構、經濟比例和經濟發展情況,材料要求提取材料信息,以“上?!たs影”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通過前后對比可知,上海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既是舊中國遭受殖民侵略落后挨打的縮影,也是新中國翻天覆地發展騰飛的縮影。其次根據“上?!たs影”為主題,圍繞上海既是舊中國遭受殖民侵略落后挨打的縮影,也是新中國翻天覆地發展騰飛的縮影。進行史實對比論證。舊中國曾遭受外國列強侵略,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壓迫,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之中,政治長期動蕩、經濟畸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圖9中1945—1947年上海工業分行業資本占比情況可知,上海解放前夕,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占據并控制了全市主要行業和重點行業。體現了上海在舊中國具有濃厚半封建半殖民色彩。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百廢待興,黨領導人民,通過土地改革、鼓勵工商業發展、統一財經、穩定物價等措施恢復發展經濟,又通過一五計劃奠定了工業化基礎,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改造完成對生產關系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圖10中1949—1957年上海輕、重工業產值和占比變化情況可知,上海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全國經濟中心之一,經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后,上海經濟秩序穩定,輕重工業穩步提升,比例合理調整,經過改造,上海經濟獲得新生。最后總結提升:總之,上海在解放前,遭受外國侵略、經濟畸形發展,是舊中國落后挨打的縮影,而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在國民經濟恢復、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等過程中,經過一系列變革,迎來新生,是新中國發展騰飛的縮影。2.(2023·山東·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份人才招聘啟事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業區在《廣州日報》登載了一份人才招聘啟事。為適應我區建設發展需要,經上級批準,擬在廣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為期一年。結業后,由我區統一分配到區內各企業工作。凡符合下述條件的職工均可報考: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談吐及待人接物堅持“五講四美”;2.大專院校理工和財經專業畢業,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3.具有初等英語基礎;4.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中文水平;5.年齡在45歲以下,身體健康?!幽险仔瘛渡钲谟洃洠?949—2009》結合材料,以“深圳·窗口”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參考答案★——示例: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1978年12月,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也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1980年5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深圳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港澳臺,便于發揮對外窗口的功能。為進一步推進開放,實現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標,1981年9月,深圳蛇口工業區發布人才招聘啟事,招收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從招聘啟事的信息中可以看到當時深圳發展的縮影,應聘人員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堅持“五講四美”,體現了社會主義性質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理工、財經專業畢業、有初等英語基礎,這是對企業管理技術人才的初步要求,反映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的;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中文水平是對應聘人員綜合能力的要求,以及在對外交流中的必備技能;年齡在45歲以下,身體健康,說明招聘條件比較廣泛,也反映了中國當時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的稀缺性。所有招聘條件,其目的都是為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培養人才。綜上所述,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其對人才的需求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的關鍵一環?!窘馕觥俊窘馕觥勘绢}為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1981年(中國)。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首選,提煉以及明確短文題目,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材料,確定歷史小短文題目為: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其次,圍繞確定的題目: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背景描述,如:示例: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1978年12月,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也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1980年5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深圳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港澳臺,便于發揮對外窗口的功能。然后,結合所學“改革開放”的知識以及材料信息“一份人才招聘啟事”,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如:為進一步推進開放,實現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標,1981年9月,深圳蛇口工業區發布人才招聘啟事,招收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從招聘啟事的信息中可以看到當時深圳發展的縮影,應聘人員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堅持“五講四美”,體現了社會主義性質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理工、財經專業畢業、有初等英語基礎,這是對企業管理技術人才的初步要求,反映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的;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中文水平是對應聘人員綜合能力的要求,以及在對外交流中的必備技能;年齡在45歲以下,身體健康,說明招聘條件比較廣泛,也反映了中國當時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的稀缺性。所有招聘條件,其目的都是為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培養人才。最后,對明確的題目再次總結升華,說明論題的準確性,如:綜上所述,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其對人才的需求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的關鍵一環。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3.(2022·山東·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歷史的透視:一幅宣傳畫結合所學知識,以“《工人新村》賞析"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舉例:(1)材料性質類信息:1952年的宣傳畫《工人新村》;(2)經濟生活類信息:工廠、自來水、自行車、電燈、生產模范錦旗、玩具飛機和玩具汽車等;(3)政治寓意類信息:紅旗、向日葵、鴿子、報紙等;(4)場景主題類信息:整齊的房子、干凈的街道、喜悅的表情、和諧融洽的氛圍等。(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二)層次要求:層次1:提取信息不夠完整,只能從材料中獲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層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較全面,并能對信息進行合理的分類歸納。闡述角度:(闡述應主要包括三個角度)(1)結合工廠、生產模范錦旗等信息,聯系新中國成立后恢復國民經濟的努力,從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闡述;(2)結合鴿子、和諧融洽的氛圍等信息,聯系新中國成立后鞏固政權的一系列斗爭,從社會穩定、人民熱愛和平的角度闡述;(3)結合紅旗、向日葵等信息,從人民擁護黨的領導、認同新生政權的角度闡述。