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一、選擇題1.(2023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中醫藥經典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從經典中挖掘疫病防治的寶貴經驗,可以對當前病毒的應對提供參考。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就編寫了這樣一部經典巨著。這部巨著是(
)A.《資治通鑒》 B.《醫學集成》 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2.(2024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它是中國古代集大成的藥物學著作,共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處的“它”是指(
)A.《傷寒雜病論》 B.《夢溪筆談》C.《本草綱目》 D.《農政全書》3.(2024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某校要舉辦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題展覽,以下素材可以補充在空白處的是(
)A.關漢卿創作《竇娥冤》 B.宋應星編寫《天工開物》C.曹雪芹創作《紅樓夢》 D.朱熹編撰《四書集注》4.(2024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為了更好地理解科學技術促進生產力發展,某班組織了微型“古代科技著作圖片展”。下列圖片可以納入此次展覽的是(
)A.《史記》書影 B.《大唐西域記》書影C.《天工開物》插圖 D.《紅樓夢》插圖5.(2024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序言中說,“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珠玉’之義”,并將《乃粒》(五谷)置于首卷。這表現出作者(
)A.重視農業生產 B.漠視工藝制作 C.抨擊閉關鎖國 D.批判封建禮教6.(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下表描述的科技著作是(
)成書時間記載藥物收錄藥方附藥物形態圖對世界的影響明代1800多種11000多個1100多幅被翻譯成多國文字A.《傷寒雜病論》 B.《齊民要術》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7.(2023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某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將所學內容進行歸類,①處可填(
)文學《將進酒》《滿江紅》《竇娥冤》《紅樓夢》農業《齊民要術》《天工開物》①醫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建筑敦煌莫高窟、長城、故宮A.《西游記》 B.《牡丹亭》 C.《農政全書》 D.《史記》8.(2023北京豐臺初三上期末)以下一組書籍共同見證了中國古代史上(
)A.書法藝術的繁榮B.人口的增加 C.建筑的成就 D.科技的發展9.(2023北京大興初三上期末)下面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
A.《資治通鑒》 B.《本草綱目》 C.《農政全書》 D.《紅樓夢》10.(2023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典籍里的中國》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典籍,講述了典籍里蘊含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以下典籍按歷史時序排序正確的是(
)①《本草綱目》
②《齊民要術》
③《史記》
④《論語》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11.(2023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下列地圖中呈現了古代的軍事防御建筑。據介紹,該建筑多用磚石砌成,是為了防御蒙貴族南擾而建造。據此判斷該建筑修建的時期是(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2.(2023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以下是一部歷史著作的目錄(部分)。其中①處應為(
)第77章《水經注》——北魏時期綜合性地理學著作第78章《齊民要術》——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第79章《夢溪筆談》———科技史上的一部綜合性著作第80章①A.《蘭亭集序》——王羲之筆下的“天下第一行書”B.《清明上河圖》——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之一C.《天工開物》——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D.《三國演義》——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13.(2022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分類整理歷史知識是重要的學習方法。以下分類整理中的①處應填寫(
)類別中國古代人物第一類宋太祖、明成祖、康熙帝第二類張騫、玄奘、鄭和第三類張仲景、華佗、①A.李世民 B.李清照 C.李時珍 D.李自成14.(2022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如圖為首都博物館所藏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多穆”為藏語音譯,意為盛酥油的桶。多穆壺則是在酥油桶造型之上,于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手和壺嘴而成的壺形。此文物可以用來說明元朝時期(
)A.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B.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C.市民都市生活豐富多彩 D.邊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15.(2022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下圖是《明朝北京城平面圖》。明朝北京城的設計布局體現了明朝的政治、文化等社會特征,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這體現出明朝的政治特征是
