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A(1)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_第1頁
大學物理A(1)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物理A(1)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章節答案2024年頻率為100Hz,傳播速度為300m/s的平面簡諧波,波線上兩點振動的相位差為π/3,則此兩點相距____m。

答案:0.5;1/2;

;0.5m;1/2;m/star3/origin/2700a163e7777d1da00988efe5e2bc91.png

答案:A;C;G;A;B;F兩列波疊加產生干涉現象必須滿足的條件是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答案:對兩列波疊加產生干涉現象必須滿足的條件是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同、相位差為零。

答案:錯兩列波疊加產生干涉現象必須滿足的條件是頻率相同、振幅相同、振動方向相同。

答案:錯兩列波疊加產生干涉現象必須滿足的條件是振幅相同、振動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答案:錯兩列波疊加產生干涉現象必須滿足的條件是振幅相同、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答案:錯一平面簡諧波在彈性媒質中傳播,在某一瞬時,媒質中某質元正處于平衡位置,此時它的能量是

()

答案:動能最大,勢能最大一平面簡諧波在彈性媒質中傳播,在媒質質元從平衡位置運動到最大位移處的過程中:

答案:它把自己的能量傳給相鄰的一段質元,其能量逐漸減小/star3/origin/28a87035bdeb9891eaccdd829ff6af94.png

答案:36,

1296/ananas/latex/p/1621772

答案:,

一質點沿x方向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為a=3+2t

(SI),如果初始時刻質點的速度v0為5m·s-1,則當t為3s時,質點的速度v=。

答案:23m·s-1/star3/origin/603dbad3e6e6e9530d1138cee0a81560.png

答案:不能確定質點的動量發生了變化,則它的動能也一定發生變化

答案:錯/star3/origin/a6e78007caa7883bd21f0e38452eca7a.png

答案:290;290J質點系的內力可以改變

(

)

答案:系統的總動能。對功的概念有以下幾種說法:①保守力作正功時,系統內相應的勢能增加。②質點運動經一閉合路徑,保守力對質點作的功為零。③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兩者所作功的代數和必為零。在上述說法中:()

答案:只有②是正確的。關于機械能守恒條件和動量守恒條件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答案:不受外力,而內力都是保守力的系統,其動量和機械能必然同時守恒在一般的拋體運動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答案:在拋體和地球組成的系統中,物體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勢能的增加對于一個物體系來說,在下列哪種情況下系統的機械能守恒?

答案:合外力和非保守內力都不作功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作直線運動,在時間t1內速度由0增加到v,在時間t2內速度由v增加到2v,設F在t1內作的功是W1,沖量是I1,在t2內作的功是W2,沖量是I2.那么:

答案:W1<W2,I2=I1/star3/origin/2d83b8c08f698809074ad79d649f0e87.png

答案:(1)由點(0,0)沿x軸到(2,0),此時y=0,dy=0,所以由點(2,0)平行y軸到點(2,4),此時x=2,dx=0,故(2)因為由原點到點(2,4)的直線方程為y=2x,所以(3)因為,所以一個質量為10kg的物體,沿x軸無摩擦地滑動,t=0時刻,物體靜止于原點,求:(1)

物體在外力F

=

3

+

4x

的作用下運動了3米,求物體的速度(2)

物體在外力F

=

3

+

4t

的作用下運動了3秒,求外力做功

答案:(1)設物體速度的大小為v,由變力做功可得由于物體初速度為零,根據質點的動能定理有所以m/s(2)由動量定理得3秒后物體的速度為Ns,所以m/s根據動能定理可得外力做功為一個物理量在一個數值附近做來回往復變化也可以稱為振動。

答案:對/star3/origin/1ca47bcc12f42a57d608c14780e4a4a5.png

答案:超前兩個彈簧振子的周期都是0.4

s,

設開始時第一個振子從平衡位置向負方向運動,經過0.5

s

后,第二個振子才從正方向的端點開始運動,則這兩振動的相位差為____________.

答案:π把單擺擺球從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拉開,使擺線與豎直方向成一微小角度q,然后由靜止放手任其振動,從放手時開始計時.若用余弦函數表示其運動方程,則該單擺振動的初相為

()

答案:0

以下那種運動不是簡諧振動:(

答案:拍皮球時球的運動

/star3/origin/2c50680a8cbeca123c039b5f5a52ea00.png

答案:a;e諧振子系統的角頻率由系統本身性質決定,振幅由初始能量決定.

答案:對同方向、同頻率的兩個簡諧振動疊加后不是一個簡諧振動。()

答案:錯簡諧振動過程是能量守恒的過程,凡是能量守恒的過程就是簡諧振動。

答案:錯彈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到原振幅的兩倍時,其振動周期、振動能量、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為

答案:其振動周期不變,振動能量為原來的4倍,最大速度為原來的2倍,最大加速度為原來的2倍;在以下幾種運動中,哪些質點的法向加速度為零?

答案: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在以下幾種運動中,哪些質點的切向加速度為零?

答案: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率曲線運動在以下幾種運動中,哪種運動質點的加速度為零?

答案:勻速直線運動下面幾個質點運動學方程,哪個是勻變速直線運動?(x單位為m,t單位為s)

答案:x=-2t2+8t+4/star3/origin/f60b60647fdc7725c728170ea38b1a2b.png

答案:10m,

5πm/star3/origin/011d20f2ea411aa3246758c484574fe8.png

答案:只有③是對的.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越來越小,速度也會越來越小

答案:錯/star3/origin/da8d1d936e2042b226c1644a11d7e80c.png

答案:56;5.6;56;10在光滑水平面上有兩輛靜止的小車,他們之間用一根輕繩連接,設第一輛車和車上的人的質量總和為250kg,第二輛車的質量為500kg,現在第一輛車上的人用F

=

25t2

N的水平力拉繩子,則3秒末第一輛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m/s。

答案:0.9/star3/origin/a1478705bf4a2e3ce5d2e4b395f45cfd.png

答案:140;24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

答案:物體不受力也能保持本身的運動狀態用錘壓釘不易將釘壓入木塊,用錘擊釘則很容易將釘擊入木塊,這是因為

答案:后者錘的動量變化率大,給釘的作用力就大在水平冰面上以一定速度向東行進的炮車,向東南(斜向上)方向發射一炮彈。對于炮車和炮彈這一系統,在此過程中(忽略冰面摩擦力和空氣阻力):

答案:總動量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的分量守恒,豎直方向分量不守恒/star3/origin/07709581669f28cdc70d37f6ceae4f55.png

答案:aA<0

,

aB=0/star3/origin/c84adaa6d7520cfca89072500a66f4df.png

答案:增大剛體角動量守恒的充分而必要的條件是(

答案:剛體所受合外力矩為零./star3/origin/c59c29a00d445041fa5df623c0e16ec5.png

答案:角速度從小到大,角加速度從大到小.有兩個力作用在一個有固定轉軸的剛體上(1)這兩個力都平行于軸作用時,它們對軸的合力矩一定是零;

(2)這兩個力都垂直于軸作用時,它們對軸的合力矩可能是零;

(3)當這兩個力的合力為零時,它們對軸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4)當這兩個力對軸的合力矩為零時,它們的合力也一定是零.

在上述說法中(

答案:(1)、(2)正確,(3)、(4)錯誤.關于剛體對軸的轉動慣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答案:取決于剛體的質量、質量的空間分布和軸的位置./star3/origin/1409dabcd07f600de02f7b283afd37f5.png

答案:向下;下;向上;上;向上;上/star3/origin/c0f2d4d2997c6ca97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