(若從其他角度闡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層次要求:(按照不同層級對每個角度的闡述進行評價)層次1:能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象之間建立起簡單聯系,并加以簡要說明;層次2:能結合時代背景,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象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系,并在概括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完整、充分的闡釋說明。(三)歷史表述層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詞不達意;層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夠清晰,語言不夠流暢層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邏輯嚴密,語言流暢。參考示例:《工人新村》賞析《工人新村》是1952年由孫佳桐、何正慈所作的宣傳畫。該宣傳畫以寫實的風格,描畫了一幅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出現翻天覆地巨變的工人新村新畫卷。在畫卷中,整齊的房子、干凈的街道,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遠處工廠里的紅旗高高飄揚,近處人人面帶喜悅的表情,天空中鴿子歡快的飛翔。呈現出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主人們生活甜美、氛圍和諧融洽的景象。從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經過3年多的艱苦奮斗,新中國勝利完成了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工作,主要工農業生產達到并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最高水平。宣傳畫中,工廠以及生產模范旗,寬敞整潔的房屋,房檐上的電燈,工人的自行車,小孩的玩具飛機和玩具汽車,等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民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及工業建設,并表現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宣傳畫中的向日葵、紅旗、側面反映了人民對新中國的認同對黨和國家的信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的政策。1950年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侵略朝鮮的同時,美國還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宣傳畫中,天上飛翔的“和平鴿”,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對和平的向往。宣傳畫是以鼓動、制造社會輿論和氣氛為目的的繪畫。宣傳的不僅僅是美術作品,還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政治宣傳畫往往體現國家意志?!豆と诵麓濉吠ㄟ^宣傳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意在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新中國工業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使得《工人新村》畫卷有著極強的藝術和史料價值?!窘馕觥俊窘馕觥勘绢}考查1949—1952年新中國國民經濟恢復的概況。解答本題首先要審清題意,理清答題思路。本題以一幅圖片的形式出現,要求以“《工人新村》賞析”為題目,寫一則歷史短文,答題思路應該是宣傳畫圖片內容的概述,結合“1952年”以及圖片內容,分析該宣傳畫所處的時代背景,最后結合宣傳畫內容、背景,總結其影響。首先,寫上“《工人新村》賞析”這一題目,根據材料信息,概述其內容并表述成文,內容包括圖片大部分信息并簡短描述等等;總體說一下畫面給人的感覺。其次,結合圖片內容,分析其背景:政治上,經濟上,有什么作用結合材料信息進行分析。最后,結合圖片,政治宣傳畫帶有明顯政治色彩,分析其影響,體現新中國的國家性質;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為工業化作出貢獻。等總結性表述即可。4.(2020·山東·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匀A東師范大學中國當代史研究中心《一個村支書的工作筆記》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有哪些史料價值?!敬鸢浮拷嵌刃畔⑻崛∈妨蟽r值材料來源材料選自一個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筆記。村黨支部書記是農村基層干部,作為改革的親歷者,其工作筆記是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內容農業責任制、抓致富、先富帶后富、評選致富戶等,反映了農村改革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脫貧致富、重視經濟發展的情況。可用于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筆記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改革情況。蘇寺村的社會變遷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個縮影。公社、大隊、鄉黨委、鄉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鄉、村民自治的情況。可用于研究20世紀八十年代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民主建設。真理問題補課,端正黨風、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評選文明戶等,反映了農村改革中加強黨的領導、解放思想、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捎糜谘芯?0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改革中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本題要求就一名80年代村支書的工作筆記展開論述,研究其史料價值。根據材料內容可知,這名村支書的工作筆記記載了1981年12月到1984年4月的部分工作內容,這部分工作記載屬于當事人對當時現實情況的記載,可以用來研究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農村經濟改革,屬于最具有史料價值的一手史料。在他的工作筆記中記載了農業責任制、抓致富、“本人富,在(再)代(帶)那(哪)一戶的規劃搞出來”、“致富戶和文明戶怎么確定”等內容,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些內容從側面反映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根據“公社黨委”、“鄉黨委、鄉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員會)實施方案”可知能夠反映20世紀80年代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民主建設的相關概況。根據“真理問題補課”、“端正黨風”、“開展……文明禮貌月”等內容可知能夠反映當時農村改革中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所以這個工作筆記本身屬于一手史料,其記載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內容可作為研究我國20世紀80年代社會改革的文獻資料。1.(2024·山東日照·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懊酌拗畱稹?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城市以后,面臨著市場混亂、物價飛漲的局面。10月,上海投機資本家趁政府收購糧棉之機,大量囤積糧食、棉紗、棉布和煤炭,聯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投機商,統一行動。在他們的哄抬下,全國物價三日一小漲,五日一大漲,上海米、紗、煤油、火柴價格持續暴漲。國民黨特務叫囂,只要控制了兩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與此同時,帝國主義也對上海進行封鎖,并斷言有本領打天下,但沒有本領治天下,有本領指揮打仗,但沒有本領管理經濟。面對這一局面,中央決定在全國范圍集中調運糧食、棉紗等主要物資,由中央財經委員會集中掌握。在漲價最猛的11月25日,上海、天津、北京、沈陽、武漢、西安、廣州、南京8個主要城市統一敞開拋售,上海的國營花紗布公司運用市場機制進行吞吐,物價迅速下跌;同時催征稅收,進一步收緊銀根,投機商資金周轉失靈,紛紛破產。在掌握足夠的周轉糧之后,中財委又部署于1950年春節后的正月初五,在上海敞開銷售大米2億多斤,國營糧店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糧價連續數日下跌,使期待暴利的投機商不得不將囤積的大米全部蝕本吐出。經此“戰役”,不法投機資本從此一蹶不振。——據許毅李正華《陳云領導的上海“米棉之戰”》等毛澤東曾高度評價米棉之戰,稱其意義“不下于淮海戰役”。結合材料評述“米棉之戰”?!敬鸢浮俊懊酌拗畱稹睂嵸|上是黨領導人民對國內外反動勢力妄圖顛覆新生的人民政權而進行的斗爭。新中國成立后,面對長期戰爭的破壞和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進攻,黨和人民面臨著恢復發展經濟和鞏固政權的任務。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殘余勢力相勾結,利用建國初期的困難,囤積物資,哄抬物價,企圖破壞社會穩定,推翻新政權。黨中央通過調集全國物資、統一行動,打擊投機商等措施,穩定了物價,取得了市場主劫權?!懊酌拗畱稹钡膭倮?,對于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進而鞏固人民政權具有重要意義。在“米棉之戰”中,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國營經濟也發揮了市場主導作用,保障了斗爭的勝利。這充分展現了黨的領導力和制度的優越性,說明新政權的強大生命力?!