A.郡縣制的實行 B.科舉制的完善C.商品經濟的發展 D.君主專制的加強二、綜合題16.(2024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北京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活力強勁,正在成為國際交往中心。材料一
北京地區史前時期文化遺址(部分)遺址地點時代地形地貌考古成果(部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舊石器時代龍骨山山區打制石器,動物化石、樸樹籽(樸樹的果實)、灰燼、燒骨等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新石器時代西山河谷平原打制和磨制石器、石磨棒(谷物加工工具、炭化的粟),火塘,陶器等:動物化石、樸樹粟和黍(早期栽培的遺存)(1)依據材料一,仿照示例,說出東胡林人的飲食狀況。結合所學,概括東胡林人飲食狀況改善的條件。示例:北京人的食物來源主要是獵取動物和采摘野果,他們還會用火燒烤食物。材料二
金滅北宋后,金統治者認為“燕京乃天地之中”“儀禮之所”,1151年在遼南京城基礎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營建金中都。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組成。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宮城中央,以此為基點,向南依次為大安門、應天門等。構成金中都中軸線。此外,新建城市還采用了開放式街道布局。——摘編自劉慶柱《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出中華民族的國家認同》(2)依據材料二,概括金中都的城市特點。材料三
關于胡同名稱的來歷,考訂發現“胡同”來自于蒙古語“水井”即hurto的讀音,水井在草原民族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資源,水井周圍常常是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后來蒙古人將這一名稱帶入大都,元大都的漢族人逐漸將“胡同”轉為街卷之意。——摘編自張清常《胡同及其他——社會語言學的探索》(3)依據材料三,指出與北京出現“胡同”一詞相關的歷史史實。說明其出現所反映的歷史現象。材料四
歷史悠久、多元共生、追求和諧、融古拓新、關注大局、突出中正、講究對稱、海納百川、寬容厚德、強調創新、注重發展等文化特征是北京地域文化的精華。——摘編自李建平等《北京精神與文化》(4)依據材料四,選擇其中一個北京文化特征,列舉出符合該特征的北京文化代表(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內容除外)并加以說明。17.(2024北京朝陽初三上期末)中國古代的長城材料一
公元前8世紀—前3世紀,社會經濟發展,戰爭不斷加劇。為了彼此設防以及與周邊少數民族斗爭,齊、楚、魏、趙、燕等國先后在邊境大規模修筑了長城——摘編自葉小燕《長城史話》(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長城大規模修筑的歷史時期并概括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為了鞏固秦帝國的安全,防御北方強大游牧民族的侵擾,秦始皇下令大修長城,同時在長城沿線設十二郡,移民前往開發,發展農牧業生產。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下令沿絲綢之路修筑了河西長城,其烽燧、亭障遠出西域,并大量發展了屯戍和民田,對保障這條對外開放大道的安全、暢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而,漢代多數時間絲綢之路上各國使節、商旅往返絡繹不絕。——摘編自羅哲文《羅哲文談長城》(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時代背景,分析秦漢時期大規模修筑長城的條件及作用。材料三
清朝初年統治者十分重視長城的防衛作用,順治在西北長城附近設置“鎮”和衛所等軍事建制,設總兵統領。康熙、雍正、乾隆在取得平定準噶爾叛亂等軍事勝利后,逐步放棄了大規模修筑長城,轉而采取其他措施鞏固邊疆。之后長城沿線的邊口互市逐漸興盛起來,蒙古商人在長城沿線以高牧產品與漢族商人開展廣泛貿易,至乾隆年間,張家口、歸化城、多倫等長城沿線的貿易中心大小商號林立,商賈云集。——摘編自徐永清《長城簡史》(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出清朝統治者對修筑長城態度的變化及原因。概括康熙以來長城沿線一帶所發揮的作用。18.(2024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北京城市發展的歷史變遷。材料一北京琉璃河遺址出土的青銅卣(yǒu),刻有“太保(周王的大臣召公)”“墉(yōng)燕(建造燕國都城城墻)”“燕侯宮”等內容。琉璃河遺址一系列考古發現證明了《史記》中“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的記載,實證了北京作為西周早期諸侯國的地位,將北京城市史上溯至3000余年前。出土的青銅器、漆器、玉器、陶器等文物,生動還原了當時的生活,為了解西周時期諸侯國的社會組織、人群特征和生業模式等提供了依據。——摘編自王冬冬等《基于考古學研究的琉璃河遺址價值建構與闡釋》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造的。永樂年間,北京城南城墻向外拓展,即從元代麗正門、文明門、順承門一線(今長安街一線)向南擴展到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一線,大約南擴了1.5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筑了南面的外城,南城的拓展突破了北京城的傳統空間格局,又增加大約25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空間。北京城市人口數量也由明初洪武八年(1375年)的7.21萬戶,14.3萬口,增加到正統十三年(1448年)的27.3萬戶,96萬口。——摘編自趙世瑜等《明清北京城市社會空間結構概說》材料三序號材料①秦統一后,修建以咸陽為中心的馳道,其中一條馳道就是由咸陽出發到薊城(今北京)②隋煬帝時修建了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的大運河③唐玄宗時,設置幽州(今北京)節度使,并在幽州駐扎了大量軍隊④澶淵之盟后,遼南京(今北京)是遼宋“榷場”貿易的中轉場所之一⑤1153年,金遷都至燕京,改燕京為中都(今北京)⑥元朝時,雜劇在以大都(今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地區流行,后擴展到南方地區⑦清朝時,北京水陸商旅往來頻繁,在前門(正陽門)一帶形成了全國有名的市場⑧清朝道光年間,京劇逐漸形成,并流行于全國(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寫出與之相關的政治制度的名稱。說明琉璃河遺址考古發現的史料價值。(2)依據材料二,概括明代北京城的發展趨勢。結合所學,分析1375年到1448年北京城人口增長的原因。(3)從上表中任選兩則材料,提取一個主題,并仿照示例進行說明。(示例組合除外)示例:序號:⑥⑧主題:北京見證了戲曲藝術發展;說明:元雜劇由北方傳入南方,演出活動遍及城鄉各地,使元雜劇逐漸發展為全國性劇種;清朝道光年間,京劇藝術形成后流行于全國,使京劇發展成為影響力最大的戲曲劇種。元雜劇和京劇的流傳,促進了戲曲藝術發展。
