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7.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7.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7.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7.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7.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課時分層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按勞安排為主體多種安排方式并存(20分鐘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30分)1.我國現階段實行按勞安排為主體、多種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下列對這一安排制度的客觀必定性理解正確的是 ()A.是由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確定的B.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確定的C.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D.是因為社會成員收入形式的多樣化【解析】選A。本題考查安排制度的確定因素。生產確定安排,生產資料全部制確定安排方式,我國實行按勞安排為主體、多種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是由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全部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確定的,A當選;B是實行按勞安排的干脆緣由,與題意不符;C主要說明為什么要允很多種安排方式并存,不符合題意;D與題意不符。2.搞好收入安排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堅持現階段與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按勞安排為主體、多種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讓按勞安排成為社會財寶安排方式的主體。下列對于按勞安排的相識正確的是 ()①按勞安排是市場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安排的基本原則②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安排的前提③按勞安排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安排的社會地位④按勞安排在我國安排方式中占據主體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按勞安排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安排的基本原則,①錯誤;按勞安排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同等安排的社會地位,③錯誤;②④說法正確。3.國家注意對科研人員的長期激勵,薪酬向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和做出突出業績的科研人員傾斜。經單位同意,他們還可以到企業和其他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等兼職并取得合法酬勞,甚至可以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創業活動。此改革旨在 ()①貫徹按勞安排的原則,兼顧效率和公允②彰顯國家對勞動、學問、人才、創建的敬重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水平④維護科研人員合法權益,提高勞動主動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解析】選C。按勞安排原則體現在公有制經濟中的工資、獎金和津貼上,承認科研人員的兼職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安排,①錯誤;承認科研人員的兼職收入,不屬于社會保障體系范疇,③錯誤;本次改革,表現出國家激勵生產要素按貢獻參加安排,彰顯國家對勞動、學問、人才、創建的敬重,同時維護科研人員合法權益,提高勞動主動性,②④符合題意。【補償訓練】鄭某以前家里只有一塊地,一年依靠種地有3000元收入,后來,鄭某把這塊土地流轉出去,每年可得1000元,她則利用空閑時間到王某開的餐館當服務員,工資每月1500元,再后來王某發覺鄭某有炒菜的手藝,就提拔鄭某當了主廚,工資上漲到每月7800元。鄭某的以上收入中屬于按勞動要素安排的有()①一年種地的3000元收入②當服務員時的月工資1500元③當主廚的月工資7800元④土地流轉每年可得的1000元A.①④ B.③④C.①② D.②③【解析】選D。“一年種地的3000元收入”是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屬于按勞安排收入,①不符合題意,應解除;“土地流轉每年可得的1000元”不屬于勞動收入,屬于按土地要素安排所得,④不符合題意,應解除;“當服務員時的月工資1500元”“當主廚的月工資7800元”屬于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安排所得,②③符合題意。【方法技巧】安排方式的推斷(1)依據范圍:按勞安排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范圍內;非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屬于其他安排方式。(2)依據安排尺度: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是勞動所得;憑借管理、技術、信息等獲得的收入是按生產要素安排所得。(3)依據形式推斷:工資、獎金等是勞動收入;利息、股息、紅利等是資本要素收入。4.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需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安排制度。”下列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安排制度理解正確的是()①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相應的就必定實行按勞安排為主體②基本經濟制度是實行安排制度的根本性因素③多種全部制經濟共同發展確定了多種安排方式并存④公有制范圍內只允許存在按勞安排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選A。生產確定安排,生產資料全部制確定安排方式,①③正確;基本經濟制度和安排制度都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從根本上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確定的,②錯誤;公有制范圍內既有按勞安排,也存在著按要素安排,④錯誤。5.