窘馕觥勘绢}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 國民黨特務叫囂,只要控制了兩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與此同時,帝國主義也對上海進行封鎖,并斷言有本領打天下,但沒有本領治天下,有本領指揮打仗,但沒有本領管理經濟”、“經此‘戰役’,不法投機資本從此一蹶不振”可知,“米棉之戰”實質上是黨領導人民對國內外反動勢力妄圖顛覆新生的人民政權而進行的斗爭。綜合所學內容可知,新中國成立后,面對長期戰爭的破壞和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進攻,黨和人民面臨著恢復發展經濟和鞏固政權的任務。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殘余勢力相勾結,利用建國初期的困難,囤積物資,哄抬物價,企圖破壞社會穩定,推翻新政權。黨中央通過調集全國物資、統一行動,打擊投機商等措施,穩定了物價,取得了市場主劫權。“米棉之戰”的勝利,對于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進而鞏固人民政權具有重要意義。根據“ 面對這一局面,中央決定在全國范圍集中調運糧食、棉紗等主要物資,由中央財經委員會集中掌握”可知,在“米棉之戰”中,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國營經濟也發揮了市場主導作用,保障了斗爭的勝利。這充分展現了黨的領導力和制度的優越性,說明新政權的強大生命力。2.(2024·山東濟寧·一模)民歌是普通百姓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具有強烈的現實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20世紀50年代蘇北地區流行的一首民歌小桂花,笑哈哈,走東家,到西家?!肮鸹ü鸹κ裁??”“我家大姐出門啦!”“你家姐夫怎么樣?”“勞動模范人人夸!”“大姐出嫁怎陪送?幾班人馬吹唔哇?”“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轎,不騎馬,不看歷書不打卦,黃道黑道不管他;姐夫姐姐手拉手,區里登記走一下;登過記,轉回家;結婚證,手中拿;秧歌舞,扭又扭,姐妹團,來獻花。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燒香點紙馬,二人握手行個禮,就對大家把話拉。說的自由婚姻好,談的生產學文化。要問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來陪嫁;陪了一頭小花牛,給姐耕地種莊稼。這樣結婚多么好,一個錢兒也不花。慢慢等我長大,我也用這好辦法?!币么竽锕?,“不害羞的小桂花!”桂花扭頭眼一瞥,“舊腦筋是不行啦!”——郭德宏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卷一)》(1)根據材料,指出20世紀50年代社會風俗發生的重大變革。(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上述變革發生的原因?!敬鸢浮浚?)婚姻習俗的簡化和開放;熱愛勞動;積極進行文化教育。(2)新中國成立;經濟恢復,政權鞏固;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開始;土地改革。【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依據材料“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轎,不騎馬,不看歷書不打卦”可知,婚姻習俗的簡化和開放;依據材料“勞動模范人人夸!”可知,熱愛勞動;依據材料“說的自由婚姻好,談的生產學文化”可知,積極進行文化教育。(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社會風俗的改變是此時期政治、經濟的影響下產生的。依據材料“以下是一首1953年2月刊登在《新觀察》雜志上的流行于蘇北的民歌?!笨芍?,1950年至1952年底,中國剛剛完成土地改革;依據材料時間是1953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1952年底,經濟得到恢復,政權得到鞏固,1953年—1956年中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一五計劃。新中國成立推動了婚姻習俗的簡化和開放;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農民獲得土地生產積極性提高,推動了熱愛勞動風氣的出現;經濟恢復,政權鞏固為積極進行文化教育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3.(2024·山東青島·三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則社論迎接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在過去一年內,中朝人民部隊就殲滅美國侵略者及其幫兇軍241900余人……一九五三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在繼續加強抗美援朝的條件下,大規模建設是否可能呢?答復是肯定的。在過去兩年中,我國人民曾以極大力量投入抗美援朝的斗爭,但是這并沒有妨礙反而加速了我國經濟恢復工作的完成和財經狀況的根本好轉,一九五二年的工農業總產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65%。為了實現偉大的國家建設計劃,需要我國工人階級的積極努力,農業也需要迅速發展,國營商業、合作社和私營商業都應該努力作好物資交流的工作,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必須積極適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我國既已勝利地結束了經濟恢復時期而進入了大規模建設時期,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就應當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的任務是巨大的。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任務,整個五年計劃就有了良好的開端和基礎,這對于今后四年的工作是有決定意義的?!幾?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一九五三年元旦社論的認識。【答案】從一九五三年元旦社論的背景作答:人民政權的鞏固、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取得重大勝利、國民經濟恢復等;從一九五三年元旦社論的內容作答:回顧了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一九五三年的三大任務:繼續加強抗美援朝的斗爭,完成工業、農業、文化教育事業等領域的建設計劃;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強調了一九五三年任務的重要性。從一九五三年元旦社論的價值角度作答:鼓舞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團結了全國人民的力量,為順利向社會主義過渡作了輿論準備;該社論作為一手史料,對研究新中國過渡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窘馕觥勘绢}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根據題干“你對一九五三年元旦社論的認識”與材料“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背景,內容與歷史價值等角度進行。從背景角度看,根據材料“在過去一年內,中朝人民部隊就殲滅美國侵略者及其幫兇軍241900余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民政權的鞏固、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取得重大勝利、國民經濟恢復等。從內容角度看,根據材料“在過去一年內,中朝人民部隊就殲滅美國侵略者及其幫兇軍”與“一九五二年的工農業總產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65%?!笨芍?,回顧了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根據材料“一九五三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在繼續加強抗美援朝的條件下,大規模建設是否可能呢?”,“需要我國工人階級的積極努力,農業也需要迅速發展,國營商業、合作社和私營商業都應該努力作好物資交流的工作,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必須積極適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與“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就應當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提出了一九五三年的三大任務:繼續加強抗美援朝的斗爭,完成工業、農業、文化教育事業等領域的建設計劃;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材料“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任務,整個五年計劃就有了良好的開端和基礎,這對于今后四年的工作是有決定意義的?!笨芍瑥娬{了一九五三年任務的重要性。從歷史價值角度看,根據材料“為了實現偉大的國家建設計劃,需要我國工人階級的積極努力,農業也需要迅速發展,國營商業、合作社和私營商業都應該努力作好物資交流的工作”可知,鼓舞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團結了全國人民的力量,為順利向社會主義過渡作了輿論準備;根據材料“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任務,整個五年計劃就有了良好的開端和基礎,這對于今后四年的工作是有決定意義的?!笨芍撋缯撟鳛橐皇质妨?,對研究新中國過渡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4.(2024·山東德州·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51年國營黃泛區農場小麥的豐產,黃泛區形成于1938年河南中牟縣黃河的決口。國營黃泛區農場建立于1950年秋天,全場土地分布在河南西華縣南部和扶溝縣西北部。那里氣候良好,土壤大部分是黃河淤積土,地勢平坦集中。在1951年麥收時,農場組織了麥收指揮部,擬訂了詳細的麥收計劃,全場各單位,直到生產小組,都按照統一的計劃來制訂計劃和工作進度,做好拖拉機和康拜因(聯合收割機)的檢修、運輸工具的配備和康拜因試割等準備工作。