參考答案1.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李時珍歷時27年著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該書藥物種類多,藥方數量大,圖文并茂,內容詳細,總結全面,流傳較廣。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C項正確;《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史學著作,排除A項;《醫學集成》是清代醫家劉仕廉纂輯的綜合性醫書,排除B項;《天工開物》是明朝宋應星的著作,排除D項。故選C項。2.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C項正確;《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排除A項;《夢溪筆談》是宋朝沈括的科技著作,排除B項;《農政全書》是徐光啟在農業方面的著作,排除D項。故選C項。3.B【詳解】根據“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主題展覽”分析可知,材料素材必須是科技成果,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天工開物》是這本書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經驗,與題意符合,B項正確;《竇娥冤》是元雜劇,是古代著名的悲劇,與材料不相符,排除A項;《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排除C項;《四書集注》是儒家經典,與材料科技主題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B項。4.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明朝宋應星整理各地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和經驗,著成科技巨著《天工開物》,該書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C項正確;《史記》是史學著作,不屬于科技著作,排除A項;《大唐西域記》記錄了玄奘西行的所見所聞,不屬于科技著作,排除B項;《紅樓夢》屬于小說,不屬于科技著作,排除D項。故選C項。5.A【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應星“貴五谷而賤金玉”的原因是重農抑商思想,體現出他重視農業生產,A項正確;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工藝制作,排除B項;CD項都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D項。故選A項。6.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本草綱目》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該書約190萬字,共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入藥方11000多個,還有1100多副藥物形態圖。這部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草綱目》自問世以后廣為流傳,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D項正確;《傷寒雜病論》是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所著,排除A項;《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寫的農書,排除B項;《農政全書》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編寫的農業科學巨著,排除C項。故選D項。7.C【詳解】根據材料表格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政全書》是明代徐光啟創作的農書。徐光啟大量引用古代農業文獻,還試種甘薯等取得成功,根據自己的經驗推廣,并在書中加入此類獨特研究成果。C項正確;《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排除A項;《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排除B項;《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排除D項。故選C項。8.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民要術》是北朝賈思勰所著的農學著作,《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編寫的藥物學著作,《天工開物》是明朝宋應星所著的科技著作,三部著作反映了不同領域的科技成就。所以,以上著作共同見證了中國古代史上的科技發展,D項正確;三部著作與書法、人口、建筑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9.C【詳解】示意圖中①處對應的是明朝,而且依據示意圖展示的“《齊民要術》”“曲轅犁、筒車”“秧馬”等可知,該示意圖與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狀況有關,據此分析。明朝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農學著作,C項正確;《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著的史學著作,《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所著的藥物學著作,《紅樓夢》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小說,排除ABD項。