村民老王算了一筆賬:自家有40畝地,以前以種玉米為主,遇到頂好的年景,純收入也就3萬多元;2015年,以土地入股一家農業合作社后,除了不用再費勁種地,可以坐享股金外,還能分紅4萬多元。下列對此經濟現象的相識正確的有()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屬于按勞安排取得的收入②農夫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實現了農村土地全部權的轉移③農業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規模經營水平④農業合作社模式能促進生產要素參加安排,增加農夫收入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老王入股前的收入屬于按勞安排取得的收入,入股后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安排取得的收入,且入股后收入大幅增加,①錯誤,④符合題意;農業合作社變分散經營為集中統一經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③符合題意;題中做法實現的是農村土地運用權的轉移,而不是全部權的轉移,農村土地歸集體全部,②錯誤。【補償訓練】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確保到2024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以下傳導過程能夠實現上述目標的是 ()①優先發展農村教化事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夫勞動收入②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安排公允→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加農夫財產性收入④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鄉村產業興盛→增加農夫轉移支付收入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選A。本題考查收入與安排方式。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就要優先發展農村教化事業,提高農夫素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夫勞動收入、就要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加農夫財產性收入,①③推導正確;②中的傳導過程的落腳點和試題上的目標不一樣,不選;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有利于鄉村產業興盛,增加農夫收入,但這樣做不能增加農夫的轉移支付收入,④錯誤。6.M村在確認村民的土地經營權等權屬后,將1000畝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T公司,用于種植蔬菜和花卉,每戶村民每年按850斤/畝的大米(約1400元)的標準領取租金,除此以外,農夫還獲得在T公司打工的工資收入。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村民獲得租金收入源于對土地的全部權②土地全部權流轉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③村民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所獲得的收入屬于非勞動收入④土地經營權流轉使農夫收入來源多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農村土地歸國家或集體全部,①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②不符合題意;農夫獲得的租金收入屬于非勞動收入,③正確;農夫除了租金收入,還有工資收入,說明土地經營權流轉使農夫收入來源多樣化,④正確。二、非選擇題(共20分)7.我國北方某國有企業在經過承包租賃等形式的改革后,仍年年虧損。為調動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的主動性,企業成立了國有控股股份公司,干部職工購買企業的內部股票。一方面,干部職工按月獲得工資;另一方面,又以股份公司成員的身份獲得股息分紅。這些措施的實施,調動了廣闊員工的主動性,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扭虧為盈。(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何種安排制度?(10分)(2)用所學經濟生活學問,說明在我國現階段實行這種安排制度的客觀必定性。(10分)【解析】第(1)問考查我國的安排制度,要依據材料精確推斷考查的理論內容。第(2)問考查我國安排制度實行的客觀必定性,要從生產力、全部制、意義等方面分析。答案:(1)我國目前實行按勞安排為主體、多種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2)①生產力確定生產關系,我國的安排制度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②這是由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全部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全部制結構確定的。③堅持和完善按勞安排為主體、多種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能夠調動勞動者的主動性和創建性,充分利用一切經濟資源,加快經濟發展,造福于民。【補償訓練】某地政府建立起以有效工作時間和工作效果為主的考核安排方法,實行“按崗位定酬,按任務定酬,按業績定酬”,推行“檔案工資與實際工資分軌制”“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掛鉤制”,形成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社區醫生傾斜的安排激勵機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1)材料主要體現了我國的什么安排方式?是怎樣體現的?(2)請用有關學問說明我國實行上述安排方式的客觀緣由。【解析】第(1)問首先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政府建立起以有效工作時間和工作效果為主的考核安排方法”,可知此種安排方式適用于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同時以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即按勞安排。然后依據教材中按勞安排的特征結合材料加以分析說明即可。第(2)問考查教材中實行按勞安排的客觀必定性這一學問,依據教材學問作答即可。答案:(1)主要體現了我國個人消費品的按勞安排方式。他們的安排方法以考核有效工作時間和工作效果為主,實行“三定”“兩制”“兩重兩傾斜”,都體現了以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安排個人消費品。(2)實行按勞安排,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安排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安排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安排的干脆緣由。