在1951年的麥收、夏耕和秋種中,全場職工展開愛國主義豐產競賽運動,如屢奪紅旗的孫海山康拜因小組利用六號拖拉機康拜因收麥,創造了二十四小時收割小麥79050斤的新紀錄。在8450畝土地上,農場每畝平均達到209斤的高額產量。比較河南全省總平均產量高出一倍,比較附近農民畝產量高出百分之四十。農場的豐產成績,使附近的農民開始看到中國農業的美好遠景。他們紛紛組織起來,學習采用農場的農業科學技術?!獡畲汗鹆嗔肌秶鵂I黃泛區農場創造了小麥的大面積高額產量》,《人民日報》,1952年2月28日(1)根據材料,分析說明1951年國營黃泛區農場小麥豐產的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對當時《人民日報》報道這一新聞的意圖加以解讀?!敬鸢浮浚?)農場自然條件優越;實行統一組織;采用機械化生產;實現規?;a;職工生產積極性高。(任意四點即可)(2)1952年,我國處在過渡時期,恢復發展國民經濟,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是當時黨和政府的重要任務?!度嗣袢請蟆穼?951年國營黃泛區農場促進小麥豐產的一系列措施、農場取得的成就及其帶動效應的詳細報道,意在展示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做主后高度的工作熱情、在農業建設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增強人民對新生政權的認同;同時通過宣傳先進經驗,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為向社會主義過渡作鋪墊。【解析】(1)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那里氣候良好,土壤大部分是黃河淤積土,地勢平坦集中”可知,農場自然條件優越;根據材料“都按照統一的計劃來制訂計劃和工作進度”可知,實行統一組織;根據材料“做好拖拉機和康拜因(聯合收割機)的檢修、運輸工具的配備和康拜因試割等準備工作”可知,采用機械化生產;根據材料“如屢奪紅旗的孫海山康拜因小組利用六號拖拉機康拜因收麥”可知,實現規?;a;根據材料“創造了二十四小時收割小麥79050斤的新紀錄”可知,職工生產積極性高。(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解讀:根據材料“國營黃泛區農場建立于1950年秋天,全場土地分布在河南西華縣南部和扶溝縣西北部”“農場的豐產成績,使附近的農民開始看到中國農業的美好遠景。他們紛紛組織起來,學習采用農場的農業科學技術”和所學可知,可從當時國民經濟恢復和鞏固政權、增強人民對新生政權的認同感、宣傳先進經驗、為向社會主義過渡做準備等角度進行分析。5.(2024·山東濰坊·二模)家書是一種獨特的載體,無數優秀的員留下了思想昂揚向上、感情真摯動人的紅色家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紅色家書父親大人:去年十二月十三日你的來信,于本月二十四日我收到了,信內一切敬悉。未及時給你來信,原因是等棉衣收到后,才給你來信,所以等候現在。你信中談到咱們賣給國家余糧七百斤,這是應當的。①……又談到土地入了社啦,下年有好處。②……不但自己這樣作,更應該起些帶頭作用。因為咱家有參加國家工作的人,因此不能落后如別人。要告訴發則、獅則、岱海、小存、登云等提高覺悟,不要有其他懷疑等等不正確語論,說話要合乎社會前進的要求,響應國家一切號召,才是對的。大人年老,請注意身體,少生氣,看不慣的事,想開些。新社會的許多事情和舊社會有些不同,自己看不慣,主要是封建思想在作怪。下決心去克服,增加新社會的因素。近來我們在外各方都好。你的三個孫子吃的好,很活潑,請不要惦念。代問前后院和東院老少人等均安,并祝你身體健康,精神愉快。等成都至寶雞鐵路在一二年通了車,來成都看看。致以敬禮兒:李振華(當時在四川高級人民法院工作的員)55年1月7日(1)請以李振華的身份,將書信中①②處“……”部分補充完整。(要求:符合語境和時代背景;邏輯清晰;每處字數限制在50字以內)(2)2021年,李振華的家書入選央視節目《追尋——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獻禮成立100周年,請說明其入選理由?!敬鸢浮浚?)①國家正在進行工業化建設,需要更多的資金和糧食供應,我們應該大力支持。②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可以增加生產,多打糧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所以我們要克服保守和狹隘思想,積極入社。(2)理由:該家書真實反映了新中國初期的時代風貌;家書展現了人愛國奉獻的光輝形象;家書蘊含的精神對于當前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窘馕觥浚?)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55年(中國)。補充:①應該圍繞“賣糧給國家的必要性”進行補充。結合所學,1955年國家正在進行一五計劃,工業化建設需要資金和糧食供應。②應該圍繞“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必要性和積極作用”進行補充。結合所學,1955年國家正在進行三大改造,國家動員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眾社,以推動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可以增加生產,多打糧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55年(中國)。理由:從史料價值、精神遺產、在當代的價值和作用等方面分析。據材料“賣給國家余糧”“土地入了社”可知該家書真實反映了新中國初期開展工業化建設、實行三大改造等時代風貌;據材料,家書中李振華主張支持響應國家政策,為國家建設作貢獻,展現了人愛國奉獻的光輝形象;結合所學,家書蘊含的精神對于當前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6.(2024·山東淄博·三模)1984年《十月》雜志第4期發表了賈平凹的小說《臘月·正月》,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陜西農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臘月·正月……到這兒,(文化站站長)韓玄子記起王才來。就將轉讓土地之事端了出來,氣乎乎地說:“這還了得!這樣下去,那不是窮的窮,富的富,資本主義那一套都來了嗎?這事你們公社要出頭治他,你們知道嗎?他錢越掙越紅眼,地不要了,說要招四十個工人擴大他的工廠哩!”(公社)王書記說:“這事不好出面干涉喲,老韓!人家辦什么廠咱讓他辦,現在上邊政策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呀!昨天我在縣上,聽縣領導講,縣南孝義公社就出現轉讓土地的事,下邊匯報上去,縣委討論了三個晚上,誰也不敢說對還是不對。后來專區來了人,透露說,中央很快要有文件了,土地可以轉讓的?!薄h委)馬書記在王才的加工廠里,一邊細細觀看操作,一邊問王才籌建的過程,生產的狀況和銷路問題?!斚戮蛯ν鯐浾f:“你們公社有這么個大能人,你們怎么不聲不吭?!”那眉眼兒還是善善的,質問卻使王書記張口結舌了。王才說:“這也全虧公社支持哩!只是我才干起來,咱是農民,沒干過工,也沒經過商,試著撲騰哩?!瘪R書記說:“就是要試著撲騰。現在的農民,僅僅靠那幾畝地,吃飽可以吃飽,但日子也不會過得太好,這就要向農工商三位一體發展!南方一些地方,人家就是這么成起事的。我還以為咱山地沒這個基礎,你倒先闖出路子了!王才,我得謝謝你哩!”——摘自賈平凹《臘月·正月》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時代背景加以闡釋。【答案】信息:土地可以轉讓,招工擴大工廠,人們對改革心存顧慮,馬書記支持農村改革,農工商三位一體發展。闡釋:從背景角度作答: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關于改革的決定;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村改革對傳統鄉村秩序造成沖擊。從啟示角度作答:改革具有艱巨性,改革是在新舊觀念的激烈沖突中展開的。改革者必須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氣,才能實現改革的目的?!窘馕觥勘绢}是特點類與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第一小問提取信息,根據材料“就將轉讓土地之事端了出來”可知,土地可以轉讓;根據材料“他錢越掙越紅眼,地不要了,說要招四十個工人擴大他的工廠哩!”可知,招工擴大工廠;根據材料“縣委討論了三個晚上,誰也不敢說對還是不對”可知,人們對改革心存顧慮;根據材料“就是要試著撲騰。現在的農民,僅僅靠那幾畝地,吃飽可以吃飽,但日子也不會過得太好,這就要向農工商三位一體發展”可知,馬書記支持農村改革,農工商三位一體發展。第二小問闡釋,根據題干“結合時代背景加以闡釋?!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背景角度與啟示角度作答。從背景角度看,根據材料“這還了得!這樣下去,那不是窮的窮,富的富,資本主義那一套都來了嗎?”可知,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根據材料“他錢越掙越紅眼,地不要了,說要招四十個工人擴大他的工廠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鄉鎮企業的發展;根據材料“縣委討論了三個晚上,誰也不敢說對還是不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關于改革的決定;根據材料“你們公社有這么個大能人,你們怎么不聲不吭?!”可知,農村改革對傳統鄉村秩序造成沖擊。從啟示角度作答,根據材料“我還以為咱山地沒這個基礎,你倒先闖出路子了”可知,改革具有艱巨性,改革是在新舊觀念的激烈沖突中展開的;根據材料“南方一些地方,人家就是這么成起事的。”可知,改革者必須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氣,才能實現改革的目的。7.(2024·山東濟寧·二模)人口普查數據濃縮社會發展狀況,也反映社會發展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如表為1982—2010年中國各主要職業群體結構變化統計表(單位:%)。