故選C項。10.D【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此書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所著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本草綱目》是本草著作,明代李時珍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歷六年(1578年)。故而,按照以上著作成書時間的先后進行排序是《論語》→《史記》→《齊民要術》→《本草綱目》。即④③②①的排序符合題意,D項正確;①②③④、②③④①、③④②①的排序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11.C【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明代長城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沿線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明長城多用磚石砌成,十分堅固。在長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優異。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C項正確;秦朝、唐朝、清朝均不符合史實與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12.C【詳解】據材料“以下是一部歷史著作的目錄(部分)”可知,材料第77章《水經注》、第78章《齊民要術》、第79章《夢溪筆談》等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學術著作《天工開物》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C項正確;《蘭亭集序》是東晉王羲之的作品,其屬于書法藝術,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的風俗畫,與材料“學術著作”不符,排除B項;《三國演義》是明清小說,屬于文學作品,與材料“學術著作”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3.C【詳解】據所學知識,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與張仲景和華佗是一類的人,C項正確;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排除A項;李清照是詩人,排除B項;李自成是明代后期領導起義推翻明朝,排除D項。故選C項。【點睛】14.B【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的描述說明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B項正確;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不能體現農業生產,市民都市生活,邊疆地區的治理,排除ACD項。故選B項。【點睛】15.D【詳解】根據材料“《明朝北京城平面圖》”可以看出宮城處于北京城的核心部位,宮城也叫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地,外圍有皇城、內城、外城拱衛,同時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紫禁城處于中軸線上,宮城就突出地體現了明朝帝王宮殿的至尊,在政治特征上表現為君主專制的加強,D項正確;秦朝實行郡縣制,排除A項;從北京城布局不能體現出科舉制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排除BC項。故選D項。16.(1)飲食狀況:東胡林人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飼養的牲畜和種植的粟和黍,用火燒烤食物,使用陶器。條件:種植農作物、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等。(2)城市特點:仿照漢族王朝都城形制;有中軸線;街道開放。(3)史實:元朝定都大都(元朝建立)。現象:民族交融。(4)選擇:講究對稱。代表:明朝北京城。說明: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詳解】(1)狀況:根據材料一“打制和磨制石器、石磨棒(谷物加工工籽、炭化的具),火塘,陶器等;動物化石、樸樹粟和黍(早期栽培的遺存)”可知,東胡林人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飼養的牲畜和種植的粟和黍,用火燒烤食物,使用陶器。條件:結合所學可知,種植農作物、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等改善了東胡林人飲食狀況。(2)城市特點:依據材料二“金滅北宋后,金統治者認為‘燕京乃天地之中’‘儀禮之所’,1151年在遼南京城基礎上模仿北宋汴京城的格局營建金中都,1153年徙都于此。中都仿北宋都城形制,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內中部偏西,宮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新建城市采用了開放式的街道。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宮城中央,以此為基點,向南依次為大安門、應天門等,構成金中都中軸線。此外,新建城市還采用了開放式街道布局。”可知,金中都以中軸線為中心;仿照漢族王朝都城形制;形成“三重城”的都城格局;街道開放。(3)史實:依據材料三“后來蒙古人將這一名稱帶入大都”可知,與北京出現“胡同”一詞相關的史實是:元朝定都大都(元朝的建立)。現象:依據材料三可知,“胡同“來自于蒙古語“水井”即hurto的讀音,后來元大都的漢族人逐漸將“胡同”轉為街巷之意,據此可知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歷史現象。(4)選擇:依據材料四“歷史悠久、多元共生、追求和諧、融古拓新、關注大局、突出中正、講究對稱、海納百川、寬容厚德、強調創新、注重發展等文化特征是北京地域文化的精華。”,選擇講究對稱的特征。代表:結合所學可知,明朝北京城符合講究對稱的特征。說明:結合所學可知,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17.(1)歷史時期:戰國時期。