(20分鐘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以下是小吳一家人所獲得的收入,其中屬于按勞安排的是 ()①小吳的爺爺在國有企業工作退休后所得的退休工資②小吳爸爸承包20畝地,在專家指導下科學種植所得收入③小吳的媽媽在外資企業工作所得工資④小吳在國有企業工作所得工資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退休后所得的退休工資主要是社會保障,不是按勞安排,解除①;承包土地屬于集體經濟,在專家指導下科學種植所得收入屬于按勞安排,②符合題意;小吳的媽媽在外資企業工作所得工資屬于按勞動要素所得,③不符合題意;小吳在國有企業工作所得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安排,④符合題意。2.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如今,財產性收入已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先生一家收入中屬于財產性收入的是 ()①購買基金獲利8000元②大兒子在外資企業工作收入10萬元③大女兒領取失業保險金4000元④出租房屋獲得租金2萬元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選A。憑借財產投資獲得的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①④是財產性收入;②③不符合題意。3.土地、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是社會生產不行或缺的因素。對生產要素相識正確的是 ()①按生產要素安排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②生產要素可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③按生產要素安排體現了社會主義原則④價格的變動會調整生產要素的運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按生產要素安排不能縮小收入差距,①錯誤;按生產要素安排不能體現社會主義原則,③錯誤;②正確指誕生產要素的作用,符合題意;④正確指出了價格與生產要素之間的關系。4.某地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實行“土地換股權”模式。該模式的實質在于,在農村土地流轉和村辦企業建設的過程中,農夫可以將土地承包權作為資產入股,并享受分紅。該地農夫享受的分紅收入 ()①屬于生產要素按貢獻參加安排收入②屬于按勞安排收入③屬于按勞動要素安排收入④是轉讓土地運用權取得的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選B。該地農夫享受的分紅收入是轉讓土地運用權取得的收入,屬于生產要素按貢獻參加安排收入,①④正確;該地農夫享受的分紅收入不屬于按勞安排收入,也不屬于按勞動要素安排收入,②③解除。【學問拓展】土地換股權的意義土地換股權即土地入股,讓農夫成為“產業股東”的做法,既維護了開發企業的利益,避開了土地短期流轉影響開發企業的投資熱忱,而農夫成了股東,簡單與開發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更利于規模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同時,又確保了當地農夫的長遠利益。5.共享經濟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共享經濟強調的兩個核心理念是“運用而不占有”和“不運用即奢侈”。下列選項中符合這一理念的經濟行為是 ()①小王把閑置的房屋出租,每月獲得500元租金②李明用技術入股某企業,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③小張用私家車從事網約車業務,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④小周是資深股民,投資股市獲得10萬元收益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選B。由題干可知,共享經濟強調“運用而不占有”和“不運用即奢侈”,①③符合共享經濟理念。②屬于技術要素按貢獻參加安排,不符合共享經濟的理念。④屬于資本要素按貢獻參加安排,不符合共享經濟的理念。6.中國某高校的四名探討生以其獨創的專利技術入股某股份公司,其所持有的股份價值近十萬元。下列對專利技術所得相識正確的是 ()①有利于縮小收入安排差距,實現社會公允②從安排方式上看,屬于生產要素按貢獻參加安排③有利于創建社會財寶的源泉充分涌流④從安排方式上看,屬于按勞安排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選C。專利技術所得從安排方式上看,屬于按生產要素安排,體現了國家對勞動、學問、人才、創建的敬重,有利于創建社會財寶的源泉充分涌流,②③正確,④推斷錯誤;按生產要素安排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可能會拉大收入安排差距,①推斷錯誤。【補償訓練】近年來,依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各中心部委直屬高校起先全面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改革,這標記著我國一流高校的新一輪收入安排制度改革已經全面拉開序幕。績效工資制度 ()①堅持了按勞安排這一安排原則②使勞動者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干脆聯系在一起③是殲滅剝削和消退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④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體現了國家對勞動、學問、人才、創建的敬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A。中心部委直屬高校屬于全民全部制單位,績效工資制度是以實際的、最終的勞動成果確定員工薪酬的工資制度,因此,這一制度使勞動者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干脆聯系在一起,堅持了按勞安排的安排原則,①②說法正確。按勞安排是殲滅剝削和消退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③說法錯誤。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④說法錯誤。7.在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新一輪改革中,全國2.3億戶承包土地的農夫有6600萬戶或多或少地流轉了土地,這為促進農業發展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供應了有利條件。推動農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的意義在于 ()①實現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深度融合②實現安排方式多元化,增加農夫收入③充分保障農夫土地全部權和經營權收益④激勵、支持、引導非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