序號職業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1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1.561.751.671.772專業技術人員5.075.315.706.843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1.301.743.104.324商業、服務業人員4.015.419.1816.175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71.9870.5864.4648.136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15.9915.1615.8322.497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0.090.040.070.10總計100100100100——據全國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匯總數據計算(1)根據材料指出1982—2010年中國各主要職業群體結構變化呈現出的突出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成因。(2)根據材料,概括說明1982—2010年中國各主要職業群體結構變化反映出中國社會發展存在哪些突出的問題。【答案】(1)特點:農業職業比重下降;國家機關職業比重基本不變;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上升較快;專業技術成員比重上升。原因:生產力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政治上簡政放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經濟發展服務。(2)服務也雖有發展,但發展速度和規模仍較??;農業發展比重雖下降,但農業生產力水平仍有待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比重較小,職業技術發展有限;工業發展水平有限,仍有待提高?!窘馕觥浚?)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題。時空是:1982—2010年中國。特點:根據材料“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從71.98到48.13”,可得出農業職業比重下降;根據材料“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從1.56到1.77”,可得出國家機關職業比重基本不變;根據材料“商業、服務業人員從4.01到16.17”,可得出服務業從業人員比重上升較快;根據材料“專業技術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從5.07到6.84和從15.99到22.49”,可得出專業技術成員比重上升。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生產力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政治上簡政放權;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經濟發展服務。(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題。時空是:1982—2010年中國。根據材料“商業、服務業人員從4.0116.17”,可得出服務也雖有發展,但發展速度和規模仍較小;根據材料“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從71.98到48.13”,可得出農業發展比重雖下降,但農業生產力水平仍有待提高;根據材料“專業技術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從5.07到6.84和從15.99到22.49”,可得出專業技術人員比重較小,職業技術發展有限;根據材料“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從15.99到22.49”,可得出工業發展水平有限,仍有待提高。8.(2024·山東棗莊·三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產值各省區分布格局變化——摘自賀燦飛、胡緒千《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地理格局演變》(1)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格局的室間演進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中國工業格局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總體趨勢上,工業分布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內陸地區擴展;東部地區工業地位始終保持領先,但中西部內陸地區發展迅速;地域間差距逐漸縮小,工業分布趨向均衡。(2)改革開放政策;國家發展戰略;地區資源稟賦;交通運輸條件;國內外市場等。【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81年-2016年的中國。據圖片顯示“1981年,工業產值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京津地區,四川地區等少數幾個省”可得出,改革開放初期,工業分布集中在東部沿海、東北、中部及個別內陸省份,呈現明顯的地域不平衡;據“1990年,工業產值分布的地區擴展到新疆內蒙西南寧夏陜西山西等地有了較快發展”可得出,到1990年代,工業分布向西北、西南及更多內陸省份擴展,表明工業布局開始多樣化,雖然東部地區工業地位始終保持領先,但中西部地區發展加速;據“2000年,工業產值分布區擴展到了西藏新疆”“2016年,工業總產值除了西藏發展有所欠缺外,其余地區已經非常發達”可得出,進入21世紀,工業幾乎遍及所有省份,西藏成為唯一發展較慢的特例,顯示地域間差距逐漸縮小,工業分布趨向均衡。(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81年-2016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中國工業格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是重要因素之一,它促進了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并逐步向內陸地區擴展。其次,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如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的實施,加速了中西部地區的工業發展。第三,地區資源稟賦的差異也影響了工業格局的形成,如東部沿海地區憑借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良好的港口條件,發展起外向型經濟;而內陸地區則依靠本地資源和勞動力優勢,發展特色工業。此外,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便利,使得一些原本交通不便的地區也能夠參與到全國工業網絡中。最后,國內外市場的變化也對工業格局產生了影響,如國際市場的波動、國內消費結構的升級等都會引導工業產業的調整和升級。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中國工業格局的演變。9.(2024·山東泰安·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蘇南模式,指的是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等地農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鄉鎮企業實現非農化發展的農村經濟發展道路。表是改革開放后蘇南模式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概況。時段發展概況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集體經濟為基礎;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場調節機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開放型經濟;改革產權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城鄉工業融合聯動發展。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減少對企業干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經濟國際化水平提高。第四個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1)分別指出前三個階段推動“蘇南模式”發展的政策因素。(2)請你補寫第四階段“蘇南模式”的發展概況?!敬鸢浮浚?)政策因素第一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體制,發展鄉鎮企業。第二階段:中央實行沿海開放戰略,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上海浦東新區;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第三階段: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提出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等戰略,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深層次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2)概況:實施創新引領,培育創新優勢。實施富民機制,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形成內外并進、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系,拓展輻射功能,形成城鄉融合、功能完善的城鄉發展體系,建設美麗鄉村和生態城市?!窘馕觥浚?)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中國。根據材料,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以集體經濟為基礎;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場調節機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可以得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同時發展鄉鎮企業。