時代特征: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時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2)條件:統一多民族國家得以建立和鞏固;建立并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前代長城奠定了基礎;漢武帝贏得對匈奴的戰爭,控制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并在河西走廊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移民戍邊和屯田,開發了邊疆。作用:有效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突擊,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促進了邊疆開發;保障了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3)變化:由重視到放棄修長城。原因:長城未能起到軍事防御作用;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其民族觀念、治國方略、邊疆治理政策與前代不同;清朝通過滿蒙聯姻和盟旗制度,基本消除蒙古族的隱患。作用:有利于邊疆安定;使長城南北經濟共同發展;推動了民族融合;促進中原與邊疆地區的溝通往來。【詳解】(1)歷史時期:根據材料“為了彼此設防以及與周邊少數民族斗爭,齊、楚、魏、趙、燕等國先后在邊境大規模修筑了長城”可知,長城大規模修筑的歷史時期是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政治上,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不斷,各國紛紛變法;經濟上,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階級上,新興地主階級的實力增強;思想上,百家爭鳴。總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時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2)條件:根據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可得出,秦國實行統一,建立秦朝;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前代長城奠定了基礎;根據材料“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下令沿絲綢之路修筑了河西長城”及所學知識,漢武帝時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經過三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控制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并在河西走廊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根據材料“秦始皇下令大修長城,同時在長城沿線設十二郡,移民前往開發,發展農牧業生產”“漢武大量發展了屯戍和民田”可得出移民戍邊和屯田,開發了邊疆。作用:根據材料“為了鞏固秦帝國的安全,防御北方強大游牧民族的侵擾”可得出有效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突擊,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根據材料“移民前往開發,發展農牧業生產”可得出促進了邊疆開發;根據材料“對保障這條對外開放大道的安全、暢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得出保障了絲綢之路的安全、暢通;根據材料“漢代多數時間絲綢之路上各國使節、商旅往返絡繹不絕”可得出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結合所學知識還可得出,促進了民族交融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3)變化:根據材料“清朝初年統治者十分重視長城的防衛作用康熙、雍正、乾隆在取得平定準噶爾叛亂等軍事勝利后,逐步放棄了大規模修筑長城,轉而采取其他措施鞏固邊疆”可得出,由重視到放棄修長城。原因:結合明朝滅亡的歷史可得出,長城未能起到軍事防御作用;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其民族觀念、治國方略、邊疆治理政策與前代不同;明朝推翻元朝后,對邊防威脅最大的就是蒙古族,瓦剌、韃靼兩股勢力經常侵擾明朝,于是明朝重視修長城,而到了清朝,通過滿蒙聯姻和盟旗制度,蒙古族對邊防的壓力已大大減弱。作用:根據材料“之后長城沿線的邊口互市逐漸興盛起來,蒙古商人在長城沿線以高牧產品與漢族商人開展廣泛貿易,至乾隆年間,張家口、歸化城、多倫等長城沿線的貿易中心大小商號林立,商賈云集”概括得出,有利于邊疆安定;使長城南北經濟共同發展;推動了民族融合;促進中原與邊疆地區的溝通往來。18.(1)制度:分封制;史料價值:實證了北京作為西周早期諸侯國的地位,將北京城市史上溯至3000余年前。琉璃河遺址考古發現的大量文物為了解西周時期諸侯國的社會組織、人群特征和生業模式等提供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活中考語文作文
- 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精美課件
- 6-3 ROM的應用電子課件教學版
- 什么告訴我初二語文作文
- 難忘的一首歌初一語文作文
- 旅游的初一語文作文開頭
- 潛水裝備在深海地質取樣的重要性考核試卷
- 紙張的可持續采購策略考核試卷
- 家用器具行業綠色制造與循環經濟考核試卷
- 精神疾病康復護理技能提升考核試卷
- 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方案
- 第13課 《精衛填海》第一課時(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 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學考知識點復習指導課件
- 初級家政服務員近年考試真題題庫(含真題、典型題)
- DB41T 2113-2021 通航水域內河電子航道圖制作規程
- 書法測評基礎理論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河南省多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物理試題
- Endat編碼器在AX5000系列伺服上使用說明
- 第十一章-新聞事業管理-《新聞學概論》課件
- 電梯維保服務投標方案
- 綠化養護勞務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