據材料,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開放型經濟;改革產權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一時期城市里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而中共十四大后,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中共十五大明確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據材料,20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國際化水平提高。(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以從創新引領,實施富民機制,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城鄉發展體系,建設美麗鄉村和生態城市等內容進行補充。10.(2024·山東濟南·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服飾之變1979年,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率領法國時裝隊來中國表演,臺上多姿多彩的衣著與臺下的一片“藍、灰、黑”形成了鮮明對比。1984年,一部講述紡織廠女勞模和漂亮裙子之間故事的影片《街上流行紅裙子》大受追捧,“紅裙子”將中國女性從過去的服裝款式中解放出來,人們開始尋求多樣化、色彩化的服裝。此后,花裙子、蝙蝠衫、運動服、羊毛衫、喇叭褲、健美褲、中性套裝……各式各樣的衣服充斥著大街小巷的商場;巴黎、米蘭、紐約等時尚之都的信息不斷傳入,人們的服裝也在急速變化。進入21世紀,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開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體現。唐裝走俏全球、旗袍熱遍世界,中國服裝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和商業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據王瑞平《見證:40年,衣之變》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服飾風格的變化做出合理的解讀?!敬鸢浮孔兓褐袊楋L格從單一到多元,民族特色日益突出并逐步影響世界。原因:改革開放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思想解放,審美觀念的變化;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認識:中國服飾風格的變化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也展現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全新的精神風貌?!窘馕觥勘绢}是對比類、影響類、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變化:據材料“1979年……一片‘藍、灰、黑’”“1984年……人們開始尋求多樣化、色彩化的服裝。此后,花裙子、蝙蝠衫、運動服、羊毛衫、喇叭褲、健美褲、中性套裝……各式各樣的衣服充斥著大街小巷的商場”得出中國服飾風格從單一到多元;據材料“進入21世紀,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開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體現。唐裝走俏全球、旗袍熱遍世界,中國服裝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和商業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得出民族特色日益突出并逐步影響世界。原因: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材料所述中國服飾風格變化發生在改革開放后,結合所學,從經濟、思想、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分析,得出改革開放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思想解放,審美觀念的變化;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認識:結合所學從“服飾風格變化體現的歷史信息”的角度分析,得出中國服飾風格的變化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也展現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全新的精神風貌。11.(2024·山東威海·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建國初期,《解放日報》“讀報參考”欄目,對于政府發布的政治動員有較多涉及,如表為1952年9月刊發的部分政治動員稿件。序號刊發時間稿件19月2日《人民司法工作要走群眾路線》29月3日《把華東物資交流搞得更旺》39月4日《要讓工人看到好戲好電影》49月7日《華東整黨建黨工作開始了》59月11日《明年度冬小麥增產競賽開始了》69月12日《上海市司法改革開始了》79月19日《注意勞動保證加強安全生產》89月20日《干部要加強學習理論》99月21日《上海失業登記就要開始了》109月30日《明天是我們的偉大的節日》——摘編自朱清河等《建國初期黨報城市政治動員功能的實踐邏輯》提取材料信息,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建國初期的歷史有哪些史料價值?!敬鸢浮可鐣訂T機制:通過這些政治動員稿件,可以觀察到建國初期如何通過媒體進行社會動員,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實。這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動員機制、群眾心理以及政治運動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建設與文化發展:《把華東物資交流搞得更旺》和《要讓工人看到好戲好電影》等稿件,揭示了當時經濟建設的重點和文化生活的改善措施,為研究建國初期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政策提供了實證材料。黨的建設與干部培訓:《華東整黨建黨工作開始了》和《干部要加強學習理論》等稿件,反映了黨的自身建設和干部教育的重視程度,對于研究黨的組織生活、黨員教育和黨的領導力培養具有參考價值。勞動保障與社會福利:《注意勞動保證加強安全生產》和《上海失業登記就要開始了》等稿件,展示了政府對勞動者權益保護和社會福利的關注,有助于研究當時的勞動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節日慶祝與國家認同:《明天是我們的偉大的節日》的刊發,體現了國家對特定節日的重視和對國家認同感的塑造,為研究建國初期的國家象征和國家意識形態提供了線索。【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根據材料“《把華東物資交流搞得更旺》”“《要讓工人看到好戲好電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把華東物資交流搞得更旺》和《要讓工人看到好戲好電影》等稿件,揭示了當時經濟建設的重點和文化生活的改善措施,為研究建國初期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政策提供了實證材料;根據材料“《華東整黨建黨工作開始了》”與“《干部要加強學習理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華東整黨建黨工作開始了》和《干部要加強學習理論》等稿件,反映了黨的自身建設和干部教育的重視程度,對于研究黨的組織生活、黨員教育和黨的領導力培養具有參考價值;根據材料“《注意勞動保證加強安全生產》”與“《上海失業登記就要開始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注意勞動保證加強安全生產》和《上海失業登記就要開始了》等稿件,展示了政府對勞動者權益保護和社會福利的關注,有助于研究當時的勞動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根據材料“《明天是我們的偉大的節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天是我們的偉大的節日》的刊發,體現了國家對特定節日的重視和對國家認同感的塑造,為研究建國初期的國家象征和國家意識形態提供了線索;根據材料“《人民司法工作要走群眾路線》”與題干“《解放日報》‘讀報參考’欄目,對于政府發布的政治動員有較多涉及”結合所學知識可遏制,通過這些政治動員稿件,可以觀察到建國初期如何通過媒體進行社會動員,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實。這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動員機制、群眾心理以及政治運動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12.(2024·山東濰坊·三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本記錄社會變遷的“記賬本”下圖是浙江紹興農民宋雙泉的“記賬本”,記錄了他家的農業生產情況。記賬本最早的記賬時間標注為“民國三十七年”,賬本中有“共還兩石柒斗”“共還米五斗五升”等表述。1949年,糧食畝產為“上田200斤、沙田160斤”,“應繳農業稅谷130.22斤”,并按畝產量的30%還田租。1950年,糧食畝產為“上田480斤、沙田350斤”,“還田租190斤,共繳農業稅稻谷309斤”。1951年的賬本顯示,糧食畝產為“上田480斤、沙田430斤”,有關繳稅一項,記的是“正繳農業稅稻谷481斤”,并有“交來捐獻飛機大炮谷75斤”。1952年至1953年,糧食畝產上田都是450斤、沙田都是400斤,農業稅率“每百斤14斤”,每年繳農業稅稻谷293斤。1954年,上田畝產450斤、沙田畝產400斤,但農業稅率提高到了“每百斤17斤”,另有附加稅25斤,他共繳稻谷356斤。賬本還提到,1954年11月22日,宋雙泉購買公債兩萬元。同年12月初,他入股信用合作社20500元;12月27日,儲蓄存款15萬元(定期三個月)。1956年,賬本顯示,宋雙泉所在地區1月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當年10月,他家的牛車盤、水車、稻桶等農具,作價57.99元,轉歸合作社。同年,宋雙泉家共賺工分1949.6分,按“每10分1元6角4分”計,勞動報酬為320.45元;他家5口人,應得糧食為2114斤。提取材料信息,說明該農民的記賬本是“一本記錄社會變遷的‘記賬本’”。【答案】宋雙泉的“記賬本”不僅記錄了他個人家庭的農業生產和經濟活動,更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國農村社會的深刻變遷。說明:(1)農村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的變遷:民國時期賬本中提到的“共還兩石柒斗”“共還米五斗五升”等表述,反映了封建地租制度下的農民負擔。1949年,宋雙泉需按照畝產量的30%還田租,這是封建剝削的體現。而在土改后的1950年起,賬本中記錄的農業稅和田租發生了變化,畝產量顯著提高,同時農業稅和田租的具體數額也有所調整,這反映了新政權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和對農民負擔的減輕,以及土改后農村生產力的提高。(2)社會主義改造在農村的進行:1956年賬本記錄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以及宋雙泉將個人農具轉歸合作社的情況,這標志著農村集體化的開始。同年,賬本中提到了工分制度和勞動報酬的計算,這是集體經濟下勞動分配的新模式。這反映“三大改造”之后,農村合作社的發展以及當時農村社會生活的變化。(3)國家政策的實施:1954年宋雙泉購買公債和入股信用合作社的行為,顯示了農民對國家建設的參與和支持,以及農村金融體系的初步建立。同時,1954年農業稅率的提高,反映了國家財政需求的增加,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和調控。綜上所述,宋雙泉的記賬本通過詳細的收支記錄,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經濟的演變過程,包括土地改革、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國家政策的實施以及社會主義改造等多個方面,因此可以說是一本記錄社會變遷的重要文獻?!窘馕觥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近現代的中國。根據題干“一本記錄社會變遷的‘記賬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雙泉的“記賬本”不僅記錄了他個人家庭的農業生產和經濟活動,更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獻,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國農村社會的深刻變遷。首先確立研究角度,根據材料“1956年,賬本顯示,宋雙泉所在地區1月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當年10月,他家的牛車盤、水車、稻桶等農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農村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的變遷,社會主義改造以及國家政策等方面進行說明。其次,結合材料信息依據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相關知識進行證明。從農村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的變遷說明,根據材料“記賬本最早的記賬時間標注為‘民國三十七年’,賬本中有‘共還兩石柒斗’‘共還米五斗五升’等表述”與“并按畝產量的30%還田租?!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時期賬本中提到的“共還兩石柒斗”“共還米五斗五升”等表述,反映了封建地租制度下的農民負擔,1949年,宋雙泉需按照畝產量的30%還田租,這是封建剝削的體現。根據材料“1950年,糧食畝產為‘上田480斤、沙田350斤’,‘還田租190斤,共繳農業稅稻谷309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而在土改后的1950年起,賬本中記錄的農業稅和田租發生了變化,畝產量顯著提高,同時農業稅和田租的具體數額也有所調整,這反映了新政權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和對農民負擔的減輕,以及土改后農村生產力的提高。從社會主義改造在農村的進行的角度看,根據材料“1956年,賬本顯示,宋雙泉所在地區1月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當年10月,他家的牛車盤、水車、稻桶等農具”可知,1956年賬本記錄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以及宋雙泉將個人農具轉歸合作社的情況,這標志著農村集體化的開始;根據材料“同年,宋雙泉家共賺工分1949.6分,按‘每10分1元6角4分’計,勞動報酬為320.45元;他家5口人,應得糧食為2114斤?!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同年,賬本中提到了工分制度和勞動報酬的計算,這是集體經濟下勞動分配的新模式。這反映“三大改造”之后,農村合作社的發展以及當時農村社會生活的變化。從國家政策角度看,根據材料“1954年11月22日,宋雙泉購買公債兩萬元。同年12月初,他入股信用合作社20500元;12月27日,儲蓄存款15萬元(定期三個月)?!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宋雙泉購買公債和入股信用合作社的行為,顯示了農民對國家建設的參與和支持,以及農村金融體系的初步建立。同時,1954年農業稅率的提高,反映了國家財政需求的增加,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和調控。最后,總結歸納。綜上所述,宋雙泉的記賬本通過詳細的收支記錄,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經濟的演變過程,包括土地改革、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國家政策的實施以及社會主義改造等多個方面,因此可以說是一本記錄社會變遷的重要文獻。13.(2024·山東濟寧·三模)下表為1949-1952年工業經濟成分變化情況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工業數據下的新中國經濟類型總產值變化情況(單位:萬元)總產值公私比重變化情況(%)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國營經濟368293625025908029142583834.244.544.952.8合作社49971119620780862990.50.81.03.2公私合營2195241414806051366612.02.94.05.0私營經濟6828167278261011836105261163.351.850.139.0合計1078058140546120212502701409100100100100注: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算,單位為1955年幣制改革以前幣值。——《1949-195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工商體制卷》提取材料信息,以“工業數據變化與人民政府治國能力”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信息提取準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邏輯清晰,表述成文。)【答案】工業數據變化反映出人民政府治國能力表述內容:①從堅持國營經濟、私營經濟等多種工業經濟成分并存的角度;說明人民政府立足現實,具有清醒治國意識。②從工業建設成就顯著的角度說明人民政府具有堅強的經濟領導力。如建國初各經濟成分產值都呈現增長趨勢,工業總產值迅猛增長;為國家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等。③從經濟成分比重變化的角度說明人民政府堅持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治國方向。如國營經濟比重的增長增強了政府對經濟命脈的控制力并確保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方向;合作社經濟和公私合營經濟的發展顯示了政府開啟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探索等。因此,從1949——1952年工業數據變化可以看出人民政府堅持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方向,并開啟向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探索。【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1949——1952年(中國)。首先,閱讀材料和題目要求,據本題1949-1952年工業經濟成分變化情況表可知,工業數據變化反映出人民政府治國能力。其次,從表格中提取信息,表述成文。從表格中國營經濟、私營經濟等多種工業經濟成分可以得出①從堅持國營經濟、私營經濟等多種工業經濟成分并存的角度:說明人民政府立足現實,具有清醒治國意識。從表格中總產值變化情況數據可得出②從工業建設成就顯著的角度說明人民政府具有堅強的經濟領導力。如建國初各經濟成分產值都呈現增長趨勢,工業總產值迅猛增長;為國家工業化建設奠定基礎等。從表格中總產值公私比重變化情況可得出③從經濟成分比重變化的角度說明人民政府堅持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治國方向。如國營經濟比重的增長增強了政府對經濟命脈的控制力并確保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方向;合作社經濟和公私合營經濟的發展顯示了政府開啟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探索等。最后,總結歸納,表述成文。據表格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1949——1952年中國處于過渡時期來分析得出,因此,從1949——1952年工業數據變化可以看出人民政府堅持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方向,并開啟向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探索。14.(2024·山東菏澤·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農具革新帶來的鄉村變革1951年1月,農業部部長李書城指出,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就一直被落后的生產工具束縛看,改進和補充農具成為當時發展生產的重要環節。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改造和新建了農具修造廠,推進農具革新,國家出臺致策鼓勵各地群眾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進行農具改造。雙輪雙鏵犁是當時在全國推廣使用的典型新式農具,山東省在27個農業社做了小麥產量對比試驗,在同等條件下,雙鏵犁比舊犁平均增產22.2%。拖拉機成為當時先進生產力的象征,當一個拖拉機手成為眾多青年人的夢想。據統計,1949-1957年,全國農業總產值增長了85.3%。革新后的農具為農村發展互助合作社創造了條件。如松江省集賢縣1951年只有較高級的互助組64個,隨看新式農具推廣數量的增加,1952年該縣的高級互助組增加到368個。還出現了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許多農村因此有了公共資金積累,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一些地區還用公共資金開辦了農忙托兒所、農村合作醫療,為五保戶提供吃、穿、柴火、教育等福利。新農業技術的推廣使用還提升了農民學習文化知識的意識,有的地方將識字掃盲與生產勞動的內容密切結合。他們學習的課文中充滿著“玉米雜交”“顆粒肥料”“除四害”等字句?!獡K澤龍《20世紀50年代中國農業萆命實踐與社會主義鄉村建設》以“農具革新與鄉村變革”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農具革新與鄉村變革。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但傳統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已無法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盡快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新民主義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是我國面臨的時代主題。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農業生產合作化打破了傳統的小農經濟結構,改變了舊的生產關系,為開展農業生產革命提供了保證;新式生產工具的改進和使用,提高了勞動效率,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的發展;群眾自力更生開展工具革新,并取得重大突破,體現了人民群眾奮發向上、自信自強的創新精神;革新后的農具為農村發展互助合作社創造了條件,促進了高級互助組的發展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出現;生產領域開展的農具革新工作滲透到農村社會生活中,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從而促進了農村的組織建設、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在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總之,20世紀50年代以農具革新為主要內容的農業革命實踐,為建國初期的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為我國鄉村社會的變革創造了條件,對鄉村政治、經濟、社會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了我國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解析】本題為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題。時空為建國初期(中國)。根據主題“農具革新與鄉村變革”,依據材料“國家出臺致策鼓勵各地群眾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進行農具改造”“革新后的農具為農村發展互助合作社創造了條件”“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許多農村因此有了公共資金積累,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結合史實,立足建國初期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實,分析農具革新與鄉村變革的關系,運用唯物史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具體論述可從農具革新的背景,進程及其對鄉村建設產生的影響等方面作答,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但傳統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已無法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盡快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新民主義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是我國面臨的時代主題。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農業生產合作化打破了傳統的小農經濟結構,改變了舊的生產關系,為開展農業生產革命提供了保證;新式生產工具的改進和使用,提高了勞動效率,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的發展;群眾自力更生開展工具革新,并取得重大突破,體現了人民群眾奮發向上、自信自強的創新精神;革新后的農具為農村發展互助合作社創造了條件,促進了高級互助組的發展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出現;生產領域開展的農具革新工作滲透到農村社會生活中,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從而促進了農村的組織建設、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在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最后進行總結:總之,20世紀50年代以農具革新為主要內容的農業革命實踐,為建國初期的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為我國鄉村社會的變革創造了條件,對鄉村政治、經濟、社會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了我國農村的現代化建設。15.(2024·山東濱州·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51年華北城鄉物資交流大會,政務院副總理陳云在1951年春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把城鄉交流擺在第一位”。1951年10月5日,華北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在天津舉辦,歷時45天,成交總額達1.5億元。本次物資交流大會設置了17個展覽館,會后廣大群眾對此反響良好。大會展館的介紹類別展覽館備注綜合類物資交流服務館、工商業改進館、區際館物資交流服務館是占地面積最大的展館;展出的是合作社、交通、金融、郵政、稅務、貿易等部門為城鄉物資交流服務的政策和程序。展品包括華北地區滯銷的產品,如柴胡、黃苓等。還展出了優良品種,如“金皇后”玉米。農業類棉花館、糧食館、經濟作物館、戰勝災害館、農業生產資料館、農業生產改進館工業類棉織品館、日用品館、手工業館、重工業館土特產類山干鮮貨館、藥物館、畜產館、水產館群眾代表的反響山西棉農曲耀離參觀展覽會后不無感觸地談到:沒想到不把棉花賣給國家,工廠就不能開工,工廠不開工,國家生產就要受到損失,這樣下去,農民種的棉花也沒有用,工農的生活都不能改善。更沒想到棉花除織布織毯外,還有其他的用處。山西平順合作模范郭丙福說:“我可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咱們趕上一懼好牲口,一天能耕四畝地,一個小拖拉機一天能耕一百二十畝到一百五十畝,頂三十懼牲口?!薄跚声i《國計民生:1950年代初華北城鄉物資交流會研究》提取材料信息,說明本次物資交流大會是如何促進城鄉交流的?!敬鸢浮繌恼桂^和展品設置的角度分析:展館分類明確,便于城鄉交流。綜合類如物資交流服務館的設立為城鄉交流提供服務和保障。滯銷產品和優良品種的展示,體現出國家通過指導農業生產以促進城鄉交流。從交流大會效果的角度分析:群眾代表的反響說明本次大會提高了農民對城鄉交流(工農業相互促進關系)和工農聯盟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人民擁護政府、政策的愛國意識。整體認識:本次物資交流大會是在恢復國民經濟與鞏固新生政權背景下舉辦的,這既是對黨和國家城鄉交流政策的貫徹,也為進一步推動城鄉交流、明確工農業發展方向、生產關系變革做了鋪墊?!窘馕觥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設問要求提取材料信息,說明本次物資交流大會是如何促進城鄉交流的。在說明過程中,可以從展館和展品設置角度、交流大會效果角度和整體認識角度三個方面,說明物資交流大會促進城鄉交流。在從展館和展品設置的角度,據材料“農業類”“工業類”“土特產類”的分類來看,展館分類明確,便于城鄉交流。據材料“展品包括華北地區滯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紨祵W試題含解析
- 事業單位短期合同工協議書模板
-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滕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2月第一次調研生物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新津縣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2025年六年級下學期5月模擬預測數學試題含解析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遼寧省遼陽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自然人股權轉讓合同指南
- 土建勞務分包合同
- 版展覽場地租賃合同典范
- 常見腫瘤AJCC分期手冊第八版(中文版)
- 委托第三方代收款協議書x
- 數字化人才管理
- 會計學-中小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以廣州中大中鳴科技有限公司為例
- 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監管監察信息平臺解決方案
- W公司的客戶滿意度研究論文
- 公司電腦常見問題處理手冊
- 寵物輸液治療技術-靜脈輸液療法(寵物臨床治療課件)
- 豬白條購銷合同范本
- 鍋爐延期檢驗申請書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大單元作業設計案例(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